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50 KB
- 2022-07-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文言文阅读(一)《劝学》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輮(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知(zhī)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bào)须臾(yú)驽(nú)马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2.对下边句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己,通“矣”,罢了)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zhi,通“智”,智慧)D.君子生非异也(生xing,通“性”,资质,禀赋)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D.假的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兼词,“于之”,从那里B.什么C.助词D.代词“之”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A.量词;功劳,功勋B.驾驶;工作,事情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D.量词;功能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断,断绝B.超越,超过C.拒绝D.横渡,横穿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9.对下列古今异义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查。今常用义为:加入)B.声非加疾也(疾:强,宏亮。今常用义为:疾病,或快)C.蟹六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指动词“跪下”的“跪”)D.金就砺则利(金:黄金。今指刀剑等金属制品)10.下列句子,"而"的用法与"吾恂恂而起"的"而"相同的一组是:()A.知明而行无过矣B.吾尝终日而思矣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11.对下列文言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两个“于”都是介词,前“于”相当于“从”,后“于”相当于“比”。B.……善假于物也——介词,相当于“在”。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一种特殊的指示代词,不能象其他代词那样单独作句子成分,只能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12.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C.《劝学》的“劝”是“鼓励”的意思。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13.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食D.颁白者不负于戴于道路矣14.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于车马的人,不是脚长得利于行走,却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禀赋与普通人比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5.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三层意思都是运用正反对比、比喻的方法来论述的。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只要坚持,再难也能学好。C.文中最后一句“……者……也”是表示原因的判断句式。D.“下饮黄泉”的“下”是方位名词活用动词。16.选出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4)用心躁也。A.兴盛不能够寄居存身毛躁B.兴起没有用来……的办法托付毛躁C.兴盛无法托付浮躁D.兴起没有用来……的办法寄居存身浮躁17.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C.何陋之有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8.文中以“骐骥”为喻,用意在于()A.用名马比喻名人,说明名人成就事业并不困难。B.说明人即使天资很高,如果没有恒心,也不能有所成就。C.说明即使是千里马,如果不发挥它的才能,也不能有所成就。D.说明即使天资很高,如果不专心致志,也不能有所成就。19.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这段文字的议论中心是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B.只有不断积累,持之以恒,用心专一,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提倡粗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精神。D.逆境才能成才。20.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累流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生长。B.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骏马跳跃一次,不能够十步远。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坚强。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然而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二、翻译下列句子(20分,每小题5分)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A知-智;B-槁暴,pù;C_假,jiǎ.)2.B(己,自己,不是通假字。)3.C4.A5.B6.C7.D8.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日”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上”和“下”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用作动词,游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表示运的工具,用箕畚。)9.D(金:指刀剑等金属制品。今指黄金)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10.B(A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以不译出来。B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表示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可译作“地”(de)。C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但是”。D连词。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就”、“于是”。)11.B(……善假于物也——介词,相当于“向”。)12.C(A:本义;B不同;D:战国末期赵国人)13.C(A为宾语前置句;BD为介词结构后置;C为定语后置句。)14.B(不是脚长得利于行走——不是脚走得快)15.D(“下饮黄泉”的“下”,向下,方位名词活用为状语,表修饰。)16.D。17.D。(居庙堂之高,即“居高之庙堂”,定语后置句,与例句相同。)18.B。19.B20.D(A.蛟龙生焉:焉,兼词,“于之”,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不能十步:省略句,不能(跨越)十步。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二、翻译下列句子(20分,每小题5分)(画线词句各1分,全句大意1分。)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輮”和“为”是两个动词,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全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3.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长江黄河。句中“舟揖”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引申为“横渡”。“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在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全句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走狗,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了变化。“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是特殊的单纯双音词。“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二)《归去来兮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组是()。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A.诤谏(jiàn)轻飏(yáng)熹微(xī)眄庭柯(gài)B.流憩(qì)矫首(jiǎo)出岫(xiù)景翳翳(yì)C.