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 KB
  • 2022-07-28 发布

高中地理学业考试复习资料(第四章)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地理学业考试复习资料(第四章)高中地理学业考试复习资料(第四)第四区域经济发展1、东北地区地理条①气候条: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热量条不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大限制因素。②地形土壤条: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利于农业生产。③社会、经济条: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三脉三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农业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n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区。长白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区农业: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条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③\n良好的区位条: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④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问题与对策①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为基地,适当发展造船、汽车等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三角城市群。③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加强规划与管理:解决“城中村”问题;防治污染。第五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西气东输:一期工程以新疆天然气为基础,以长三角为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二期工程以中亚天然气为基础,以珠三角为目标市场,建设从霍尔果斯至广州的输气管道。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①我国能资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②调整能消费结构,以天然气部分取代煤炭(以煤炭为能形成的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和酸雨)。③\n今后,我国油气资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2、产业转移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应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优惠政策,以减少企业内部交易成本,承接产业转移。③市场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欧、北美是日本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20世纪末,东亚和东南亚因经济增长强劲、市场需求大而成为日本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并成为日本企业主要投资地区。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从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日本--韩国、香港--中国。产业转移的形式: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设立研发机构是高级形式。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地区“腾笼换鸟”,发展中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②\n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发达地区一般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或增长期的产业,发展中地区则重点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不仅改变了地理景观(工业化景观),而且往往伴随着污染的转移。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产业转移常常引起转移国或地区“产业空洞化”,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而对转移对象国或地区则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有助于减缓就业压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