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00 KB
- 2022-07-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小说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注音庇祐(bì)玷辱(diàn)央浼(měi)酒馔(zhuàn)尴尬(gāngà)絮烦(xùfán)仓廒(áo)赍发(jī)恁(nèn)掇(duō)搠(shuò)剜(wān)◆古今异义(1)少刻便知。古义:一会儿。今义:此词已消亡。(2)只顾将来。古义:拿。今义:将要。(3)不见消耗。古义:消息。今义:因使用或受损而渐渐减少。(4)好歹结果他性命。古义:结束,了结。今义:长出果实或事物发展到最后状态。(5)这两人来得不尴尬。古义:鬼鬼祟祟,不正派。今义:处境困难,不好处理。(6)这个差使又好似天王堂。古义:胜过。今义:好像。(7)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古义:冒犯;制造。今义:讨厌;惹事。(8)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古义:只要。今义:转折连词。(9)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古义:时时;给。今义:此词已消亡;和。◆文化常识施耐庵,中国元末明初作家。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2.装在套子里的人◆注音规矩(jŭ)祈祷(qídǎo)谗言(chán)怂恿(sǒngyǒng)讥诮(jīqiào)周济(jì)陶冶(táoyě)辖制(xiá)难堪(nánkān)漆黑(qī)◆文化常识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1904年6月,契诃夫因肺炎病情恶化,前往德国的温泉疗养地黑森林的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逝世。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短篇小说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3.边城◆注音蘸水(zhàn)悖时(bèi)氽水(tǔn)泅水(qiú)踹水(chuài)喧阗(tián)蚱蜢(zhàměng)泱泱(yāng)角隅(yú)睥睨(pì\nnì)歇憩(qì)眺望(tiào)傩神(nuó)棕榈(zōnglǘ)汆(cuān汆汤)◆文化常识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族血统。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注音。幼稚(zhì)稔(rěn)芜(wú)奚(xī)惆怅(chóuchàng)谏(jiàn)轻飏(yáng)瞻(zhān)衡宇载(zài)欣载奔盈樽(zūn)壶觞(shāng)酌(zhuó)眄(miǎn)矫(jiǎo)首出岫(xiù)翳翳(yìyì)盘桓(huán)曷(hé)西畴(chóu)棹(zhào)壑(hè)崎岖(qíqū)曷(hé)耘耔(zǐ)沮(jǔ)丧恶(ě)心翼轸(zhěn)瓯越(ōu)下榻(tà)台隍(huánɡ)棨戟遥临(qǐjǐ)懿范(yì)襜帷(chān)胜饯(jiàn)潦水尽(lǎo)俨(yán)骖騑(cānfēi)鹤汀(tīnɡ)凫渚(zhǔ)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ɡ)纡(yū)孤鹜(wù)彭蠡(lǐ)逸兴遄飞(chuán)睢园(suī)睇眄(dìmiǎn)帝阍(dìhūn)多舛(chuǎn)涸辙(hé)北海虽赊(shē)虢州(ɡuó)悫(què)簪笏(zānhù)叨陪(tāo)捧袂(mèi)桑梓(zǐ)北冥(mínɡ)鲲(kūn)迁徙(xǐ)齐谐(xié)抟(tuán)夭阏(yāoè)蜩(tiáo)决(xuè)起而飞榆枋(fānɡ)舂(chōnɡ)粮小知(zhì)朝菌(zhāo)晦朔(shuò)蟪蛄(huìɡū)大椿(chūn)斥鴳(chìyàn)万仞(rèn)蓬蒿(hāo)知(zhì)效一官数数(shuòshuò)然泠(línɡ)然恶(wū)乎待哉星宿(xiù)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行(xíng)年四岁门衰祚(zuò)薄(bó)茕茕(qiónɡqiónɡ)孑(jié)立床蓐(rù)洗马(xiǎn)猥(wěi)以微贱陨(yǔn)首责臣逋(bū)慢日笃(dǔ)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盘桓(huán)气息奄奄(yǎn)(yǎn)更(gēng)相为命4、归去来兮辞知识点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词类活用: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一词多义:心 --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n故 --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2)尝从人事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4)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5)幼稚盈室幼稚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6)于是怅然慷慨慷慨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7)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8)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文言句式:1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2倒装句(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3省略句(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n4被动句(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以心为形役(为,被)介词“以”《归去来兮辞》中有好多包含“以”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以”有时作介词,有时作连词。辨清楚这些“以”到底是介词还是连词,对以后的学习和做题也是大有裨益的。以下是文中部分包含有“以”的句子及“以”在句中的词性和含义(作用)。1、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2、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3、问征夫以前路(介词,往)4、引壶觞以自酌(介词,表承接)5、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6、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7、请息交以绝游(连词,表并列)8、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9、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几点规律:1、“以”作介词时,后边往往跟着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且它常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这个介宾短语又常常作后置的状语。2、“以”作连词时,表关联作用,也就是说,它有连接前后项的作用,而前后项或者是动词,或者是形容词,很少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即便是,也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的。更为重要的是,“以”作连词时,作用相当于“而”。也就是说,用作连词的“以”可以用“而”替换。