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50 KB
  • 2022-07-28 发布

高中语文复习资料汇编:专项对点突破练十三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门,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专项对点突破练(十三)形象、结构和主题一、(2014•宁波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父亲的鞋子李汉荣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来看我们,带来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来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片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文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我不住地说,爹您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您的恩情,您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您就别想多了。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性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硝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苞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n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来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来了。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了要爱惜,不要弄脏了。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来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上楼来,我帮父亲用梳子梳了头发,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为他梳头。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苗野百合。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个上中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个百草园吗?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这事了。只有我明片这些花草的来历。它们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来自父亲的山野。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n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n连我对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没有带走,全都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么说来,我的所谓的感念和心疼,说到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而他依然一无所有地在另一个世界孤独远行。是的,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全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何况,我的父亲,曾经,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了我。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选自《散文》2012年第6期)1•这篇散文以“父亲的鞋子”为题,用意何在?(4分)答:【解析】父亲的鞋子贯串全文,是行文的线索,它是父亲卑微身份的象征,更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父亲的象征。答案:①“父亲的鞋子”既是文中的重要物象,又是行文的线索,串起了全文的叙事、议论和抒情。②以小见大,寻常的物象背后寄寓了深刻的人生意蕴。(意思对即可,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规律方法】散文“物象”类题目解答思路\n①审清试题问的具体内容:多在“特点”“作用”上设问,有时也从构思上\n设问。①明确“物象”所处的位置(段落)以及具体所写内容,把握“物象”的特性、作用等。②分析具体内容,明确“物象”体现的作者情感、文章主题等。③综合上述内容,参考试题分值,分条作答。★2•根据文章前三段文字,简析父亲的形象特征。(3分)答:答案:①深爱孩子,不管路途遥远和自己年迈,进城给儿子送大米和面条;②朴实善良,为没给儿子买房出过力而感到内疚,连扌单身上的尘土也要到楼下去。(言之成理即可,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3•画线的句子好在哪里?请赏析。(4分)答:【解析】明确对比和比喻的手法,父亲尽管清贫,却表现出一种伟大的精神和情怀,给“我们”以丰厚的生命启示;从语言的角度看,语言富有诗意和情韵。答案: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赞美父亲的生命尽管清贫却意义丰盛,给“我们”留下丰厚的人生启示;语言精练,韵味悠长。(手法2分,只要说出两种即可;内容2分,从句子含意和句子美感两方面评析,言之成理即可)4•作者在文末说“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答:【解析】这句话的理解重点在“草木”二字,它既指父亲从鞋子里倒出的花草\n的种子在院子里发芽生长,又指父亲的美德和深厚的感情,除此之外,这句话\n还渗透了作者对父亲的缅怀之情。答案:①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却给“我们”留下了美德和深厚的感情;②父亲虽然远去,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一生缅怀不尽;③以“草木,'作比,喻父亲美德永世芳香,形象生动;④呼应前文关于春天院子里长出花草的描写和议论,深化题旨。(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5•“那么,我们这些自以为是地活着的人们,又能给世界留下什么呢?我们敢于践踏一切的鞋子里,除了欲望的钉子和冷酷的铁掌,还有别的可以发芽开花的种子吗?”这段文字原是全文倒数第二段(省略号部分),有人认为可以删去,有人认为不可删去,你以为呢?请说明理由。(5分)答:答案:示例一:不可删去。