盘桓(huán)窈窕(yǎo)遑遑(huáng)棹孤舟(diào)D.耘耔(zǐ)东皋(hào)壶觞(shāng)瞻衡宇(zhān)2.下列各句跟原文没有出入的一项是()。A.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B.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暇观。C.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D.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愁怅而独悲?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可追:可以挽救)B.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征夫:出征的人C.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情话:知心话D.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乘化:顺着自然的变化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舟摇摇以轻飏云无心以出岫B.悦亲戚之情话感吾生之行休C.复驾言兮焉求悟言一室之内D.既自以心为形役胡为乎遑遑欲何之5.下列与“既自以心为形役”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军中无以为乐B.引以为流觞曲水C.临清流而赋诗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6.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一边……一边……)B.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正确)C.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近于)D.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追赶,追逐)7.谢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时矫首而遐观(举,抬)B.策扶老以流憩(马鞭子)C.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通“筹”,筹划)D.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怀念,想念)8.下面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善万物之得时。译文:羡慕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及时生长繁荣。B.策扶老以流憩。译文:柱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C.请息交以绝游。译文:让我同外人断绝交游吧!D.曷不委心任去留?译文:为什么不委屈自己的心,任意地去或留呢?9.下列对文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作者把过去做官视为误入迷途,而把今天的归隐才看作是正确的选择。这两句显示了作者遗世独立、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和与世俗读书人迥不相同的人生观。B.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作者在外做官,迷失了回家的路。这两句话实写心中的悔恨,与前文“迷途”相呼应。C.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说明作者回到农村后,就谢绝与上层社会交往,每天独自在院中散步而兴味无穷。D.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作者借景抒情,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心境:过去做官本来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而知还。10.“归去来兮”一语在文中两次出现,对其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第一段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让人感觉他此志已定,此意已决。B.第三段首句进一步宣言,我不仅弃官归隐,而且还要和当道者断绝交流。C.第一句“归去来兮”引出从“归”至家的情景的描写,第二句“归去来兮”引出“隐”后的生活和感受。D.两句“归去来兮”以抒情句式既表达出对短暂的“适俗”经历的反省和“迷途知返”的决心,也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11.下面对《归去来兮辞》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1段表示辞官归田的决心,全为自恕自慰之词,诗人已知过去求官为“非”,今日弃官为“是”,好比是入了迷途不远,还来得及回到正道上来,因而深感欣慰。本段点明了全文主旨,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B.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先写归途和初抵家时的情况,再写回家后的日常生活。这里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眼见农村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触景而生情,为结尾述人生观张本。C.第4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先紧承上文“吾生之行休”而自问,再是作者从反面和正面自答,用形象化的手段表明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最后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卒章显志。D.本文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悦、遗憾,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绘事中巧妙而自然的流露,借助于对景物的形象生动的描绘,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诗情画意充溢字里行间。12.下列加点词语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轻飏(yáng)壶觞(shāng)出岫(yòu)景翳翳(yì)B.曷不(hé)耘耔(zǐ)登东皋(gāo)棹孤舟(zhào)C.熹微(xī)流憩(qì)遐观(xiá)眄庭柯(gài)D.西畴(chóu)盘桓(huán)遑遑(huáng)载欣载奔(zǎi) 13.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①归去来兮!(来,助词,无义)②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B.①载欣载奔(载,义同“载歌载舞”的“载”)②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C.①或植杖而耘耔(耔,培苗)②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景物)D.①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流憩,游息)②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14.下列对各组句子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A.①问征夫以前路②将有事于西畴“以”、“于”都是介宾,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后置。B.①悟已往之不谏②恨晨光之熹微两个“之”字都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①云无心以出岫②登东皋以舒啸两个“以”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D.①既窈窕以寻壑②亦崎岖而经丘“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用如名词,分别指“幽深的河岸”“崎岖的山路”;前面省略了“循”“沿”等动词。15.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五柳先生”称之。B.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应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C.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参考答案1.B(A眄miǎnC棹zhàoD皋gāo)2.C(A.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B.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D.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3.B(征夫:行人)4.A连词,表修饰(B助词,定语的标志;助词,主谓间C助词,无义;谈话D介词,被;介词,因为)5.D(同为被动句)6.D(挽救,补救)7.A(B柱,柱着C田地,已耕种的田地D怀着,趁着)8.D为什么不随心所欲的生活而不用管它生死呢?9.B(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实写……”不对)10.D(“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不当)11.A(“全为自恕自慰之词”不当。本段含两层:前一层是自责之词。诗人想到“田园将芜”,故应归家,但心在官位,为形体所役使而不能自主,这是何等可悲啊!表明诗人已有归意。后一层是自恕自慰之词。)12、B.A出岫(xiù);C眄庭柯(miǎn);D载欣载奔(zài)13、C.景,太阳。14、C.前一“以”表修饰关系。15、A.世称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三)《勾践灭吴》l课文导航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1)故事情节曲折委婉。文章一开始,就以简练的手法,写出吴越交战的形势和越国君
