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6 MB
- 2022-07-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内部资料不得外传江苏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专题一东西方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历史时段概览】中国史:先秦(夏商周)——奴隶社会的开端、发展、强盛与衰落及封建社会开端(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选修)商鞅变法(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孔子(公元前6-5世纪的春秋)世界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选修)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柏拉图(公元前5-4世纪)亚里士多德(公元前4世纪)【知识结构】中国先秦史历史时期主要现象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先秦时期(远古至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771年)奴隶社会形成与发展东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当堂训练】1.(2010江苏卷)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2.(2012江苏卷)《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3.(2012江苏卷)“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4.“烽火戏诸侯”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典故。诸侯之所以免到烽火就率兵前来勤王,主要是因为分封制规定A.“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寻所守也。”B.“元侯(大国之君)作师,卿率之,以承天子。”C.“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D.“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5.许倬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所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周初“封建”的实施主要基于()A.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C.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D.该制度可从根本上消除中央和地方的对立6.《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7.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确切地说,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B.贵族兼并土地愈演愈烈C.分封制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D.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特点8.《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中央集权B.官僚政治C.家国一体D.君主专制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9.“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说明西周宗法制度确立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庶子政治权力 B.区别大宗小宗C.规定嫡长子为世子 D.稳定统治秩序10.《说苑·立节篇》中记载,(战国后期)楚国白公胜作乱,申鸣为楚王率军而战,当白公胜虏其父作要挟时,申鸣说:“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材料实质上说明了A.诸侯严格履行分封义务B.宗法制度陷于崩溃C.纲常伦理观念遭到摒弃D.君王政治地位提升11.右图大鼎是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的。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被称为“司母戊鼎”。在新开馆的国家博物馆展览中,将其首次定名为“后母戊鼎”。它①是官营手工业产品中的代表②反映了古代中国冶金业的发达③“司母戊”三字应为甲骨文④是周王权力的象征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2.《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A.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目的B.实行分封既可固本,也可能弱本C.开创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但未高度集中13.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文物的价值包括①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②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③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④反映了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②④14.2002年发现的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遂公盨”上,铸有以下铭文:“天命禹尃(敷)土,隓(堕)山浚川,乃厘方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贵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用厥邵好,益求懿德,……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无悔!”其铭文内容有助于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遂公盨及铭文拓片①证明大禹存在的可能性②了解西周青铜器的生产水平③丰富甲骨文的研究资料④研究中国“德治”思想的渊源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5.《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赶,多治麻丝葛绪捆布……”这则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的生活富裕安逸B.农业地位极其重要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16.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17.《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维护周礼B.实行仁政C.强调教化D.为政以德18.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弱者,道之用”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19.孟子曰:“老而无妻日鳏,老而无夫日寡,幼而无父日孤,老而无子日独。王者欲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礼治B.仁爱C.仁政D.兼爱20.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批驳,某一学派代表人物在批评另一派别时曾提出“……是无君也;……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下列主张与提出者同一派别的是A.“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B.“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C.“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D.“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21.《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A.人情关系B.伦理道德C.法制建设D.礼乐秩序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知识结构】世界古代史历史时期主要现象难点政治经济文化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前9世纪——前4世纪中期)民主政治形成条件历程:特点:影响: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狭隘和最充实理解。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比较古代罗马(前6世纪——前3世纪)罗马法(含义)背景:从共和国到帝国发展历程:内容:影响:性质:万民法规定自由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由民指皇帝、贵族、城市平民和外邦人。古代东方专制制度与西方民主政治差异和成因项目东方文明—君主专制西方文明—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差异决定因素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思想意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当堂训练】1.(2010江苏卷)“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重视法律程序B.保留习惯旧俗C.强调法官至上D.体现人人平等2.(2011江苏卷)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举时,“把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3.(2012江苏卷)“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4.古希腊诗人阿尔凯奥斯说:“不是因为房屋最终在这里建起,或是坚固的城墙在这里伫立,不是运河或码头让城邦成为城邦,而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阿尔凯奥斯所言与城邦相关,据此可以说明城邦最大的特点是A.城邦林立B.独立自治C.民主政治D.小国寡民5.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据此可以看出苏格拉底A.主张知德合一B.主张僭主政治C.反对民主泛滥D.主张“认识你自己”6.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D.全体人民均享有统治权利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7.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赋予各等级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此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违背了自然界的诸如理性、正义、平等等法则B.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打破氏族贵族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D.导致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8.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称:“棱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A.颁布“解负令”B.发放公职津贴C.组成“四百人会议”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9.“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在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哪项措施为之提供了保障A.建立四百人会议B.颁布解负令C.设立陪审法庭D.发放观剧津贴10.恩格斯认为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品经济繁荣是罗马法确立的基础 B.罗马法与近代西方法律本质一致C.罗马法是通用于世界的第一部法律D.商品生产者已成为罗马统治阶级11.《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该条款体现了A.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B.审判程序保障了所有人的权益C.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D.所有人都得到了成文法的保障12.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记载:“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用,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材料不能说明A.罗马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奴隶和隶农的人身自由不受法律保护C.罗马法仍然掺杂原始、落后的习俗D.人人平等、公正之上的法律原则不能真正体现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13.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A.甲建议政府保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14.《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以上材料最能说明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罗马法规定了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D.平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维护15.英国著名学者罗素评价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其中“朦胧稚嫩”时期的标志性理论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C.信仰上帝即可得救D。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16.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C.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D.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17.“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表明苏格拉底A.探讨人类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B.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决定作用C.追求美德、教化人民、改善人类的灵魂D.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18.(2012•江苏卷•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4分)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3分)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3分)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19.(2012•江苏卷•24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一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一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7分)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3分)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20.“法治”思想起源早,在近现代中国的实践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十二铜表法》材料二诸八议者(注:八议者指与封建贵族有关的亲、故、贤、能、功、责、勤、宾等人),犯死罪,皆条所坐(注:坐即罪)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唐律疏议》材料三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孙中山全集》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4分)(2)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有何具体表现?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4分)(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5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21.(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中西文化史上,孔子和柏拉图分别是东西方的思想文化巨人。探究二者思想的差异,对于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论语》材料二“真正的正义——不是关于外在的‘各做各的事’,而是关于内在的,即关于真正本身,真正本身的事情。这就是说,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当他将自己心灵的这三个部分合在一起加以协调,就变成一个有节制的和谐的整体。”——柏拉图《理想国》材料三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论语》材料四“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这个国家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反之,国家的法律若是处在从属的地位,没有权威,则国家一定会覆灭。”——柏拉图《法律篇》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孔子所谓“正名”的含义是什么?(2分)(2)概括材料二中柏拉图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他与孔子的政治主张有何共同之处。(4分)(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两位先哲对法律的认识有何不同?(2分)(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造成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专题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动荡、强盛与持续发展【历史时段概览】中国古代史:秦汉——封建社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公元前221-220)魏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动荡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6世纪)隋唐——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中华文明鼎盛时期。(公元6世纪末—10世纪初)宋元——中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时期,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时期。(公元10世纪—1368年)选修: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唐太宗【知识结构】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时期主要现象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秦汉时期秦朝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当堂训练】1.(2010江苏卷)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2010江苏卷)“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3.(2010江苏卷)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4.某同学在研究下列两幅图片后,对该阶段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特征得出一些感悟,你认为正确的是①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②从世袭到任命③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④从分裂到统一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表明“新皇帝”的重大举措是A.建立皇帝制度B.废分封,立郡县C.设立三公九卿D.统一货币、度量衡6.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析决策失误有所减少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7.“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8.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察举制A.具有历史的进步性B.其弊端日益突出C.实质上是世官制的延续D.已发展为九品中正制9.《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sl,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材料反映汉代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10.右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对此图所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有①商业活动在城市边缘进行,城市商业功能有待增强②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③政府设置专职机构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④城市皇家宫室占地面积较多,城市政治功能突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睐,拍卖价格也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官窑产品A.年代久远B.存世量大C.造型别致D.工艺高超12.2013年是农历的“蛇年”。右图是“蛇年”剪纸画。对该画特征的描述正确的事①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②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③是风俗画的具体体现④体现了秦汉工笔重彩的风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A.宗法血缘关系B.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传统道德D.法家治国精髓14.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15.(2012江苏卷)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分)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分)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答案要点:(13分)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16.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段灼传》材料二《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太平御览》材料三(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材料四(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2分)(2)比较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这种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3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政治权利分配的标准有何变化?(1分)并分析其带来的进步作用。(3分)(4)试分析造成上述东西方政治制度变化的根源分别是什么?(2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17.(10分)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汉·贾谊《治安策》材料二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材料三在生活方式上,人们出于政府的压力,,穿西服、军服,养成吃兽肉、喝牛奶、喝啤酒之风。——查常平《明治维新:一半清醒一半醉》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2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1分)(3)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三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3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2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18.(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起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李斯上书曰:“……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籍寇兵,赍盗粮者也”。王(赢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三始皇帝在王翦要求统军60万灭楚,李信自言只需20万灭楚,始皇帝任用李信;当李信进军楚国受挫时,……王翦继续要求出兵60万,秦始皇也是诚恳地回复他“为听将军计耳”。——李育华、王向辉《浅谈秦始皇的文化开明政策》材料四政治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蒙毅,军事方面的人才有王氏、蒙氏父子,外交方面的人才有郑国、监御史禄,法律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赵高。在七十位博士中也有来自各家各派的人才,并不偏重于一家一派。就连民间经济人才乌氏傈、巴寡妇清,赢政都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即使敌人阵营中的人……,原来要杀掉的郑国也被继续留任,完成预定的水利工程,重用魏国的军事家尉缭,让其掌管军队,征伐美国。——范双杰《试论赢政的用人之道》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即位前后所面临的社会状况。(3分)(2)据材料二,概括李斯反对“逐客”的理由。(1分)对此,秦始皇的态度是什么?(1分)(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秦始皇在用人过程中体现的品质和特点。(3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用人之道的积极作用。(2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知识结构】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历史时期主要现象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隋唐时期隋朝唐朝宋元时期宋朝元朝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当堂训练】1.(2010江苏卷)“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2.(2011江苏卷)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3.(2011江苏卷)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D.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4.(2012•江苏卷•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5.《隋唐嘉话》载:“(唐高宗时)薛中书元超谓所亲曰:‘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世家大族)女,不得修国文。’”材料说明当时的社会①科举取士成为重要的选官途径②士族门第观念仍很强烈③进士科受时人追捧④唐朝中书令负责修撰史书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③④6.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中国古代有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它们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中,出现最早的是A.“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两淮盐商有挟资千万者,最少亦一二百万”B.“辕有越,加箭,可驰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C.“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D.“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7.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D.中央权力重心应下移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D.科举成为入位的唯一途径9.敦煌莫高窟作为艺术的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在这里汇集成斑斓景观。