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8.00 KB
- 2022-07-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考纲高考语文各类题型介绍及各类知识刘庭顺论述类文本论述类文本阅读:(1-3题,9分,力争6分以上)[约15分钟]一种概念、两种心态、六个步骤一、树立一种概念虽然高考试题中的社论述类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思想容量大,有的文章专业性很强,但毕竟考查的是阅读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时,要牢固树立“答案就在原文中”的观念。如“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中的“文中”即指具体的语境,有两种含义:一是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一是指具体词句的上下文。即使“推断和想象”试题的答案也同样在原文中。 二、具备两种心态1、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2、一定要认真仔细。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往往在极细微处做文章。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要不得的。当然,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找不到与选项“酷似”的句子,但我们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句子,由这个相关的句子去作出推断,从而判定选项的正误。 三、明确六个步骤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选六步法来进行解题。(一)读(圈点勾画)——读原文,读题干,读题肢。读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读懂了文章才有可能准确地筛选信息,找出正确答案,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划读原文找“概念”,将以下一些重要信息标示出来——1.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2.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3.关联词4.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5.特殊句(判断句或有判断意义的句子;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等) (二)审(题干、选项),要求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提示):1.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2.提示方面:题干中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分为三类:A.“解释”“理解”——表明命题者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和“程度差异”;B.“推测”“分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C.“原因”“证据”——考查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B类同。\n (三)找(筛选信息),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1.找区位,审题干。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2.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 A.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B.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话题;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3.找错因社科文命题陷阱,主要集中在选择题错误选项的设置上,一般为十种陷阱:(1)偷梁换柱。偷梁换柱也可称为偷换概念,指在原文中甲结果在选项中变成了乙结果,导致表述不当,它是就结果而言的。(2)张冠李戴。所谓张冠李戴,是选项把原文中对象为A的概念说成是B,从而导致对象不当。(3)以偏赅全。以偏赅全是就概念数量范围而言的,命题人往往改变原文中数量表述的范围,将部分改成全部、局部改成整体,以达到干扰考生的目的。(4)是非颠倒。选项中的内容故意对原文的信息进行反说,原文是肯定的,在选项中变成了否定;原文是否定的,在选项中反而变成了肯定。(5)强加因果。所谓强加因果,就是选项中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说成是有因果关系,导致逻辑不当。(6)超前判断。一是弄错时态:如将“将来如此”说成了“已经如此”,二是模糊现实,往往是在“必然如此”还是“可能如此”上做文章。(7)无中生有。是指选项所述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命题者纯靠主观臆断来迷惑考生。(8)瞒天过海,是指命题人故意遗漏文中的重要信息,以期瞒过考生的眼睛达到干扰的目的。(9)答非所问,指选项故意与所问的问题不一致,造成驴唇不对马嘴,以干扰考生。(10)喧宾夺主。所谓“喧宾夺主”是指选项中所列的内容在文中都能找到依据,但只有一个是阐释概念的主要原因,其他项虽不算错,但都是次要原因,这样放在一起干扰考生,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四)比(干扰项)联系上下文划区比照题肢,比照互证邻里试题的题干、题肢。(五)排:根据从文中筛选到的信息,对选项进行排除,将错误选项逐一排除。(六)选:选出正确选项。小结:论述文阅读解题方法一是根据选项找原文;二是对照原文找差异;三是针对差异作判断。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力争10分以上)[约12分钟]①整体把握:人物、事件、景物、情感,明确作品主题; ②认准答题方向:词句理解、作用、分析问题、归纳主旨等; ③答题要注重和文章主旨结合起来考虑。 ④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分析、概括、分条陈述等,做到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语言通畅。 【友情提醒】一、解题时要经过五个步骤:通读,了解内容;看题,明确所问;找点,圈定答题区域;过滤,综合判断;权衡,规范作答。\n二、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 三、解答一般方法1、原则:主题在心中,答案在文中,方法在胸中2、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3、步骤:第一步——速读原文第二步——审读试题第三步——重点回读第四步——紧扣原文、灵活作答 规律点睛:1、整体阅读把握主旨2、认真审题文题对应3、瞻前顾后考虑全面4、对照要求规范答题 掌握语言组织方法:(1)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概括各段大意,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答案要点:要①根据分数提示②按照一定角度③用数字号④归并整合⑤相关要点。陈述句式,正面作答,力求简洁①作答表述是否与题干自然衔接②要点是否明确,是否可以分点(层)表述③字数是否合乎既定要求,是否写有错别字,是否出现了语病 【规律总结】★现代文阅读“作用题”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作用题”的命制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开头作用文章开头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⑴设疑法(悬念法)好处(思维方向):①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⑵写景法好处(思维方向):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3)其它还有: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二、结尾作用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1.出人意料的结局\n(1)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1)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2)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3)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1)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2)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3)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更好地深化主题。三、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形象。(3)推动情节发展。(4)暗示社会环境。(5)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 2.社会环境(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对比、烘托(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四、小说标题的作用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3、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4、具有象征意义,一语双关,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5、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7、推动情节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五、表现手法的作用1、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2)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2、小说细节描写的作用(1)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2)深化主题。(3)推动情节的发展。(4)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5)起到暗示、影射的作用。 六、过渡作用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n七、线索作用高考考查的行文线索主要有事物线、情感线、语句线。回答此类问题,必须明白行文线索的基本作用,即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行文线索或直接或间接表现文章主旨,答题时应予以考虑。八、人称作用用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给读者以真实感;用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感情,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用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九、手法作用表现手法主要指修辞手法和对比、衬托、白描、象征等表达技巧。可参照《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注意从表现手法的辨认和作用两方面作答。 需要指出的是,这类试题不一定以“作用”的面目出现,有时设置为表达效果或好处,有时要求对语句进行赏析,但答题时必须考虑表现手法的作用。十、分析人物形象1、人物形象分析(入手角度)特点+身份①借助情节发展(据情论人)②借助议论性语句(作者的或者其他人对人物的评价)③借助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2、人物形象作用①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某一类人的特点),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这一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②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A、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B、揭示或凸显主旨C、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③物象的作用如果小说中引入了特别重要的物象,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④小说中“我”的人物分析A、故事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视角述说故事增强故事的真实性。B、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C、通过“我”的感触揭示小说的主题。D、通过“我”的情感来突出人物形象 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力争9分以上)[约11分钟]1、解题原则: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基本原则:(1)“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的求解。(3)“语境”原则: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n(4)“点面结合”的原则: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还是能够拿到必得分数的。 2、解题技巧:(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③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方法:①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②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③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2)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写法。因此,对显示传主重要生平事件、命运转折、至关重要的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时间,应重点标示出来,这样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在梳理主要事件时,要抓时间词语,抓地点以及相应发生的事件,运用合并同类项法,概括出主要事件。(3)把握传主形象:首先,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其次,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来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和“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总之,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把传主彰显出来加以理解。(4)分析表现手法:A、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详写:读者陌生、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略写:读者熟悉、不符合主题B.人物描写方法: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C.引用: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5)语言特色: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6)探究题:命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对所读的文本中的疑点、难点提出问题,要求深入研讨;\n(2)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让考生判断其正误或优劣;(3)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等。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9分,不能够低于13分)[约20分钟]文言翻译:(10分,力争6分以上)[6分钟]①虚词: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与)必须过一遍 。②句式和活用:明确类型和用法,参看句式、活用学案。③翻译:注意直译,力求“信、达”,结合语境,疏通文句。【友情提醒】1、接触文言文阅读试题时,先要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特别是事件,它或许是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或许是几件事的勾连组合。 阅读时应注意文中的帝号、庙号、年号以及任职变化、空间位置转移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能显示出文段的结构层次。 由于试卷中有一道把握文意的题目基本上用白话陈述,其中只有少量信息有误,可在整体把握时参考。2、解题时,必须看清题干的要求,尽快把握住命题意图,尤其在“选正确”还是“选错误”的问题上,不能犯低级错误。 3、解答文言词语理解题,既要调动头脑中的积累(成语、熟语、诗句),联系课内所学或平时所练,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合理迁移,又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断,千万不要死记硬背。特别是涉及一词多义的词,一定要联系语境确定其意。同时要联系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知识。4、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留、换、补、删、调”的原则。★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操作时要打草稿,由于文言句语言障碍较大,难以一锤定音,如果一下子写在试卷上,然后再改,造成卷面邋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差。5、根据往年的评分标准,抓住关键词语的翻译十分重要,因为评分时关键词语是主要得分点。大家在翻译时要估计出哪些是关键词语,千万不能让它们糊过去! 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解决方法有两个:一是善于联系,做好知识迁移工作;二是考虑全面,注意文言次序的特殊用法。\n诗歌鉴赏诗歌鉴赏:(11分,力争6分以上)[约10分钟](一)强调四看(看题目、看诗歌、看注释、看要求)到位。(二)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诗歌类别有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等;抒情基调有哀婉悲伤、激昂愉悦、痛苦、快乐、离恨愁绪等,风格可参照书上的概括。 (三)注重表达方式和技巧:1.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用典、顶真、通感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3.表现手法有:◆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多角度描写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事抒情、用典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文艺表现方法:赋、比、兴;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抑扬变化、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四)按照要求分析或归纳。表达要运用术语,答题要谨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结合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考虑,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步骤,语言要简炼通顺。(五)重点复习唐诗、宋词和元曲,弄清相关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 【友情提醒】古典诗词鉴赏之规范答题:1.先观点后理由2.先总后分式3.分点作答式答题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1.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先定性分析,再定量组合);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运用什么手法+抓住哪些意象+营造怎样意境(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抒发什么情感;5.品味关键词句:释义+还原意境+运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分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分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塑造了什么形象)+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名句默写以考纲划定的篇目为主名句默写:(5分,力争4分以上)[约2分钟]【友情提醒】1、以大纲要求背诵的内容为主,课本64篇诗文考前必须逐一过关,不可放过。2、印象不深的名句,要反复记忆。3、一定要动手写写其中的易错字,坚决消灭错别字。