- 25.00 KB
- 2022-07-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阅读“回头性”复习文言文阅读“回头性”复习做题前要义:(1)对待古文要有耐心,不管看懂了多少一定要坚持看完,切忌只看几行文章后觉得难就去看题;(2)要有信心,要相信一点,文言文阅读并非是要全部看懂才能做题的,一般情况下,只要看懂了大概就能解题。一、看标题、作者、时代、文章来源等了解基本信息。二、看最后一道选择题里的相关信息(对阅读及翻译等均有帮助)。三、阅读要领(1)知人 (2)明事 (3)辨理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一一搞清楚。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四、题型分析题型一:理解实词将选项中给出的解释放在文章中去,如果翻译后不恰当或不合理即是错误的。有的实词如果不能确定意义,可试着回想学过的课文中该词的意义。常用实词的意义可参考《名师设计》“专题十八”中的系统巩固一。题型二:理解虚词此题一般要作意义和用法两方面的比较。复习此题主要是要明白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请参考《名师设计》“专题十八”中的系统巩固二。题型三:理解归类题做此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看清楚题,如有的题问的是“直接表现”;有的问的是“以下表现主人公谨厚的一项”,那就要先注意谨厚在文中之意。(2)用排除法能较快得出答案。(3)将备选的选项一一在文章中相应的位置找到,可以发现,干扰选项的句子往往不是主人公讲的,或不是主人公的行为,而这样的选项就可以排除了。题型四:综合理解(1)注意张冠李戴,看一句话或一个行为是否是XX说的做的。在阅读时可将人物名做好标记,以免混淆。(2)注意时间错位,事情的发生在什么时候要明确。(3)明确主人公的形象、性格和态度。如选项与文中不符,则可排除。(4)注意“然”与“未然”,即是一件事情是确实发生了,还是根本没发生,只是某人的推测或想法等。(5)其它。平时做题时多注意干扰选项的出现方式。题型五: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n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翻译顺序:(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再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键字词。(4)对文句中的一些特殊情况进行处理。(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文言文翻译十法:(1)抄:年号、官名、人名、时间等照抄;(2)删: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等可删;(3)补:即补出省略的成份;如省略的表人物或地点或关系的主语和宾语及其它成份;例如: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顿”是“立刻”“马上”的意思,在翻译时,应在“顿”后补出“感到”“觉得”)(《促织》)(4)换。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岁”应换成“年”)(《观潮》)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促织》)(5)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葚矣,汝之不惠!(这是谓语前置,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翻译成“你太不聪明了。”)(《愚公移山》)蚓无爪牙之利。(这是定语后置,可调成“蚓无利爪牙”的形式。翻译成“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劝学》)(6)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八条:a回头看;b看;c探问;d难道;e拜访;f顾惜、顾念;g考虑;h但、只是,反而、却。在上面两个句子中,应分别用d“难道”和h“但、只是,反而、却”)(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例如:石青糁之。(“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在翻译时必须译出。)((《核舟记》)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轻锐”是“轻装精锐的部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孙膑减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不是“爱惜”之意,而是“吝啬”的意思。)(《过秦论》)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火”是通假字,通“火”)(《木兰诗》)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虚词“以”是“因为”的意思)(《廉颇蔺相如列传》)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是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而不是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出师表》)(8)意: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鸿门宴》)坐縻廪粟而不知耻。(直译:白白地浪费粮仓里的粮食却不知道可耻。意译:白白地消耗国家的俸禄却不感到可耻。)(《卖柑者言》)(9)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例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的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四个短语,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过秦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句为互文句,即:“不以物喜、物悲,不以己悲、己喜。”翻译成:“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即可)(《岳阳楼记》)\n(10)扩:一是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例如:弊在赂秦。(“弊”扩为“弊端”“弊病”,“赂”扩为“贿赂”)(《六国论》)有一老父衣褐。(“衣”,名词作动词用“穿着”;“褐”,是“粗布短衣”。)(《张良奇遇》)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例如: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要?(此句可扩展译为: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论积贮疏》)(南昌十九中卢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