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3 MB
- 2022-07-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键入文字]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三年高考二年模拟唯物论与认识论【考点定位】一、考点扫描1.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认识论(1)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2)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3)实践 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二、考情分析考点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名师点睛】这个原理需要辩证地思考和应用,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决定意识,一个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以及它的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试题演练】(2012高考浙江卷27)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地址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A【解析】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界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说法错误,同时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顺从自然。答案选①②。【考点定位】物质的同一性、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第72页\n[键入文字]考点二:认识的特征【名师点睛】在如何理解认识的特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将新旧教材的观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全面的认识。【试题演练】1(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28)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考点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名师点睛】其实还是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辩证地理解运用。特别当二者用不太熟悉的语言连在一起的时候。【试题演练】(2012高考江苏卷29)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牵挂着我们的一生。然而,只有离乡的人才会想回乡;只有离乡的人才会发现故乡愈难回,乡愁便愈深。这说明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认识来自实践的需要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三年高考】12、11、10高考试题及其解析2012高考试题解析考点一:哲学的作用1(2012高考天津卷9)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第72页\n[键入文字]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2012高考江苏卷25)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3(2012高考江苏卷2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哲学唯物史观的正确性。在社会历史领域,马克思清楚的看到,人类社会从本质上是物质的,社会生活从本质上也是实践的。③④说法与题目无关。答案选A。考点二:唯物论1(2012高考天津卷4)有一种雷人的“楼盘文化”:挨着臭水沟叫水岸风光;旁边有小土包叫依山而居;周围有荒草地叫无限绿意;弄个喷水池叫英伦风情。这种现象反映了A.人的主观随意性 B.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C.真理的条件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2(2012高考浙江卷27)第72页\n[键入文字]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地址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2012高考江苏卷28)图3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A.分工协作B.勇于创新C.尊重规律D.依靠群众【答案】C【解析】本题漫画讽刺了现实中一些拆东墙补西墙,从主观愿望出发,从局部利益出发,而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所以启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答案选C。4(2012高考江苏卷27)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5(2012高考山东卷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原者精神。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6分)【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解析】:本题以如何开展学雷锋活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运用能力。首先要正确分析材料,寻找关键词,读材料可知,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其次雷锋的勤俭节约美德可以转化为环保意识,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其次正确回答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即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最后运用上述原理分析材料的关键词即可。学雷锋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将雷锋精神转化为环保意识与志愿者精神,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考点定位】必修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第72页\n[键入文字]考点三:认识论的知识1(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12高考大纲版全国卷29)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2012高考山东卷24)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于的研究不断深人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答案】:A【解析】:本题以中微子研究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哲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在中微子研究过程中,有不断的深入,也有误差,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界限;C项错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项与本题无关,舍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考点定位】必修4: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科学实验等。4(2012高考福建卷35)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这启示我们第72页\n[键入文字]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5(2012高考四川卷28)霍金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去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B.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的可知的【答案】C6(2012高考四川卷34)顺应“网络微时代”对“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益智游戏。使人们利用零散的时间就能顺手玩上几分钟。目前该游戏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为这家原来仅有12名员工、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时间里赚进500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的神话.根据上题材料,该游戏成功开发体现了①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②人得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③认识过程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2012高考江苏卷29)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牵挂着我们的一生。然而,只有离乡的人才会想回乡;只有离乡的人才会发现故乡愈难回,乡愁便愈深。这说明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认识来自实践的需要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第72页\n[键入文字]8(2012高考北京卷40)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12分)2011年高考试题及解析1(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28)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第72页\n[键入文字]【解析】本题其实在考查科学认识的作用,①的说法不妥在“化害为利”,这样说有点绝对和夸张;②说法错误,“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也是夸大了科学认识的作用;③正确,因为科学认识能指导实践,推动社会发展,④说法正确,体现了科学认识的特点。本题答案选D。2(2011高考福建卷3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2011高考江苏卷28)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1高考山东卷25)2010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3759.39米,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这表明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B改变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材料是说科技的发展进步。A说法错误,事物发展是客观的,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说法错误,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C哲学上的联系也具有客观性,不能说创造事物的联系;D说法正确,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所以我们可以说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是肯定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本题答案选D。5(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0)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第72页\n[键入文字]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2011高考广东卷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2)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6分)答案:(2)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7(2011高考四川卷39)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六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前提和最高原则。从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伤痛,到日本福岛核泄漏的阴霾,一次次引发全球对核电安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各国依据核电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殊要求,不断反思核电安全标准,检查核电安全建设,完善核电安全措施与技术体系,以推动核电安全日臻完善。(7)联系材料六,从认识论角度,说明人类在发展核电过程中应怎样确保安全。(10分)考点二: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1(2011高考安徽卷9)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第72页\n[键入文字]2(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0)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①说法错误,不应该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题目中的农牧民的做法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②说法错误,尊重自然规律没有问题,但是“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说法不科学;③和④说法正确,且吻合题意。本题选D。3(2011高考江苏卷24)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得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完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4(2011高考江苏卷26)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解题思路】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不停播放的数十张胶片相同形成,反映了事物的静止不是绝对的,静中有动,A符合题意;B强调的运动形式的地位,不合题意;C反映的是物质和运动之间的关系;D观点正确,不合题意。5(2011高考浙江卷26)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72页\n[键入文字]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010高考试题及解析1、(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0)“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解析】A本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解。“形者,有生之本”是唯物主义观点,B、C、D项均是唯物主义观点;A项是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要求。3、(2010年高考·山东卷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A本题以儿歌歌词为背景,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知识。歌词的改动反映了“星辰闪耀”“常春藤缠绕”是上帝还是科学,故①③说法正确。②④与题意无关。4、(2010年高考·江苏卷2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解析】C本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解。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之分,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是不可知论。5、(2010年高考·江苏卷2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A.实践的观点B.革命的观点C.阶级的观点D.历史的观点【解析】A第72页\n[键入文字]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故A正确。6、(2010年高考·山东卷24).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7、(2010高考·北京卷26)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认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应选D8、(2010年高考·安徽卷10)图1漫画《招聘》启示我们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9、(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0、(2010高考·广东卷34)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第72页\n[键入文字]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11、(2010年高考·江苏卷24)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双百”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解析】C本题为综合考查。