4、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不要因为书写有误丢分。\n要注意那些同音异义词,这些词往往是命题人设题的热点,应知其音,明其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这类词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具有迷惑性和误导性。语言文字运用仔细读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语言文字运用:(13-17题,20分,力争14分以上)[约20分钟]【总原则】读题要细心,对所用的语言材料要逐字认真看,忌一目十行。尤其是对选对与选错的题干要求,一定要把握正确,不能大意。另外要充分调动已有的解题灵敏性和思考的兴奋点,确保在一定成就感的状态下完成。▲熟语部分熟语:重点是错题本、笔记本、模拟试卷中所整理出重点词语。【友情提醒】成语是常用而定型的词组或语句,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成语使用的主要考虑角度:切忌望词生义、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注意使用时的重复等。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前后矛盾。如:“拖拉机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出了车祸。”“另辟蹊径”原意是另外开辟一条路,即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这里如用原意,与“沿着江边小道”相矛盾。褒贬失当。如:“由于目睹家乡农民生活艰难,加上社会上各种腐败现象如雷贯耳,他的心中甚感迷惘与失望。”“如雷贯耳”是褒义词,只能形容名声大,不能形容腐败。语境不合。成语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这就必须与所在的语境保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犯不合语境的毛病。如:“王润兴饭庄早已琵琶别抱,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琵琶别抱”专指旧时妇女改嫁。 重复赘余。成语的部分意思与句中的某个词意义重复,造成成分赘余。如:“至于马先生所担心的会让人贻笑大方更是无稽之谈。”“贻笑大方”表示内行的人笑话(一般用以表示谦虚)。前面不能再加“让人”。【小窍门】1、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2、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4.、注意语义重复。5、主要抓“合乎语境”。成语考查重点可以概括为“合不合语境”。▲语病部分语病:典型错题收集,已做过的试题等。【友情提醒】解答语病题很有技巧性,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判断时,不要草木皆兵,要善于寻找敏感点,善于比较,高考病句题的病点一般都是很规范的。(2)要掌握合理的判断顺序:①句子成分分析法。可以找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赘余、语序不当等错误;②逻辑思维判断法。可以找出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错误。 (3)六种主要类型①成分残缺或赘余(a)介词结构(b)较长的修饰语(c)重复概念②搭配不当(a)由并列性短语引起;(b)动宾搭配的固定结构。如:“起到……作用”;“达到……目的”;(c)双面式的情况。如:“能否…”“…高低…”;(d)介词结构搭配不当。 \n③语序不当(a)并列性短语的排列顺序;(b)复杂的定语和状语的内部排列;(c)分句间的前后位置;(d)关联词语位置不当。④结构混乱(a)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的混乱;(b)词语误用引起的混乱。如:《消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c)杂糅。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⑤不合逻辑(a)矛盾。如:《蔡文姬》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b)语意适反。(尤其注意双重否定、反问句);(c)概念范围不清。如: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⑥表意不明主要由结构层次划分不清、指代不明、词义不明确、省略不当引起。语言表达与文字运用▲仿句与变换句式仿句要注重分析被仿句的特点,结合要求表达;变换句式要注意变换陈述对象的重组类型、下定义类型(必须是长单句)、不同语气间的变换等。 【友情提醒】仿句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查。它不仅涉及到语言连贯、简明、得体,句式和修辞三个方面的内容,而且涉及到学生的模仿、创造能力。 因此它既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又是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它既限制了思维方向,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积累中识别、筛选合理的信息,又要求仿照规格练字造句,既合语法又工修辞。要注意以下四点: (1)话题要统一话题即仿写句子的中心,它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显性话题式、隐性话题式。显性话题式,指题目中规定了陈述对象,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隐性话题式,指给定文段所隐含的中心主旨,仿写时根据上下语境,弄懂文意,把握主旨,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合理选材。(2)句式要统一仿句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形式上的约束性,即严格按要求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清例句的结构特点、句型、语气,是常式句还是变式句,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祈使句、感叹句。 同时还要弄清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是转折、递进、并列,还是因果、假设、总分等,仿写时须严格按例句的句式特点去造句,做到句式的统一。(3)修辞要统一仿句的考查一般与对运用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仿写时要仔细分析给定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或比拟等。(4)色调要统一仿写句子除了必须做到前三项要求外,在选材和造句上还要注意色调的统一。色调即色彩和情调,在这里,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情色彩,同时还包括仿句的创意和境界。值得说明的是,此项要求与前三项相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只要色调统一,内容是灵活的,但它更能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句式的选择与变换【友情提醒】(1)句式变换的实质是同义句间的转换,变换前后可有语气和表达效果的差异,但基本信息是等同的,即不改变句子原意。因此不可随意添加或删除词句,以改变原意。 (2)长变短要先提出主干并单列为一个分句,然后将修饰语按顺序变为其它分句;同时注意上下分句的连贯。有时还要看清题干中要求你改写成几个句意连贯的句子。\n短变长要确定陈述对象(可在几个短句中选定一个句子作为基本句),将其它短句按顺序镶嵌到这个基本句中去,作为修饰语出现。最后务必检查结果是否成为单句。(3)下定义要注意格式: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定义句应该是单句形式。要注意从语段中准确筛选出能被定义项本质特征的语意信息。(4)整句是指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散句改整句就是将散句变成排比句或对偶句。▲压缩与概括形式有新闻语段的概括、一句话新闻、对联式概括等,仔细分析信息点,不遗漏;准确表达,符合字数要求。【友情提醒】“压缩语段”有着很强的实用性,也有着很强的技巧性,有一定的难度。它主要考查信息筛选能力(提炼)和整合能力(概括)。以下几方面必须注意:(1)严格审题,明确要求:注意条件性压缩题型,弄清压缩的对象,即“压缩什么”。弄清压缩结果指向,是一句话新闻,还是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在表达形式上是“一句话”,或单句或复句,但不可以是句群。而标题还要注意新颖美观,引人注意。(2)准确筛选原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先以句号为界切分句群,再根据陈述对象,区分出最重要、比较重要、次要的信息;区分出主题信息、干扰信息。根据材料性质,明确蕴涵主题信息的重要语段,例如消息的主题信息主要集中在“导语”部分。 (3)注意字数限制,进行加工整理。题中对字数的要求不可违背。但这种限制也是对表述内容容量的一种暗示,例如有“不超过50字”的限制,答题时只用了30个字恐怕就不行,那容易漏掉必要的内容,最低也得用40个字以上才能表述恰当的内容。 据此对主要信息进行提炼、合并,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如原因、论据、过程等。或归纳或概述,连缀成句,不出语病。▲图表题与对联题图文转换:★表(格)文(字)转换题:基本流程:图表(源信息)—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 要综合分析三个维度:横向角度、纵向角度、斜向角度(主要是数据变化)。 ★图文转换题:无论是徽标类还是漫画类,答题流程是:审读画面,观察要素-合理想象,丰富画面-分析寓意,文字表达。注意“三看一联系”读图表要仔细全面,看要求要明确具体,表达要合乎术语和规范。对联要形式上一致,内容符合相关要求。▲改错题这一类题其实就是修改病句,关键是要读清题意,然后按要求完成。这一部分往往集中体现试题的创新,涉及或出现过的题型还有:图文转换、写广告语、颁奖词或串场词、对对联、手机短信、新闻短评等,但无外乎都是围绕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连贯、生动、鲜明、形象。▲手机短信答题技巧:(1)突出主题。(2)语言要简明、得体。简明主要是注意字数的限制。得体指用语要适合场合、对象的特点。(3)注意情境,讲究文采。 ▲公益广告答题技巧:注意字数不宜多,一般10—30字。要有修辞手法,有情感,有创意,更要符合题意。▲编写串联词要注意突出节目的主题,符合演出的氛围,用语要饱含激情,简洁有力,既富有文采,生动活泼,又要口语化,通俗易懂,还要注意语言的连贯。 ▲编写解说词首先要抓住解说对象的主要特点,确定解说的主要内容,其次在解释画面或实物时,要注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此外还要注意语言的形象性、直观性,发挥一定的想象,做到视听的和谐统一。▲对话和应用文改错要注意语言的场合、对象、目的、语体色彩及谦敬词的使用和应用文的固定格式。连贯【友情提醒】\n(1)句子的连贯组织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等。譬如说,先古后今,先外后内,先总后分,先因后果,都可在解题时作参照的。解答排序题时,可根据情况抓住关键词灵活的从整体或局部衔接入手。(2)在许多情况下,句子的连贯不只是所补内容内部的事,还要充分顾及一定上下文的语境。我们在解题时,应注意句式的一致和陈述角度的统一(如主被动句的互换)。(3)我们还要注意语段的性质。议论性文字要注意保持事理的逻辑性,论证结构的严密性;描写性文字,要保持写景抒情的和谐性。注意到语段里中心句的统摄作用,看看话题是否统一,是否有多余的句子影响了衔接和照应;还可以借助一些代词、关联词语和提示性的附加语来解答问题。(4)注意删除重复词语或句子,以及消除句子表述中的歧义,使句子简明。扩展语句【友情提醒】扩展语句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审清题意,辨析试题类型(情境型或单句扩展型),明确扩展重点(重点部分要占到整个扩展部分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字数)。②必须“伸展、扩大”,这是前提。试题中给定的字、词、句就是起点,就是基础,特别是关键词须用全、用尽。这是扩展的原则。③要合理的扩展。所谓“合理”包括两个方面:(1)扩展后的句子必须正确,不能扩展成病句;(2)扩展后的内容和文字要与所需表达的语境相符。 【友情提醒】得体的要求主要是对环境的适应性,它包括多个方面。综合起来,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不能在任何时间、地点都采用一种形式。用语可口头的,亦可书面的;可和风细雨式的,亦可风暴雷霆式的;可委婉亲切的,亦可尖刻犀利的。(2)要考虑接受语言信息者的身份、特点。对人民,对敌人,对长辈,对晚辈,对获得成绩者,对暂时受到挫折者,甚至对不同性格的人,都要考虑他们接受语言的主客观因素。(3)要符合表达目的的要求。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说话的目的性一般都是比较明确的;语言的针对性强,就能容易达到所要表达的目的。 (4)要符合表达者的身份、特点。比如说,有文化修养的人,不讲污言秽语;如讲了,用语就不得体,就会失去身份,丢掉脸面。说话要注意分寸,掌握一定的尺度,不能不负责任地胡言妄语。在解题时,我们可以根据以上几点来衡量语言运用是否得体。续写【友情提醒】(1)严格审题,明确续写要求,是揭示材料蕴涵哲理意义,还是对上文的总结等。(2)注意材料的特点,采用的表现手法,尤其是比喻类材料,分析时注意喻体、本体间的对应。(3)表述规范,连贯流畅,无语病。其他类【友情提醒】(1)接触新题型,要镇定不乱,万变不离其宗,透过形式表层,把握考题的本质要求。(2)加强审题,采集题干信息,揣摩命题意图,明确答案指向。(3)表述准确规范,通顺连贯,切忌语病。\n高考古诗文情景式默写初中50篇)1-10第01篇《孔子语录》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5.《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第02篇《鱼我所欲也》1.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原因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3.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第03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第04篇《曹刿论战》1.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前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反映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第0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3.邹忌在齐王面前巧妙地将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与“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与“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最后邹忌得出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4.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怎样的效果: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第06篇出师表 (诸葛亮)(1)劝后主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n(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或者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一致。(4)表明作者原本志趣(初衷)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原句)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第07篇桃花源记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生活心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第08篇三峡 (郦道元)1.写山连绵不断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正面写山高的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峡谷幽邃的一句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通过对比、夸张突出夏季江水暴涨后水流湍急的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从色彩上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6.引用渔歌写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09篇马说(1)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6)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而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10篇陋室铭1.描写“陋室”环境幽静、雅致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高尚情趣的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6.文章点明全文主旨(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n高考语文古诗文情景式默写练习(高中部分)语文日(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三)《师说》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n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四)《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6.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7.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8.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0.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五)《赤壁赋》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n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11.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1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1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4.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1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17.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1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19.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0.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2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2.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23.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六)《诗经·卫风·氓》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10.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1.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七)《离骚》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n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9.《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1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11.《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13.《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14.《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15.《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16.《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17.《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18.《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句: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19.《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20.《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买好就可以的两句话: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21.《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22.《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23.