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50 KB
- 2022-07-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一单元复习\n一.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二.知识结构(加粗为重点)奴隶社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夏1)公共权利2)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商内外服西周1)分封制2)宗法制3)礼乐制封建社会(中枢权力体系)专制主义(地方行政机构)中央集权选官监察秦1)皇帝制2)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汉→元(汉)内外朝推恩令察举征辟刺史成熟君主专制加强影响(唐)三省六部藩镇割据科举制(宋)二府三司制三面集权通判明清废丞相,设内阁,设军机处顶级及衰落三.重点讲解1.分封制1)目的: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2)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前提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3)内容:①周王:国家最高统治者,直接驻地是以都城镐京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即王畿②分封对象:主体是同姓亲族,封地或局地富庶之地,或处在战略要地。分封时,除土地外,还得到大量的物资、武装和人口等。异姓诸侯国有功臣、姻亲也有原来的附属国③诸侯国义务: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4)影响:①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②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③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周天子正是通过分封制对诸侯国实行有效的控制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存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n3)内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血缘关系,同时也是政治隶属关系4)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国家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和分封制中,宗法制为政治制度的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系“集权”政治,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3)有专制色彩,但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4.皇帝制1)开端: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自称“始皇帝”2)内容:皇权至上,大权总揽;实行: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3)特点:(权利高度集中)皇帝称号→皇帝至尊皇位世袭→权利不可转移皇权至上→皇权不可超越5.三公九卿制1)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①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负责监察百官③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虚设其位)2)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物1)作用:中央官员相互配合牵制,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手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行政体系,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6.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1)含义: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县设县令,县丞和县尉,县下设乡,里等基层机构2)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长官产生:中央皇帝任命4)与分封制比较分封制郡县制时代西周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前提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打破了贵族制下的血缘关系,对居民管理主要按地域划分权利在分封制下,受封者的爵位和领袖等都是世袭的郡,县长官都是由中央任免,可以随时撤换或调动,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与中央政府郡县是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作用点虽拓展了西周疆域,但易容易发展称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n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两个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体现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就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严格。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我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础,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作用①安定边界,维护国家统一,扩大了疆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②颁布法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驰道,开灵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2)弊端:秦始皇的专制统治,使人民处境恶劣,造成阶级矛盾激化,爆发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8.三省六部制1)机构: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职权: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物3)作用:①三省相互牵制和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②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权,有利于加强皇权9.二府三司制1)含义:三省长官基本不参政,行政权归“中书门下”掌管,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而财政则归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其长官三司使又称为“计相”2)作用:加强皇帝集权10.设内阁,设军机处1)明代设立内阁①原因: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由于事务繁多,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②设立: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③职责:明太祖时,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时期,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权利越来越大,阁臣有了“票拟”之权2)清代设立军机处①背景:清承袭明朝,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物。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族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清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又在皇宫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②职权: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国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③影响: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11.三面集权1)收精兵:①内容:禁军分别划归互不统属的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等“三衙”统领,但发兵权归枢密院所有②作用: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2)削实权:①内容:规定所有州直属中央,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有权相朝廷直接奏报,废除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派文官出任州郡长官,武臣不掌握州郡②作用:削弱了地方权利,加强了中央集权3)制钱谷:\n①内容:中央掌握各州郡的大部分财政②作用: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的安定12.科举制1)形成,完善①隋炀帝规定每州每年贡士三人,后又分设各种不同科目推举人才。隋炀帝时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②唐代不断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关制度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不仅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也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13.君主专制加强影响1)积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于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2)消极影响:明朝的统治者把君主专制推到顶峰,在这种绝对的君主专制下,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同时绝对君主专制又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还导致了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的盛行。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