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总复习资料 112页

  • 756.43 KB
  • 2022-07-27 发布

高中历史总复习资料

  • 1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n中国近代现代史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爆发原因:根本: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主要:英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原料和消费市场直接:林则徐禁烟运动【1839年4月、虎门销烟】走私鸦片的目的:在中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为何禁烟?走私鸦片严重威胁到了清朝的统治阶级利益何时鸦片贸易合法化?《天津条约》的签订2过程:开始:1840年6月,英军炮轰珠江口岸,北犯天津白河口,清朝查办林则徐结束:1842年8月,英国军舰“皋华丽”号进驻南京下关江面三元里抗英: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民间自发性的抗争爱国运动认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精神,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不能够被打败的民族3失败:根本原因:清政府制度腐败,经济落后主要原因:清政府的妥协退让的投降政策4性质:中国捍卫国家主权、民族主权的正义战争|英国为掠夺原料和市场的非正义战争实质:落后的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矛盾、斗争和交流|封建自然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n的冲突5影响:最大影响:签订《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给自足的的经济逐步解体外交上: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政治上: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四个第一次:第一次割地:香港岛第一次赔款:2100万银元第一次开埠通商{便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一次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两个第一次:第一次取得邻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了法,不是由中国的司法机关来处理,而是由英国驻中国领事来裁决}第一次拥有片面最惠国待遇《望厦条约》{中美、1844}美国船可以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黄埔条约》{中法、1844年冬}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主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记忆条约方法】三大条约必须记{记作用}其他条约记第一{特点}相关知识穿插记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根本原因:列强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英法美{借口}修约要求遭到拒绝1《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特点:《天津条约》五个第一:外国公使第一次进驻北京、外国人第一次到内陆经商、游厉、传教、鸦片生意第一次合法化、开埠商贸最多,赔款最少、外国军舰第一次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北京条约》:三个第一:割地最少{九龙司地方一区}、开埠通商最少{一口通商:天津}、第一个且唯一一个允许华工出国\n2英法联军罪行:火烧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头3沙俄对中国侵略:先东北后西北、先江东后江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先瑷珲后北京*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得继续扩大?继续:原因都是为了原料和市场、实质都是侵略性的、结果都失败了、内容都涉及了赔款割地和开埠通商扩大:对象不同:一国{英国}——多国{英法出兵,美俄参与}、范围不同:从东南沿海到内陆、权益不同:通商口增多、影响不同:一次----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二次----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记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通商口岸】广东海南为一:汕头琼州台湾为二:基隆在东、淡水在西渤海湾为三:天津、烟台、营口长江流域为四:九江、汉口、南京、镇江三:太平天国运动1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阶级矛盾尖锐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自然原因:自然灾害严重2太平天国的思想:平等思想:拜上帝教平均思想:《天朝田亩制度》平均主义:怎样平均,平均的目标是什么?按人口、年龄平均分土地,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目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发展思想:对未来社会生活的设想和展望{具有进步性}------三个第一{《资政新篇》}:依法治国、文明开化社会、舆论自由其影响:具有空想性、局限性{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生活不符}3洪秀全在武宜东乡称天王4北伐和东征的目标和最远点北伐:推翻了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天津近海{影响: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太平天国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东征: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上海近郊5转折点:天京事变6主要战役:前期:鄱阳湖口大捷后期:河镇大捷7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天津沦陷8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主要作用: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特点:农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性质双重性:反封建反侵略、利用西方宗教发动农民起义、带有国际性,是亚洲农民起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9影响:是中国几亿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10失败原因:根本原因: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没有科\n学的理论指导主要原因:{力量上}敌强我弱,中外反动联合绞杀直接原因:决策失误{北伐孤军深入、不能真确处理兄弟间的矛盾、石达开不应在攻天京时带兵出走四:新思想的萌芽1内容: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的军事力量2目的: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主要目的:抵抗外来侵略3影响: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启迪了中国人的思想4《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引进技术---船舰技术地位: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五:洋务运动1创办洋务:主要目的:剿发捻,勤远略根本目的:维护清朝政府的统治2洋务企业的性质:封建买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的作用】一:客观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三:引进西方技术和工具与西方作坊的最大区别:封建----手工生产洋务----大机器生产3洋务运动的过程{近代化}A近代化:广义----国防、教育、科学技术、工业、农业、政治近代化侠义----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壮大—成熟的过程B洋务运动的四个近代化:军事近代化----创建了三只海军:北洋、南洋、福建海军,由海军衙门管辖教育近代化----设立新学制,分初、中、高三个等级,把自然科学纳入教学轨道,改变教育内容科学技术近代化----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遣送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技术企业现代化C五大近代洋务企业:最早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机械所{曾国藩}最早轮船制造局----福建船政局{左宗棠}第一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湖北汉阳铁厂{张之洞}最大的军事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4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引进技术,没改变封建专制制度5最大影响:是中国开始走向近代化道路6客观作用: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洋务运动的作用】:a引进西方近代化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n业在中国兴起b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c客观上对中国封建经济起到了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抵制作用六: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产生原因:根本原因----早期资本主义萌芽2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革命性{三座大山的压迫}妥协性{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和力量弱}3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始终处于受压迫、受剥削、举步为艰的地步4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原因、影响【五步走】a:六七十年代产生:影响----导致我国近代阶级结构改变原因----洋务诱导,外商刺激b:甲午战争的初步形成:原因----帝国主义侵略使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条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影响----为五四运动和党的成立奠定了经济和物质基础,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基础c:一战之间迅速发展----为辛亥革命奠定基础d:28年官僚资本主义建立后日益萎缩e:一五计划{初步振兴}最大影响:奠定了我国工业化起步基础5无产阶级的特点:a:出生于破产的农民与农民阶级有着天然联系,便于结成联盟b:首压迫是世界上最罕见的{三重压迫和剥削}要求最迫切,革命性最强c:集中程度高,便于组织斗争d:是最大公无私,最有远见{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A:a根本原因:对于侵略国家而言----殖民利益高于一切,对于边界和殖民地区而言----霸权利益高于一切b主要原因:通过明治维新,国力强盛B导火线:中国军队在朝鲜半岛遭到日军炮击C大陆政策:内容:a征服台湾b征服中国领土朝鲜c征服中国东三省和蒙古地区d征服中国大陆,征服全亚洲实质:抗战期间,大陆政策登峰造极{30年代}本质:利用中国称霸世界【失败原因】: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b装备落后c清政府的避战求和政策d部分将领临阵脱逃,导致军心涣散2过程:a开始----中国运兵船在朝鲜海面遭日军袭击b结束----《马关条约》\n的签订最小到达:鸭绿江口主要战役和爱国将领:马尾海战----振威号{许青山}、福星号{陈美}第一阶段{1894.4—1894.9}:平壤战役----左宗棠、叶志超{弃城而逃}黄海战役----邓世昌、林志平第二阶段{1894.10—1895.4}威海战役----丁汝昌辽东战役----聂城、徐邦道台湾保卫战----徐骧、王德标威海战役三个标志:a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C洋务运动破产{台湾保卫战充分体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光辉篇章3影响:最大----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主要----降低中国在远东地区的地位——大国地位荡然无存直接----助长了帝国主义侵略气焰,掀起世界瓜分中国的狂潮4《马关条约》{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a最大特点----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b最能反映帝国主义侵略特点----办工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大片领土割让----进一步破坏中国主权完整巨额赔款----加剧中国人民负担新通商口岸开放----帝国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B签订者:李鸿章、伊藤博文【对李鸿章的评价】:a洋务派的代表,有先进性,对中国名族资本主义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b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大卖国贼,签订三个条约c镇压中国进步势力的刽子手戊戌变法1背景a根本原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思想:早期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顽固派:中体西用维新派: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革命派:民主共和{孙中山、宋教仁}----革命救国实业派:郑观应、王韬\n激进派:民主与科学{鲁迅、李大钊}----思想救国最大影响:在社会上起了启蒙作用,为辛亥革命奠定思想基础,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2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土洋结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佛家思想相结合3康梁早期维新变法活动:a著书办报,宣传变法A理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有力的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B三份有影响的报纸:《中外纪闻》{初名:《万国公报》}北方《国闻报》南方《时务报》C为啥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反孔子?最主要:减轻改革的阻力《新学伪经考》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组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目的: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b上书皇帝、请求变法第一次上书1885年中法战争中国战败后第二次上书1895年春《马关条约》即将签订第三次上书1898年德国抢占胶州湾,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康有为呈递《启诏统筹全局折》资产阶级维新派施政纲领C成立学会、学堂、论战、推动变法A学会:强学会{学习组织,北京成立}保国会{1898.4成立,是资产阶级政党组织}宗旨:保国、保种、保教B学堂:广州----康有为{万木草堂}长江----谭嗣同{时务学堂}C论战内容、实质、影响维新派与顽固派---要不要变法---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保皇派与革命派---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派与反马克思主义派---要不要引进它---有利于它的发展【实质】:资产阶级对封建主义的伟大交锋4康有为和光绪为什么革命?康----根本:发展资本主义光绪----根本: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5百日维新的创新改革和意义三个第一:第一次准许官民上书言事\n第一次设立新式海陆军第一次废八股,开设经济特科四个有利于:有利由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巩固中国国防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6戊戌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与封建顽固势力派的矛盾斗争7为什么说康有为是语言上的英雄,行动上的矮子?语言----提出“大誓臣工,开制度新证局,革旧图新”主张,建议建设法律、度支、学校、农、工、商、铁路、邮政、矿物、游会、陆军和海军行动----没有兴民权,定宪法{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8变法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封建资产阶级力量强大主要原因:袁世凯高密9最大影响: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让中国人的思想耳目一新}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措施中鼓励发展资本主义、领导阶级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10为啥资本主义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根本: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封建主义的反对、帝国主义不允许客观: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义和团运动1兴起的原因:根本原因----民族矛盾激化2为何在山东兴起?a洋教遍布,教会活动猖狂b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最严重c人民群众受压迫最严重,因此革命愿望最强烈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目的----利用和控制义和团4义和团灭洋教,毁铁路5怎样评价“扶清灭洋”a具有爱国性质,反应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灭洋能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色彩\n6义和团影响最大:粉碎了各国征服中国的狂妄计划主要: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动摇清政府的经济基础结果说明了:一个自强不息,不可征服的民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根本目的:2八国之中“奥”指谁?指奥匈帝国3过程开始:八国联军炮轰大沽炮台《辛丑条约》的签订罪行:八国联军--紫禁城{《四库全书》官方全书洗劫一空}4影响: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辛丑条约》特点、影响特点:赔款最多、准许外国派兵驻守中国内地影响:赔款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含义:中国的一部分政治、经济、外交权利落入外国之手,一部分由清政府掌权2形成原因:根本原因----清政府制度腐朽,经济落后主要原因----清政府妥协避让政策,助长了西方侵略者的侵略的气焰客观原因----西方国家的侵略主张3形成过程: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天津条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4特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始终处于受压迫、受剥削、举步为艰的地步国家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中国农民阶级始终是革命的主力军帝国主义封建官僚资本主义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始终是中国的主要矛盾\n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始终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5影响消极:社会----阻碍社会进步经济----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国家----造成中国的贫困落后人种----遭到杀戮,贩卖人口积极: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推动近代化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掀起反侵略的爱国运动【条约记忆总结】必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其他条约记第一,相关知识穿插记忆相关知识:A割地:最早---《南京条约》----香港岛最少---《北京条约》---九龙司地方一区最多---《瑷珲条约》---中国东北大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B赔款:最早---《南京条约》---2100万银元最多---《辛丑条约》---白银4.5亿两,本息9.8亿两最少---《天津条约》---英法军费各200万两,英商损失200万两C开埠通商:最早---《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最多---《天津条约》---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最少---《北京条约》---天津{一口通商}D传教:最早---《望厦条约》---允许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最少---《黄埔条约》---设立教堂最多---《天津条约》可到中国内陆传教E军事:最早---《望厦条约》可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最多---《天津条约》---外国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最少---《辛丑条约》---拆除北京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F经济:最早---《南京条约》---协定关税最少---《天津条约》---外商可以在内陆经商,鸦片贸易合法化最多---《马关条约》---开办工厂辛亥革命1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2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着孙中山革命的开始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政党:同盟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3孙中山为何发生第一次人生伟大转变?第一次:扶清叛清,改良到革命\n第二次:有军阀合作到共产党合作历史原因: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现实根源:戊戌变法中改良方案无法实现主观原因:孙中山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4三民主义内容: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建立资本主义国家土地所有制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社会革命: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民族革命:推翻满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评价:具有先进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局限性-----民族:狭隘性,具有极端民主主义民权:对于少数资产阶级的民主民生:是资产阶级利益的表现,没有改变民族群众的现状5资产阶级发动的武装起义:第一次起义----广州起义表明资产阶级分子已同清政府彻底决裂,以武装起义迈出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步同盟会领导---第一次大规模:萍浏醴起义{1906.12}影响最大----广州黄花岗起义{孙中山、黄兴}最成功----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革命}其他起义:浙皖起义{秋瑾、徐锡麟}镇南关起义{孙中山、黄兴}6武昌起义为何成功?主要原因:武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武汉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阶级基础雄厚文学社,深入湖北新军,做了大量宣传、组织工作直接原因:守军空虚【注】武汉起义的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总督,宣布废宣统年号改皇帝纪元,国号“中华民国”国旗:十八星旗{代表十八个独立省份}7“预备立宪”“清末新政”内容、影响预备立宪:本质----君主专制过程----出洋考察,设皇帝内政\n清末新政:作用----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性质----封建地主阶级自上而上的改革自救运动内容-----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影响: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过程客观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同时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矛盾8“严守中立”“南北议和”的本质“严守中立”-----实质:捍卫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南北议和”----实质:南方资产阶级对北方封建军阀的一次妥协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特点------主张主权在民;主张民族平等;主张三权分立B地位------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具有反对东北专政制度的进步意义C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D性质------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关键10中华民国{1912年定都北京----民国元年国旗:五色旗}性质------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文化------{三不}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不学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社会生活:行握手礼,鞠躬礼,不行跪拜礼穿洋装,戴洋帽禁蓄辨,缠足,赌博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1原因: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原因---袁世凯掌握主要军权直接原因----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2过程:威胁孙中山辞职;强迫清帝溥仪退位;在北京袁世凯就任大总统3标志:迁都北京{1912.3}【注】1辛亥革命的功绩、失败、教训、认识功绩: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国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失败: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现实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n影响:开创了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教训{认识}: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的高举爱国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民共享;全面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2为何纪念孙中山总: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是与中共合作的亲密朋友为建设民主共和国做了不懈努力分:提出思想---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领导革命---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捍卫革命---发表《讨袁宣言》,反对袁世凯复辟领导反对张勋复辟领导一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独裁合作革命---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合作统一战线,推动革命大势的形成3北洋军阀的性质、开始、结束、统治、影响性质:封建卖办性军事剧团开始: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结束: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统治:{影响}: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使生产力破坏,土地荒芜,人口减少4二次革命原因:直接原因----刺杀宋教仁案,让人们认清袁世凯真面目主要原因----袁世凯独裁标志:李烈钧在湖誓师讨袁结果:袁世凯借用武力形式统一全国5护国运动原因:袁世凯破坏共和制,发起复辟运动标志:蔡锷在云南发电讨袁结果: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美梦破碎说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一旦违背历史潮流,将不得人心过程:1913年强迫国会选为正式大总统------1915年就任中华帝国皇\n帝-----1916年元旦正式复辟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发展原因:根本---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华民国的成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主要---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直接----思想{实业救国、民主共和}的推动,爱国心的促使,理论的诱导2特点: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发展迅速,中西部发展缓慢,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民族工业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任占绝对优势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民族工业始终处于受剥削地位}-----第一次技术革命后,英国完成----第二次技术革命后,美德日完成----一五计划1927年俄完成放松侵略是暂时的,而剥削是永久的3影响:为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发展新文化运动{理解:五四运动之前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核心是民主科学,五四运动之后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1背景: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为其奠定经济基础主要原因----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民主救治直接原因----北洋军阀统治掀起“尊子复古”逆流2本质:资产阶级在文化领域里的斗争3五四运动前后的区别:前:旧民主主义、宣传民主科学后:新民主主义、宣传马克思社会主义【注】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新三民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旧三民主义:平均地权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的关系:a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的来源b三大政策包含了三民主义c三民主义是实现三大政策的途径合作成就:政治上----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军事上----为东征北伐奠定基础群众运动----省港大罢工、五卅运动、上海总商会过程: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实现,七一五反动政变,标志着结束\n合作的影响: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发展、推动了国民运动的发展,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4北大为什么是文化摇篮?