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9.28 KB
- 2022-07-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年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必修I1.新陈代谢: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a、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合成自身物质,贮存能量;b、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分解自身部分物质,释放能量。2、病毒:属于生物,无细胞结构,它们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生活和繁殖后代,所以是具有生命的生物体,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是RNAO3.应激性:生物体觉察机体内、夕卜环境的变化并产生一定的反应。需要时间短。(如:蛾、蝶类的趋光性)。4.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如:狗见主人摇头摆尾厂属于应激性。5.适应性: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6.遗传性: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相似的特性。7.所有的细胞和由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基本化学成分都相同。&能够维持和延续生命的特征是新陈代谢和生殖。\n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C大量元素Fe>Mn、B、Zn、Cu>Mo等§1.分子和离子<非必需元素微量元素\n1.0、C、H、N等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2、C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碳是所有生命系统的核心元素)。§2、无机物无机物:①水(约60-95%,一切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的作用:良好的溶剂,调节温度。②无机盐(约1-1.5%)存在: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O作用: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3+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平衡)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3.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1、糖类C、H、O组成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四大能源:①重要能源:葡萄糖②主要能源:糖类③直接能源:ATP④根本能源:阳光2、脂类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分类:①油脂:储能、维持体温②磷月旨: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n构的重要成分③植物蜡④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3.蛋白质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基本单位:氨基酸约20种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竣基,并且他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结构通式: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分子式有关概念: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竣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竣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竣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小出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有关计算:脱水的个数二肽键个数二氨基酸个数n-链数m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x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x18功能: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2催化作用,即酶\n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4、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单位核酸由C、H、0、N、P元素构成基本单位:核苜酸(8种)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T、C、G、U构成DNA的核苜酸:(4种)构成RNA的核苜酸:(4种)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的内幕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同一个体内不同功能的细胞,它们的DNA是相同的,因为不同的基因有选择性的表达,结果合成的蛋白质不同,从而功能不同。5.(B)生物组织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颜色反应: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物产生特定颜色。还原糖(葡萄糖、果糖)+本尼迪特试剂一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被苏丹皿染成橘黄色;被苏丹IV染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腺产生紫色反应(注意:本尼迪特试剂和双缩腺试剂的成分和用法)第二章细胞的结构§1.细胞学说细胞学说: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以细胞必定是由别的细胞产生的。\n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及动、植物。(有真正的细胞核)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注: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是真核。§2.细胞膜和细胞壁1.细胞膜(质膜)化学成分:蛋白质和脂质结构:脂双层做骨架,中间镶嵌、贯穿、覆盖蛋白质(膜蛋白)特点: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性。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功能:1、保护细胞内部2、交换运输物质3、细胞间识别、免疫(膜上的糖蛋白)2.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细胞壁为全透,与细胞的选择透性无关§3、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叫细胞质。均匀透明的胶状物质,包括细胞溶胶和细胞器\n功能:含多种物质(水、无机盐、氨基酸、酶等)是活细胞新陈代谢的场所。提供物质和环境条件。化学组成相似组成细胞的膜的总称基本结构相同概念直接联系结构上的联系核外膜一一内质网膜一一胞膜内质网膜一一线粒体外膜(或相依)间接联系内质网膜一膜泡一高尔基体膜一膜泡一胞膜(生物膜分泌作用内质网-咼尔基体-细胞膜——►协相<调互工配胞饮作用细胞膜■溶酶体►作合功能上的联系为细胞提供稳定的内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为化学反应提供场所L将细胞分隔成功能小区V生物膜系统概念研究意义结构上紧密联系」A细胞膜、核膜及具膜细胞器构成的结构体系I功能上相互依存\n§4.(C)线粒体和叶绿体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程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喈〃,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需氧呼吸有关的酶,是需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n§5、(C)其他细胞器的主要功能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通过网中的细管运送到高尔基体及细胞的其他部位。P34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液泡:单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溶酶体: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有关细胞器的内幕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不具膜结构的是:中心体、核糖体。另外,要知道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层膜”但它们都不是细胞器。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是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明显的液泡,而动物细胞中没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则没有;此外,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不同。§6.