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00 KB
  • 2022-07-28 发布

语文复习资料(期末复习资料)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2、《前赤壁赋》简析:作者于月明秋高的秋夜泛舟赤壁,只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面対这幅由清风、明月、江水构成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作者心情怡然,“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当作者乐甚,“扣弦而歌”时,听到了哀怨的萧声,于是情绪急转直下,由乐而悲。先是客借江水、明月、清风发表人生无常的议论,“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之长终“托遗响于悲风覽接着,苏子仍然用江水、明月自然景物阐明阳可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讲,江水总是昼夜不停地流淌,但它又永无穷尽,犹如未尝流去一样;明月时圆时缺,却不曾有丝亳增减。从不变的角度讲,世上万物和我们人类都是长存不灭,无穷无尽的,我们又何必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呢?何况万物都各有其主,不属于我们的不能强求,最好的办法是随遇而安,尽情享受大自然美景,“唯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只有大自然美景是你我所共同拥有的,永远亨用不完的。客终于“喜而笑”,作者的矛盾、苦闷的心理终于在大自然的启迪下,暂时得以解脱。本文由游起兴,由景生情,借景喻理,情感变化线索:由乐而悲,由悲而喜,贯穿全文,情、景、理三者和谐交融。木文从泛游大江Z乐写起,转到顾念人生Z悲,再复归于精神解脱的愉悦,在悲、斥转换屮,提出了人生有何意义这样一个哲学命题,表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却能忘却一时得失、随遇而安、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然而,作者这种超脱旷达情怀,却是政治失意后,借助于老庄思想,对自己精神苦闷的一种慰藉和排遣,在超逸的背后,奔腾着抑郁和悲伤的暗流。全文由乐到悲,由悲到喜,感情线索十分明晰。3、司马迁在《垓下之围》中是如何评价项羽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历史观?司马迁既写出了项羽在历史中的功绩,又如实反映了他的种种弱点和错误,揭示他必然失败的命运,表现出“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太史公曰”的一段评议的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我听到周生说,虞舜的眼睛里好像有两个眸子,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眸子。项羽难道是虞舜的后代子孙吗?他的兴起多么突然啊!秦朝的统治严重失误,陈涉首先发难,四方豪杰蜂拥而起,相互兼并争夺,多得数不过来。而项羽没有尺寸大的地方,趁秦末大乱之势从民间兴起。三年,就率领着五国诸侯灭亡了秦朝,把天下分封给列位诸侯,政令由项羽发出,并自称为西楚霸王;居位虽不能长久,然而是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所未曾有过的事情。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思乡东归,废除义帝而自立为王,又因诸侯背叛自己而怨愤,这实在是难以成功的。自我夸耀成功,逞强于个人的才智而不学习古人,说是要立霸王的功业,想用武力征伐来治理天下,五年终于失败亡国,自己也死于东城,且仍不觉醒,没有一点自责,这实在是大错特错的。却以“天意要亡我,并非用兵失败的罪过'‘为理由,岂不是很荒谬吗?5、司马迁在《垓下Z围》中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段塑造项羽形象?(一)通过三个场面描写,塑造一个悲剧英雄形象。(四面楚歌、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二)借气氛渲染表现悲剧色彩。如四面楚歌一段“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清•吴见思)。(三)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方面的细节描写生动传达人物心理、性格。如快战中连斩数将,说到做到,展蘇了他的勇猛无比。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善于在历史事实的关键环节进行合乎情理的艺术加工虞兮虞兮”的悲歌,'天Z亡我’的反复呼告,瞋目吓退吕马童数里的气势,宁死愧见江东父老的诉说,将宝马赠给乌江亭长的举动,这些有血有肉的细节加工,明显收到使人物性格突出、情致丰赡动人的艺术效果。