《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的结合。A、D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是表述错误;B、C从哲学角度分析,考查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12、(2010年高考·江苏卷2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运动时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解析】A考查运动的特点。选项带有迷惑性。变化不等于发展,B表述不准确;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错误;D与题意无关。13、(2010年高考·江苏卷28)有图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解析】D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从漫画及说明中可以看出,漫画反映的是意识对人的反作用。14、(2010年高考·江苏卷2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解析】B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题干表明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此相同的是B项。A表明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表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表明的是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15、(2010年高考·上海卷17)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解析】B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的理解能力。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故B正确。16、(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39)第72页\n[键入文字]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作简要评析。(12分)17、(2010高考·福建卷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仁学》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解析】本题以“两会”提出的人们生活有“尊严”为素材,体现的是党和国家重视民生的民本思想。本问考查哲学模块,知识点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题型为体现类,解答是要结合材料-论据-论点对应作答。本题知识点非常明确,即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根据材料一,从古代民本思想到党的“以人文本”思想的变化作答。【答案】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18、(2010年高考·天津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72页\n[键入文字]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10分)【答案】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展示台”、“大课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②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新驿站”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19、(2010年高考·江苏卷35)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20、(2010年高考·安徽卷38)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管的建筑和装饰大量采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广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低碳世博”。请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8分)【答案】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化世博”、“低碳世博”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活动,对世博会的认识在探究活动中又得到了深化。【两年模拟】12、11名校模拟题及其答案易错点一哲学是什么例题1(江西南昌二中2012届高三月考三21)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下了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第72页\n[键入文字]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B.方法论指导世界观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例题2(河北石家庄市2012届高三质检二20)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器”之用:无一技之长,而有万技之长;无一专之能,而有万专之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用、能用的,只有在用中才能显示其作用。上述观点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③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④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例题3(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2届高三联考20)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是物质还是意识,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内容,这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霍金的话主要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所以答案选C。②③项与题目无关。易错点二如何区分意识的特征与实践的特征例题1(河北石家庄市2012届高三4月一模20)探月工程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搭载新型CCD立体相机,成功获取月球原始影像数据。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通过繁琐、细致的校正工作,还原了月球表面地形、地貌的真实面貌;再通过影像匹配、分幅和镶嵌,形成了目前国际上已公布的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这对我们研究月球物质特性、地址构造,探究月球起源与演化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的形成过程再次印证了①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③通过科技设备获取的原始资料是人类认识的基础④科技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获得正确的认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第72页\n[键入文字]例题2(河北石家庄市2012届高三质检二2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出自《庄子·秋水》中的名言蕴涵的哲学道理有①人的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②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③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不能脱离客观存在④矛盾双方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A.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井蛙没有见过海所以不能谈论大海,夏虫没有见过寒冰也无法谈论寒冰,表明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所以答案选B,其它项不符合题意。例题3(河北唐山市2012届高三期末20)在农业生产上,叶片早衰会导致其过早丧失光合功能和同化作用,从而显著减少籽粒中干物质的积累,对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带来不利的影响。我国科学家依据这一原理,利用分子手段实现对植物基因表达的精细调控和作物品种的分子设计改良,进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这一事实表明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②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能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观活动④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改变事物的原有性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例题4(湖南衡阳八中2012届高三月考三11)《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被誉为传世国宝。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特点表明①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②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③意识的形式与物质的内容达到了有机统一④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A.①④B.③④C.②④D.①③例题5(湖南衡阳八中2012届高三月考三11)13.近年来,“中国创造”“中国经验”“中国现象”“中国模式”等成了国际流行词。流行词的变化发展记录了时代前进的脚步,这表明人的意识①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②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第72页\n[键入文字]③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④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知识点。①②③④说法都正确,但是根据材料,这体现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并没有强调意识的反作用,所以排除④,答案选C。易错点三客观唯心主义例题1(河北石家庄市2012年高三质检一17)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物是观念的集合B.未有这事,先有这理C.气者,理之依也D.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分,就是区分主观与客观的概念。A中的观念,是人具有的观念,所以是主观唯心主义;B“理”独立于人之外的存在的“理”,是客观唯心主义,C、D是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答案选B。例题2(湖南衡阳八中2012届高三月考三12)我国古代哲学家陆九渊认为:“心即理,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格物只需反省内求就可以。”下列选项中与这种观点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A.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B.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C.方动即静,方静即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D.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易错点四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例题(河北石家庄市2012年高三质检一18)2011年12月12日,我国五次地震连发,虽然不是发生在同一个地方,但仍然引发了公众的热议。由于l2月10日晚刚刚发生了月全食,一些人猜测是“红月亮”带来了地震,认为地震连发都是“月全食惹的祸”。有关专家表示,从地震实际发生的统计看,在月全食发生时,地震频发或者地震增强都没有明显的现象,此次的地震和月全食并没有关系。这表明人们的上述猜测①是主观臆造联系的表现,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②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不具有任意性③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事物做出了错误的判断④违背了客观规律,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易错点五认识的特征例题1(河北保定市2012年高三期末23)2011年11月22日,中国国务院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第72页\n[键入文字]》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取得的积极成效以及“十二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部署及有关谈判立场。我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因为①我国在应对世界气候变化中居于主导地位②气候政策对应对气候行动具有促进作用③对气候变化的正确认识可以引导人们趋利避害④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认识论的内容。首先排除错误的选项。①说法错误,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不应该以哪个国家为主导。②说法错误,气候政策有正确错误之分,不一定都是对气候行动具有促进作用。③④说法正确,与设问构成因果,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例题2(河北石家庄市2012年高三质检一19)地震孕育发生是地壳内部、壳幔物质变动乃至核幔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否与地球表面的气候过程相互耦合,目前还没有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成果。因此,现阶段还不能科学地认定某种气象现象与大地震的发生有关。这表明①物质世界纷繁复杂,人类认识是有限的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③真理是具体的,不能随意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认识运用到另一条件之中④在不同时期,人类实践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易错点六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实践例题(河北唐山市2012届高三期末22)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下列名言中与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D.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知识。荀子的话强调了“闻”、“见”都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的正确的理性认识才是深刻的,强调了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正确处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A项符合题意,“纸上得来”强调了理论,“要躬行”一定要和实践相结合;B强调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不合题意;C强调实践决定认识,没有理论与实践要结合的意思,不选;D强调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选。本题答案选A。易错点七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例题(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2届高三联考23)预测海啸是一个科学难题,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人们发现,高度在50厘米以下的海啸一般不会造成灾害性影响。造成较大灾害的海啸,高度一般在四到五米以上,海啸一般会在地震后10分钟到20分钟左右发生,而且海啸波到来之前,海边的海水会出现倒退的情况,从海水倒退到海峡到来,会有大约五到六分钟的时间,这是拯救生命的关键时间,人们对海啸的研究探测活动证明①人类追求真理性认识是为了指导实践②人类在海啸预测方面已经完成了认识的根本任务③人们只能认识客观存在,不能改造客观存在④实践的发展促进了认识能力的提高,认识会越来越正确第72页\n[键入文字]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②【一年原创】2012和2011原创试题及其解析1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C解析:②的说法不对,不能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③只看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一面;没看到二者的统一,所以选C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唯美且充满力量,组织者成功地把科技手段与群众表演结合在一起,向世人展示了宏伟的画卷。