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7.77 KB
- 2022-07-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痕假复习资料:化学知识点归纳一、俗名无机部分:纯碱、苏打NazCCh、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0莹石:CaF2重品石:BaSO4(无毒)碳钱:NH4HCO3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食盐:NaCl熟石灰、FaSO4•7H2O干冰:C02明矶:KAI(SO4)2・12H2O漂白粉:Ca和物)泻盐:MgSO4-7H2O胆矶、蓝矶:CuSO4-5H2O双氧水:H2O2硅石、石英:SiO2刚玉:A12O3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OH)2CO3铜矿:Cu2O波尔多液:Ca(OH)2>fnCuSO4石硫合剂:Ca(OH)2和S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H2PO4)2和CaSOq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缓泻剂)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绿矶:(C10)2、CaCl2(混皓矶:ZnSO4•7H2O铁红、铁矿:Fe2O3菱铁矿:FeCO3赤玻璃的主要成分: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出硫酸亚铁钱(淡蓝绿色):Fe(NH4)2(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在光照卜-产牛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Ch:浓HC1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铝热剂:A1+Fc2O3或英它氧化物。尿素:CO(NH2)2有机部分:氯仿:CHCh电石:CaC2电石气:C2H2(乙烘)TNT:三硝基甲苯氟氯坯: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0?层。酒精、乙醇:C2H5OH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坯、烷坯、烘炷、H2S.CO?、CO等。焦炉气成分(煤干馆):H2>CH4>乙烯、CO等。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甘汕、丙三醉:C3H8O3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二、颜色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口色的。Fc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c(0H)3——红褐色沉淀Fc(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一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FeS——黑色固体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Mg(OH)2、三漠苯酚均是白色沉淀A1(OH)3白色絮状沉淀H4SQ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C1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12——紫黑色固体HF、HC1、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CC1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Na?。?一淡黄色固体Ag3P0L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i—浅黄色沉淀Agl—黄色沉淀03—淡蓝色气体SO?—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SO3—无色固体(沸点44.8度)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nN2O4sNO——无色气休N0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KMnO4..——紫色MnO4-——紫色四、考试小经常用到的规律:I、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PH的变色范围甲基橙<3.1红色3.1——4.4橙色>4.4黄色酚駄<&0无色8.0——10.0浅红色>10.0红色石蕊<5.1红色5.1&0紫色>8.0蓝色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Ag+>Hg2+>Cu2+>Pb2+>Fa2+>Zn2+>H+>Al3+>Mg^>Na+>Ca2+>K+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r>Br_>C1>OH>^氧酸根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了;(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例:当NazCOs与A1C13溶液混和时:3CO32'+2A13++3H2O=2A1(OH)3I+3CO2t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例:电解KC1溶液:2KC1+2H2O=H2t+C12t+2KOH配平:2KC1+2H2O=H2t+C12t+2KOH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了数、电荷数相等。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试写出作为原电池倣也时的电极反应。写出二个半反应:Pb-2e--PbSO4PbO2+2e--PbSO4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应为:负极:Pb+SO42'-2e-=PbSO4正极:PbO2+4H++SO42-+2c-=PbSO4+2H2O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为:阴极:PbSO4+2e=Pb+SO42-阳极:PbSO4+2H2O-2e-=PbO2+4H*+SO42'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冇:质虽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I•字交法和佔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导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金刚石>SiC>Si(因为原子半径:Si>C>0).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最越人熔、沸点越高。II、胶体的带电:一般说來,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n12、氧化性:MnO4'>C12>Br2>Fc3+>I2>S=4(+4价的S)例:I2+SO2+H2O=H2SO4+2HI13、含有F尹的溶液一般呈酸性。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出0>NH3>HF>CH3CH2OH。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人,密度越人,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16、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住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17、地売屮: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索是一A1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一0HClOd高氯酸)—是最强的酸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38.9C),;熔点最高的是W(钩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甲酸>苯甲酸>乙酸>碳酸>苯酚>HCO3-21、有机鉴别吋,注意用到水和混水这二种物质。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澳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坯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23、最简式和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出0及耗0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出0和耗02量。五、无机反应中的特征反应1.2.3.4.与碱反应产生气体艸Si亠THQ单质(2Al+2NaOH+2H.0=2NaAlO2+3H2?Si+2NaOH+H20=Na2SiO,+2H2T「NH、i+H.0浓g川。2丁noT蚂型—so?仁co2T如c(V弊现亦NOAs2-(hs~)>//2sT詰鬥晞并举S冼號+2H$I+SO21+冋2Na+2H2O=INaOH+//2T2F2+2H2O=4HF+O2T(1)(2)钱盐:NH: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厂⑴单质非金属V(2)化合物CO2?+A/(O//)3J人广+与《$2・(时)w〉比$T+4/(OH)3JAIO'H^()>Al(OH)3I6.既能酸反应,乂能与碱反应(1)单质:Al与Na2<)2反应2FeCl3+H2S=2FdCU#^U2HCH+NaOH电解H.0H.07.8.9.(2)化合物:AI2O3、A1(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O2T+Nci2CO310.H2O>m>/72T+O2T<加2。3(熔融)电解>加+。2TM/C7溶液晰>NciOH+Cl2T+比T铝热反应:A1+金属氧化物晦〉金属+AI2O311.12.3OH"A产亍計A1(OH)3~A1O2-归中反应:2H2S+SO2=3S+2H2O催化剂13.14、4NH3+6NO置换反应:(1)(2)(3)»4N2+6H2O1.金属+盐T金属+盐2.铝热反应金属〜非金属J活泼金属(Nci、Mg、Fe)金属f金属V非金属f非金属“(4)非金属一金属2Mg+CO.虫燃》2MgO+C2F2+2H2O=4HF+O2T2C+SiO2踽〉Si+2COC+H2O>CO+H2Cl2(Br2.I2)+H2S=S+2HCl(HBr、HI)h2+金属氧化物鯉〉金属+h2oC+金属氧化物壘〉金属+co,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1)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女(1:C12+H2O>H2S+O2、、NH3+O2、CH4+O2、Cl2+FcBr2⑵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单质NH3+NO、H2S+SO2、Na2O2+H2O^NaH+H?。、Na2O24-CO2>CO+H?。(3)化合物+单质—化合物PCI3+CI2、Na2SO3+C)2、FeCh+Fe、FeCb+Cb、CO+O2、Na2O+C)214.三角转化:/\/、/、/、/CI2AHCIOs.d~H2SQN2.亠NOHNQ)C—D(酸或碱)①NH3(气体)5〉NO〉NO2h;。〉hNO、②H?S(气体)S02S03H^°>H2SO4③c(固体)H^°>H2CO3④Na(固体)^^Na2O^^Na2O2,h°>NaOH(2)A-4U气体3强緘》气体CA为弱酸的镀盐:(NH4)2CO3或NH4HCO3;(NH4)2S或NH4HS;(NH4)2SO3或NH4HSO3(3)无机框图小常用到催化剂的反应:2KCI0,、〉2KCI+3。2T2H2O2>2H2O+02T2SO2+02催化剂,A»25O34NH3+50催化剂•'〉4N0+6H?0N2+3H2a>2NH.六、既可作氧化剂乂可作还原剂的有:S、SO32\HSO3\H2SO3、SO2、N02\Fe牛等,及含・CHO的有机物七、反应条件对氧化一还原反应的影响.1.浓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8HNO3(稀)+3Cu=2NOt+2Cu(NO3)2+4H2O-4HNO3(浓)+Cu==2NO2T+Cu(NO3)2+2H2O{1S+6HNO3(浓)===H2SO4+6NO2f+2出03S+4HNO3(^)===3SO2+4NOf+2H2O2.温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冷、稀4rCl2+2Na0H===NaCl+NaC10+H2013Cl2+6NaOH=J^=5NaCl+NaClO3+3H2OCu+H2SO,蘇)丄宀不反应Cu+2H2SOj浓)——CuSO^+SOzf+禺0\n1.