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数学总复习资料 36页

  • 1.02 MB
  • 2022-07-27 发布

2012高中数学总复习资料

  • 3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01.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要点一、知识结构: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二、知识回顾:(一)集合1.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2.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果,同时,那么A=B.如果.[注]:①Z={整数}(√)Z={全体整数}(×)②已知集合S中A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也是有限集.(×)(例:S=N;A=,则CsA={0})③空集的补集是全集.④若集合A=集合B,则CBA=,CAB=CS(CAB)=D(注:CAB=).3.①{(x,y)|xy=0,x∈R,y∈R}坐标轴上的点集.\n②{(x,y)|xy<0,x∈R,y∈R二、四象限的点集.③{(x,y)|xy>0,x∈R,y∈R}一、三象限的点集.[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例:解的集合{(2,1)}.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例:A={(x,y)|y=x+1}B={y|y=x2+1}则A∩B=)4.①n个元素的子集有2n个.②n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1个.③n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2个.5.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原命题逆否命题.例:①若应是真命题.解:逆否:a=2且b=3,则a+b=5,成立,所以此命题为真.②.解:逆否:x+y=3x=1或y=2.,故是的既不是充分,又不是必要条件.⑵小范围推出大范围;大范围推不出小范围.1.例:若.2.集合运算:交、并、补.3.主要性质和运算律(1)包含关系:(2)等价关系:(3)集合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0-1律:等幂律:\n求补律:A∩ðUA=φA∪ðUA=UðUU=φðUφ=UðUU(ðUA)=A反演律:ðU(A∩B)=(ðUA)∪(ðUB)ðU(A∪B)=(ðUA)∩(ðUB)1.有限集的元素个数定义:有限集A的元素的个数叫做集合A的基数,记为card(A)规定card(φ)=0.基本公式:(3)card(ðUA)=card(U)-card(A)(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根轴法(零点分段法)①将不等式化为a0(x-x1)(x-x2)…(x-xm)>0(<0)形式,并将各因式x的系数化“+”;(为了统一方便)②求根,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③由右上方穿线,经过数轴上表示各根的点(为什么?);④若不等式(x的系数化“+”后)是“>0”,则找“线”在x轴上方的区间;若不等式是“<0”,则找“线”在x轴下方的区间.(自右向左正负相间)则不等式的解可以根据各区间的符号确定.特例①一元一次不等式ax>b解的讨论;②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ox>0(a>0)解的讨论.二次函数()的图象\n一元二次方程有两相异实根有两相等实根无实根R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1)标准化:移项通分化为>0(或<0);≥0(或≤0)的形式,(2)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组)3.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公式法:,与型的不等式的解法.(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3)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1)根的“零分布”:根据判别式和韦达定理分析列式解之.(2)根的“非零分布”:作二次函数图象,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列式解之.(三)简易逻辑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2、逻辑联结词、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或q(记作“p∨q”);p且q(记作“p∧q”);非p(记作“┑q”)。3、“或”、“且”、“非”的真值判断(1)“非p”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F的真假相反;(2)“p且q”形式复合命题当P与q同为真时为真,其他情况时为假;(3)“p或q”形式复合命题当p与q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时为真.4、四种命题的形式: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1)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逆命题;\n(2)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否命题;(3)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是逆否命题.5、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三条关系:(原命题逆否命题)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6、如果已知pq那么我们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若pq且qp,则称p是q的充要条件,记为p⇔q.7、反证法: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假设),引出(与已知、公理、定理…)矛盾,从而否定假设证明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高中数学第二章-函数考试内容: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考试要求:(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2)了解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02.