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00 KB
  • 2022-07-27 发布

高中教师新课程考核复习资料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教师新课程考核复习资料:多项选择题(一)1.要适应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特点,不仅要改造我们的教法,也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改变学习的(ABCD)。A.习惯B.方法C.态度D.精神2.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是( ABCDE )。A.整体性B.实践性C.开放性D.生成性E.自主性3.学习化社会对基础教育提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推进( ABCD )的整体改革。A.教育理念 B.培养目标 C.课程体系 D.教学组织与模式4.引导创造,首先应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包括( BCD )。A.尊重学生的所有兴趣爱好B.尊重学生的现有状态C.尊重学生的发展潜力和现实的可能性D.尊重学生的需求5.在学生心目中,( AC ),是“好老师”最重要特征。A.亦师亦友B.知识渊博C.民主平等D.幽默风趣6.要创造本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教师要努力做到( ACD )A.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B.以教为中心C.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D.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7.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 ABCD )A.校外图书馆  B.科技馆  C.博物馆  D.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8.要高标准完成德育工作,必须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AB)全员参与性。A.针对性B.实效性C.个别性9.“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 ABD )。A.关注每一位学生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对知识的认知,轻视育人过程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10.我国的教育方针所指的全面发展,是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能获得正常、健全、和谐的发展,学生的( ABCD )也同样不能偏废。A.脑力与体力  B.做人与做事C.继承与创新  D.学习与实践11.20世纪80年点以后我国制定了多部对教育具有重大影响的教育法律。其中有( ABCD )等。A.《教育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师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12.(A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习”内涵的三大要素。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1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BC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14.《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 ABD )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A.国家B.地方C.社区D.学校..\n.E、家庭15.热爱学生,永远当以(ABCD)的方式对待学生。A.平和B.愉快C.友好D.鼓励16.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 BC )为在主要目的。A.思维方法B.创新精神C.实践能力17.本次课程改革提倡弘扬人的(ABC)为宗旨的自主学习。A.主体性  B.能动性  C.独立性  D.客观性18.教育体系、结构和内容的改革,要兼顾( BCD )。A.经济效益B.学科体系C.学生发展D.社会需要19.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的基本含义是( BCD )。A.教师是主导。B.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C.学生是学习的主体。D.学生是责权的主作。20.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请选出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项。( BCD )A.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由数理逻辑智力、人际交往智力等六种智力构成的。B.按照多元智力理论,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C.多元智力理论的智力观认为,智力的本质更多地表现为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这些能力显然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和评价关注的重点。D.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教育者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减少对弱势领域的投入,同时帮助学生展示和强化自己的优势领域。2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 ABCD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22.“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 ABC )A.关注每一位学生,因为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不能满足于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C.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D.当学科知识的增长与健全人格的形成发生矛盾时,教师应当调整方法以保证学生个性的顺利发展。23.教师的才干表现在(BC)。A.会管理学生B.渊博的知识C.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24.教师备课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ABC)。A.认知基础B.认知水平C.认知特点25.“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26.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BC)个体差异的基础上。A.提高学生B.理解学生..\n.C.尊重学生27.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依据是( AB )。A.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性文件B.学校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C.地方特色D.社会需求28.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 ABCD )A.自尊心和自信心B.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C.掌握学习方法D.懂得怎样进行学习29.教师要树立( ACD )的人才观。A.“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B.只有升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C.终身学习的人才观D.生生能成才的人才观30.教育行政部门转变管理职能的关键,是教育研究与( CD )结合起来。A.对教师的评价B.对学校的评价C.教育决策D.教育实践31.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BCD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32.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以“教育要(ABC)”的思想为指导。A.面向世界B.面向现代化C.面向未来D.面向学生33.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ABCD )A.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B.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C.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D.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34.自主学习具有( ABCD )特征。A.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制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B.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C.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D.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35.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ABD )A.向学生回归B.向学校回归C.向教师回归D.向教育实践回归36.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AC)的和谐发展。A.知识、能力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37.开展研究性、创造性学习,关键是(AC)学生思考的能力,要求学生敢于除旧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东西。A.保护B.限制C.发展38.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AB)。A.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B.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n.C.减轻教师负担39.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 ABCD )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40.教育思想是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人们,在一定历史时期里对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看法,包括对教育的( ABCD )等等的认识。A.本质 B.功能 C.目的 D.原则41.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特性的是( ABC )A.整体性  B.开放性  C.生成性  D.自由性42.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BCD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43.实施素质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AC)。A.创新精神B.合作能力C.实践能力44.评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的内容是( ABDE )。A.道德品质B.学习能力C.学习习惯D.交流与合作E、个性与情感45.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BC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46.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 ABD )方面。A.加强学科的综合性。B.设置综合课程。C.增加活动课程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47.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ABC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D.成就测验48.倡导学生对课题的(AC)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A.自主选择B.统一要求C.主动实践49.一名好的教师应当积极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AD)成为新时代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A.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B.具有较多的应试教学经验C.具有传统的教育意识D.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50.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ABCD )A.情境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51.教材要经过(ABD)三步程序以后,才可以列入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A.编写立项和核准B.初审和试验C.教材评估D.审定52.大人们的责任应该是科学地关爱孩子、鼓励孩子,(BC)。A.教育孩子B.支持孩子C.引导孩子53.人的身心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人的(ACD)应该相互支持、协调发展。A.认知B.身体C.情感D、意志54.要建立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必须做到( ABD )。A.树立教育民主思想B.提高法制意识C.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D.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55.在课程评价改革中应注意(BCD..\n.)问题。A.评价要以赞赏和正面评价为主。B.