荟萃了一大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前卫,北大办学思想开放,采取“兼容并包”“全面发展”的方针办学5怎样认识打倒孔家店?进步性----猛烈的冲击和批判了封建礼教,促使了人们思想大解放,彻底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局限性-----采取全盘否定儒学的态度,不利于文化发展,弘扬儒家文化6内容和影响:内容:三个提倡----提倡民主与科学、新道德、新文学三个反对----反对专制与愚昧、旧道德、旧文学影响:{最大}----彻底动摇了儒家正统统治思想五四运动1背景: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奠定了阶级基础主要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十月革命的影响{苏联}【注】苏联高举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是普列汉诺夫,中国为李大钊高举民主与科学的人是陈独秀2特点、精神精神---民主科学的求实精神、团结反帝爱国的民族主义精神特点---a学生是先锋,是运动的发起者b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c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工、农、学、兵、商大联合d带有转折性,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e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群众性爱国运动f促使工人阶级由自发走向自觉,使马克思运动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背景:经济基础{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五四运动和党的成立奠定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个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最早宣传,是我党的创始人{传播表现---创办刊物}\n组织干部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支持2成立过程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确立党名,标致成立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制定党纲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解放中国人民,将中国建立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中心议题:一大----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二大----制定最高最低纲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1表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高潮2教训:仅仅依靠工人赤手空拳是无法取得胜利的,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工农武装}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战胜国内外一切敌人国民大革命1924---19271大革命的前提第一次国共合作:1923年,中共三大合作条件:国民党希望、共产党愿意、共产国际支持合作方式:党内合作{目的:为了改造国民党}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与我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相一致}合作对象:国民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根本原因----国民党是当时中国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政党主要原因----它的革命纲领与共产党的相一致合作原则: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联盟的政党合作结果:国共两党的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发展大革命兴起1革命统一战线的推动{政治}2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社会根源}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外因}\n3群众基础:全国工农革命的蓬勃发展表现:冯玉祥---北京政变,邀请孙中山北上,商量和平统一中国问题广大革命政府:两次东征,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五卅运动:在中国掀起了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潮冯玉祥为什么政变?主要原因:骨子里的爱国思想客观原因:广东革命的推动直接原因:与吴佩孚有仇革命的发展1原因:政治根源----广东革命政府的推动社会根源----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群众基础----全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表现:a北伐战争得到工人运动的支持,取得胜利b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c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第一次中国人民从外国势力中收回d湖南农民运动发展的最为迅速e周恩来领导的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2北伐北伐原因:广东政府的推动、群众基础雄厚、直系军阀的黑暗统治目标:推到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对象: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主战场:汀泗桥贺胜桥先锋--铁军:叶挺,独立团{第四军}铁军精神:a不怕死、不怕苦的革命乐观精神b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c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勇于战斗的大无畏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胜利进军的原因:最主要----革命统一战线联盟的推动根本原因----全国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外在原因----苏联支持结果{最大}---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使革命重心由广东转向武汉“辛亥革命”与“大革命”1不同:a领导阶级:“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革命领导,而“国民运动”是国共合作领导b革命成果: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大革命运动打垮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革命对象: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国民党---共产党,d群众基础:国民党中共农运动蓬勃发展,比“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相同: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n结果----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的胜利、未能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国民果实:都被窃取===国民党---蒋介石辛亥革命-----袁世凯大革命失败1原因:主要原因---我党年轻幼稚直接原因---共产国际的干预以陈独秀为主的党中央犯了右倾主义错误陈独秀右倾主义表现:A政治上---放弃了党对人民、军队和革命的领导权B思想上-----麻木不仁,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助长了国民党右派势力的嚣张气焰C军事上----使工人武装纠察队放下武器,使中央蒙受耻辱,使中国共产党人遭受屠杀2国民党右派背信弃义、叛变革命A原因:根本原因:阶级政策----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阶级本性}主要原因:蒋介石掌握军权,汪精卫掌握政权直接原因: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拉动,共产党的妥协和退让B表现:蒋介石----通过中山舰事件掌握政权,国共关系开始破裂,整理党内务,发动革命政变汪精卫----派许克强捣毁湖南党会标志着国共关系完全破裂,大革命彻底失败意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最大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性质}教训:a必须坚持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b加强党对人民、军队、中国革命的领导权c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国共十年对峙1原因:国共两党在经济、军事、政治上达到制衡相当数量的军队2标志:1931年中共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正式形成3主要矛盾:阶级矛盾是主流工农武装起义发动原因:a武装反抗国民党b为了保存国民势力c为了挽救中国革命发动过程:A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秋收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n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湘赣起义-----攻打长沙-----文家市决策{城市—农村}-------三湾改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上井冈C广州起义:建立第一个红色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意义:a独立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b标志着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开始c标志着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教训:把马克思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城市到农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根本原因----中国特殊国情决定的{中国是农业大国,其问题就是土地问题}中国的社会状况决定,中国式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大城市军队力量强大集中,农村分散薄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完善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探索的结果&社会主义革命的四种模式:苏联模式----匈牙利模式-----东欧模式------中国模式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思想}1割据条件:a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广深刻的影响c革命形式是继续向前发展的[良好的国际形势]d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e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割据内容:武装斗争----主要形式{手段}土地革命-----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根据地建设------中国革命的战略依托{基地}[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相互制约]3意义:a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完善、发展b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发展C对中国革命指导了方向土地革命1931年春1革命原因:根本原因----{中国国情}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始终是主力军主要原因----{中国现状}半殖民地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城市军事力量集中强大,农村分散薄弱主要任务----{反帝反封建的主要任务}:土地革命2革命内容: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n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3影响:a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斗志,壮大了力量b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业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日本侵华1侵华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独立战争}日俄战争全面侵华战争主要原因:摆脱经济危机,转移革命党视线根本原因:使中国成为日本殖民地2侵华表现{史实}九一八事件{开始侵华}-----一二八进驻上海{内小打、外大打}-----伪满洲成立占领东北-----全面侵华------八一三企图灭中国&国民党为什么不抵抗,为什么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1对日三步骤:2不抵抗政策:根本原因------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主要原因------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壮大威胁到了国民党利益直接原因------害怕日本{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日本侵华还未威胁到国民党利益3联共抗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利益受到威胁4积极抗日、积极反共根本原因------反共反人民的阶级本性主要原因------日本帝国主义诱降&三十年来对日政策:不抵抗、消弱了抗日武装力量,东北三省相继沦陷红军长征1原因:根本原因----以王明为首的中共中央成为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右倾主义}主要原因----敌强我弱,线路不正确,战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华北成为抗日主战场直接原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2王明右倾主义错误的表现:A革命道路:顽固的坚持城市包围农村,照搬苏联模式B对白色政权采取全面妥协政策C军事上:进攻中实行冒险主义方针、防御中犯了\n保险主义错误、后退中犯了逃跑主义错误3进程:开始---红军长征江西----瑞金结束:陕北红军、中央红军------吴起镇会师{1935.10}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1936.10}:长征结束五条河:乌江---赤水---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4长征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事上的围追堵截、保存了共产党的主干力量、宣传了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广泛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5长征精神:a一不怕苦,二不怕死b不怕困难,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c团结战斗,众志成城的集体主义精神d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西安事变1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和何梅协定签订后,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张学良毅然发起事变}主要原因----张学良骨子里有爱国主义情结,爱国主义主流{张学良是民族爱国主义将领有爱国主义思想}直接原因----学生爱过行动的感召,一二九运动掀起救亡运动的新高潮,我抗日统一战线的推动,蒋介石的威逼八一宣言:要求全国人民行动起来,结成坚固的长城,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2和平解决:有利于抗日、有利于人民、有利于中国革命四大原因:a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参与和努力b国民党亲英美派的劝降努力c英美等国的外交支持d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张学良发起西安事变改变了蒋介石、毛泽东的人生命运和中国的命运3意义:标致国共两党对峙的局面的结束、标志着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西安事变成为扭转中国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形成的原因:根本原因---华北事变和何梅协定签订后,使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n主要原因---日本侵华战争使国民党统治利益受到威胁直接原因---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统一、推动全国人民抗日舆论的压力2形成过程: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中华民族与日本的矛盾开始加深,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华北事变:中华民族和日本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运动的高潮,西安事变成为了扭转时局的关键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中华民族与日本矛盾空前加深,国民党被逼自立,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标志::《国共合作宣言》颁布3特点:a广泛性:全民族抵抗{以共产党为主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港澳台海外侨胞}b合作性:国民党正北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中国共产党抗日战场与其他抗日战场的相互支持c持久性:八年浴血奋战d国际性: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抵抗日本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主要力量e彻底性: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影响:最大影响: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在短时间内消灭中国的妄想,是中国抗日胜利的关键&标志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的破产;打消了日本北上攻打苏联,占了亚洲的计划国民党正面战场评价:A对日必将抗日;在防御阶段是主要战场,主要力量B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短时间消亡中国的妄想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共产国际和其他国家的支持D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战争:\n淞沪之战;太原会战;南京大屠杀{1937.12};徐州会战1938年春}-----台儿庄大捷,平型关大捷{抗日战争以来首次大捷}国共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区别:合作方式不同:党内合作革命对象:北洋军阀党外合作革命对象:日本帝国主义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全面抗战路线{共产党}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一:抗日战场的开辟1原因:主要原因----{政策}执行了全面抗战路线根本原因----我党代表工人阶级,广大人民的利益直接原因----{历史原因}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开辟}积累了经验现实原因-----国民当正面战场的配合2分布概况:第一个敌后革命根据地----晋察冀抗日革命根据地{聂荣臻}晋冀豫抗日革命根据地----刘伯承、邓小平陕甘宁边区-----毛泽东,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苏南抗日根据地-----陈毅3评价: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队在相持阶段是主战场,中流砥柱有利于打击日本帝国主义,有效的配合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作战4比较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区域指导思想革命对象江南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国民党反动派华北全面抗日战线日本帝国主义5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发表目的:驳斥‘亡国论’‘志胜论’指明抗日战争是持久战,鼓舞人民抗日信心论述依据:中国国情---人多、物少中日两国外部环境:正义战争,多道多助{中};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日}论述意义:客观论述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三阶段}为抗日战争指明了方向,就是坚持持久战的基本方略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信心\n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境内的四个政权以延安为总后方的陕甘宁边区:抗日民族政权南京国民政权:{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法西斯伪满洲国: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政权汪伪政府: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汪奸走狗政权三: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1相持产生的原因:日本、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达到均衡国民党:大伤元气中国共产党:势力单薄日本:兵力不足、战线太长、千疮百孔2标志:广州、武汉失守-----进入相持阶段四:相持阶段日本侵华政策的调整1调整原因:日本侵华战线太长,物力、兵力不足2标志:三三制原则表现:思想上----实行奴化教育政治上----采取诱降政策“国”,军事打击“共”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政策,对殖民区进行疯狂野蛮抢夺{煤矿区}霸占土地,派垦荒团,控制金融,掠夺劳动力军事上----对殖民区进行残酷野蛮的扫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残市、侵乡}发动‘清乡运动’3影响:共产党---抗日革命根据地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国民党亲美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亲日派:公开投敌叛国五:相持阶段国民党的政策调整1原因:根本原因---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主要原因---共产党力量威胁到国民党利益直接原因----日本对国民党实行诱降政策2标志:1939年五届五中全会召开表现:实行一党专政和特务统治,保甲制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巩固四大家族利益:垄断工商业,买断农业对抗日根据用地采取包围政策,制造反共摩擦---皖南事变3影响:国民党战场出现第二次大失败,为中国抗战胜利蒙上了阴影消弱了抗日武装力量,延缓了抗日胜利进程助长了日本侵华气焰,造成了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困难\n六:共产党相持阶段政策调整1原因:主要原因---为了捍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现实原因---为了解决抗日根据地的困难{由于国民党、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使抗日根据地出现困难}2措施:政治上---争锋相对,三坚持、三反对,按照三三制建立抗日根据地经济上---地主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影响----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不利于西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使抗日根据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思想上---开展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八股文影响----彻底肃清王明‘左’倾错误和陈独秀‘右’倾主义,提高了我党马列主义水平,改进我党作风,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达到统一军事上---针对日本帝国主义反整顿和反扫荡七:百团大战1目的---为了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国民党的投降风险,争取抗战形式的好转2战术----破袭战{以破坏和袭击为主要目的}3规模地域:华北{2000多公里}-----规模最大,最辉煌蒋介石评价:打出了国民威风、勇气4影响:{过早的暴露了共产的实力}打击了日本日本侵华的嚣张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5延安精神:大生产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吃苦、创业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探索精神;官兵、军民一致的民主平等精神八:中共七大的召开1945年春---延安\n1前提: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结束战争建立一个独立、自主、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2中心议题:毛泽东思想成为主要思想目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3地位:新民主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会议;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了准备4毛泽东思想:形成原因---探索的结果{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思想}总结和纠正的结果内涵----对中国革命的论述{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总结}关于中国经济建设的论述:十大关系目标---建立新中国第一次提出走社会主义道路;搞综合稳定、协调发展思想上----实事求是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矛盾:落后的生产力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团结---批评方针评价---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广大共产党员的智慧结晶九:抗战胜利1胜利原因A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抗战的结果B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效配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凝聚力C国际友好国家、友好人士团结战斗,密切合作的结果D坚持持久战的正确策略2意义:是中国近百年来取得的彻底胜利,洗刷了中国人的耻辱;大大的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大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打消了日本北上的进攻苏联的念头3认识: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合作、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珍爱生命、珍爱和平\n4对中国战场的评价: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主要力量;有力的配合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为反法西斯国家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十: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1时局:国际---二战使民主主义力量空前壮大,有利于中国革命美国成为头号强国,推行霸权主义,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中国革命根据地出现困难国内---国民党顽固的坚持内战,推行独裁方针;共产党建立联合政府,代表了工人、广大人民群众、党的利益2时局的特点:和平、民主成为主流{人民要和平,民主党派要民主,只有国民党要独裁}斗争焦点:和平建国问题斗争方式:政治斗争为主,经济斗争为辅国民党派异常活跃人民解放战争一:解放时期的两次谈判1重庆谈判:原因---国民党:为了调兵遣将{内战工作未做好准备}蒋介石迫于国内外求和平,反内战舆论的压力共产党:争取和平,捍卫人民利益,揭露蒋介石真内战,假和平的目的教育团结全国广大人民内容---走什么样的路?