3、判定“以”在句中是介词还是连词,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一看“以”后边是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是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而且是不是作状语的(在文言中“以”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二看“以”能不能用“而”替换。如果能,它就是连词;如果不能,那它就是介词。上例中的“既自以心为形役”“问征夫以前路”“农人告余以春及”中的“以”都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又都是作状语的(其中后两句是状语后置的特殊句式),而且又都不能用“而”替换,因而判定它们都是介词。至于其它各句,“以”的前后连接的都是形容词或动词,又都能用“而”替换,所以是连词无疑。三、分析两个特别的倒装句式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2、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由于诗歌表情达意和句式平仄对应等方面的需要,诗歌中有些语句常常打乱正常语序,文中这两个句子就是这样的。在讲课时,由我提出这个疑问来,让学生自己探寻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倒装句式,很有意思。第一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倒装句,因而在译文时应译为:“(我的)门虽然有设,却常常关闭着,(因而,我)每天在园中走一走,自成一种乐趣。”第二个句子是定语前置的倒装句,所以在译文时,要译为“既要探寻幽深曲折的沟壑,又要经过高低不平的山丘。”5、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1、注意下列括号内的词语的意义。地(接)衡庐(接壤。)(极)娱游于暇日(尽情。)所(赖)君子见机(依赖。)\n今兹(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等终军之(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处(涸辙)以犹欢(比喻困厄的处境。)(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兰亭(已)矣(过去。)2,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3,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一)、重点字词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12、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二)、一词多义1、故: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2、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3、属: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4、即: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5、引: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②恭疏短引(名词,序)\n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6、穷: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7、数:A、shù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B、shǔ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C、shuò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8、趋: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9、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10、矣: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②前人之述备矣(语气词,相当于“了”)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三、词类活用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四、句式1、物(有)华天(有)宝(省略句)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句)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4、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句)5、童子何知(宾语前置)6、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7、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8、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n五、成语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萍水相逢兴尽悲来高朋满座命运多舛达人知命天高地迥人杰地灵老当益壮6、逍遥游文言知识1.通假字(1)三餐而反(返)(2)小知不及大知(智)(3)此小大之辩也(辨)(4)而御六气之辩(变)(5)而征一国者(耐)(6)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7)北冥有鱼(溟)⑻已——矣⑼培,通凭范例讲解:而后乃今培风2.重点词语怒:奋发范例讲解:怒而飞(振翅奋飞)斯:则,就范例讲解:风斯在下矣:(风就在下面了)夭阏:阻塞范例讲解:莫之天阏(没有阻碍)枪:触、碰范例讲解:枪榆枋而止(碰到树木就停下来)控:投,落下范例讲解:控于地而已矣(落在地上罢了)效:显才能范例讲解:知效一官(才能胜任一官之职)比:合范例讲解:行比一乡(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正:本所应有范例讲解:乘天地之正(顺应天地万物之性)恶Wū:何范例讲解: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3.词类活用。1.名词用如动词范例讲解: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向南飞)2.使动用法范例讲解: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3.形容词作名词范例讲解:鲲之大(大:庞大的体形)志怪(怪:怪异之事)4.古今异义。海运:海波动荡范例讲解: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范例讲解:南冥者,天池也野马:游动的雾气范例讲解:野马也,尘埃也果然:饱的样子范例讲解:腹犹果然众人:一般人范例讲解: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羊角:旋风范例讲解: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怒:奋发范例讲解:怒而飞,通常的用法是气愤之意。不过:不超过范例讲解:不过数仞而下的意思,现代汉语是转折连词。5.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①而莫之夭阏者(否定句,代词作宾语)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③之二虫又何知(疑问奚以……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再往南去呢?6.一词多义,结合课后练习三。