开幕式融合儒家思想、四大发明和太极拳等充满中国特色的元素,整场表演震撼人心,毫无瑕疵。这种设计与创新说明①认识具有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在认识中有重大作用③创新并不一定要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 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A.①④B.③④C.②④D.①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特征、科学的思维方法。③的观点本身是错误的,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创新一定要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④的观点本身是错误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只有实践才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3.为了遏制全球气候变暖,2008年7月八国集团(G8)首脑峰会在日本北海道洞爷湖通过《首脑宣言》草案,要求“发达国家以2030年为限,分别制定中期减排目标,同时要求新兴市场国家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一措施实施,表明人类能A.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B.征服和改变自然界的客观性C.创造和改变自然界的规律性D.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答案.A解析:审题时抓住“为了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措施实施主要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B、C、D项中“改变”等表述都是错误的。故选择A。4.2008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唯美且充满力量,组织者成功地把科技手段与群众表演结合在一起,向世人展示了宏伟的画卷。开幕式融合儒家思想、四大发明和太极拳等充满中国特色的元素,整场表演震撼人心,毫无瑕疵。这种设计与创新说明①认识具有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在认识中有重大作用③创新并不一定要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 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A.①④B.③④C.②④D.①②第72页\n[键入文字]5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王维在《山水沦》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似乎用笔。”下列关于中国画创意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意是画家对物象在情感上的“妙悟”,是画家本人的修养②意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也是画家创作经验的充分积累③意是画家本人的主观想象,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④意在境先,境中有意,意中有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对意境的理解,从哲学角度,意境是主观之情和客观之景的统一。③只强调主观性是片面的,④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应该是境在意之先,所以④错误,故选A。6温家宝总理在探望北大教授季羡林时说到:“我们的历史总是和洪水、干旱、地震等灾难联系在一起,但我们这个民族从没有溃散过,反而愈挫愈奋。”让我想起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①可以激发人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作用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④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③说法错误,因为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无论如何意识不能决定物质,④前半句对,但是后面应该说这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选A.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说明①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用理论指导实践②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④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①混淆了认识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认识的根本目的将理性认识指导实践。③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母题特供】母题一: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金题引路:(2012高考江苏卷27)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第72页\n[键入文字]母题二: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金题引路:(2011高考海南卷17)“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人成功种植蔬菜。我国某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他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①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A.①②B.①③c.⑦③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意识的知识点。②④说法不符合题意。母题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金题引路:(2012高考山东卷24)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于的研究不断深人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答案】:A【解析】:本题以中微子研究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哲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在中微子研究过程中,有不断的深入,也有误差,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界限;C项错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项与本题无关,舍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考点定位】必修4: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科学实验等。唯物辩证法【考点定位】一、考点扫描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第72页\n[键入文字](2)运动和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3)规律 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6)内因和外因 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7)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8)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二、考情分析考点一:联系的客观性【名师点睛】其实这个原理要和规律的客观性联系起来一起应用。【试题演练】(2012高考江苏卷30)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根据材料,明显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无论是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答案选D。考点二:矛盾分析法【名师点睛】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实质的核心的观点,我们要注意综合运用矛盾分析法,即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试题演练】(2012高考江苏卷32)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考点三:唯物辩证法的综合应用【名师点睛】这就需要将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综合起来,分析解决问题。第72页\n[键入文字]【试题演练】(2012高考浙江卷29)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①既要着眼于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②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三年高考】12、11、10高考试题及其解析2012高考试题解析考点一:联系观1(2012高考大纲版全国卷28)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物联网的发展,表明人们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但是①说法错误,不能根据愿望创造联系,联系良有客观性;③说法错误,联系就与实践的关系分为自在事物联系和人为事物联系,二者都是客观的,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答案选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2(2012高考福建卷36)图11、图12蕴涵的哲理有①图11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②图12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③图11、图12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④图11、图12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72页\n[键入文字]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2012高考江苏卷30)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根据材料,明显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无论是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答案选D。考点二:发展观1(2012高考江苏卷31)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根据材料,这种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的变化。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答案选C。考点三:矛盾的观点1(2012高考江苏卷32)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12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9)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价值。材料一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岳武王,定居番禹(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个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刘邦称帝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府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南岳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又以财务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郡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前十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居”第72页\n[键入文字]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国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分社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据《史记》等(5)西汉王朝建立之后,立足现实,采取措施,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分析。(10分)3(2012高考福建卷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材料一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材料一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12分)【答案】(1)①对义利关系的探索,推动了人们对义利观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对义利关系的认识既看到二者的不同,又看到二者的统一,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全面地看问题。③不同历史时代的义利观各有特点,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好题,从题型看,本题属于“体现类”的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回答,答题步骤是材料+知识点。从知识点看,知识限定为矛盾观点,所以考生首先要明确矛盾观点有哪些?如对立统一观点,普遍性、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等。要注意题目是要求说明义利观的“演变过程”,演变过程体现的是发展过程,涉及矛盾与发展的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由材料一可知,以往人们对义利的观点是将二者对立起来,没有看到二者的统一,而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看到了二者的对立统一,这体现了全面的观点,并抓住了重点。不同时代对义利观的看法不同,这又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考点四:辩证否定观1(2012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0)某饭店老板请来许多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探讨如何扩建狭小老旧的电梯。他们一致认为:饭店必须停业半年才能扩建好电梯。饭店一位清洁工说:“要是我,就会直接在屋外装上电梯。”根据清洁工的建议,新电梯很快就安装好了。这是建筑史上第一次把电梯安装在室外。这一案例表明①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②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促进思维创新③正确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首要环节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第72页\n[键入文字]2(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10分)考点五:唯物辩证法1(2012高考天津卷3)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如图1所示,“五行”相生相克。“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胜、排斥、克制。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①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第72页\n[键入文字]2(2012高考浙江卷29)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①既要着眼于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②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2高考山东卷30)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处发展。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阐释材料三蕴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7分)【答案】: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分析材料的能力。首先要认真研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材料可知,材料的中心意思有三:一是各国经济依存加深,二是国际贸易在曲折中发展,三是我国对外贸易面临机遇也有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第二步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分析上述三点即可,各国经济依存加深,说明了联系的普遍性;国际贸易在曲折中发展,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有机遇有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说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机遇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方面诀定事物的性质,因此我国的对外贸易总体来说是机遇是主要的。