(C)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结构:a、核孔:在核膜上的不连贯部分;作用: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b、核仁: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现(分裂末期),经常作为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典型标志。c、染色质: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细胞中的两\n种不同形态。功能:是遗传物质复制和储存的场所。§7.(C)最主要区别: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有明显核区一以核)原核细胞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是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细胞膜与真核相似。第三章细胞的代谢18~20%★为会考重要内容(仔细看书.作题)§1.(B)ATP:三磷酸腺苜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结构式:A-P~P〜P中间是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断裂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ADP+Pi+能量(ImolATP水解释放30.54KJ能量)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物质逬岀细胞的方式:1、渗透: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了解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问题。(实验)2、被动转运:a、自由扩散: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02、C02、甘油、乙醇、脂肪酸)b、易化扩散: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2、主动转运:低浓度运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意义:对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主要是营养和离子吸收,常考小肠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红细胞吸收钾离子,根吸\n收矿质离子)§3.酶1.酶的发现几个实验2、酶的概念: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3.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B)实验讨论题)酶催化作用需要适宜温度和pH值有关酶的一些内幕: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酶使其分解。单纯酶仅含蛋白质如胃蛋白质酶厂蛋白质类酶I复合酶酶厂蛋白质厂唾液淀粉酶含cr厂离子细胞色素氧化酶含Cu2+L分解葡萄糖的酶含Mg2+厂NADP(辅酶II)辅酶B族维生素J生物素(竣化酶的辅酶)RNA端粒酶含RNA厂存在于低等生物中,将RNARNA类酶自我催化。对生命起源的研I究有重要意义。\n§4、细胞呼吸1、概念: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经过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释放能量。2、场所:厌氧呼吸在细胞溶胶;需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溶胶,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3、厌氧呼吸:不同的酶2C2H5OH+2CO2+能量(植物细胞、酵母菌)1分子葡萄糖2分子丙酮酸2C3H6O3+能:(动物、人、马铃薯块茎细胞、甜菜块根)厌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不彻底,全部反应在细胞质中进行,条件时没有氧气参与。4、需氧呼吸:第一步:糖酵解: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H]和少量ATP(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第二步:柠檬酸循环:丙酮酸和水结合生成C02,[H]和少量ATP(线粒体基质)第三步:电子传递链:前两步的[H]与吸入的氧气结合生成水和大量的ATP(线粒体内膜)需氧呼吸将有机物彻底分解,其中少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其它的大部分能量\n以热能的形式散失。5、呼吸作用的意义:①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②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有关细胞呼吸的内幕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要求熟悉:C6H12O6+6O2+6H2O-I2H2O+6CO2+能量、C6H12O6->C2H5OH(酒精)+C02+能量、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厌氧呼吸与需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②如果某生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贝I」该生物只进行需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厌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5、★★光合作用然界最本质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吐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二匕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方程式:C02+HQ8——j(CH2O)+O218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仅是糖类,还有氨基酸(无蛋白质)、月旨肪,因此光合作用产物应当是有机物。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色: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含量最多)叶绿素b:黄绿色1、色素:包括叶绿素3/4(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和类胡萝卜素1/4(主要吸收蓝紫光)色素提取实验:酒精提取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防止色素受到破坏\n3、★光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条件:必须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步骤:(看书本,注意课堂笔记)4、★碳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条件: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二氧化碳,能量、酶■■■■■步骤:关系: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ATP和NADPH比较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反应场所叶绿体基粒叶绿体基质能量变化光能T■电能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电能——-活跃化学能物质变化H20t[H]+02CO2+NADPH+ATP—NADP++H++2e——-NADPH(CH2O)+ADP+Pi+NADP++H20ATP+Pi———ATP反应物出0、ADP、Pi、NADP+82、ATP、NADPH反应产物O2、ATP、NADPH(CH20)、ADP、Pi、NADP+、H20反应条件需光不需光反应性质光化学反应(快)酶促反应(慢)反应时间有光时(自然状态下,无光反应产物暗反应也不能进行)5、★意义:①制造有机物②转化并储存太阳能③使大气中的CO?和02保持相对稳定。\n光合作用有关内幕\n在光合作用中:a、由强光变成弱光时,产生的NADPH、ATP数量减少,此时Q还原过程减弱,而C02仍在短时间内被一定程度的固定,因而C?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C6H12O6的合成率也降低。b、CO2浓度降低时,C02固定减弱,因而产生的G数量减少,C5的消耗量降低,而细胞的C3仍被还原,同时再生,因而此时,G含量降低,C5含量上升。§6、(B)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1、同化作用:把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储存能量①自养型(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主要指绿色植物、藻类;硝化细菌等②异养型(直接摄取有机物)人动物、营寄生、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2、异化作用: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释放能量①需氧型(需氧呼吸)人绝大多数的动物、植物、细菌、真菌/s/vszw②厌氧型(无氧呼吸)寄生虫、乳酸菌等嫌气性细菌兼性厌氧菌(无氧、有氧都能生存)酵母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1.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分为:分裂间期:G1期S期:DNA复制时期G2期分裂期:M期特点:分裂间期历时长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粒的两个子染色体(染色单体);当着丝粒分裂后,两个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着丝粒的数目,无论一个着丝粒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nDNA分子,但当染色体(染色质)复制后且两个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粒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DNA分子。