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18 KB
- 2022-07-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咅屮地建•必修1复习提詢S1、(1)天体系统的级别:『填空』一(地月菊厂I大阳系卜r(WK)-「〔其他行星系)傩星系}其他恒星司嘲外星韵(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屋、土星(丘钙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屮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Z间。(3)地球是太阳系屮既普通乂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地球自身的条件:口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适宜(有大气层),有液态水(有原始的海洋)S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氫和氫,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縫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活动周期为U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地球气候:黑了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纶磁暴和两极的极光。S3、(1)对比自转公转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西向塞北逆南岖一个恒星日一个太阳日除两极点外,都是15°/小时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的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1/2公转自西向塞逆时针—个恒星年冋归年大约1°/天。大约30km/s规律:近日点(丄月初)较快,远tl点(乙月初)较慢(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_®o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昼线。(3)时I'可计算:东迦1西减。(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区时:各时区的都己本区的虫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查偏,赤道不偏。(5)黄赤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自转或公转)运动。节气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对应点春分工月2L口赤道向北B夏至©月22FI北回归线向南C秋分2月23.R赤道向南A\n冬至12月220南回归线向北D\n(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夏至日冬至日春分或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昼夜长短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俊最短全球昼夜等长11!现极昼范围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全球昼夜等长(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气候划分: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M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趋势关系时间太阳直射点方向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北半球南半球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向北移动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昼渐短,夜渐长,6月22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6月22日至12月22日向南移动昼渐短,夜渐长,12月22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昼渐长,夜渐短,12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3月21日9月23日X全球昼夜平分★课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圈层结构{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上地幔顶部)S如右图2所示,①冷却凝固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融再生。S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见图3)引起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力量包插來自地球内部的内力和來自太阳的外力,我们统称为地质作用。内\n力和外力是一对矛盾,内力形成高生低谷,而外力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二者总是同吋作用。地质作用•地表形态的改变内力作用外力作用(风.流水等)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地震地质变动本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褶皱结果(足迹)俵现形式类别能量来源内力作用地球内部外力作用太阳確射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爾戌岩图3「褶皱:形成的地貌是高山、谷地,绝大部分山脉是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彳地堑:地貌常呈狭长的凹陷地带女口: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I地垒:地貌形成块状山地如:华山、庐山、泰山风力和流水的侵蚀、沉积形成的主要地貌形态:「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沟谷、戈壁、裸岩荒漠Y风力沉积: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流水侵蚀: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水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充、軽、科斯特地貌I流水沉积: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二角洲因1、(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是近地而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2)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的现象现象成因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復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人造烟雾的防冻效果可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晚秋或寒秋,霜冻出现在晴朗夜晚及“十雾九晴”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低,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吸收作用: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3)大气运动(4)热力环流: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低匸高低冷却受执冷却////////////////////////////高低高(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人气的水平运动。高空大气风向是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近地血大气风向是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风向北半球五偏、南半球左偏。S(1)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I'可海路分布之I'可的水分和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n全球共有乙个气压带,』个风带,其中有工个低气压带。由于太阳百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北半球,大致是夏季(7月)北移,冬季(1月)倉移。