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0.00 KB
  • 2022-07-25 发布

初中学业考查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课件)

  • 4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学业考查历史热点专题复习\n14.在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首次获得金牌。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称之为“这是中国体育最伟大的一天。”这位获奖运动员动员是A.容国团B.许海峰C.李宁D.邓亚萍15.点燃北京2008年奥运会圣火的火种采自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这个发祥地在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C.古代希腊D.古代罗马16.与古代希波战争相关的奥运会比赛项目是A.铁饼B.摔跤C.马拉松长跑D.射箭\n22.(12分)填写世界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简表名称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起始时间主要标志\n24.(15分)今年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后,农业建设还将在不断破解新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发展。回答以下问题:(1)农村实行改革以后,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拥护的是什么改革?(3分)当前世界粮价急剧上升,已引发部分国家出现了粮食紧缺和社会动荡。2008年4月21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第12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大会上呼吁各国立即行动起来,尽快解决粮食危机。(2)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谁?他培育出了什么新型稻种?(6分)(3)中国以世界上7%的耕地承担着养活世界上22%人口的重任。针对当前的粮食危机并结合我们的国情,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对策?(6分)\n25.(10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和平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和普遍愿望。数千年来,世界上大约发生了1.5万次战争。文明受到极大摧残,和平遭到严重破坏。(1)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造成了怎样的深重灾难?(6分)“我们这个星球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家园,人类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应对。各国政府和人民应该共同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要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坚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各国和睦相处。”——胡锦涛(2)根据胡锦涛讲话指出,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如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分)\n2009年初中学业考查历史热点专题1、“三农问题”2、历史性的会晤与台湾问题;3、中国外交;(中美、中俄、中日、中法关系)4、科教兴国;5、和平与发展;6、金融危机与经济政策;7、科学发展观;8、周年历史大事热点等;\n热点一、十七届三中全会与“三农问题”\n一、古代: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知识梳理(1)铁农具和牛耕使用;(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2、汉代: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n3、经济重心南移(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影响)4、明清时期:(2)唐朝:①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②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3)五代、北宋:南宋时: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了南方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并从越南引进占城稻从国外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作物。\n二、近代: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对土地问题的设想三、现代1、1950——1952年土地改革原因:措施: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意义:2、1953——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n世界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1、美国南北战争中《宅地法》2、俄国农奴制度改革(原因、措施、意义)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农业政策1、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颁布《土地法令》;1921——1928年实施新经济政策;1928年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苏联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匈牙利改革(调整农业政策)\n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一土改中农民埋界桩图二农业社农民在分粮图三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1、图一中农民是根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开展土地改革的。土地改革后,制度被消灭。(4分)2、据图二,到1956年底,国家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在我国初步建立。(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封建剥削或封建土地农业;社会主义制度\n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3、图三是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政策是什么?(2分)4、通过观察上述图片,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n热点二:历史性的会晤与台湾问题“陈江会”\n知识梳理一、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1、三国时,孙权吴国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2、元朝加强对琉球的管辖;3、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4、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辖;\n二、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与统一1、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康熙帝派军进军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2、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侵占台湾,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才恢复行使对台湾的主权。3、1949年12月,国民党政府退踞台湾。造成海峡两岸的长期分离。\n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政策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3、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n四、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的进展1、1979年,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马祖;2、1987年,台湾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逐步开放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3、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4、1993年“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5、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n五、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创办黄埔军校;北伐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标志:2、成果:3、结果:(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n六、世界史上各国分裂与统一的史实1、1861年,美国南方发动叛乱,分裂国家。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南北实现了统一;3、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德意志完成了统一;4、1949年,德国再度分裂;1990年两德再度统一;2、1870年意大利完成了统一;5、1948年8月,在朝鲜半岛南部成立大韩民国。同年9月,在北部成立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半岛从此处于分裂状态;\n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民族英雄郑成功在给殖民者的信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信中所说的“贵国”是A.葡萄牙B.俄国C.英国D.荷兰2、台湾著名是诗人余光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改革开放D.