最后组织答案时,运用材料+哲理的模式,不可理论与买际相脱。【考点定位】必修4: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等。4(2012高考四川卷30)材料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首先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农业科技创新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农业科技创新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机械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立地”,就是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地实际需要出发,力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6)结合材料六,说明农业科技创新方向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的。第72页\n[键入文字]5(2012高考江苏卷35)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达到2.5亿,占网民总数的48.7%,政府部门通过认证的新浪微博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讨论中,充分展现其及时传播信息、快捷发布言论和反馈舆情的功能。对此有网民认为:微博是健康的现代沟通渠道。(1)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8分)2011年高考试题及解析考点一:联系的观点1(2011高考广东卷33)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遍的规律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9)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大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发现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第72页\n[键入文字]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A.①②B.②③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点。①正确,体现了人可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②正确,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前半句对,但是后面重视偶然联系的作用说法不对;④说法错误,创新观念不能直接改造世界,要通过人的实践。本题选A。3(2011高考重庆卷30)画家通过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出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①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②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③建立物质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以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④依据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2011高考文综上海卷21)电影《2012》描述了世界末日来临的场面,而日本大地震的爆发、富士山因附近地质活动频繁出现可能喷发的迹象、甚至是由于地月距离接近而出现的“超级月亮”等等这样那样的自然现象,让一些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2012》,以至有人怀疑:世界末日真的快到了么?若你要劝慰这些人,你可以对他们说A.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人的主观精神并非是唯一实在B.现实世界仅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而已,它是不会灭亡的C.矛盾具有普遍性,这些现象只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的表现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仅抓住事物表面的相似之处,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联系概念。5(2011高考天津卷12)材料一表2中国与世界部分经济指标对比三大产业结构比例★(2009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2008年)中国10.6:46.8:42.61.7%(2009年)中国/世界平均≈3.5世界平均3:28:692.21%(2007年)★以各产业增加占GDP比重计算材料二第72页\n[键入文字]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温家宝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3)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怎样实现这一目标。(11分)考点二:发展的观点1(2011高考北京卷27)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是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加,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1高考江苏卷29)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包含的哲理是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②整体与部分是辨证统一的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④质量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量变与量变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解题思路】题干信息“直角,圆;稍变一点,椭圆;再变,抛物线”,这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结果,③、④与题意吻合;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是前进的,①表述不准确;②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3(2011高考四川卷35)水磨镇的涅槃重生,离不开中央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广东省佛山市的对口援建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当地干部群众的自强奋进。这反映了A.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第72页\n[键入文字]考点三:矛盾的观点1(2011高考安徽卷9)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11高考安徽卷11)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哲学寓意。①理解错误。承认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②理解正确。③理解错误。见仁见智,强调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没有否认真理,这里不否定真理是客观的。④说法正确,胸有成竹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本题答案选C。3(2011高考北京卷34)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较快,稳定物价和增加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两大目标,但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图9所示的关系。基于图9所示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政府在当前宏观调控中应当A.把握重点,保持二者的动态平衡B.遵循规律,促进二者的协调增长C.立足整体,防止二者的循环往复D.创造条件,避免二者的相互制约第72页\n[键入文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哲学方法论。根据二者的反比关系,所以我们只能把握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时期重点调控某个方面,所以用主次矛盾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本题答案选A,其它项不符合题意。4(2011高考福建卷35)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的审美感受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D.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5(2011高考广东卷34)观察图8(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的是A.目标:奋斗的方向B.信念:勇者的利器C.障碍:跨越的支点D.天才:勤奋的结晶6(2011高考天津卷7)“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图2),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①一分为二的观点②绝对同一的观点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第72页\n[键入文字]7(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3)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语的哲学道理是①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特殊性原理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①说法与题目无关;②说法正确,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③说法错误,因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都是客观的,二者不能说具体历史的统一;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本题选C。9(2011高考广东卷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3)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10分)10(2011高考江苏卷35)2011年博鳌会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出。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等。(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视角阐释“包容性发展”的内涵。(6分)(2)“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11(2011高考山东卷29)第72页\n[键入文字]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9年,湘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1893年,铁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材料二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五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再省,则督、托、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据《张文襄公全集》(3)现代企业在建厂选址时同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权衡这些因素时应当坚持哪些方法论原则。(6分)【答案】(3)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②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具体分析各种因素。【解析】(3)用矛盾的观点来权衡现代企业建厂选址的时候应该遵循什么原则,我们重点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12(2011高考四川卷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注:投资率是总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为内需,出口为外需)。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投资率约23%,消费率约75%。材料二近年来,国家对“促销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材料三国务院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安明确要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某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为促进居民消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率: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信息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本市最低工费标准;加大教肓、医疗、社会保障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2)联系材科一和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的认识。(10分)第72页\n[键入文字]2010高考试题及解析1、(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3)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B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的、本质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故②③正确。①错误,联系是客观的;④不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需要发挥主观能动,而非强调联系客观性的制约。2、(2010高考·福建卷36)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①水集鱼聚,木茂鸟集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3、(2010高考·浙江卷31)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①未来世界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②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③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④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C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但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规律的,故①入选;②说法绝对化;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故③入选;④说法绝对化。4、(2010高考·福建卷35)某同学在学校感到自卑,影响了生活和学习。老师开导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体验成功。该同学根据老师的指导,经过不断努力,逐渐找回了自信。这告诉我们A.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着自卑向自信的转化B.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C.调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解决矛盾的首要条件D.世界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体验第72页\n[键入文字]5、(2010高考·福建卷34)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了760亿元,而且节约了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A.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B.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深化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D.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6、(2010高考·北京卷27)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阐释问题的能力。