和平之路建立什么样的政府?民主联合政府结果---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影响---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民主力量取得制止内战的主动权2北平谈判原因---国民党:缓兵之计,垂死挣扎共产党:尽早结束战争,减少战争伤亡,给人们和平环境内容---严惩战犯分子影响---否定了国民党的独裁二:政协会议{1946新政协}1焦点: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2协议: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n全国军队,制定宪法3影响: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受到普遍欢迎三:全面内战爆发1爆发原因:国民党:根本原因----阶级主张由阶级本性决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直接原因----经济军事占优势,以美国为靠山,处于富庶之地,装备优良共产党:根本原因----具有相当数量的军队直接原因----位于不毛之地,装备落后2战术: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法方法,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3结果: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计划4抗日战争时期的五个阶段:国民党: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全面防御---重点防御---垂死挣扎共产党:全面防御---重点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向全国进军四:重点进攻1重点进攻区域:陕北、山东解放区2重点战役:西北野战争:青花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西北战争转折点,全歼敌人一个师华北野战争:孟良崮战争,全歼敌人精锐部队74师{师长:张灵甫}3国民党的目的:企图消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陕北}企图消灭共产党山东解放区的武装力量战术:主要作战方式:运动战主要作战目标: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五:战略反攻1目标:进攻国民党防守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区2战术:三军配合、两翼迁制三军: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谢{南渡黄河}陈霖{进攻豫皖苏}3目的地:毛泽东---由内线{解放区}打到红外线{红色革命地以外,即国民党统治地区}将战争引向国统区}4结果:打破国民党的中原防御体系影响: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是国民党从统治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n是帝国主义在华统治从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5为什么进军大别山?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山区国民党守军空虚,力量薄弱;战略位置重要六:战略决战1决战条件:最主要:势均力衡军事上:装备有了改善,后方革命根据地巩固;积累了了众多的作战经验2决战的起点为什么在东北?最主要:东北战场是共产党在军事上唯一超过国民党的战局;工业基础雄厚,解放东北可加速战争结束进程东北守军举棋不定,孤立无援外因:背靠苏联,可取得苏联的支持3决战战术:兵团作战、阵地战4战争结果: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向全国进军方式:解放全中国,追歼国民党参与军队战术:将革命进行到底结果: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全线崩溃七: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1国民党为何失败?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派系林立,独树一帜,失去民心,士气低落2共产党胜利的原因:赢得民心,土地革命为民族解放胜利奠定群众基础,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撑有正确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解放战争的关键有一支人民的解放军队,坚持武装斗争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有毛泽东思想和马列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七届二中全会1949.3河北省西柏坡1前提: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2中心议题: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n3任务:把我国由企业国向工业国转变4目的:第一次提出走社会主义道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5精神:回头看:反思李自成失败的原因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新中国成立1成立的条件政治上:{人民解放军进驻南京}国民党统治已被推翻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思想上: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2成立的筹备-----1949年新政协中心议题:商讨新中国的成立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国旗:五星红旗国都:北京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选举了中国第一届领导人、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刘少奇、朱德、宋庆龄、李济深、离岗3成立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4成立的意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战争宣告了国民党统治历史,帝国主义在华统治一去不复返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新时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二:过渡时期1949---1956开始:1949---1952国民经济恢复,新政权巩固{过渡时期}结束:1953---1956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1三个实际\n{米面大战、粮油大战、三反五反运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确立以社会主义为主的生产关系两个范围土改:农村{全国新解放区}三反五反:机关企业中一个特点:把发展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关系同时进行把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时进行四大成就:{一五计划的成就}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二铁{宝成、阴厦}三路{青藏、川藏、康藏}四厂{飞机场、钢铁厂、纺丝制造厂、、、、、}2五个为什么?A为什么要对富农采取保存政策?主要原因:减轻土地改革的阻力;巩固新政权,恢复发展农业生产B为什么要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官僚操纵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政治----是中国人民最主要的敌人C为什么合理调整工商业?由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性质决定的,具有剥削反动性--------必须加以限制具有积极性,有利于国民生产-------鼓励引导D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国情决定----生产力低,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水平落后外部环境----西方国家孤立封锁{美国为首}E为什么民族资本主义采取赎卖政策?根本原因----公有制为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为从属地位民族资本家愿意接受并改造社会主义&土地改革的意义:最大消灭了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积极性3社会主义改造:A为什么改造?为了消灭剥削制度,消灭剥削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B特点{两个同时进行}: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进行把发展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关系同时进行C过程:农业----互动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工商业----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私营企业采取的一种制度----包销售、定价格、定任务、定标准\nD性质:社会主义国家改造本质:确定新制度,建立新社会确立未来社会的生产关系,在社会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对这种制度的调整E意义:{五个标志}1---剥削制度被推翻,剥削阶级已成为历史,小农经济彻底瓦解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已形成{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阶级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5---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小农经济形成三:一五计划1实施前提:{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内部---新中国的诞生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党的正确路线的领导{过渡时期};全国人民的干劲、热情;外部---抗美援朝的胜利,苏联的支持2为何重点放在东北?东北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农业发达,背靠苏联{易得到苏联的援助}3影响:最大----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初步发展基础四: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54年秋,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特点: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民主平等原则,主权在民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规定了国家的性质{社会主义国家}和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建立的?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政治上----建立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政治协商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过渡时期的特点?主要矛盾---无产阶级矛盾与资产阶级矛盾-----过渡------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生产力结构: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外交上:由驱入妥协、退让、投降政策转向独立自主\n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曲折中发展1探索的前提{背景}政治上:三大改造完成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经济上:一五计划2探索成就:A政治上---‘八大’科学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1957年春,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C经济上:八大坚持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3探索的失误:A政治上---57年八届二中全会歪曲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口号;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使阶级斗争扩大化59年,反右倾使个人崇拜、个人独裁肆意盛行,党内民主生活遭到破坏,使右倾错误严重泛滥B经济上---最大:大跃进运动是国民经济比列失调人民公社运动特点:一大二公影响:使国民经济受挫、出现困难,挫伤农民积极性4三年困难时期:原因----主要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受挫,出现困难直接原因:自然灾害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条约,撤走专家5探索的认识:最主要---必须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完善民主法律制度,反对个人崇拜、个人独裁\n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问题必须在防左倾错误的同时防止右倾思想,主要是防左倾不断总结本国与他国的失败教训,坚决反对教条主义“文化大革命”十年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目的: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解决城市就业、生活问题怎样评价下乡?造成中国人才的断档,长期来说影响了中国的发展知识青年虽然受到一定的锻炼,但是去了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二:文革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原因干部群众与左倾错误的斗争,周恩来支持工作,没有周恩来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复苏邓小平的治理和整动三:文革的影响:经济上---国民经济受到破坏与损失,到了崩溃边缘政治上---民主法治遭到破坏,引起社会动荡思想上---个人崇拜和个人独裁日益盛行,真理标准受到威胁文化教育上---知识越多越反动,认为知识无用,{交白卷:张铁生}四:文革的认识、教训必须与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生产力完善法律制度,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独裁必须正确认识革命时期的国情,反对扩大化禁止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五:两个凡是本质:是教条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左倾思潮的继续和发展,是对领袖形象的丑化内容:凡是毛泽东做出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决维护凡是毛泽东的指示,我们都要始终不渝的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一:关于真理标准讨论肯定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二: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A前提:政治上---粉碎了四人帮,文革结束\n思想上---真理标准的讨论经济上---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到达崩溃边缘邓小平在文革时期的致力整顿B内容:政治上---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思想上---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次领导集体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C意义:{三个标志}标志着改革开放开始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到来标志着以邓小平为中心的第二代领导集团形成&1977恢复高考{春季高考}197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82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三:新时期的改革开放1为什么要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影响生产力水平提高;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扩大了西方国家的差距,降低了农民生活水平大锅饭,平均主义严重2改革的表现A农村:{三步骤}第一:联产承包-----性质:劳动集体所有制特点:双规制{国家---所有权个人---经营权}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第二:取消农业税废除两千多年的土地税收制度,减轻了农民负担,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第三:土地流转2007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允许转让土地经营权为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加快了城市化进程B城市: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经济并存方式----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南巡讲话:市场并不是社\n会主义专利}3改革的成就和影响成就:交通---京九铁路、大秦铁路、青藏铁路能源---山西安太堡露天煤矿,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工厂---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影响:十年改革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解决了温饱问题,引导人民奔向小康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大大提高四:一国两制的构想1针对对象:台湾问题2内涵:{四不变}基本制度不变、基本形态不变、基本生活方式不变、保留现有军队3意义:有利于港澳台的稳定繁荣发展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解决国际争端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历史经验五:香港问题1形成原因根本原因---清政府制度腐朽,经济落后{保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英国制度先进,经济发达主要原因---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态度政策2形成过程1942-1860-1898南京北京展拓踏,要知英国得到啥,香港九龙新界北99年遭践踏3影响: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完整极大挫伤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感情4回归原因:直接原因---国力强盛主要原因---政策:一国两制的提出为解决香港问题做出了正确的导向作用5回归过程: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回归主权6回归意义:有利于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n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历史经验六:澳门问题1何时割让?1557年---葡萄牙强占2何时回归?1999年12月20日3回归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七:台湾问题1形成原因:主要---国民党战败占据台湾,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共产党解放台湾的军事实力不具备{跨海作战}美国的插手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无法同时应对两个战争}2历史证明:A友好交往证明:三国---夷族隋炀帝-----琉球元----设立澎湖巡查司B人种证明:台湾人民是从福建广东迁去的,台湾人民与中国人民肤色相同C国际文件证明:《九国公约》要求日本归还中国《开罗宣言》要求日本归还中国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发表只有一个中国3怎样处理与台湾关系?要把国家与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只有一个中国原则坚持用武力针对台湾台独势力,坚持和平共处,一国两制政策<2006年,反国家分裂原则>4本质:内政5改善与台湾关系:有利于台湾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祖国的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发展;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经济繁荣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于改善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新中国时期的民族政策1建国初期的政策{一个制度,三个政策}\n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政策A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历史原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少数民族对边疆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实原因----大杂居、小聚居直接原因----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不同B实施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保护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开发与发展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发展2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民族改革、生产改革:汉族在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少数民族在1958年进入社会主义1947年----建立蒙古自治区1955年----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意义?最主要、最大:废除了几千年来落后的农奴剥削制度农奴翻身解放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促进西藏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权事业做得的巨大贡献3新时期的民族政策:人力、财力、物力、大力支持发展;西部大开发政策{改变和西藏的生产方式}少数民族政策实施的意义?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缩小东西部的差距;有利于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的稳定与统一;有利于巩固中国的国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与国防新中国的外交150年代的外交:特点---{四个坚持: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一边倒、坚持求同存异、坚持团结世界各民族成就---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第一:和平解放朝鲜问题;第二: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n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什么一边倒?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东欧国家有恩于中国外交对中国人的孤立和封锁为什么坚持独立自主?改变历史{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捍卫主权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鼓励封锁万隆会议:加强和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我国登上世界政治舞台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强各国人民件友谊的精神{团结友好,合作精神;联合反帝反殖民}260年代的支建:最大成就:‘三个世界’划分中苏关系恶化原因:苏联推行大国社交政策和大国霸权主义表现:在中苏边境地区进行挑衅、派军队;在中国领海设置边界,制造摩擦;在中国境内设立长波电台370年代的中国外交:{既要反苏又要防美}A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标志着中日俩国对峙结束建交原因:直接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根本原因---建交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和中日俩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建交意义:结束两国长期对峙对抗状态;有利于亚非地区的长期持久和平;有利于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B中美建交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建交原因:根本原因---符合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主要原因---苏取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中国}美国在亚洲具有较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美国}直接原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建交意义: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有利于亚非地区的长期持久和平;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的原因、意义?原因:中国国力强盛中国政府和外交官僚的不懈努力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大力支持\n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捍卫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480年代至今的中国外交:坚持不结盟,对外开放,平等友好交往原则不结盟:不论国家大小与强弱,不论国家制度怎样,都要平等友好交往,绝不对对方承担义务怎样处理中美关系?