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9 MB
  • 2022-07-28 发布

初中物理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n体验 小车下滑时速度的变化活动:准备玩具小车、木块、斜面。结合自行车从斜坡上向下运动的情景思考:(1)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2)如何通过测量知道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是怎样变化的?\n参考答案:活动:(1)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有变化,速度是越来越快的。(2)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在滑动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速度进行比较,得出速度是怎样变化的。\n平均速度的测量1.实验原理:。2.测量器材:用测小车通过的路程,用测小车从斜面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3.装置设置: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斜面的坡度。\n参考答案:1.v=s/t2.刻度尺 停表3.很小\n探究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结合“体验”完成以下探究实验:1.实验原理:。提示:本探究实验中,需要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再利用速度公式v=计算出平均速度,故此实验原理是v=。参考答案:v=\n2.实验设计:(1)如何测量全程的平均速度?提示:因为小车有一定的长度,测量路程时先标记车头所在位置,当车头到达金属片时,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全程所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出金属片所在位置与标记位置的刻度差即为小车运动的路程,利用公式v=计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n参考答案: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总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总时间,利用公式v=计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n(2)如何测量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提示: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一半的位置处,求出上半段路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利用公式v=计算出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参考答案: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一半的位置处,求出上半段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利用公式v=计算出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n(3)如何测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提示:下半段路程等于上半段路程,用小车运动全程的时间减去上半段路程的运动时间,即为下半段路程的运动时间,利用公式v=计算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参考答案:分别计算出下半段的路程和运动时间,利用公式v=计算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n3.实验数据分析: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出全程、上半段路程及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次数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1)11.65.0(3)20.82.8(4)3(1)(2)(5)\n提示: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可以计算出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0.29m/s。小车的下半段路程是0.8m,下半段路程的运动时间为5.0s-2.8s=2.2s,则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0.36m/s。参考答案:(1)0.8(2)2.2(3)0.32(4)0.29(5)0.36\n4.数据分析:小车在不同的路段,平均速度大小,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情况是。提示:分析三段路程平均速度大小,大小不同,且上半段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平均速度最大,即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不断增大的。参考答案:不同 越来越大\n5.交流与评估:(1)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提示:斜面的坡度太小时,小车的运动速度过慢,甚至达不到位置就停止了运动;斜面的坡度太大时,小车运动过快,记录时间会不准确。参考答案:斜面的坡度过小,小车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n(2)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提示:为了使小车在某一位置停止运动,需要一个挡板,金属片起到了挡板的作用。另外,小车撞击金属片时会发出响声,这样便于测量时间。参考答案: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n(3)实验中什么环节容易出现误差?参考答案:时间记录与小车开始下滑可能不同步会存在误差;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可能会存在误差。\n【微点拨】(1)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即车头到车头或车尾到车尾的距离。(2)测量时间:从放开小车计时,到听到小车碰到金属片时结束。且在测量前,要反复练习几次停表的使用,并进行“试测量”,保证测量时间的有效性。(3)测量下半段速度时,不能使小车从中点静止释放。\n【知识拓展】利用刻度尺和钟表估测速度例:某同学根据车轮通过两段铁轨交接处所发出的响声来估计火车的速度,他从车轮发出的某一次响声开始计时,并同时计算车轮发响的次数,当他算到21次时,表上的时间为15s,已知每段铁轨的长度为12.5m,估算火车的车速。\n【解析】响了21次,则走了20段铁轨,总长s=20×12.5m=250m,时间t=15s,则速度为v=≈16.7m/s。答案:约16.7m/s\n时间某段路程\n考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示范题】(2011·江西中考)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n(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cm26.00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t/s__________4__________平均速度v/(cm·s-1)____________________15\n【解题指南】怎样计算甲乙段、乙丙段、甲丙段三段路程?三段路程对应的时间?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提示:由甲、乙、丙三个位置对应的刻度,分别计算出三段路程;由甲、乙、丙三个秒表的时刻,分别计算出三段路程对应的时间;利用公式v=对应计算出三个平均速度。\n【精讲精析】(1)可以按照小车的左侧面对应的刻度读数,甲位置处的刻度值为90.00cm,乙位置处的刻度值为64.00cm,丙位置处的刻度值为0.00cm。据此可填出小车由乙至丙的路程为64.00cm,由甲至丙的路程为90.00cm。从甲至乙运动的时间为2s,从乙到丙运动的时间为4s,从甲到丙运动的时间为6s,故v甲→乙==13cm/s,v乙→丙==16cm/s,v甲→丙==15cm/s。\n(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故小车全程不是做匀速运动。答案:(1)(2)不是 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cm64.0090.00时间t/s26平均速度v/(cm·s-1)1316\n【通关金钥匙】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断变化,因此不同时间段或路程段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所以让求分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时必须用某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不能求每段速度的平均值。且在表述平均速度时,必须强调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中的平均速度。\n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2、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3、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5、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6、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7、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12、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17、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19、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