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2-07-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9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与2010高考复习方略\n2009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与2010高考复习方略\n2009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与2010高考复习方略\n2009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与2010高考复习方略\n2009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与2010高考复习方略\n一、2009年安徽高考语试题命题特点分析 2009年安徽高考是安徽实施高中改三年以新程的姿态首次亮相的高考。因为高考试题具有选拔性、权威性、导向性的特点,所以决定了2009年高考语试题既是对安徽新程实施成果的一次检阅的凭借,又必将对今后安徽中学语教学和高考复习起引领作用。 2009年安徽省高考语试题严格依据部颁新程高考语大纲和2009年安徽高考语考试说明命题,突出考查考生的语能力,整体难度控制较好;体现了语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凸显能力立意,强化语言运用能力考查;体现了新程理念,重视思维发展,促进自主探究习惯培养;关注了现实生活,具有时代气息,适度拓宽考生知识视野;重视化传承,显示出较强的地域色彩,蕴含着人教育价值取向。 具体说,与以往的高考语试题比较,2009年安徽省高考语试题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试题结构焕然一新。2009年安徽高考语考试在试题结构、考试内容和要求的设置方面较往年有较大的变化。最大而且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试题结构面目一新。2009年安徽省高考语试题一改往年第Ⅰ卷客观题、第Ⅱ卷非客观题的生硬面孔为第Ⅰ卷阅读题、第Ⅱ\n卷表达题的亲切面孔。这种试题结构的变化,体现出语学科侧重阅读和表达的鲜明特点,更符合考生答题时的认知心理。 第二、试题命题体现了新程理念。2009年安徽高考语试题紧扣2009年部颁新程语高考大纲和安徽考试说明,注意渗透“高中新改”精神,充分体现出鲜明的语学科特征。其表现: (1)减少了客观题的题量和分值,降低了客观题的难度,增大了主观题的分值,侧重对语主干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考查。 (2)小阅读题一改往年的科技本阅读为论述类本阅读,而且设题较往年容易,为考生营造了良好的答题起始心境。 (3)言阅读选材一改往年人物传记体为浅显易懂的游记散,诗词鉴赏分别考了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提问明白清晰,科学严谨。 (4)学本阅读一改多年散阅读一统天下的局面,采用短篇小说体,分值设为2分,较往年增加3分;命题突出作品的体裁特点,围绕小说三要素,出题平和,难易适度,尤其要关注探究能力的考查。 ()语基客观题较去年减少1题,为兼顾城乡公平,没有考查字音而选择最能体现汉语运用特点又有相对成熟的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汉字字形、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语句三个考点命制客观题,保持了命题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6)三道语用题重视情景设置,构成了今年带有浓厚改色彩的语用测试题。 第三、试题材料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生活现实。2009年安徽高考语试题考试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2009年安徽高考语试题在突出对考生的语素质与能力进行综合考查的基础上,继承了往年在选材上关注时代潮流发展的优良传统,有意识地引导考生价值判断。在“考语”的同时,注意弘扬时代精神和人性。例如,试题第Ⅰ卷论述阅读,本材料摘编自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这实际上暗合了近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对经典的系列讲座以及时下各电视台热播的历史电视剧,容易使考生产生联想,进而思考社会现实。试题第Ⅱ\n卷第四大题基础知识命题材料中,像“汶川”、“新程”、“国际金融危机”、“奥运”、“神七”、“甲型H1N1流感”、“三农问题”、“女排新阵容”等名词术语都让学生感受到了当今社会的热点。作命题更是在紧扣社会经济形势的同时,又很好地与青少年成长历程相结合。通过“弯道超越”这一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外延的现象,使考生可以在较为宽泛的选材区间自由发挥,既可以联系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等经济社会现象展开宏观论述,也可以联系自身成长抒发人生感悟,还可以从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出发阐述哲理。 第四、命题体现了安徽特色。有人说:地方自主命题高考试题,如果没有个性鲜明的地方特色,就不是一份完美的试题。这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2009年安徽高考语试题具有浓厚的安徽地方特色,不仅考点材料中涉及到具有安徽地方标识的“黄四绝”、“合肥新机场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结合配套试验区”、“改”等内容,而且第18小题的图转换题的图片材料就直接选自2009年4月日的《安徽日报》,其地方特色和时效性、针对性都很强。可以说,作为自主命题的母语考试,体现省情是新程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 第五、突出了对考生语言字应用能力、阅读理解、鉴赏探究能力和书面写作表达能力的考查。 