§2、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及比较1、过程特点: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P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分裂期Y消两现).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面上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两现两消)注意: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3、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间期:动物有中心体的复制而植物没有。末期:细胞质分裂不同,植物中部出现细胞板;动物从外向内凹陷缢裂。§3.真核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2、有丝分裂:绝大多数生物体细胞的分裂、受精卵的分裂。\n实质:亲代细胞染色体经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意义:保持亲子代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3、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4.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分化的意义:普遍存在的。经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核)仍然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5.(A)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子1、癌细胞特征:无限增殖、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易扩散、转移)2、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辐射)、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6.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酶活性降低,呼吸减慢;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发生变化: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向内折叠等。§7.细胞凋亡注意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不同。本章实验:§1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吐甦的运动作为标志。§2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解离(15%盐酸和95%酒精)-漂洗(清水)-染色(碱性龙胆紫)f制\n必修n第一章:孟德尔定律§1.一些你必须掌握的名词及概念豌豆”同一性状一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同种生物一—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杂种Fi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杂种Fi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4、性状分离: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n5.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i(Dd)的豌豆是高茎。等位基因分离:D与d—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二1:1;两种雌配子D:d=l:lo)&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9.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10.纯合子: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AA和aao可稳定遗传。11.杂合子: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Aao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12■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i的基因型。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13.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14.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罕一母本父本x—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i—杂种第一代种第二代。15.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16.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试验现象:P:高茎(DD)x矮茎(dd)-Fi:高茎(Dd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DD2Dddd)3:1(性状分离)。\n13.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14.纯合子杂交子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xaao杂合子杂交子代不一定都是杂合子。15.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20、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i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2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P:黄色圆粒(YYRR)X绿色皱粒(yyrr)fFi:黄色圆粒(YyRr)->F2:9黄圆(Y_R_):3绿圆(yyR_)黄皱(Y_rr)绿皱(yyrr)。22.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Fi与显性亲本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23.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i表现为双亲中间类型的现象。24.共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Fi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基因分离规律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1.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和\n卵原细胞)成为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过程。是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的结果是,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来的减少了一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则可以形成四个精子。比较项目减数分数有丝分裂复制次数1次1次分裂次数2次1次同源染色体行为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姐妹染色体交叉互换无子细胞染色体数是母细胞的一半与母细胞相同子细胞数目4个2个子细胞类型生殖细胞(精细胞、卵细胞)、极体体细胞细胞周期无有相关的生理过程生殖生长、发育染色体(DNA)的变化曲线j42°数量DNA…-…-”:染色体i42k数量:il……in……AIrJM/i时期°§2、性别决定: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分为XY型和ZW型。①XY型:XX表示雌性XY表示雄性;主要时哺乳动物、昆虫、两栖类、鱼、菠菜、大\n麻①ZW型:ZW表示雌性ZZ表示雄性;主要指鸟类、蝶、蛾§3、常见遗传病分类及判断方法: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细胞核遗传方式有五种:常染色体隐(显)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显)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病§4.常见单基因遗传病分类:(第六章内容提前)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发病特点:L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②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遇以上两类题,先写性染色体XY或XX,在标出基因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发病特点:患者多,代代相传。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遇常染色体类型忠只推测基因丄而与X、Y无关3、多基因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糖尿病。4、染色体异常病:21三体(患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症(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5、优生措施:1.禁止近亲结婚。