《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n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4.《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25.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6.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7.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28.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29.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八)《蜀道难》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1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九)《登高》\n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十)《琵琶行》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2.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4.描写琵琶声的句子:“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十一)《锦瑟》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十二)《虞美人》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n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7.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8.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9.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将现实与过去对比来写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10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三)《念奴娇·赤壁怀古》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本文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4.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5.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十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4.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5.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6.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n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n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易混术语区分(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二)“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三)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n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n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高中诗歌鉴赏知识与技巧大全 语文高考诗歌按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思乡送别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闺怨诗等几类。主要语言风格包括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明快简洁、雄浑豪放、旷达俊朗、婉约沉郁等。诗歌表达的形象包括豪放洒脱乐观,忧国忧民、青衫泪沾,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爱惜人才,儿女情长等形象。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议论。艺术手法如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即事感怀、象征、反衬、用典、赋比兴、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反复、反问、对比等。 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风格:清新质朴,清丽洗练。艺术手法:白描、衬托等。抒情手法: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抒发对宁静、平和、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闲适自得的心情;④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n某些诗人不满现实,退居乡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如:——远离尘嚣,表现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的高洁品质。——对于趋膻逐臭的官场生活的极大憎恶。——隐逸田园、躬耕陇亩的喜悦、闲适的心情。——弃官归田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的思想。田园诗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不仅描写美丽的田园自然风光,还涉及农事方面的内容,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因此一些田园诗也表现以下主题:——描写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情景。——庆丰收、与民同乐的情感。——对农村劳动生活的热爱之情。——辛勤劳动,秋收时的欢快心情。 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1.形式标志:题目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n塞外景物——戍边战士的情怀——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示戍边战士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为国捐躯的决心。——写边塞的风光或思乡怀人的情怀。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之情。——表达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诉连年征战之苦,思乡思亲之苦。(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通过征夫怨妇侧面写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如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思路:写物象——触“物”生情——抒情。①注意所写物象:如:黄昏、落日、枯藤、老树、昏鸦、倦鸟、流水、孤雁、鸿雁、秋雁、万里船、孤舟、浮云、杨柳、明月、残风、笛声、歌吹、鸡声、茅店、寒灯、孤影、夜雨、孤灯、风烟、家书、书札、梦、乡关、等。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①宫怨诗——反映皇宫内妇女生活的怨诗,——写皇帝喜新厌旧和封建社会红颜衰老而被遗弃的可悲结局。表达诗人对宫中广大嫔妃不能自主命运的深切同情。(如王昌龄的《春宫曲》《长信秋词》,李白《玉阶怨》,杜牧的《秋夕》,白居易《后宫词》,张祜《宫词》。)②征妇怨——妇人独守空闺,对远在边关的良人(丈夫)的思念。良人可能是为了功名,但更多的却是被征调入边关。诗歌既有战争早日结束、良人早归的期盼,也有对战争的诅咒。亲人不得相见,无尽的思念只好寄托在梦里。如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休教树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但是更可怕的是春闺梦里人已经成了无定河边骨。③商妇怨——商人重利轻别离,留下妻子独守空房,商人妇因爱而生怨。如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于弄潮儿。”④情人怨——担心自己命运、或抱怨自己被抛弃。也有写对爱情的向往。寒闺怨白居易\n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2.主旨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3.艺术手法:抒情手法一般是借古讽今,对比,虚实结合(历史的繁华为虚,眼前的凋敝,颓败,衰败为实) 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抒情手法: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也有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2.形式标志: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3.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①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志向情感。②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③借物喻理——劝世道德箴言。4.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早梅张胃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n疑是经冬雪未销咏笼莺①(清)纳兰性德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谈禅说理诗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而苏轼则以形象来喻理。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①对生活对自然的顿悟。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可谓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在《终南别业(别业即别墅)》中写道: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②对事理的体察。这里对哲理的感悟并不是抽象地说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 首先是借助景物来表现。如王之涣气吞寰宇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n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⑧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重要术语集锦】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古诗常见艺术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n初高中教材里的古代文化常识(初中部分)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2、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传大的思想家、教育家。3、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4、曾子:即曾参,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人。5、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观沧海》(曹操)1、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2、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次北固山下》(王湾)选自《全唐诗》。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王湾,唐代诗人。《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西江月》(辛弃疾)选自《稼轩长短句》,西江月,词牌名。辛弃族,字幼安,号稼轩,宋朝著名爱国词人。旧时茅店社林边:社林,乡村祭土地神的庙叫“社”,周围的树林就是社林。《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曲牌名。马致远,元朝著名戏曲作家。《山市》(蒲松龄)1、选自《聊斋志异》卷六。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山市,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2、禅院:寺院。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3、飞甍:飞檐。甍,屋檐。4、高垣睥(pì)睨(nì):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睥睨,又写“埤堄”,指女墙,即城墙上的呈凹凸不形的矮墙。5、坊若者:有的像街巷。坊,街巷、店铺。6、市肆:集市。肆,店铺。7、参考资料:一、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1、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2、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3、月亮的美称与雅号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n《世说新语》(刘义庆)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咏雪》1、谢太傅:即谢安,字发石,晋朝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无线后追赠为太傅。《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七年级下册《伤仲永》(王安石)1、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2、王子曰:王安石自称。《木兰诗》1、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2、可汗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可汗,我国古代一些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3、军书十二卷:军书,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4、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5、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6、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7、木兰不用尚书郎: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8、帖花黄:帖,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9、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孙权劝学》(《资治通鉴》)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2、司马光,字君产,北宋政治家、史学家。3、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5、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6、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7、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8、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9、孤岂欲卿治经:孤,古时王侯的自称。《社戏》1、小生:戏曲中扮演年轻男子的角色。2、小丑:戏曲中扮演滑稽人物的角色。3、老旦:戏曲中扮演老年女子的角色。《口技》(林嗣环)1、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2、林嗣环:字铁崖,清代顺治年间进士。3、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参考资料:一、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n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里边又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戏曲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另外,戏曲中的唱腔、龙套(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脸谱、服饰以及演出场地所涉及的露台、庙台、舞台等也都有它们特殊的韵味。二、主要戏曲剧种1、昆剧——中国戏曲之母:我国现存历史较长的地方剧种几乎都受过昆剧艺术的影响。2、京剧——东方“歌剧”。它和歌剧都是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于一体的特殊戏剧形式。3、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三、京剧旦角流派梅派:由梅兰芳创立。程派:由程砚秋创立。荀派:由荀慧生创立。尚派:由尚小云创立。四、京居脸谱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夸父逐日》(《山海经》)1、夸父:古代神话人物。2、河、渭:黄河,渭水。《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1、《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2、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狼》(《聊斋志异》)1、一屠晚归:屠,这里指屠户,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2、止露尻尾:尻,屁股。参考资料:一、我国古代的车马1、古书上常见车马并兴。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一般地说,没有无车的马,也没有无马的车。因此,古人所谓御车也就是御马,所谓乘马也就是乘车。古代驾二马为骈,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2、到了战国时代,战武灵王胡服骑射,才从匈奴人那里学会了骑马之术。3、一车四马为一乘。天子是万乘之国,诸侯是千乘之国。二、我国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名马1、的卢马,是刘备的坐骑。2、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当年南征北战驰骋沙场统一全国的六匹战马。它们分别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和白蹄乌。\n3、白龙马,《西游记》中唐僧的坐骑。4、汗血马,传说中的良马。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陶渊明)1、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2、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补充:年号:所谓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按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称为改元。年号蕴涵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君臣朝野为之瞩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肠,绞尽脑汁。王年号于选词择字十分考究,须经重臣集议、反复筛选,要求字意吉瑞、词意隽永,多用“天、大、太、应、元、中、永”等字开头。尤其是以“天”字开始之年号,达66个之多。其次是“建”字打头者,有30个;以“永”字作首字者有28个。用“隆”字的年号19个;有“龙”字的年号有13个,有“凤”字和“皇”字的年号各有11个。由于择字范围狭窄,历代年号重复使用现屡见不鲜。如用“建兴”11次,为使用次数之最;“太平”出现9次;“建武”年号曾出现7次;另外“中兴”、“永和”、“永平”、“永兴”、“建和”、“建平”等年号亦分别曾被6位皇帝所用。究其原因,有的是皇帝大臣缺乏历史知识,有的是有意追慕摹仿前朝,因而导致年号重复。1、庙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継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庙号制度被废止。秦朝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西汉刘邦为太祖高皇帝(孝惠帝刘盈上庙号)、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汉平帝时王莽上庙号))。