经济上: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实现双方共赢历史上:化解矛盾,面向未来政治上: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平等相处专题---------------一:国共关系1国民党演变发展史A先兴中会后同盟会兴中会:美国夏威夷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标志着孙中山革命的开始同盟会:日本东京--------第一个全国范围内的资产阶级政党{1905孙中山}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标志着国民党的诞生B1912年8月国民党{宋教仁}北京目的---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权力1915年孙中山改国民党为中国国民党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联盟1929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国民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成为反共反人民的法西斯独裁政党}2国民党对日政策的调整A九一八事变{1913}: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调整原因:根本原因----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壮大威胁到国民党的利益直接原因----害怕日本、认为枪不如人、炮不如人对英美抱有幻想影响:不到半年时间使我国东北相继沦陷,三千万人民成为亡国奴,矿产资源被掠夺,新疆遭到践踏B七七事变、华北事变:联共抗日;片面抗战路线\n原因:主要原因----日本侵华战争使国民党利益受到威胁根本原因----中国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直接原因----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全国人民抗日舆论的压力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由于国民党是单纯依靠政府和片面抗战路线,使我国华北、东北、华中地区相继沦陷,导致抗日战场上出现的第一次大崩溃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之后采取的政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原因:主要原因----共产党抗日力量的壮大威胁到了国民党的利益根本原因----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直接原因----日本对国民党采取诱降政策影响:延缓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使豫皖桂之战蒙上了阴影,抗日战场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国民党战场上出现了第二次大崩溃{大失败}3国共合作:A合作革命原因:国民党希望、共产党愿意、共产国际支持方式:党内合作对象:国民党{当时国民党在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大}基础:三民主义与我国革命相一致目的:改造国民党原则:共产党一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成就和表现:政治上----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军事上----组织实施东征、北伐影响: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B合作抗日原因:根本原因----华北事变、何梅协定的签订,使中国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主要原因----日本侵华战争使国民党统治利益受到威胁直接原因----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全国人民抗日舆论的压力特点:合作性---国民党正北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中国共产党抗日战场与其他抗日战场的相互支持广泛性---全民族的抗战{以共产党为主体,工人阶级、农民阶\n级、小资产阶级和港澳台及海外同胞}持久性---八年浴血抗战国际性---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抵抗日本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主要力量彻底性---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反斗争的完全胜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及影响结果:粉碎了日本企图在短时间内灭亡中国的妄想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事业做出巨大贡献4国共关系A表现:由合作革命→对峙对抗由合作抗日→对峙对抗B原因:由国共两党的阶级本性决定的;帝国主义支持的反动派与中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由国际局势决定C21世纪关系正常化:改善台陆关系符合两岸人民共同利益;有利于两岸人民共同发展;国际局势{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D影响国共关系的原因:根本原因----国共两党阶级本性决定的中国社会主义矛盾演变导致的;国际局势和变化影响的5怎样处理国共关系:政治上:互信、互相尊重,平等相处现实上: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历史上:化解矛盾、面向未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反对一中一台6意义:有利于台湾的稳定与繁荣;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统一发展,有利于巩固中国的国防有利于亚非地区的长期持久和平;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原因-----根本原因{中国国情决定<农业大国>}主要原因{中国革命任务<土地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主要任务>}路线:丈量土地;兴修水利;划分阶级成分内容:限制富农\n目标: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最大影响:调动人民反封建的积极性2抗日战争时期土地革命: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目的:巩固、捍卫民族统一战线意义: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3解放战争时期:土地革命:让耕者有其田目的:有计划分步骤的消灭土地剥削阶级意义:为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经济和群众基础4建国初期:对富农政策:保护富农范围:全国新解放区目的: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意义:巩固了新政权;有利于民族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消灭了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剥削制度5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合作化道路原因:小农经济阻碍了其发展结果:在农村建立劳动集体所有制6A人们公社化原因: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特点:一大二公影响:国民经济出现挫折;国家出现严重困难;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B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阻碍了其发展,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特点:{双规则}所有权和经营者分离本质:劳动集体所有制意义: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向专业化、商业化、社会化过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土地流转意义:保护了农民合法经营;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充足资金;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消农业税:\n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土地税收制度;减轻了农民负担,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三:党的建设1党的会议的中心议题:&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上海}中心议题------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结果:使中国面貌焕然一新{新:新的领导阶级,新的指导思想,新的依靠力量,新的合作对象,新的奋斗目标}&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制定党纲{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建立真正的民族共和国}&中共三大确立了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革命统一战线,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兴起&中共七大{1914年春----延安}-----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纲}制定了新民主主义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解放全国人民中心议题:建立一个独立、自主、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作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中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中共八大科学的分析中国的主要矛盾,提出综合稳定平衡发展&中共十二大:{1982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共十三大:初级阶级理论&中共十四大: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理论&中共十七大:科学发展观理论中共中央会议:&遵义会议{1935}纠正路线:王明左倾错误确立核心:中共中央以毛泽东为代表确立了毛泽东的地位,形成了中共第一代领导核心\n&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洛川会议:1937年秋----陕北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七届二中全会:中心----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向城市目标----第一次提出走社会主义道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的总任务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风格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政治上----四人帮的粉碎标志着文革的结束思想上----关于真理标准理论经济上----文革使经济到了崩溃边缘,邓小平致力整动内容:政治上----拨乱反正经济上----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思想上----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党的路线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的领导团体意义:标志着改革开放开始;标志着以邓小平为领导团体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到来&十七届三中全会:土地流转国民党会议&国民党一大: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形成&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国民党抗战路线转变1946年制宪会议,确立了以蒋介石为首的独裁统治团怎样评价国民党?豫湘桂战役:抗战时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作战建立初期:1927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抗战时期:比较抗日----政治上:与共产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组织了有效的会战,是防御阶段的主战场、主要力量2党的作风建设A延安整风:内容---反对客观主义、宗教主义、党八股方针---团体批评教育影响---彻底肃清了党内的左倾{王明}右倾{陈独秀}主义错误B1957年整风\n内容---反对主观主义、宗教主义、官僚主义影响---使阶级斗争扩大化,关于如何处理中国内部矛盾3理论建设A毛泽东思想形成原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形成的是总结、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形成的内涵: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中国未来的目标,建设新中国第一次提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关于中国建设的论述:搞综合、协调、稳定发展共产党思想“实事求是”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评价:是广大共产党的智慧、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B邓小平理论:形成原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形成的是总结、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形成的方式:武装斗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处理好十大关系内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外交不结盟政策;军队现代化建设4中共的实践: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七大会议: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革命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一:新航路开辟1背景: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社会根源:西欧各国对铸造货币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思想:{精神动力}《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建立后对东地中海的控制,使东西之间的商路受阻2条件:造船技术:轻易操作的适于远洋航行的海船出现绘图技术:出现了表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航海技术:罗盘针在海上普遍使用3航线:1488年迪亚士{葡萄牙人}到达非洲南段好望角{葡萄牙王室}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人}横穿大西洋到达西印度群岛{西班牙王室}\n1497---1498年达迦马{葡萄牙人}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葡萄牙王室}1519---1522年麦哲伦{葡萄牙人}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半途而废,最远到达菲律宾}{西班牙王室}4影响:最大----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提供经济基础加速资本主义衰落和无产阶级兴起“商业革命”---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价格革命”---欧洲的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西方殖民者的掠夺}三个阶段: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封建主势力衰弱;劳动人民日益贫困5特点:种族灭绝、血腥掠夺、肮脏贩卖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1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之前---手工工场时期}主要国家特点英国以侵略美洲为主,主要目的是掠夺财富沙俄以侵占军事据点为主,控制重要商路为辅影响:最大----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动力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况,是世界各地联系加强,全球一体化开始2中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全球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国家特点英国商品输出为主,军事侵略为主沙俄以武力残蚀周边地区影响:促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强世界与各地的联系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霸权国家3晚期的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主要国家特点\n美国、英国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影响: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美国取得世界霸权主地位,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全球一体化形成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1:文艺复兴的背景、扩展范围、影响背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商品经济}人才基础:意大利人才聚集历史根源:继承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范围:由意大利波及欧洲各国影响: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为资产阶级革命解除思想枷锁,推动文化教育发展本质:不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兴起,是资产阶级在文化领域的复兴2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性论}内容:赞美“真、善、美”批判“假、恶、丑”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3新航路的开辟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新航路的开辟为文艺复兴的开始提供了经济基础;文艺复兴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活动4启蒙运动兴起的前提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封建专制黑暗统治共性:三反对--反对教会主义、专制主义、等级特权三坚持--坚持政治民主、权利平等、民主自由个性:伏尔泰---主张信仰上帝,极力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孟德斯鸠---猛烈抨击封建主义制度,明确提出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原则,三者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思想核心卢梭---坚决否定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重视公共意识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职&在各国是如何体现实践的?美国:《独立宣言》民主、自由、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918年宪法:三权分立、社会契约法国: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主权在民《人权宣言》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n中国:《中华民族临时约法》:主权在民5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比较不同:前提----启蒙运动:资本主义刚刚萌芽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革命对象----启蒙运动:反封建反专制文艺复兴:反宗教作用----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建设确立政治框架文艺复兴:为资产阶级革命解除精神枷锁研究对象-----启蒙运动:国家、社会文艺复兴:人指导思想----启蒙运动:理想主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共同:都是资本主义反封建斗争,都起了启蒙作用,促使人们思想大解放四: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前}目的:推翻封建统治成就:确立了资本主义1英国A爆发的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B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C过程:开始----议会召开{查理一世}转折点----纳西比之战结束----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性质:温和的,渐进的官廷改变{丈夫逃跑,女婿登基}本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妥协目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成功----1688年《权利法案》的颁布D领导人评价克伦威尔---前期具有进步性: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后期具有退步性:反动的---对外派兵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对内以武力维护统治E纲领性文件:《权利法案》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限制国王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使英国走向民主化\n道路F遗留问题{未完成的问题}:保留了君主专制G土地政策----圈地运动原因:毛纺织业迅速发展,养羊成为主流;国家通过血腥立法,使其成为合法性作用: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出卖了劳动力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性质:是对农民变相的掠夺、剥削H特点:最大----结果具有保守性{影响}国际性:世界近代史开端,资本主义新时期的到来{过程}曲折性:议会斗争2美国A爆发原因:美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B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C过程:开始---莱克星顿枪声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结束----1781年约克镇康华利缴械投降成功----1783年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D领导人评价华盛顿----缔造国家:领导美国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法令:1787年宪法使美国走向民主化道路是民主的楷模、民主的代表、民主的榜样E纲领性文件《独立宣言》:第一次论述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第一次提出建立美利坚合众国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方向:为美国独立战争指明方向《1787年宪法》:进步性---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局限性{本质}---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民主性-----议员、总统由民主选举产生,具有一定任期F保留{未完成的}问题:独立战争---黑奴问题南北战争---种族歧视\nG革命的两重性: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战争H南方种植园经济与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异同?同:性质相同异:对劳动力的使用:南-----无偿使用北------雇用3法国A爆发的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B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开始:攻占巴士底狱转折点:瓦窑堡大捷结束:雅各宾派专政经济上{小农经济}: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但影响了工业发展,劳动力不足政治上:采取恐怖政策,镇压反革命势力意义:利----维护了法国政治稳定,防止了法国王党的复辟弊----导致法国大革命失败,激化了人们矛盾C领导人评价拿破仑成就帝国----偶然性:督政府软弱无能,拿破仑有卓越的军事才华必然性:人们需要英雄,激化了人们矛盾评价:对外----正义性、革命性、争霸性、侵略性对内----缔造拿破仑帝国,捍卫了资产阶级利益建立了法兰西大学,为帝国培养了大量人才建立法兰西银行,推动法国金融事业的发展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使拿破仑帝国综合国力增强D纲领性文件《拿破仑法典》第一次承认小农经济的合法性;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拿破仑最成功的杰作,是拿破仑最大的贡献《人权宣言》---进步性: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对彻底摧毁封建专制,封建等级制度具有进步性----反动性:宣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资产阶级意志的一种体现,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E保留问题:小农经济F最大特点:规模最大、最彻底4拉丁美洲A爆发的根本原因:西班牙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B开始:海地革命C结束:巴西独立\nD各属哪个国家的殖民地?北美-----美国海地-----法国巴西-----葡萄牙其他国家-----西班牙干涉海地独立的法国政府:拿破仑帝国支持北美独立的法国政府:波旁王朝E北美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最大区别:北美资本主义发展较充分,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市场、国家拉丁美洲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市场、国家F著名的领导人:海地------杜桑、卢维杜尔墨西哥------伊达尔哥阿根廷、智利、秘鲁--------圣马丁巴西、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瓦尔圣马丁半途而废,玻利瓦尔将革命进行到底G遗留问题:经济上----大地产所有制政治上----军事考迪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1革命的根本原因都是为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统治2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除拉丁美洲是大地主领导的英国----新贵族美国----种植园主日本------新型地主阶级3革命都带有曲折性、复杂性4革命的最大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立法规范三次技术革命1前提和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技术条件:工厂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经验市场:海外扩张为其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原料: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重大理论和实践为它提供了科技支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经济条件第三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巩固和完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重大理论的实践为它提供了科技支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经济条件2新型工业部门第一次工业革命:纺织业、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业\n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石化工业、钢铁工业第三次工业革命:核工业、军事工业、信息工业、航天工业3重大发明和成就&蒸汽机---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推动煤炭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导致西方国家殖民扩张,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内燃机---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推动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便于机器的推广与普及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富尔顿发明蒸汽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法拉第发明电西门子制成发电机诺贝尔研究炸药{美国}贝尔发明电话卡尔本贡成功制造有内燃机驱动的汽车{意大利}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第三次工业革命: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电子计算机成功航天载人4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A发明主要靠经验B英国工业革命发展最早最迅速C最大成果:取得了世界国家工业垄断地位D美国开展较迅速,欧洲的移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E法国及有成就{通过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又有障碍{信贷主要投向海外;小农经济影响工业生产;;使市场狭小;不利于中小企业推广新技术,生产新产品F俄、德、日开展较迟缓{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第二次工业革命:A发明主要依靠技术B生产与技术紧密结合C波及面广,发展迅速D许多国家第一、二次技术革命同时交叉进行{日本最显著}第三次工业革命:A科学技术转化的速度加快B科学技术向专业化,综合化发展5影响:A对生产力: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由手工时期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由蒸汽时代带入了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把人类由电气时代带入了核时代、电子计算机时代、生物\n组合时代,卫星时代B对生产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社会革命,导致现代两大对立阶级{无产与资产}的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组织产生第三次工业革命:导致国家资本主义产生C对世界经济格局: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产业下降,第二产业下降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重工业在经济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一、二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D对全球一体化: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第三次工业革命:大大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E对世界格局:&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使东方从属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是怎样确立的?