敦煌壁画是我国古代宝贵的艺术遗产,下面三幅敦煌壁画反映了该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魏晋壁画隋唐壁画宋朝壁画A.佛教思想的中国化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中外艺术的交融性10.《新唐书》卷165《权德舆传》记载,“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这从本质上说明了唐代A.开始注重精耕细作B.广泛引种经济作物C.南方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重心已经南移11.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12.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A.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B.重农抑商政策停止 C.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13.“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14.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砌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这段话的实质是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15.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16.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éng,乡民)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A.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B.保障农业生产C.抵制农民经商D.维护社会秩序17.“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语出宋真宗赵恒)这首诗不能说明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B.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C.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D.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袭恩荫18.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C.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D.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19.著名学者余英时曾指出:“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此说的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A.格物致知B.先理后气C.存天理,灭人欲D.理气同源20.有位宋代的儒学大师,在思想上深信“心”是世界的本源,而要了解宇宙的真相,只须向内探索,不必向外格物穷理。这位儒学大师是A.程颢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21.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B.分化地方权力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D.提高行政效率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22.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23.(2010江苏卷)(10分)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一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明]谢肇制《五杂俎》材料二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材料三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宋]庄季裕《鸡肋编》材料四(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3分)答案:增加财政收入;促进贸易发展;增强军事力量。(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4分)答案: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3分)答案:城市商业布局:打破市坊界限;思想:出现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理学);文学:出现一种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体裁(宋词)。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24.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秦汉117(全国)1048.355.7294%魏晋南北朝122(北方)215(南方)1167.73.8590%隋唐124(北方)328(南方)1450.926.4290%(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发展呈现了哪些趋势?(2分)材料二: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2)据材料一、二,分析“(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可信吗?(1分)请说明理由。(2分)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据材料三联系宋朝商业发展的史实,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4分)材料四: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五:(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4)材料四和材料五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2分)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5)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为何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2分)25.(13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材料三唯天子受命干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材料四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2分)(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1分)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3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材料二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阏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现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材料三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其实质。(3分)(2)材料二反映的书法、绘画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理学思想的?(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4)1903年,蔡元培在《绍兴教育会之关系》中,尊黄宗羲为“东方卢梭”,对此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你如何理解?(2分)专题三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历史时段概览】中国史: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时期,是古中华文明发展历程最后一个阶段。(公元1368年—19世纪中期)(选修)康熙帝(17—18世纪)【知识结构】明清史历史时期主要现象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明朝(1368年-1644年)14-17世纪清朝前期(1636年—1840年)17-19世纪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当堂训练】(2010江苏卷)1.“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2011江苏卷)2.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2011江苏卷)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2012江苏卷)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5.《明史》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材料表明内阁大学士①入阁由皇帝选任②行使宰相权力③取得决策大权④地位逐渐提高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④6.“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由材料不能得出明朝内阁()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B.是辅助皇帝的内侍机构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D.阁臣可以给皇帝提供参考建议7.明朝阁臣制取代了宰相制,后期的阁臣实际权力非常之大,被史家称为“有相权而无相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阁臣是皇帝的政治秘书B.阁臣位极人臣地位极高C.皇权旁落阁臣越权越位D.君主专制制度自身弊端8.朱元璋认为:“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先王不施赏而民观于善,不施罚而民不为戾,何也?仁义本之也,商变夏,周变商,仁义未尝改。”因此他主张A.“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B.“治民不可扰,扰之则不治”C.“生息之道,在于宽仁”D.“治国之要,教化为先”9.《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以上材料表明A.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B.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C.江西是全国制瓷业中心D.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10.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日一贯,日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1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打破相对封闭状态,使世界连成一体的成就是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13.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①《清明上河图》②汉赋③程朱理学④元曲⑤小说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14.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潮门外酒坛儿。”这反映出当时的杭州A.开始成为商业都会B.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C.城市区域功能明显D.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15.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16.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A.制瓷B.冶金C.纺纱D.织锦17.黄宗羲在一首诗歌中感叹:“近来学人少,谁何识真伪。……括帖上下文,原无真实义。推之入理窟,涂车可略地。有明三百年,人物多憔悴。”该诗歌主要抨击明朝A.君主专制加强B.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C.理学的空疏学风D.土地兼并现象18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③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批判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④两种观点恰好相反,所以其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19.“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20.才女张爱玲曾发出如此感叹:“我们不大能够想像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大清朝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清朝的服装体现出专制统治的特征B.清朝女人的服饰极具民族传统特色C.“迂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外国侵略D.清朝仍存在着严格的男尊女卑观念21.史学家赵翼在描述我国古代某机构职能时说:“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该机构是A.尚书省B.门下省C.内阁D.军机处(2010江苏卷)2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清]施琅《靖海纪事》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明清史料丁编》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清]施琅《靖海纪事》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4分)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6分)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2011江苏卷)23.(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宁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做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5分)表象:风俗。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3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4)在中国历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质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4.(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安理学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新安理学的核心是伦理纲常,倡导“天理为义,人欲为利”,“正其义不谋其化之中,教育读书人廉洁自律,做“忠臣”、“孝子”,新安理学的观念在徽州女人身上留下的印迹是最为深刻的,徽州土地上的每一座贞节牌坊,都是封建礼教压迫妇女的历史存照。材料二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问的历史范畴。——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沦》材料三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全盘西化、民主启蒙,都仍然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步起来,使中国不再受欺侮受压迫,使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所有这些就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力”……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在如此严峻、艰苦、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在所谓你死我活的阶级、民族大搏斗中,它要求的当然不是自由民主等启蒙宣传,也不会鼓励或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之类的思想,相反,它突出的是一切服从于反帝的革命斗争,是钢铁的纪律、统一的意志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等等,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个体的我在这里是渺小的,它消失了。——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材料四马勇认为:“当中国社会经济尚未达到陈独秀所期望的‘现代’标准时,理论观念的提前转变势必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以来不是中国旧有的观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滞后于意识形态的变迁。换言之。包括五四在内的近代国人在精神上的追求远远超过社会的实际承受能力,遂使意识形态不是为社会的稳定与有序服务,而是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丁守各《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中)请回答:(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安理学的历史作用。(2分)(2)材料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与欧洲启蒙思想家在思想主张方面有何相同?如何理解“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3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3)在材料三中,李泽厚是否认为新文化运动达到了思想解放的目的?为什么?(3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马勇的观点。(2分)(5)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国思想发展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2分)25.《环球时报》2011年3月14日刊载了主题为“1573年的世界和中国”的讨论,下面节选了其中一部分讨论的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代有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就是官僚体制。中国的官僚体制是一种文明,中国的官僚制度,毛病当然是有,但本身能进行这么高级的运作,使得国家保持这样的状态,很了不起。——中国现代国际研究院宿景祥材料二要把政权的强弱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兴衰区分开来。明朝政权衰败的时候,恰恰是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我概括明朝到清朝这个大变革有两句话,叫做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毛佩琦材料三1573年,对后来现代化至关重要的两个观念上的变化已经发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此外还有一个技术性的工业革命。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推动了今天以西方为主体的世界体系。反观中国,1573年的时候进入明朝后半段。虽然明朝在技术和思想上都有进步,并没有跳出王朝循环的那一套规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材料四中国这种从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在明末已经开始,这一转型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在全国市场形成以后,实际上就是发展到世界市场上去,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国的白银货币化直接影响了世界市场的建立。——中国社科院明史专家万明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明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变化是什么?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的理解,指出“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的主导因素。(6分)(2)据材料三、四,指出近代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1573年的世界和中国”的显著特征。(3分)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徒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材料二(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清圣祖实录》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请回答:(l)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4分)(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3分)(3)据材料三,指出“开海”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如识,归纳“海禁”对中国社会长远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4)综合上述材料,由“开海”与“海禁”的反复,指出清朝统治者政治决策上的根本出发点。(2分)专题四14—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和扩张【历史时段概览】世界史14—18世纪60年代是欧洲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和发展的时期。从社会形态看,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从文明发展看,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过渡时期。从世界面貌看,是人类由相互隔绝走向联合的历史时期。14-18世纪早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世界市场开拓和资产阶级早期政治制度的创立。(选修)克伦威尔——17世纪的英国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的序幕,开辟新时代。中国史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阶段—明清(前期)时期(1368年—1840年)【知识结构】历史时期主要现象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14-18世纪60年代的欧洲【当堂训练】1.(2011年江苏卷)“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卢梭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康德2.(2012年江苏卷)“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A.彼特拉克B.莎士比亚C.马丁·路德D.伏尔泰3.从1492年至1750年左右,一场规模空前的地理大发现、大探险和大殖民运动在全球展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历史进程的起点。下列关于“起点”的相关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A.传播基督教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是地理大发现的原动力B.地理学知识的进步和蒸汽轮船的改进为大探险创造了有利条件C.这场运动为欧洲文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提供了基础D.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是率先进行殖民探险的国家4.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哥伦布)、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句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5.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和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殖民地或领土。”这一“条例”A.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引发了英荷两国之间的战争C.引起了西欧“商业革命”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6.1716年左右,一位皇帝曾言:“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当时“西洋”的英国已经①打败法国成为海上殖民霸主②形成了责任内阁制的基础③完成工业革命确立工厂制度④在物理学上取得突出成就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7.英国东印度公司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的,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对于“东印度公司”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兴起子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②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③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④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是当时的殖民霸主9.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彻底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B。促进人类自立、自主意识的形成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人们广泛接受D。使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建立10.“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哪国政治制度的演进符合材料中的描述A.法国共和政体B.美国民主共和制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C.英国君主立宪制D.中国民主共和制11.“人民拥立国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自由,而不是去做他的奴隶,……一旦人民可以把他撵下台,他就不能抱怨人民使用暴力。……只靠暴力维持的,只有用暴力来推翻。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按照自然法则发生的。”发表以上言论的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康德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卢梭12.“民主政治框架乃空中楼阁,缺乏群众基础;在空中楼阁里,只有一群高高在上的贵族享受权力的盛宴;对于人民来说,连民主的气味也很难嗅到。”英国从贵族寡头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化可谓漫长而曲折,以下符合这一转化的是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B.1688年光荣革命C.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D.1832年议会改革13.狄德罗在《百科全书》“理性”条目中指出:“理性,一是指人类认识真理的自然能力,二是指人类的精神不靠信仰的光亮的帮助而能够自然达到一系列的真理。”这表明启蒙思想家认为①理性是一种天赋的存在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已被揭示③理性是与宗教信仰相对立的人的理智能力④理性具有普遍性,任何国家和民族的人都具备的基本权利A.①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这种“爆炸性影响”主要是指A.使世界由隔绝走向联系B.加速了生产方式的变革C.使其成为世界贸易中心D.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15.有学者认为:“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心如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段话体现的核心思想是A.反对君主专制B.主张三权分立C.主张社会契约D.提倡人民主权16.“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是一句西方名言,与这句名言有同样价值取向的是A.“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B.“人为善,人恒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C.“人的命运主要由他自己创造的”D.“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17.“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里的“办法”是指A.恢复“王在议会”B.确立议会主权C.建立责任内阁制D.发动宫廷政变18.