另外西汉还有几个皇帝有庙号:刘奭为高宗孝元皇帝(王莽上庙号)、刘骜为统宗孝成皇帝(王莽上庙号)、刘衎为元宗孝平皇帝(王莽上庙号),在东汉光武帝时被取消;东汉刘秀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刘庄上庙号)、刘庄为显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刘炟上庙号)、刘炟为肃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刘肇上庙号)。另外东汉还有几个皇帝有庙号:刘肇为穆宗孝和皇帝、刘祐为恭宗孝安皇帝、刘保为敬宗孝顺皇帝、刘志为威宗孝桓皇帝,不过这一些庙号在孝献帝时被取消。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2、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共和行政以后,另外还有“私谥”\n。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幽”表示“壅遏不通”、“灵”表示“乱而不损”等。“下谥”之“恶谥”: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东北)并死在那里,“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到汉代才盛行起来。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也有用两三个字的。用一个字的如:秦穆公、晋文公;用两三个字的如魏安厘王、赵孝成王、卫睿圣武公等。3、所谓尊号,乃为尊崇帝后为之所上之称号。始于秦代。据《史记·秦始皇纪》有“臣(王绾、李斯)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之语。《汉书·高帝纪下》有云: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上皇帝尊号。”又,嗣位皇帝尊前皇帝为太上皇,尊前皇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亦称上尊号。3、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陋室铭》(刘禹锡)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2、鸿儒:博学的人。儒,旧指读书人。3、素琴:不加装饰的琴。4、阅金经:金经,指佛经。《爱莲说》(周敦颐)1、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死后所给的称号)。2、自李唐来: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3、隐逸: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核舟记》(魏学洢)1、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2、盖大苏泛赤壁云:大苏,就是苏轼,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现湖北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湖北嘉鱼东北。3、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4、峨冠:高高的帽子。5、卷端:指画幅的右端。卷末:指画幅的左端。6、石青糁之:石青,一种青翠色的颜料。7、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大道之行》(《礼记》)1、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2、矜(guān)、寡、孤、独、废疾: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3、女子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女子出嫁。\n《望岳》(杜甫)1、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2、岱宗:对泰山的尊称。3、齐鲁青未了:齐,泰山以北地区,春秋时属齐。鲁,指泰山以南地区,春秋时属鲁。4、阴阳割昏晓:意思是山的南北两面。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5、《石壕吏》1、公元758年,为平息安(禄山)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两面夹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头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2、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参考资料:1、荷花,别名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等,属睡莲科。2、荷花是高洁的象征,它出污泥而不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喜欢以荷花的“出淤泥而染,濯清莲而不妖”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三峡》(郦道元)1、选自《水经注疏》。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2、自非亭午夜分:亭午,正午。夜分,半夜。3、睛初:天刚睛。4、霜旦:下霜的早晨。《答谢中书书》1、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2、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五色。3、欲界之仙者: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4、自康乐以来: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观潮》周密,字公谨,宋代人。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2、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京尹,京都临安府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3、一舸无迹:舸,船。《湖心亭看雪》张岱1、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2、余强饮三大白: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3、更有痴似相公者: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使至塞上》(王维)1、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n补充: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官名,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设,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宋元明清因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通常弹劾与建言,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因而分别冠以某某道地名。2、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3、候骑:骑马的侦察兵。4、都护:唐代边疆设有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里指前敌统帅。《登岳阳楼》(陈与义)1、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2、帘旌不动夕阳迟: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3、三年多难更凭危: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陶渊明)1、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下有洞和补丁。2、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3、赞曰: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俦,辈、同类。5、亲旧知其如此: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6、环堵萧然: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7、衔觞赋诗:觞,酒杯。《马说》(韩愈)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2、伯乐:本名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马。3、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4、策之:鞭打马。策,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2、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3、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4、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5、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6、带朱缨宝饰之帽:缨,帽带。7、媵人持汤沃灌: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汤,热水。8、同舍生:舍,这里指学舍,书馆。9、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10、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11、以衾拥覆:衾,被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群》,刘禹锡作此诗答谢。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赤壁》(杜牧)1、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n2、二乔,指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都是东吴美女,大乔是孙策(孙权兄)之妻,小乔是周瑜之妻。《过零丁洋》(文天祥)文天祥,安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1、丹心照汗青: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这里特指史册。《水调歌头》苏轼1、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水调歌头,词牌名。2、千里共婵娟: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婵娟,指月亮。《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1、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散曲家。《小石潭记》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1、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珮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岳阳楼记》范仲淹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2、居庙堂之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醉翁亭记》欧阳修1、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2、射者中: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满井游记》袁宏道1、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2、花朝节: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3、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茗,茶。罍,酒杯。蹇,这里指驴。《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1、判官:官名,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官吏的僚属。2、胡天:塞北的天空。胡,我国古代对北方民族的通称。3、中军:主帅的营帐。4、辕门:军营大门。古时行军扎营,以车环卫,在出入处用两车的车辕相向竖立,作为营门,故称辕门。对联常识: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赠从弟》从弟:堂弟。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罗贯中)1、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2、《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3、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n《范进中举》(吴敬梓)1、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2、《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3、进学:进了县学。在科举时代,经过县一级考试取得秀才资格后即成为县学生员。4、带挈你中了个相公:相公,对秀才的称呼。5、同案:一同考取秀才叫做同案。6、乡试年: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轮到乡试这一年叫“乡试年”。7、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考,在一起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补充:1、秀才别称茂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汉武帝改革选官制度,令地方官府考察和推举人才,即为察举。元封四年(前107年),命公卿、诸州每年各举荐秀才一名,意为优秀人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名讳,遂改称茂才。三国曹魏时沿袭察举,复改称秀才。至南北朝时,举荐秀才尤为重视。隋代始行科举制,设秀才科。唐初沿置此科,及第者称秀才。后废秀才科,秀才遂作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宋代为士子和应举者的统称。明代曾一度采用荐举之法,亦有举秀才。明清时期,秀才亦专用以称府、州、县学生员。8、宗师:对一省总管教育的学官的总称。9、出榜:又叫“发榜”,即公布录取名单。10、草标:在集市出卖东西,把一根草插在出卖的物品上或拿在手里,作为标志,这草就称为“草标”。11、高邻:对邻居的尊称。12、讳:原有“避”的意思。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敢直呼其名,叫做“避讳”。讳某,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的。13、亚元: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补充:1、乡试是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只有童生才能参加,通常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通常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全国各地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2、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但需要注明的是,童生并不完全等同于未考上秀才的学子。根据明朝史书记载,只有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才能被称作童生,成为童生方有资格参加院试,成绩佼佼者才能成为秀才。秀才是往往都能高中状元,而状元往往都是为朝廷效力。3、贡生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优秀或资格老的,送入国子监继续学习的学生。14、京报连登黄甲:科举时代写在喜报上表示祝贺的恭维话,意思是以后还会有会试、殿试连续的捷报。殿试录取进士分别为三等,叫“三甲”,榜用黄纸写,所以称“黄甲”。15、在下:对自己的谦称。16、我小老:旧时老年人对自己的谦称。17、大红全帖:用大红纸折叠成折子的帖子,共有十面,横阔十倍于单帖,称为“全帖”。拜客时用全帖表示恭敬和郑重。18、世先生:对有世交的人的敬称。世,表示世交,指两家之间世代有交往。这种称呼是旧时人们拉关系的套语。19、晚生:旧时后进的你在前辈人面前对自己的谦称。乡试和会试分房阅卷,由各房考官推荐卷子给主考官,考中的人称推荐卷子的房考官为“房师”。补充:一、院试——考秀才\n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主考官是学政,由皇帝任命进士出身的翰林院、六部等官员到各省任职,任期三年,任期内要依次到所辖各府、州去主持院试。院试又分岁试和科试两种。所谓岁试,即俗话所说的童生考秀才,通过岁试,童生就算是“进学”了,成为了国家的学生,称为生员,亦即秀才。岁试成绩优良的生员,方可继续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才准许参加更高一级的乡试,叫做“录科”。二、乡试——考举人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一次,一般在子、卯、午、酉年举行,考期多在秋季八月,所以又称“秋闱”。主考官一般由进士出身的在京翰林或部院官担任。乡试有正规的考场,叫做贡院,一般建在城内的东南隅。乡试共考三场,初九、十二、十五日各一场。发榜在九月,正值桂花开放,所以又称为“桂榜”,也称“乙榜”。乡试取中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三、会试和殿试——考进士会试和殿试是最高一级的考试,其中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而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黜落的问题。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也就是丑、辰、未、戌年,考期多在春季二、三月,所以又称“春闱”。主考官多由内阁大学士或六部尚书担任。发榜在四月,正值杏花开放,所以又称为“杏榜”。会试取中的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会试之后还要举行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殿试所发之榜称“甲榜”,分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只有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在一、二、三甲的都泛称进士,中了进士,功名也就到了头。在揭榜时,要在殿前举行唱名典礼,称传胪。凡是通过乙榜中举人,再通过甲榜中进士而做官的人,叫做“两榜出身”。一身兼有解元、会元、状元的,叫做“连中三元”。科举考试称谓科举知识简介科举制度在不同时期规定不尽相同。举明、清两代为例:读书人先须参加“童试”,参加者无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名“序生”,俗称“秀才”。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禀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取得秀才资格的人,才可参加正式科举。正式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称“大比”。取中者称“举人”,其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会试则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礼部举行,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分“三甲”录取,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会称“三状甲”。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解元”、“会元”、“状元”,即所谓“三元”。状元的产生我国的科举制始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是历代封建知识分子跃身仕途的重要途径,从童生到状元,一般须经五个阶段。童生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院试由省学政主持,童生参加考中的称秀才,也叫生员,一般可称相公。此二者只是预选形式,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可称老爷。举人第一名是解元,二至十名是亚元。会试乡试后次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举人参加,第一名称会元。殿试会试合格后即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或钦命大臣代理主持的殿试。合格的统称进士,但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香菱学诗(曹雪芹)1、节选《红楼梦》第四十八回。2、《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跟本文有关情节是香菱被人贩子卖给薛蟠做妾。当时薛蟠外出经商,香菱得以跟宝钗一起住进了大观园。\n3、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起,开端。承,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转,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合,结束语。4、王摩诘:即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唐肃宗时官尚书右丞,人称王右丞。5、老杜:指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为了区别于稍后的晚唐诗人杜牧,故世称杜甫为“老杜”,杜牧“小杜”。6、李青莲:即李白,幼时曾随父迁居四川绵州彰明青莲乡,自号青莲居士。