一方面:工业革命之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确立了,另一方面:通过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开展最早、最迅速;16---17世纪英国科技水平领先全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巩固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进一步拉大了东西方南北方之间的经济差距;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第三次工业革命:大大巩固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大大的拉大了东西方南北方之间的经济差距,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6共同影响:A都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B都有利的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C都改变了人们落后的生产方式。D都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E都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7对科学技术的认识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科学技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兴旺的有效手段\nC要重视科学技术,采取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晚期资产阶级革命{俄、日、意、德}俄国1861年革命1根本原因:农业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2内容:A农奴成为自由人B自由的人可以得到一份土地C想得到土地必须缴纳一定赎金一方面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是对人们变相的剥削3为什么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作用:通过改革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本质: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遗留问题:沙皇封建专制制度亚历山大代表封建贵族利益造成俄国经济发展困难,使俄国成为一战中帝国主义链条中薄弱的环节德意志统一1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主要原因:普鲁士邦是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邦国资产阶级的无能;卓越的领导人:俾斯曼3“铁血政策”的实质:利用暴力、武力、强权实现德意志的统一、崛起4方式::“王朝战争”最关键的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最大影响:使德意志完成统一,成为欧洲强国5遗留问题:军国主义传统使德意志走上法西斯国家侵略道路导致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意大利统一1根本原因: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国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主角:撒丁王国“是经济、军事实力最强大的邦国3方式:把王朝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有机结合4德意志统一与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相同点:A都由一个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强大的邦国完成统一B统一的原因相同C结果相同,最终都统一了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D都由一个有实力的军事家完成\n不同点:统一的方向不同意大利利用当时欧洲特殊的战争环节趁火打劫明治维新1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日本的经济发展经济上:阻碍了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上:造成阶级外交上:闭关锁国2成功的前提: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倒幕的主力:中下层武士3改革内容:政治上:市场问题----提高了明治天皇的政治地位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经济上:资金问题----来源于:政府扶持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制,统一征收地税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具有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文化上: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引进西方先进文明建立新式学校,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4最大影响: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5遗留问题:天皇制、武士道精神------使其走向了军国主义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沉重灾难&晚期资产阶级革命特点:目的---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带有广泛性、规模大、波及范围广具有不彻底、妥协性{晚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最大成果:通过革命、扩张的方式,确立立资本主义对全世界的统治美国内战1根本原因:南方种植园经济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焦点:农奴制度废除问题3导火线:林肯上台{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的代表}4转折点:葛底斯堡战役原因:《宅地发》《解放奴隶宣言》颁布--------影响:是美国获得大量的廉价劳动力长远影响: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宅地发》---现实:是北方赢得了民心\n长远: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5评价林肯:维护统一,促进发展{废除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扫清障碍}6遗留问题:种族歧视7西进运动意义:培养了美国人吃苦耐劳精神;加快了美国西部开发,推动了美国经济发展与繁荣实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美国西部扩张结果:美国版图有大西洋扩展到了太平洋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风暴1爆发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对亚洲的侵略扩张是民族矛盾激化2特点:利用宗教发起起义领导阶级落后{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带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领导阶级相互配合3以兵为主的运动、以封建王公领导的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4规模最大的: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中国生活现代化标志}亚洲觉醒1爆发原因:帝国主义对亚洲的瓜分激化了亚洲矛盾2特点:有了新的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新的革命力量:工人阶级作为革命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性质3三种革命方式:改良方式:中国戊戌变法、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以士兵为主:朝鲜义兵运动、中国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方式: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中国辛亥革命非洲民族解放运动1爆发原因:帝国主义对非洲的殖民统治和瓜分2特点:领导阶级落后,宗教领导或封建王公,革命方式:武装起义或武装暴力3性质:反殖民反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4表现:埃及反英斗争1882年阿阿拉比苏丹反英斗争1811年马赫迪埃塞俄比亚反意斗争1884年孟尼利克二世\n5失败原因:制度腐朽,经济落后,西方采取拉拢政策国际工人运动史一个伟大尝试:巴黎公社A性质: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专制性质B措施: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对铁路运输和军区进行监督没收→逃跑资本家的工厂交由工人管理C为何在巴黎一城成功:巴黎工人阶级掌握了革命武装D为什么失败?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较单薄客观原因:脱离了人民群众直接原因:经济上---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军事上---没有直接捣毁梯巴尔政府没有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两个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根源:思想根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英古典政治经济学阶级基础---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经济基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布1848年2月主要内容: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意义:使社会主义由客观成为科学;使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变为现实&列宁主义:产生原因:根本原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广泛传播组织干部基础:马克思主义工作小组诞生标志: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三个中心伦敦:十八世纪上期巴黎:十八世纪下期莫斯科:十九世纪上期三个阶段工人运动处于萌芽阶段{特点}---斗争具有盲目性、自发性革命斗争以暴力斗争为主运动中心:伦敦工人运动处于发展阶段----{第一国际}: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国际工人运动由孤立走向联合\n工人阶级开始了伟大尝试:巴黎公社工人运动处于成熟阶段-----列宁主义诞生,开始指导各国工人运动国际工人运动以合法斗争、经济斗争为主工人运动中心:莫斯科四大机构共产主义同盟组织:{性质}第一个无产阶级组织第一国际:第一国际工人组织,是各国共产党的联络组织,是各国工人运动。第二国际:是一种活动联络机构,第一国际工人政党。第三国际:性质:第一国际政党组织,是各国共产党的联络组织,是各国共产党上层领导任务。中心任务:帮助各国建党,联合国反帝,与党内机会主义作斗争。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趋势:1.由空想到科学:《共产党宣言》发表2.由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的建立3.由空想到现实: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社会主义苏联。4.由弱小到强大: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阵营建立。5.由成功到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第一次世界大战1爆发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为争夺海外殖民地与世界霸权。具体原因: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2三大战线东线、南线、西线{1914----1916}主战场五大战役马恩河战役{坦克}凡尔登战役{转折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战役俄夏李战役3开始: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谋杀事件4三国同盟:形成时间----1882年核心:德国三国协约:形成时间-----1907年核心:英国最主要矛盾:英德矛盾{殖民地、市场}5性质:塞尔维亚:为民族独立而战,正义战争其他国家: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n6战争的结束原因:最主要---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直接原因----意大利的战时倒戈,美国加入战争&美国加入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打着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的幌子,为争夺世界霸权主要原因---为了自己的利益直接原因---为了阻止其他国家爆发革命7战争的影响A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B极大的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C教育了全世界人民,使和平成为世界主题8最大结果: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1爆发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为掠夺海外殖民地与世界霸权具体原因---法西斯上台与欧洲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绥靖政策达到顶峰2一个性质:反法西斯战争3两大阵营:法西斯同盟{德、意、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4三次登陆:英美同盟---北非登陆西西里岛登陆:加速了意大利的灭亡进程诺曼底中途岛登陆:加速了欧洲战争的结束5四次突袭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二战的爆发德国突袭苏联:标志着二战的扩大化日本突袭珍珠港:标志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德国突袭挪威:扩大了它的战果6四次会议开罗会晤《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归还侵占的中国的领土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第二战场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波茨坦会晤: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7四大战场:北非、亚洲、欧洲、太平洋8五大意义:给人类与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n彻底摧毁了{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削弱了英法教育了世界人民,使和平主义思潮成为世界主流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削弱了对被压迫民族的战争力量火箭的发明推动了航天技术的发展9六大战役:大不列颠之战{火箭}:是德国第一次受到重创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德战场---二战的转折点莫斯科保卫战:战胜了德军{所谓的天下无敌的神话}中途岛海战{航空母舰}:美国由防御转入进攻,太平洋战争转折点法国战败的原因主要原因: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直接原因:马其诺防线失去了他的防御效应北党政府引狼入室;意大利趁火打劫二战中四个傀儡政权中国:溥仪政权{伪满洲国}法国:贝当政府西班牙:佛朗哥政权匈牙利:霍尔帝国苏联初期失利的原因德国发动战争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大清洗运动中苏联丧失大批优秀的指挥官《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麻痹了苏联军心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日本土地面积狭小,资源贫乏,市场狭小主要原因:美国是日本称霸世界的最大的障碍直接原因:美国关于石油禁运政策德国在欧洲节节胜利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原因:根本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威胁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直接原因---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过程:1941年罗斯福丘吉尔联合发布《大西洋宪章》表示要彻底根除德国军国主义与日本法西斯主义1942年初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意义: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快了二战的胜利进程二战胜利的原因根本原因: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n主要原因:反法西斯国家的共同努力正义必定战胜非正义四次会议协调了盟军对法西斯国家的作战行为二战的启示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坚持正义、维护和平、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社会主义运动一:社会主义革命1俄国的十月革命A爆发原因:根本原因---俄国是贫困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俄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有了成熟的领导机构{布尔什维克}直接原因---一战使俄国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危机四伏B标志与过程标志:攻占东宫过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打响了第一枪;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七月流血周:让人们彻底看清了临时政府的丑恶嘴脸,世阶级矛盾尖锐C性质: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D特点:社会主义是在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地区取得的通过武装力量取得胜利通过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割据夺取政权把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相结合E影响最大---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制度,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力的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国际影响:使人类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2中国社会主义革命A过程:1949年----没收官僚资本1956年结束----三大改造完成\nB特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取得的胜利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有机结合把调整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C影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标志着剥削阶级制度已经被推翻了3东欧社会主义革命特点:苏联的有力援助;把反法西斯革命与民主革命相结合4匈牙利模式:武装暴动基础上的和平夺权二:社会主义建设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工业化道路----农业机械化道路----三五计划的实施----斯大林模式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实施原因:内忧外患---国内反动暴力;国际德、英、日、美的强大阻碍和干涉B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对小企业进行监督;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C特点: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没有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3新经济政策A实施原因:战时共产主义不适应生产力掀起了农民的暴动B特点:加强国家对工业化的管理利用市场对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业联盟利用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借制、租让制、分红制}采取商品经济C内容: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重工矿企业收为国有由商品贸易转为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D实质:要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E影响: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效的探索,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效途径,适应了当时社会主义发展水平4工业化的实施A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他的工业化模式是什么?根本原因:苏联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n主要原因:面临西方国家的武装干涉他的工业化模式:先发展重工业后发展轻工业B结果:一五计划的实施:苏联有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二五计划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建立了工业化体系C影响:积极影响: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影响:造成国民经济比列严重失调影响农业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D提出: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E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直补工业F农业集体化:手段---强制农民加入社会主义农庄影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条件5斯大林模式A建立的标志:1936年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新宪法》B特点: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影响:初期---巩固了社会主义国防消极影响---最大:拉大了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距离,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阻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6社会主义政党A建立过程:开始形成{社会主义苏联建立}------------初步形成{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最终形成{新中国的成立}B建立意义: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巩固了社会主义伟大成果;改变了联合国的力量对比,壮大了世界反帝反殖民主义的力量;有力地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C瓦解:原因---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和大国沙龙主义,企图操纵社会主义国家过程---开始瓦解{中苏关系恶化}-------彻底瓦解{苏联出兵杰克}三:社会主义改革1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赫鲁晓夫改革: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小修小补,改革缺乏魄力勃列日涅夫改革:苏攻势,美守势内容:以重工业以突破口进行改革\n使苏联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与美国势力敌成功试爆了原子弹戈尔巴乔夫:内容---激进的改良运动本质{人道的、自由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全盘西化、多党制、崇洋媚外作用:是使苏联变质与解体的始作俑者2东欧模式一个失败:根本原因------未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社会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两大模式:匈牙利模式---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相结合捷克模式------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三大特点: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有机结合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结合的分配制度3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城市: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方式并存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农村:联产承包{劳动集体所有制}税收取消、土地流转4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改造有何启示}把马克思普遍真理与本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特色道路要始终坚定不移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要不断吸收别国与本国失败的经济经验教训在防左的同时又要防右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一:东欧剧变1剧变原因:根本原因---未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特色道路主要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直接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苏联在东欧的自行发展2剧变过程:党内产生反动派反动派制造内乱,夺取政权共产党纷纷垮台,土崩瓦解,丧失政权\n3本质: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根本性的变化,资本主义制度纷纷垮台二:苏联解体1解体原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推行错误路线和政策{全盘西化、多党制}直接原因---和平演变政策,苏联对东欧的松绑2过程:《主权联合国家宣言》的颁布-----苏联开始解体八、一九事变--------------------------进一步解体《阿拉木图宣言》-------------------完全解体3解体的影响:A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出现两大阵营,两大格局;加速欧洲的统一步伐,加速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洲联盟的实力B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出现多极趋势;欧洲与日本国际地位提高C使社会主义力量削弱,社会主义事业受到挫折,但不是失败D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发展”成为主流E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4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挫折A社会主义国家是由生产力较低的国家建立的B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经济较落后的国家建立的C社会主义国家是前所未有的,必须在探索中前行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A要不断提高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完善、发展社会主义事业B必须时刻警惕,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国际关系与主要国家的外交政策&怎样理解体系和格局:主要国家经济、军事实力存在下的一种地区{世界}状态&影响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的原因?