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统治时期(1760—1820年)“国王的政治优势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他的意志就是对大臣的法律,而大臣在议会两院中都拥有压倒多数……人民与议会的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时期。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下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选自《美国政治史》)材料不能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B.责任内阁名存实亡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C.议会和君主进行权力的博弈D.君主重新成为国家权力重心19.(2010江苏高考)(10分)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材料二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3分)起因: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3分)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反应:文学家转而关注个人的感情,产生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反对崇拜理性,对社会现状不满,强调个人感情)(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4分)看法:开启民智。推动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丰富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和人文主义内涵。原则:论从史出。20.(2009江苏高考)(10分)阅读下列材料:高考资源网材料一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就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本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高考资源网——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高考资源网材料二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1781年英军在约克敦的投降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政府,指责乔治的个人干预造成了北美的巨大失策。……高考资源网1782年,诺思(首相)顶不住美国革命胜利的冲击波而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一个企图恢复个人权力的国王在议会已取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终于造成国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高考资源网——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高考资源网材料三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高考资源网——[英]H.T.迪金森《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具体原因及其政治根源。(4分)具体原因:乔治三世指使下院剥夺威尔克斯议员资格;北美独立战争中英国的惨败;国王个人干预造成英国在处理北美问题上的重大失策。根源:乔治三世试图突破《权利法案》对国王权力的限制。(2)据材料三英国激进分子所面临的政治使命是什么?由此,19世纪30年代前期兴起的政治运动是什么?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6分)使命:扩大选举权;进行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影响:扩大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21.(13分)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材料三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2分)“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2分)(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4分)(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1分)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1分)22.(12分)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启蒙运动中的百科全书派洋溢地介绍中国的文明,认为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是“理性”,高度评价中国的儒教与理学,说它“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把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这个帝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 材料二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楚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四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请回答:(1)材料一中,启蒙学者们极力宣扬中国儒家的哪些思想?(2分)(2)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中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4分)(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点。(4分)2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纳萨尔奇•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材料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以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蒋孟引《论克伦威尔》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们对克伦威尔“怀着巨大的敬意”的主要理由。(3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2)材料二表达了怎样的观点?(1分)其依据是什么?(1分)对此你有何认识?(3分)(3)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2分)专题五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时段概览】世界史: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18世纪60年代—1840年左右);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扩展(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70年代)选修:华盛顿(1732年—1799年)、拿破仑(1769年—1821年);马克思(1818年—1883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9世纪中叶、1861年)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70年代)中国史:晚清二十年(1840年—19世纪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与加深;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人民抗争和早期探索(1840年—19世纪60年代)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注意:这一阶段开始要特别重视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扩张对中国的双重影响。【知识结构】历史时期主要现象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70年代的欧洲中国:晚晴二十年(1840-1860年【当堂训练】1.(2010江苏卷)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2.(2010江苏卷)16.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3.(2011江苏卷)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生存。”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4.(2012江苏卷)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5.(2012江苏卷)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6.(2012江苏卷•)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7.“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8.“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洪秀全《天父诗》实质上旨在宣扬A.男女平等B.人际和谐C.君权神授D.上下尊卑9.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10.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进行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与下列一组图片适合的主题应是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男耕女织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钢铁厂1872年继昌隆缫丝厂A.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B.洋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1.右图是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该址原为李鸿章1865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以下关于该局表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清王朝镇压天京的太平军B.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民用工业C.记录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D.见证了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演变12.陈旭麓先生说:“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体会到有一种不受欢迎,但又无法抗拒的变化正在发生。”“庚申之变”后2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有①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②福州船政局的创办③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13.下表反映了甲午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由此可以推断,洋纱的输入A.使传统土纱退出了中国市场B.标志中国已成为外商原料产地C.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说明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14.右图是晚清《点石斋画报》描绘的美国妇女驾驶轮船的情景。图中文云:男女有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国不然,自幼入塾,男女一体,故西女通书算者为多。……美妇有名玛丽,现赴某轮船经理一切,而其夫亦在该船为大管,夫妇共事一船,而又女先乎男,《易·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于此事可谓铁板注解。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A.该画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B.国人消除了男尊女卑旧观念C.女性优于男子符合中国传统的阴阳之道D.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15、有人认为“德意志的帝国体制是强有力的,但不是民主的”。《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中有助于说明这一观点的内容有①帝国皇帝拥有创制法律等权力②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③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选派的代表组成④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6.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这一主张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德国A.具有军国主义传统B.保留了大量封建主义残余C.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国家主权受到英法俄威胁17.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A.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18.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在德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下列对该宪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①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是德国历史的一大进步②宪法赋予皇帝立法权③联邦议会制定的法案必须得到帝国议会和皇帝的批准④在世界上最早开创了联邦制的国家体制A.①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③④19.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20.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21.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指出,“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C.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D.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22.《英国通史》(钱乘旦、许洁明合著)记述:“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民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A.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D.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3.造成右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航海条例》的颁布,外来移民大增B.工厂开始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C.1832年议会改革,选民人数增加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24.“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与英国相比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并没有实现真正独立B.当时美国、英国政体的性质不同C.美国的共和政体比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更为先进D.美国没有历史负担是其建立共和政体的重要因素25.恩格斯说:“当《宣言》出版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1847年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者:A.其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B.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理想社会C.主张通过资产阶级改良实现理想社会D.当时尚未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26.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没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要理解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我们应了解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文艺复兴B.工业革命C.法国大革命D.1929年经济危机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27.(2010江苏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请回答:(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5分)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结果:战败。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5分)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8.(2011江苏卷)(13分)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辆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材料二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型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天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样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材料三旧时妇女织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扎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坠落。——方洪凯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3分)经济因素: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4分)表现:收入的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对生产方式的不适应;百无聊赖;对世风日下的感慨。(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6分)略。29.(2011江苏卷)(15分)近代世界史中,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奇波拉《欧洲经济史》材料二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学。——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材料三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材料四(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中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5分)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4分)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4分)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分)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30.(2011江苏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置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得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卵吉……(1880)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物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足已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3分)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一、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变化:有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3)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2分)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31.(12分)“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世界史·近代史》(上卷)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材料二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三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材料四“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兴起的什么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股潮流兴起的国际背景。(4分)(2)据材料二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视角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4分)(3)概括说明材料三、四分别从什么视角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2分)(4)按从现代化的视角,你能从“中体西用”的思想中得到什么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2分)32.(14分)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探究问题一:中国古代的政体与选官制度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材料二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钱穆《国史新论》请回答:(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2分)(2)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2分)探究问题二:英美民主政治的评价下表是某中学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组别材料结论英国组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全球通史》17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美国组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美国通过革命建立起的民主政体,是世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之一。请回答:(3)有同学认为,英国组的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的结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的史实。(2分)(4)指出美国组材料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的表现。(3分)(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建设的看法。(2分)33.(12分)材料一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到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材料二我们不能只讲西化,不讲“东化”。我们知道,……在明末清初以前确实有过东学西渐。……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东学西渐”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后来中国人接受欧洲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不能只重视“西学东渐”而忽视“东学西渐”。----以上材料均摘自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问题:(1)联系材料一,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从“三个方面”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的?(6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2)联系材料二,如何理解欧洲人“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后来中国人接受欧洲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2分)(3)从“东化”到“西化”转变的原因是什么?(3分)34.(12分)工业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美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材料二】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在1850至1913年间,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800公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肥料)、l,348,000公吨和16,251,213公吨,……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走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5分)(2)据材料二、三,说明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发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4分)(3)据材料三,指出人们对于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3分)35.(14分)人类的文明从其发生之时起,就是多元的;多元之间的接触、碰撞和相互吸收是个极其漫长、复杂的过程,是各种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西方都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然而西欧的这种不发达较之中国的发达反而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反过来成为抑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西欧人却恰恰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他们渴望学习,并积极创造。他们拿来了中国的文明,竭尽全力发展它们,并将其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致更大的技术进步和更多的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成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这一转变的先锋和受惠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何)必强分夷夏。”“公法者,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可相维系,而不可统属之道也。”——郑观应(1842─1921)《易言·公法》(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说明“古代中国的发达反过来成为抑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3分)(2)简述中世纪西欧人“拿来了中国的文明,竭尽全力发展它们”的具体事例。(6分)(3)概括材料二中郑观应对世界认识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西方文明发展的主要表现。(5分)36.(13分)“传统、革新与社会进步”的主题几乎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处理好,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3世纪初,约翰王用恐吓和暴力的手段向贵族征税、征兵,愤怒的英国贵族和市民在1215年联合起兵,迫使约翰王签署了一个限制王权的政治文件《大宪章》。一个看似寻常的事件,竟然在英国就形成了一个不可践踏的历史传统、不可摒弃的政治遗产、不可逾越的政治原则。——蒋孟引主编《英国史·诺曼征服和封建制度的发展》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材料二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诞生了一支资产阶级队伍。……就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倡导社会变革之时,……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斯一世著书《自由君主制度的真正法律》,他的“自由君主制度”是指不受议会、宗教和一切法律制约的君主制度,国王只对上帝负责。