函数知识要点一、本章知识网络结构:二、知识回顾:(一)映射与函数1.映射与一一映射2.函数\n函数三要素是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而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因为这二者确定后,值域也就相应得到确定,因此只有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二者完全相同的函数才是同一函数.3.反函数反函数的定义设函数的值域是C,根据这个函数中x,y的关系,用y把x表示出,得到x=(y).若对于y在C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x=(y),x在A中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那么,x=(y)就表示y是自变量,x是自变量y的函数,这样的函数x=(y)(yC)叫做函数的反函数,记作,习惯上改写成(二)函数的性质⒈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⑴若当x1f(x2),则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若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则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这一区间叫做函数y=f(x)的单调区间.此时也说函数是这一区间上的单调函数.2.函数的奇偶性\n7.奇函数,偶函数:⑴偶函数:设()为偶函数上一点,则()也是图象上一点.偶函数的判定:两个条件同时满足①定义域一定要关于轴对称,例如:在上不是偶函数.②满足,或,若时,.⑵奇函数:设()为奇函数上一点,则()也是图象上一点.奇函数的判定:两个条件同时满足①定义域一定要关于原点对称,例如:在上不是奇函数.②满足,或,若时,.8.对称变换:①y=f(x)②y=f(x)③y=f(x)9.判断函数单调性(定义)作差法:对带根号的一定要分子有理化,例如:在进行讨论.10.外层函数的定义域是内层函数的值域.例如:已知函数f(x)=1+的定义域为A,函数f[f(x)]的定义域是B,则集合A与集合B之间的关系是.解:的值域是的定义域,的值域,故,而A,故\n.11.常用变换:①.证:②证:12.⑴熟悉常用函数图象:例:→关于轴对称.→→→关于轴对称.⑵熟悉分式图象:例:定义域,值域→值域前的系数之比.(三)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a>100时,y>1;x<0时,00时,01.(5)在R上是增函数(5)在R上是减函数对数函数y=logax的图象和性质:对数运算:\n(以上)注⑴:当时,.⑵:当时,取“+”,当是偶数时且时,,而,故取“—”.例如:中x>0而中x∈R).⑵()与互为反函数.当时,的值越大,越靠近轴;当时,则相反.a>100时时(5)在(0,+∞)上是增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四)方法总结⑴.相同函数的判定方法: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相同.⑴对数运算:(以上)注⑴:当时,.⑵:当时,取“+”,当是偶数时且时,,而,故取“—”.例如:中x>0而中x∈R).⑵()与互为反函数.当时,的值越大,越靠近轴;当时,则相反.\n⑵.函数表达式的求法:①定义法;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⑶.反函数的求法:先解x,互换x、y,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⑷.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布列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不等关系式,求解即可求得函数的定义域.常涉及到的依据为①分母不为0;②偶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小于0;③对数的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④零指数幂的底数不等于零;⑤实际问题要考虑实际意义等.⑸.函数值域的求法:①配方法(二次或四次);②“判别式法”;③反函数法;④换元法;⑤不等式法;⑥函数的单调性法.⑹.单调性的判定法:①设x,x是所研究区间内任两个自变量,且x<x;②判定f(x)与f(x)的大小;③作差比较或作商比较.⑺.奇偶性的判定法:首先考察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计算f(-x)与f(x)之间的关系:①f(-x)=f(x)为偶函数;f(-x)=-f(x)为奇函数;②f(-x)-f(x)=0为偶;f(x)+f(-x)=0为奇;③f(-x)/f(x)=1是偶;f(x)÷f(-x)=-1为奇函数.⑻.图象的作法与平移:①据函数表达式,列表、描点、连光滑曲线;②利用熟知函数的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③利用反函数的图象与对称性描绘函数图象.\n高中数学第三章数列考试内容: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考试要求:(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03.数列知识要点数列数列的定义数列的有关概念数列的通项数列与函数的关系项项数通项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通项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递推公式;;通项公式()中项\n()()前项和重要性质1.