7、应玚、谢、阮、庾、鲍:应玚,字德琏,东汉末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谢,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阮,指三国时魏诗人阮籍,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陈涉世家》(司马迁)1、节选自《史记•陈步世家》。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戍卒九百人在大泽乡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节选的这一部分记叙了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的浩大声势。2、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后人人才能跑部书称为《史记》。3、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候之事。陈胜者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5、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闾械就用来指代贫苦人民。6、皆次当行: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次,编次。当行,当在征发之列。7、上使外将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上,臣下对皇帝的敬称,这里指秦始皇。8、足下: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警称。9、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次所,这里指军队驻扎的地方。10、公等:你们诸位。公,对对方的敬称。11、都尉:次于将军的军官。12、守令皆不在:郡守、县令都不在。秦时,陈县属于砀郡,上郡府、县府的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13、守丞:守城的当地行政助理官。14、三老: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15、社稷:国家。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16、宫门令:守卫宫门的官员。17、伙颐:伙,秦汉时楚地方言,表示众多的意思。18、伙涉:指被人叹过“伙颐”的陈涉,“伙”字冠在名字面前,成为他的外号。《唐睢不辱使命》(《战国策》)1、选自《战国策•魏策》,题目是后人加的。2、《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4、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5、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隆中对》(陈寿)1、陈寿,字承祚,晋朝安汉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2、管仲,名夷吾,春秋时齐桓公的国相,帮助桓公建立霸业。3、乐毅,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曾率领燕、赵、韩、魏、楚五国兵攻齐,连陷七十余城。\n4、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5、天府之士: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6、胄:后代。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所以称他“帝室这胄”。7、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8、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出师表》(诸葛亮)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2、崩,古时指皇帝死亡。3、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4、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望江南》(温庭筠)1、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2、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人,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渔家傲•秋思》1、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2、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嘨的声音。《江城子•密州出猎》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之多,骑,一人一马称骑。《武陵春》(李清照)1、节,符节。古代朝廷使者所持的凭证。2、冯唐,人名,汉文帝时的一位郎官。据《史记•张择之冯唐列传》载:汉云中太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报战果时多报了杀敌六人而获罪削职。冯唐向文帝进谏,文帝命冯唐持符节云中郡赦免魏尚,复为云中守。这里作者以魏尚自比。3、天狼:星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1、吹角: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古时候吹牛角以发号令。补充: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中唐以后逐渐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而极盛于宋代。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乐府”“近体乐府”“诗余”“长短句”等。九年级下册《公输》(《墨子》)1、《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2、墨子,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3、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4、臣,秦汉以前对一般人也可自称“臣”。5、愿借子杀之:希望借助您去杀了他。子,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6、褐:粗布衣服。7、九设攻城之机变:九,表示次数多,古代“三”“九”常有这种用法。《孟子两章》1、《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n2、孟子,名轲,邹人,是孔之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池:护城河。2、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3、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惠子相梁》1、《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2、庄周,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3、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曹刿论战》(《左传》)1、《左传》,旧传为春秋时其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故又称“长勺之战”。2、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帛,丝织品。3、辙:车轮轧出的痕迹。4、鼓:击鼓进军。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5、登轼:登上车前的横木。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邹忌,战国时齐国人,讽,讽刺,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愚公移山》(《列子》)1、选自《列子•汤问》。2、方,指面积。方七百里,就四周各七百里。古代计算面积,用截长补短的办法,把不规则的边长变成正方形,再计算它的面积。3、汉阴:汉水南岸。4、箕畚: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诗经两首》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课本古代文化常识更全面有用必修1-5(高中部分) 语文日刊 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n2、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例:敢以烦执事(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这是客气说法)3、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4、越国以鄙远:鄙,边邑。5、行李之往来:行李,出使的人。行李是一个古老的词语,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已沿用。是外交使者的意思。6、朝济而夕设版焉: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板。7、以乱易整,不武:不武,指使用武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8、东封郑: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补充: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1、卿,古代对人的敬称。例:“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意义有:1.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卿相。2.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3.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4.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5.古代夫妻互称:卿。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6.姓。)2、竖子,对人蔑称。例: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3、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例:“为变徵之声”(发出变徵的声音);“慷慨羽声”(声调激愤的羽声) 4、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分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例:箕踞以骂曰(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5、以药淬之: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淬,把烧红了的铁哭浸入水或其他液体中,急速冷却。6、高渐离:荆轲的朋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高渐离因为擅长击筑(竹制的乐器),秦始皇叫他在左右侍奉。一天,高渐离得着机会,用筑去打秦始皇,要为燕国报仇,没打中,遇害。7、厚遗(wèi)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以厚礼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8、易水: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9、秦王购之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邑,封地。\n10、为副:做助手。11、奉守先王之宗庙:守住祖先的宗庙。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同时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12、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13、至陛下:陛,殿前的台阶。陛下:对帝王的尊称。译为"您"。"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14、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的侍卫。《鸿门宴》 项羽,名籍,字羽。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交战五年,终于失败自杀。《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鸿门:地名,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 沛公:刘邦,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号称“沛公”。1、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掌管军事。2、关中:函谷关(在今河抽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3、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4、左尹:官名。楚国官名。又有右尹。位次于令尹,为楚国之卿。5、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6、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7、妇女无所幸:幸,封建君主妻妾的宠爱叫“幸”。8、按剑而跽(jì):握着剑,跪直身子。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9、参乘(shèng):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10、怀王与诸将约:怀王,名心,是战国时楚怀王之孙。项梁起兵,立他为王,也称楚怀王,破秦后,项羽尊他为义帝,后来项羽又令人把他杀了。11、素善留侯张良:张良,字子房,刘邦的主要谋士。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留侯”。留,地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12、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鲰,浅陋、卑微。13、奉卮酒为寿:奉上一杯酒,祝(项伯)健康。卮,酒器。寿:\n我国各族人民养成了丰富多彩的祝寿习俗,如,六十岁称为初寿,八十岁称为中寿、百岁则称为高寿。又如七十七岁称为喜寿,八十八称为米寿、九十九则称为白寿。福禄寿三星中有老寿星,成语里有寿比南山,日常用语中有健康长寿,传说中,最长寿的人有彭祖,祝寿用品中有寿面、寿糕、寿桃、寿联等。丧葬文化里有寿穴、寿木、寿衣等。14、环玦:环形、有缺口的佩玉。“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15、彘肩:猪的前腿。16、窃为大王不取也: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17、刀俎:切肉用的刀和板。18、不胜杯杓:禁不起多喝酒,意思是醉了。杓,酒器。19、大将军:指范增。 必修1梳理探究 汉字是至今仍“活”着的最古老的一种文字,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汉字的数量有数万之多,如收在《康熙字典》里的汉字就有47000多个。汉字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书写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承载了华夏文化的悠久历史。一、汉字的起源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现在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出现在公元前13——前11世纪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不过,我国考古人员在距今45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出土的文物上,也发现了依照实物描绘出来的“象形字”,比甲骨文还要早一千多年。发掘半坡遗址时,发现了约6000年前半坡人创造的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这可以看做是更加原始的中国文字。“图画字”或“象形字”就是汉字最早的样子。像“日、月、鱼、鸟、马、鹿、花、草”等许多文字都是对原物的描画,字形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所指事物的形貌特征。二、汉字的形体从商代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汉字的形体演变为分两大阶段,就是古汉字阶段和隶书楷书阶段。前一阶段起自商代终于秦代,字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后一阶段起自汉代一直延续到现代,字体有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三、汉字的构成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独体字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合体字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和“形声字”。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现代学者认为,“六书”的前四种是构字方法,后两种只不过是用字的方法。(补充:形声字的六种构成方式: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左形右声,右形左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四、汉字文化\n汉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如汉字与年号、谥号。汉字和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也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书法和篆刻。 奇妙的对联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所谓对仗,是指词句对偶的一种形式。对偶是汉语修辞格之一,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反或相关的意思。对仗是移用了古代礼制的专用名词,要求对偶句必须像仪仗队一样严整、对称。对仗的要求是平仄相对、字数相同,结构相当。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古代汉语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汉语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可归为平、仄两大类。平在古代汉语中指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和阳平;仄在古代汉语中指上声、去声、入声,在现代汉语中指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对联的书写与张贴。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不加标点符号。书写要讲求美观,必须字字对称、行款整齐。张贴时,要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对联的种类繁多,古今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把对联分为应制、庙祀,廨宇、胜迹、格言、挽联、集句等类。一般来说,对联大体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例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副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初始门桃符板上所题的对联,既是相传最早的对联,也是最早的春联。春联就是春节时贴在门上的对联,属于喜庆类。 “名著导读”《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化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必修2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商颂,是宗庙会祭祀的乐歌。《氓》\n1、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你用龟板占卜,用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 筮,用蓍草的茎占卦。 体:卜筮的卦象。咎:灾祸2、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粤教版:古代未成年男女将头发扎成丫髻)3、载笑载言:载,动词词头,无义。4、无与士耽:士,男子的通称。耽,沉溺。5、靡有朝矣:朝,一朝(一日)。6、隰则有泮:隰,低湿的地方。《采薇》1、薇:野菜名。2、薇亦作止:作,指薇菜冒出地面。3、玁xiăn狁yăn: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4、岁亦阳止:阳,指阴历十月。5、彼路斯何:路,高大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又叫戎车。周代时战争是车战。6、四牡业业:驾兵车的四匹雄马高大雄壮。业业,高大雄壮的样子。7、象弭鱼服:两端用象骨装饰的弓,用鲨鱼皮制作的箭袋。形容装备精良。8、孔疚:非常痛苦。孔,很。9、彼尔维何,维常之华: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常,棠棣,古书中的一种树木。5《离骚》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的含义,有的说是“离愁”,有的说是“遭忧”,还有的说是楚地的古乐曲名。1、民生:百姓的生活。