——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材料三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请回答:(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原因。(4分)(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17—19世纪历史发展为例,以“传统、革新与社会进步”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9分)37.(10分)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自晚清以来在中国被广泛、持续传播,其形象被多维度解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教授振举国者之君子,称华盛屯(顿)。此英杰怀尧舜之德,领国兵攻敌,令国民雍睦,尽心竭力,致救其民也。自从拯援国释放民者,不弄权而归庄安生矣。——《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论》(道光丁酉年,即1837年)材料二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穵(即克伦威尔),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宋恕《六字课斋津谈》(1895年)材料三若华盛顿,若拿破仑,此地球人种所推尊为大豪杰者也,然一华盛顿、一拿破仑倡之,而无百千万亿兆华盛顿、拿破仑和之,一华盛顿何如?一拿破仑何如?其有愈于华、拿二人之才之识之学者又何如?有有名之英雄,有无名之英雄,华、拿者,不过其时抛头颅溅热血无名无量之华、拿之代表耳!今日之中国,固非一华盛顿一拿破仑所克有济也,然必须制造无名无量之华盛顿、拿破仑,其庶有济。——邹容《革命军》(1903年)请回答:(1)材料一称华盛顿为“君子”的依据是什么?(2分)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解读华盛顿的主要标准是什么?(1分)(2)材料二认为华盛顿对美国民主的贡献主要基于什么?(1分)结合所学分析,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的原因是什么?(2分)(3)材料三认为华盛顿、拿破仑等英雄是如何产生的?(1分)作者发此言论的意图是什么?(1分)(4)综上所述,历史人物被多维度解读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2分)38.(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是位行政家……而他竞还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材料二拿破仑严重地破坏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各民族自决的原则、公民平等的原则等。他的称帝可能是出于某种需要,但……把自己的宫廷搞得和欧洲帝国的宫廷一样,则纯属历史的倒退。《法国通史》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梯也尔对拿破仑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史实依据。(5分)(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3分)(3)综上所述,你认为评价拿破仑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2分)’39.(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为日本的发展清除了障碍,开动了日本帝国的列车。阅读下列材料:金额(日圆)利率武士(1874-1876年)16,565,0008%大名(1877年)31,412,4055%大名和武士(1877年)108,242,7857%神主(1877年)334,0508%材料二采用上下分权的政体,设立公会,以施公明正大的政治时,民皆怀其仁德,视朝廷如父母,万民相亲如兄弟,人和悉齐无疑。至此时,武备方面精神万备,故枪炮船舰方始成为真物,操练教阅也方始成为实用。因此即使有外患内贼也决不足患,国家永久太平,王室永久安全绝对无疑。加藤弘之《邻草》材料三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日本帝国的兴亡》请回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对日本封建贵族的影响,并指出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变法措施。(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对于日本社会的构想以及“国家永久太平”的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2分)(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日本人己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4分)专题六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发展;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时段概览】世界史: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国史:晚晴时期(1840-1912)民国初年(1912年以后)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强国道路的探索、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选修:戊戌变法、孙中山注意:这一阶段同样要特别重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对中国的双重影响。【知识结构】历史时期主要现象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的欧洲中国:晚清时期(1840-1912年)、民国初年【当堂训练】1.(2010江苏卷)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2.(2010江苏卷)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3.(2010江苏卷)“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4.(2010江苏卷)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5.(2010江苏卷)“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由下列哪一问题引发?A.研究热辐射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C.解释光电效应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6.(2011江苏卷)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田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7.(2011江苏卷)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8.(2011江苏卷)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9.(2011江苏卷)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2012•江苏卷)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11.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下列对此表内容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0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19696100①农业税比重大为缩小②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③晚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局部调整④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侵略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2.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②近代上海社会出现崇洋风尚③民族工业产品已丧失国内市场④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A.①②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13.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A.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C.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14.以中介为主的牙行,发展到清代变得更加细化,这其中就有一种在沿海地区产生,在交易双方起担保责任,保证商品交易顺利完成的牙行,一般称为“保税”,或者“保载行”,堪称清代的“保险公司”。这说明A.清代的服务行业发展迅速B.清代的商品经济异常发达C.清代彻底废止了海禁政策D.清代的中外贸易更趋频繁15.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A.契约立国B.君主立宪C.以法治国D.人民主权16.梅光迪说:“吾国近年以来,崇拜欧化,智识精神上,已惟欧西之马首是瞻,甘处于被征服地位。欧化之威权魔力,深印入国人脑中,故凡为‘西洋货’,不问其良否,即可‘畅销’。然欧化之真髓,以有文字与国情民性之隔膜,实无能知者,于是作伪者乃易售其术矣。国人……对于本国一切,顿生轻忽厌恶之心,故诋毁吾国固有一切,乃时髦举动,为戈名邀利之捷径。”以下事件与上述说法相符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7.刘伟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制度变迁》中写道:“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从总体上看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伴随着这一转变的,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新旧结构的更替过程。”下列观点违背转型发展趋势的是A.“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准自专其利”B.“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日益猖獗”C.“洋机器于耕织、刷币、陶埴诸器皆可制造,有裨民生之用”D.“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18.1908年,刘师培《<共产党宣言>序》一文中指出:“欲明欧洲资本制之发达,不可不研究斯编(指《共产党宣言》);复以古今社会变革均由阶级之相竞,则对于史学发明之功甚巨;讨论史编亦不得不奉为圭臬(指准则)。”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运用A.文明史观B.阶级斗争史观C.全球史观D.现代化史观19.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20.1923年,胡适撰文写道:“这三十年里,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止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指A.变法B.革命C.民主D.科学21.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D.继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22.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A.夺取地主土地B.收买地主土地C.土地国有政策D.国家核定地价23.“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科学理论是A.生物进化论B.经典力学体系C.电磁学理论D.量子理论24.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支撑该观点成立的理由包括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③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④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5.康有为说:“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邹容说:“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二者的共同依据是A.民主共和说B.社会进化论c.君主立宪说D.经世致用说26.民国以来,生产钢铁的汉冶萍公司仅于民国五至八年(1916年一1919年),获有盈余,其它时间都是亏损。汉冶萍公司在民国五至八年出现盈余的客观原因是A.欧战爆发,钢铁的价格大涨B.新迸外国机器,设备先进c.抵制日货,爱用国货的影响D.政府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27.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B.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C.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D.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28.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民主主义29.下面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形成图示现象的国际条件是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A.民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推动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30.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积累的完成C.市场的需求D.科学技术的进步31.阅读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三种商品份额图》(如下)。促使英国出现这一现象的因素有①1832年改革完善英国代议制②工业革命增强工业生产能力③重商主义政策促进外贸发展④第二次鸦片战争扩大其市场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32.《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A.工业化的实现B.发展资本主义C.民族独立富强D.实现民主政治33.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昆山只好作罢。此事说明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C.洋务派惧怕民族工业与之争利D.封建束缚阻碍民族企业的发展34.1912年2月14日,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召开,南京参议院的十七省代表投票,每省一票,袁世凯以全票当选。参议院在致袁世凯的电报中说:“查世界历史,选举大总统,满场一致者,只华盛顿一人。公为再见。同人深幸公为世界之第二华盛顿,我中华民国之第一之伟业,共和之幸福,实基此日。”下列对“袁世凯全票当选临时大总统”解读正确的是①袁世凯在参议院临时大总统选举中,合法当选临时大总统,符合民主程序②袁世凯通过贿选和军事进攻,获取选票,当选临时大总统,实为倒行逆施③武昌起义后独立各省的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促成了这一选举结果④当时中国各种力量对比的必然结果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5.下列诗词中,能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风尚的是A.桷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B.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C.雪亮玻璃窗洞圆,香花爆竹霸王鞭D.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36.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先进人士A.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B.唤醒了民众反侵略意识C.开启了政治改革大门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口号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37.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是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38.(2010江苏卷)(9分)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请回答:(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政治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2分)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传播并深入人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3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对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39.(2012江苏卷)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萧公权《问学谏往录》材料二萧公权于1940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假维新”,原来都是真的。——汪荣祖《康有为论》材料三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4分)内涵:抨击专制皇权;提倡君主立宪制度;宣传近代西方学说;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目的。(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略40.(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妇人,伏于人也。……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大戴礼记•本命篇》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焚书•答以女人学道为短见书》材料二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工作是单调乏味的——拉控制杆、刷去污物、接上断线。……尤其是纺织工业中的(雇主),更喜欢雇佣妇女和孩子,因为妇女和孩子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而且更服从命令。对妇女和童工劳动的剥削达到了很大的规模……——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文之意,今日女界宜专由女子发起女子之团体,提倡教育,使女界知识普及,力量乃宏,然后始可与男子争权,则必能得胜也。未知诸君以为然否?更有一言奉献:切勿倚赖男子代为出力,方不为男子所利用也。——孙中山《致参政同盟会女同志的信》(1912年9月2日)(节录)(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人的妇女观念。(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时期雇主更喜欢雇佣妇女的原因。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中的女工们对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5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妇女解放问题上的建议。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妇女解放的因素。(6分)41.(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三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竟其功的原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四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样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毛泽东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剑桥中华民国史》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1分)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意义。(2分)(2)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1分)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1分)根据材料三分析其“未能全竟其功”的主要原因。(1分)(3)材料四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1分)与材料一、二相比,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什么特点?(1分)(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1分)42.(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数十年来,一个长期在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是,如果没有1840年开始的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能否主动开始从前资本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而完成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观点一: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观点二:如果没有1840年开始的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也无法出现资本主义,中国仍将处于前现代状态(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材料二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600多家,新增资本近一亿三千万元以上,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中国近代现代史》请回答:(1)你同意材料一两种观点中的哪一观点?依据16~19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社会状况,阐明你的理由。(要求:表述成文,论据充分,论证合理)(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工业在经济发展上的弱点,并谈谈对其发展的认识。(4分)43.(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吴玉章文集》材料二民国建立后,……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三(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了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鲁迅《阿Q正传》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孙中山曾被看作“疯子”的主要原因。这说明什么问题?(3分)(2)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4分)(3)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我们可以使用哪则材料来证明?说明理由。(2分)(4)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在当时的主要表现。把材料三引入历史研究应注意什么?(5分)44.(14分)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断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材料二】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三】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请回答:(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1分)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1分)(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3分)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3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6分)45.(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无徵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若谓圣人行事不可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话之孔子矣。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材料二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现当开创百度,事务繁多,度支岁入有常,岂能徒供无用之冗费,致碍当务之急需。如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办……均著即行裁撤,归并内阁及礼兵刑部办理。旗丁生齿日繁,徒以格于定制,不得在外省经商贸易,遂至生计益艰,……现当百度维新,自宜驰宽其禁,俾得各习四民之业,以资治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材料三比年以来,皇上有意变法,而盈朝汹汹,不可向迩,亲贵抗违,耆老力诤,群僚面从而后言,举政始行而中废。乃至奉旨发议,乃推延而不议;明诏施行,乃束阁而不行。人心众论,缉缉仳仳。”——杨深秀《请告天祖誓群臣以变法定国是折》材料四适应现代世界不断发展趋势而不断革新,是现代化的本质,但成功的现代化运动,不但善于克服传统因素对革新的阻力,而尤其在善于利用传统因素作为革新的动力。——罗荣渠《现代化新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1分)该方式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2)概括材料二中改革的主要措施。(3分)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的实施结果。(1分)这一结果的出现说明了什么?(1分)(3)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顺利推行变法。谈谈你的认识。(2分)专题七社会主义从理想到实践、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和新调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胜利时间段:1917—1949【历史时段概览】世界史:一战(1914—1918);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危机、调整;二战(1939—1945)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社会主义实践(1917—1945)选修:列宁(1870-1924)甘地(1869—1948)中国史:中国资本主义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胜利(1919—1949)选修:孙中山(1866—1925)毛泽东(1893—1976)注意:这一阶段要重视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因后果;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相互影响。【知识结构】历史时期主要现象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世界历史1917-1949中国历史1917-949【当堂训练】世界历史1.(2012高考)《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2.(2012高考)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3.(2011高考).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4.(2011高考)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5.(2010高考)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6.(2010高考)“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由下列哪一问题引发?A.研究热辐射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C.解释光电效应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7.到现在为止,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下面对“新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B.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C.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福利国家”D.新经济出现,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8.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A.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B.改变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问题C.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D.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得到根本调整9.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10.