“孝”要因人而异,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典型体现,不同的回答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孝”一一共性,故排除①②,当选D7、(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2)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2010高考·浙江卷29)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第72页\n[键入文字]【解析】B本题以我国新技术的发展为载体,考查对创新的理解。创新是“扬弃”,是既否定又肯定,故①错误, ②正确;从材料看,中国通过创新,取得了技术成果和生产力发展,而未涉及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故③正确,④不合题意。9、(2010年高考·天津卷9)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D.祸兮福倚福兮祸伏【解析】D漫画《路向何方》是说每一个方向都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哲学寓意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A项的哲学寓意是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B项哲学寓意是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认识到事物在曲折中向前发展。C项哲学寓意是告诉我们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10、(2010年高考·天津卷10)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1、(2010年高考·江苏卷30)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④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12、(2010年高考·江苏卷31)针对中小学办学中存在的偏离国家课程计划、片面追求升学指标、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过长等问题,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深入人心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五严”规定。这表明A.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解析】D本题考查考生对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江苏省教育厅颁布的“五严”规定是依据中小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做出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表现,故D正确。A、B、C不合题意。第72页\n[键入文字]13、(2010年高考·上海卷20)到“十二五”末,本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此,有关部门提出,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B.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14、(2010年高考·上海卷21)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些人摄碘过量。作为非缺碘地区,上海市场增售无碘盐,市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材料体现的哲理有①事情要把握度②看问题要力求全面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④做事情要突出重点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A本题考查考生对发展观点、矛盾观点的理解、运用能力。补碘不搞“一刀切”,市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③正确;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些人摄碘过量。①②符合题意。④与题意不符。15、(2010年高考·上海卷29·不定项)英国学者指出,由于人文与科技这两种文化的分裂.学术界逐渐丧失了整体文化观,加重了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价值观念混淆等危机。这说明人文与科技两种文化应该A.相互联系B.构成统一整体C.互为条件D.相互影响【解析】ABCD人文与科技这两种文化的分裂,导致一系列恶果,故ABCD全部符合题意。16、(2010高考·北京卷38)你熟悉互联网,但你了解物联网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感受奇妙的物联网世界吧。(1)如图11所示,在互联网基础上诞生的物联网,向我们展开了一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联系的新图景。与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同,物联网实现的联系是一种什么联系?(2分)这种联系是如何建立的?(4分)第72页\n[键入文字]材料一: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和民族的未来。物联网有望成为我国抢占一代信息技术前沿的桥头堡,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引擎。我国政府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及早谋划,有所作为。材料二:当前,物联网发展在研发水平、行业标准、人才队伍、相关政策、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4)物联网是创新的成果,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仍然要以不断创新为动力。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创新作用的知识,主张如何促进物联网的发展。(6分)【答案】相关主体应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加强物联网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的创新;根据物联网发展的客观要求,适时调整与此不相应的生产关系的部分和环节;在实践中变革思维方式,不断发现和建立新的联系并拓展物联网的应用范围。17、(2010高考·浙江卷40)全国法律法规对行政裁量权规定了一定的范围和幅度,但有的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执法基准,这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裁量权提供了可能。比如,道路交通法第99条规定,机动车行驶超速的罚款从200元到2000元,执法人员应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合理做出处罚。而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如本应罚款300元,执法人员却因素质、心情等原因处罚1000元的现象,群众对此非常不满。规范行政裁量权,为政府权利设限,增强政府共公信力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主动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规范行政量权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将上了一个台阶。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做法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的认可,政府权威进一步提高。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射线的做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的道理。(10分)18、(2010年高考·安徽卷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表2某市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年份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农村居民实际增长率(%)200712.49.615.85.820088.68.213.25.2200910.18.713.75.4注:2009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65元。材料二第72页\n[键入文字]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的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在解答上述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你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的?(8分)19、(2010高考·广东卷37)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6分)20、(2010年高考·天津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阪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某中学组织开展“参与,让世博更美好——志愿者服装样式设计”活动。在设计过程中,有些同学认为应突出美观,有些同学则强调实用。如果由你设计,你会突出美观还是强调实用?请说明理论依据。(5分)【答案】①突出美观或强调实用,坚持重点论。 ② 主张美观和实用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1、(2010年高考·江苏卷37)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引起了校园世博热,同学们纷纷上网“逛”世博。一个世博专题网页引发了某同学的兴趣和思考,他发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以下是该网页的部分内容。【世博之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其特有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该主题。中国江苏馆则以“园林+园区=家园”的特色,构建了对世博主题的独特诠释。第72页\n[键入文字]发帖:本届世博会倡导的理念有哪些?跟帖: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请你再列举两个理念,并依据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两年模拟】12、11名校模拟题及其答案易错点一联系的客观性与人为事物的联系的特点例题1(河北石家庄市2012年高三4月一模21)文学是一切艺术中具有最大容量和智慧的艺术,在表达人的精神性存在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是影视艺术最需要借助的文化资源。而成功的影视改编,又推动了文学作品的传播。这表明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事物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例题2(湖南浏阳一中2012年高三月考三10)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法的联系观。A说法错误,科技创新属于科学范畴,它只能揭示某个学科某个领域的本质和规律,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是哲学研究的对象;B说法错误,科研活动是需要世界观指导的;C说法错误,科学实验是有意识的活动。D正确,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答案选D。易错点二发展的观点第72页\n[键入文字]例题1(江西南昌二中2012届高三月考三22)毛毛虫有尾随的习惯。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毛毛虫在一个花盆边围成一个圆圈爬行,离花盆不远处放有食物。毛毛虫一个跟一个爬了六七个小时,最后又累又饿而死,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毛毛虫思路"。我们从“毛毛虫思路”中获得的启示是A.要彻底抛弃传统的观念,追求思想解放B.必须学会揭露矛盾、分析矛盾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例题2(江西南昌二中2012届高三月考三23)50多年来,人类已向太空发射了5000多颗卫星及其他航天器,火箭残骸、卫星碎片、飞船脱落的部件、宇航员失落的工具等都成为在太空游荡的垃圾。当地球轨道上废弃的人造卫星及其碎片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人类可能不得不停止一切航天活动。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B.避免犯“先污染再治理”的错误C.只有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D.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易错点三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例题(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2年高三联考24)中国画的艺术创造既具有中国独有的意象建构与表达方式,又蕴含独有的中国智慧与哲理。右图是齐白石的一幅画,画面是两只鸡雏的“今日相争”,看似乎平淡无奇,但却题为“他日相呼”,让观者在错愕之际,恍然有所悟。对该画意象的认识准确的是①美妙的意象源于大师的丰富联想和主观想象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排斥、相互斗争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相互转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法的相关知识。①说法错误,美妙的意象来自于实践,而不是主观想象;②说法错误,矛盾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③正确,体现了漫画中虽然体现的是对立,但是二者也有联系,也有相互依存的时候,④正确,敌友是可以相互转换,体现了矛盾的统一性。答案选B。易错点四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例题1(河北保定市2012年高三期末21)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这一要求体现的辩证法思想是的关系。第72页\n[键入文字]A.整体与部分B主观与客观C.共性与个性D.两点论与重点论例题2(河北石家庄市2012年高三质检一20)气象灾害不等于农业灾害。以冬小麦为例,在冬季和初春时的小麦休眠期,对水分需求较少,气象干旱对其影响较轻,但在返青拔节、灌浆等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小麦对水分需求明显增加,干旱会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此外,在同样的干旱条件下,不同作物、不同地块的农业干旱程度也是有区别的。这表明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不同③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相关知识。首先排除错误选项④,应该说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①③都是强调矛盾的特殊性,符合题意,②强调矛盾的主次方面,与题意不符。答案选B。易错点五如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例题(河北正定中学2012年高三月考二30)2011年对中国来讲是承前启后、极不平凡的一年。下列关于“2011中国”的评价中最能体现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是A.中国适时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谋求更可持续、更加平衡的增长B.既见证了中国科技进步的喜悦,也谱写了中国防灾减灾史上新篇章C.2011年前两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总体形势趋好,但同比增速有所回落D.雄辩的事实再次证明,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易错点六唯物辩证法的综合运用例题1(河北保定市2012年高三期末20)太空“穿针引线”,“神八”天宫成功对接,刻画出中国空间站筑梦太空的新坐标,中国航天技术迈入新阶段。就中国航天来说,每一次突破都来自于漫长的积累,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艰辛和挑战,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幵智慧和创新。中国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进一步佐证了①任何量变最终都会促进亊物的飞跃和发展②对事物的探索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④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做事情取得成功的关键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第72页\n[键入文字]例题2(河北石家庄市2012年高三质检二21)过去,人们认为杂草会抢夺果树营养,把草拔个精光。这样一来,病虫害增多,农药使用量也随之加大,最后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一些果园在果树周边保留杂草、灌木,虽然会有害虫,但益虫、小鸟也来了,有了生物多样性,病虫害明显减少,农药就可以少用或不用,水果的口味也变得异常鲜美。这表明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实践的产物,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人们只有尊重和服从规律,才能正确利用和改变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一年原创】2012和2011原创试题及其解析1.