溶液酸碱性.2S2-+SO32-+6H+=3S1+3H2O5Cr+C1O/+6H+=3C12T+3H2Os2\so32\ci\C103■在酸性条件下均反应而在碱性条件下共存.F尹与NO3■共存,但当酸化后即可反应.3Fe2++NO/+4H+=3Fe3++NOt+2H2O一般含氧酸盐作氧化剂时,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比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强.故酸性KMnCX溶液氧化性较强.2.条件不同,生成物则不同1、2P+3C12=2PC13(C12不足);2P+5C12==2PC15(C12充足)2、占燃2H2S+302==2H2O+2SO2(O2充足)占燃2H2S+O2=2H2O+2S(O2不充足)3、4Na+O22Na2O2Na4-O2==Na2O4、Ca(OH)2+CO2C^S^CaCO3;+H20Ca(OH)2+2CO2(过量)=Ca(HCO3)25、占炒C+O2=CO2(O2充足厂占炒2C+O2===2CO(O2不充足)6>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4HNC)3(浓)+Cu=2NO2T+Cu(NO3)2+2H2O7、AICI34-3NaOH==Al(OH)3l+3NaCl;AlCl3+4NaOH(il量)=NaAlC>2+2H2O8、NaA102+4HC1(过量)==NaCl+2H2O+A1C13NaA102+HC1+H2O=NaCl+A1(OH)3;9、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0Fe+HNO3(冷、浓)->(钝化)Fe不足10、Fe+6HNO3(热、浓)===Fe(NO3)3+3NO2t+3H2OFc过量Fe+4HNO3(热.浓)===・Fe(NO3)2+2NO2f+2比011、足Fc+4HNO3(稀)====Fc(NO3)3+NOT+2H2O3Fc+8HNO3(稀)住坐3Fc(NO3)3+2NOT+4H2O浓H2SO4浓H2SO412、C2H5OHC2H5+H2O>>CH2=CH2T+H2oC2H5-OH+HO-C2H5170°C—►c2h5—o—140°CgM+NaOH彗C2H5OH+NaClC2H5CI+NaOH匹CH?=CH2?+NaCl+H^O14、6FeBr2+3Cl2(不足)==4FeB「3+2FeC132FeBr2+3CI2(过量)==2Br2+2FeCl3八、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在溶液屮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难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包括氧化一述原反应).\n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弱碱阳离了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屮.如F尹、A1叭Zn2\Cu2\NH4\Ag*等均与OH不能大量共存.2.弱酸阴离了只存在于碱性溶液屮。女nch3coo\f\co32\so32\s2\po43\A1O2-均与H+不能大量共存.3.弱酸的酸式阴离了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屮均不能人量共存.它们遇强酸(H+)会生成弱酸分了;遇强碱(OHJ生成正盐和水.如:hso3\hco3\hs\h2po4\hpo42_等4.若阴、阳离了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人量共存.女[1:Ba2\Ca*与CO32\SO32\PO43\SO占等;Ag*与Cl\Br\I'等;Ca?+与F,C2O42-等5.若阴、阳离了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能人量共存.如:A1*与HCO,、CO32\HS\S2\A1O2\C1O\SiO32-等Fe”与HC03\CO32\A1O2\C1O\SiO32\C6H5O'等;NH?与A102\SiO32\C1O\CO3厶等6.若阴、阳离了能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则不能人量共存.如:F』+与T、S2_;MnO4'(H+)与T、Br\Cl\S2\SO32\Fe"等;NO/(H+)与上述阴离了;s2\so32\h+7.因络合反应或其它反应而不能人量共存如:FJ+与F、CN\SCN-等;H2PO4_与PO4'会生成HPCU厶,故两者不共存.九、离了方程式判断常见错课及原因分析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写、拆、删、查四个步骤来写)(1)合事实:离子反应耍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3)号实际:“=杠_等符号符合实际。(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屮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例如:(1)违背反应客观事实如:陀。3与氢碘酸:Fe2O3+6H+=2Fe3++3H2O错因:忽视了Fc*与T发生氧化一述原反应(2)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平衡如:FeCb溶液中通Cl2:Fe2++Cl2=FeH+2Cr错因:电子得失不相等,离子电荷不守恒⑶混淆化学式(分子式)和离子书写形式如:NaOH溶液中通入HI:OH+HI=H2O+I^因:HI误认为弱酸.(3)反应条件或坏境不分:如:次氯酸钠中加浓HC1:ClO+H++Cr=OH+Cl2t错因:强酸制得强碱(4)忽视一种物质中阴、阳离子配比.如:H2SO4溶液加入Ba(OH)2溶液:Ba2++OH+H++SO42=BaSO4I+H2O正确:Ba2++2OH'+2H*+SO42-=BaSO4I+2H2O(5)“=”J”符号运用不当如:A13++3H2O=A1(OH)3I+3H+注意:盐的水解一般是可逆的,A1(OH)3量少,故不能•fcT“I”2.判断离子共存时,审题一定要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⑴酸性溶液(『)、碱性溶液(0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X10mol/L(a>7或a<7)的溶液等。⑵有色离子Mn04;Fe3+,Fe2+,Cu2;Fe(SCN)2\\n⑶Mn04;NOs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4020产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产+2H丄SI+SO2f+H2O⑸注意题冃要求“一定大量共存”还是“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还是“一定••••••不能大量共存”。⑹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和要求,如“过量”、“少最”、“适最”、“等物质的最”、“任意量”以及滴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对反应的影响等。十、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1、NH3、HC1、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2、CO2、Cl?、SO?与氢氧化钠溶液;3、C2H2、C2H4与漠水反应十一、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金属活动性:水溶液屮,金属原了失去电了能力的性质。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1、同周期屮,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増加,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具元索的金屈性也愈强;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4、常温下与酸反应剧烈程度;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6、与盐溶液之间的直换反应;7、高温卜-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十二、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中,由上到卜: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具元索的非金屈性也愈强;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5、与盐溶液Z间的置换反应;A占燃6、其他,例:2Cu+S===Cu2SCu+CI2==CuC12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J:S。十三,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1.“10电子”的微粒:分了离子一核10电子的NeN*、O2\F\Na\Mg2\A产二核10电子的HF0矿、三核10电子的H2Onh2四核10电子的nh3h3o+五核10电了的ch4nh/2.“18电了,啲微粒分子离子一核18电子的ArK+>Ca2+>Cf>S2二核18电子的F2>HC1HS~三核18电子的H2S四核18电了的PH3、H2O2\n五核18电子的SiHq、CH3F六核18电了的N2H4、CH3OH注:其它诸如C2H6.N2H5\N2H62+^亦为18电子的微粒。十四'粒半径的比较:1.判断的依据电子层数: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人。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人。2.具体规律:1、同周期元索的原了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冇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Na~>Mg2*>Al3+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2+>Fc3+十五具冇漂白作用的物质氧化作用化合作用吸附作用Cl2>O3、Na2O2s浓HNO3so2活性炭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可逆可逆其屮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b(HClO)和浓HNO3及Na2O2十六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开始有口色沉淀,后口色沉淀消失1.AgNCh与NH3H2O:AgNO3向NH3H2O中滴加NH3H2O向AgNO3中滴加2.NaOH与A1C13:NaOH向A1C13'P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AlCls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3.HC1与NaAlO2:HC1向NaAlO?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NaA102向HC1屮滴加——开始无口色沉淀,后产生口色沉淀4.Na2CO3与盐酸:NazCOs向盐酸中滴加——开始冇气泡,后不产生气泡盐酸向NazCCh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十七能使酸性高镭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一)有机1.不饱和坯(烯坯、烘坯、二烯姪、苯乙烯等);2.苯的同系物;3.不饱和烧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怪、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4.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5.石汕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汕等);6.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二)无机1.一2价硫的化合物(H?S、氢硫酸、硫化物);2.+4价硫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3.双氧水(H2O2,其中氧为一1价)十八最简式相同的冇机物\n1.CH:C2H2^IC6H62.CH2:烯坯和环烷坯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1.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了数和饱和一元竣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十九实验中水的妙用1.