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堀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11.罗斯福新政时期,大力推行“以工代赈”。由政府出资兴建公共工程,为失业工人提供劳动机会。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受此影响,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政府发放紧急救济金,只是排队太难了!”B.“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了工作,还是政府好!”C.“政府大兴土木,赋税负担比以前重多了!”D.“工人示威、农民骚动,社会越来越乱了!”12.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曾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对以上评述理解不正确的是A.罗斯福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B.罗斯福使美国率先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本质变化D.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3.20世纪70年代苏联生产的家电新产品质量非常低劣,电视机爆炸的事件经常发生,以至于当时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该送给敌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苏联经济总体水平较低B。苏联忽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C.“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弊端D。苏联科技水平低下14.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说:“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竞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之所以有这样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A.经典力学理论B.相对论C.生物进化论D.量子论15.布林克利博士在《美国史》一书中说:“1932年6月,东北部几所名牌大学的2万名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连百货公司电梯工的工作也要学士学位。阿肯色州一个人为找工作步行900英里。华盛顿州有一个人放火烧林,为了要别人雇他等救火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上台后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A.实行社会救济B.兴办公共工程C.调整工业政策]D.强化社会保障16.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新政“灾难性的影响”不包括A.增加政府财政负担B.金融市场的无序状态C.贸易保护主义心态D.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17.以下各段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的,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和最迅速的办法。”②“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国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代替富农而且能够代替个体农民。”③“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④“我认为揭露农村生活中令人痛心的一个侧面是我道义上的责任。……以中央的名义命令把粮食征收殆尽,不给农民留下一磅粮食来养家糊口。”A.②④③①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18.现代主义文学风格多样,流派众多,诸如象征主义、荒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等。据所学分析,下列哪项不具有现代主义的风格特征A.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B.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C.贝克特《等待戈多》:明天,当我醒来的时候,或者当我自以为已经醒来的时候,我对今天怎么说好呢?D.卡夫卡《变形记》:他(格里高)的下颚倒好像非常结实,靠着这下颚总算转动了钥匙19.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20.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长篇小说《美国》和《地洞》等揭示的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困惑感;而《审判》、《在流放地》以及《万里长城建造时》则揭示了现代国家机器的残酷和其中的腐朽。下列作品中与卡夫卡作品属同一风格的是()21.瞿秋白在1921年5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国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是常餐便饭的唯一食品。……现在丰富的多了,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人之故而很不稳。”材料中描述的前后情形变化,主要反映了苏俄实施[来A.工业化方针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运动22.法新社斯德哥尔摩1918年12月10日电:“由于他对能的性质所做的革命性发现,今天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这里的“革命性发现”指的是A.万有引力定律B.经典力学体系C.相对论D.量子理论23.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兜售繁荣》一书中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但在1973年,魔力消逝了。”“魔力”是指A.自由放任B.国家干预C.科技进步D.知识经济24.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整顿金融B.调整农业政策C.发放救济金D.兴办公共工程25.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下列理论能否定这位老师观点的是A.自由落体定律B.电磁感应现象C.经典力学体系D.相对论26.赫鲁晓夫是第一个敢于向社会主义旧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实践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大规模开垦荒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B.扩大地方和企业权利,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C.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D.一定程度上冲击斯大林模式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27.“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引文描述的艺术形式是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28.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29.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观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这样的划分显示出作者的历史观是A.全球史观B.近代化史观C.革命史观D.社会史观30.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0%,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频繁的自然灾害B.农业人口大量减少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D.工业化迅速发展31.他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摈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步入苏联最高决策层,而又在理论上准备不足的人物。他谴责了独裁,但未触及专横的权力。以下言论或行为符合该领导人的是A.“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是要挨打的”B.“发展重工业,过去和现在都是苏联经济的不变原则”C.“玉米能够使农庄像插了翅膀一样飞腾起来”D.“用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32.“它不仅在美学上构成了与传统的对立,在内在精神上体现出人的灵魂与肉体、人与自然的分离,而且在艺术的接受上也产生了与大众的隔膜。”基于这样的认识,产生了下列哪一作品?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A.《格尔尼卡》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C.《自由引导人民》D.《日出·印象》33.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纽约时报100年》中记载,“有时他(指罗斯福总统)又像社会改革家,甚至像一个工运鼓动家,告诉煤商们,如果他们不将自己的企业打理得井然有序,那么共产主义就会将一个‘日益衰弱’的工业所剩下的一切都摧毁掉。”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罗斯福代表工人阶级利益B.苏联在美苏对抗中处于优势C.盲目竞争和劳资纠纷危及资本主义发展D.新政严重侵害垄断资本利益34.十月革命后,一位俄共元老直截了当地对列宁说,“实行新经济政策就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遭受指责的主要原因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采取固定的实物税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试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二、材料题35.(2010高考)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请回答:(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7分)答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不同: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③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4分)答案:不准确。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有明显的倾向性。36.(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怎么能责怪曼彻斯特呢?我们穿着曼彻斯特的衣服,所以曼彻斯特才生产它们。——甘地《印度自治》材料二自治是一座伟大的机构,……但中心始终是纺纱车,所有活动都要围绕它旋转。—《甘地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甘地认为印度贫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材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3分)(2)据材料二,指出甘地认为印度实现自治的中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为实现印度自治采取的斗争对策和形式。(3分)(1)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斗争形式和目标两个方面,谈谈你对甘地的看法。(4分)37.(14分)美国既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开拓者,又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挽救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材料一革命给了美利坚人一个机会,一个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的机会,美国革命不仅与英国殖民统治分离,而且是与整个旧世界专制主义分离。从l776年宣布独立到l789年华盛顿就任总统,美国经过艰难的历史探索和实验,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一个新型国家——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了。——赵晓兰著《美国的诞生》材料二有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曾这样评价罗斯福:“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材料三新马歇尔计划是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提议,为了扫除金融危机给全世界带来的阴影而建立一个富有“马歇尔计划”精神的全球恢复基金。林毅夫建议美国、欧元区、日本和中国这样的“高储蓄国”和石油出口国应该在未来5年中向低收入国家投资2万亿美元。……林毅夫强调,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之下,各国唯有共同刺激经济才能阻止全球经济的进一步衰退。……二战后,正是美国对欧洲的援助阻止了饥荒,修复了战争给城市留下的疮痍,并启动了经济重建。”请回答:(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新型国家”?(2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找到这条“最适合自己道路”的条件。(4分)(2)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罗斯福新政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这一观点的?(4分)(3)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走向复兴。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它与“新马歇尔计划”在背景及目的方面的不同。(4分)【当堂训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胜利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1.(2010年高考)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2.(2010年高考)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3.(2011年高考)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笔着两中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他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有爱地握手。此事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A.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2012•江苏卷•)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5.(2012年高考)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6.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③④7.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学生罢课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8.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9.“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A.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10.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方针。这有利于A.经济危机的缓和B.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11.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遭:“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A.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B.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C.发展生产以巩固根据地D.争取农民参加革命战争12.毛泽东在给前线的作战电报中提出:“为着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我们准备令刘伯承、邓小平留下杜聿明指挥……诸兵团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敌向徐州、郑州、西安诸路逃跑,是没有可能的。”据此判断,该电文是发给哪一战役的指挥将领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3.“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14.右图反映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C.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15.毛泽东在某次战役的作战方针中指出:“只要塘沽、新保安两点攻克,就全局皆活了。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敌人从海上逃跑……为了造成敌人的错觉,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敌军南下,命令华东战场我军对杜聿明集团残部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的部署,又命令山东方面集中若干兵力控制要点,作好防止敌军向青岛逃跑的准备。”该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6.1937年9月的《群众周刊》曾刊登了上海市各界救亡协会的一则贺电:“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贵军受命抗敌,立奏奇功,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捷报传来,万众欢腾。”“立奏奇功”指的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17.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ABCD18.口述史是记录历史的古老形式,唐德刚给口述史注入了新的因素,树立了活的范例。如唐德刚的成名作《李宗仁回忆录》中,李宗仁本人口述占15%,其它的85%是从报纸、图书馆到处搜求资料补充、考证而成,这本书至今是现代口述史的代表著述。材料反映的口述史研究特点不包括A.已从传统口述史学发展为现代口述史学B.以搜集和使用口述史料作为研究方法C.是受访者与历史工作者合作的产物D.口述史料成为历史研究的主要来源19.《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下列材料是1919年6月间上海等地发给北洋政府的部分电函名称,这些电函作为史料能够直接证明(江苏淞沪警察厅长)徐国梁报告上海学生动员总商会罢市电上海交通银行报告上海罢市罢工金融危急函任士铿报告西捕阻止学生游行并击伤华人密电徐国梁报告查获爱国反日传单代电卢永祥关于强迫上海开市密电李纯等关于镇压并转报南京等地响应上海三罢斗争文电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上海在五四运动期间开展了“三罢”斗争C.上海成为五四运动的新中心D.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运动21.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22.毛泽东指出:“解放战争的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材料中的“标志性”事件是指A.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D.渡江战役取得胜利23.《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炮火中飘扬!飘扬!”歌词所反映的事件A.出现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B.发生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反映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情况24.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25.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26.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27.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右图中的哪一城市?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局部)28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总结部队工作经验,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三大纪律内容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由此可见新式军队与旧军队的根本区别是A.代表工农利益B.战斗力强C.服从指挥D.注重战术29.“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30.“毛泽东制定政策的着力点在于照顾和满足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其实行政策的着力点在于切中要害,对症下药,其调整政策的关键点在于不失时机,强力推进。”下列史实可以作为该观点论据的是①作出红军长征、实行战略转移的重大决策②开创不同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③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结合④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1.(12分)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材料一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时间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生铁钢1920年772百万千瓦14.2百万公吨436815吨30000吨1936年1724百万千瓦26.2百万公吨958683吨556347吨增长率9.4%7%9%40%——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材料三众所周知,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所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1937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6分)(2)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6分)(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2分)32.(14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对人类社会发展有更大的贡献,就不仅要创造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要创造先进的政治文明。材料一中国近代的历史发展表明,在如何突破传统政治文明,推进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衰落走向复兴的问题上,中国社会形成了改良和革命的两大政治力量。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材料二近代中国百年政治文明发展和转型的历程是艰难曲折的,然而,正是这曲折历程所形成的历史积淀、制度积淀和精神积淀却成为今日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资源。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实践的破产中,中国共产党深深地意识到:中国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必须与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紧密结合。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为纪念建党28周年而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奠定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取向,不仅从整个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大潮流来把握人民民主,而且从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过程来把握人民民主。材料三1979年邓小平进一步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政治发展,可以分为两大时期:一是政治形态复原时期,即使被“文革”扭曲的权力结构、制度体系、政治生活和观念形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二是政治形态转型时期,随着经济形态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服务计划经济为取向的传统的制度体系、政治生活和观念形态必将日益不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学习会议讲课稿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2分)列举辛亥革命在现代政治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上取得显著成就(3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实践的破产的重要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新中国和中华民国在政治文明制度建设上的本质异同点(3分)(3)结合所学知识,为把“被‘文革’扭曲的权力结构、制度体系、政治生活和观念形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作了哪些努力?(3分)根据材料三,指出在政治形态转型时期,推动我国政治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创新的原因是什么?(1分)专题八国际政治格局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演变;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时间段:1945年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初期【历史时段概览】世界史: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演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史: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1949—1956)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1956—1966)、文革十年动乱(1966—197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阶段前期(1978年—20世纪90年代初期)、新中国外交的演变选修:邓小平(1904—1997)注意:这一阶段仍要重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并存与相互影响;世界政、经对中国影响。【知识结构】历史时期主要现象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世界历史(二战后20世纪40年代-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历史1949-20世纪90年代初期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当堂训练】世界历史1.(2010年高考)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2.(2010年高考)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D.手工业者以人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3.(2010年高考)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4.(2011年高考)9.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国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这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2011年高考)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6.(2011年高考)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用权D.土地的规模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7.(2011年高考)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B.美苏关系趋于暖和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8.(2012年高考)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9.(2012年高考)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10.(2012年高考)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11.