十七届五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特别是经济形势,强调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这一看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普遍联系的观点B.质变和量变的辩证的关系原理C.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D.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2.阅读漫画《巧用压力》,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压力,更是考验。当前,中国经济赖以保持高速增长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逐步被削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才是中国最大的挑战。这说明A.矛盾的存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B.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不具有客观性C.矛盾具有同一性D.矛盾具有斗争性答案.C解析:本题审题时抓住“是压力,更是考验”,正如漫画所反映的那样,如果处理的好将飞的更高。压力将变成动力,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同一性。C项是正确的。A、B项观点是错误的。D项不符合题意。3.第72页\n[键入文字]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说,今年要集中力量办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集中力量办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这一要求所体现的哲理是①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④事物结构的变化能引起事物的质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20011年3月18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问中说到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就是说你想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因此,我希望全体中国人都要以自己的暖心来暖中国的经济”。“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语出《淮南子·览冥训》“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解决问题必须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③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任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④6.日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发布,根据国务院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将进行试点工作。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调至与企业一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先试点后推广,这一做法的辩证法依据是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B.矛盾具有特殊性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答案.D.解析《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首先在江浙等地试点,体现矛盾的特殊性,然后再在全国推广体现矛盾普遍性,所以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故选D7.韩非认为:“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下列说法与此包含哲学观点一致的是:A.《易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董仲舒:“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C.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D.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答案.A.解析“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体现了辩证法中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道理。而B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C项是唯心主义观点,D是辩证法的思想是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A则体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道理。故选A。第72页\n[键入文字]8.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哲学道理。【母题特供】母题一:创新的知识金题引路:(2012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0)某饭店老板请来许多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探讨如何扩建狭小老旧的电梯。他们一致认为:饭店必须停业半年才能扩建好电梯。饭店一位清洁工说:“要是我,就会直接在屋外装上电梯。”根据清洁工的建议,新电梯很快就安装好了。这是建筑史上第一次把电梯安装在室外。这一案例表明①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②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促进思维创新③正确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首要环节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母题二: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金题引路:(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3)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语的哲学道理是①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第72页\n[键入文字]母题三:发展观金题引路:(2012高考江苏卷31)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根据材料,这种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的变化。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答案选C。历史唯物主义【考点定位】一、考点扫描人生观和价值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4)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5)理想与现实 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6)社会实践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二、考情分析考点一:正确价值观的标准【名师点睛】这个哲学知识点经常在考试中出现,我们要学会灵活应用。【试题演练】(2012高考福建卷34)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说明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④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第72页\n[键入文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考点二: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名师点睛】一定要注意在新教材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观点的应用。【试题演练】(2012高考浙江卷40)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0分)考点三: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名师点睛】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原理,注意这个原理的应用其实就是唯物论就是社会领域的应用,也要从两个方面来掌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试题演练】(2012高考天津卷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20年来,我国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也取得可喜的进步。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原理阐述,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0分)第72页\n[键入文字]【三年高考】12、11、10高考试题及其解析2012高考试题解析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3)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2(2012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到城市务工,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左右,农民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材料一据调查,2004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企业出现了“招工难”问题,2009年以来,大范围的“民工荒”再次在这些地区出现,不仅缺工人群由技术工人扩展到普通工人,而且缺工的时间分布由“季节性”、“阶段系”向“常态化”、“全年性”转变,从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的“民工慌”,到目前企业招工难的“民工荒”,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变。材料二在农村外出务工群体中,“80后”、“9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0%,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让第72页\n[键入文字]他们遇到许多实际生活问题,一些不平等现象也让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问题”。(2)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10分)【答案】(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4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面临的新情况,形成了着力解决新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认识;(3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政策措施,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3分)【解析】(2)比较简单,哲学原理有明确的限定,是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来分析材料,要注意联系科学发展观的知识来分析;考点二:价值观1(2012高考福建卷34)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说明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④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考点三:人生价值的实现1(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0)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的难度很大。试题出来后教师们热烈讨论,也意见不一。材料很平常,是“凿壁借光”的经典故事。但是我们要看设问,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表明了什么,当然是匡衡自己非常刻苦努力,勤奋好学。但是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也离不开那个主人的帮助,如果不是主人深受感动,把书都借给他.这个故事可能就是另一个结局了。①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②说法不科学,应该是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因素,不是决定因素;③说法不科学,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主客观条件的统一,而不是只强调主观方面。综上分析,答案选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人生价值实现的知识。第72页\n[键入文字]2(2012高考北京卷28)图8漫画中人的困境启示我们,实现人生目标要A.有坚定的理想信念B.以客观条件为基础C.百折不挠反复实践D.努力发展自身才能【答案】:B【解析】本题以漫画为背景,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的漫画鉴赏能力。四个选项均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必要条件,但漫画的主旨是强调实现人生目标要以客观条件条件为基础,否则无论个人怎样努力都不能达到心中的那个最主点,因此B项正确。【考点定位】必修4: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因素等。3(2012高考山东卷25)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B.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主导社会关系的变革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4(2012高考江苏卷33)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学到。”这句话说明,学习雷锋同志更加需要A.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从主观方面,我们强调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也是谢老说任何人努力都可以学到的意思。答案选C。考点四:历史唯物主义1(2012高考浙江卷30)下边的漫画(选自《人民论坛》总第354期)可以表明第72页\n[键入文字]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④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站在各自的利益立场上,有房者和无房者作出不同的判断,这是根据现实作出的反映,也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③符合题意。②选项与题意无关,价值判断源于客观存在,而不是认识。【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2012高考浙江卷40)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0分)3(2012高考四川卷40)材料三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80万人预计100万左右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实际上,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是可以满足大学生就业的,然而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有的宁愿蜗居大城市当“蚁族”也不愿到中小城市和基层施展才华,有的只盯着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而不愿走进中小企业;有的宁愿被动等待机会降临,也不愿主动创业。(1)结合材料三,运用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说明大学生应有的就业观(10分)第72页\n[键入文字](2012高考江苏卷37)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冶)。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传统节日文化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主题缺乏了解。一些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文化的经济价值,对如何度过传统节日缺乏适时的引导、组织和资金支持。以前过节时城乡基层组织还开展文化气氛浓厚的节日文艺演出等活动,现在很少看到这些渗透文化内涵的热闹场景。当然,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味并不是说要照搬旧时的习俗和仪式。我们要在继承传统节日的核心主题中,变革过节的方式。现在确实也出现了多样化过节方式,比如拜年用电话、短信、视频等表达问候,清明节用植树、献花、赋诗等寄托哀思。但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新载体、新形式、新民俗如何才能彰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承节日的文化意义,让人们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分析导致目前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的原因。