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鞿,马缰绳。羁,马笼头。3、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香草名,又叫“薰草”,俗名,“佩兰”。纕,佩带。茝,香草名,即白芷。4、灵修:神仙,这里指怀王。5、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绳墨,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俗称墨斗,比喻准绳、准则。6、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朕,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7、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芰荷,荷叶。 芙蓉,荷花。 \n6《孔雀东南飞》并序1、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里沿用后人常用的题目。这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作者不详。2、结发,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例: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幸运有这个妻子,两人结为夫妇,相亲相爱地过活;死后在地下,也相依为伴)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名。例: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4、床:古代坐具。例: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5、初七及下九: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6、不图子自归:归,古代女子出嫁以后,一定要得到婆家的同意后,娘家派人来接,才能回娘家。归为回娘家。7、丞,郡丞,辅助太守的官。8、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这叫“六合”。9、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例:奄奄黄昏后(天黑了以后)10、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11、十五弹箜篌: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12、府小吏: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13、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向东南飞,每飞五里,就流连一阵。徘徊,流连往复。汉代诗歌常以鸿鹄徘徊比喻夫妇离别。用这两句诗起兴以引起下边的故事,民歌中常用这种写法。14、十六诵诗书:诗书,古代常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一般经书。15、贱妾留空房: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16、举言谓新妇:新妇,是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17、我自不驱卿:卿,这里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18、报府:赴府,到庐江太守府里去办事。19、往昔初阳岁: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20、承籍有宦官:宦官,就是官宦,做官的人。21、不嫁义郎体:义,这里是对男子的美称。22、结大义:结为婚姻。23、耳著明月珰:珰,耳坠。24、口如含朱丹:朱丹,朱砂。25、仕宦于台阁:在大官府任官职。台阁,原指尚书台,这里泛指大的官府。\n尚书台:官署名。东汉光武帝始置。东汉中枢机关。因位于宫中的中台,故以台名,并有中台、台阁、台省等别称。7《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旧乡:故乡。《短歌行》曹操1、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酒。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是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4、越陌度阡: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阡,南北向田间小路。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是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他归顺。吐哺,吐出嘴里含着的食物。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1、少无适俗韵:少,指少年时代。2、一去三十年:陶渊明自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初做江州祭酒,到东晋安帝义熙元年辞去彭泽令归田,一共十三个年头。这里“三十年”是夸大的说法。也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3、墟里:村落。4、虚室:空室。第三单元《兰亭集序》1、王羲之,字逸少,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集会。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序一篇,总述其事,是为《兰亭集序》。2、暮春之初:阴历三月初。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3、修禊事也:(为了)做禊事。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4、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丝竹管弦,都是乐器。簘笛用竹制成,是管类。琴瑟的弦用丝制成,是弦类。\n6、品类之盛: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7《赤壁赋》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赤壁之战的地点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在今湖北武昌的赤矶山,或湖北赤壁。苏轼所游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1、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像长了翅膀一样。2、舳舻:船头和般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3、造物者,原意指“天”,就是现在所说的“自然”。 无尽藏,出于佛家语的“无尽藏海”(像海之能包罗万物)。4、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5、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6、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长矛。7、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1、褒禅山,旧名华山,在安徽含山东北。宋仁宗至和元年四月王安石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此山,同年七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2、浮图:梵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3、慧空禅院:寺院名。禅院,即佛寺。4、庐冢:墓旁的小屋。庐,屋舍。冢,坟墓。5、王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6、临川王某记:王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7、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至和,宋仁宗的年号。 必修2梳理探究《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一、姓氏源流中国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分别的。可能是那时人们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只能通过姓来区分不同的部族。进入阶级社会,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女称姓。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夏商周三代,天子给有功劳的贵族一块封地,受封的贵族一般就以封地的名称当作自己的氏。所以春秋时代,同一个贵族,在古书中有不同的称呼,可能就因为这贵族换了封地,所以也相应地换了“氏”。此外,还有以\n国名(如夏、商、周、秦、鲁、宋)、官职(如司马、司徒、太史),居住地(如延陵、东郭、南宫)、职业技艺(如巫、屠、卜、陶)及自己祖先的字为氏的。后来,随着分封制的覆灭,周天子也丧失了权威性,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至少在秦汉时代,姓和氏已经成了一回事,所以司马迁称孔子“姓孔氏”。而一般老百姓,原先只有名,是不配有氏的。有的干脆连正式名都没有,比如汉高祖刘邦排行第三,所以当初大概只叫刘季(季是最小的意思)二、年节风俗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节日,或者是宗教上的,或者是节令上的。比如欧洲国家的圣诞节,为的是纪念耶稣的诞辰。复活节是为了应祝耶稣复活而产生的。而中国的节日主要来源于时令,比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三、民族探源据古人类学家研究,中华民族具有显著的土著特点,中华大地是黄色蒙古人种的故乡。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是今天中国人的共同祖先。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一起发展成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在中国古代史书上,记载了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比如匈奴族、羌族、鲜卑族、突厥族、吐蕃族、党项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满族等。这此民族有的西迁,融入了欧洲民族中,匈奴族就是这样。有的部分西迁,比如古代的突厥族。但是大部分都定居在中华民族的疆域中。必修3第二单元《蜀道难》1、 秦塞:秦地。秦国自古称为四塞之国。塞,山川险要的地方。2、参、井,星宿名。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春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分野;由秦入蜀,故称“扪参历井”。3、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4、剑阁,指今四川剑阁县北的大剑山和小剑山,群峰如剑插天,两山如门,极为险要。 5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1、明妃:王昭君,名嫱,汉元帝宫人,西晋时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明妃”。汉元帝竟宁元年被嫁匈奴呼韩邪单于。“生长明妃尚有村”2、画图:汉元帝按图召幸宫人,宫人都贿赂画工。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被画工丑化,不得皇帝召见。后来汉元帝与匈奴和亲,令王照君远嫁,汉元帝才知道她的美貌为后宫第一,传说因此杀了许多画工。“画图省识春风面”3、千载琵琶作胡语:传说王昭君在匈奴曾作“怨思之歌”,感叹在汉宫受到的冷遇。古乐府有《昭君怨》《明君词》《昭君叹》等曲辞。 登高\n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琵琶行并序》白居易1、行,古诗的一种裁。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体如行书曰行。”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2、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因越职上书言事,触怒当朝权贵,遂被贬为江州司马。迁:晋升或调动。古长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迁。3、霓裳:就是《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4、《六幺》:也是当时有名的曲子。5、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名属教坊第一部”6、第一部:意思是最优秀的一队。歌舞队、乐队古代都称部。7、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五陵年少争缠头”8、缠头:古代送给歌伎舞女的锦帛叫“缠头”。9、杜鹃啼血:传说杜鹃鸟啼叫时,嘴里会流出血来,这是形容杜鹃啼声悲切。10、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江州司马青衫湿”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1、锦瑟:绘有花纹的瑟,这里是对瑟的美称。2、五十弦:传说古瑟有五十根弦,后来的瑟多为二十五要弦。3、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中说:“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这段话意在说明一个物我混同的境界。4、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为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5、蓝田日暖玉生烟:相传宝玉埋在地下,上空会出现烟云,阳光下见得分明。中唐诗人戴叔伦曾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化用其意,表示美好愿望张立如蓝田之烟云,可望不可即。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玉石产地。 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1、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马嵬,在今陕西兴平西。李商隐叹咏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有两首,这是其中的一首。2、海外徒闻更九州:战国时齐国的邹衍曾宣扬“大九州”之说,声言除了中国的九州,海外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杨贵妃死后,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饰物给唐玄宗看。这句有讽刺唐玄宗痴心空想的意思。3、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4、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n5、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6、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进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7、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妇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笑牵牛,意思是当时玄宗以为可以和贵妃天天在一起,对天上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的会见还加以嘲笑。8、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唐玄宗当了四十五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9、不及卢家有莫愁:指不如普通百姓夫妻恩爱,长相厮守。莫愁,古时洛阳女子。南朝乐府歌辞《河中之水歌》道:“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极写莫愁婚姻的美满。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7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2、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3、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方为河东。4、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5、王道之始也: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6、鸡豚狗彘之畜:畜养鸡、狗猪。豚:小猪。彘:猪。7、谨庠序之教: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庠、序:学校。商(殷)代叫序,周肛叫庠。8、王无罪岁:岁,年成。9《劝学》1、《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劝学》是其中的第一篇。 他一生“序列著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其中除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外,小部分是他门人著作,共20卷,收文章30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论辩等方面。汉代因避汉宣帝刘洵帝的讳,写做孙卿。2、就砺,砺:磨刀石。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4、驽马,劣马。十驾,马拉车十天所走的路程。 10《过秦论》1、贾谊,西汉洛阳人,文学家。《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过秦,意思是指出秦的过失。 所著政论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2、秦孝公:秦国的国君。他任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3、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4、雍州:在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青海的东南部和宁夏一带地方。\n5、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八荒:原指八方最边远的地方。(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6、惠文、武、昭襄: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惠文王是孝公的儿子,武王是惠文王的儿子,昭襄王是武五的异母弟。7、合从: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从,通“纵”。8、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平;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他们是战国时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9、九国:就是上文的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10、孝文王、庄襄王:孝文王,昭襄王的儿子,在位只有三天就死了,庄襄王,孝文王的儿子,在位三年。11、奋六世之余烈:六世,指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12、二周:在东周王朝最后的周赧王时,东西周分治。西周都于河南东部旧王城,东周则都巩,史称东西二周。二周都早在始皇继位前被消灭了,不是始皇时事,作者只是为了行文方便,才这样写。13、履至尊:登帝位。六合,天地四合。14、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15、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百越之群,俯首系颈)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16、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17、亿丈之城:华山。 不测之渊:黄河(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18、谁何:缉查盘问。19、氓隶:下层人民。氓:民。隶:奴隶。20、迁徙之徒:被征发的人。指陈涉被征发戍守渔阳。21、陶朱、猗顿之富:陶朱,就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陶朱公。他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猗顿:春秋时鲁国人。他向陶朱公学致富之术,大畜牛羊于猗氏(今山西临猗)南部,积累了很多财物。2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山东: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23、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农具木棍不比钩戟长矛锋利。櫌,同“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棘矜,用酸枣木做的棍子。棘,酸枣木。这里的意思是农民军用的武器,只有农具和木棍。铦,锋利。钩,短兵器,似剑而曲。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铩,长矛。24、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25、序八州而朝同列: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序,排列座次。八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同列,指六国诸侯。