⑴等差、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n-1)d=+(n-k)d=+-d求和公式中项公式A=推广:2=。推广:性质1若m+n=p+q则若m+n=p+q,则。2若成A.P(其中)则也为A.P。若成等比数列(其中),则成等比数列。3.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n4,5⑵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①②2()③(为常数).⑶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①②(,)①注①:i.,是a、b、c成等比的双非条件,即a、b、c等比数列.ii.(ac>0)→为a、b、c等比数列的充分不必要.iii.→为a、b、c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iv.且→为a、b、c等比数列的充要.注意:任意两数a、c不一定有等比中项,除非有ac>0,则等比中项一定有两个.③(为非零常数).④正数列{}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成等比数列.⑷数列{}的前项和与通项的关系:[注]:①(可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数列充要条件(即常数列也是等差数列)→若不为0,则是等差数列充分条件).②等差{}前n项和→可以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的充要条件→若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若不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③非零常数列既可为等比数列,也可为等差数列.(不是非零,即不可能有等比数列)2.①等差数列依次每k项的和仍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原公差的k2倍;\n②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2,则;③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则,且,.3.常用公式:①1+2+3…+n=②③[注]:熟悉常用通项:9,99,999,…;5,55,555,….4.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常见应用题:⑴生产部门中有增长率的总产量问题.例如,第一年产量为,年增长率为,则每年的产量成等比数列,公比为.其中第年产量为,且过年后总产量为:⑵银行部门中按复利计算问题.例如:一年中每月初到银行存元,利息为,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则每月的元过个月后便成为元.因此,第二年年初可存款:=.⑶分期付款应用题:为分期付款方式贷款为a元;m为m个月将款全部付清;为年利率.5.数列常见的几种形式:⑴(p、q为二阶常数)用特证根方法求解.具体步骤:①写出特征方程(对应,x对应),并设二根②若可设,若可设;③由初始值确定.⑵(P、r为常数)用①转化等差,等比数列;②逐项选代;③消去常数n转化为的形式,再用特征根方法求;④(公式法),由确定.\n①转化等差,等比:.②选代法:.③用特征方程求解:.④由选代法推导结果:.6.几种常见的数列的思想方法:⑴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在时,有最大值.如何确定使取最大值时的值,有两种方法:一是求使,成立的值;二是由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的值.⑵如果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乘积,求此数列前项和可依照等比数列前项和的推倒导方法:错位相减求和.例如:⑶两个等差数列的相同项亦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此等差数列的首项就是原两个数列的第一个相同项,公差是两个数列公差的最小公倍数.2.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1)定义法:对于n≥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为同一常数。(2)通项公式法。(3)中项公式法:验证都成立。3.在等差数列{}中,有关Sn的最值问题:(1)当>0,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取最大值.(2)当<0,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取最小值。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三)、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适用于等差、等比数列或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2.裂项相消法:适用于其中{}是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c\n为常数;部分无理数列、含阶乘的数列等。   3.错位相减法:适用于其中{}是等差数列,是各项不为0的等比数列。4.倒序相加法:类似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5.常用结论1):1+2+3+...+n=2)1+3+5+...+(2n-1)=3)4)5)6)\n高中数学第四章-三角函数考试内容: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周期函数.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考试要求:(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5)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arctanx表示.(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8)“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sin2α+cos2α=1,sinα/cosα=tanα,tanα•cosα=1”.§04.三角函数知识要点1.