(2012年高考)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12.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C.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D.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13.在这一时期,苏联的整体实力大有提升,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同时苏联在这一时期四处扩张势力,并把大量资源花费在与美国进行的军备竞赛中,而国内的经济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逐渐暴露出了危机。“这一时期”执政的是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14.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B.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C.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D.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15.1988年元旦,日本《产经新闻》载文指出:“世界将由某一个国家取代美国而负起牵引世界经济的责任。……日本有责任应该主动地为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发挥最大的力量。”对上述言论理解最准确的是A.日本意欲取代美国,领导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B.日本开始谋求经济大国基础上的政治大国地位C.日本力求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D.主张由日美两国分担领导世界经济和政治的重任16.下面是《美国、欧盟、日本部分经济数据(1999年)比较表》,对该表理解正确的是地区或国家世界前20强跨国公司占有数量进出口贸易占世界份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外汇储备中拥有的货币量出口进口美国712.7%18.8%美元占66%欧盟639.1%37.6%欧元占12.5%日本77.5%5.5%日元占5%A.美国稳居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B.欧洲恢复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C.日元取得与美元相抗衡的地位D.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特征17.1984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面向21世纪,在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这表明日本①企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②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③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④政府将正视历史,勇担责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8.徐隆彬在《赫鲁晓夫执政史》一书中说:“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产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据此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时期A.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B.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发展C.斯大林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D.农、轻、重发展比例严重失调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19.下面关于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a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实施B.b段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福利国家政策的实施C.c段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力推行D.d段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混合经济”的实施与“新经济”的出现20.1945年5月9日,莫斯科人们在纵情欢庆胜利。时任美国驻苏参赞乔治·凯南则发出惊人论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新的战争则刚刚开始。”“新的战争”表现在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②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③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④发动代理人战争A.①②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1.一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1976年前后的荷兰,没有多少荷兰人会非常努力地工作。如果你曾试着工作过,但不喜欢,也可以停止工作。在富裕社会,人们不会因为变得更为富有而感到更幸福,与朋友和亲戚们在一起的时间才能带来幸福……而今欧洲国家正在禁止懒惰。我们现在都成了职业至上者。生活被重新定义为一场赛跑,从一出生就开始了。这种差异说明了A.资本主义福利国家走向破产B.西方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耗费了财富C.经济政治危机的发生D.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陷入困境22.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于2004年7月指出:“……人们对美国空间是爱多一点还是恨多一点,取决于我们被视为朋友还是恶霸。20世纪40年代,我们的优势比现在还要明显,‘马歇尔计划’帮助我们获得了软实力。”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②美国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③开始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④把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④23.冷战结束后,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联合进一步扩大。到1994年,欧洲联盟A.成员国包括秀、北欧和东欧国家B.整体实力与美国相当C.在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D.实现了货币联盟24.对下列几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信息概述最准确的是()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B.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中国积极加强与第三世界的交流与合作D.正逐步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型区域合作25.1948年,在一批运往希腊的物资上印有这样的标志(如右图),标志以美国国旗为基础,形状如同盾牌般的纹章,正中写有“为了欧洲的复兴,由美国所援助”的标语。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相关()A.“铁幕”演说的发表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26.“这是一场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这也是‘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由于参战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这场战争是A.朝鲜战争B.越南战争C.古巴导弹危机D.阿富汗战争27.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B.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C.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D.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28.1949年2月,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访问苏联。经过谈判,中苏双方于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当时,毛泽东访苏的主要意图是A.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B.支持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C.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D.借助苏联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29.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30.有研究人员作了《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右图显示了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它说明A.安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常适合国情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遭受严重的挫折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31.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A.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32.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24.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上述材料反映了①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②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③计划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④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③④33.中美建交公报公布当天,美国政府声明:“今后,美国人民和台湾人民将在没有官方代表机构,也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保持商务、文化和其他关系……本政府将寻求调整我们的法律和规章,以便在正常化以后的新情况下得以保持商务、文化和其他非政府的关系。”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美国与台湾交往属民间交流②美国政府仍将插手台湾问题③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34.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此次会议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推动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35.五年一规划,是中国经济安排的一大特色。“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建设方针出现偏差B.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C.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D.中苏关系的日益恶化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36.(2012年高考)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月收入5080200儿童津贴13.013.013.0其他津贴50.130.10纳税0-7.9-43.8国民保险-4.5-7.2-18.0实际收入108.6108.0151.2(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5分)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2分)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5分)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2分)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37.(14分)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历史阶段……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其标志如下:……(欧洲的)“边缘化”,指的是……移至“侧翼”。——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材料二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得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欧洲的“边缘化”?(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别指出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东山再起”原因。(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1分)结合史实说明,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3分)(4)对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4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3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根据法案还确定由国家调节雇主同工人之间的关系,确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及签订集体合同事宜。——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材料二鉴于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便利国与国之间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流和保持经济健康增长的体制,鉴于主要目标是继续发展保持金融和经济稳定所必要的有秩序的基本条件,各会员国保证同基金和其它会员国进行合作,以保证有秩序的外汇安排,并促进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4年)材料三世界贸易组织8月31日就巴西和美国之间持续多年的棉花补贴争端案作出最后裁决,认定美国为其国内棉农提供巨额补贴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贸易规则,并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措施。……此次世贸组织的裁决虽然并没有完全满足巴西的愿望,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裁决可能影响到其他棉花种植国家,因此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美国的补贴政策帮助美国生产商以低于外国竞争者的价格销售产品,此种不公平行为压低了世界市场的价格,对巴西和其他地区的棉花生产商构成了双重打击。——《新华月报(记录)世贸组织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2009年第10期)材料四就社会规则的整体理性而言,任何时代的规则都是……运用于解决那个特定时代具体社会利益矛盾的结果。——魏成元《市场规则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复兴工业的主要措施。从中反映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了怎样的“汇率制度”以达到“稳定”的?(2分)(3)据材料三概括世贸组织的职能。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两个组织构建世界经济体系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4)运用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6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39.(14分)在20世纪近一半的时间里,冷战不仅塑造了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卷入冷战国家的发展。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从一定意义上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兴起和它们之间的冷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必然。在这历史演进过程中,就国际体系构造而言,冷战来自19世纪期间开始、并且愈益加速的国际权势分布的极化趋势。人口、经济技术、自然资源和地缘政治等几大方面的要素作为深层原因,两次世界大战作为极其有力和急剧的催化剂,造就了几个世纪里世界政治的头等重大事态之一,那就是现代国际体系传统中心欧洲的权势迅速衰落,“侧翼大国”美苏的权势勃然兴盛。另一方面,美苏冷战还在相当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史:从列宁对威尔逊,到斯大林对罗斯福,日后美苏冷战的一个基本动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包括国际政治观)的摩擦、抵触和对立,都显得至关紧要,尽管它们并非唯一的动因,而且并不总是排斥两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达成妥协和进行协调,甚至形成对世界命运头等重要的战时同盟。然而,意识形态对立与基本地缘政治环境中的超级大国利益竞争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决定性地促成了美苏冷战。——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材料二1993年年末,比尔·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有一个美国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现在看来仿佛是一种奇思异想,许多美国人在50年代和60年代把两种制度的竞赛锁定为一种显示优越性的。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3分)(2)从经济运行模式的角度看,冷战的实质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的后果”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以内)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40.冷战已经结束21载,但冷战思维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阅读下列材料:冷战的起源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和争论不休的课题,并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作冷战一方的苏联,一直坚持认为是美国在战后推行的反共反苏政策导致了冷战。美国占据统治地位的观点是,苏联的扩张主义造成了冷战,美国采取的行动是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的勇敢和基本的反击。——刘金质《关于冷战的几点思考》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关于冷战起源的某一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当堂训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1.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2.右图所示为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一个场景。出现此场景的原因包括①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②美国陷入侵越战争泥潭③美遏制中国的政策失败④中苏关系日益恶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跨越太平洋的碰杯3.“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D.中国国力的强大4.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有利于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形成的因素分别是A.建立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三个代表”理论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5.如下图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第二次外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图A.文化大革命结束B.中美关系缓和C.苏联等国的支持D.开展多边外交6.“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选自《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的原因包括①综合国力的提升②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④全球化的深入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7.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蛟龙”号首次突破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开创了世界同类型的科学作业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这意味着“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自由行动。这说明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8.2011年11月以来,叙利亚局势动荡不安。中国政府与俄罗斯坚决反对美国关于制裁叙利亚的提案,认为安理会通过的有关决议无助于叙利亚局势的缓和与稳定。以下新中国与亚非国家发展外交关系的相关史实中,不符合题意的是A.1953年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B.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C.1955年新中国参加印尼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D.1971年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联大获得通过9.2011年9月29日,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搭乘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对此德国专家查尔斯·维克称,中国人在践行自己的诺言,“你们能做的,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也一样能做”。下列科技成就符合上述观点的是①籼型杂交水稻②“两弹一星”技术③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④载人航天工程A.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10.田纪云在《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这段话反映了A.农民不支持土地改革B.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很大的阻力C.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要求过急、工作过粗的现象D.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满11.2012年,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了专栏,其中标题有“九州生气恃风雷,鲲鹏南徙启帷幕”、“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这一历史事件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区济特C.邓小平南方谈话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12.新中国“世界观”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第三阶段中国政府在“和谐世界”理念下重大举措不包括A.达成“九二共识”,促成两岸关系的发展B.深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加入APEC和WTO,融入全球化进程D.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13.尼克松曾感叹:“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他所说的“改变世界”当指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苏联被国际社会孤立 B.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标志着冷战时代的终结 C.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进而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从而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14.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24.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上述材料反映①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②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③计划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④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③④15.“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文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或评价《共同纲领》①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954年宪法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宪法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规定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③A.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6.中美建交公报公布当天,美国政府声明:“今后,美国人民和台湾人民将在没有官方代表机构,也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保持商务、文化和其他关系……本政府将寻求调整我们的法律和规章,以便在正常化以后的新情况下得以保持商务、文化和其他非政府的关系。”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美国与台湾交往属民间交流②美国政府仍将插手台湾问题③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17.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30年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猫黑猫,捉到老就是好猫”、“上网”、“①”、“北京奥运”、“炒股”、“②”、“雄起”。其中①和②两条是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的概括,它们应该是A、西部开发、解放思想B、入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对外开放、大国崛起D、改革开放、中国特色18.二十六届联大召开前夕,尼克松政府知道已很难再把中国拒于联合国大门之外,遂伙同日本政府炮制了所谓“双重代表权”案。这不仅遭到了中国外交部的反对,而且被二十六届联大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l5票弃权所否决。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该提案A.实质是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B.不符合“一个中国”的根本立场C.破坏了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遭到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对1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指出:“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得很不适应。……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把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同时按乡建立乡党委,并根据生产的需要和群众的意愿逐步建立经济组织。”此通知出台的历史背景是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C.基层民主的加强和扩大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20.