根本原因: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与外交的根本立足点、出发点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与推行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体系-------一:凡尔赛体系{日内瓦}1形成原因: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体系的形成需要斗争和平衡2内容:\nA领土问题:德国:归还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中东:产生许多新型国家中国:日本侵占中的的山东领土归还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意委任统治B军事问题:德国只能维持正规军10万人;不准拥有空军,海军只能保留一部分C赔款:200亿金马克3影响:改变了欧洲、中东政治格局,出现了新型国家{南斯拉夫、捷克、罗马尼亚}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的利益矛盾,建立了资本主义战后新秩序隐含了多种矛盾,埋下了复仇的种子4本质:是一次分赃会议,是反苏的司令部;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一种体现{最主要}主要矛盾:战胜国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二:凡尔赛体系的瓦解1瓦解原因:根本原因----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的矛盾直接原因---德国法西斯上台及其侵略扩张2瓦解过程:德国开进莱茵河-------------------凡尔赛体系开始瓦解《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凡尔赛体系进一步瓦解法国战败----------------------------凡尔赛体系彻底瓦解三:华盛顿体系{纽约}1建立原因:根本原因---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主要原因---为了解决帝国主义在太平洋与远东的利益与矛盾2主要内容:九国公约:日本归还山东-----中国置身于多国侵略的局面{一国变多国}五国协约:限制海军装备------提高美国国际地位四国条约:互相尊重------------为了维持英法美日在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一些现状3影响:A日本侵略气焰受遏B美国国际地位上升C中国利益受损D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太平洋的利益矛盾,建立了资本主义战\n后新秩序4瓦解的原因:直接原因-------日本法西斯上台5瓦解过程:日本侵略中国{九一八事变}---------开始瓦解太平洋战争爆发---------------------------彻底瓦解四:雅尔塔体系1形成的原因根本原因----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西方国家衰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唯一能够与之抗衡}主要原因----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的冲突直接原因----社会意识社会制度不同2主要内容A倡导和平民主,制止战争独裁B彻底根除德国军国主义,日本法西斯主义C成立联合国,维护和平3影响:A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关系,标志着国际关系格局加入了一个新时代{和平可谈判时代到来,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B是世界局势相对稳定相对缓和C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和贸易增长D倡导民主、和平推动了战后世界民主化进程,有利于世界长期维持和平E加速了欧洲、亚洲的分裂,制造了两个德国{柏林墙}和两个朝鲜4本质: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一种体现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两个国际性的组织{国际联盟、联合国}相同点:性质相同-----都是国际性政治组织宗旨相同-----倡导和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不同点:核心不同------英法美苏地位不同-------不具有权威性,代表个别国家利益具有权威性,代表世界人民\国家利益组织机构不同------会员国大会、新政院、秘书处联合国大会、安委会两极格局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1形成原因:根本原因-----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n主要原因-----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矛盾冲突直接原因-----社会意识社会制度不同2形成过程:雅尔塔体系建立{开始形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进一步形成}------华沙公约组织建立{正式形成}3影响{既带来了和平又带来了战争}加剧了世界动荡不安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4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斗争方式:冷战5结束原因:A最主要----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壮大了西欧、日本的经济、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有力的冲击了两极格局,威胁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B直接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促使两极格局瓦解C长期的美苏争霸;第三世界的崛起;中国改革取得胜利,综合国力增强6结束标志:苏联解体7结束影响:A对世界局势:世界总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紧张原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民族、领土、种族宗教问题;恐怖组织B对世界格局: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经济格局----出现全球一体化、区域集团化C对中国:中国面临机遇和挑战机遇:国际影响力上升;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挑战:社会主义制度面临挑战和技术条件面临挑战D对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事业受到挫折,但不是失败,必须正确对待主要国家的外交政策美国的外交政策{最主要}“光荣孤立”政策;“欧洲大陆均衡发展”政策角度:从利益出发方法:三维一体{原因、目的、实质都是为了捍卫美国的世界霸权}结果:最高利益{列强霸权利益<在欧洲世界>}结盟政策:根本目的----维护霸权主要目的---捍卫殖民地“泛美主义”“门罗主义”----本质:美国称霸美洲{反映了美国称霸美洲的野心}\n“金元”外交政策:目的-----操纵、控制西方国家,维护美国在美洲的政治、经济利益、霸权地位。冷战:目的---为维护霸权单极世界:单边政策----为维护霸权日本的大陆政策目的:占领中国,称霸亚洲过程:甲午中日战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登峰造极}大陆政策:第一步---------占领中国台湾第二部----------称霸亚洲德国的外交政策:不管是“铁血政策”还是结盟与反结盟都是为了欧洲霸权{实质\目的}法国外交政策:“结盟政策”与“反对结盟政策”根本目的:为了欧洲霸权直接目的:为了自身利益与安全绥靖政策:{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1实施原因:最主要----为了自身利益与安全对社会主义苏联的仇视对落后国家、弱小民族的蔑视2实施的表现:纵容日本侵略中国,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纵容德意干涉西班牙通过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登峰造极3实施的影响:对法西斯国家: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对世界人民: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对绥靖政策:自食其果{法国战败,美国受到重创,苏联抗战前阶段节节胜利}4瓦解原因:主要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仅威胁到了世界人民的利益和安全,也威胁到了西方大国的利益和安全直接原因:苏德战场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5瓦解的过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开始瓦解法国战败------------------------------进一步瓦解太平洋战争爆发---------------------彻底瓦解&《苏德互不侵犯条约》A签订原因:德国----由于苏联强大,惧怕苏联一战所付出的惨痛代价吸取了经验教训,避免了两线作战苏联----为战争准备争取时间,避免两线作战\nB影响:为苏联加紧准备作战赢得了时间,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推动二战进一步发展;使苏联丧失了与英法结盟的机会,延缓了二战胜利的进程世界近代主要矛盾的演变1演变原因:根本原因-----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矛盾冲突与战争直接原因-----社会制度,社会意识不同2演变过程:19世纪上期------拿破仑帝国与欧洲封建国家的矛盾,为了争夺霸权19世纪中期------英法与俄国的矛盾,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19世纪下半期---法国与德国矛盾,为争夺世界霸权,为了复仇{历史原因}20世纪初期------英德矛盾20世纪20年代---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一个主张制裁,一个反对制裁}20世纪30--40年代---------法西斯与反法西斯20世纪50--90年代----------两极格局{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90年代至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资本主义发展----大国崛起1发展的共同原因:A政治:革命与改革{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创立了条件}B技术因素:三次技术革命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C侵略扩张:开辟广阔市场,获得丰富的原料D世界市场的形成E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垄断组织:三大特性------竞争性、融合性、扩张性2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工厂手工业时代}&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使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形成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提供了动力&表现:西班牙、葡萄牙的平台{发展最快}&影响:促使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标志着全球一体化开始形成给世界人民与亚非拉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制度的衰落\n第二阶段{自由竞争时代}&原因:根本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与影响,世界市场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的确立资本主义国家对全球的侵略扩张&表现: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促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使东方从属西方第三阶段{垄断时代}&原因:根本原因----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主要原因----垄断组织的产生加快了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帝国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表现:美、德发展迅速;英、法发展缓慢;俄日既有成就又有障碍发展原因:政治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化程度较高后期国家封建专制色彩浓厚经济上-------美国重视技术,有充足的资金、统一的市场英、法不愿采用新技术,把大量资金投向海外&影响:对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帝国主义时代对世界局势:造成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国家之间矛盾激化,导致一战爆发对世界格局:促使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对亚非拉: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第四阶段{国家垄断时代}&原因:根本原因----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影响和推动政治原因----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与成熟环境原因----雅尔塔体系使世界局势相对缓和制度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促成了发展&表现:60年代-----------------联邦德国发展最快7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大国70年代末--------------韩国、新加坡发展最快{香港、台湾}80年代至今------------美国发展最快{减少税收<货币政策>;减少政\n府开支<货币政策>}&影响:使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使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三足鼎立局面使资本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成熟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越大,矛盾加剧大国崛起1西班牙的崛起:A原因:主要原因----新航路开辟较早,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获得巨大财富}西班牙人们具有就去冒险精神14--16世纪,掌握着海上霸权B时间:14--16世纪C表现: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政治上是中央集权国家{有利于国家统一}D衰落的原因:西班牙人们将掠夺来的财富用来享乐荷兰利用资金扩大资本主义在生产2荷兰的崛起:原因:资产阶级改革最早,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16--18世纪,掌握世界海上霸权造船业、运输业较发达衰落的原因:三次英荷战争,使荷兰一蹶不振3英国的崛起:A原因: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基础,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通过海外殖民扩张,打开市场,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原料、积累了基金第一次技术革命开展最早、最迅速、最彻底、最有成就{成为世界工厂国家}科学技术先进{牛顿等理学体系的建立,为其提供了科技支持}B过程:17世纪{海上霸权}-----18世纪{殖民霸权}-----19世纪{世界霸权}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战队殖民地遍布全世界三次英荷战争,夺取荷兰海上霸权\nC衰落的原因:是老牌国家,思想较保守,不愿采取新技术、接受新产品将大量资金投向海外D对我们的启示:要重视科技教育,采取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4美国的崛起:A原因:主要原因----革命创造条件、奠定基础【独立战争: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一二次技术革命交叉进行,推动{加速}发展获得不少横财,壮大美国实力{一二次世界大战}环境优美{远离欧洲战场},为其提供保障资源丰富,推动发展{地大物博,资源丰富}B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获得世界经济霸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世界政治霸权,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两极格局之后----------------------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C霸权动摇的原因:西欧经济与日本经济的崛起有力的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权五次战争的影响,拖垮了美国经济长期的美苏争霸,削弱了美国7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D动摇的标志:73年,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解体5日本、德国的崛起1战前崛起A原因:主要原因:革命----明治维新:为其成为头号强国奠定基础德国:王朝战争,创立条件基础一二次技术革命交叉进行,加速推动发展通过侵略扩张,经济实力空前壮大B方式:武力崛起结果:一战后日本成为亚洲头号强国;德国成为欧洲二号强国C影响:对自身------------提高综合国力,经济实力世界格局---------造成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人民------德国:给欧洲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日本:给亚洲人民带来沉重灾难\n2转后崛起:A原因:主要原因: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影响态度端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工业基础良好,发展高新产业,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注重科技教育,发展外向型产业,经济参与国际竞争雅尔塔体系使世界趋向和平,美国的援助B方式:和平崛起C影响:对自身--------------综合国力、军事实力大大加强,国际影响大大提高世界格局-----------使世界出现多极化、三足鼎立局面对美国--------------使美国霸权受到冲击、动摇3对我们的启示:A必须注重科技教育,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发展外向型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B大力引进外资,先进科学技术C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D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完善民主法律制度6朝鲜、新加坡崛起:1原因:国家独立为经济崛起提供了政治前提注重科技教育,大力培养人才,抓住机遇,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高新产业区,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产业2表现:70年代,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3启示:A注重科技教育,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B抓住机遇,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参与国际竞争C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国的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世界近代史上的主要思想<政策>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政策{亚当斯密主义}A特点: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发展、自由经营B实施的时间:一次技术革命之后开始实施C影响:有力的促进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n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凯恩斯主义}A时间:{第三次技术革命后,二战前}罗斯福新政开创先河B特点:1主要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建立各种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国有化企业3把政治经济与国家政权有机的结合起来{国家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有机结合}C影响: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在战后出现“黄金时代”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使资本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成熟3货币主义政策{里根主义}A时间:上世纪80年代B特点:扩大货币发行量,刺激消费,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减少政府干预,财政支出、税收C影响: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促使美国经济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危机1爆发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直接原因---股市下跌、价格、金融问题;中东国家石油提价2表现:最早:1857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规模最大:07年至今世界金融风暴{华尔街股市下跌:波及面广,破坏性强}战前最严重:29年---33年经济危机特点:来势迅猛,波及面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维持时间长{4年},破坏性强{工业、对外贸易下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民收入减少战后最严重:73年经济危机直接原因:中东国家石油提价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涨3认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治之症加以通过调整和减少的方式消除影响4怎样应对经济危机?A外交:国与国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互相尊重,平等对待,打破贸易保护政治、对外开放政策B自身: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就业面,缓和社会矛盾,以\n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德、日、美怎样应对经济危机1德、日、美选择不同道路和政策的原因A历史原因:德、日资产阶级改革不彻底,封建专制色彩浓厚美国资产阶级改革彻底,民主化程度高B现实原因:美国财大气粗,实力雄厚,有很大的调节回旋余地德、日势力单薄,没有调节回旋余地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美国是受益国、德日是制裁国D与个人修养有关:希特勒-----是战争独裁的代表罗斯福-----是和平民主的代表2德、日法西斯上台A上台原因:历史原因---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封建专制主义色彩和帝国主义色彩浓厚现实因素---经济危机的影响主要原因---军国主义的蛊惑、宣传和欺骗、煽动大和民族和日尔泰民族B特点{方式}:德国通过纳粹党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日本通过天皇制与日本军部势力的结合走上法西斯道路标志:1933年希特勒建立元首制-----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的建立1936年广田弘毅内阁的建立------标志着日本法西斯建立C影响:{法西斯上台意味着战争,加速二战的爆发}加剧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宁,推动欧洲、亚洲两个策源地的形成,导致二战爆发给世界人民利益和安全构成威胁共同特征: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打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实行扩张政策3罗斯福新政{1929----1933}A原因:根本原因----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直接原因----为摆脱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B特点: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D措施:通过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以工代赈,扩大就业面,缓和阶级矛盾E影响: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n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缓和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F认识{启示}:不同性质的国家之间要相互学习、借鉴{社会主义国家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战后亚洲经济的发展1亚洲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原因:国家独立为亚洲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根本原因: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影响社会因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使世界局势相对稳定,相对缓和,有利于亚洲经济发展战后亚洲许多国家:都注重科技教育,采取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都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家竞争抓住机遇,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发达国家的产业转产,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2发展表现:70年代--------------------日本发展最快70年代末-----------------{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亚洲四小龙80年代后------------------中国改革取得巨大成果,发展最快3发展特点:日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韩国、新加坡: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本建立高新产业技术园区,实行安居乐业工程印度:国有经济与私营企业有机结合;粮食基本上能够自给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航天事业有了发展西亚:石油化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粮食基本上能够自给中国:把马克思普遍真理与社会主义建设实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制约因素:国情: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生活环境恶劣历史原因: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制度的制约现实因素:民族、宗教、边境环境较突出5怎样发展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本国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反对,打破不公正的国际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n秩序坚持对外开放政策,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搞好对外关系亚洲各个不同性质的国家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和平问题1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基础,发展为和平提供保障,要在和平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和平2影响和平的因素根本:西方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要:民族、宗教、种族歧视,领土边境问题直接:核威胁、恐怖组织3怎样求和平矛盾双方相互妥协、谅解;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加强大国间合作、谈判、和解;需要世界热爱和平人士的不懈努力全球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全球一体化1全球一体化趋势原因:根本原因:第三次技术革命为其提供物质条件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2特点:带有融合性----加强世界各国的联系,促成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整体扩张性-----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得新一轮扩张不公平性-------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地位3影响:积极:有力地提高了世界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有利于促进生产力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机遇消极:加剧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使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地位4中国怎样应对A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B政治上:不断完善民主法律制度,树立依法治国的思想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提高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注重民本、采取民生,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C经济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n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D外交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使人类共同发展E文化上:注重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素质弘扬传统文化,吸取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本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区域集团化A形成原因:根本---生产力发展主要---集团内部的国际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加强与扩大B特点:使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具有多样化{不同地区有不同特色}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更加务实使国家意识、社会意识更加淡化使成员国之间互补性增强C影响:有利于商品、劳动力、技术、资本在区域集团内部的合理流动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使世界经济生活面临巨大挑战使国家概念社会意识受到冲击使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推动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发展案例:欧洲联盟1建立欧盟的原因:为提高欧洲各国的综合国力、实力为加强欧洲各国间的政治、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为应对苏美超级霸权主义为扩大欧洲各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影响2特点:政治化、经济化、资本化、市场化3影响: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洲各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有力的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欧洲的长期稳定,持久和平{加强政治、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可持续发展战略含义:可持续发展是为人类现在或将来生存与发展能够提供发展的发展古代史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幕——先秦1世袭制{同族同姓中进行继承}-----权力按照嫡长子、财产由同辈兄弟掌管、启最早实行{确立}\n2年代的计算:涉及到公元前后,年代先相加后相减,世纪百位加13夏商周的都城:夏----阳城{河南登封}商----毫{郑州}----殷{安阳}周----镐京{西安}----洛邑{洛阳}4夏商周灭亡的原因:根本原因----暴政{夏商周秦隋}:刑法严酷、沉重的赋税直接原因:生活堕落、腐化法律本质:封建地主阶级的一种体现、是维护统治阶级的一种工具5幽王戏烽火、楚王问鼎、齐王射箭、春秋争霸反应了什么?