①与(0°≤<360°)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角与角的终边重合):②终边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③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④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⑤终边在y=x轴上的角的集合:⑥终边在轴上的角的集合:⑦若角与角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则角与角的关系:⑧若角与角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则角与角的关系:⑨若角与角的终边在一条直线上,则角与角的关系:\n⑩角与角的终边互相垂直,则角与角的关系:2.角度与弧度的互换关系:360°=2180°=1°=0.017451=57.30°=57°18′注意: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弧度与角度互换公式:1rad=°≈57.30°=57°18ˊ.1°=≈0.01745(rad)3、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4、三角函数:设是一个任意角,在的终边上任取(异于原点的)一点P(x,y)P与原点的距离为r,则;;;;;..5、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6、三角函数线正弦线:MP;余弦线:OM;正切线:AT.7.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三角函数定义域sinxcosxtanxcotxsecxcscx8、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n9、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三角函数的公式:(一)基本关系公式组二公式组三公式组四公式组五公式组六(二)角与角之间的互换公式组一公式组二公式组三公式组四公式组五\n,,,.10.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数的图象的性质:(A、>0)定义域RRR值域RR周期性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奇函数当非奇非偶当奇函数单调性上为增函数;上为减函数();上为增函数上为减函数()上为增函数()上为减函数()上为增函数;上为减函数()注意:①与的单调性正好相反;与的单调性也同样相反.一般地,若在上递增(减),则在上递减(增).②与的周期是.③或()的周期.的周期为2(,如图,翻折无效).④的对称轴方程是(),对称中心();的对称轴方程是(),对称中心();\n的对称中心().⑤当·;·.⑥与是同一函数,而是偶函数,则.⑦函数在上为增函数.(×)[只能在某个单调区间单调递增.若在整个定义域,为增函数,同样也是错误的].⑧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具有奇偶性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奇偶性的两个条件:一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偶都要),二是满足奇偶性条件,偶函数:,奇函数:)奇偶性的单调性:奇同偶反.例如:是奇函数,是非奇非偶.(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特有性质:若的定义域,则一定有.(的定义域,则无此性质)⑨不是周期函数;为周期函数();是周期函数(如图);为周期函数();的周期为(如图),并非所有周期函数都有最小正周期,例如:.⑩有.11、三角函数图象的作法:1)、几何法:2)、描点法及其特例——五点作图法(正、余弦曲线),三点二线作图法(正、余切曲线).3)、利用图象变换作三角函数图象.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有振幅变换、周期变换和相位变换等.函数y=Asin(ωx+φ)的振幅|A|,周期,频率,相位初相\n(即当x=0时的相位).(当A>0,ω>0时以上公式可去绝对值符号),由y=sinx的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伸长(当|A|>1)或缩短(当0<|A|<1)到原来的|A|倍,得到y=Asinx的图象,叫做振幅变换或叫沿y轴的伸缩变换.(用y/A替换y)由y=sinx的图象上的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伸长(0<|ω|<1)或缩短(|ω|>1)到原来的倍,得到y=sinωx的图象,叫做周期变换或叫做沿x轴的伸缩变换.(用ωx替换x)由y=sinx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左(当φ>0)或向右(当φ<0)平行移动|φ|个单位,得到y=sin(x+φ)的图象,叫做相位变换或叫做沿x轴方向的平移.(用x+φ替换x)由y=sinx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上(当b>0)或向下(当b<0)平行移动|b|个单位,得到y=sinx+b的图象叫做沿y轴方向的平移.(用y+(-b)替换y)由y=sinx的图象利用图象变换作函数y=Asin(ωx+φ)(A>0,ω>0)(x∈R)的图象,要特别注意:当周期变换和相位变换的先后顺序不同时,原图象延x轴量伸缩量的区别。4、反三角函数:函数y=sinx,的反函数叫做反正弦函数,记作y=arcsinx,它的定义域是[-1,1],值域是.函数y=cosx,(x∈[0,π])的反应函数叫做反余弦函数,记作y=arccosx,它的定义域是[-1,1],值域是[0,π].函数y=tanx,的反函数叫做反正切函数,记作y=arctanx,它的定义域是(-∞,+∞),值域是.函数y=ctgx,[x∈(0,π)]的反函数叫做反余切函数,记作y=arcctgx,它的定义域是(-∞,+∞),值域是(0,π).II.竞赛知识要点一、反三角函数.1.反三角函数:⑴反正弦函数是奇函数,故,(一定要注明定义域,若,没有与一一对应,故无反函数)注:,,.⑵反余弦函数非奇非偶,但有,.注:①,,.②是偶函数,非奇非偶,而和为奇函数.\n⑶反正切函数:,定义域,值域(),是奇函数,,.注:,.⑷反余切函数:,定义域,值域(),是非奇非偶.,.注:①,.②与互为奇函数,同理为奇而与非奇非偶但满足.