(四)文末太史公语,既肯定了项羽的功绩,又指出其失败的自身原因“自矜功伐"、崇尚\n武力,及其最终不能觉悟的可悲。■诗作鉴赏参考:1、李白《宣州谢桃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游宣州时。诗题又作《陪侍御叔云登楼歌》,从题目看,虽为送别之作,却没有丝毫的离愁别绪,诗人重在抒写自己的主观情感。“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波澜突起,直抒胸中抑郁之气,见深广强烈之忧愤。“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秋空寥阔明净,万里长风吹送鸿雁,景象壮美。此情此景激起诗人酣饮高楼的逸兴豪情。“蓬莱文章建安骨,屮间小谢又清发。”李云文章刚健充实,有建安风骨;自己的诗风如小谢般清新秀发。(绝对的自信)“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我二人都怀有豪情逸兴,壮志雄心,酒酣兴发,想登上青天摘取明月。(飘然高举,豪放天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诗人的心灵又陷入无法调和的苦闷。(高空的明月一楼下的溪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末句给自己寻求一条摆脱苦闷的路径,泛舟江湖,去做一名隐士。诗情感变化大起大落,大开大合,表现出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极度的精神苦闷。虽写烦忧苦闷,但不阴郁低沉,诗中流荡着豪迈雄放的气概,依然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理想的执着精神。悲感之极而以豪逸出之,更加慷慨激昂。2、《饮酒》(其五丿:“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屮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解析:•全诗表现的是诗人陶渊明的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简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表现出人的生命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陶渊明提出人要“抱朴含真",要保持淳朴自然的本性。这种自然哲学如何在诗屮表现出来,这就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前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二写自己的住所虽然在人来人往的环境屮,却没有车马的喧闹声。这里绝不能做表面的理解,以为陶渊明是在说白己生活贫困,门庭冷落。而要做深一层理解。车马,意味着名利场上的竞逐。听不到车马的声咅,是写--种心境。三四句自问自答,引击“心远"这一全诗的纲领。“远"是玄学中最常用的概念,指超脱于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如果心远离了名利,那么,即使住在车马路旁,也一定会像偏地深山一样清净。相反如果一心逢迎权贵,即使住在深山,心中也会因整天想着名利场上的事情而不得安宁。•“采菊''二句,写这样一幅情景,诗人在微微醉意屮,飘然忘乎形骸,在自家的庭院中随意采摘菊花,无意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居所南面的庐山相会。在这和谐悠然的画面中,自然哲理就蕴涵其中了。另一版本,“见''字作“望",“望''则为有意而为,表现不出悠然的情味。苏轼认为若用''望”字则索然无味。另外,“菊”的形象是高洁品格的象征,《离骚》中即有“朝饮木兰Z坠露兮,夕餐秋菊Z落英”,陶渊明爱菊,如在《和郭主簿二首》中将芳菊与青松并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山气''二句则是写在南山所见何景。我们可以设想,南山所见之景物应该很多。诗人只摄取了这样的镜头:傍晚夕阳西下时,山上的烟岚在斜晖照射下,若有若无,变化不定,真是美丽。在这美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而归,它们要回到栖息的山林中去,诗人觉得自己和那片风景已经融为一体,化为“飞鸟''归于山中,返回自然的状态。诗人选取“山气杯飞鸟”形象,描绘出的是自然界和谐、任运的变化,寄寓在其中的是诗人回归自然,人本也是自然一部分的思想。另外,“鸟"也是诗人笔下经常出现的形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园”(《归园出居》\n其一),飞鸟归林,这一形象具有象征意义,林是鸟的归宿,对诗人来说,自然是诗人的精神归宿。末二句写诗人在这美丽的黄昏景色中体会到宇宙和人生的真谛,想要把它说出來,无法用语言來表达,也无须用语言來表达,因为这是一种生命体验,一种内心感受,一种心灵境界。