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漠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对使其保持在燃点Z下;液滉极易挥发有剧毒,它在水屮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C)、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C)、蔗糖的水解(70〜80°C)、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C)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休,中学阶段有02,H2,C2H4,C2H2,ch4,NOo有些气体在水屮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屮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O?杂质。5.鉴别:可利川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漠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川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屮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漠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氮氧化钠、硝酸钱、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二十、阿伏加徳罗定律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等”。2.推论(1)同温同压下,Vi/V2=ni/n2(2)同温同体积时,pi/p2=ni/n2=Ni/N2(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iA^2=M2/Mi(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M2=pi/p2注意:(1)阿伏加徳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卜•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d乙醇等。(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杳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屮含有多少微粒(分了、原了、电了、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比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4)耍用到22.4Lmor个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中存在着NO?与N2O4的平衡;(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了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溶液等。二十一、氧化还原反应升失氧还还、降得还氧氧(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失皿一)被氧化I'\n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n化合价降低(得12一)被述原(较强)(较强)(较弱)(较弱)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二十二化还原反应配平标价态、列变化、求总数、定系数、后检查一标出冇变的元素化合价;二列出化合价升降变化三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相等;四定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五平:观察配平英它物质的系数;六査:检查是否原了守怛、电荷守恒(通常通过检杳氧元素的原了数),画上等号。二十三、盐类水解盐类水解,水被弱解;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谁强呈谁性,同强呈中性。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⑴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HCOs溶液+:n(Na+)+n(H+)=n(HCO3_)+2n(CO32-)+n(OH)推出:[Na+]+[H']=[HCO3-]+2[CO32]+[OH]⑵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屮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Ch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32*)+c(H2CO3)⑶质子守恒:(不一定掌握)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i的物质的量应相等。例如:在NH4HCO3溶液中出0二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OH\COf为失去质了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c(H3O+)+c(H2CO3)=c(NH3)+c(OH)+c(CO32)o二十四、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三查”1.检查是否标明聚集状态:固(s)、液(」)、气(g)2.检杳AH的“+”“一”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注意AH的“+”与“一”,放热反应为“一”,吸热反应为“+”)3.检查AH的数值是否与反应物或牛•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匹配(成比例)注意:⑴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若反应在298K和1.013xl05Pa条件下进行,可不予注明;⑵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s、1、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⑶AH与化学计量系数有关,注意不要弄错。方程式与AH应用分号隔开,一定要写明“+”、数值和单位。计量系数以“nwl”为单位,可以是小数或分数。⑷一定要区别比较“反应热”、“屮和热”、“燃烧热”等概念的界同。二十五、浓硫酸酸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难挥发性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二十六、浓硝酸“四性”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挥发性[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二十七、烷怪系红命名法的步骤\n①选主链,称某烷“②编号位,定支链V③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④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烷坯的系统命名法使用时应遵循两个基木原则:①最简化原则,②明确化原则,上要表现在一长一近一多一小,即“一长''是主链要长,“一近”是编号起点离支链要近,“一多”是支链数口要多,“一小"是支链位置号码Z和要小,这些原则在命名吋或判断命名的正误吋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十八、”五同的区别”同位素(相同的中子数,不同的质子数,是微观微粒)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不同的单质,是宏观物质)"同分异构体(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同系物(组成的元素相同,同一类的有机物,相差一个或若干个的CH2)同一种的物质(氯仿和三氯甲烷,异丁烷和2■甲基丙烷等)二十九、化学平衡图象题的解题步骤一般是:看图像:一看而(即横纵处标的意义);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即曲线的起点、折点、交点、终点),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先拐先平”。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温度变化、浓度变化等),“定一议二”。三十、中学常见物质电子式分类书写1.C1•的电子式为:2.3.-OH:OhmsNf:S:CaC2>Ca2+[:C::C:4.NH4C1H[h:n:hH5.Nal+「••:Cl:MgCl2Na•Cl:~Mg2+•o:h••Na2O2•••・"I2-•Q:Q:JNa(NH4)2sHH:N:H]H:s:••_H+H:N:H-■H>0=C=。共用田代共价键AO:心O补孤电子对A&O结构式电子式6.MgCl2形成过程::冷+■Mg.+:冷三十一、等效平衡问题及解题思路1、等效平衡的含义\n在一定条件(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分数(体积、物质的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2、等效平衡的分类(1)定温(T)、定容(V)条件下的等效平衡I类:对于一般可逆反应,在定T、V条件下,只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最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II类:在定T、V情况下,对于反应询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①2402a②00.510.5a③mg2m)2(g-2m)(g-m)•a(2)定T、P下的等效平衡(例4:与例3的相似。如将反应换成合成氨反应)III类:在T、P相同的条件下,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Z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三十二、元素的一些特殊性质1.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o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o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索:0。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o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o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索:Co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o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⑨矩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2.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索、单质是自然界屮硬度最人的物质的元索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o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索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索:No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0。④最轻的单质的元索:H;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索:Lio\n①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金属元索:Hgo②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Be、Al、Zno③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述原反应的元素:So④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o⑤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索:Li、Na、Fo⑥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C、P、0、So重点氧化述原反应常见的重要氧化剂、还原剂/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与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概念及转化关系还原性化合价升高弱氧化性反应物-了―还原剂变化>氧化反应产物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反应1还原产物II变化1I氧化性化合价降低弱还原性/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述原反应。