⑵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数的解集:的取值范围解集的取值范围解集①的解集②的解集>1>1=1=1<1<1③的解集:③的解集:二、三角恒等式.组一组二\n组三三角函数不等式<<在上是减函数若,则\n高中数学第五章-平面向量考试内容: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考试要求:(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05.平面向量知识要点1.本章知识网络结构2.向量的概念(1)向量的基本要素:大小和方向.(2)向量的表示:几何表示法;字母表示:a;坐标表示法a=xi+yj=(x,y).(3)向量的长度:即向量的大小,记作|a|.(4)特殊的向量:零向量a=O|a|=O.单位向量aO为单位向量|aO|=1.(5)相等的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x1,y1)=(x2,y2)(6)相反向量:a=-bb=-aa+b=0(7)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称为平行向量.记作a∥b.平行向量也称为共线向量.3.向量的运算运算类型几何方法坐标方法运算性质向量的加法1.平行四边形法则2.三角形法则\n向量的减法三角形法则,数乘向量1.是一个向量,满足:2.>0时,同向;<0时,异向;=0时,.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数1.时,.2.4.重要定理、公式(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e1,e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个平面内任一向量,有且仅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2)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a∥ba=λb(b≠0)x1y2-x2y1=O.(3)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a⊥ba·b=Ox1x2+y1y2=O.(4)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设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λ,即=λ,则=+(线段的定比分点的向量公式)\n(线段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当λ=1时,得中点公式:=(+)或(5)平移公式设点P(x,y)按向量a=(h,k)平移后得到点P′(x′,y′),则=+a或曲线y=f(x)按向量a=(h,k)平移后所得的曲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k=f(x-h)(6)正、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b2=c2+a2-2cacosB,c2=a2+b2-2abcosC.(7)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设△ABC的三边为a,b,c,其高分别为ha,hb,hc,半周长为P,外接圆、内切圆的半径为R,r.①S△=1/2aha=1/2bhb=1/2chc②S△=Pr③S△=abc/4R④S△=1/2sinC·ab=1/2ac·sinB=1/2cb·sinA⑤S△=[海伦公式]⑥S△=1/2(b+c-a)ra[如下图]=1/2(b+a-c)rc=1/2(a+c-b)rb[注]: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有4个,一个是内心,其余3个是旁心.如图:图1中的I为S△ABC的内心,S△=Pr图2中的I为S△ABC的一个旁心,S△=1/2(b+c-a)ra\n附:三角形的五个“心”;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交点.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垂心: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旁心:三角形一内角的平分线与另两条内角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一点.⑸已知⊙O是△ABC的内切圆,若BC=a,AC=b,AB=c[注:s为△ABC的半周长,即]则:①AE==1/2(b+c-a)②BN==1/2(a+c-b)③FC==1/2(a+b-c)综合上述:由已知得,一个角的邻边的切线长,等于半周长减去对边(如图4).特例:已知在Rt△ABC,c为斜边,则内切圆半径r=(如图3).⑹在△ABC中,有下列等式成立.证明:因为所以,所以,结论!⑺在△ABC中,D是BC上任意一点,则.证明:在△ABCD中,由余弦定理,有①在△ABC中,由余弦定理有②,②代入①,化简可得,(斯德瓦定理)①若AD是BC上的中线,;②若AD是∠A的平分线,,其中为半周长;③若AD是BC上的高,,其中为半周长.⑻△ABC的判定:△ABC为直角△∠A+∠B=<△ABC为钝角△∠A+∠B<>△ABC为锐角△∠A+∠B>附:证明:,得在钝角△ABC中,⑼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定理: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边的平方和.\n\n空间向量1.空间向量的概念: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注:⑴空间的一个平移就是一个向量⑵向量一般用有向线段表示同向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或相等的向量⑶空间的两个向量可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有向线段来表示2.空间向量的运算定义:与平面向量运算一样,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向量运算如下运算律:⑴加法交换律:⑵加法结合律:⑶数乘分配律:3共线向量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平行于记作.当我们说向量、共线(或//)时,表示、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可能是同一直线,也可能是平行直线.4.