要善于从以住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C.要善于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D.有效选择工作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工作。56.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 ABC)A.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B.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C.信息化课程资源57.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与条件,其师生关系包括( BC )。A.师生团结协作关系B.师生伦理关系C.师生情感关系58.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应该是( ABCD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新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D.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59.爱是一种(ABC)的教育过程。A.信任B.尊重C.鞭策60.怎样赞尝每一位学生?(ABCD)A.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B.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C.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D.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61.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又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新的教育需要有新的教育观念知道,新的教育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ABC)等的改变来实现。A.教育过程B.教学过程C.师生关系D.办学模式62.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 ACD )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63.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标准内涵的是( CD )A.规定了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B.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C.提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D.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64.学校教育要坚持以(ABC)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A.马列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65.《纲要》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应体现(BCD)。A.理论性B.普及性C.基础性D.发展性66.课程类型主要有(ABCD)。A.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C.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67.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内涵是(CD..\n.)。A.教师是学生第一任老师。B.教师是学生的监护人。C.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D.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68.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ABCDE)。A.评价内容B.评价标准C.评价方法D.评价主体E、评价重心69.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其中,利用网络资源( ABCD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D.有利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70.成绩主要说明学习起点的新状况,而不是提供终结性的结论。应当( ABC )。A.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B.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C.用发展的眼光看学校71.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应努力把学生培养成( BD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A.有创新精神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C.有实践能力  D.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72.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分,应注意( ABC )。A.校评分者的选择B.评分方式的选择C.评分结果报告与交流73.现有的考试成绩无法决定学生未来发展情况,(ABCD)的能力,才会使学生受益终身。A.掌握新概念B.做出新选择C.研究新情况D.适应新环境74.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 ABCDE )。A.主动性B.独立性C.独特性D.体验性E.问题性。7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B.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C.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D.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76.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实现( ABC )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B.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C.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7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D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78.教育必须适应未来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基本要求,重在培养学生成才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具有(ABC)。A.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B.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n.C.收集、交流、处理使用信息的意识和技巧79.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正关注以下进修内容的开发( ACD )。A.桥梁课程B.综合课程C.中介技术D.案例培训80.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重(BCD)、全员参与。A.结果B.过程与方法C.交流与合作D.体验与应用81.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BC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82.(BC)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A.以知识传递知识B.以心灵感受心灵C.以情感赢得情感83.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 ABC )A.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B.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C.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84.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讨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BC)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师从业的必备素质。A.讲授式B.对话式C.交互式85.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当前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的几个方面是( ABCD )A.社会竞争加剧导致家庭对子女期望值的不断攀升,已经成为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B.对物质生活的过于追求导致家庭育人环境的恶化。C.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脱节。D.由于知识和经验的逆向反差,使亲子关系出现淡漠化倾向,代沟正在加深。86.对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包括( CD )A.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B.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D.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87.公民从业上岗的普遍要求是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ABC)、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A.较强的沟通能力B.较强的动手能力..\n.C.灵活的思维方式88.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要在学习中培养。( ABCD )正成为教师从业的必备素质。A.信息化专业素养B.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探究问题的环境氛围C.建立对话式、交互式的教学模式D.对教学资源的再创造能力89.“学习”内涵的三大要素是指( ABC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D.创新思维90.现代教育改革中必须实现的几个根本性转化主要包括( ABC )A.人才素质观的现代化转化B.教育结构与管理体制的现代化转化C.学校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与方法的现代化转化D.办学力量的多元化转化91.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任务是( ABC )。A.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B.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C.加强信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D.通过信息技术大幅度提高学生成绩。(92.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BCD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93.《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AB)的重要思想为指导。A.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B.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C.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94.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应当在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之中,逐步(AC)。A.升华B.转变C.完善95.学习江总书记重要谈话,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我们切实( BC )。A.推行教育改革B.更新教育思想C.转变教育观念D.改变教育的社会功能96.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的问题是(ABC)A.管理问题B.知识的琐碎化问题C.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D.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问题97.如何开展教师自评?( ABCE )A.帮助教师对自评及其价值建立正确的认识,创设具有支持性的教师自评氛围。B.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自评方法。C.慎用自评结果,不宜与奖惩挂钩。D.评价结果要与教师工资挂钩。E、与他评结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98.培养(ABC)的一代新人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A.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B.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C.有鲜明个性、善于合作D.有丰富的知识99.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包含的基本含义是( ACD )。A.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C.学生是完整的人D.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100.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 ABCD )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