反映:周王室地位衰弱,诸侯实力增强,分封制趋于瓦解6牧野之战: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战争,最早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商汤灭夏:奴隶主阶级争权夺利的战争国人暴动:我国民间性群众自发行的第一次政治暴动----地位武王伐纣:奴隶、平民反对奴隶主暴动----性质奴隶主贵族推翻暴君统治7分封制:目的----维护阶级统治和利益性质----奴隶制等级统治对象---王族功臣----姜尚意义:维护统治、扩大疆域、不利于稳定义务:服从命令{体现周天子的权威}贡献财物特点:土地和人民是分封的纽带,职位的世袭,层层分封,分封对象主要是贵族,天子具有最高的权威8井田制: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性质----奴隶主阶级的土地国有制本质----周天子土地私有制特点----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贡赋意义----为分封制奠定基础,推动我国奴隶社会经济的发展瓦解----a根源: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发展}b主要:战争时期的变法运动c直接:春秋争霸d标志:相地而衰征,初税亩9夏商周的经济A发展的原因:生产工具的先进性{品类齐全}耕作技术的提高社会制度变革:夏---奴隶制生产关系确立,促进了奴隶社会的发展春秋战国封建社会形成统治者的重视,注重肥料的实施和水利的发展实施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作\nB发展的特点:{不同点}农业:是夏商周三代主要的经济部门,是奴隶王朝统治经济基础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青铜时代”交通:车、船、橇、旅舍、邮驿传递制度C发展的表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品种增加;生产技术提高;社会制度的变革;土地开发----夏商周{中原地区}秦{河套地区}东晋{辽东、河西走廊}三国、隋唐{江南}明清{东江、边江地区}手工业、青铜制造:艺术价值高;品种齐全;生活方便{饮酒,品茶、军事};制造技术先进商业:商人----善于经商的人市场----出现旅社,邮驿传递制度最早货币货币{但不是普遍使用的}----贝最早纸币----交子最早白银----明代开始10春秋战国特点及发展趋势A特点:奴隶社会瓦解--经济:我国农业第一次大发展民族:大融合思想:异想天开政治:社会动荡不安B发展趋势: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由孤立走向融合;生产方式由井田制向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11春秋争霸前提、特点、影响A前提: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诸侯之间相互兼并B特点:为了争霸;为了兼并土地C影响:为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人口减少,土地破坏}---消极加强各地名组建的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积极便于局部统一,为国家始终统一奠定基础----积极消弱奴隶主势力{新型地主阶级壮大的过程}12春秋争霸管仲改革奠定经济、军事、势力;尊王攘夷;蔡丘会盟13战国争雄A三家分晋周氏伐齐性质:新型地主阶级和封建没落之间的争权夺利的战争B争雄性质:新型地主阶级和封建没落之间的争权夺利的战争C主要战役: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齐、魏马陵之战\n长平之战{秦、赵}----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杀伤最多D争霸影响: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促进民族融合;消弱了奴隶主的实力;是国家完成局部统一,为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使人民深受灾害14春秋战国A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质,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寓语言}组成人民共同的心B民族融合方式{和平交往、战争、人口迁移}C民族分布{东胡、西戎、北奴、南越}奴|戎———|———胡|越15春秋战国经济A牛耕发明的意义----封建关系确立;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业动力的一次革命;推动封建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对世界生产力有重大影响的五大发明:牛耕推广;曲辕犁的发明;蒸汽机的推广;内燃机的发明四大技术:铸铁柔化处理技术;金银错新技术;支纻技术{漆器};酿造技术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点:精耕细作;一家一户;农业和手工业相互结合、渗透密不可分;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演变]春秋形成:1956年结束标志:相地而衰征{齐}----标志:封建社会关系确立、中国进入小农经济初税亩{鲁}---剥削阶级已消灭、标志中国税收制度确立C战国时期手工业四种技术: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提高铁的硬度}金银错技术{莲鹤方壶}夹纻技术曲酒酿造技术\nD四大灌溉工程、一个灌溉工具{桔椑}孙叔傲---芍陂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西门豹渠E商业商人:出现大商人{范蟸、吕不韦}市场:形成了以中原为商品的交换场所城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货币:商品品种丰富F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特点: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按亩纳税实质:承认土地私有制意义: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小农经济的形成、标志着生产关系开始确立{主要原因----改革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直接原因----争霸}、标志井田制瓦解G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地主阶级、奴隶主阶级改革商鞅变法:内容:重农抑商----经济基础决定分散的自给自足经济{消极: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科技水平的推广和分散,造成中国科技水平落后}意义:奖励耕织----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燔诗书而明法令----承认地主土地私有,有利于封建关系确立结果: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说明: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有胆识、有耐性16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A百家争鸣的目的、原因、表现、影响目的:为了阶级统治的利益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大发展主要原因----社会大变革,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直接原因----孔子私学的创办,培养人才,国家重视表现:墨家----墨子“兼爱、非政、、尚贤”儒家----孟子“施行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天人合一”道家----庄子“鄙视富贵利禄”法家----韩非子“以法为本{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提倡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影响:促进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开创了思辨、讨论的学术会,形成了一\n系列哲学流派,对后世文化产生影响各派学说为不同阶级、阶层服务,有的成为诸侯的改革变法,立国发展的理论基石“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前奏,促进了社会改革的进一步发展B诸子百家的阶级属性、政治主张、思想影响【奴隶主阶级代表】: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孔子----政治主张“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什么纪念孔子:思想家、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教育家、史学家。创办孔校的意义:有利于弘扬儒学、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庄子:“天为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小生产者代表】墨子:“兼爱、非政、尚贤”纪念屈原的意义:爱国精神、著名诗人《离骚》,创造楚辞、弘扬文化{体育----赛龙舟饮食----棕子第二章:封建大统一-------秦汉一:秦朝1统一: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商鞅变法;人民渴望统一;民族融合加强;秦始皇的雄心2过程:灭六国;逐匈奴;统一越【修灵渠评价】{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积极----沟通湘水和漓水;有利于岭南的稳定与发展;为统一提供军事条件消极----【修长城的评价】积极----巩固边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抑制游牧民族骑兵进攻消极----激化了阶级矛盾,加剧了人民负担摄三郡的影响:加强了秦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和稳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该地区的巩固和繁荣3内容:主要是国家统一4四项制度: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目的:维护君主专制特点:君权空前加强,皇权高于一切{明清},地方服从中央\n最大影响: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民族联合抵御侵略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定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进行大规模工程建设消极影响:不利于中国进一步发展,造成中国科技发展缓慢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B皇帝制度:秦确立-----辛亥革命废除{德兼三皇,功过五帝}C宰相制度:秦确立-----唐削弱-----宋进一步削弱----明废除积极影响:有利于与科学民主决策避免减少决策失误消极影响:对皇权构成威胁,削弱中央集权,造成国家动荡D三公九卿制度:文官--飞禽武官----走兽5农民起义:第一次建立农民政权的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第一次农民战争最高峰----太平天国运动二:汉代制度1郡国并行制:导致亡国问题的产生--七国之战,郡在内,国在外2编户齐名制度:根本原因---加强对全国人民的统治主要原因----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3察举制{选官}:特点----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依据----品德{孝}和才能→治理国家、满腹经纶、带兵打仗、外交和谐孝廉{古代最孝:郭臣}东汉---门第{门阀制度和庶族阶级产生}→不利于人才选拔4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官员的制度}→有利于防止封建官员的腐败,提高行政效率西汉:代表皇帝进行检查东汉:州长官最高,形成于秦{御史大夫}三:民族分布匈奴、乌桓、鲜卑北羌-----------|-----------西南夷越南民族特点:和平发展为主流,战争从属地位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得到发展\n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贸易交往频繁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战乱频繁四:民族政策1武力征服:秦----河套地区占领西汉----三次大战匈奴东汉----窦田、窦宪2有效管辖:{设西域都护}一个加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地方统一开发3和亲政策:汉武帝把细君公主嫁给马孙王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唐高宗把金成公主嫁给了尺带珠丹消极影响:男尊女卑的体现汉对匈奴、唐对吐蕃的妥协摧毁了妇女的幸福命运积极影响:结束了汉与匈奴长期对峙的关系,有利于两国之间长期持久和平把中原生产方式带入匈奴,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加快了封建化过程加强了少数民族与汉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册封:北宋-----元昊{夏国王}顺治----达赖喇嘛康熙----班禅额尔德尼玄宗----胥立裴罗{怀仁可汗}大祚英{渤海唐王}皮罗阁{云南王}设置有效机制管辖:西域都护、台湾府、宣政院【注】中外交流过程:汉之前{东亚、东南亚}-----汉{南亚、西亚、欧洲}----唐{非洲}-----明{美洲}五:张骞出使西域1出使目的:为了帮助西域各民族摆脱匈奴的控制{第一次}为了加强和改善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关系{第二次}2出使意义: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扩大了中原交流的范围中原技术带给西域,改变了西域落后生产方式,促使了西域的社会进步和发展\n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3丝绸之路的开拓:A条件:国力强盛、政治文明、经济先进、丝绸业发达B组成:北:长安----河西走廊----新疆----波斯----罗马-----欧洲各地南:长安----成都----昆明----大理----郦江-----印度尼泊尔{茶马古道}海:广东沿海出发---印度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东:扬州、登州出发----朝鲜和日本【注】茶马古道:{西南地区茶叶战马较多}加强了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改变了西南落后的生产方式丰富了西南地区的物质文化、生活方式扩大了中国交流方式C意义: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扩大了中国对外交流的范围,增强了中国与东亚、东南亚人的友谊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开拓:汉---开始开拓{远到印度半岛}唐---进一步开拓{波斯湾}明----大大开拓{非洲东海和红海沿岸}D交往内容:经济:朝鲜的檀乡果下马输入中国,中国的丝绸、瓷器传入朝鲜政治:大秦安郭王朝派出的使者到达东汉,派遣留学生文化政策:四大发明----唐{造纸术}南宋{指南针、印刷术}宋元{火药}三种音乐:魏晋{扶南乐、高丽乐天竺}唐{熬糖法、世界美术}人员往来:东去----徐福、高僧鉴真{唐}东来----崔志远{唐}脊背真被{日本→唐}西去----甘英到达波斯湾{汉}玄奘{唐}西来----马可波罗{元}达迦马、剩马窦{明}历史证明:三韩{马韩,辰韩,牟韩}曾多次派人赴汉----中朝最早交往汉武帝赐以缓----中日最早交往\n唐出现陶俑----中美最早交往六:秦汉时期的文化1得点:传统科技世界领先{张衡---地动仪华佗----麻沸散}中西兼容,气势恢宏{长城、兵马俑、雕术、彩陶艺术}→特点:规模巨大,气势恢宏《史记》文学艺术大放异彩{秦汉---乐府诗、画像石、砖}统一与多样化结合{思想统一、民族融合}思想异常活跃a儒学独尊{为什么能够成为正统思想?符合统治阶级需要}b唯物与唯心主义并存斗争佛教传播过程:西汉传入----南北朝盛行---武则天鼎盛影响:毒害人民身心健康,加重人民负担、劳民务财启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反对迷信七:汉代社会文化生活常识《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体育:足球、围棋八我国古代著名史书、记载内容、地位我国第一部编年史-----《春秋》记载鲁国的历史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叙述了皇帝至汉武帝两三千年间的历史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叙述了两汉一朝的历史我国第一部编年体-----《资治通鉴》唐时期由国家编纂的史书----《史通》我国第一部思想史----《侯外序》【注】一定文化、一定思想是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反应对待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弘扬宣传传统文化,反对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外来文化-----吸取精华、排齐糟粕,反对崇洋媚外和盲目排外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文化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1特点:A北京经济得到破坏{战乱时期}B江南经济得到持续开发:开发原因:a根本原因----北京移民带去了先进技术b生态环境好c战乱较少,社会稳定d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e统治者重视劝课农桑,轻徭薄赋\n开发结果:促进江南农业开发,推动封建经济的繁荣发展,导致重心南移使生态坏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促进我国人口南移影响:积极----促进了我国封建经济的繁荣消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启示:注意保护环境,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树立科学发展观C庄园经济得到动摇和发展D寺园经济得到发展,佛教盛行E城市、市场经济出现萧条2表现A农业生产工具先进:马钩-----翻车曹魏----渠堰堤塘最富庶地区:洞庭----鄱阳湖;成都平原土地开发区域:河西走廊B手工业纺织业:八辈之蚕、蜀绵,缫丝冶炼业:相州军刀、百炼钢技术、灌钢法瓷器业:青瓷白瓷-----魏晋青花瓷----元秋色瓷----唐造纸业:东汉-----主要书写材料社会生活:胡饼、馒头、二:魏晋南北朝的文化1原因:江南开发,北方农业的发展;民族融合;前期的基础;人民的辛勤劳动;外来宗教的传播【注】儒法结合----董仲舒儒道结合----陶弘景儒佛结合----朱熹2表现:《采桑度》江南经济持续开发《木兰辞》北京战乱频繁《欶勒歌》北方游牧《桃花源记》士族经济极度腐朽,统治黑暗《齐民要术》反应民族融合加强,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农政全书》农产品加工《禹负地域图》裴秀-----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水经注》郦道元---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第四章:隋唐时期一:隋朝\n1统一:根本原因----北方经济破坏,南方经济持续发展主要原因----北方经济、军事势力强大2策略:先北后南,再西后东3统一意义: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分裂的局面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4隋的政治均田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性质----国家所有,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租调制:把人丁作为征税标准{天租、徭役、农民负担相对较轻}府兵制:{临时兵}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管理的户口和赋税收入,扩大了兵源,有益于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发展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权力分散,相互制约,分工明确,相互协调职能----中书省{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进步意义:有利于民主科学决策科举制:隋炀帝创建进士科-----贞观增加科目{以明、进士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唐太宗{任用高官支持考试}根本目的: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直接目的:考试方法:宋“糊名法”考试内容:四书五经,1905年被废除考级别:宋三级清四级特点:考试程序严格、公正、公平,对象无限制,具有广泛性影响:打击了士族阶级,扩大了官僚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欧洲文官制度树立典型5隋的工程文帝:修城池,修粮仓隋帝:修运河{在当时是为了运输粮食和钱财,根本原因:加强对人民的统治,直接原因:游玩、打仗}修宫殿:推动城市的兴起沟通南北联系修驰道:推动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加强对人民的统治\n6隋的教训:暴政就要灭亡,采取民生、爱惜民力、重视民本二:唐朝1发展过程:李渊开始----李世民{唐太宗}起步----武则天发展----李隆基{唐玄宗}鼎盛----安史之乱{转折点}-----朱温叛变{灭亡}2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隋的统一为唐创造了良好的坏境;隋的发展是唐经济发展的原因;隋的灭亡为唐吸取教训3唐太宗:政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经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采取均田制,租庸调制}戒奢从简文化: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民族关系:开明政策,以和亲、册封为主,关系和睦融洽对外关系:频繁4武则天上台:开放的时代{提供社会条件}家庭条件:丈夫多病地主阶级把她推向历史舞台功绩:注重人才,发展科举制度,创立“自荐”求管制度,重视农业5怎样评价盛世盛世是相对的,人民创造的盛世是建立在残酷的剥削压迫之下的6国家崛起、王朝兴旺、国家发展、教训、启示一个国家要崛起,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注重科技、教育、科教兴国,尊重知识、人才坚持开明政策{民族关系和民族融合}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树立依法治国制度7唐的制度募兵制{职位兵}:有利于巩固国防和生产力的发展,相对减轻农民负担,但易导致军阀,剥削中央集权,不利于国家稳定两税法:前提----均田制破坏,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特点----分夏秋两次征税,按田亩交税,人民的人生控制相对松弛作用----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税收,缓和阶级矛盾进步意义:封建赋税制度的一次大的改革,改变了以人丁税的赋税制度8唐的经济\nA发展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的发明}统治阶级关系的调整{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主要原因-----民族融合,对外交流B表现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加快江南土地开发,推动我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经济重心南移茶叶成为商品,开始征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丝麻业遍及全国------纺织业{明清----棉}创造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海上霸王”---------造船业秋色瓷、陶瓷业的唐三彩----------瓷器业{元---青花瓷清-----彩色瓷}切削、抛光、焊接------冶铸业商业:元宝开通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统-------货币市场:设在商业区{有地点和时间限制}邸店:交易场所柜坊:转盈货币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夜市:打破界限城市:扬州第一城市{交通便利,运河的开通,经济重点南移商人:四个城市中汇集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各个商人{长安、洛阳、扬州、成都}三:隋唐的民族关系1民族的发布||外兴安岭实质|库页岛吐番咸海————————————大海|||南海\n2民族兴起地:匈奴-----蒙古高原六诏----彝族、白族的祖先吐番-----青藏高原突厥----阿尔泰山回纥-----维吾尔族、裕固族的祖先3统一各部,建立政权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番政权元昊--------建立西夏政权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了政权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政权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政权4创立文字北魏孝文帝------鲜卑文字松赞干布------吐蕃文字忽必烈------蒙古文字“八思巴蒙字”元昊-----西夏文字耶律阿保机----契丹文字5对外交往影响扩大了中国对外交往的范围;增进友谊;中国文明走向世界;把经济、政治、文化融合在一起四:隋唐文化1印刷术演变:唐{《金刚经》}雕版印刷书----宋活字印刷术南宋时期传到西方锡活字印刷-----明彩色印刷2造纸业演变:西汉最早----东汉{菜侯纸}-----魏晋白纸----唐{宣纸}唐代时传入西方3火药的发明演变:唐{火箭}-----宋{突火枪}-----明{火药、爆竹、采矿}4历法发展演变:最早“夏历”------夏-----第一部较完整《太初历》-----西汉-----第一部较成熟《授时历》------元------安排农事-----宋5医学演变:扁鹊“脉学之宗”{望、闻、问、切四诊法}-----战国华佗“神医”{发明麻沸散,比西方早以一千六百多年}------东汉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东汉孙思邈“药王”《千金方》-------唐\n李时珍成就最显著《本草纲目》-----明6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四部医书》元丹贡布{吐鲁番名医}-----唐《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唐《