现代小阅读变往年的自然科技阅读为社会论述阅读,“通俗历史”这一题材考生并不感到陌生,设题也侧重考查考生对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言阅读改往年的史传散面孔而为游记散,《游东记》语言浅易,所考查的“延”“谢”“而”“焉”等虚实词均属常见,而翻译题也较容易。诗歌鉴赏《小重?端午》为元代的一首词,考生对题材熟悉,考查了作者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考生理解起较为得心应手。名句名篇考查的八句都是学生平时本上学习的常见的名句。 现代大阅读既学本阅读,突破了多年散雄霸天下的格局,选用了小说本作为阅读材料,变化力度最大;设题抓住了情节、人物形象等小说主要特点,设问导向具体明确,便于考生作答,而对小说意蕴进行探究的考查,则要求考生在掌握基本阅读能力的同时,能从不同角度发掘作品意蕴和人精神,体现了新标的要求。 语言表达题贴近社会生活,贴近生活,突出运用。辨析错\n别字的考查放在句中,强调了语言的运用,而成语、语病的考查均为常见。第18题关于农民的切身利益的概括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第19题组合现成短语成为对联,难度适中,较有区分度。第20题写出关于自主学习的解释字,内容熟悉,考生应该不感觉到困难。 2009年安徽高考作题回归作本质,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讲为基点,重在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现实生活的能力和书面写作表达能力。 关于试题的商榷之处: (1)创新题目偏少,求新力度尚嫌不足。“没有个性的地方试题,不是一个完美的试题。”就高考语试题而言,最闪光的地方应该是语言运用题,从某种程度上看,语言运用题的创新是整套试题出新的基本标志。人们常说“语言运用题是高考语试题命题创新的试验田”。但是,2009年安徽高考试题的18、19、20三道小题的语言运用题(“图转换、对联组合、仿写”)都是极常见的题型,没有新颖之处。就内容说,第18小题无论是整体概括还是分3小点概括,都没有多少经思考之后的整合功能。第19小题比常规的上句对下句还要简单,只要学生稍微有点对联常识,便能理出“翠柳”是对“黄牛”的,“千里”是可以跟“万”对照的;“桃李”指教师所教的学生不是难点,而“芝兰”代表的品德,也非常容易跟老师挂上钩的。第19小题的仿写,“能学”是能力,已经给出答案,而“想学”是态度,“会学”与“坚持学”是方法,学生几乎不要过多的思考就能写出答案,且这样的表述没有任何含金量。 (2)选修内容呈现不足。新程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在必修之外,还有近一半的选修内容,要是包括校本程在内就更多了。在学科终极评价的高考中,如果不能充分体现选修内容在考试中的重要,那么将引导日常教学如何对待选修内容呢?2009年安徽高考语试题中突出选修内容的考查几乎不明显。这将可能会给一线的高中教师一个错觉:日常语教学可以淡化选修内容,而将一半的时间完全可以用做大量练习,为应试得高分服务。 此外,学本阅读材料小说的选及人物形象具有明显的缺限导致试题信度不高,例如第11小题就没有多少价值,第14小题的第2问就宽得不边际,也同样没有价值。 二、2010年高考复习方略 2009年高考语试题是新程高考首次命题,其经验尚不足,2010年高考命题必定会纠正今年高考命题的不足之处,借鉴其他新程高考省市的命题经验,不断完善命题。依据笔者备战高考的体会,提出2010年高考复习的几条建议: (一)构建新型的复习模式。2010年高考备考复习,要针对新高考的模式,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构建新型的复习模式。复习适度提前,知新温故并举;活动适度安排,多种型并行;训练适度强化,整合知能专题。 (二)紧扣本,狠抓高考的第一轮复习。本是高考复习的根本,是高考命题的泉,因此教材的作用不可忽视!第一轮复习要全面回顾知识,按照高考大纲考点要求,梳理本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知识网络。这个阶段是高考复习最关键的阶段,第一轮复习的效果会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好坏,因此在高考的第一轮复习过程中考生应该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切忌快而粗,多而乱! (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第一轮复习时间长,考点多,任务重,记笔记无疑是提高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我们的笔记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本部分难点(哪些不太容易学会在考试可以拉开差距?)(2)典型例题分析(考点,方法,易错点延伸和变形)(3)错题分析(为什么错?错在哪?启示和教训)(4)本部分小结(高考命题趋势,考查形式等),长期坚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四)重视最后阶段的冲刺。高考冲刺阶段要坚持“抓大放小,温故自新”的原则,持之以恒地有效复习,不能放弃。所谓“抓大放小”,就是处理好芝麻与西瓜的关系,对中等水平以上的考生而言,复习时要将分值高的且容易抓分的考点狠狠抓住不放,而对少数分值偏低且不容易得分的少数考题,则该放就放,以免因小失大。而对中下等水平的考生说,每题3分的选择题(共9题)和小型语言运用题(一般3-分)等好比是芝麻,现代阅读(主观题部分,2分)和作(60分)则是西瓜。短时间内想提高现代阅读主观题表述能力和作水平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建议中下等水平的考生在拣芝麻上多下点工夫。西瓜不抱其实也不致于丢,但芝麻不拣则肯定会歉收。 所谓“温故知新”,就是处理好题海和暗礁的关系。大量试卷、练习题汇成了题海,使你栽过跟头的题目则是暗礁。笔者有个学生曾经做过一事,就是把所有错题抄在一个本子上,考前就重点看这些题目,最后高考取得很好的成绩。一位哲人说过:“令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所以对中下等学生说,最后阶段“温故”—消灭暗礁、倒出鞋里的沙子,比“知新”—盲目再做大量新题,可能效果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