(6分)考点五:哲学观点的综合运用1(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第72页\n[键入文字]2(2012高考浙江卷28)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①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2012高考四川卷27)观察图8。图8蕴含的哲学寓意不包括A.顺应发展趋势,转变思维方式B.承认因果联系,增强科学预见C.分清主流支流,辨别事物性质D.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4(2012高考天津卷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20年来,我国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也取得可喜的进步。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原理阐述,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0分)第72页\n[键入文字]考点六:哲学方法论的综合考查1(2012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2)邓小平根据香港、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提出的“一国两制”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这一伟大构想①承认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重要动力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④承认矛盾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题目在问“一国两制”强大生命力的原因。从哲学角度,一国两制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香港、台湾的特殊历史和实际出发,也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同一性不等于矛盾。④说法与题目无关。【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哲学的重要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2012高考北京卷27)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从哲学角度看,以上论述①运用了科学的系统化方法②把握了矛盾之次方面的辩证统一③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统一④强调了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第72页\n[键入文字]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3)结合材料,就更好的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2011年高考试题及解析考点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1(2011高考北京卷26)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挂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心态的作用。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社会心态是社会意识的范畴,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重要的作用,A没有强调社会心态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没有说出社会心态的作用;C符合题意,D与题目无关。2(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26)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③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第72页\n[键入文字]3(2011高考江苏卷3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房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其推动作用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4(2011高考江苏卷32)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5(2011高考山东卷24)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法律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本题答案选C.其它项不符合题意。6(2011高考浙江卷29)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第72页\n[键入文字]7(2011高考海南卷16)“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这首家喻户晓的《娘子军军歌》歌颂了1931年在海南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红色娘子军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积极发动群众,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先后参加了伏击沙帽岭、火烧文市炮楼等50多场战斗,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红色娘子军的光辉事迹反映出人民群众①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②自己解放自己,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③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作用。①④说法不对。8(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材料一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1959年,西藏掀起异常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986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物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物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的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材料二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亿元,平均增长过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3)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原理,结合材料分析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12分)第72页\n[键入文字]9(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12分)考点二:人生价值的实现1(2011高考广东卷35)幸福,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有诸神之赐、来世之享、天赋权利等解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幸福是金钱的占有、幸福是奉献的喜悦等观点,分析这些幸福观,正确的理论出发点是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社会历史性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③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④正确的幸福观才是美好生活的航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价值观的标准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题思路】西方的价值观、现实的价值观并不相同等,体现了价值标准和选择的历史性、社会性,①正确;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具有阶级性,②错误;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③表述不准确;正确的幸福观符合正确价值观的标准,才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④符合要求。第72页\n[键入文字]2(2011高考江苏卷23)著名钢琴艺术家傅聪认为。学琴的人以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变成第二个郎朗,其实5-10年之后,只不过是有了一批“光彩的手指”而这与成为艺术家的境界相去甚远。这种学琴的方式问题在于①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②轻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③ 缺乏循序渐进的训练 ④违背了人才成才的规律A①② B①④C ②③ D ③④3(2011高考江苏卷33)舒婷在《人心的法则》中写道:“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生?为一次奉献而忍耐寂寞?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这段诗所包含的哲理是A.价值实现取决于人们的选择B.人的价值是永恒的C.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D.价值选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4(2011高考四川卷2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对人生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③个人的人生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可自然转化为现实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想和人生价值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思路】第一境界反映了成大业必须有崇高的人生理想,①符合题意;第二、三境界反映了在追求理想的人生道路上要有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精神,②符合题意;人生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可以转化为现实,但转化需要一定条件,不可能自然转化,③错误;④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5(2011高考天津卷5)第72页\n[键入文字]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6(2011高考重庆卷31)2010中国年度公益人物L说:“公益不应该仅仅是出现灾难的时候的援手,更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你会惊喜地发现生活处处皆公益”这表明A.个人素质越高,人生价值越大B.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的态度C.拥有高尚思想才能实现人生价值D.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的现实7(2011高考安徽卷38)《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描绘了安徽省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聚焦‘十二五’,心系安徽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目标解读在讨论《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同学甲向大家出示了下表:表二安徽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部分)指标2010年预计2015年目标年均增长(%)财政民生支出(亿元)10962403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788力争31576>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5285力争10570>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4151.5950018★感悟反思(3)结合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本次探究活动对我们的启示。(10分)【答案】(3)重视保障民生和推进基层民主启示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推进基层民主启示我们要通过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同学们关注安徽发展启示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解析】(3)本题的难度不小,让我们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来分析上述材料。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材料。期中涉及到哲学原理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人生价值的实现等相关知识。第72页\n[键入文字]2010高考试题及解析1、(2010高考·广东卷33)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财富精神,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其中体现的哲理是A.社会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C.认识具有反复性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2010高考·浙江卷28)世博会是战士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认识世博会的认识人类进步的捷径之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的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 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A① ② B ②④ C② ③ D ③④ 【解析】A本题以世博会为背景,考查社会意识的知识。从题干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对当今面临问题的反映,且“引领人们更多的去思考”,故① ②符合题意要求。③说法错误,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说法不准确,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3、(2010高考·浙江卷30)下面的漫画(超常发挥)(作者:盖桂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认识能力B.要满怀必胜信心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C.要善于通过量的积累去实现实物质的变化D.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解析】D回答漫画题最重要的是读懂漫画说明的意思。从所给4幅漫画中可以看出,射箭者不是勇敢的面对自己射不中靶子的现实,而是不断地去寻找适合自己射箭的靶子,故D项符合题意要求。4、(2010年高考·广东卷35)温家宝指出,2010年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解析】A本题考查考生对信息的解读与提取能力。题干强调的是第72页\n[键入文字]要努力工作解决好民生问题,故A项符合题意。其它三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5、(2010年高考·北京卷28)北京某地铁站旁,有一个由退休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站点”,这些退休老人在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快乐。这表明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②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客观条件③索取和奉献是统一的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2010高考·天津卷5)有一种风范叫关爱,有一种资态叫坚守。地震时,正在玉树孤儿院做义工的香港货柜车司机黄福荣为营救孤儿和老师不幸遇难。他在义工的路上默默地走了十年,曾徒步走中国为“中华骨髓库”募捐,曾在汶川灾区志愿服务了三个月……“好人阿福”以生命的闪光实现了“终生做义工”的愿望,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他的事迹说明A.人生价值是自我满足B.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主观努力C.人生价值是自我牺牲D.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客观机遇【解析】B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黄福荣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为社会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B项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不符。