(3)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切割副热带髙气压带,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4)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风向: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界②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5)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成因分布规律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赤道附近全年终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气候西风带控制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nti-*-j终年温和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南北纬25°〜35°人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南北纬35°〜55°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1)锋面锋ffl概念图示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实例冷锋冷气团主动向匮气团进攻/?////7/)////7//温暖晴朗阴天、下雨、刮风、降温天气。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暖锋尷气团主动向冷气团进攻低温晴朗连续性降雨,降水在锋血(前、后)气压下降、气温上升、天气转晴。准静止峰阴雨连绵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2)气圧系统中心气压垂直方向水平运动方向天气状况气旋低气压上升北逆南岖多阴雨天气反气旋高气压下降北岖南逆天气晴朗\ns4、(1)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蒸发、凝结、水气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地下)(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联系各圈层,进行水分的联系,同时进行物质迁徙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过程延续。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水循环还能塑造地表形态。aI定义,是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类型暖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寒流:溫度较流经海区水温低中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分布中高纬度海区(北半球):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大洋坏流南纬40度附近海区形成环球性西冈漂流全球性大洋坏流可以促进高係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r暖流,増爲、増湿对气俟的影响彳[寒流:降温、减浸「寒暖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捱超盪[、纽芬兰渔场咅义J心对海洋注物的影响]II上升流海区形成的渔场:鯉渔场对航运的影响:顺流航行比逆流航行速度快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污耗围茁去;污染程度隆低S1.不同的气候特点,影响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不同,进而形成不同地表形态: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流水作用弱,而风力作用(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强。地表形态:蘑菇岩、风蚀城堡、述、戈壁等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强。地表形态:河谷、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2.气候影响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若河水的来源主要是天气降水,则河流的流量与降水量相关:降水多少,影响流量大小;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彫响流量的季节变化。女山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冬季流量大;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夏季流量大。若河水的来源主要是融水,则河流的流量与气温相关。S1.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2.在任何地理地域五种自然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在某地域环境特征的形成中,地形、气候往往起主导作用。冈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指地带性分布规律与非地带性分布规律,\n(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各自然带沿纬度变化的方向有规律的更替,罐变化为基础,高虑潮显水珊<域分异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各自然带沿经度变化的方向有规律的更替,受水分条件的彩响大,也A定温度条件彫响,中I纟樹t较明显地域分异规律齟水倔件、躅册及惑碱垂直琬I垂直地域分异<藏:地粽礦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纟議睡,山体越〔匾自然带越丰富,如乞力马扎罗山因海陆分布、地形、河湖等引起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a1.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2.世界城市多分布在水热条件好适宜的平原地区、热带的高原地区、山区的谷地。城市建设最好的地貌条件是大片地形平坦,地势稍高的区域;因为其利于建筑减少投资;周圉平坦的地区农耕活动的农产品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因此,平原是建城的理想地形。热带地区:聚落往往分布在高原上(因为低地过热,不宜居住)山区河谷:聚落发展空间常受到地形条件的制约,形态往往成为狭长形地带3.平坦地区利于铁路公路等交通线的建设;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的走向、密度、建设投资、技术难度。S1.气候变化的表现:冷暖干湿交替。2.近代(近一、二百年)气候变化的整体趋势:變1,(但幅度大小不同,有些的方可能降低)。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植被的破坏3.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农业:尚纬度收益(升温幅度加大,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屮纬度受损(水分亏缺);病虫害爆发受害范围扩大;农作物分布范围扩大;粮食生产总体下降。工业:高纬度供暖耗能减少、低纬度制冷耗能加大,影响能源工业;产生温室气体的工业压力大,节水节能、耐寒耐热的培育技术市场广阔。人类健康: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疾病发病率和传播范围加大。海平面和海岸带:导致海平面的上升;部分沿海地区被淹;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业;港口设备和建筑物受损影响航运;影响水产养殖等。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受影响大,某些渔场消失或扩大;十旱半十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自然资源概念: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分类: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水资源:人类较易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河流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水资源分布:世界水资源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差界,其根本原因是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平衡。特征: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时间分布特点:降水量和径流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与人类的关系:水资源的环境价值是调节和改善局部气候和环境oS1•寒潮的多发季节在冬半年;主要天气特征是大风.降温.雨雪、冻害。\n寒潮的危害一春季和秋季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2.寒潮产生的原因1.寒潮多发季节:冬春2.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寒潮带来的危害大风:造成海上翻船事故;大雪、冰冻:使交通堵塞,电信、电力中断;急剧降温:造成霜冻、冰冻等冻害,危害农作物;尤其是春季和秋季的寒潮。(2)寒潮的益处①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②能带来雨雪天气,是风调雨顺的保证;③低温是“天然的杀虫剂”;④带来风力资源;(3)寒潮的防御: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做好防寒、防风准备,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