概念’氧化剂:反应屮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反应屮所1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物)还原剂: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反应中所1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物)氧化产物:述原剂被氧化所得生成物;M化还原反应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所得生成物。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双线桥:、氧化剂+还原剂二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电子转移表示方法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单线桥:屯子还原剂+氧化剂二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匚者的主表示意义、箭号起止童区别:电子数目等\n酊I依据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二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常找岀价态变化,看两剂分子式,确定升降总数;I方法步骤:求最小公倍数,得出两剂系数,观察配平其它。有关计算: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①、由元素的金属性或菲金属性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②、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氧化剂、还原剂③、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④、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与氧化还原性关系比较。元索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述原性。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h、Be、02等②、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iA、KMiA等氧化剂③、元素(如S、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ILSOi、UNO:.等④、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KCIO3、、FeCl3>K2Cr207⑤、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①、活泼的金属,如Na、Al.Zn、Fe等;①、元索(如C、S等)处于低化合价的氧化物,女口CO、SO?等述原剂“③、元素(如Cl、S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酸,如浓HC1、H?S等④、元素(如S、Fe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N/SOs、FeS(\等、⑤、某些非金属单质,如也、C、Si等。氧化剂还原剂活泼非金属单质:X2、。2、S活泼金属单质:Na、Mg>Al、Zn.Fc某些非金属单质:C、出、s高价金属离了:Fe3\Sn41不活泼金属离了:Cu2\Ag1'其它:[Ag(NH3)2]\新制Cu(OH)2低价金属离了:Fe2\Sn2+非金属的阴离了及其化合物:S2\H2S、I\HI、NH3、Cl\HC1、Br\HBr含氧化合物:NO?、N2O5、MnO2>Na2O2>H2O2、HC1O、HNO3、hH2SO4>NaClO.Ca(C10)2>KCIO3、KMnO4>王水低价含氧化合物:CO、SO2、H2SO3、Na2SO3>Na2S2O3>NaNO2>H2C2O4、含・CHO的冇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离了反应罔子非氧化述原反应碱性氧化物与酸的反应类型:〔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圖子型氧化还原反应j置换反应1一般离子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用参加反应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n表示方法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r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抱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lj: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I查: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原子种类、个数、电荷数是否相等。意义:木质: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述能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小。I金属、非金属、氧化物{(A12O3>SO)中学常见的难溶物I碱:Mg(OH)Al(Oil)3、,Cu(0H)2、Fe(OH)3f生成难溶的物质Cu2+OH=Cu(OH)2l盐:AgCKAgBr.AgKCaCO.3>BaCO3生成微溶物的离子反应:2Ag+SO.12=Ag2SO,1I发生条件'由微溶物生成难溶物:Ca(OII)2+CO32=CaCO3I+201f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常见的难电离的物质有H20>CH3C00H>H2C03>nh3•H20牛成挥发性的物质:常见易挥发性物质有CO"S02>NH,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遵循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意义: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量。丫定性:根据反应物消耗,生成物产生的快慢(用气体、沉淀I等可见现象)來粗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疋里JI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牛:成物浓度|v二二:来表示。°①、单位:mol/(L•min)或mol/(L•s)②、同一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但数值Z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对丁•方程式:aA+bBcC+dD则有化学计量数比。如」v(A):v(B):v(c):v(D)=a:b:c:d1v(A)=1v(B)=1v(C)4v(D)③、一般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物质表示浓度(因为P不变)④、对于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V正Hv逆『内因(主要因素):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I,①、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浓度:则慢。I②、说明:只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或溶液屮发生反应速率产生影响;与反应物总量无关。影响因素①、结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n应速率加快,压强:反之则慢②、说明:当改变容器内压强而有关反应的气体浓度无变化时,则反应速率不变;如:向密闭容器中通入惰性气体。「①、结论: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则慢。温丿晏/3、对任何反应都产生影响,无论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夕卜因:②说明丿b、对于可逆反应能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但程度不同;c、一般温度每升高10°C,反应速率增大2〜'4倍,有些反应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结论:使用催化)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①、催化剂②、a>具有选择性;说明:b、对于可逆反应,程度地改变正、c、使用止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可同等逆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加快,使用负催化剂,反应速率减慢。原因:碰撞理论(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及活化分子等){其它因素: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化I学平衡状态: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动:是指动态平衡,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没有停止。I定:变:(①、②、[③、影响因素:温度平衡状态特征:等: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不等于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一个定值。外界条件改变,原平衡破坏,「''定义:mA(g)-h«B4g)pC(gK呵意义:表示可逆反应的反应进行的程腹打—'\(正反应吸热时,温度升高,K增大;1正反应放热时,化学平衡常数:温度升高,K减小),而与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无关。④、用途:X.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移动$C原因:结果:r方敞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化学平衡状态。a、Q=K时,处于平衡状态,v正二v逆;b、Q>K时,处于未达平衡状态;Vj/v逆向逆向进行;处于未达平衡状态;vQv逆向止向进行。、Q〈K时,反应条件改变引起:v正Hv逆速率、各组分百分含量与原平衡比较均发生变化。V(正)>v(逆)向右(正向)移V(正)二V(逆)平衡不移动\nv(正)〈V(逆)向左(逆向)移注意: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才能使用。①、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结论:增大压强,平衡向缩小体积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扩大体积的方向移动。②、压强:円、反应前后气态物质总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压强改变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说明:/II、压强的改变对浓度无影响时,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如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III、对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无影■响。①、温肢:升咼温丿旻,平衡1口」吸热反应方1口」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概念:平衡等效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对同一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1)、定温、定容:①、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②、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两平衡等效。