7、(2010年高考·安徽卷7)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C本题考查考生解读与获取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知识,①④符合题意。②是唯物主义观点;③是认识论观点。8、(2010年高考·安徽卷11)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下列选项与此相符合的是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A此题隐形考查考生对价值选择价值判断的理解能力。此类题是高考常考题型之一,难度较大,回答的关键在于理解诗词、成语、名言、警句的涵义。在本题中①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②大意是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反映的是尊老爱幼;③大意是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相互尊重、和睦相处;④反映的是矛盾的转化;故①②③符合题意要求。9、(2010年高考·江苏卷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72页\n[键入文字]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析】D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意识的理解,以及对信息的获取能力。从哲学角度分析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原因,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故选D。10、(2010年高考·江苏卷33)“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倾,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这副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C.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解析】C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生价值实现的理解,以及对所给材料的理解。对联告诫人们不要只考虑个人,应为大众办事,从人生价值的角度看,C符合题意。11、(2010年高考·山东卷29)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四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热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结合材料四,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7分)【两年模拟】12、11名校模拟题及其答案易错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例题(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2年高三联考22)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现象与好逸恶劳、贪图享乐、不珍惜劳动成果、挥霍浪费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主要说明了①社会意识的反作用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④社会存在具有客观物质性A.①③④ B.②③ C③ D.①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社会虽然发展了,但是落后的社会意识还会存在一段时间,其它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易错点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例题(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2年高三联考25)2011年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告形成。它的形成,不是立法任务的完成,更不是终结,站在立法工作的新起点上,抓紧修改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有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③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第72页\n[键入文字]易错点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例题(河北石家庄市2012年高三质检二22)作风接“地气”,作品才有“人气”。自2011年8月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关切民情民生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新闻战线开展此项活动是因为①新闻作品属于意识范畴,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新闻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新闻创作必须坚持群众观点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新闻作品源于创作者文风作风的转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易错点四人生价值的实现例题1(河北石家庄市2012年高三4月一模22)近五年来,全国选派14.3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各种服务。各地各部门十分注意服务与管理相结合、使用与培养相结合,既让大学生在基层发挥作用,也为其成长成才创造环境、提供条件。这表明①实现个人价值,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②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④积极服务基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例题2(河北唐山市2012年高三期末23)“免费午餐”是由部分媒体人士发起、旨在改善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的慈善行动,这一活动在短短半年时间就惠及千千万万农村孩子。在2011年10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民间慈善获得了政府回应,民间探索引领了国家行动。这表明①立场不同人们就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第72页\n[键入文字]易错点五价值判断的社会历史性与主体差异性例题(河北石家庄市2012年高三质检二23)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有一首名为《未选之路》的诗,诗中写道:两条路分散在树林里/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诗中蕴含的哲理是①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②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和决定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读懂材料,这是在强调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有不同的影响作用。②与题目无关,④说法错误,我们说驱动是正面的引导作用,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具有驱动作用。所以本题答案选A.易错点六主观题之历史唯物主义例题(河北唐山2012届高三期末39)材料三近年来,河南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注重整合全省优秀的丈化资源,着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调动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文化创新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奋力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结合材料,分析河南省奋力打造传承创新区的做法给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启示。(8分)【一年原创】2012和2011原创试题及其解析1.2011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三周年,这三十年是中国风起云涌、日新月异的年代,人民群众空前的创造激情和丰富词汇,凝聚成当代中国的民间文化与草根意识,进而也保留了丰富、鲜活的改革历程。这说明A.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C.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 D.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答案B.第72页\n[键入文字]解析:人民群众空前的创造激情和丰富词汇,凝聚成当代中国的民间文化与草根意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故选B.2.进入2011年,一轮问责风暴自上而下,席卷中国南北,且覆盖面呈现扩大趋势。问责官员,就是要抓紧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要督促官员始终把民众的安危冷暖记在心上,为民用权、为民负责、以民为本;就是要督促官员防患于未然,避免悲剧的重演。从哲学角度看,实行官员问责就要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②不是从哲学角度讲述。所以不选。故C.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这一带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传统民族节日自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后,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有人说,这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培育民族情感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表明: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不断变化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影响和制约着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不受社会规律的制约4党中央开展的国家机关第一批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已进入尾声。有人指出,用群众满意不满意来评判这次活动成效。把评判权交给群众。从哲学看是因为A它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B它符合坚持群众路线的要求C它符合党的治国方略D人民群众感受最真切,最有发言权5人类对自我的真正研究,始于近代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笛卡尔最先提出了“自我意识”这一概念,同时也提出了“用心灵的眼睛去注意自身”的精辟论断。下列关于“认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①认识的目的在于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②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③理性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④科学理论一定是理性认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A解析:设问是选错误的,④的说法正确。6.50年来,宁夏的成就与变化,彰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主要矛盾第72页\n[键入文字]7.“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D解析:很简单,材料的中心是在强调实践对检验真理的作用。8某社区推出“时间银行”储蓄服务项目,即社区志愿者用自己的时间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时,这个时间被储蓄、记录下来,等到自己需要帮助时,则由社区派其他志愿者进行回报服务。上述材料表明①个人和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②精神贡献大于物质贡献③人们的价值取向是利己④奉献和索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9我国月球探测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期是在2到3年,向月球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第二期将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第三期将发射机器人登上月球。计划约耗时20年。如今我国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嫦娥二号”顺利升空,这一事实说明A.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B.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C.要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D.理想一定会转化为现实答案B解析:主要是要读懂材料,强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10产业集中度提高到垄断地位,是提高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是降低了国内公众的福利,围绕着这对迥异的观点,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这表明A.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由于不同的价值取向,人们对事物的反映是不同的D.人们的意识不同,都是由世界观、人生观的不同而引起的答案C解析:争论的角度不同,说明不同价值取向对人们对事物的反映有着很大的不同。11一个人感动了一座城。驻金华某部军官孟祥斌为救落水女子献身,震撼了人们的心灵。孟祥斌舍身救人的壮举,再次证实了A.“人性自私论”的错误B.“自保性”是人的本能C.个人利益是微不足道的D.个人利益是至高无上的答案A解析:孟祥斌舍身救人的壮举,说明人的本质属性绝不是自私的。12.一个人感动了一座城。驻金华某部军官孟祥斌为救落水女子献身,震撼了人们的心灵。金华三万多人自发地悼别英雄,这表明了①社会要为个人提供必要的客观条件②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③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④社会历史是由英雄人物来书写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第72页\n[键入文字]答案B解析:②④都不是材料所要反映的中心和主旨。13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居民的投资理念不断变化,投资意识不断增强。这说明A.社会意识影响社会存在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答案B解析:“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才有了“投资意识不断增强”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4.2011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北京市教委在促进各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等政策,鼓励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15.《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由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文件中提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广大农民幸福安康,必须尽快惠及全体农民。文件指出,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坚持大病住院保障为主,兼顾门诊医疗保障,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从哲学上思考,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母题特供】母题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金题引路:(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3)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第72页\n[键入文字]母题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金题引路:(2012高考山东卷25)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B.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主导社会关系的变革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母题三:哲学观点的综合应用金题引路:(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第72页\n[键入文字]第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