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2.79 KB
- 2022-07-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一--一、分封制(理解)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3、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民(“授民授疆土”)二、宗法制内容: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也是核心内容)影响:①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②对日常生活和观念产生深远影响。(如孝悌伦理观念,祭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影响(运用)1、内容:(1)首创皇帝制度。确立了皇帝独尊、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的原则;(2)建立中央官制即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管理军务。御史大夫,检查百官。)(3)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2、影响:(1)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汉朝: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理解)1、原因:汉初实行郡县与封国并存的制度,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2、作用:王国越分越小,无力与中央对抗,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二、唐朝三省六部制(理解)结构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②六部作用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三、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识记)1、措施:(1)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2)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3)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份由中央掌控。四、元朝实行行省制度(1加强了中央集权(2)行省制度是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五、我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2,魏晋:九品中正制:重门第不重才能,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3、隋唐实行的是科举制:(1)由来: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吏;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影响: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二、内阁的出现(1)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2)明成祖时内阁制度形成;三、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本质: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妇女外邦人、奴隶无民主1、梭伦改革影响: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⑵克里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⑶伯利克里改革把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推向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⑴罗马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n-⑵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汇编《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2、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①对当时:是稳固罗帝国马统治的有力支柱。②对世界:A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B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1689年制定《权利法案》。内容: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影响: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国王依然掌握行政大权)。2、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形成:1721年,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⑵内阁的产生方式: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名内阁成员。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美国1787年宪法理论来源: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原则“分权与制衡”。内容:①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②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⑸评价:①性质: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②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和制衡”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④局限性: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1、法国共和政体正式确立的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2、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第10课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的结果:签订《南京条约》(1842年)内容:(5亿港元)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影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1签订.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内容(三外十口):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十处通商口岸;③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④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⑤赔偿英法巨额白银;2.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内容(天天陪酒):①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3.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一、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标志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形成和清对峙的局面。二、《天朝田亩制度》⑴内容:①土地分配:按人口平分土地。②产品分配: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⑵评价: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空想性: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了实际,根本无法实现。2.《资政新篇》洪仁玕1859年⑴内容:①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②发展工商业③开设新式学堂。⑵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迫于形势,未能真正实行。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平壤之战、黄海大战、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n-(北洋舰队全军覆灭)。-\n-二、结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1.主要内容(哥开工厂赔2亿):①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③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④设厂: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2.影响: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三、八国联军侵华时间(识记):1900年结果: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①赔款: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②划界: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③占要地: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战略要地;④惩官员: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⑤改衙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首。2.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义在华的代理人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建社会。第13课辛亥革命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于日本东京纲领: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后被孙中山阐释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⑸机关刊物:《民报》⑹性质: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武昌起义的时间:1911年10月10日。⑵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为首任临时大总统。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步意义(功绩):(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最伟大的功绩),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思想: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社会习俗:使社会习俗发生改变。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五四运动的时间:1919年5月4日~6月初⑵意义:①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②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③五四运动是中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①时间1921年7月23日②地点:上海、嘉兴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了。3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4、北伐战争的对象: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1、南昌起义的时间: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在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3、八七会议⑴召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⑵内容:①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⑶意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4、红军长征⑴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意义:①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③革命新局面开始。5、遵义会议⑴召开:1935年1月,⑵内容:①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n-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②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⑶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第16课抗日战争1、⑴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⑵卢沟桥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成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2、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识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①凇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②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③徐州会战:期间,李宗仁指挥下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4武汉会战。1942年远征军入缅甸作战。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华北,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3、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平民超过三十万人。1941年初,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实施细菌战研究。4、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胜利历史意义:⑴国内: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⑵国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第17课解放战争1、重庆谈判时间:1945年8月~10月10日。结果:签订《双十协定》,2、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3、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义理论从空想变成科学。2、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1917年3月的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革命后俄国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⑴发表:1917年4月,列宁⑵内容:①提出将俄国革俄国十月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②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3、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是第一个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是:政治协商制度,人大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理解)1949年9月内容:①通过《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确定了首都、国旗、国歌、公元纪年。⑷意义: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⑴时间:1954年9月,在北京举行。⑵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理解)-\n-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n-1、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3、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②基本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⑴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同印度代表谈判时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正式倡议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会议。4.万隆会议:1955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1、1971年第26届联大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地位2、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①乒乓外交;②基辛格访华;③1972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④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4、新时期我国外交建树(理解)⑴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建树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如中国派驻维和部队】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中国积极参与的两个地区性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简称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如;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1、“冷战”⑴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冷战的表现: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实施(1947年7月):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③军事上:北约组织的建立(1949年)注: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⑴目的:加强联合,摆脱美国控制,提高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⑵过程:①1951年4月,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化解法德矛盾)②1958年1月,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③1967年7月,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⑶影响:①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②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n-2、战后日本的崛起(理解)⑴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原因:①进行民主改革,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②美国经济的援助,如马歇尔计划;③朝鲜战争爆发后给美国大批特需订货;④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⑵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n-国的目标,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1961年召开的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内容:①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②重要任务: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③行动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瓦解标志:1991年底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⑴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⑵欧盟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⑷俄罗斯力图重振大国雄风。⑸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