(2)、定温、定压: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耍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有机反应方程式(一)烷绘占燃CH4+202亠亠>C02+2H2OCH4+2C12——fCH2CI2+2HC1CH4+3C12‘…•CHC13+3HC1\nCH4+4C12——CC14+4HC1CH4C+2H2(二)烯桂占燃C.H4+30^>■2C0.+2H.0CH2=CH2+Br2►CH2BrCH2Br做讣刑ch2=ch2+h2o>ch3ch2oh催化刑CH2=CH2+H2~s~CH3CH3化学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通过化学式,根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量,直接计算分子量。2.已知标准状况卜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式量:M=22.4po(、3.根据相对密度求式量:M=M"D。D=±\P丿4.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_物质的总质量(克)混合物物质的量总数=M人•a%+MBb%+1.相对原了质虽①原了的相对原了质量二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汇原子的质量X;A】、A2表示同位索相对原了质虽,a)%>a?%表示原了的摩尔分数②兀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A=i4|tz(%+A-yCi2%+(二)溶液计算,nmN_1000/xy、~V~MV~NaV_M2、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GV尸C2V2。3、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混二字晋(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不计)4、溶质的质量分数。①4%=哒X100%=—地一x100%m液加质+加剂②«%=—^X100%(饱和溶液,S代表溶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100+S③混介:m]a|%+m2a2%=(ni1+m2)a%混④稀释:miai%=ni2a2%\n5、有关pH值的计算:酸算H*,碱算OH—\nI.pH=—lg[H+]C(H+)=10_pHII.Kw=[H+][OH_]=10_14(25°C时)XMXNa6、图中的公式:1.n=——Nam2.n=——M3.Vn=——4.n=——V第1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毎小題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西安洙安模拟糜5.6LCO,气体迅速通过N5固休后得f»|4.48L(标况下)气体•这4.48体的质気是()A.6.4gB・82$C62恵D.8.8g2.(湖北利卅侵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杲()人.一定温度、压強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B.—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枳由瓦物质的显的多少决定C.气体障尔体积〈指Itnd任何气体所占的体枳为22,4LD.不同的气体•若体枳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笹1.(北京海淀俱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J8gD?0中含有电子数约为10x6.02xIO23B.30gQHe,中含有共价锥数约为6x6.G2xlOaC・1L0.5mol-f1CaCE溶液中含有氯离子数约为6.02xIO23D.lmolNa2O>与地0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败约为2x6.02x10a2.(北京东城楼拟)阿伏tO徳狎常数约为6.02x1^raQ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标准状况下22.4LN0与11.2L(h混合后所得气体分子数为6.02xlO21A标准状况下3.36LCCU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15X6.02X1023B.lmol甲基(一C比)中所含电子数为9x6.02xl0nC.2LImol-L啲4tSS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數为2x6.02xl尸1.(南昌蟆撅为阿伏加JS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2.4L氮气中所含原子数为2N*R1mnl与水完仝反应.转移申子教为N.ILImofL'na2<-UjittmTJUj«Z//V4D.标准状况下・2mdSOj所占的体积约为44.8L2.(浙江宁渡棋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由5.6LNO和56L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原子总数约为602xI023B50nil.0.1mol/LNaCI溶液中•做应总数约为6.02x1021C.1皿4甲基中电子总歡约为6.02xl0J4D.22.4L乙块中共用电子对总数约为1.806x10^3.(浙汎宁试槎拟X).1MPa,500t・将xLSO「通过装有论0$的硬质玻蜩管丘.气体体积变为yL(气体体积均在同沮同压下测定)•谏yL气体中SO)的体积分数是4.(山西佶汾樓拟)用仏表示冋伏加稳罗莒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62克白碗分子<P4冲含P—P健为0.03叫B将含有他鼻和恥。4分子共约个的混合气,温度降至标应状况,其体积约为\nC.6.4呂片与缶的混合物中所含S僚子数一定为0、2NaD.标准状况下・2.24L运離质所含贬子数一定为02Va9』洱北保定横拟)在一定条件T.C1,和NH4CI可发生如下反应:tCL+yNH4C1=—yNCl.d—y)HCl,当湄耗6.72U标况)的氯气时,生成(MOnwINC1.则NO.中氮的化合价为()A.2B.3C”4D.510.(洱采保定蟆拟)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足量氯气通人滇化亚铁涪液中:2Fe"+CI:—2C1+2Fe,*B.三氯化伕溶液中滴入践化钾搐液:F・+21*—Pe2*+LC.氯化钢常漬中加入帙:Fe.G宀——%)♦+CuDH>S通人FeClj熔液中:HjS+ZF』'2氏八+2H*11.(江苏苏忧樓杭冈伏加總罗當叛约为6.G2xIFmol匕下列说誉即正确的足()A.将通莒状况下分子故为6O2xlOD的NO:和NA至标准状况时其体积为22.4LA.7・lg氯吒与足虽石灰乳充分反应转移电于數为0.2x6.O2xlOnC・常温常压下体枳均为11.2I.的CO』和&。2所含有的氧原子数都是6,02xl沪D.新戊烷与异戊烷的混合物7.2g中所含共价徒数目为1.6x6.02x10°1.(江苏索州楼拟}一定虽的铜与一定虽的浓琦fl?恰好完全反应•产生N0、N02曲种气体•已知反应中被还原的UNO,占IINOj总虽的"3•则还厦产物中N0、N02的物质的昜之比为()A.l:lBJ:2B.2:3D.2:l1.(江苏苏北丑校爆撅)用/V*表示阿伏抑皑罗莒数・*列说法中一毎正购的是()A.lmol甲烷中的氢原子帔氣原子完全取代■冷姿2JVAO>压下・mg乙娓与皿g丙悻中均含有(辔山\对其用电子对C标准状况下・22.4LBr2中所含的分子数为N、C.lnioPL1MgJNOj)z熔液中含有NO,的数目为2.VA\n盐酸•另一陌是碳液。为确定甲、乙两瓶溶液的成分及其物囁的ft诫度•现禅作如下;①崑取25.00n】L甲熔液•向其中缓巖滴加乙溶液15.00mL•共收集到C©气体224标准状况h②虽取15.00mL乙溶液•向其中缓缓滴加甲向液25.00ml.,共收集到CO2气体112mU(标權状况)请回答di)權搏上述两种不同操作过程及实験数据可判断甲溶液是、乙溶液是O(2)用离F方稈式表示两次操作御到不同气体体积的原因:①;②°(3)甲溶液的物质的址浓度为rmbL^o(COi在水洛液中的少疑溶解忽略不计)(4Wnml.的甲溶液与等体积的乙塔掖技各科可就的方式混令•产生的气体体枳为vB>L(标准状况).Wv的取值范閘为。c+H>0若生成的混合气体能被NmOH涪液宜全吸收,划a的取值范團为<»(4)氮的氧化物与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N2和H>0oSNO;与NO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组成可口戦示为NO.,1滋枳NH)与号体枳的NO.刚好克全反氛则x值为。解题技巧策略1化学棊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1金点子:\n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吋试题的灵活性较人。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丁•耍抓住问题的实质,拿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丿瓜、\n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经典题:例题1:(2001年全国高考)卜-列过程屮,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甘汕加水作护肤剂B.用明矶净化水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増加香味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方法:从冇无新物质生成,对题中选项分别进行分析。捷径: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油用作护狀剂是利用了廿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明矶净化水,是利用了A广水解产牛的Al(0H)3胶体的吸附作用;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是两者部分发生了酯化反M之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出现红棕色斑迹,属铁的吸氧腐蚀。此三者均为化学变化。故选A。总结:对物质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有无新物质生成,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例题2:(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A)-O:C:O・(B):N;:N:(C)[:OxH]-(D)Na+[!p:p/fNa+方法:k化合荡(离了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原了的电了式一-得失电了一-化合物或原子团电子式,对题中选项逐一分析的。捷径:根据上述方法,分析C0?分子中电子总数少于原子中的电子总数,故A选项错。B项中N与NZ间为三键,等于原了的电了总数,故B正确。C有一个负电荷,为从外界得到一个电子,正确。D为离子化合物,存在一个非极性共价键,正确。以此得正确选项为A。总结:电子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用语中的重点内容。此类试题要求考纶从原子的电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时电了的得失与偏移进行分析而获解。例题3:(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A.空气B.石蜡C.氨水0.二氧化氮气体方法:从纯净物与混合物进行分析。捷径:因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纟R成,而混合物人部分没有固定的组成。分析选项可得D。总结:值得注意的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及有机同分异构体(如二甲苯)混在一起,它们虽是混合物,但却有固定的元素组成。此类试题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设问,既有共同Z处,也冇不同Z处策略2物质的量方面试题的求解技巧2金点子:“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计算的核心。从微观到宏观,从固体到气体,从纯净物到混合物中的各类计算,均要用到物质的量。在溶液方面,还要涉及到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求算及溶液中各种守恒关系的分析。对气体来说,在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气体所处的外界条件,因温度、压强不同,等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不同。