臣执手相谋的情景,勾践事急求谋臣,文种责备其迟,眼看两国即将讲和,子胥从中作梗,越人巧施美人计化险为夷,勾践刻苦自励,发愤图强,“国之父兄”请战,勾践婉辞,“父兄”又请,最后君民同心报仇雪耻。(2)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越王勾践是一个有胆有识,城府很深的政治家,他胸怀大志,才能处变不惊;他知人善任,才能充分发挥文种的才智;他不忘国耻,要成就大事业,才能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卑事仇敌。·范例示导·1.选出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A.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国子姓:国君的同姓。B.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中原:原野C.将帅二三子夫妇发蕃二三子:二三个人D.吾不欲匹夫之勇也匹夫:平常人解答:此题检测古今异义的知识,错误的项是C项,“二三子”应解释为“你们”,不能
望文生义的解释为“二三个人”。2.选出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三江环之,民无所移A.有三条江环绕着越国,百姓无处可逃。B.有三条江环绕着吴国和越国,百姓无法外迁。C.有三条江环绕着越国,百姓无法外迁。D.有三条江环绕着吴国和越国,百姓无法可逃。解答:此题检测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答案是B项。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特别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要注意特定的语境来翻译。这句主要涉及“之”的指代义,根据前文可看出这是讲的吴越两国的地理环境,再就是“移”只能讲做“迁移”。·学能自测·一、基础检测1.选出加点的词语注音有误的一组()A.勾(gōu)践鄞(yín)县豚(tún)饩(xì)B.餔(bǔ)啜(chuò)赂(lù)社稷(jì)C.暴(bào)露百姓之骨夫差(chāi)免(miǎn)者孺(rú)子D.誓(shì)亿有(yòu)三千囿(yòu)甬(yǒng)2.为下列每组句子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把答案的序号写在句中的括号里)。知:①知道。②见解,知识。③了解。④主持,管理。⑤通“智”。(1)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2)失其所与,不知()(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4)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3.求:①寻找,访求。②追求,谋求。③探求。④要求,请求。⑤索求,索取。(1)然后乃求()谋臣(2)今急而求()子(3)又有百千求()救声(4)不求()闻达于诸侯(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6)安求()其能千里也(7)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4.谋:①谋划,商量。②计谋,计策。(1)执其手而与之谋()(2)陈胜吴广乃谋()曰(3)聚室而谋()之(4)足智多谋()5.然:①燃烧;②这样,那样;③是的,对的;④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⑤但是,然而。(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四方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2)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4)吴广以为然()(5)然()天子读者者有几(6)天下物皆然()(7)父利其然()也6.选出下列加点词错误的一项()A.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结仇)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原野之中)C.寡人请更。(变革)D.然后卑事夫差。(卑视,瞧不起)7.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征,赋役)B.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磨砺)C.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他的身体)D.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十万)8.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
更①寡人请更()②更若役()③劝君更进一杯酒()④室中更无人()⑤少不更事()于①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②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③宦士三百人于吴()④以其无礼于晋()⑤贫者语于富者曰()⑥积于今六十岁矣()⑦苛政猛于虎也()许①勾践即许之()②杂然相许()③高可二黍许()④许君焦、瑕()⑤麦田浅鬣寸许()9.下列句子,“虽”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虽悔之,亦无及已B.虽鸡狗不得宁焉C.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10.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越国境内的百姓,都亲近我们越王,就像亲近父母一样。)B.越人饰美女八。(越国人购买了八个美女)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C.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稀,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商人夏天买进皮货,冬天买进葛布,干旱时买船,下雨天买车。)D.其身亲为夫差前马。(勾践自身亲自做吴王的马前卒)。二、语段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7题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
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
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
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
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
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
,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
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啜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
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11.下面句子,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①南至于句无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A.①jù②zài B.①jù②zǎi C.①gōu②zǎi D.①gōu②zài1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广运(南北为运)百里B.将帅(同“率”)二三子夫妇以蕃C.令壮者无取(同“娶”)老妇D.而摩厉(厉害)之于义1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与“洁其居”的“洁”相同的一组是:()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③先天下之忧而忧④苦其心志⑤将军身被坚执锐⑥置人所罾鱼腹中⑦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A.①③⑥ B.①④⑦ C.②⑤⑦ D.②④⑦1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指代的内容。(1)四方之民归之()(2)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3)公与之饩()(4)洁其居()下面15、16两题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分别是:15.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A.一定要哭泣埋葬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B.一定要哭泣埋葬他们,像对待他的儿子一样。C.必须要哭泣埋葬他们,像对待他的儿子一样。D.必须要哭泣埋葬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16.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A.对从四个方向来投奔越国的人,一定在庙堂上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他们。B.对从各地来投奔越国的人,一定在庙堂上以隆重的礼节接见他们。C.对从各地来投奔越国的人,一定在大庙里行礼接见他们。D.对从四个方向来投奔越国的人,一定在大庙里行礼接待他们。1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勾践采取措施鼓励百姓繁殖生息。B.勾践减免明智达理之士的赋税,鼓励他们研讨事物的正当道理。C.勾践巡行时,遇到在外游荡的青少年就给他们吃的、喝的。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D.勾践本人也参加农耕,他吃的都是自己种的。参考答案一、基础检测1.C2.④⑤①①3.①④④②③④4.①①①②5.⑤⑤④③⑤②②6.D7.C8.更①改变;②更换;③再;④再;⑤经历于①在;②比;③到;④对;⑤对;⑥到;⑦比许①同意,答应;②赞成;③表约数,左右;④答应;⑤左右9.C10.B
