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51 KB
  • 2022-07-27 发布

高中语文复习资料汇编:论语复习指导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论语》复习指导一、试题特点金华十校2012—2013学年(三)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完成21-22题(6分)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2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2分)22、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在今天有怎样的现实意义?(4分)【答案】21、“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1分)“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1分)2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观念。在当代人际交往中,应该遵循这一观念,提倡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分)在国际交往中,也应该提倡这一观念,国与国和谐相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2分)金华十校2013-2014学年(三)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完成21—22题(6分)\n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21x孔子肯定管仲是"二者”,理由是什么?(3分)22、根据上文孔子的话语,简要分析儒家“仁爱”思想的重要内涵。(3分)【译文】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答案】21.管仲匡正天下并不依靠武力,而是靠恩泽于百姓。(3分)22.不是拘泥于一言一行的小仁小信,而是注重以治国安邦、造福人民、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实效性来体现大(3分)二、应对策略\n一要懂其意。就是要读懂所给材料句子的含义。虽说《论语》的考查重点不在文言基础上,没有考字字落实,句句翻译,但不了解句子的含义,何谈对内容的理解与观点的把握?故读懂文段是第一位的。二要明其理。就是要明白所给语段要讲的是孔子哪方面的理论或原则在《论语》(选读)一书中,涉及到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实践、修身养性、学习教育、哲学思想等方面内容,而每一方面都涉及孔子的诸多思想观点及原则,如德政主张、礼治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人生价值观、义利观、交往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师生关系及其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等。在这些思想观点及原则中又可细化到如“教育治国”、“取信于民”、“以身作则”、“等级制度”、S二爱思想”、“安贫乐道”、“与人为善”“中庸之道”及“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三要联实际。今天我们学论语,既要关注文本的文化内涵,历史意义,又要关注孔子的理论学说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这个现实可以是社会的现实也可以是个人实际),学里面的道理,学怎样做人。四要讲方法。就是要讲究答题的方法技巧,做到规范答题。\n《论语》题规范答题,应坚持两条原则:1•必须用论语中的观点来答,做到观点鲜明2.必须结合所提供的材料来分析,做到有理有据《论语》题规范答题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売观点肯定或否定,赞成或反对,必须清清楚楚。第二步——说依据(陈述理由)结合所供材料(文本、话题)分析,做到论据充分,有理有据。第三步——合要求语言表达顺畅,字数符合要求,做到怎么问怎么答。例1: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完成21-22题(8分)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①,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之泽②乎?(《韩非子》)注:①怀衽:怀抱。②泽:恩惠。21.从上述两段文字中,分别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4分)韩非子:孔子:\n22.试对两种“义利观”作简要评析。(4分)参考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②父母对于子女,生了男孩就互相祝贺,生了女孩就把她杀了。子女都出自父母的怀抱,然而是男孩就受到祝贺,是女孩就杀了的原因,是考虑到今后的利益,从长远利益打算的。所以父母对于子女,尚且用计算利弊相对待,何况是对于没有父子间恩泽的人呢?【答案】21.孔子的观点是:见利思义;韩非子的观点是:见利忘义。(每点2分,共4分)22•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但并不反对追求正当的利;韩非子则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把人们逐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每点2分,共4分)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n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n辱焉。”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君子之间的交情像水一样清淡,小人之间的交往只是基于酒肉的交情。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大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21.孔子和庄子在交友上有怎样的共识?试用简明的话语概括。(2分)22.上述材料对你交友有怎样的启示?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答案】23.适度交往,保持距离。a;24.(1)把握交往的“度”,过犹不及,反受其辱。(2)交往中主张“中庸之道”,但当结交中道不行时,要变通,可以结交狂狷者。⑶坚持“君子之交”,以“义”合而不以俐'合,清淡如水。三、懂得几个观点\n1、孔子的仁爱观\n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而具体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这是他实践仁的方法,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孔子的忠恕观“忠”指待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指注重内心修养,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着以下几个要义:①一切由“己”出发,以“正己”“尚德”为先;互尊人尽心竭力,仁爱宽厚;“推己及人”是平等、互谅、中和的体现。3、孔子的义利观(富贵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只是"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可见孔子倡导诚信经商。富贵观:①个人的贫贱荣辱应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②不符合道义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4、孔子的交往观首先,交往的对象要有选择,当以“仁”为标准;\n其次,交往过程中要保持自我(主体)的独立性C矜而不争”),坚持原则,不能放弃自我意志而依附于人(“人之过也,各于其党”);第三,交往既要诚实(“忠告”“善道”),也要适度(“不可则止”),避免自讨没趣。I、练习K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1分)答: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2)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3分)示例:颜回。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2、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子曰“不愤不启,不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n仔细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n度有何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答:⑴在第一章中孔子强调自己教育坚持“诲人不倦”的态度;在第二章中孔子却有“则不复也。”(即不再教他)的态度。(1分)⑵这两章里体现孔子的育人态度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从“不愤不启,不悻不发”,可见孔子非常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他强调学生首先需要进行思考,尝试表达,只有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老师才会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只有在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的时候,他才“则不复也”。如果学生自身有求学之心,他就会诲人不倦。(3分)3、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文段中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从中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哪一种教育原则?\n答:因人而异(或:因材施教)\n(2)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答: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在当今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原因是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比如智力差异、学习基础差异、特长差异、兴趣区别等,这就要求教育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