对于NO?方而的试题,还要考虑后续反应,即NO?与隔的平衡转换。对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析,既要考虑反应,还要考虑反应进行的程度及过虽问题。经典题:例题1:(2001年全国高考)在lOOmL0.10mol•「的AgNO3溶液中加入lOOmL溶有2.08gBag的溶液,再加入100mb溶冇0.010molCuSO,・5氏0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最终得到口色沉淀和无色溶液\nA.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介物B.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1-的物质的最为0.02mol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屮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1方法:通过溶液中的离子进行整体分析。捷径:题中n(Ag')=0.1LX0.lmol*L1=0.01mol,n(Ba2,)=2.08g/208g•mol1=0.Olmol,n(Cl-)=0.02mol,n(CuJ,)=0.Olmol,n(SO;—)=0.01mol,所以生成n(AgCl)=0.Olmol,n(BaSO.)=0.Olmolo生成AgCl、BaSO4两种白色沉淀,它们物质的量相等。在生成的溶液中n(CD=0.02mol—0.Olmol=0.Olmol,C屮未参加反应,所以溶液显蓝色,反应后溶液的体积大约为200mL,所以C(Cu2+)=0.05mol・以此正确的是B。总结:这是集化学计算,实验现象描述为一体的学科内综合试题。尽管难度不大,但很冇新意。例题2:(2001年上海高考)设叫为阿佛加徳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了数为8NaB.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C.46g二氧化氮和46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了数均为3NaD.在1L2mol・IT的硝酸镁溶液中含冇的硝酸根离了数为4N,、方法:根据题意对选项逐一化解。捷径:A.在标准状况下,辛烷是液体,22.4L液态辛烷物质的量要比lmol大得多,所以A选项错误。B.18g水为lmol水,其中含有的电子数为lOmoloC・NO2和N2O4具有相同的最简式,相同质量的N02和N2O4必然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46gNO2即为lmolNO2共含有3mol原子。D.n(NO:厂)=1LX2mol/LX2=4mol«以此不正确的为A。总结:此类试题是高考试卷屮的热点题型,在解答此类试题时,一要注意物质所处的状态,二要理清微粒间的联系。例题3:(1997年全国高考)分别取等质量80°C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C后,所析岀的甲的质量比乙的人(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A.20°C吋,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B.80°C吋,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方法:从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分析。捷径: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屮制成饱和溶液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由于取等质屋「卩、乙两种溶液,其中含水的质量不知道,无法推断其溶解度的大小。但降低和同的温度,甲析出的质量大于乙,所以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故选D。总结:冇关溶解度方面的试题,在解题时既要考虑某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又要考虑温度变化时溶解度的改变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溶液不是饱和溶液,则不能利川溶解度进行有关计算。策略3元素周期律、周期表试题的分析技巧金点子:元素周期律、周期表部分的试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血。一是根据概念判断一些说法的正确性;二是比较粒子中电子数及电荷数的多少;三是原子及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四是周期表屮元素的推断。此类试题的解法技巧主要有,逐项分析法、电了守恒法、比较分析法、分类归纳法、推理验证法等经典题:例题1:(2001年全国高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B.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除氨外的稀冇气体原了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C.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n方法:依靠概念逐一分析。捷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而离子由于有电子的得失,当失去电了时,其离了的电了层数不一定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如腮等。A选项错。元素周期表屮从1I1B族到I1B族10个纵行的元索都是过渡元素,均为金属元素正确。氨的最外层为笫一层,仅有2个电子,除氮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确。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D选项错。以此得答案为AD。总结:此题要求考生对元索及元索周期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虽不难,但容易出错。例题2:(2001年上海高考)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_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D>CB.原子序数d>c>b>aA.离了半径C>D>B>A0.单质的还原性A>B>D>C方法:釆用分类归纳法。捷径:首先将四种离子分成阳离子与阴离子两类,分析其原子序数及离子半径。阳离子为屮、bB3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原子序数a>b,离了半®AD。再将其综合分析,因四种离了具有相同的电了层结构,故A、B位于C、D的下一周期,其原了序数为a>b>d>c,离了半径Ac(OH-),采用中和假想法,若是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溶液一定呈中性。现溶液呈酸性,说明酸过最,且必须是弱酸。以此得答案B。总结:中和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山两方面决定。该题给出c(H)=c(OH),故应从酸碱用量考虑。如未理解题意,极易从盐的水解进行分析,故易错选C、Do策略6碳族方而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碳族元素,作为元素化合物部分的重点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巳波及到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及错、锡、铅三种元素的内容。此类试题屮的常规题,其解法有过量分析、守恒分析、方程式的合并分析等。此类试题中的信息题,其解法冇迁移类比、现象剖析、效用比较等。\n经典题:例题1:(1996年上海高考)某二价金属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盐酸反应,消耗片和产生C0?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该混合物屮碳酸盐和碳酸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1:2C.1:3D.1:4方法:利用假想法。将消耗H+和产生C0?的物质的量Z比为6:5假想成消耗6molH+和产生5molC02,然后再行分析求算。捷径:设二价金属碳酸盐为RCO:”碳酸氢盐为R(HCO3)2,其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根据题意冇:2x+2y=6mol,x+2y=5mol。解得x=lmol,y=2mol。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选13。总结:部分考牛在解题时,将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理解成CO??和HCOs-,而出现错选D选项的较多。例题2:(1996年全国高考)将1体积选项中的一种气体与10体积6混和后,依次通过盛冇足量浓NaOlI溶液的洗气瓶和盛冇足量灼热铜屑的管了(假设反应都进行完全,最后得到的尾气可以是()A.CbB.COC・CO.D.N2方法:找对气体來源,分析好气体去路。通过剖析來龙去脉求解。捷径:A.Cl2lj02混合后,通过NaOH,Cb全部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2被全部吸收,授后得不到尾气。B.C0与@混合后,通过NaOIl溶液,都不能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发主反应:2Cu+022CuO,Ci=)C11+CO2最后LiJ的尾气是CO2,故C选项为最后得到的尾气。C.C02与02混合后,通过NaOH溶液,CO?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0?被全部吸收,最后得不到尾气。0.血与02混合后,通过NaOH溶液,都没有被吸收,再通过热铜用,0?被吸收,最后得到尾气N2,所以D选项也为最后得到的尾气。故本题答案为CDo总结:木题的难点是对题意的理解。冇学生误认为选项中的某种气体混入氧气后,再按题意依次反应麻的尾气仍然是原选项屮的气体。这是对题意的片面理解。正确的理解是,尾气可以是原选项,也可以是其他选项。対于这种设问尽管比较少见。但只要认真阅读,题中的设问是对以理解明白的。策略7氮族方而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氮族元素,作为元素化合物部分的重点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屮所占比例较大。其主要内容有氮族概念的分析与判断、氮的氧化物的分析与计算、硝酸及硝酸的性质分析与计算、磷及磷的化合物的分析与应用等。此类试题屮的常规题,英解法有过聚分析、守怛分析、方程式的合并分析、工业生产屮的用量比较等。此类试题屮的信息题,其解法有迁移类比、现彖剖析、效用比较等。经典题:例题1:(2001年上海高考综合)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2%〜3%的NaN0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NH.Q1溶液来处理废切削液,使NaN0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NaNO2+NH.iCl=NaCl+N^NO.第二步:NILN022+2出0下列对第二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XHN02是氧化剂②NHNh是述原剂@XHsN02发生了分解反应④只有氮元素的化合\n价发牛了变化⑤NH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①③B.①④C.②③④D.③④⑤方法:根据方程式,对照叙述,从化合价、反应类型等方面综合分析。捷径:NHN)2二二2+2氏0这是分解反应,乂是氧化还原反应,N02■被Nh还原生成山显然都是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牛了变化。以此得答案为D。总结:同一元索,如果一种显正价的微粒,另一种显负价的微粒,若它们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往往生成该元素的单质,如2H2S+S02=3S+2HONaH+H20==Na0H+H2等。例题2:(1997年全国高考)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是()A.m,B.NOC.N20D.n2方法:据题可知,2m()l金丿瓜失去的电子给了lmolHNO30可采取讨论试算的方法确定选项。捷径:令金属为+1价,失2mol电子,N被还原后显+3价。令金属为+2价,失4mol电子,N被还原后显+1价。令金属为+3价,失6mol电子,N被还原后显一1价。选项只冇C符合。总结:金属与HNOs反应后的价态,是该题求解的关键。部分考生因难以确定金属的价态,而造成无法获得结果。