二、语段阅读11.D12.D13.B14.①古代贤君②十七不嫁的女子③一胎生两个孩子的妇女④达士15.A16.B17.B(四)《前赤壁赋》语言基础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2、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如日中天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纵一苇之所如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③而又有何羡乎④虽一毫而莫取A.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虽然B.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即使C.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即使D.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虽然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6、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古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7、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以桂树木兰做桨,用美好的事物寄托高雅的情调。B.“击空明”与“渺渺兮予怀”写景抒情,以景的空明衬人的胸怀广阔。C.最后一句,点出“予怀”所思慕的对象是那在“天一方”的美人。D.全歌落脚到“美人”身上,具有象征意义。8、对下列各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的万物(时刻都在变动),连一瞬间都不停止。B.泣孤舟之嫠妇——(那箫声像是)为孤舟中的寡妇而哭泣。C.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希望)同飞升的仙人一同遨游长空,哪怕在明月下死去(也心满意足)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轻盈飘逸啊,像长了羽毛的鸟儿一样,远离尘世,飞升仙境。9、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10、《赤壁赋》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年游黄冈赤壁后所作。第一段写的是“___________”,月出东山,“_________”之景;第二段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一种渴求;第三段问的是人生“___________”的一种奥秘,客作答则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消极悲观;第四段作者又借阐发“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自己欲寄情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超脱,一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就感情线索而言,全文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的感情变化及“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斗争历程,而这正是他政治上失意,想在不能满足的人生中求得解脱的复杂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由此可见,本文过渡性的枢纽段落是第____段。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19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1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A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端正)BV下江陵(向下游到)顺流而东(向东进发)C酾酒临江(斟酒)渔樵于江渚之上(江中小岛)D驾一叶之扁舟(小船)渺沧海之一粟(眼泪)12、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固一世之雄也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⑤驾一叶之扁舟⑥渺沧海之一粟⑦哀吾生之须臾⑧羡长江之无穷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13、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终葬于先人之北,然后惟其所愿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C.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为其然也A.托遗响于悲风B.石之铿然有声者C.君欲何往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5、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16、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②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答案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1、B(危坐:端坐)2、A(“到,往”,BCD解释为“像”)3、D(A“属”通“嘱”,劝人饮酒;B“冯”通“凭”,乘;C“籍”通“藉”)4、B5、C(①②都是名词作动词,③是名词意动用法,④是名词作状语)6、C(都是介宾短语后置)7、B(应为“既写景又写人”)8、A9、C(没有司马光,应是曾巩)10、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望美人兮天一方何为其然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人生之须臾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乐悲乐追求绝望放达二11、A(B下,攻占;C渚,江中小洲;D渺,渺小得像)12、C(①③④⑥都是助词,的;②⑦⑧主谓间取消独立性;⑤助词,无义)13、B(都表被动)14、C(都是宾语前置句)15、D(流露的是不能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苦闷)16、①这里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②(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忽然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悲凉的秋风(五)《逍遥游》A卷双基再现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逍遥游》出自《》一书,该书是中期思想家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逍遥游”的含义是,即文中提出的”的境界,真正能达到“逍遥”境界的,只有,因为他们。庄子的文章,有时像风行水比,自然成文;有时像万斛源泉,随地而出,汪洋恣肆,机趣横生。他常常大量采用并虚构来讲道理,善用,想象奇特。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B.旬有五日而后反。C.御六气之辩D.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5.下列不翻译恰当的一句是( )A.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在世间的他,没有拼命追求什么。B.虽然,犹有未树也——即使这样,(他)还是有没树立起来的境界。C.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而彭祖到现在还以寿命特别长闻名。D.去以六月息者也——(它)是凭借六月的大风飞到南海去的。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三餐而返,腹犹果然。 B.虽然,犹有未树也。C.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7.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是道家的一部主要著作。B.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庄子以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庄子的逍遥游不是简单的行动自如,无拘无束,而是精神的绝对自由。C.庄子不仅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其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文学特色在历史上影响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艺术家。