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8.50 KB
  • 2022-07-27 发布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考点罗列】1.结合“冥王星”惨遭淘汰,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结合“嫦娥一号”“神舟七号”“天宫一号”等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考查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能源来源、太阳活动对地球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考查地方时、区时、国际标准时间的计算,划分日期界限;昼夜长短变化与晨昏线的判别,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4.考查地震波与不连续面,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地球内、外圈层的物质形态、空间分布以及相互联系。【复习知识点】一、宇宙中的地球(考试要求:B)1.宇宙的概念: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2.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要会举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自然天体和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人造天体。还有星际空间的物质:气体和尘埃等。)3.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4.宇宙中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5.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总星系6.八大行星的位置(按距太阳由近到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木星、土星为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天王星、海王星为远日行星)。7.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8.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1)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2)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O、N等);(3)地球上有液态水;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试要求:B)(一)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二)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色球层:耀斑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三、地球的运动(考试要求:A)重点!(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公转)、地轴(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n①昼夜长短的变化昼现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哪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四、地球的圈层结构(考试要求:C)1、地球的内部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2)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3)地球的内部圈层①地壳(不连续面:莫霍界面)②地幔(不连续面:古登堡界面)③地核2、地球外部圈层外部圈层概念组成其他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氮和氧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n水圈地球表层水体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岩石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重点!)【复习知识点】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试要求:A)(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二)大气的热力状况(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风向的决定: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二、气压带和风带(考试要求:A)(一)三圈环流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二)季风环流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n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形成过程:(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三)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三、常见的天气系统(考试要求:A)(一)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概念: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江南的梅雨季节(二)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气旋反气旋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举例台风寒潮、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拓展】1、寒潮: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2、台风: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海区发生季节:夏秋季节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四、全球气候变化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复习知识点】一、陆地水和水循环(考试要求:A)\n(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地下水:潜水、承压水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3)水循环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二、洋流——海水的运动(考试要求:A)(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按照成因分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分布补偿流:秘鲁寒流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北半球:顺时针环流分布规律南半球:逆时针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气候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伯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洋流的地理意义:A、污染物的自净与扩散B、高低纬度之间热量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纵向的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成因)C、形成大渔场三、水资源的合理运用(考试要求:D)课本!【教材完全解读】P81~84\n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重点!)【复习知识点】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试要求:A)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两者的关系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3)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4)外力作用与地貌侵蚀搬运堆积流水作用: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风蚀沟谷、风蚀洼地形成戈壁、荒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5)岩石圈物质循环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层(其中往往有化石)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地壳物质的循环: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二、山地的形成(考试要求:A)(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侵蚀后的地表形态与人类生产关系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构造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三、河流地貌的发育(考试要求:C)课本!第五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知识点】一、整体性(考试要求:B)\n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河低地【拓展】1、生物(1)生物的分布和环境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热量: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水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①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②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③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④改变水的化学成分,⑤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⑥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2、土壤(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3)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4)土壤的形成形成过程:岩石风化过程低等植物着生过程高等植物着生过程土壤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二、差异性(考试要求:C)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太阳辐射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海陆分布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中纬度地区山地的垂直分异热量,水分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海拔较高的山地2010年期末模拟练习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包括35小题,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选对得2分,错选不得分。)