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并陆续签订了贸易、航空、海运、渔业和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协定,使这些方面的交往得到很快的发展。这一外交局面的出现A.体现中国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是中美两国建交引发的连锁反应C.有助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反映了中国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21.下列条款,出现在1982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是A.“合作社经济为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应扶助其发展”B.“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D.“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建立社会主义社会”22.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论断A.促成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诞生B.促使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D.推动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战略出台23.1979年某地一位农民做裤子卖,一天挣的钱比在地里刨一年还多。远近农民纷纷仿效,这引起了轩然大波。民兵围追堵截,工商税务补税罚款,然而,撵了集中的却撵不了分散的,裤子交易仍在进行。到1984年,该地裤子市场终于名正言顺。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初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仍然缺乏本质的认识B.改革需要经历一个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漫长过程C.人民群众的自发行动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动力之一D.中央发展市场经济的政策在一些地方遭到抵制,难以实施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24.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其谐音,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2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A.没有看到问题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C.正确提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25.“‘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26.1971年,毛泽东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都当了‘红卫兵’,造美国的反,在联合国投我们的票。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只有古巴和智利同我们建交,这次居然有7个国家投我们的票。美国的后院,起火,这可是一件大事。”导致此种状况出现的因素有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②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③欧洲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④美国对华政策发生根本变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7.在2012年6月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说:“过去金门、厦门炮火隆隆,充满硝烟。而今根据我们保守的估计,金门每4个家庭,就有1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10个金门的居民,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户。”这表明A.台湾当局放弃对两岸经济交流的限制B.海峡两岸民间交流进一步加强C.两岸同胞普遍认同“一国两制”构想D.台商投资促进厦门房地产繁荣28.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C.“九二会谈”提出和平统一方针D.“九二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29.《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段话不适合用来形容A.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的办学思想B.苏俄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D.中共一大制订的最高纲领30.中共党史专家杨奎松教授认为发动“大跃进”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过强的民族悲情意识;一个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形成这种“民族悲情意识”的主要原因A.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和包围B.近百年来国家积弱受人欺凌C.中苏关系的公开破裂D.中国的统一大业尚待完成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31.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进行全国首次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下图为1953年江苏人口密度图。当时进行全国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为A.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B.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C.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D.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准确依据32.下图是一张股票,对图片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利于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D.手工业者以股息发放工资33.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34.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A.“东方红—l”号卫星B.“神舟”五号载入飞船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35.(2011年高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部的最适合于他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三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利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
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
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造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多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36.(11分)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地区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印度继承英国在西藏的特权,经营西藏的邮政、电报、电话,并在西藏设有12个驿站,在亚东和江孜等交通要地驻有印度军队。西藏解放后中国政府对印度的这些特权,原则上坚决主张废除,而在做法上采取了适当的步骤。对于不损害中国主权而合乎西藏实际需要的惯例,则在平等互惠基础上暂允许其保留。——谢益显《中国外交史》材料二中印两国之间的问题并不是很大……无非就是一个边界问题。……即使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先放一放,在贸易、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发展往来,增进了解和友谊,双方合作仍然有广阔的前景。……我还设想,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摆脱了“左“的思想束缚,邓小平同志又总结历史,正视现实,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作出科学判断,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一论断……精辟地揭示了当今时代特征的本质,深刻地反映了当今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正确阐明了我国所处的国家大环境。——戴秉国《邓小平外交思想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历史性调整与开拓》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改善与印度的关系,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2)关于中印问题,材料二中的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新思维?据材料三说明原因。(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新时期中国政府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开展的外交活动具有哪些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准则的基本认识。(2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37.(12分)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真正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阅读下列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材料二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生产力。把这当作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闻,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材料四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乌黑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道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邓小平抓住了什么根本问题,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隹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分)(2)在“改革解放生产力”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积极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3分)(3)材料三中所提及的“三个有利于”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有何意义?(2分)(4)材料四中“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的思想精髓,他主要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什么精髓?(2分)请分析促使这两大理论产生的共同因素?(3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38.(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竟成”》材料二: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瘁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三: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1986年9月)材料四: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认为欧洲“犹有社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为避免类似革命的发生,他先后提出过哪些具体举措?(3分)(2)据材料二,概述毛泽东改善民生的基本主张。(3分)(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改善民生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2分)(4)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防止两极分化的主要策略。(2分)(5)综合上述材料,对百年以来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发展历程,我们有何认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39.(12分)【必修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一一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一基辛格《论中国》材料三 拜登副总统去年访华后为《纽约时报》撰文,题为《中国的崛起不等于美国的衰败》,认为中国的成功只会使美国更加繁荣。……2012年新年伊始,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五次点名批评中国……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关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2012年2月10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4分)(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分析其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5分)(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40.(13分)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二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中国各民主党派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宣言》材料三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材料四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周恩来外交文选》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合理性。(2分)(2)结合近代有关史实,说明朝鲜存亡与中国安危的关联性。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美战争”的原因。(3分)(3)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思想,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4分)(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对日外交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2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41.城市是文明的载体,是文明的产物。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探究中外城市化进程。材料一: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市迅速扩张,另一些地区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材料二:时期性质人数(百万)资料来源1953—1957农村至城市8.0Chang(1968)1957—1958“下放”(干部接受劳动改造)2.6R.W.Lee(1966)1958—1964城市劳动力下乡20.01968“上山下乡”15.25CrrentScene(1969)1969—1975“上山下乡”12.0PekingReview(1976)1957—1975城市至农村总数49.85——摘自薛风旋著《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材料三: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730—1851年为第一阶段,即世界城市化的兴起阶段,……第二阶段是1851—1950年,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基本实现城市化,这些国家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1.8%。第三阶段是1950—1990年,世界广大国家向城市化迈进。——摘自凤凰网(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发展不均衡的表现和主要原因。(3分)(2)简述上述现象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和道路产生的主要影响。(2分)(3)分析1950—1990年世界广大国家迈向城市化的背景。(2分)(4)简析1953—1975年我国城市化的不利因素(2分)指出1980年代始我国有利于城市化的举措。(2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5)此外,关于城市化,你觉得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关注和探究?(1分)42.(14分)回顾60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特别是冷战后的中美关系,虽然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时期,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晚,周恩来举行了欢迎尼克松的宴会。尼克松在祝酒辞中说:“过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材料三2009年奥巴马在亚洲之行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关键性的议题上,无论是气候变化、经济复苏,还是核不扩散,很难看到没有相互合作,我们或中国能够成功地实现各自的目标。”……奥巴马还表示,美国欢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一个强大而繁荣的中国的崛起将为国际社会注入力量”。——《中美在广阔的全球视野中同舟共济》材料四近日访问美国的日本民主党政策调查会长前原诚司与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在会谈中再次确认钓鱼岛是《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对象。——2012年9月13日日本《新华侨报》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结合二战后世界形势分析美国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3分)(2)尼克松所说的“巨大分歧”和“鸿沟”主要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越过“鸿沟”进行会谈的共同目的。(3分)(3)据材料三概括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态度,并结合当今世界形势说明其原因。(4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4)材料四中美国为什么“再次确认钓鱼岛是《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对象”?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展望。(4分)43.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宋)耐得翁《都城纪胜》“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一一(宋)陆游《杂赋》材料二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材料三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材料四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市场·国家·公共领域》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6分)(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建国“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4分)二轮复习答案1.中国先秦史1-5BCABB6-10DACDD11-15AACAC16-21BADCDC2.世界古代史1-5ACBCC6-10ACCDA11-17ACCBACD20.(13分)(1)差异:《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或侧重民法);注重法律公平。(2分)唐律侧重于保护贵族、官僚的法律特权: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2分)(2)表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发动护法运动,捍卫民主法制。(任答2点得2分)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专制主义根深蒂固。(2分)(3)实现:通过《共同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召开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3分)认识:“法治”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2分)21.(10分)(1)“正名”就是要用周礼所规定人的名分去规范人的行为,使社会等级化、秩序化。(若回答“克已复礼”得1分)(2分)(2)思想主张:柏拉图提出正义就是三个等级各守本分,各司其职。(2分)共同点:社会各阶层都在自己的界限范围内活动,社会才能和谐稳定。(2分)(3)孔子崇尚道德,不相信法律,主张以德去刑;柏拉图崇尚法律,主张以法治国。(2分)(4)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2分)3.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1-5CADAB6-10BCBCC11-14DACA16、(1)原因:身为中正;门第高贵。(2分)(2)选官制度: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1分)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3分)(3)由血缘关系到以财产为权利分配的标准。(1分)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3分)(4)中国:封建经济发展,寒门子弟、庶族地主阶层扩大。(1分)雅典:奴隶制经济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1分)17.(10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1)变化: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每点1分,共2分)措施: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每点1分,共2分)(2)实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1分)(3)商鞅变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加速民族融合进程。明治维新:有利于日本近代化。(每点1分,共3分)(4)认识: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每点1分,共2分)18.(10分)(1)状况;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强大,渴望统一。(3分)(2)理由:逐客会壮大敌国的力量;(1分)态度: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废逐客令。(任一点1分)(3)品质:知错就改。(1分)特点:唯才是举;善于用人;网罗各种类型的人才。(任两点2分)(4)作用:有利于实现全国统一;有利于巩固统治(创立中央集权制国家)。(2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4.隋唐宋元1-5ADBDA6-10CABBD11-15CAAAC16-20BDDAC21-22AB24、(1)发展趋势:粮食亩产提高;人均产粮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经济重心南移;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下降。(2分)(答四点即可)(2)可信,(1分)原因:全国特别是南方粮食种植和产量的迅速发展为经济作物的专业化生产提供可能;祁门县山多田少,适宜种茶。(2分)(3)表现:城市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直接监管;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海外贸易兴盛;商税成为重要财源;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4分,城市商业活动三突破必答,其余任答一点)(4)社会现象:苛捐杂税阻碍商业发展;大量商业资本用于购田置地。(2分)影响: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1分)(5)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统治重农抑商;农本商末思想根深蒂固。(2分,任意两点)25.(13分)(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2分)(2)作者:董仲舒。(1分)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2分)材料四: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臣服从君是天理。(2分)(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3分)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1分)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26.(12分)(1)核心思想:理。(1分)实质: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规范。(2分)(2)体现:在书法上更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体现出宋代文人更加注意内心道德修养。(3分)(3)西方:提倡人性,追求个人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中国: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4分)(4)理解:黄宗羲和卢梭一样,对封建君主进行激烈的批判,对后来的民主革命产生一定的影响。(2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5.明清时期1-5BCDDC6-10ADDBD11-15DBDCC16-21DBDDAD24.(12分)(1)历史作用:它强调的重义轻利的义利观、重视个人修养和气节约价值追求,影响深远。但其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扼杀人性尤其是妇女的自然欲求等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每点1分,共2分)(2)相同点:都反对君主专制,都反映了社会的需要。(1分)理解: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开创出儒家思想活跃的新局面,但本质上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没有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实质上是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每点1分,共2分)(3)否。(1分)因为新文化运动强调否定传统思想文化,但却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文化色彩,宣扬民主、科学,但却忽视了个体的自由与解放。(每点1分,共2分)(4)理论观点的提前转变势必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或意识形态领域的变迁进程应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2分)(5)言之成理即可。(2分)25.(13分)(1)变化:废丞相、设内阁。(2分)“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明朝中国已步入封建社会衰落时期,但新的经济因素在滋生(资本主义萌芽),新的思想文化在萌发(反封建反礼教的早期民主思想和文学艺术)。(3分)因素:闭关锁国。(1分)(2)因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促进;工业革命的推动;近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影响。(4分)(3)特征:世界市场逐渐形成;(1分)中国封建社会日趋衰落,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2分)26.(1)封锁台湾(或收复台湾需要)。(2分)给沿海居民带来巨大灾难。(2分)[来源:学科网ZXXK](2)清除海贼(防止沿海商人与海盗勾结)。(1分)材料一:完全禁止;材料二:限制。(2分)(3)人民富足;社会安定。(2分)消极: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延缓了中国发展步伐。(2分)(4)维护封建统治。(2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6.14—18世纪的欧洲1-5ADCBB6-10CACBC11-15DDDBD16-18CBA21.