策略8氧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氧族元素包括了初中化学中氧气、水,高中化学中的臭氧、过氧化氢,硫及硫的化合物等。内容多,知识广,且有时还可能扩展到硒、佈、乍卜等元素。因此对其解题方法的掌握尤其重要。此类试题中的常规题,其解法有过量分析、守恒分析等。此类试题屮的信息题,其解法有迁移类比、现象剖析、效用比较等。宙于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性质不同,故在解题时,还必须注意,反应进行时浓度变化引起的反应变化。经典题:例题1:(1997年全国高考)向50mL18mol/LH2S0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述原的比SO】的物质的量为()A.小于0.45moLB.等于0.45molC.在0.45mol和0.90molD.大于0.90mol方法:根据方程式,将参加反应的硫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氧化作用,一部分为酸性作用,然后对其进行分析。但乂要注意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1的浓度越來越稀,稀硫酸不能与铜片反应,以此被述原的出S04的物质的量小于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值。捷径:浓H2SO4与足量的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0j(浓)+CuCi=^S02t+2H20,从方程式看,被还原的H2SO4应为所给H2SO40.90mol的一半,即0.45mol(中间值),但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4的浓度越来越稀,反应停止,故不可能等于0.45mol,一定小于0.45mol0故答案为A。总结:该题存在着一个隐含信息,即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自行停止。在解题时必须特别注意此类隐含信息。例题2:(1995年上海高考)为方便某些化学计算,有人将98%浓硫酸表示成下列形式,其中合理的是()A.H2SOd・件0B.H2SO4・II20C.H2SO1・SOsD.SO3・ILO方法:质量低TB法。#捷径:假设原98%硫酸的质量为100g,则98%浓H2SO冲有纯H2SO498g,水2g。\n9821则H2SO1与出0的物质的量之比为pg乔:1:@可判断A正确,BC错误。D项是A项略作变形,胚0,・|o-SO3-H20・H2OI-S03・H2O罟」、此得答案为ADo总结:将化合物或混合物按其组成进行拆分,在无机及有机试题中均有出现。策略9卤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卤族方而试题的题型主要有:卤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分析、气体的实验宗制収、应用性试题及新情境试题等。在解题时,耍充分运用守恒法、迁移类比法、方程式合并法、多步反应一步计算等。信息给子题(乂叫新情境试题),是近年來推岀的一种新题空,此类试题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具基本形式为:给出全新的情境(最新科研成果等信息)、兀长的题干、频繁的设问。但题示的新信息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经处理后可迁移或灵活运用。经典题:例题1:(1998年全国高考)氯化碘(IC1)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A.HI和HC1OB.HC1和HIOC.HC103和1110D.HC10和HI0方法:迁移类比法求解,但要考虑到IC1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捷径:IC1是拟卤素,很多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但不是完全相同,因为C1比I的得电子能力强,所以在IC1中,I为+1价,C1为一1价。而HC1中,C1为一1价,HTO中T为+1价,在IC1与水反应后其产物的化合价均不发牛:改变。故反应为:ICI+H2O二HC1+HT0,以此答案为B。总结:木题着重考杏学生对IC1和CL性质的理解能力和比较能力。C12与水反应生成HC1和HC1O,1C1与出0反应生成物究竟是HI与HC1O,还是HC1与HI0,不少同学未能从化合价去分析、判断,因而谋选A。通过本题不仅要认识IC1与比0反应生成HC1与HI0,还要理解此反应为一非氧化还原反应。如果将此反应扩展金TC1与碱反应,也要知道生成物为NaCl与NalOo例题2:(1997年全国高考)为实现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J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Kh可和1"发牛反应:103-+5I-+6H*=3L+3H20,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10「。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B)A.①③B.③⑥C.②④⑥D.①②④©⑦方法:这是一道无机信息题,利用给定的口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鉴别食盐中是否含冇10厂。要充分理解消化题目给定的知识——103-可在酸性条件下,将1一氧化,产牛S捷径:根据鉴别【2的方法得B。总结:充分利用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这是我们常用的解题方法。木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范例。题中的信息是10厂在酸性条件下发牛反应,(即需要酸,从题中对顺利选出食酷)生成了【2单质,检验碘单质需要淀粉。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正确理解,充分消化信息的重要性。策略10金属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碱金属内容,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其中有关过氧化物的分析与计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解题时,耍在理清题中关系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反应合并、守恒法。对于信息类试题,如NaH、\n超氧化物等,还要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化合价的分析。经典题:例题1:(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B).A.干冰灭火剂B.黄砂C.干粉(含NallCOj灭火剂D.泡沫灭火剂方法:根据性质分析获解。捷径:分析性质,因钠可与干冰灭火剂及干粉灭火剂产生的C0?发生反应,与泡沫灭火剂屮的水反应生成红气,故不行。而钠与黄砂不能发生反应,故可用黄砂扑火金属钠着火。综合后得答案为Bo总结:将课本中镁与C0?的反应迁移到钠,是解答出此题的重要之点。例题2:(1994年全国高考)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zCOs溶液屮加入1.06g无水N/COj,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虽()A.等于1.06gB.人于1.06g而小于2.86C.等于2.86gD.大于2.86g方法:通过假想类比分析(不必计算)。捷径:在饱和的Na2C03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碳酸钠,析出晶体(Na2C03-10H20)Na2C03+10H20==Na2C0:<・lOH^O1062861.062.86由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使原溶液中水量减小,减少溶剂又有晶体析出,导致析出晶体人于2.86g,所以选D。总结:根据考试说明,对析出含有结晶水的晶体的计算不作要求,但并不排斥对结晶出来品体的质量的范围作估计,或者对溶液质量变化或者溶液的浓度的计算或判断。因此在复习时注意复习范围。策略11镁铝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镁,铝是重要轻金属,具有较强还原性。镁,铝及其化合物在工业及虫活屮有着重要而广泛的用途,特别是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在题Id屮的计算形式方法性和技巧性均较强,是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代表题型冇;天平平衡判断题,镁的强还原性,铝盐与强碱反应产物的讨论,含铝化合物沉淀图像题等。解题关键是:(1)熟悉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2)将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与过量计算相结合。(3)结合图像综合分析。(4)充分利用守恒关系。经典题:例题1:(1996年上海高考)0.1mol镁粉分别在足量的0八CO:?、N?屮燃烧,生成固体的质量依次为M、W2、W30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W2>W!>W3B.W!=W2>W3C.WfW2=W3D.肌>的>恥方法:将方程式比较后分析。捷径:反应式依次为2Mg+02=^;MgO,2Mg+2C(h仝」)+C,3Mg+N2仝根据计算式可求出答案为A。总结:W2中还有碳生成,是固体。如果疏忽这一点就误选B。例题2:(2000年全国高考)某些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水处理中使用的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l2(0H)nClm・yl【2O],式屮皿等于()\nA.3~nB.6~nC.6+nD.3+n方法:电荷守恒(化合价代数和为0)。捷径:根据化合价的代数等于0得,2X3=n+m,所以m=6-n0答案为B。总结:此题为一易题,如不能运用电荷守同也很难获解。策略12铁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铁是中学化学中的匝要变价元索。在高考中冇关铁方面的试题主要类型冇:性质分析、实验原理与操作分析、有关铁方面的计算等。1.性质分析试题的解题方法此类试题要求考牛从铁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方面去分析试题内容。特别是铁的变价问题。2.实验原理与操作试题的解题方法此类试题要求考先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注意点等方面对实验内容作较为详实的分析。主要有铁的性质实验、铁的制取实验、Fe(OH)2制取实验等。3.有关铁方面的计算试题的解题方法此类试题可釆川方程式分析或将方程式合并后统一分析求解。在解题时尽可能利用守恒法求解。经典题:例题1:(1993年全国高考)・a、b、c、d、e分别是Cu、Ag、Fe、Al、Mg5种金属中的—•种。已知:(Das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2)b与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单质小(3)c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4)c、e在冷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由此可判断a、b^c、d、e依次为()A.FeCuAlAgMgB.A1CuMgAgFeC.MgCuAlAgFeD.MgAgAlCuFe方法:寻找突破口,并从突破口推出其它金属。捷径:以c、e金属钝化为突破口,由(1)(3)(4)知c为Al,再由(4)知e为Fe有上述结果和(1)知a为Mg,最后由(2)知b为Cu、d为Ag。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c,然后很容易判断出e、a。得答案为Co总结:判断出c为Al,e为Fe,就可舍玄•选项A、B,由(2)确定b和d的活泼性。这样判断可简捷些。例题2:(1995年上海高考)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屮,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增加的是()A.硝酸B.无水乙醇C.石灰水D.盐酸方法:从反应过程进行分析。捷径:当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表面牛成氧化铜,造成铜片质量增加。当该铜片插入硝酸中,表面的氧化铜及未被氧化的铜均能被硝酸溶解。插入无水乙醇屮发牛反应CHbCHoOH+CuOCH3CHO+CU+H2O,铜片乂恢复到原来的质量。若插入盐酸中,表面的CuO溶于盐酸屮,质最减少。只有插入石灰水屮,铜片不发生反应,表面的氧化铜仍附着在铜片上,质量增加。以此得答案为C。总结:在插入溶液Z前,Cu片质量就己增加。部分考生耒能理解这一点而造成错选。