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明7天文演变日食、月食{最早记录}----夏----哈雷彗星----春秋----太阳黑子---西汉---月食科学解释----东汉----子午线---唐僧一行----简仪高表----元郭守敬8建筑:赵州桥{巩固}----李春----隋大兴城-----宇文恺-----隋紫禁城-----蒯祥-----明卢沟桥-----金独乐寺---辽9唐诗繁荣的原因:初唐:经济基础;开放的文化政策;科举制把诗歌作为考试内容,推动了诗歌的发展;庶族地主阶级的壮大;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中晚唐:白居易《新乐府》,杜牧、李商隐《咏史诗》10莫高窟的艺术性质:一种雕塑艺术内容:经济、外交、生活特点: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气势恢宏,艺术高强,中西结合地位: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11绘画:魏晋--宗教为主{曹不兴:我国佛像画的始祖}隋唐--山水画{隋:展子虔唐:阎立本、吴道子}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12书法初唐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盛唐、中晚期{颜真卿、柳公权}---柳体草圣“张旭、怀素《自叙帖》13歌舞:《秦王破阵乐》----东隋----九东部唐----广东部《霓裳羽衣舞》第五章:宋、辽、夏、金、元一:宋朝\n1统一原因辽夏金势力与宋均衡2北宋中央集权措施A集中军权:a将兵分离制{解除石守信等人兵权,调到外地充当节度使}b编制禁军{枢密院和将帅互相牵制}c实行“更戌法”定期更换驻地C集中行政权:分割相权力{设参加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设通办}知州由文官担任,互相牵制D集中财权:设转运使{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E完善科举制度:分乡省殿三级;实行糊名法推动了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彻底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国家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完善了科举制,推动了我国文化的普及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消极:造成了冗官冗费,财政开支庞大出现了贫和弱的局面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3北宋中期的改革A背景:a社会危机{军队数量增加,赔款加剧人民负担}b民族危机{军事制度----北宋无用武之兵}-----辽、西夏的威胁----出现极弱现象c财政危机主要原因:土地兼并严重4改革目的:根本目的----为了维护北宋封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主要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直接目的----为了解决财政危机5庆历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最大区别庆:以整顿官吏为中心王:以发展经济,增强国家财政收入为主6王安石变法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青苗法,募役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农用水利法壮大国防实力:保甲法、将兵法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7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的异同:异:商鞅------封建社会刚开始\n王安石----封建社会有一定发展同:性质-----封建地主阶级改革作用---都实现了富国强兵结果:商鞅---成功{得到地主阶级的支持}王安石-----失败{大地主、官僚反对,人民不支持}王安石本质:在不改变封建经济条件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商鞅本质:确立封建生产关系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财政收入、改变了积贫积弱的现象,巩固了国防、完善了科举制,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8认识启发: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胆识,英雄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是实现国富强兵、民族振兴、行之有效的手段改革要用人得当,适应民心措施得当二:宋与辽、夏、金的关系1民族分布|蒙古西夏|辽||西夏|金吐蕃——————吐番——————————|大理|大理|北宋|南宋2民族兴起地辽-----兴起辽河上游西夏-----陕甘宁{陕西西北、甘肃、宁夏}契丹----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3建立政权、定都耶律阿保机--契丹国{辽}-----916—1125年都城:上京元昊----西夏------1038—1227年----都城:兴庆完颜阿骨打----金------1115—1234年---都城:会宁铁木真----蒙古{元}----1271—1368年---都城:大都4制立文字:元昊创立西夏文字耶律阿保机创立契丹文字5氏族制度A辽:“蕃汉分治”作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军事力量加快了封建化B西夏:全盘文化、拿来主义\nC金:“猛安谋克制”{即使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特点:兵农合一,将兵分离作用:推动了金的经济发展,转达了金的军事力量,加快了金的封建化过程6氏族政策:汉化政策汉化政策:A少数民族接受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B男尊女卑的一种体现,区域条件优先,加剧了民族矛盾C为什么汉化?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落后、文化科技不太先进D汉化内容:学习汉的先进生产、生活,先进的文化、科技、教育E汉化意义:改变了少数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F汉化认识:落后民族最终被先进民族所征服G汉化实质:封建化过程,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7岳飞抗金:为了维护汉族地主阶级统治8氏族关系特点:和平交往是主流,战争属于从属民族政权并存;民族融合加强;民族矛盾突出【注】政治、经济、军事、达到平衡;控制着一定的地域;都有各自的政治9怎样看待宋与辽夏金的战争:汉化地主阶级于少数民族争权夺利的战争三:元朝1元的统一条件:根本条件:经济发展主要条件:蒙古政权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势力||西夏{1134}|金{1134}|辽{1125}吐番{123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宋{1127}大理{1235}|南宋{1276}|||2过程:金的统一为元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n3意义:结束了辽夏金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统一和发展;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有利于民族融合4元的疆域:空前辽阔第六章:明清朝1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趋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腐朽兵权空枪加强特点:皇权加强,实行特务统治,文化专制统治{八股取士}创立制度:内阁制{皇帝的参谋机构}靖难之役:反应封建地主阶级争权夺利的战争2古代迁都问题的表现及原因周平王迁都洛阳-----摆脱少数民族的威胁盘庚迁殷{商}-----避水北魏孝文帝迁都---接受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生产方式金迁都北京-----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明成祖迁都北京-----防止北方名族南下威胁清顺治帝迁都北京----加强对全国人民的统治3明清农民起义原因:暴政、土地兼并严重4农民军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标志着我国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进入新的阶段原因:废除土地所有制,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5农民起义:失败原因-----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没有科学理论启发----失败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6清初的决策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南书房7军机处的设置:直接原因----西北用兵的需要根本原因----加强维护民主专制8清军入关:根本原因----强大的军事、经济势力主要原因----明末农民起义奠定基础直接原因----吴三桂引狼入室9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置达到顶峰?大事由皇帝独裁,国家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身上10李自成失败原因: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11一条鞭法:把田亩作为主要征税的标准把白银作为货币来统一征收税种减少;人民生活的依附\n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的最大特点“摊”取消了人头税12税收趋势:多税----少税食物转为货币取消人头税农民对国家{人身依附有所松弛}13清初人口增长原因:隐瞒户口现象减少边疆土地的开发提供生存空间高产作物的引进国家统一,社会稳定14资本主义萌芽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社会分工扩大状况:局限于个别行业{纺织业}趋势:缓慢发展、停止、徘徊----根本原因{制度的腐朽与阻碍}主要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重农抑商,闭关自守政策,缺乏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市场经济发展:长途贩运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较大的商品房15实行闭关自守政策:根本原因:为了保护分散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主要原因:为了国家独立16明清时期时期的民族、国家是怎样巩固发展?A平定国家叛乱,维护国家统一清:康熙三平叛乱---------平三番{有利于西南地区的发展}平定大小和卓B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康熙抗沙,捍卫边疆郑成功抗荷捍卫国家主权完整戚继光抗倭{有利于巩固中国的海防,有利于各民族国家的巩固}打击了日本荷兰的侵略气焰发展C改善民族关系:增进民族友好三个册封:嘉庆时期“俺答汗”顺治“达赖喇嘛”康熙“班禅额尔德尼”一个欢迎:土尔扈回归根本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友好交往:采取开明、开放政策设置机构,交往发展:\n清-----在马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三个直辖市:山东、山西、河北五个将军辖区:盛京、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两个办事辖区:西藏、青海加强中央统治,巩固西南地区的发展意义:一个加强--------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有利于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一个结束---------结束了西南地区的分裂局面;17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A特点:西方开始侵占中国--------葡萄牙侵占澳门,日本骚扰我国,沿海地区--------------------俄国侵占雅克萨尼布楚中国开始反殖民、反侵略斗争------郑成功抗荷;康熙抗沙;戚继光抗倭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中国开始闭关自守B外交关系发展趋势:由开明到闭关自守科技发展趋势:由先进到落后明初外交目的:是发展对外经济的交流,是扩大在国际上的声望C郑和下西洋:1根本原因------中国国力强盛主要原因-------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2路线:广州-----南海-----印度------马六甲海峡-------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3航海精神:友好交流、探索、进取、增进友谊D《尼布楚条约》1前提:中国军事胜利的情况下,双方和平谈判2界限:中俄两国边界的东段,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沿外兴安岭至海为界3说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地位: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18明清时期的文化1传统科技文化领先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医药巨典继光启《农政全书》------介绍西方水利技术{农产品加工}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艺术百科全书\n三个引进:倭缎制造法;棉布染整法;红夷钢炮铸造唐:熬糖法-------天竺纺织图案-------波斯2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主要原因-----封建专制制度极度腐朽直接原因-----西学东渐思想的推动3表现:相同------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对反封建思想进行批判不同点---李贽对孔子第一个进行批判黄宗羲“提倡法制”“工商皆本”顾炎武“经世致用”王夫之“趋时更新”4意义:促使人们思想大解放,对封建思想进行彻底批判,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推动了西学东渐思想在古代传播&古典文化进入总结阶段,小说成为主流;第一部丛书《四库全书》专题一一:制度1奴隶社会-----井田制瓦解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主要原因----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直接原因----春秋争霸标志----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本质----周天子土地私有制特点----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买卖,向周天子交纳赋税意义:为分封制奠定基础,推动我国奴隶社会经济发展2封建社会-----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制度,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享有的土地}意义:较为完整的一种土地制度,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保证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二:政策1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农业是本业,工业是末业}闭关自守2税收政策:\n春秋{相地而衰征,初税亩}标志着封建社会关系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小农经济标志着剥削阶级已消灭标志着中国税收制度已确立唐{两税法}特点:分夏秋两季收税按田亩作为征税标准农民对封建国家以身依附关系的减弱作用:相对减弱了农民的负担相对怎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对减缓阶级矛盾意义: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人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明清{一条鞭法}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特点:统一征收白银,税收减少按田亩作为标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意义:有实物转为货币,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地丁银{摊丁入亩}内容: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税意义:汉唐以来长期使用的人头税废除了,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隐藏人口现象逐渐减少三:土地开发1开发地区与区域秦------河套地区三国-----岭南、闽江、江南地区东晋----辽东、河西走廊明清-----东江、西江地区2开发过程春秋{江南初兴开发}-----魏晋{江南大规模开发,南北趋于平衡}----南北朝{重心开始南移}---隋唐{继续南移}----五代十国-----南移完成----南宋开发影响:积极---促进了我国封建经济的繁荣;消极---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开发启示:注重保护环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四:经济发展\n1趋势: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南移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原因:生产工具先进,耕作技术提高社会制度变革,奴隶社会形成,战国封建社会形成,三大改造完成统治阶级统治政策调整;良好的社会环境;民族融合对外开放{汉唐};人民辛勤劳动农业:生产工具先进,耕作技术提高水利兴修:三个灌溉工具{中原桔槔、魏晋翻车、唐的简车}四个灌溉工程{都江堰、郑国渠、西门豹渠、芍坡}四个灌溉工程:吴{邗沟}秦{灵渠}隋{大运河}元{会通河---南通惠渠---北}土地开发: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经济主动南移农作物栽培先进:商----五谷{稻、黍、稷、麦、菽};汉----朝鲜{槽弓、果下马}大秦----安郭王朝{象牙、犀牛};西域----葡萄、石榴、胡豆、胡瓜、胡桃唐-----地中海{莴苣};印度----刀豆尼泊尔----菠菜印度----郁金香、菩提树;明-----玉米、甘薯手工业:纺织:春秋战国丝织业----西汉品种增加、唐的丝麻织品遍及全国冶炼业:夏商周青铜时代、战国金银错技术遂火、铸铁、灌钢制瓷业:战国初期{制瓷}----魏晋{白瓷}----隋唐{秋色瓷}---元{青花瓷}----清{彩色瓷}制漆业:原始社会河姆渡{红漆碗}商{用漆装饰}战国{夹纻技术}造船业:夏{车、船、撬}隋唐{海上霸王}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四大发明}商业:战国出现{吕不韦、范蠡}唐{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商人在长安、洛阳、扬州、成都汇集}明清{长途贩运}\n货币:最早---贝最早纸币----交子最早统一货币------秦最早开始用白银-----明市场:{商旅社、邮驿}唐----邸店、柜坊、店肆、夜市、草市北宋---最早的娱乐场所{瓦子}城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邹唐---西洛阳、东长安清---北京{北}南京{南}专题二中国古代政治一:政治制度1原始社会:禅让制2奴隶社会:世袭制---财产和权力在同姓中传承,嫡长子掌管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特点:层层分封,人民和土地是分封的纽带;职位的世袭对象:王族、功臣、世代贵族性质:奴隶制等级制度义务:服从命令3封建社会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特点:皇权高于一切,地方服从中央本质:服从皇帝最大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B皇权制度:本质:皇权至高无上,体现了皇权神圣不可侵犯C宰相制度:秦确立-----随唐前变弱------明废除积极--------有利于民主科学决策消极---------削弱政权,不利于社会稳定D选官制度:汉唐选官标准-----东汉选官论门第----西汉论品德、才能-----隋唐论才学、权特点:按分数;考试程度严格,公开、公正、客观;考试对象无限制,形成于秦,确立与西汉影响: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文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E监察制度:----来源于周,形成于秦,确立与西汉特点:皇权不断加强,中央直接任命,监察程度严密,机构完善\n效果:更加公正、严密,有利于防止腐败二:政治改革1春秋于战国改革区别:春秋------奴隶主战国--------地主阶级2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本质,前者为什么成功了,后者为什么失败了?对变法的认识、启发商鞅变法:本质-----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条件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王安石变法:本质-----确立封建生产关系商鞅变法成功:得到了地主阶级的支持王安石变法失败:大地主打官僚反对;人民不支持认识启发: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胆识,英雄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是实现富国强兵、民族振兴行之有效的手段改革要用人得当适应民心,措施得当三:政治革命奴隶社会:{商汤灭夏、牧野之战}------奴隶主反对奴隶之间的战争{国人暴动}------我国民间群众自发性的第一次政治暴动;奴隶制反对努力主暴动{武王伐纣}------奴隶主贵族推翻暴君统治封建社会:{七国之乱、八国之乱、靖南之役、陈桥兵变}封建的地主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战争专题三: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一:民族分布匈奴、乌桓、鲜卑回纥||黑水靺鞨|突厥|栗末靺鞨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吐番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诏|西南夷|越|||隋唐汉\n||||西夏|辽西夏|金吐番________|______________吐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理|大理|||南宋1127南宋|金1134|辽1125西夏1236|吐番123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宋1127|大理1235||二:民族政权统一----------地区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形成强盛的奴隶制国家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番政权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权耶律阿保机----------------契丹各部-------------建立辽政权三:创立文字忽必烈蒙古文字“八思巴蒙文”元昊“西夏文字”耶律阿保机“契丹文字”北魏孝文帝“鲜卑文子”松赞干布“吐蕃文字”四:意义--------扩大了疆域,加强了对民族的管辖;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统一和发展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有利于巩固海防{三海}五:民族融合最主要的因素{概念}:共同的心理素质最主要方式:和平友好说明:落后民族在征服、吸收先进民族时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民\n族制度所征服六:民族制度&蕃汉分制:主要------生产方式、生活水平不一样,经济水平不一样直接------生活方式习惯不同特点:蕃汉分制、民族分化推动了经济发展,壮大了军事力量,加快了封建化过程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1海上丝绸之路的条件:国力强盛;制度、经济、科技、文化先进;统治阶级开明政策2汉唐、明开拓过程:汉开始开拓: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唐进一步开拓:波斯湾地区明大大开拓:非洲东海和红海沿岸3丝绸之路的组成:北:长安-----河西走廊-----新疆-----波斯-----罗马-----欧洲各地南:长安-----成都-----昆明-----大理-----郦江-----印度尼伯尔{茶马古道}海:广东沿海出发-----印度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东:扬州、登州出发→朝鲜、日本4丝绸之路的影响:A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B扩大了中国对外交往范围,增加了中国与东亚、东南亚人民的友谊C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开辟了中外交流的范围茶马古道:加强了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改变了西南落后的生产方式丰富了西南地区的物质文化生活方式扩大了中国交往的范围中国最早交往东汉:汉武帝赐以印缓中欧最早交往西汉:大秦安敦王朝派出的使者到达中非最早唐:黑陶俑中美最早明:郑和下西洋玉米、甘薯5引进的物种:汉:果下马、檀弓唐:莴苣、刀豆、菠菜、菩提树、郁金香6引进技术:唐:熬糖法{天竺}纺织图案{西亚}\n7引进文化:魏晋:天竺乐、扶南乐、高丽乐杂技{东罗马}8中国古代外交发展趋势:{由开放到闭关自守}A为什么以前开放:国力强盛;开明开放政策;经济、科技先进B为什么以后闭关:保护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防止外国侵略者的骚扰专题五:中国古代文化一:春秋1为什么纪念孔子: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2百家争鸣的原因:根本----经济大发展主要-----社会大变革,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直接----孔子私学的创办,培养人才,国家重视3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由什么决定:阶级本性、阶级地位、阶级利益4创办孔校意义:有利于弘扬儒家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二:关于天文、历法,医学成就1历法发展:最早“夏历”{夏小正}-----------夏第一步较完整“太阳历”---------唐第一部较成熟《太衍历》---------唐《授时历》---------------------元安排农事《十二气历》----------宋天文演变:日月时{最早记录}----------------夏哈雷彗星-------------------------------春秋太阳黑子--------------------------------西汉日食科学解释--------------------------东汉{张衡}子午线-----------------------------------唐{僧一行}简仪高表--------------------------------明{敦安敬}医学演变著作:战国-----扁鹊“脉学之宗”{望、闻、问、切四诊法}东汉-----华佗“神医”{发明麻沸散,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神农本草经》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医药学著作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圣”唐------孙思邈“药王”《千金启》元丹贡布《四部药典》《唐本草》世界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成就最显著,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三:四大发明演变西传1造纸术------唐代时西传西汉------世界上所指最早的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n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菜候纸”魏晋------纸张的白度增加,表面光滑,质地细薄,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唐------宣纸2印刷术-----南宋时西传唐------雕版印刷术发明《金刚经》: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时期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晚四个多世纪明------彩印3火药-----南宋时西传唐中期----有了制火药的配方唐末期----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为最早的火药武器北宋----在北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炮”明----火药爆破采矿4指南针----元代西传宋-------航海交通上普遍使用元-------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欧洲开辟新航路提供重要条件四:秦兵马俑、玉门石窟佛教盛行、寺亩经济发展莫高窟:性质----一种雕塑彩绘艺术地位----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特点----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气势雄弘、医术高超、中西结合五:我国古代科数特点:注重实用,与农业相关,受到重视,反之轻视,无系统研究理论体系古代科学为什么衰落?封建制度的阻碍,重农抑商、闭关自守、文化专制主义政策古代科学趋势:先进到落后启发:科学技术是实现富国强兵行之有效的手段,树立科教兴国战略,尊重人才知识六:唐诗宋词繁荣原因:1经济基础2开放的文化政策3可学制把诗歌作为考试内容,推动其发展\n4庶族地主阶级的壮大5民族融合,国家统一七:对文化认识:一定的文化是对一定的社会的反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科学的意识会推动社会的发展,陶冶人们的情操,反之阻碍发展八:天人感应思想:{主宰万物的是“天”;皇帝是上帝的儿子}为君权神授提供理论依据九:明末清初:1产生:商品经济-----奠定经济基础封建专制制度极端腐朽西学东渐思想的推动2现象:相同-----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对反封建思想进行批判不同-----李贽对孔子进行第一个批判,康有为、胡适反对批判黄宗羲提倡法制,工商皆本王夫之,趋时更新3意义:促使人们思想大解放;推动西学东渐思想在中国古代传播;对封建思想进行彻底批判;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