(1)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志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训俭示康》立志《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记述、记载\n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记住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标记、做标记(2)名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逍遥游》名称、名字名之者谁《醉翁亭记》命名、起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声名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指出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名义(3)图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图谋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地图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谋划、筹划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促织》图画无使滋蔓,蔓难图也《郑伯克段于鄢》谋取、设法对付(4)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逍遥游》放上、安放郑人有且置履者《郑人买履》购置、添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放弃、放下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王忠肃公翱事》摆、设(5)穷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逍遥游》尽、止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训俭示康》生活困难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走到头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上》不得志,与“达”相对(6)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凭、乘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用(7)其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是……还是……”①代词,代第一人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②代词,代第三人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③难道(其真无马邪)④其中(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⑤还是(吾其还也)(8)且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再说①尚且(吾死且不惧,彘酒安足辞)②况且(且尔言过矣)③而且(以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④暂且(县官且顺群臣言)⑤一边……一边……(且战且退)⑥彼且奚适也,将要⑦且适南冥也。(将要;到、往;海)⑧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9)乃而后乃今培风,才①是,表判断(臣非知君,知君者乃苏君)②只,仅仅(乃自强步,日三四里)③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竟然④你,你的(家祭勿忘告乃翁)⑤与“无”连用,表示推测(无乃尔是过与)⑥于是(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10)时时则不至,有时\n①季节(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②隔一段时间,有时候(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③时候,时间(别君去兮何时还)④时运,时机(时不利兮骓不逝)⑤按时(学而时习之)⑥当时,那时(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⑦时常,经常(时与出游猎)(10)知小知不及大知,同智,智慧①知道(朝菌不知晦朔)②知识,见解(孰为汝多知乎)③了解(知我者,鲍子也)④知己(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⑤主持(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11)修未有知其修者,长①整治,治理(修守战之具)②修建(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③研究、学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④高(邹忌修八尺有余)(12)比行比一乡,联合①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白乘)②挨着(天涯若比邻)③处处(比比皆是也)④勾结(朋比为奸)⑤认为和……一样(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⑥等同(与天地兮比寿)。(13)数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拼命追求)①细密(数罟不入夸池)②多次,屡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③几(有鱼焉,其广数千里)④数目(愿得补黑衣之数)⑤计算(数不胜数)。(14)树虽然,犹有未树也,树立,动词①种植(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②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③树木(中有杂树)(15)善泠然善也,高远①好,表答应(王曰:“善。”)②擅长(京中善口技者)③善良的(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16)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则风斯在下矣(就)(17)之鹏之徙于南冥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则芥为之舟:助词,不译而莫之夭阏者:代词,它;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这,指两只小动物\n7、陈情表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3、夺:舅夺母志(改变)4、祚:门衰祚(zuò)薄(福分)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7、婴:而刘夙婴疾病(缠绕)8、废:未曾废离(停止侍奉)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10、寻:寻蒙国恩(不久)11、笃:则刘病日笃(病重)12、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提升)13、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14、听:听臣微志(听任,准许)二、一词多义1、行: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2、矜: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②不矜名节(动词,自夸)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3、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4、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5、见:①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6、亲: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7、日: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8、当: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9、薄: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10、拜: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11、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12、夙: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13.