(直系血亲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n1.进行遗传咨询,体检、对将来患病分析2.提倡〃适龄生育〃3.产前诊断6、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是:使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几率增大。7、基因治疗的一种方法是为细胞补上丢失的基因或者改变病变的基因,以达到治疗遗传性疾病的目的。&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检测22条(常)+XY共24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实验设计思想:要证明DNA和蛋白质到底谁是遗传物质,就要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里狸的、真按的观察DNA的作用。2、两个经典实验:①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a、活体细菌转化实验(小鼠实验)。证明:S型菌中有种"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内,引起R型菌的遗传变异。b、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噬菌体是一种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含S)和DNA(含P)构成,与细菌是寄生关系。实验步骤:L吸附:噬菌体用尾丝吸在细菌外面1.注入:噬菌体DNA进入细菌体内\n1.复制:噬菌体的DNA利用细菌体内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苜酸来合成自己的蛋白质外\n壳和DNA分子(材料全部来细菌)1.组装:复制好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对应装配成完整的噬菌体5•释放:细菌破裂死亡,噬菌体放出实验结果:DNA是遗传物质§2.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1.DNA的化学结构: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基本元素是C、H、0、N、P等。②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昔酸。每个脱氧核昔酸由三部分组成:_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③构成DNA脱氧核苜酸有四种(根据所含碱基的不同)。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昔酸,即腺0票哙(A)脱氧核昔酸;鸟卩票哙(G)脱氧核苜酸;胞陀唳(C)脱氧核昔酸;胸腺D密唳(T)脱氧核昔酸。④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昔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昔酸链。2.DNA的结构特点:DNA是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3.碱基含量计算:①在双链DNA分子中,非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子碱基总量的50%。②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非互补碱基和的比值(A+C/G+T)与其互补链中相应比值互为倒数,整个分子(双链)中此比值为lo③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互补的两碱基之和的比值(A+T/G+C)与其在互补\n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有关核酸种类的判断的内幕首先根据有T无U,来确定该核酸是不是DNA,又由于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二T,G=C,单链DNA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确定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3.遗传信息的传递(DNA的复制)1、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2、条件:模板一DNA双链原料一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苜酸能量一ATP多种酶3、过程:边解旋边复制,解旋与复制同步,多起点复制。4、特点: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DNA分子有一条链是母链,5、意义: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4.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DNA的载体§5.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基因的脱氧核昔酸排列顺序。转录: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1)场所:细胞核中。(2)信息传递方向:DNA—信使RNA。(3)转录的条件:a、模板:DNA中特定的一条链;b、原料:游离的核糖核昔酸;c、能量:ATP;d、\n多种酶催化。\n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它是指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⑴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2)信息传递方向:信使RNA-—定结构的蛋白质。⑶条件:a、模板:mRNA;b、原料:游离的氨基酸;c、能量:ATP;d、多种催化;e、转运工具:转运RNA(tRNA)密码子(遗传密码):d使业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6.(B)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中心法则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后发现,RNA同样可以反过来决定DNA,为逆转录。\n非编码区一屮编码区*一非编码区->|/RNA聚合酶结合位点\n<—非编码区真核生物基因的结构编码区屮一非编码区—>|RNA聚合酶结合位点I)"•:"•xpJL>外显子内含子外显子内含子外显子初级RNAmRNA蛋白质(多肽)E.•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与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有关计算题内幕信使RNA是由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是由信使RNA为模板,每三个核苜酸对应一个氨基酸合成的。公式: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信使RNA的碱基数\n目:氨基酸个数二6:3:1;脱氧核苜酸的数目二的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肽键数二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一肽链数。第四章:生物的变异§1.生物变异的来源1.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2.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3.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4.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5.基因突变①类型:包括形态突变、生化突变和致死突变。②特点:普遍性;多方向性;稀有性;可逆性;有害性。③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苜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⑤实例:a、人类刀型贫血病、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6.基因重组:指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亲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①类型: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交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②意义: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7、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同点: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n&染色体畸变: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或者染色体数目变异。9.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可分为整倍体变异和非整倍体变异。10.染色体组:一般的,生殖细胞中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说明有几个染色体组。11.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如.人果蝇、玉米;绝大部分的动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1=112.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如:马铃薯含四个染色体组叫四倍体,普通小麦含六个染色体组叫六倍体;一般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13.单倍体: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例如,蜜蜂中的雄蜂是单倍体动物;玉米的花粉粒直接发育的植株是单倍体植物。§2.