秦与六国本来是同列诸侯。这句跟“致万乘之势”合起来说的是秦的霸主地位。26、一夫作难:即是陈涉起义。27、七庙隳: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七庙,天子的宗庙。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后泛指帝王的宗庙,也为王朝的代称。 11《师说》1、韩愈,字退之,河阳人,韩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每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25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国子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n 补充:(1)国子博士:是国子监的官员,负责教导诸生。国子监(国子学):古代最高学府。唐代国子监下设国子、太学、四门、律算、书等六学,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员,掌监学之政,并为皇太子讲经。国子学博士就是工作在国子学的高级教员,而非中央官学传授儒经学官的专称。(2)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西周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3)侍郎:中国古代的官名,明清时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长,地位次于尚书兵部侍郎。汉代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4)监察御史:官名,隋开皇二年始设,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宋元明清沿袭了这一做法。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史、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因而分别冠以某某道地名。(5)刺史:职官。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刺史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彼童子之师:童子:指未成年人,通常指男性,旧时把十四岁以下的男性称作童子。3、郯子:春秋时郯国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官职的名称。4、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孔子向他学过弹琴。5、苌弘:周敬王时的大夫,孔子向他请教过音乐的事。6、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把《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六艺: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但此六艺即儒学六经,谓《诗》《书》《礼》《乐》《易》《春秋》必修41《窦娥冤》故事梗概: 窦娥自幼丧母,结婚后不久,丈夫病故,两代孀居,婆媳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苦。一天,蔡婆去找赛芦医索债,赛芦医谋财害命,蔡婆被当地恶棍张驴儿所救。’从此,张驴儿仗着自、己救了蔡婆一家人,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蔡家婆媳不肯,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好霸占美貌弱小的窦娥。不料,他准备的毒药误被其父饮下身亡。蔡婆为了免除灾祸,给了张驴儿十两纹银,让他买棺葬父。张驴儿却以这十两纹银为证据,讹诈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买通当地县令,对蔡婆横施酷刑。窦娥怕婆婆年老体弱,经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自己承担,被判处死刑。窦娥死后,应其誓言,血溅素练,三伏时节瑞雪纷飞,楚州地面干旱三年。六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金榜提名,考取了状元,路过山阳。当日深夜,他正在审阅案卷,忽然见到女儿窦娥前来,求父亲代女儿伸冤昭雪。第二天,窦天章开堂审案,终于使冤案大白。结果,张驴儿和县令被判处死刑,赛芦医被发配充军,窦娥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 \n1、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戏曲家。《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四折一楔子。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年,此后的情节是:楚州大旱三年,窦天章做了高官,到楚州巡查,窦娥的鬼魂向他伸冤。窦天章重审案子,为窦娥平反昭雪。2、卜儿:元杂剧中扮演老年妇人的角色。 冲末:元杂剧中的男配角。 正旦:元杂剧中的女主角。 净:元杂剧中的角色名称,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净的次要角色叫副净。 茡老:元杂剧中扮演老年男性角色。孤:元杂剧中扮演官员的角色名称。外:“外末”的简称,角色名,扮演老年男子。3、“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这是定场诗。杂剧中人物上场往往先念四句或两句诗,叫定场诗。4、缥缃:代指书籍。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后来用作书籍的代称。5、春榜动,选场开:进士考试要开始了。唐、宋进士都在春季,因此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选场,即考场。6、上朝取应:进京考试。7、仙吕:宫调之一。宫调,我国古代音乐以宫、不,、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8、背云:也叫背躬,剧中角色背着其他角色向观众说话,即现在所说的旁白。9、短筹:这里意思是短命。筹是古时计数和占卜用的工具,这里比喻寿数。10、撇的俺婆妇每都把空房守:每,元代时的口语,用在人称代词后面表示复数,相当于现在的“们”。11、奶奶:对老年妇女的尊称。12、鳏寡孤独:鳏寡,这里是偏义词,偏指寡,是就蔡婆来说的。孤独,偏义词,偏指孤,是就蔡婆的儿子来说的。13、笙歌引至画堂前:元杂剧中常用这句话表示举行婚礼。14、帽儿光光,今日做个新郎;袖儿窄窄,今日做个娇客:宋元时人在婚礼上打趣新郎的话。娇客,女婿。15、铜斗家缘:殷实的家产。铜斗是容积很大量器,元杂剧中常用形容大财主的家产。家缘,家计、家产。16、接脚:寡妇招赘的后夫。17、红鸾天喜:旧时星象家认为命中遇到红鸾星,预示婚姻成功。天喜,反指吉日。18、古门:舞台的上场门和下场门。也叫鬼门。19、奔丧处哭倒长城:古代传说,孟姜女给筑长城的丈夫送寒衣,送到时,丈夫已死。她在长城下痛哭,把长城哭倒了。20、浣纱时甘投大水:春秋时,伍子胥从楚国逃难到吴国的途中,一个浣纱女同情他,给他饭吃。临走时,伍子胥叮嘱好不要向追兵泄密。她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投江自杀。21、羊酒缎匹:羊、酒缎匹等是宋元时订婚的礼物。22、花红财礼:结婚时男方给女方家的钱聘礼。23、祗候:比较高级的衙役。24、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25、喝撺厢:宋元时衙门开庭审案时,衙役站立两旁,大声吆喝,以威慑告状受审的人。\n26、苌弘化碧:苌弘是周朝的贤臣。传说他无罪被杀,他的血被蜀人藏起来,三年后变成了碧玉。碧,青绿色的美玉。27、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相传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啼,直到吐血。28、飞霜六月因邹衍:邹衍,战国时人。相传他对燕惠王忠心耿耿,燕惠王却听信谗言把他囚禁了。他入狱时仰天大哭,当时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后来常用“六月飞霜”来表示冤狱。29、东海曾经孝女冤:事见《汉书•于定国传》,记东海孝妇蒙冤被杀,郡中大旱三年。后业刘向《说苑》、干宝《搜神记》里都有关于东海孝妇的故事。 补充:(1)杂剧剧本的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通常一本就是部戏,个别情节过长的戏,可写成多本,如王实甫《西厢记》共5本21折,杨景贤《西游记》6本24折,每本戏仍是4折。 (2)折,首先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可以是一场(一个固定场景)戏,也可包含多个场次;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有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 (3)楔子,只唱一二支曲子,篇幅比折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放在剧本开头,对人物、故事乾地简要的介绍或交待,其作用相当于引子或序幕。也有一些放在折与折之间,则是为了剧情的过渡或联络与后来的过场戏相类。(4)角色与行当同义,是中国戏曲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品质与性情等因素概括出的各种性格类型。也此对应,演员也根据自己的应工分为不同的行当。 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旦是女角,除了正旦女角,还有小旦、贴旦(可省作贴,一般为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等配角; 末是男角,正末为男主角,外末(正末外的男角)、冲末(开场之末)等男配角; 净类似京剧的花脸,一般为性格风猛的人物(可扮男,也可扮女),也包括丑角的反派人物。 元杂剧中原没有“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参照南戏增改的。 杂是上述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例如,卜儿(老年妇女)、徕人(小男孩)、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等。 (5)曲词是杂剧的歌唱部分,由正末或正旦演唱,主要用以展示人物心理,抒发情感,有时也用来交待剧情,具有抒情兼叙事的双重功能。因为这种曲词采用的是曲牌体,即由一个个固定的曲调联纵的组歌,而且在剧中占有主导地位,所以往往以此指代元杂剧,称之为曲、北曲、元曲等等。(6)宾白,元杂剧中的道白,称为“宾白”。“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曰白,方其明白易晓也”。杂剧道白的样式很丰富,除了对白、自白,还有“带云”(歌唱中附带的说白)、“背云”(旁白)、“内云”(后台人员或角色与台上角色的对话)。这些都属于口语化的散文白,与此相对,还有韵文白。(7)科范,科范就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简称“科”,在南戏中则称作“介”,或通称“科介”。(8)题目正名,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待剧名。 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1、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北宋词人。早年常出入歌楼舞馆,应科举屡试不中,直至仁宗景祐元年才中进士。柳永通晓音律,多为教坊乐工、歌伎填写歌词,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柳永排行第七,故称“柳七”,他曾任“郎中”,故称“柳郎中”。2、望海潮,词牌名。这首词应是作者在杭州时所作。据说,直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柳永写了这首词投赠他。\n3、千骑拥高牙: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4、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补充:(1)转运使:官名。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2)中书省:汉武帝时进一步强化君权,以主管文书的尚书掌握机密要政。为便于出入后宫,用宦者担任,称为中尚书,简称中书,又因兼谒者之职,故又名中书谒者。其长官有令、仆射。中书省除为决策机构外,还直接管辖首都大都附近的腹里地区。在腹里地区以外,在全国各地设置有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初为中书省派出机构,掌管所辖地区内的军政事务,"行中书省"概念其后发展成为省级地方政府。《雨霖铃》1、又作雨淋铃,词牌名。这首词应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2、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寒蝉凄切,对长亭晚)3、兰舟:木兰木做的船,这是对船的美称。(留恋处,兰舟催发)4、楚天:战国时期楚国据有南方大片土地,所以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为楚天。(暮霭沉沉楚天阔)补充: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玉堂,官署名,翰林院的代称。5《念奴娇·赤壁怀古》1、念奴娇,词牌名。因反对新法被贬谪在黄州已经两年多了。2、赤壁:苏轼所游的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3、周郎:即周瑜,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赤壁大战的将领。24岁时即出任孙策的中郎将,军中皆呼之为“周郎”。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乔”,史书里作“桥”。5、羽扇纶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儒者的装束,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纶巾,佩有青丝带的头巾。《定风波》1、定风波,词牌名。2、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只是出游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辛弃疾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率北方抗金义军万余人回到南宋,但南宋朝廷只派他任地方官,并不用他北上抗金,因此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2、水龙吟,词牌名。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秋,作者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这时他南渡已12年之久,尚未得到北伐抗金的机会。3、季鹰: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鹰。《世说新语》记载:他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后业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4、求田问舍:购买田地和房舍。据《三国志•\n陈登传》记载:许汜向刘备诉说自己拜访陈登时,陈登不理睬他,自己上大床躺下,而让许汜睡下床。刘备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救世之意,只知道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果是我,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而让你睡在地上。这里是指那些只知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人。5、树犹如此:语出《世说新语》。晋朝的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粗过十围,便叹息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处借以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6、红巾翠袖:代指女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永遇乐,词牌名。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作者在镇江任知府时,此时他已66岁。补充: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唐朝时已有相近的权变做法,宋朝时正式设立州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明朝时才最后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由于好古,士人经常雅称知府为太守。2、孙仲谋:即孙权,字仲谋,在画时吴国的国君。他始置京口镇。3、寄奴:指刘裕为恢复中原而大举北伐之时。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指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伐北魏,想要建立像汉朝霍云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封狼居胥,指汉朝霍云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今内蒙古区西北部),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5、佛狸祠:元嘉年间宋文帝北伐军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兵追至长江北岸瓜步山,在那里筑了一座行宫,后改为祠庙,称佛狸祠。佛狸是拓跋焘的小名。6、社鼓: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祭神所奏的鼓乐。7、廉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廉颇被免职后,到了魏国。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想再起用他,派人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7《李清照词两首》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 瑞脑销金兽:瑞脑香在金兽炉中焚烧着。瑞脑,一种香料,又称龙脑。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声声慢》1、 声声慢,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南渡后晚年的作品。 第四单元11《廉颇蔺相如列传》1、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拜为上卿: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上卿: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3、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者令,宦官的头目。舍人:随侍身边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4、肉袒伏斧质: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质,杀人时作垫有的砧板。\n5、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寡人,古代君王的自称。6、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布衣之交,百姓之间的交往。布衣,平民。7、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8、见臣列观: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意思是不在正以工代殿接见,礼数轻慢。 列观,一般的宫殿,这里指章台。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9、召有司案图: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10、设九宾于廷:在朝堂上安设“九宾”。这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九宾,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11、衣褐:穿着粗布衣服,意思是化装成百姓。12、就汤镬:受汤镬之刑。就,动词,接近。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刊,用滚水烹煮。镬,古代的一种大锅。13、拜相如为上大夫:上大夫,大夫中最高的官阶,比卿低一级。14、位在廉颇之右:右,上。秦汉以前,以右为尊。1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秦汉以前表示谦卑的自称,对方不一定是君主。16、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将军,春秋时诸候以卿统军,因此卿统称“将军”。战国时“将军”开始作为武官名,而卿仍有“将军“之称。17、拜送书于庭: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我。(拜:动词:跪地行礼,接受封赐或接受官职。) 12《苏武传》班固1、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229年的历史。班固,东汉安陵人,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2、武,字子卿。苏武的传是附在父亲苏建的传后面的,所以这里不再写明他的姓。3、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 汉朝制度,凡职位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可以保举子弟一人做郎官。郎,官名,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4、稍迁至栘中厩监:渐渐升栘中厩监。迁,升迁,升任。 栘,厩名。 监:管事的官员,这里指管理马厩的官。5、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行,辈。