D.《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篇章,但没有《逍遥游》著名。很多成语如“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都源于此篇。探究提高阅读下面文段,回答8~9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8.文中“知”、“行”、“德”、“征”的四种人以及宋荣子、列子能达到真正的逍遥吗?9.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怎样认识他的观点?B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4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节选《庄子·逍遥游》)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美为尽在已。顺流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日:“野语有之曰:‘闻道日,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1.语段甲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2.语段甲用“水之积也不厚”,“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等比喻究竟侧重说明什么道理?3.语段乙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哪些内容?4.这两个语段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参考答案A卷双基再现1.《庄子》战国庄周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然自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人、神人、圣人无己、无功、无名寓言故事比喻4.D 点拨:A项“知”通“智”。B项“有”通“又”,“反”通“返”。C项“辩”通“变”。5.D点拨:(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6.C点拨:A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①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②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B项虽然:(古义)虽然这样,是两个词。(今义)连词,是一个词,用于上半句,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甲事而不成立。D项海运:(古义)大海的波浪汹涌动荡。(今义)海洋运输。7.D点拨:“《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篇章,但没有《逍遥游》著名。”说法不准确。探究提高8.在现实社会当中,“知”、“行”、“德”、“征”的四种人以为自己生活得很惬意,其实,他们没有认识到自己受到功名利禄的束缚,依然无法摆脱各种制约,因此远远没有达到逍遥的境界。宋荣子要比这些人高明一些。他能够对世人的赞誉与诽谤置之度外,能够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但是他依然没有达到逍遥的境界。列子比宋荣子更进一步,他能乘风而行,不汲汲于利益。但他仍然没有达到逍遥。因为列子虽然可以免于行走,可他依然有所待,即他要依靠风才能飞行。9.庄子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真正的逍遥是摆脱了一切依赖的限制,能够顺着自然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以游于无穷的境域,这样才达到了真正的逍遥。这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人摆脱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桎梏之后一种精神上达到绝对自由的状态。显然,这种自由的理想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真实地和完全地存在着的,只能存在于想像世界里。因此,庄子的理想人格除了超越性以外,还具有某种神性。B卷比较阅读1.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去以六月息者也”,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为了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还举了山野中游动的雾,空中飞扬的尘埃等例子。自然界大到鲲鹏,小至漂浮的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2.这些实例和比喻侧重说明的是“世间万物的逍遥有所待,而这种有所待还要受它所依凭的条件的制约,条件的程度制约着逍遥的程度这一道理。3.分两层:一层黄河秋水暴涨,一片汪洋的壮观景象;二层河神见到大海后自叹弗如。4.相同点:都是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表达思想。《逍遥游》阐述的是深刻的人生哲学思想,即什么是自由,人如何获得自由的问题。但是,庄子并不是通过理论的逻辑论述来阐明这个问题的,而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形象的寓言故事来展现作者的思想。《秋水》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是设喻。不同点:《逍遥游》想象丰富,境界开阔。我们无不被庄子极其丰富的想像力所折服,沉浸在庄子所创造的奇幻世界当中。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翱翔太空,想像十分奇特,给人一种开阔的境界。丰富的想像使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秋水》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写黄河与北海的壮阔,前者是“百川灌河”,“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后者是“难穷”“不见水端”。写河伯的认识,先前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二、现代文阅读(一)《荷花淀》 2.《荷花淀》开头描写月下白洋淀风光,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自然环境之美,衬托人物内心世界的美。 B.写这里的富饶、美丽、宁静、和平,突出可爱的家乡不允许侵略者侵犯这个主题。 C.交代人物成长及战斗的环境。 D.有利于刻画水生嫂勤劳、质朴的性格。 3.语言描写是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手法之一,请分析下面这段语言描写。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①“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②“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③“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④“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⑤“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五位青年妇女虽然有着共同的愿望,但语言表达方式不相同,从语言上又可以看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 A.心直坦率B.性急,侥幸心理C.机敏多智D.害羞忸怩E.心细成熟 ①( )②( )③( )④( )⑤( )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②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③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④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1)第①句有几处标点错误,请改正。 (2)画线句从句式看是个________句,采用这一句式意在突出水生嫂________的复杂心理。 (3)③④句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水生嫂怎样复杂而激烈的思想情感?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1)这段文字在情节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这段文字在深化主题上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与例句修辞方法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A.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B.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C.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D.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文中本来表述的是物量,却用了两个“不知道”和一个含义广泛的比喻来表述,试简要说明: (1)这样表述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表述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乙)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 (1)甲乙两文中均有划船水声的描摹,甲文写妇女们寻夫未遇的回归途中轻轻地划船,一橹一橹,一声一停,水声________,节奏________;这水声传达出妇女们________的情绪。