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诱变育种:利用基因突变合染色体畸变的原理;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处理生物,诱导基因突变,提高突变频率,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品种。实例■一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②杂交育种:利用基因重组原理;育种程序: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培育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实例■―用高杆抗锈病的小麦和矮杆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培育出矮杆抗锈病的新类型。③单倍体育种:利用染色体畸变原理;育种程序:利用常规杂交方法获得Fi;将Fi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染色体加倍后成为可育的纯合植株;单倍体育种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获得纯合体排除显性干扰。\n②多倍体育种:利用染色体畸变原理;常用方法一■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秋水仙素的作用一■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四倍体西瓜;用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三倍体的西瓜种子。三倍体西瓜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第五章:生物的进化1.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同一物种个体间能互相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不同物种个体间则不能互相交配,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它们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2.生物界既存在着巨大的多样性,又在不同层次上存在着高度的统亠性。3.个体间存在可遗传的变异是进化的前提;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5.基因频率:某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6.遗传平衡定律(哈——温定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并且基因频率决定了基因型频率。7.突变、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中的重要环节。&物种的形成分两类:异地的物种形成^同地的物种形成。9.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①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例如,从某种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A基因频率二(2x30+60)=2x100二60%,a基因频率二1・60%二40%。\n②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1/2杂合子频率之和。例如:AA基因型频率为30/100=0.3,Aa基因型频率为60/100=0.6;aa基因型频率为10/100=0.1;则A基因频率二0.3+l/2x0、6二40%。必修皿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A)生长素的发现:向性实验,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注意:光不是产生生长素的因素,有光和无光都能产生生长素(化学本质丿引卩朵乙酸)。§2、(A)生长素的产生(嫩叶、发育着的种子)■分布(广泛)和运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3.(C)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1、生长素的二重性: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反应不同,根最适浓度是10-iomol/L,茎的最适浓度是10-4mol/Lo2、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或摘心使侧芽生长素降低,打破顶端优势3、生长素的功能应用\n①促进打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下端,不久长出大量的根②促进果实发育。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受粉的花蕾,可长出无籽果实③防止落花落果。§4、(A)其他植物激素P6表格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帀§1.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二细胞外液二组织液+淋巴+血浆能够合理解释内环境维持稳态的过程。§2.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或腺体)2.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传导。市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反应非条件反射遗传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分类A基本方式条件反射牛活中学习获得的后天性反射传出神经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传导从兴奋点开女口效应器刺激\n\n神经调>兴奋的传导++++++++++++++++\n3.突触的信号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来传递。(单向传导)了解突触的结构:4.人脑皮层的功能中央前回——躯体运动中枢和中央后回——躯体感觉中枢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语言区(白洛嘉区、韦尼克区):大脑皮层的白洛嘉区损伤,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写;韦尼克区损伤,可以说,但不能理解语言。躯体和躯体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5.人体体温调节§3、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1.人体内分泌系统(激素只能由内分泌细胞或腺体分泌,而所有活细胞都能合成酶。)2、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n3.人体主要激素的作用:生长激素■■一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分泌异常症:幼年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促激素促进相关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相关腺体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一一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异常症:分泌过多引起甲亢,幼年分泌不足引起呆小症。4、人体的体液调节:(下丘脑-垂体-腺体或激素调控体系)5、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调控过程)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产生)能促进糖元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含量升高。胰岛素(胰岛P细胞产生)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通过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糖元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有关血糖调节的内幕:血糖浓度坯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血糖浓度降彳氐和胰岛素升高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n人和高等讪激素的种类和作用内分泌腺激素名称主要生理功能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抗利尿激素减少排尿垂体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生长发育和调节英合成与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生长发育和调节其合成与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促进骨生长和果白质合成催乳素促进乳腺发育与泌乳及嗦囊分泌鸽乳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包括神经)、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肾上腺肾上腺素升血糖(促进肝元糖分解)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吸Na*泌K*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強烈促进肝元糖分解和非糖转化)B细胞胰岛素「促进肝(肌)糖元合成减少来源彳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降血糖£1促进转变成脂肪悩爲欢J抑制肝糠抑制元分解'加丈路t抑制非糖物质转化性腺睾丸性激素雄激素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生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卵巢雌激素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了生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第二性征,激发并维持正常性周期卵巢孕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调节内分泌的屮枢下丘脑寒冷紧张\n\n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1.