策略13方程式的巧析巧写技巧金点子: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为书写,在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有关分析题主要有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分析、反应用量分析、反应过程分析等。其方法在于抓住反应的实质,比较反应前后的关系。有关方程式的书写主要是信息类方程式。在书写时要在充分理清题示信息,找出反M物和生成物。特别是对生成物的判断,切不可依据熟题效应而得出结论,要知道,即使是同一反应物,条件不同,其产物也有可能不同。经典题:\n例题1:(2002年全国高考)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疋与单质R不反应;X2++Z=X+Y+Z2+=Y2++Zo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A.R2+>X24>Z2+>Y2+B.r>R2^>Y2,>Z2+c.y2+>z24>r24>x2^D.Z2,>X24>R2,>Y24方法:利用“强氧化剂十强还原剂一弱氧化剂+弱还原剂”的反应原理对题中的离子方程式进行分析。捷径:根据反应严+Z=X+Z2+知:氧化性X2+>Z2+;根据反应Y+Z2+=v2t+Z知:氧化性Z2+>Y2+0又严与单质R不反应,得氧化性R2+>X2+o以此得结果R2h>X2+>Z2t>Y2io选A。总结:对离了氧化性与还原性判断的方法较多,其它如根据溶液中离了的放电顺序、金属活动顺序表、元索•周期表等。例题2:(1996年全国高考)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屮,QQQ的是()A.2比(气)+02(气=2H20(气)+Qi2比(气)+O2(气)=2出0(液)+Q2B.S(气)+02(气)=S02(气)+QiS(固)+O2(气)=S0>(气)+Q2c*C(@)+l/2Oa(^=C0(5)+QxC(固)+5(气)=82(气)+QD・也(气)+CL(气)=2HC1(气)+Ch肘2(气+1%气)=HC1(气)+Q2方法: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反应物和纶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密切关系。以此解答该题可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聚集状态进行分析而获得结果。捷径:A.由于从气态水到液态水会放热,所以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即Q2>QuB.由于从固态硫到气态硫要吸热,所以气态硫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同态硫燃烧放的热量多,即Qi>Q2;C.由于0?与CO反应牛成C0?乂放出热量,所以Q-,>Q.D.Qi二2Q:?正确答案即为AC0总结:现行教材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已有所改变。在此是为了保持高考题的原样而列出。策略14无机结构的分析与判断技巧\n金点子:无机结构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等。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其主要方法与技巧包括:1.戢外层8电子结构的判断技巧对于ABn型分了,如果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加最外层电了数等于8,即A原了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如\乩、PCh、H2S等。其计算式为:IA的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二8。2.非极性分子的判断技巧对于ABn型分子,如果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即为非极性分子。如CO?、BD、PCh等。其计算式为:IA的化合价|二最外层电了数。3.分子结构的分析与判断技巧常见的无机分子结构有直线形分子(如COJ、平面三角形分子(如BFJ、弯曲形分子(如IW))、三角锥形分子(如NHJ等。在解题时,要能将常见的分子构形根据电子排布的相似点,迁移到新的物质中。此类试题主耍采用迁移类比法分析。4.晶体结构的分析与判断技巧常见的晶体有离子晶体(NaCl型和CsCl型)、分子晶体(如干冰)、原子晶体(如金刚石、品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及新型无机非金加材料)、金属品体及过渡型品体(如石墨)。在解题时,既要能分析其晶体结构,又要能将常见的晶体结构根据题中叙述,迁移到新的物质中。此类试题主要采用迁移类比法分析。经典题:例题1:(1999年全国高考)下列各分了中所冇原了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了结构的是()A.BeCl2B.PC13C.PCI5D.N2方法:利用ABn型分了中价电了排布规律分析求解。捷径:根据金点子中的技法概述1知,属ABn型分子的有BeCbPCI、PCh,只有PCh分了中的IP的化合价+3|+最外层电了数=8。故PCL分了中P原了的最外层满足8电了结构,乂C1原子为-1价,也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故B符合题设要求。乂因2的电了式是,丿:N][N:满足最外层为g电子结构。以此得正确答案为BD。总结:BeCl2中Be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所以它不论形成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其最外层电子数都不町能是8。PCh的电子式可联系到屮学阶段所学的毗分子的结构书写,即为:C1::a:p:□例题2:(1999年全国咼考)关于晶体的卜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晶体中只耍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B.在晶体屮只要有阳离了就一定有阴离了C.原了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D.分子品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品体的低方法:从中学范围内四种类型的品体综合分析。捷径:在金属晶休屮,存在金属阳离子和白由电子,故13选项错课;晶体硅的熔点mor,要比金属餌的熔点(3419°C)低,而金属汞的熔点(常温下是液态)又比蔗糖、磷等(常温下是固态)低。以此说法正确的只有A。总结:部分考生由丁•对金属品体理解不深,错误认为:在品体中只耍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了,而出现误选B的现彖较多。策略15帘见仪器及实验装置的分析技巧金点子:\n此类试题包括:仪器的使用、仪器的选用、仪器组合成的简单装置等的分析。1.仪器的使用分析仪器的使用分析,耍从仪器耍求和使用范围上左整体把握,采用的方法是迁移应用。2.仪器的选用分析仪器的选用要从实验原理和实验要求去确定釆用何种仪器。3.仪器组合成的简单装置的分析装置依赖于目的、原理和注意点。以此分析装置需从实验要求岀发,采用仪器原理相结合的手段确定实验结果。经典题:例题1:(1996年上海高考)准确量取25.00mL高猛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A.50皿量筒B.10ml,量筒A.50mL酸式滴定管D.50mL碱式滴定管方法:从所给仪器的梢确度分析。捷径:用量筒取溶液的体积不可能精确到O.OlmL,只能用滴定管或移液管屋取。乂因为高镒酸钾溶液能腐蚀橡胶,故不能用碱式滴定管。所以选C。总结:此题为一常规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实验仪器楮确度的理解。例题2:(1996年全国高考)下列有关使用托盘天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填写标号)()・A.称量前先调节托盘天平的零点B.称屋时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祛码C.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英他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0.用托盘天平可以准确称量至0.01克A.称量完毕,应把祛码放冋祛码盒中方法:从托盘天平的便用要求分析。捷径:因为托盘天平的游码刻度为0.lg,精确度为0・1甌被称量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犬平上。腐蚀性药品及易潮解药品应放在小烧杯屮称量。即使没有腐蚀性的药品也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而应放在一张洁净的纸上。故叙述不正确的有CD。总结:托盘天平中的质量关系为:左盘质量=右盘质虽+游码质量。例题3:(1999年上海高考)下列叙述仪器“0”刻度位置正确的是()A.在量筒的上端B.在滴定管上端C.在托盘天平刻度尺的正中D.在托盘犬平刻度尺的右边方法:从具体仪器去分析。捷径:量筒无“0”刻度,其刻度数下端最小。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托盘天平的“0”刻度在刻度尺的左端。温度计的“0”刻度因种类不同而不能确定。选B。总结:量筒的最下端无刻度,也即无“0”刻度,是有关“0”刻度方面的重要之点。部分考生由于分不清这一点而出错。其原因可能是()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方法:酸碱中和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冇两方面因素制约,①盐的水解,②酸碱用量。解题时既要考虑酸碱的强弱,乂要考虑酸碱用量的多少,两者缺一不可。\n捷径:题中两溶液中的c(H>c(OH-),采用中和假想法,若是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溶液一定呈中性。现溶液呈酸性,说明酸过最,且必须是弱酸。以此得答案B。总结:中和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山两方面决定。该题给出c(H)=c(OH),故应从酸碱用量考虑。如未理解题意,极易从盐的水解进行分析,故易错选C、Do例题1:(1999年上海高考题)把0.05molNaOH同体分别加入下列100mL液体屮,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A.自来水B.0.5mol・L-1盐酸C.0.5mol・「HAc溶液D.0.5mol・L_1KC1溶液方法:导电性强弱决定于什么?是解答出此类试题的关键。一般说来,金属的导电性决定于单位体积内自由电了数,电解质的导电性决定于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的离了数,也即自由离子的浓度。捷径: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也即口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变化最小。选项A、C均有弱电解质变成强电解质,离了浓度增大。选项D由于加入NaOH固体,增大了离了浓度。B•pNaOH与含等物质的量IIC1的盐酸反应后,溶质由IIC1变成NaCl,离子浓度不变,导电性几乎不变。故选Bo强弱要分清、浓度是关键。若不注意强弱电解质问题,此题极易课选答案C。总结:导电性问题是生产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其导电性不仅有溶液中的导电,述有金属与非金属(如石黑)的导电。此类试题一要注意自由电荷的浓度;二要注意两类导电物质本质不同,金属的导电为物理过程,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实际上是一电解过程。例题2:(1992年全国高考题)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四种溶液:©CHsCOONa②NaHSOi③NaCl@QH—ONa,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④〉①〉③〉②B.①〉④,③〉②C.①〉②'③〉④D.④〉③>©>②方法:溶液pH的大小由两种怙:况决定,一是电解质本身的电离,二是水的电离,而水的电离程度的人小又决定于盐类水解程度的人小。此类试题要求准确把握酸碱的相对强弱,充分依靠水解规律判析。捷径:四种溶液可分成三组,®NaHSO4,电离显酸性,pH<7;③NaCl为强酸强碱的正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pH=7;①④是强碱弱酸盐,水溶液均呈碱性,因CIhCOOH的酸性较C6山011强,故pll值应为④〉①,以此得答案A。总结:此类试题解答的一•般步骤为:先分组,然后再对组内物质根据电离与水解程度进行判析。题中溶液除为盐溶液外,还可能为酸或碱。如等浓度的八种稀溶液:①N^SO.^H.SO,©NaHSOi@NH.(C1⑤NaHCOs©NaCOs©NaOH⑧Ba(OH)2,其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②③④①⑤⑥⑦⑧。例题3:(1991年全国高考题)已知一种c(H+)=lX10_mol•「的酸和一种c(01D=1X103mol・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