乙文写妇女们归途中遇到日本鬼子追赶,这时划船声,一声接一声,一声紧一声,水声________,节奏________;很好地表现出妇女们________的品格。 (2)甲乙两文都有景物描写,甲文景物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景物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1)作者把月光下银白雪亮的席子比做“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这样诗化的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2)“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给人怎样的美感?上文写雾诉诸________觉,写风诉诸________觉,写荷香诉诸________觉,多角度写景,所以美感更加丰富。3)作者为什么把荷叶比做铜墙铁壁,把荷花箭比做哨兵?参考答案1.(1)①D②D③B(2)①B②A③D④C(3)①D②B③D2.D3.①C②A③E④B⑤D4.(2)倒装句。焦急、关切和少许的埋怨。(3)表现水生嫂思想震动,但她毕竟是坚强的女人,很快就镇定下来。5.(1)与开头对水生嫂编席子的描写及结尾部分写青年妇女决计成立自己的队伍的对话相响应,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2)反映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展现了抗日战争必胜的前景。6.C(1)运用了模糊艺术语言。(2)使读者想到白洋淀的苇地无边无际,茫茫一片;白洋淀的苇子密密麻麻,到处都有,数也数不清,而苇垛犹如绵延不尽的长城,从而突出了白洋淀简直是一个苇子的世界。7.(1)舒缓均匀、缓慢轻松而又夹杂少许失意高亢急促、整齐沉着镇静,临危不惧(2)创造了一种平静的富有诗意的气氛,对故事情节的展开起铺垫作用;暗示一场激烈战斗将在此展开,这里将是全民皆兵,严阵以待,充满了必胜的信心。(3)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决不能让敌人捉活的表现了她们高度的民族自尊心与民族气节。8.1)把人物的形象与心灵烘托得非常美好;包含着作者对白洋淀及白洋淀人民的热爱。2)朦胧而富有诗意。视 触 嗅3)祖国的大好河山决不容敌人侵犯,人民群众已经严阵以待;暗示下面将有一场战斗发生。(二)《想北平》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君士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1、为什么作者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但是“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2、这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北平怎样的特点?3、分析“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句在文中的含义。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4、“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表现了北平怎样的特色?5、文中“天下第一”指的是什么?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6、“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7、“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句中为什么说“花草”,后面又说“草花儿”?8、概括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9、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5分)参考答案1、(1)以“九牛一毛”比喻自己对北平知道得很少,朴素又幽默。(2)用对母亲的爱比喻对北平的爱,表现了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2、北平虽与巴黎相似,但巴黎太嫌热闹,有些地方又嫌空旷。不如北平恰到好处,适宜居住。3、表明北平“有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我”对北平的亲切感和依恋情。(意思对、写出两点即可)4、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北平城市动中有静的特点。5、写出北平城市布局得当的特点。6、“天下第一”是指北平“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7、“花草”偏重于花,价格稍贵;“草花”偏重于草,价格便宜。8、这一段写北平的花、果、蔬菜多,十分吸引人。9、(5分)点明题意;照应开头“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三)《祝福》一、《祝福》前后三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填空,并说说所填词语表现的意义。第一次逃到鲁镇时的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① ),但两颊(②)。第二次到鲁镇时的肖像:她头上(③ )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④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⑤ )了。临死前的肖像: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⑥ ),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⑦ ),黄中带(⑧ ),而且(⑨ )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⑩ )似的;只有那眼珠(11) 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二、选出正确的答案:1、《祝福》的主题是:( )A.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表现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猛烈地鞭挞了封建主义和地主阶级,批判了封建社会买卖婚姻的制度。B.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摧残,指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C.通过祥林嫂的悲剧表现了鲁四老爷仇视新党、仇视劳动人民,杀人不用刀的反动阶级本质,深刻揭露了辛亥革命失败的阶级根源。D.通过这一悲剧,猛烈地抨击了黑暗的封建社会和吃人的封建礼教,讽刺了辛亥革命的软弱妥协性,指出只有推翻封建社会,劳动妇女才能翻身解放。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2、“你放着,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四婶这句大喝的作用是:( )A.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祥林嫂的歧视和摧残。B.表现了地主阶级的迷信与自私。C.使祥林嫂用替身赎了罪的幻想破灭了,造成她在神权压力下的精神崩溃。D.表现了地主阶级的凶恶本质,说明祥林嫂死于封建政权的迫害。三、阅读下面两段课文,回答问题。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①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②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③。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④,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1.画线①“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A.鲁镇所有的人B.“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C.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D.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2.画线②“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A.祥林嫂终于死去了,“我”不必再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却一桩心事。B.祥林嫂终于死去了,她总算得到解脱,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C.祥林嫂终于被迫害至死,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奈何的事情。D.祥林嫂终于死了,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了。3.画线③全句的含义是:()A.凡是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他,这对别人或对他自己,也都还不错。B.祥林嫂这个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死了,讨厌见她的人不会再见到她了,这对别人和对自己,也还都不错。C.这是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恨。D.