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非特异性免疫)2.第二道防线:病原体进入内环境之后”由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参与的非特异性反应。3.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反应,即免疫应答,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4、抗原、MHC.抗体: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外来物质叫抗原,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成熟的B淋巴细胞能合成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基本结构为Y形,两臂上有同样的与抗原匹配的结合位点。5、细胞免疫作用对象:直接对抗细胞型病原体”作用于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以及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主要与T淋巴细胞有关。(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T淋巴细胞)3.体液免疫作用对象:主要目标是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主要与B淋巴细胞有关。(在骨髓中发育)\n7、免疫过程:&体液免疫过程:9、免疫功能异常反应:包括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致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和免疫系统功能减退(艾滋病)O10.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感染HIV引起的,HIV由于大量破坏人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而严重削弱免疫功能。艾滋病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不会通过空气、昆虫、一般接触传播。第四章一第六章:种群.群落.生态系统\n1、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2、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个体数量。特点:面积相同,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同种生物不同条件下种群密度可能不同。2)、岀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出生或死亡的数量。(直接决定种群密度)①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加大;②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3)、年龄组成:种群各年龄期个体的比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预测种群密度)4)、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影响种群密度)5)、种群的分布型: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6)、种群的存活曲线:了解三种类型。4、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采用拯志重捶洼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5、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呈数軀(工^壇长),特点是连续增长。7、在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其他生物制约的条件下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S”型增长),特点是起始加速增长,K/2时增长最快,此后增长减速,到K时停止增长。&K是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9.调节种群数量的外源性因素主要是气候和食物(竞争、寄生、捕食),内源性因素主要是领域行为和内分泌调节。10、养殖业中在种群数量发展到K/2时进行猎杀或者捕捞,因为此时种群增长率大,繁殖\n速度快;而对于害虫来说一定要在增长率增大前捕杀。10.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12、物种丰度是指群落的物种组成。13、优势种主要识别特征是个体数量多,竞争占优势,资源优先占有,持久不变有优势。*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15.生态位是指物种利用群落各种资源的幅度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相互关系的总和,表示物种在群落中地位、作用和重要性。16.竞争排除原理是指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完全重叠时,竞争优势大的物种就会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17.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落演替。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在一个起初没有生命的地方(从来没有生物定居过的湖底、裸岩和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叫做原生演替(经历时间长)。在原来有生物群落存在,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火灾、洪水、人为破坏)使原有群落消亡或受到严重破坏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因为基质和环境好,经历时间短)。19.群落演替所达到动态的平衡状态称为顶级群落,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会保持原状,顶极群落主要是由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所决定的。20.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2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四类),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七大成分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n2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链。23.食物链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有害物质等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与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2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25.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营养等级以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为第三营养级。26.能量流动的渠道是沿食物链的营养级依次传递,起点是从生产者固走太阳能(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开始,每个营养级能量的去路是: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动物粪便不是该动物营养级的能量去路)。特点是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7.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的,碳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和传递,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要求会图碳循环画)2&碳通过光合作用,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又把二氧化碳放回到无机环境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死后的尸体又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可以反复出现,循环运动。29.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其大小与物种丰度成正比,但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30.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相应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的变化,称为反馈调节,如果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称\n为负反馈调节,如果反馈的结果是加速最初发生的变化,称为正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起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