(13分)(1)因素:欧洲从亚洲获取了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利益。(答案完整给2分)途径:新航线的开辟;殖民活动(扩张、掠夺)。(2分)(2)条件;降低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1分)节约了土地和劳动力。(2分)(3)现象: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经典力学等科技进步。(4分)(4)史观:全球史观。(1分)特点:整体性或全面性。(1分)22.(12分)(1)思想:以理性观、道德观、自然观治理天下和国家。(2分)(2)态度:材料一:尊崇儒学;材料二:批判儒学;(4分)目的: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2分)(3)相似:借助外来文化为思想武器;都进行过激烈争论;否定专制暴政,主张开明民主;都推动了各自的社会变革。(4分)2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1)组建军队,在内战中率军击溃王军主力;处死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3分)(2)观点:克伦威尔实行军事独裁,破坏了资产阶级民主其和制。(1分)依据: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实行独裁统治。(1分)理解:这既是维护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也是克伦威尔权力欲膨胀的结果,其独裁统治的实质仍然是资产阶级专政。(3分)(3)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2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7.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中国答案1-5DBBAC6-10ADDBD11-25DCCDA16-20CACAC21-26BBBDCB31.(12分)(1)潮流:“西学东渐”。(或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开始传播到中国)(2分)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西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答对其中2点得2分)(2)目的:实现国家富强。(2分)理解: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2分)(3)视角:材料二:从改革内容是否有效(或是否触及根本)的角度;材料三:从改革作用能否促进社会(文化)转型的角度。(2分)(4)启示: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应坚持走自己特色现代化道路。(2分).32.(14分)(1)“天下变局”:统治阶级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多出身布衣。(或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局面逐渐打破)(2分)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或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2分)(2)制度: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2分)(3)史实: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等。(2分)(4)含义: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政体。(1分)表现: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两党交替执政;实行共和政体等(3分)(5)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民主制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2分)33.(1)“物”的部分:开展洋务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新式学堂等(2分);“心物”结合部分:戊戌变法,试图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1分)辛亥革命,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1分);“心”的部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2分)影响:推动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渐向现代化转型(1分)(2)“物”的部分:明清以前,中国的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以及陶瓷、冶金、纺织等技术的西传。(1分)“心”的部分:16至18世纪儒学远播西方,对法国启蒙运动的巨大影响等。(1分)(3)中国文明逐步落后于西方(3分)政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制度;经济:自然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文化专制与反封建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34.(12分)(1)工业革命;原料、商品运输发展的需要;(2分)促进人口、物资流动;加强经济间联系;改变人们时间观念;增大人们的活动半径;冲击等级观念。(任写3点给3分)(2)粮食储运条件的改善;新型肥料(化肥)使用;加快农牧产品在世界的流通。(3分)蒸汽机的使用增加了对煤炭的需求和开采。(1分)(3)歌颂。(1分)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凸显了人的力量。(任写2点给2分)35.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高度发展;自然经济的高度发达;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等抑制了中国的进一步发展。(3分)(2)活字印刷术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火药和火器的使用,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堡垒。指南针的西传,推动西欧开辟新航路,进行早期殖民扩张。(6分)(3)观点:不分夷夏,各国平等。(2分)表现: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3分)36.(1)王权有限的政治传统;(1分)君主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分);议会制约王权与对国王敬重与依赖的民众心理;(2分)(2)评分细则立论论据传统与社会进步每个角度提供2-3个史实、史论结合,3分;只有史实、没有具体说明的只能得2分;列举史实丰富的可酌情加分,总分不超过6分。有限王权;法律至上;议会传统;国王情结等。观点明确,论据切题、充分,逻辑清楚,书写工整革新与社会进步不流血的“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责任内阁制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等。2分6分1分37.(10分)(1)建立国家而不做皇帝的高尚品德。(2分)以个人的道德和能力为主。(1分)(2)世界民主发展的潮流。(1分)原因:①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缺乏专制王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条件。②华盛顿个人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不贪恋权力。(每点1分,共2分)(3)顺应时势而为,成长为英雄(时势造英雄)。(1分)号召国民革命救国,创建民主制度。(1分)(4)启示:要力求客观全面的解读;避免对人物简单贴标签,要历史的、发展的解读;应充分掌握史料,尽量搜集正反两面的证据解读。(任答2点,每点1分,共2分)38.(1)拿破仑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2分)多次打败反法同盟;制定《拿破仑法典》,并在被征服地区推广:改造法国社会,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3分)(2)拿破仑称帝,实施军事独裁统治,镇压人民运动,严重破坏了人民主权、公民平等的原则,违背了由专制走向民主潮流,是历史的倒退;(2分)拿破仑对外侵略扩张,奴役被侵略国家,违背了民族自决的原则。(1分)(3)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一分为二、全面辩证评价。(2分)39.(10分)(1)影响:经济上获得补偿;但丧失对土地和人民的管辖权;失去封建特权地位。(任答2点给2分)措施: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2分)(2)构想:建立君主立宪制。原因:对外扩张,走上军车主义道路。(2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3)告别旧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文明:建立新式军队;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任答2点给2分)尚未到达新日本: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势力;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2分)8.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中国答案1-5ACDBA6-10AADBD11-15CACAB16-20DBBCD21-25CABBB26-30ACBBC31-37ACDABCD40.(1)观念:男尊女卑;男女平等。(2分)(2)原因:机器生产操作简便;工资相对低廉;便于管理和剥削。(3分)理解:推动工业革命发展;促进社会民主平等;削弱封建思想束缚;提高妇女家庭地位。(2分,任选两点即可)(3)建议:组织团体;接受教育、普及知识;不依赖男子。(3分)因素:先进思想的影响;社会经济的促进;政治革命的推动;妇女自身的努力。(3分,任答三点即可)41.(1)关键:立宪法,开国会(或实行君主立宪)(答民主共和不给分)(1分)。活动:戊戌变法,(1分)意义: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分)(2)关键:促进国民的觉醒。(1分)实践:提倡“民主”和“科学”,发动新文化运动。(1分)原因: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1分)(3)激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或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1分)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1分)(4)认识:民众(人民)的觉醒(觉悟)是社会进步(变革)的条件。(或先进的思想只有符合国情才能变革社会)(1分)42.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43.44.(14分)(1)儒家传统道德(或三纲五常)。(1分)西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或启蒙思想)等。(1分)(2)学术——政治——伦理(器物——制度——思想)(3分)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尊孔复古逆流兴起;袁世凯复辟帝制;新式知识分子的作用。(任选3点,3分)(3)除旧而未能立新;道德伦理规范混乱。(2分)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倾向;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4分)45.(10分)(1)方式:托古改制。(1分)作用: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有利于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2分)(2)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撤并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特权等。(3分)结果:遭到大多教官员的抵制。(1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说明:改革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造成树敌过多,阻力过大。(1分)(3)认识:善于利用传统因素,化阻力为动力;改革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注意改革方法、策略;措施要切实可行。(任答两点,共2分)9.社会主义从理想到时实践,资本主义世界繁荣、动荡、调整参考答案:1-5BDCDC6-10ABCCB11-15BCCAB16-20BDADB21-25CDBDD26-30CDBAC31-34CACC36.37.(14分)(1)新型国家:没有照搬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而是创立总统制共和制国家。(2分)条件:通过独立战争获得民族独立;美国是移民国家没有经过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4分)(2)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放弃自由放任政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深远。(4分)(3)背景:前者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后者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盟国家发生债务危机。(2分)目的:前者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谋求美国霸权地位;后者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阻止全球经济的进一步衰退。(2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1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胜利参考答案:1-5ACCBA6-10CCCAB11-15CCDCC16-20BBDCB21-25CBACC26-30DCADD31.(1)特点: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或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2分)原因:实现了关税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3分)优势:使历史研究更加科学、严谨,更具说明力。(1分)(2)原因:抵御外来侵略的需要;世界性经济危机下,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功的影响。(2分)利弊:为抗战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1分)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缺乏市场调节的活力和制度约束。(1分)(3)影响:日军的野蛮掠夺和战争破坏打断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进程。(1分)认识:民族独立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1分)32.(1)表现: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分)成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分)(2)原因:没有把民主共和的理想与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紧密结合。(2分)同:否定封建专制,实行民主政治。(1分)异:前者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后者是资产阶级的民主。(2分)(3)努力:加强集体领导;健全三大民主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3分)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11、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演变答案世界史1-5BDDCD6-10ABBCC11-15BCCAA16-20DACDD21-25DBCAC26-30ACABD31-35DAABA37.(14分)(1)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2分)(2)原因:东欧:苏联的扶持(或走人民民主道路);社会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或经互会的成立或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每点1分,共2分)西欧:美国的扶持(或固守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或杜鲁门主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存在(或建立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或马歇尔计划)。(每点1分,共2分)(3)两极格局之下出现多极化趋势。(2分)西欧各国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各国加强合作,建立欧洲共同体;随着实力的增强,欧共体国家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步摆脱美国控制。(3分)38.(1)措施:建立工业复兴局;调整企业关系(制订公平竞争规则);调整劳资关系。(3分)变化:由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答完整给1分)(2)制度: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2分)(3)职能:调节贸易纠纷(争端);稳定世界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公平、健康发展。(2分)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稳定货币金融体系;世贸组织主要是维护贸易公平秩序。(2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4)分3个时期,背景、规则各1分,共6分。背景规则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政府通过立法,对经济进行积极的干预和调节。原有的国际金融秩序混乱(或二战后美国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或二战对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或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贸组织的成立为全球经济的交往、合作提供了规范的平台(或通过世贸组织建立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39.(14分)(1)原因:美、苏势力的增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3分)(2)实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对立。(2分)(3)评分标准:第一档:(6—9分)有两个方面的明确观点,(4分)并分别用两个以上史实来说明,(4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分)第二档:(3—5分)有一个方面的明确观点,(2分)并有两个以上的史实说明。(2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分)备注:以上两档史实和观点无逻辑关系的,扣除该史实的分数。第三档:(0—2分)无明确的观点,罗列一个史实给1分,最多2分。参考答案:一方面,冷战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危害: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核军备竞赛;世界处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另一方面,冷战客观上有积极的作用;促进了世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凝聚力;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冷战为一些国家的发展提供机遇:日本、西欧得到美国的扶持和发展机遇;中国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巩固了政权。冷战对美国有积极作用:促进美国内部的团结;促成了美国人登上月球;促进了美国经济制度的改革。总之,冷战既给世界造成危害,又有一定的客观积极作用。(答到此点可以加1分,但总分不得超过9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其它观点言之有理,证之有据,可酌情得分。40.(8分)第一种观点:美国应该负主要责任。(2分)理由:为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实行对苏“冷战”政策。(2分)依据: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1948年实施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1949年分裂德国、建立北约军事集团,使冷战恶性发展。(4分。史实及评论答满4点即可)第二种观点:苏联应该负主要责任。(2分)理由:二战后,苏联在东欧强推社会主义,引发西方国家发起“冷战”,而苏联对西方政策又做出强烈反应,推行扩张主义政策。(2分)依据: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9年扶持成立民主德国,导致德国事实上的分裂;同年成立经互会,抗衡马歇尔计划;1955年建立华约组织,与北约对峙;1962年在古巴引发导弹危机。(4分。史实及评论答满4点即可)1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1-5AADDB6-10DBBCC11-15CACAA16-20CDDDA21-25BCDBA26-30BBDDB31-34BAAB36.(11分)(1)措施:对于印度在西藏的特权原则上反对,具体做法上允许保留部分,适当让步;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2)新思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1分)原因: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2分)(3)特点及举例: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如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等。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如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领导人会议。③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如主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特点、举例各1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分)(4分)(4)认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维护世界和平;保障国家利益。(其它言之有理者,酌情给分。)(2分)37.(12分)(1)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2分)(2)途径: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1分);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1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3)意义:它促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分))(4)精髓:实事求是(2分);因素:都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了创新的产物;吸取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借鉴了外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答对任3点,给3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38.(12分)(1)原因:没有解决民生问题(或贫富差距较大)。(1分)举措: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任答2点,共2分)(2)主张: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个方面利益(或借鉴苏联模式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发展国民经济);改进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提高工人工资(或缩小贫富差距,或调节社会分配)。(任答3点,共3分)(3)相同。发展生产。(1分)不同:允许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或先富带动后富)。(1分)(4)策略:通过税收方式调节;注意把握和选择调节的时机.(2分)(5)认识:关注民生(或将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防止两极分化(或缩小贫富差距);发展生产。(任答2点,共2分)39.(1)借口:新中国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1分)选择:“一边倒”;(1分)因素: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出现。(2分)(2)意图:化解战略包围的威胁;(1分) 史实: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或《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任答2点,共2分) 影响:有利于打破中国的外交僵局(或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任答2点,共2分)(3)现状:合作与冲突交织。(两者答完整,1分)原因: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需要;两大国在国际上应承担的责任;中国台湾问题解决的需要。(任答2点,共2分)40.(13分)(1)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挠;美国扶蒋反共;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亦可):中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任答2点给2分)(2)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出兵朝鲜,继而侵略中国。原因: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中朝两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3分)(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2分)推动亚非会议顺利进行;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开创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任答2点给2分)(4)“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方针。(1分)中美关系改善。(1分)(5)由重视意识形态转变为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重视国家利益;强调和平与发展。(2分)41.(1)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沿海较快: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通商口岸的开放致自然经济的解体较快,外资企业、民族工业的发展相对集中于此;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文化发达。(2分,酌情给分)内地缓慢:军阀割据战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自然经济解体缓慢,工业化程度低。(1分,酌情给分)(2)进程: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屡屡失败。(1分)道路:农村包围城市。(1分)(3)背景:“二战”结束,世界局势总体缓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促进。(2分。任意两点)(4)原因:1953—1957发展: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实行,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1分)1957—1975曲折发展:人民公社运动;“文革”或“左”倾错误泛滥。(1分)举措: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发展市场经济。(2分,酌情)(5)探究:城市化的规模与速度;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如土地、环保、住房、社会福利等。(1分,酌情)42.(14分)131\n内部资料不得外传(1)政策:敌视新中国。(1分)原因:美国开始与苏联冷战,世界日益分裂为两大阵营。(1分)(2)指: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2分)应对苏联的威胁。(1分)(3)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1分)世界多极化趋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1分)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世界舞台发挥重大作用;美国陷入经济危机,需要中国支持。(2分)(4)利用日本制约中国,更好地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2分)展望:友好、合作是主流,矛盾、对抗不可避免。(2分)43.(14分)(1)宋代: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4分)明代:商人数量增加,市场商品种类繁多,长途贩运发达。(2分)(2)新现象: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2分)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3)主要原因:计划经济。(1分)过程: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