这是激愤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鲁四老爷的憎恨。4.画线④中“惊醒”的含义是:()A.从沉思中惊醒B.从睡梦中惊醒C.从麻木中惊醒D.从迷惘中惊醒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以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可恶!然而……。”四叔说。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午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可恶!”四叔说。“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1.对鲁四老爷的话“可恶!然而……”理解正确的是()A指卫老婆子光天化日之下结伙劫走祥林嫂可恶,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逃出来。B指祥林嫂被劫走损害了鲁四老爷家的体面还给他家生活添了麻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合理。C指卫老婆子一伙人劫走祥林嫂太不人道,还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跑出来。D指祥林嫂光天化日之下被劫走竟无人敢阻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合理。2.对鲁四老爷一句“可恶”的正确理解是()A指卫老婆子不该自己荐他来,又合伙劫她去,大家看了不成样子。B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还再上门来做什么?C指鲁四老爷对祥林嫂被劫走内心愤愤不平,卫老婆子一伙实在可恶。D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还好意思再来鲁四老爷家,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一、(1)青黄:这是生活磨难的标记,是苦难的经历在其脸上留下的痕迹。(2)却还是红的:表明这年轻的妇女还有青春的活力。(3)仍然:表明她二次丧夫戴孝。(4)消失了血色:祥林嫂经过又一次打击后,青春的活力已消失。(5)先前那样精神:表明夫死子亡被赶出家门后内心的悲痛。(6)全白:外貌已经衰老不堪。(7)瘦削不堪:“削”写出了瘦的程度,表明此次打击实在沉重。(8)黑:“黑”写出了脸色的难看,祥林嫂已被折磨得不象人样了。(9)消尽:既表现出长期受折磨的过程,也表明她已完全丧失了生命力。(10)木刻:精神受到巨大创伤后已变得麻木,像死了一般。(11)间或:只有眼珠偶然转动一下表明她还活着,更多的时候是像死了一样。二、1、B 2、C三、1、D 2、D 3、C 4、A四、1、B(鲁四老爷是站在维护他自家尊严和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上说这句话的)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2、A(联系下文四婶的话,便不难理解)(四)《项链》6.文中一再写归还项链后,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懂得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儿和厨房里的讨厌的杂事了”,“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这样写的目的是:( ) A.表现资产阶级虚荣心给路瓦栽夫人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B.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的丑恶现象 C.描写路瓦栽夫人从小资产阶级妇女变成普通劳动妇女的过程 D.说明诚实善良使路瓦栽夫人为归还项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8.小说的结尾,通过佛来思节夫人道破,所借项链是假的,但在前面作者已做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做必要铺垫和暗示的三项是:( ) A.玛蒂尔德做了衣服,没有首饰。所以去向佛来思节夫人借 B.玛蒂尔德向朋友借项链时,朋友立刻说:“当然可以。” C.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 D.佛来思节夫人很有钱,但未收到舞会请柬E.玛蒂尔德还项链时,朋友没有“打开盒子”9.小说的结尾,佛来思节夫人说出项链是假的。小说这样安排的妙处是:( ) A.双方都知道了真相,佛来思节夫人占了便宜,路瓦栽夫人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B.双方都知道了真相,路瓦栽夫人为爱慕虚荣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小说的情节又一次奇峰突起,出人意料,从而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对人的毒害,深化了主题 C.小说的情节又一次奇峰突起,出人意料,佛来思节夫人白白地赚了一串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项链,而路瓦栽夫人十年辛苦,结果白搭。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D.路瓦栽夫人为爱慕虚荣,艰苦倍尝,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从而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对人的严重毒害,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的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的帷幕,点着高脚的青铜灯,还有两个穿短裤的仆人,躺在宽大的椅子里,被暖炉的热气烘得打盹儿。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衣,陈设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在那里,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她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 每当她在铺着一块三天没洗的桌布的圆桌前坐下来吃晚饭的时候,对面,她的丈夫揭开汤锅的盖子,带着惊喜的神气说:“啊!好香的肉汤!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这时候,她就梦想到那些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到那些挂在墙上的壁衣,上面绣着古装人物,仙境般的园林,奇异的禽鸟;梦想到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到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者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她有一个有钱的女朋友,是教会女校的同学,可是她再也不想去看望她了,因为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由于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地哭,一连好几天。2.简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作用。(1)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答:(2)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答:(3)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答:3.第四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玛蒂尔德什么样的思想性格?答:4.第五段文字表现了玛蒂尔德( ) A.对美的追求 B.希望能有漂亮的衣服和珠宝 C.想摆脱寒酸平庸的生活而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贵夫人 D.想摆脱寒酸平庸的生活而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尊重的小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 “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5.“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是:( ) A.为能借到这样昂贵的项链而高兴得发抖 B.为自己的梦想就要实现而兴奋得发抖 C.为急于用它打扮自己又担心不能如愿而激动得发抖 D.为好朋友这样信任自己而终于借项链而满意得发抖 6.文中的“迟疑”表现了玛蒂尔德借项链时什么样的心情?答:7.下面的句子表现玛蒂尔德什么样的心态?“我只借这一件。”答:8.这部分文字写出了玛蒂尔德借项链过程的心理变化,这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答:(1)(2)(3)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9.这部分文字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答:5 小说最后说出项链是赝品,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 )A唤起读者对路瓦栽夫人的深切同情,真是极小的一件事败坏了她的命运,使她连遭不幸。 B债务还清,节奏平缓下来,忽又奇峰突起,使得情节跌宕起伏。C表现出路瓦栽夫人性格当中的另一面:诚实、好强,看不透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D突出主题,为一晚上的虚荣,付出十年的艰辛;而这挂项链竟是假的,多么不值得。