四项基本原则\n热点三:大国关系中美关系\n知识梳理一、近代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1)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帮凶);(2)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9世纪末"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922年华盛顿会议,迫使中国签订《九国公约》3、"二战"期间,中美合作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4、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n二、现代(一)建国初: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2、1950——1953年朝鲜战争(1)以美国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2)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n(二)70年代:2、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n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招待会在京举行胡锦涛麻生太郎出席并致辞中日关系\n一、古代:知识梳理友好交往(汉朝至宋元时期)(一)隋唐时期,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中国1、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2、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二)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鉴真东渡)\n二、近代1、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2、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3、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占领东三省。并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东北;4、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犯下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三、现代1、1949年~1972年,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2、1972年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n中俄关系\n知识梳理一、古代:抗击沙俄侵略17世纪中期沙俄大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1、背景:2、过程:雅克萨之战3、结果: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n二、近代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共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5、1945年8月,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派遣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加快了日军的投降;4、1921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1、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帮凶);\n三、现代1、新中国成立后,10月2日,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2、1960年以后,中苏关系开始恶化。直到80年代中苏关系才改善;3、2001年中俄等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n中法关系\n知识梳理1、1856—1860年法国与英国一起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火烧圆明园)2、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法国积极参与;3、新中国成立后,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开创了中法交往的新篇章;\n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新华社东京4月11日电温家宝总理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谈时指出:“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1、“50年不幸的历史”中“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哪两次侵华战争?(4分)2、各举一例说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4分)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或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日本的广岛、长崎被美国投掷两枚原子弹等\n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视历史,珍爱和平;共同创造中日两国和平友好、互惠互利的未来等。3、日本是在哪一历史事件后强大起来,并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的?(2分)4、展望“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请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句寄语。(4分)明治维新\n周年历史大事热点3、五四运动90周年4、七届二中全会5、人民解放战争胜利6、新中国成立60周年7、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2、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80周年1、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8、1999年澳门回归\n新中国的成立60周年一、过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2、举行开国大典二、意义1、对中国:2、对世界:通过《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确定了首都、国歌和国旗;内容\n20世纪中国历史发生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n地方历史一、近代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天津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3、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平津战役。1949年初天津解放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n36.把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回答下面问题:(10分)(1)近代时期,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2分)(2)列举在天津创办或设立的早期近代企业。(4分)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指出,滨海新区具备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的有利条件,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鼓励、支持和推进滨海新区的改革开放和开发,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的现代化新区。(3)依据材料指出,滨海新区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什么?(4分)(2007年)\n材料一:新浪网2007年04月12日电:中国总理温家宝今天上午在日本国会发表题为《为了友谊与合作》的演讲。……如果说安倍晋三首相去年10月对中国的访问是一次破冰之旅,那么我希望我的这次访问能够成为一次融冰之旅,为友谊与合作而来是我这次访问日本的目的,也是今天演讲的主题。为了友谊与合作,需要继承和发扬中日友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在绵延两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发展和进步。材料二:中国新闻网2006年11月22日电:胡锦涛和印度总统共同出席“中印友好年”庆祝活动。胡锦涛指出,中印两国人民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中印文化相互接触时间之长、彼此影响之深,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属罕见。阅读材料回答①“在绵延两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唐时,中国的文化对日本有什么影响?当时中日交流的杰出使者是谁?文化上,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1分)鉴真(1分)\n②你认为中日之间的冰在哪里?请以20世纪30—40年代的史实说明(举两例)。新中国建立后,中日之间的冰开始打破,那么最早打破中日之间的冰是哪一年的什么事件?③根据材料二回答:在中国唐朝时,印度被称为什么?当时为中印友好交流作出贡献的人是谁?④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宽大胸襟的民族,历来提倡“以邻为伴,与邻为善”,中国与俄国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了一个边界条约是什么?这一年在英国发生了什么事件?⑤近年来,中国举办了“中意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法文化年”等一系列文化年,请你谈谈举办一系列文化年的意义。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2分)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1分)天竺(1分)玄奘(1分)《尼布楚条约》(1分)颁布《权利法案》(1分)促进中外文化的交往和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外人民的友谊(1分)\n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反对国家分裂,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是主权国家的神圣职责。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名称(2分)2、清初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请举出一例(2分)3、19世纪中期,美国面临着国家分裂的严重危机,哪位总统领导美国人民通过哪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4分)4、20世纪末期,我国政府为了实现国家统一提出了哪一重大决策?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4分)秦朝设置驻藏大臣、平定平定准噶尔叛乱、雅克萨之战林肯、南北战争一国两制;香港澳门的回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