又有庄子的思想在其屮,《庄子•齐物论》讲“辩也者,有不辩也,大辩不言”,《庄子•外物》中有言“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真二就是“自然”。魏晋玄学家有吋称“自然”,有吋称“真雹“真”既然就是“自然”,那么,“真意"就可以称作“自然意趣”,就是在刹那间感受到的自然意趣,也就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真谛——自然的和谐与平衡。全诗写出了诗人三层心态,“忘世杯忘我”“忘言”,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回归自然、与白然合一的哲学思想和生命体验。心,亦表现最大的风流”,冯友兰在《论风流》文中评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表示最高底玄附录:饮酒二十首并序(三首)其一衰荣无定在,寒暑有代谢,忽与i樽酒,其七秋菊有佳色,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日夕欢相持。裏露掇其英。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又说''在东晋名士中渊明的境界最高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缎尘羁。《春江花月夜》赏析:张若虚虽存诗仅两首,仅此一诗,就“以孤篇压倒全唐”,乃“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多《宫体诗的自赎》儿《春江花月夜》Z—旧题,到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不朽生命力。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察旧体的原始创作者是谁,而把该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了。题目由五个意象组成,“春”“江”“花”“月”“夜”,春表季节,夜,占出具体时间。江、花、月,景物,月为背景,贯穿全篇。时与景共同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首八句描写春江明月初升的壮丽图景:春江上涨,江潮连海(海为虚指),诗人想到浩渺的海面上一轮圆月在潮水的涌动下,冉冉上升,月亮的清光似随潮水从东海涌入江面,春江无处不沐浴着明月的光辉,江水蜿蜒曲折,绕过长满花草的原野,花草遍生的春着郊野,月色倾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层薄薄的雪,空屮的流霜,汀上的H沙全被月光浸染,无边的春江Z夜只剩下梦幻般的银色,朦胧而又纯净。这番描写细腻传神,闭上眼睛,你尽可以想彖那神话般的美妙境“江天一色无纤尘”是过渡句,是对上面境界的总写,也因此由动到静,\n由大到小,由远及近,诗人将笔墨从月色聚到月亮。由明净的世界,仰望空中那•轮孤月,诗人从心中生出无限遐想感叹及对人生宇宙奥秘的探寻。在这澄明江边第一次见到月儿的是谁?江月是从那一年开始照在人的身上?然而,这些都是永远不能回答的问题」只矩那第二心不知去向,月儿却依然有生有落,似乎亘古不变。这二句有一种由人生与宇宙相行后的渺小与短暂而生出的悲哀。这种悲哀前人己有,“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曹植《送应氏》),“人牛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咏怀》),“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曹不《典论•论文》),张若虚的不同就在于,个体的人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可代代人生无穷无尽,生命永远在延续,代代繁衍,得以与亘古不变年年相似的江月共存。江水永远向东流去,儿年,儿十年,儿百年,儿千年,江月也总是从不失约地到来,江月究竟在等待何人呢?自然地,由月转到写人,由写宇宙转到写人牛,写无穷宇宙中人生的美好与缺憾。无边的空间是宇,无尽的吋间是宙,上面先把月放在无边的空间來写,写她的无出不在,接着从无尽的时间探寻人与月的关系。“白云一片去悠悠”起,诗人由上半篇的自然图景转早人生图景,写扁舟子和楼上人之间刻骨铭心的相思离别之苦,悠悠的白云象征游子行踪不定,也形象地传达出离恨的悠悠不尽。“青枫浦”是地名,指长江与其支流分岔的地方,但,有意味的是,“枫”、“浦”皆为古诗中蕴涵离愁憋恨的意象。《楚辞•招魂》屮有“湛湛千里兮有枫,冃极千里兮伤春”,清沈沈的江水啊,江岸上有枫。望尽千里啊,伤了人的春心。春日为青枫,秋日为丹枫。后世诗中,如王昌龄《送张四?》“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愁。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李后主《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远,…帘风月闲”。