阅读思考她先看了几副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圈,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她在镜子前边试这些首饰,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她不断地问着:“再没有别的了吗?”“还有呢。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的意。”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当然可以。”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2 这部分描写人物的方法是( )A行动描写 B肖像和心理描写C肖像和语言描写D行动和语言描写3 这部分描写极有层次地展现出路瓦栽夫人在借项链时的心理状态,合理的一项是( )A迟疑不决——惊喜——焦急而担心——欣喜若狂B贪婪、挑剔——意外——焦急——狂热C慎重而犹豫——高兴——迟疑焦急——狂喜而得意D犹豫不决——意外——焦急——得意4 选出对“我只借这一件”分析正确的一项( )A一个“只”字,强调给对方听,表现路瓦栽夫人怕对方不同意,自己失去好机会。B突出“只”和“一”,强调自己借得少,表现路瓦栽夫人想马上借到又怕不能如愿的心情。C强调“只”和“一”,表明自己决不多拿,表现路瓦栽夫人坚决要把这挂项链借到手。D突出“只”和“一”,说给对方听,表现路瓦栽夫人急不可待又怕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的心情。参考答案 6.A8.BCE9.D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 2.(1)表明当时以美貌为资本嫁给有钱人是普遍现象 (2)表明不情愿,违背初衷 (3)表明玛蒂尔德的喜爱与追求和现实生活条件之间有巨大的反差。这说明她是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典型。 3.排比爱慕虚荣4.C5.C6.想马上借到又怕不能如愿的心情7.惟恐对方不借 8.(1)发现项链时高兴(2)开口借时的担心(3)借到后的狂喜 9.语言、行动描写5 B、D 二、2 D 3 A 4 B (四)《荷塘月色》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③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⑤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⑥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⑦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5..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④/⑤/⑥/⑦6.试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层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对这段话的其他安排顺序,概括得正确的一项是( )A.由静态写到动态,由近写到远B.由动态写到静态,由远写到近C.由动态写到静态,由近写到远D.由静态写到动态,由远写到近(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4题。月光如流水一般, 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①虽然是满月,②天上却有一层 的云,③所以不能朗照;④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着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却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8.文中标有横线的地方都是叠音词,应依次填入的正确的一组是 ( )A.轻轻 薄薄 淡淡 弯弯 B.静静 淡淡 薄薄 柔柔C.轻轻 淡淡 薄薄 柔柔 D.静静 薄薄 淡淡 弯弯9.文中加点的“这”指代的是 ( )A.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B.不能朗照C.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不能朗照 D.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10.作者之所以认为“这恰是到了好处”,理由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朦朦胧胧的月色下一切都变得美好,正和他对美好的向往心情吻合B、和他当时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心情吻合C、它使作者摆脱了惆怅与烦恼。D、朦的月色能赋予景物新奇、甜美、温和的韵味,令人神经过敏。11.文中划横线的“酣眠”“小睡”分别指( )A、满月、残月 B、浓云、淡云C、残月、满月 D、朗照、淡照12.对“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句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月下灌木和柳树之美 B、描写灌木和柳树的影子美C、正面描写月色朦胧美 D、用反衬法写月光轻盈荡漾14.能不能用括号里的字代替“泻”和“浮”,为什么?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1.“田田”意指,“袅娜”意指。2.“缕缕清香”和“渺茫的歌声”的相似点是。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3.文中画横线的比喻句各侧重写什么?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指出下列比喻句的相似点。(1)月光如流水一般。(2)(叶子和花)又像笼着轻纱的梦。2.“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在这里是打了个比方,那么“酣眠”在文中指什么?“小睡”又指什么?4.“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改为“印”好不好?为什么?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5.“光与影”怎么与“名曲”相通起来?参考答案5. B6.荷叶→ 荷花→ 荷香→ 波痕7—12 ADCBDD14.不能。“泻”的范围广,而且有动态美,显得生动活泼。“照”的范围窄,静止呆板。“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升”则失去恬静朦胧之态。1.荷叶相连的样子荷花柔美的样子2.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通感3.三个比喻分别侧重明亮、闪烁、洁白等方面。二、1.(1)月光的流泻与流水的流泻相似(2)叶子与花在薄雾中朦朦胧胧的状态同梦境中朦朦胧胧的状态相似2.酣眠指满月的状态。小睡指月亮被淡淡的云笼罩着若明若暗,不能朗照的状态。4.不好;“画”,浓淡相宜,有动感;而“印”则显得死板,不灵活,且“黑影”与“倩影”本来也是在变化的。5.光与影若明若暗、并不均匀的和谐与名曲的抑扬顿挫、高低均匀的和谐是相通的。【赏析】本文除叠音之外,还大量运用了比喻、通感、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使文意含蓄、典雅、诗意浓浓。推敲下面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里运用了比喻,本体和喻体各是什么?相似点是什么?“舞女”改为“少女”,好不好?)(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这里引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花与“明珠”“星星”有什么相似之处?怎么会把“荷花”比拟成“刚出浴的美人”呢?)(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是一个特殊的比喻,说说它特殊在哪里?)(5)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聚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加点的词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荷叶原来的“风致”表现在哪里?“更见风致”又表现在哪里?)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n(6)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是一种果实,怎么可能像水一样清澈?)答案:(1)荷比喻舞女,荷叶比喻舞女的裙。改为“少女”不行,因为舞女的裙才是舒展的。(2)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写出荷花的神态。(3)月光照在荷花上,荷花也闪闪烁烁好像明珠、星星,而且荷花以碧绿的荷叶为背景,这也像星星以碧蓝的天空为背景。前文已经把荷喻为舞女,喻为袅娜、羞涩的少女,所以自然地联想到“美女”,“刚出浴”三字承“白花”而来,突出荷花一尘不染的洁白。(4)用了特殊的比喻通感。荷香本是靠嗅觉闻出来的,但作者把它喻为歌声,诉之于听觉。这样写能更好地调动读者的想象,因为微风送来的清香究竟是什么感觉,读者不一定都有切身体验;而从远处传来的歌声,则每个人都能想象出那是时有时无,断断续续,隐隐约约,渺渺茫茫的。(5)用的都是拟人的手法。原来的“风致”是像“舞女”“美人”,写的是静态的美;这几句写荷波,荷叶在微风吹拂下摇摇晃晃、此起彼伏,就好像无数的舞女翩翩起舞,“更见风致”描写的就是这种动态美。(6)前一个“莲子”用的是本义,后一个“莲子”用的是谐音双关和意义双关的手法。“莲”与“怜”谐音,“爱”的意思。“子”古代可用作对对方的尊称,相当现在的“您”。这几句诗写一个居住江北的采莲女子思念她的住在江南的情郎,她一边羞涩地玩弄着手中的莲子,一边默默地向心爱的人表白衷心:我对你的那一颗爱心啊,永远像水一样纯清。更多资料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求资料加微信:gzxxz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