①以父亲的人生态度来反观我们自身,用对比的方式深化文章对于人生价值意义的思考;②紧扣“鞋子”这个物象,用形象的笔触批判现代人正在丧失自己纯朴的本性,使得文章更具思想的力量。示例二:可删去。①全文的叙述比较朴实,抒情和议论也倾向于内敛和含蓄,而这一段文字批判的锋芒过于显露,与总体风格不够协调;②含蓄的表达反而能够给予读者更广阔的审美空间,意味更加深远。(两种观点都可以,重在能够自圆其说,而且言之有理)二、(2014•温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月光满地马新朝翻开唐诗宋词,翻开元曲,几乎满篇刀光,中国古代文人,鲜有不写刀光\n的。月光历世照着我们,总是那样如期的圆,如期的缺,那样的清辉,那样的如水。只是近些年来,我见得它少了,模糊了。它缓缓隐退于我的生活,数月,经年,没有看到它在窗前升起。它曾是那样皓皓满天,现在它怎么了?我已很难见到它。然而,我知道它仍在,仍存在于天空,存在于我内心的某一角落,却已锈迹斑斑。••••是夜,(1)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我缓步登上楼阁晾台,向天空望去,可它在哪儿呀?前面一栋黑糊糊的大楼,遮住了半个天空,我看不到它。我脱下便衣,换上西装,蹬上皮鞋,下得楼来,直奔市区的紫荆山公园,因那里地势相对开阔,建筑物又少,接近自然。我穿过车流如水的金水大道,那些没有烧透的汽油味与尘土味,混合在一起,在空气中迷漫。在一人造小山上,我看到了它,它在东边群楼的缝隙中,左冲右突,艰难地上升。它怎么了?竟有些暗淡,也小了许多,全然不像旧时月。我看到它的脸,有不易察觉的愁容和倦意,它病了吗?那么无力、微弱、无奈,像老人被无边喑哑所围绕。它淡淡地照着我,照着我身边的假山、沉睡的石头、无语的松柏,用它的残缺唤醒着我仔内的残耿。多年了,月光渐远,我一克生活在没有月光的生活中,那无边的琐碎、烦恼、不安,遮蔽了它。谁能说没有月光的生活不是一种残缺。我童年的月光,可不是这个样子。彼时,月光是明亮、洁净的,一尘不染,尚带有原野上植物那丝丝的甜味。\n在南阳盆地腹地,一个小村庄中,木格子窗内,煤油灯结着浅浅灯花,我和李\n白、杜甫、陆游等我所敬仰的诗人先贤,频频相会在一本本发黄的书里。每每抬头,向窗外望去,满院皆是刀光,那刀光像水,似银,从高空流淌下来,在地上铺厚厚的一层,把方方正正的小院子撑满。枣树叶子一明一暗,像无数闪动着的小眼睛。曲在墙角处鸣叫,青蛙声在村边此起彼伏。村西就是终年流淌着的涧河,水草浮动,鱼虾成群,清澈见底。此时,正无声地把大片大片的月光,运向不知道的远方。我的母亲和邻居家的三婶,坐在院中纳鞋底,她们很长时间不说一句话,月光带着高天的凉意和香气,游走在她们中间,她们便成了月光的雕像。此时,月光已融入了我的身体,融入了我的生命。它照在土地上,因此也就变成了土地;它照在村舍里,因此也就成了村舍。后来,无论我到何处,在有月亮的晚上,我总要留意地向天上看去,月亮就成了我的一个情结。只是我很纳闷,为何再也看不到故乡那样明亮、干净的月光了。我所看到的月光,总像是掺了某种不洁的杂质,某种病态。这是为什么呢?莫非若古人所说:月是故乡明。有一次回乡,我故意选择了有月光的日子,目的是看月,寻找往昔失去的月光。奇怪的是,故乡的月光也同样含有杂质和病态。一次,我把这种对于月亮的感觉说给一位朋友听,他说他也有同样的感觉,说罢,二人相对无言,心中有着深深的失落。(2)—个人,更深入刀光,首先要有一种心境成为刀光,才能感受刀光,刀光需要人的配合与栽种,才能长出更为繁茂甘甜的如水似银的月光。只是现代人无法深入到月光的内部。何处才能找到我幼时的月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1)我知道它仍在,仍存在于天空,存在于我内心的某一角落,却已锈迹斑斑。\n••••\n(2)它淡淡地照着我,照着我身边的假山、沉睡的石头、无语的松柏,用它的残缺唤醒着我体内的残缺。答:【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答题时要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答案:(1)缺少了如水般的清辉。(2)缺失对月光般&活的渴望(或琐碎、烦恼、不安遮蔽了内心的明亮)。★2•文中写“我童年的月光,可不是这个样子”,具有怎样的作用?(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句段作用的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在内容上,表现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与神往;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照应后文。答案:表现了童年纯洁、朴实、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活;与后面写病态的月光做对比;照应结尾对幼时月光的怀想与追寻。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含意的理解,答题时要抓住画线句子的特点,概括出主要手法,然后联系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月光的温柔、亲切,表达了“我”对明净、纯洁的月光的向往。\n(2)运用通感、比喻的修辞手法。揭示了月光与人的心境的关系,说明了人应主动去创造光明、美好的生活。\n【知识链接】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效果浅谈①比喻:使被描述的人或物特征鲜明、形象可感;使阐述的道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答题信息中若含有喻体,要将喻体换成本体。改换后的语句不能包含喻体。②拟人:使被描述的人或物特征鲜明、形象可感;使阐述的道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使抒发的感情更为强烈,更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种手法常和人称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运用。③排比:层层推进,增强气势,加强感情,节奏鲜明,意义递进,关系明显。以之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透彻;以之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以之叙事,可以把事物叙述得井然有序;以之写人,可以把人物刻画得细致深刻。★4•分析本文中“月光”的象征意义。(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形象的分析,理解“月光”的象征意义,要联系作品主旨,抓住关键语句,由浅入深地挖掘其深层内涵。答案: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明亮、洁净、毫无杂质的生活;对故乡的难以忘怀的情结。5•作者认为“只是现代人无法深入到月光的内部”,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答案:由于现代人面对嘈杂而浮躁的社会环境,生活中充塞着无边的琐碎、烦\n恼和不安,缺失了洁净、平和、明亮的心境,因而无法深入到月光的内部,享受月光般的生活。(意思基本符合即可。若否定作者观点,能言之成理亦可)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