再看“浦”,《楚辞•九歌•河伯》中“子交手兮车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屮“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Z何!”,骆宾王《畴昔篇〈中“北梁俱握手,南浦共沾衣”。白云一片悠悠飘去,本已牵动离愁,何况在浦江,青绿的枫叶点缀其间,更添愁情。“谁家今夜扁舟子”,写美好月夜中人牛的美好与缺憾,不知多少游人漂泊在外,不知多少思妇在楼上徘徊。以下几句写月光的无处不在,思妇的相思之情。月光照在妆镜台上,洒在帘上,泼在捣衣砧上,卷也卷不去,拂也拂不开。卷、拂,写女子怪月光无情,似无理实太痴。月下怀人,可追溯至〈诗经•陈风•月出〉篇,以皎洁月光写思念对象的美好和思念之情的强烈。女子痴想,既然月光无处不在,那么,我愿随着月华飞到你的身旁。乂想到凭角雁传书,仰望长空,有万里长飞的鸿雁,俯视江面,只有潜游的鱼龙,在深水里跃动,激起阵阵波纹。飞也徒劳,跃也无用,不能捎去对心上人片言只语的问候。夜景-片寂寞,只有相思离恨无穷。(“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昨夜闲潭梦落花”八句写游子情形,游子梦见落花。时光流转,春欲尽,月西斜,皎洁澄明的刀光不再有,江上一片沉沉的海雾。诗人以落花、流水、落月来写游了思归之情,寄寓着时光流逝,青春老去,有情人不得相见的深深缺憾。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人乘月冋家。游子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落在江边的树林之上,月光之情,游子Z情,思妇Z情,诗人Z情,交织成一片,弥漫开来,情韵袅袅,令人心醉神迷。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情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离愁之苦。与江月相比,人牛如此短暂,在短暂的人牛里,离愁越发显得浓郁。虽有感伤和凄凉,但并不颓废,而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岁华的珍惜,以及对人生宇宙的探索,境界开阔,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炉,情、景、理交融。诗中写到多种景物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落花、海雾、江树,\n唤起人多彩的视觉效果。全诗又以月为中心,种种景物的色彩又被笼罩于皎洁的月光里。同是写月,写到不同时间,不同着落点的月光。写景有主有从,主从巧妙结合,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诗人的感情旋律随景色旋律、时间旋律而变化,情景完美同意,意境随着这种旋律和节奏而呈现优美的境界。春,用了四次,由春来到春半再到春去欲尽,够成时光流逝的旋律。“江”,用12次,其中三次用于“江月”,中心在月,江上Z月,江月相伴。江,澄明阔大,月照江上,上下一色,够成立体空间。江水总是流动的,它送走了水,流走了春。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江水是时光流转的动态的有形的显示,它似乎在为整首诗中的情景伴奏。江水悠悠,亦衬出情之悠悠,恨之悠悠。“花”,用到两次,花之好到花之落,诗人虽没有明确写出其中的过程,但时光的无情流转又在其中了,美丽的短暂和逝去便是这种流转的必然结果。花好花落,又喑喻着女子容貌的衰落,〈诗经•桃之夭夭〉屮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唐末韦庄〈菩萨蛮〉词中有句“绿窗人似花,不如早还家”,此句正可用来解释游子此时梦见落花的心理。“月”用到十五次,月无处不在,她是诗中澄明世界的创造者,没有她,就没有这样一个美妙的世界,她照在江上、花上、沙滩上、楼上、帘上、捣衣砧上,引出美景,引岀离情。月之升,月之悬,月之斜,月Z落,又一次构成一个时光流转的有形而无声的旋律。月宛如一条生命的纽带贯穿全诗,在月光的照耀下,江水的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不眠的思妇,漂泊的游子,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这里与生活情趣的画卷。“夜”用两次,“谁家今夜扁舟子”“昨夜闲潭梦落花”。由月的变化可见出夜色的变化,由“江天一色无纤尘”的夜色,“斜月沉沉藏海雾”的夜色,再到“落月摇情满江树”的夜色。夜色的加深,显示着时光的流转。诗人用韵脚的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进一步增强诗的节奏感,使整首诗的感情、景色、意境等呈现出一种高度完美的旋律上的统一。全诗四句一换韵,一、二、四句押韵,共九韵,共三十六句。张若虚因此“孤篇横绝,竞为大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