之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助词。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14.终(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2)无以终余年。结束,度完,动词。(3)愿乞终养。终了,动词。15.命(1)辞不赴命。任命,名词。(2)人命危浅。生命、性命,名词。(3)更相为命。生活、生存,名词。三、词类活用1、躬亲: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2、日: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3、闵凶:夙遭闵凶(形作名,忧患凶丧这事)4、微贱: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5、诚:愿陛下矜悯愚诚(形作名,诚心)6、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n7、卒:保卒余年(动词使动,使……终了)8、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动,远行)9、进退: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作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10、闻: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四、古今异义的词1、至于:至于成立(①古义:到。②今义:程度副词)2、成立:至于成立(①古义:成人自立。②今义:创立)3、不行:九岁不行(①古义:不能走路。②今义:不可以)4、秀才:后刺史荣举臣秀才(①古义:优秀人才。②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5、告诉:则告诉不许(①古义:申诉。②今义:让别人知道)6、辛苦:臣之辛苦(①古义:辛酸苦楚。②今义:身心劳苦)五、句式1、急于星火(介词结构后置)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3、谨拜表以闻(陛下)(省略句)4、且刘夙婴疾病(被动句) 8.咬文嚼字◆注音锱铢(zīzhū)没镞(zú)岑(cén)寂尺牍(dú)付梓(zǐ)剥啄(zhuó)垂涎(xián)◆文化常识朱光潜(1897~1986),中国美学家。安徽桐城人。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学习,后就读香港大学文学院。先后留学英国爱、法国,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主要编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黑格尔的《美学》等。9.说“木叶”◆注音砧(zhēn)筌(quán)皋(gāo)褒(bāo)袅(niǎo)恽(yùn)浦(pǔ)锭(dìng)灼(zhuó)◆文化常识林庚,192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林庚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1933年出版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此后陆续出版《春野与窗》《林庚诗选》等诗集和诗、论合编的《问路集》及诗性哲理随笔《空间的驰想》。10.谈中国诗\n◆注音咻咻(xiū)轻鸢(yuān)譬如(pì)颦蹙(píncù)叫嚣(xiāo)睿智(ruì)梵文(fàn)一蹴而就(cù)◆文化常识钱钟书(1910—1998),文学史家,作家,1935年,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留学,获博士学位。之后随杨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有文论《谈艺录》、《管锥编》、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等。11.中国建筑的特征◆注音厢房(xiāng)墁地(màn)檩条(lǐn)榫子(sǔn)穹隆(qióng)轩(xuān) 柁墩(tuó)12.作为生物的社会◆注音衔起(xián)蚁冢(zhǒng)鳟鱼(zūn)鲱鱼(fēi)毗邻(pí)梭子(suō)迄今(qì)13.宇宙的未来◆注音坍缩(tān)诅咒(zǔ)逾越(yú)倚重(yǐ)崩溃(kuì)迄今(qì)耶稣(sū)恍惚(huǎng)关隘(ài)溢出(yì)沮丧(jǔ)◆名句默写1、,控蛮荆而引瓯越。2、,眄庭柯以怡颜。,审容膝之易安。3、,亦崎岖而经丘。4、怀良辰以孤往,。5、都督阎公之雅望,;,襜帷暂驻。6、,抚孤松而盘桓。7、,烟光凝而暮山紫。8、悦亲戚之情话,。9、,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10、,泉涓涓而始流。11、,;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12、雄州雾列,。13、,临清流而赋诗。14、,上出重霄;,下临无地。\n15、曷不委心任去留??16、,?穷且益坚,。17、策扶老以流憩,。18、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轴。19、聊乘化以归尽,!20、,;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21、爽籁发而清风生,。22、物华天宝,;,。23、,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24、,宾主尽东南之美。25、渔舟唱晚,;,声断衡阳之浦。26、关山难越,?,尽是他乡之客。27、睢园绿竹,;邺水朱华,。28、,沐浴清化。29、故曰:,,。30、,李广难封。31、披绣闼,,山原旷其盈视,。32、风之积也不厚,;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33、,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34、,极娱游于暇日。35、,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36、,秋水共长天一色。37、杨意不逢,;钟期既遇,?38、天高地迥,;兴尽悲来,。39、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40、,桑榆非晚。41、故夫知效一官,,德合一君,,其自视也,亦若此矣。42、,死当结草。43、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44、且夫水之积也不厚,。45、野马也,,。\n46、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母、孙二人,更相为命。。47、酌贪泉而觉爽,。48、诏书切峻,。,催臣上道;,。49、但以刘,,人命危浅,。50、孟尝高洁,;阮藉猖狂,!5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5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育星教育网www.ht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