1、与银河系处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2、下列各图正确表示6月22日日照情况的是3、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是  A、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B、无线电长波通讯受到干扰C、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D、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4、有关气旋与反气旋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旋又叫低气压,在它的影响下常出现晴朗天气B.反气旋又叫高气压,在北半球由中心向外按逆时针方向流出C.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D.蒙古高压是一种冷性反气旋。在它的影响下,常出现大风、降雪等天气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5~6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6、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C、无大气环流现象    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7、下图,甲、乙、丙三幅图反映了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冬、夏至阳光照射情况,每幅图中都画出了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气的阳光,用A或B表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极地地区    B、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C、丙地位于南半球     D、图乙中,阳光A是该地夏至日的阳光【变式】8、对三地位置判断正确的是()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B.甲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C.乙地位于北温带D.丙地位于北温带9、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B.bC.cD.da10、图中箭头a表示A.水平气压梯度力B.风向C.地转偏向力C.摩擦力大气中的一切天气变化过程都离不开大气的运动。请回答11~12题1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B.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D.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12、图中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13、下列气候类型分布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最弱的是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14、下气候类型中,降水季节变化不明显的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请回答15~16题15.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看上去仍然是亮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反射作用B.散射作用C.折射作用D.吸收作用16.读图,昼夜温差最小的是陆地陆地海洋海洋昼昼昼昼夜夜夜夜ABCD\n太阳地面大气宇宙①②③④⑤③图5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17~18题。17.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①B.②C.③D.④18.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5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A.①B.②C.④D.⑤19、杭州风景优美,周围的山上树木葱郁,这里的植被属于〖〗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20、“映日荷花别样红”是西湖的一大风景、荷叶硕大的原因是〖〗A、水分充足B、热量充足C、光照条件好D、湖底淤泥肥沃21、由于CO2的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到那时,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1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一淮河以南B.东北山区河流的春季水量比现在大C.珠穆朗玛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界线将下移D.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小22、我国东北山区的河流主要补给形式是A.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B.大气降水和湖泊水C.积雪融水和湖泊水D.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23、世界主要渔业国大多分布在A.热带地区赤道两侧B.温带地区 C.寒带地区D.热带和寒带地区24、水循环的最主要的动力是A.太阳辐射能B.重力能C.大气运动D.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25.目前人类对水循环过程可施加影响的环节是A.蒸发和凝结B.水汽输送C.大气降水D.地表径流输送26.目前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是A.江河水、湖泊水、冰川B.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C.江河水、冰川、地下水D.潜水、承压水、冰川27.下列叙述,符合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的是A.夏秋多,北方多B.冬春多,东部多C.夏秋少,南部少D.冬春少,西部少2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①调节全球水热分布②影响海岸线地形③给沿岸带来风暴潮④能加快海水污染的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的范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9.将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A.花岗岩、岩浆岩、变质岩B.沉积岩、变质岩、砂岩C.砾岩、大理岩、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30~31题。30.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A.从高纬到低纬的地域分异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n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31.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A、水分B.光照C.土壤D.热量32、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河流侵蚀作用B.风化、风蚀作用C.喀斯特作用D.海蚀作用33.“海枯石烂”中的“石烂”是指外力作用中的A.风化作用B.流水作用C.搬运作用D.堆积作用34.下列山地中,垂直自然带数目最多的是A.勃朗峰(46°N海拔4810米)B.麦金利峰(63°N海拔6193米)C.文森峰(78°S海拔5140米)D.乞力马扎罗峰(3°S海拔5895米)35.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其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A.岩石表层的崩解破裂——流水的侵蚀作用B.黄土高原的沟壑——流水的侵蚀作用C.天山山麓的冲积扇——风力的堆积作用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流动沙丘——风力的侵蚀作用二、综合题(共4大题,总分30分)36.读图1,回答下列问题图1(1)①是_________(名称),②是地轴与________平面的夹角,目前的角度为_______.(2)_______(节气)时,太阳直射点移动到F点。(3)_______(节气)时,太阳直射点移动到H点。37.读图2,回答:(5分)(1)A、B两图在气压场中,_______图为低压中心。(2)两图中_____________图表示的是反气旋。(3)两图中_____________图中心伴有上升气流(4)两图中_____________图控制地区多晴好天气。(5)两图均位于南北半球的_______________半球BA3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褶皱是斜,其顶部缺失是由于作用的结果。\n(2)若该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则宜在处开采。(3)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在处。(4)A、B、C处渔业资源集中在处,原因是;可能有锰结核的是处。(5)图中箭头D表示水循环的环节。39、读二分二至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且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时,地球运行至位置,北半球的节气为。(2)地球运行一周叫一个年。(3)当地球运行至C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纬线上,地区发生极夜现象,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为。(4)当地球运行至A位置时,北京的昼长比广州更(长或短),正午太阳高度比广州更(大或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