共线向量定理及其推论:共线向量定理:空间任意两个向量、(≠),//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λ.推论:如果为经过已知点A且平行于已知非零向量的直线,那么对于任意一点O,点P在直线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t满足等式.其中向量叫做直线的方向向量.5.向量与平面平行:已知平面和向量,作,如果直线平行于或在内,那么我们说向量平行于平面,记作:.通常我们把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说明:空间任意的两向量都是共面的6.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不共线,与向量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使\n推论:空间一点位于平面内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使或对空间任一点,有①①式叫做平面的向量表达式7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使推论:设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使8空间向量的夹角及其表示:已知两非零向量,在空间任取一点,作,则叫做向量与的夹角,记作;且规定,显然有;若,则称与互相垂直,记作:.9.向量的模:设,则有向线段的长度叫做向量的长度或模,记作:.10.向量的数量积:.已知向量和轴,是上与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点在上的射影,作点在上的射影,则叫做向量在轴上或在上的正射影.可以证明的长度.11.空间向量数量积的性质:(1).(2).(3).12.空间向量数量积运算律:(1).(2)(交换律)(3)(分配律).\n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一.知识回顾:(1)空间向量的坐标: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轴是横轴(对应为横坐标),y轴是纵轴(对应为纵轴),z轴是竖轴(对应为竖坐标).①令=(a1,a2,a3),,则∥(用到常用的向量模与向量之间的转化:)②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2)法向量:若向量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记作,如果那么向量叫做平面的法向量.(3)用向量的常用方法:①利用法向量求点到面的距离定理:如图,设n是平面的法向量,AB是平面的一条射线,其中,则点B到平面的距离为.②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定理:设分别是二面角中平面的法向量,则所成的角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大小(方向相同,则为补角,反方,则为其夹角).③证直线和平面平行定理:已知直线平面,,且CDE三点不共线,则a∥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使.(常设求解若存在即证毕,若不存在,则直线AB与平面相交).\n高中数学第六章-不等式考试内容: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考试要求:(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4)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5)理解不等式│a│-│b│≤│a+b│≤│a│+│b│ §06.不等式知识要点1.不等式的基本概念(1)不等(等)号的定义:(2)不等式的分类:绝对不等式;条件不等式;矛盾不等式.(3)同向不等式与异向不等式.(4)同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的同解变形.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对称性)(2)(传递性)(3)(加法单调性)(4)(同向不等式相加)(5)(异向不等式相减)(6)(7)(乘法单调性)(8)(同向不等式相乘)(异向不等式相除)(倒数关系)(11)(平方法则)(12)(开方法则)3.几个重要不等式(1)\n(2)(当仅当a=b时取等号)(3)如果a,b都是正数,那么(当仅当a=b时取等号)极值定理:若则:如果P是定值,那么当x=y时,S的值最小;如果S是定值,那么当x=y时,P的值最大.利用极值定理求最值的必要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当仅当a=b=c时取等号)(当仅当a=b时取等号)(7)4.几个著名不等式(1)平均不等式:如果a,b都是正数,那么(当仅当a=b时取等号)即:平方平均≥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a、b为正数):特别地,(当a=b时,)幂平均不等式:注:例如:.常用不等式的放缩法:①②(2)柯西不等式:(3)琴生不等式(特例)与凸函数、凹函数若定义在某区间上的函数f(x),对于定义域中任意两点有则称f(x)为凸(或凹)函数.\n5.不等式证明的几种常用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换元法、反证法、放缩法、构造法.6.不等式的解法(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根轴法).步骤:正化,求根,标轴,穿线(偶重根打结),定解.特例①一元一次不等式ax>b解的讨论;②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0)解的讨论.(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标准化,则(3)无理不等式:转化为有理不等式求解(4).指数不等式:转化为代数不等式(5)对数不等式:转化为代数不等式(6)含绝对值不等式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去绝对值;应用数形思想;应用化归思想等价转化注:常用不等式的解法举例(x为正数):①②类似于,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