6、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帝)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补充:中郎将:东汉官职。秦置中郎,至西汉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属光禄勋。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即凭证)。7、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归汉: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阏氏,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8、左伊秩訾:匈奴贵族的一种称号。9、副有罪,当相坐: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10、为降虏于蛮夷: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11、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投放到另外的地方。别,分别隔离。 官属,所属官吏、部下。他所,别的处所。\n12、武与李陵俱为侍中:苏武和李陵都做皇帝的侍从。李陵,字少卿,汉代名将李广的孙子,汉武帝时为骑都尉(官名),天汉二年,兵败投降匈奴。侍中,汉时在其本官职外的加衔。13、前长君为奉车:前些时候您的大哥做奉车都尉。长君,大哥,指苏武的哥哥苏嘉。 奉车,奉车都尉,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14、太夫人已不幸:您的母亲已去世。太夫人,称苏武的母亲。不幸,对去世的委婉说法。15、系保宫:关押在保宫。保宫,汉代囚禁大臣及其眷属的处所。1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高——年纪老。17、位列将:官职升到列将。列将,一般将军的总称。苏武的父亲苏建伐匈奴有功,封为“游击将军”“右将军”。18、爵通侯:爵位封为通侯。通侯,爵位名,秦代置爵二十级,最高一级叫彻侯。汉朝继承秦制,后因汉武帝名彻,避讳改为通侯,苏建封为平陵侯。19、天子射上林中:上林,即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20、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一个骑马的宦官和黄门驸马抢着上船。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 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13《张衡传》范晔1、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人,历史学家。《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马彪《续汉书》补入),记载了从王莽(6年)起至汉献帝(189年)的183年历史。2、游于三辅:在三辅一带游学。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原为官名,汉朝也作政区名),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观太学”的“观”也是“游”的意思。3、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补充: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没有出现传授学术的学校。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太学的教师,主要是博士。太学的学生,历代称谓不一,或称博士弟子,或唤太学生、诸生等。太学生入学的身分资格,历代不尽相同。4、遂通五经,贯六艺: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择时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5、举孝廉不行:(被)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 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6、连辟公府:屡次(被)公府征召。辟,召。公府: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公署。补充: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己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7、班固《两都》:班固作《两都赋》。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8、精思傅会: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写作“附会”。9、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闻,常听说。术学,关于术数方面的学问,指天文、历算等。10、公车特征:公车特地征召。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11、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n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隋改称太史监,唐改称太史局,肃宗时又改为司天台,五代同。宋代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辽称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元代改称为太史院,与司天监并立,但推步测算之事都归太史院,司天监仅余空名。明、清两代,均称钦天监;至于修史之事则归于翰林院,所以对翰林亦有"太史"之称。12、阉竖:对宦官的蔑称。13、出为河间相(xiàng):出京做河间王(刘政)的相。出,离开(朝廷)。汉朝王国的相,职权相当于郡的太守。14、豪右:豪族大户。右,右族,即豪族。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15、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必修5第二单元4《归去来兮辞》陶渊明1、选自逯钦立《陶渊明集》。陶渊明从29岁开始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于东晋义熙元年辞去彭泽令。这篇赋是其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2、辞,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3、幼稚盈室:指孩子多。幼稚,小孩。4、亲故多劝余为长吏:长吏,指职位高的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5、乃瞻衡宇: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的房屋。6、复驾言兮焉求:驾言,《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的简省,是“驾车出游”的意思。5《滕王阁序》王勃1、原题作《滕王阁诗序》,一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滕王阁,是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无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高宗时,洪州都督阎某得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南下探亲,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2、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3、星分翼轸: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列星)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4、襟三江而带五湖: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 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5、台隍枕夷夏之交:夷,古代称少数民族为夷。夏,古代汉族自称夏,这里指中原地区。6、十旬休假: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7、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8、帝阍:原指天帝的守门者。这里指皇帝的宫门。9、宣室:汉未央官前殿正室叫宣室,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10、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汉文帝本想任贾谊为公卿,但因朝中权贵反对,就疏远了贾谊,任他为长沙王太傅。补充:国古代职官。御赐太傅匾额太傅为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n11、东隅已逝,桑榆已晚: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 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桑榆,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12、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 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汉书·终军传》记载,汉武帝想让南越王归顺,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到皇宫门前(意思是一定完成使命)。后来用“请缨”指投军报国。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13、舍簪笏于百龄:簪笏,这里代指官职。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百龄,一生。14、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自己并不是像谢玄那样出色的人才,却能在今日的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晋书·谢玄传》记载,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来就称谢玄为谢家宝树。孟氏之芳邻,借孟子母亲为寻找好邻居而三次搬家的故事,来指赴宴的嘉宾。15、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断: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钟期,即钟子期。《列子·汤问》说,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遂成知音。 6《逍遥游》庄周1、《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7《陈情表》1、原题作“陈情事表”,后简称为“陈情表”。陈,陈述。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没有什么近亲。外,指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3、五尺之僮:汉代的五尺,相当于现在的在三市尺。。4、前太守臣逵: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5、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荐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6、后刺史臣荣: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7、举臣秀才: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8、拜臣郎中:拜,授官。 郎中,尚书省的属官。9、除臣冼马:除,授予官职。 冼马,即太子冼马,太子的侍从官。10、当侍东宫:东宫,指太子,因太子居东宫。1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伏惟,俯伏思量。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12、愿乞终养:希望求得奉养祖母到最后。13、乌鸟私情:乌鸦反哺之情。比喻人的孝心。14、二州牧伯:牧,古代称州的和长官。 伯,长。 必修5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一、天文、地理1、银河:在古诗文里有很多称谓,如银汉、天汉、星汉、河汉、云汉等。2、九州:中国。在中国古代,天文与地理工称。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所以以“九州”代指中国,沿用至今。3、山东4、河内、河外、河东、河西、河南、河北(黄河流域)\n5、江南、江北、江左、江右、江表(长江流域)6、三秦、三吴、三楚 我国古代常以“阴”“阳”构成地名,这种命名法反映了我国古代地理命名中的一个很普遍的规律,即以“山”或“水”为坐标来标识地名。在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就取名为“阳”;在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就取名为“阴”。用这种命名法保留下来的地名很多沿用至今。如“洛阳”在洛河的北面,“辽阳”在辽水的北面,“江阴”在长江的南面,“淮阴”在淮河的南面等。二、纪年纪时1、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干支纪年,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苏轼《赤壁赋》中用“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点明时间。干支纪年,六十年周而复始。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往复,在宏观的时间尺度上容易造成混乱,古人就常常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例如《兰亭集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2、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称谓。古人把四季中的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用“朔”(初一)、“望”(十五)、“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例如《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就记载了作者观看泰山日出是月末那一天。3、古人纪时最为复杂,对一昼夜的时间分割,有过八时段、十时段、十二时段、十五时段、十六时段等不同尺度。南北朝以后,运用天干地支纪时及五更报夜成为主要方法。如《与妻书》中“辛未三月念阅读夜四鼓”,就表明信是快天亮时写成的。纪时的词语有:平明、日中、人定、日暮、夜阑、暮春、三春、三秋 古人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划分为若干时段。一般地说,天将亮时为昧旦、昧爽;天已亮时为平旦、平朔;日出时为旦、早朝、晨;太阳正中时为日中、日极,民间叫正午、中午;将近日中时为隅中;太阳西斜时为日昃、昃;日将落时为日曛、日入、日夕、日暮;日落之后为黄昏、昏黄昏以后是人定夜晚叫宵或夕半夜叫子夜,意即夜半子时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段,即: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后来又称五更、五鼓,每更约两小时。夜间报更要击鼓,称为更鼓。二更半为半夜,五更将近天明。从周代起,已使用漏壶计时器。“铜壶滴漏” 4、古人对日期先生的概念相当明确。今日称昨,明日称翌日,明早称诘朝,三天前的日子称前日,过去的日子称昔、昔者、曩者,三天后的日子称后日,一旬以外的日子称为来日。 5、古人对一年中一些特殊的日子作出特殊规定,称为节日,各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活动。元旦——正月初一,又叫元日,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多集中在这一天,一向极为隆得,叫做过年,现在叫春节。从五代起有贴春联的习俗。还有贴门画(神荼、郁垒或秦叔宝、尉迟恭像)、贴年车,放鞭炮、舞龙、舞狮等风俗。人日——正月初七,据传说,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三日为猪日,四日为羊日,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是为人日。上元——正月十五日,又叫元宵节、灯节,民间多张灯为戏,举行灯会、花会、灯谜会。据说最初始于汉代,而盛于隋唐以后。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在春分前后,为农家祭社(土神)祈年之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在秋分前后。花朝——二月十二日,据说是百花生日。\n寒食——在清明前二日,民间禁火三日,据说起源于晋文公纪念介之推。清明——即24节气中之清明日,古人往往要祭祖、扫墓,至今某些地区仍然如此。上巳——三月三日,人们多至郊外春游,水边宴饮,以袚除不祥,叫做踏青。浴佛节——四月八日,据说是释迦牟尼的生日,各寺庙皆有盛大佛事活动。端午——五月五日,又叫端阳节,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船,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或伍子胥。还有门前挂菖蒲、白艾,洒饮雄黄酒,襟前挂衣香粉荷包等习俗,据说可以避瘟疫。伏日——一般约指初伏第一天,农家要歇伏避暑,举行酒宴。七夕——七月七日,据说是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人们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妇女结彩缕向月穿七孔针,穿过者为得巧,据说始于汉时。中元——七月十五日,迷信的人认为是鬼节,佛家于是日举行孟兰盆会,源于目连求母传说。“孟兰盆”是天竺语,是解民倒悬之意。中秋——八月十五日,月明而圆,潮水最大,是赏月和观潮的盛大节日。有祭月、吃月饼、吃团圆饭,供兔儿爷等民间习俗。重阳——九月九日,以称重九,人们带茱萸囊,登高山,饮菊花酒,以避邪气。始于战国,而盛于南北朝和唐宋。冬至——即24节气中的冬至之日,古人认为冬至一阳生,所以也当作重要节日之一。腊日——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要祭祀百神。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初八为腊日,简称腊八,民间至今尚有喝腊八粥的习惯;又是“佛成道日”,据说释迦牟尼是日得道成佛。除夕——年的最后一天叫做岁除,要吃丰盛的“年夜饭”。其夜叫除夕,俗称大年夜,儿童有守岁不睡以迎接新年的习俗。 三、姓名字号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礼貌。春秋时代以前,姓与氏是分开的。秦以后,姓和氏逐渐不分。到了汉代,则通称为姓了。名是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在古代社会,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礼记·冠义》上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所以名和字是有关联的。如诸葛亮字孔明,白居易字乐天,文天祥字宋瑞。有些名与字是相反相成的关系,如唐代诗人王绩字无功。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欧阳修“六一居士”,又号“醉翁”等。谥号,帝王将相死后有谥号,谥号是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定的,有专门的《谥法》为依据。如“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照临界四方曰明”“杀戮无辜曰厉”“早孤短折曰哀”“年中早夭曰悼”。帝王赐给大臣的谥号褒扬居多。如北宋范仲淹、司马光的谥号都是“文正”,欧阳修、苏轼的谥号都是“文忠”。外号也叫绰号,多是表现人物特征的名号,《水浒传》把这种外号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四、礼仪制度礼仪制度化,使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伦理道德色彩。《周礼》把礼仪分为五类,即有关祭祀的“吉礼”,包括祭祀自然神和祖先;有关丧葬的“凶礼”,包括凭吊各种天灾人祸;有关军事活动的“军礼”,包括所有的军事行动规范;有关外交活动的“宾礼”,包括、聘、会、盟等国事活动;有关个人成长和交往以及王位承袭的“嘉礼”,包括冠礼、婚礼、宴饮之礼、养老礼等。室内座位,以坐西向东为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的坐东朝西。《鸿门宴》里有详细记述。古人见面时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拜礼主要以叩头跪拜为主;揖礼则以拱手示意为主。如果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称为“趋”,以表示敬意。如《滕王阁序》里有“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对古代避讳问题:古代为尊者讳,为长者讳,反映了我们民族崇尚礼仪精神。但是避讳不能走向极端,走向极端就适得其反。在现代社会,对父母名的避讳也还是我们遵循的一条道德习惯,但也不能走极端,比如一些正式的场合,该称名的时候就要称名。\n传记类古文阅读:古代官职变动用词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讥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 (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古代官职变动用词具体解释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5、徙\n,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11、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本资料有刘庭顺老师搜集各种资源整理而得来,望对大家有用。祝大家好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