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73 KB
  • 2022-07-28 发布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二章复习资料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        血 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重点啊!)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考点: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精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3.组织液,淋巴,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考点: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在细胞中).4、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小肠是通过主动运输。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至少经过4层膜(8层磷脂双分子层);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利用至少经过6层膜(12层磷脂双分子层)。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温度:37度(三种测量方法;直肠(最接近体液的温度哈)腋下,口腔)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9、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组织水肿形成原因:(考点哦)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1,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2,营养不良)(3,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必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叫反射,且只有高等动物才具有)。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2、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神经冲动: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叫神经冲动。3、兴奋的传导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时外负内正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考点: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相反。4、突触的结构特点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方向: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原因:只有突触前膜周围存在突触小泡,能释放神经递质,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5、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大脑的H区受损会得听觉性失语症,大脑的W区受损会得失写症,V区受损会的失读症6、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组织胺等的调\n7、人脑的组成及各个部位的功能部位功能大脑调节机体功能的最高级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最大的区别液体进入实例内分泌腺无导管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进入内环境(甲状腺)外分泌腺有导管通过导管排出进入外环境(消化腺)甲状腺激素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血糖0.8~1.2g/L【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重点)1、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氧化分解CO2+H2O+能量肝糖原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转化脂肪、某些氨基酸等2、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贮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还有抑制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能促进糖原分解,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与血糖平衡的调节最密切的激素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胰岛素是血糖平衡的调节中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使血糖浓度升高。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是协同作用。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是拮抗作用。血糖平衡的调节是一种神经—体液调节。(因为神经中枢在下丘脑)3、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它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激素的特点:种类多,量极微,不组成细胞结构,不提供能量,不起催化作用,只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重点哈!)寒冷等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分泌促甲状腺素反馈调节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的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故临床上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疾病)③\n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注:(1)靶器官、靶细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即为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2)激素一经靶器官、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3)考点和答题技巧:切掉哪个器官,则它下(后)面的分泌的激素都要减少,而上(前)面的增加。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实例一】体温调节寒冷:正常体温→低于正常体温→下丘脑感受到变化→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发送信息体温回升←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增多减少散热减少散热炎热:正常体温→高于正常体温→下丘脑感受到变化→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发送信息体温下降←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减少增加散热减少散热【实例二】水盐平衡调节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细胞↓细胞外液大脑皮层垂体外液的渗↓↓释放的渗透压产生渴感抗利尿激素透压下降↓↓(+)下降主动饮水,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补充水分↓(-)尿量结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①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②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如缺碘),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免疫系统的组成:①免疫器官(包括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②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可分为T细胞和B细胞两种,两者都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n骨髓中成熟。①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前两道防线没有特异性,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叫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及其作用:①吞噬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可识别、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复合体。②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能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③B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能识别抗原,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④效应T细胞:来源于T细胞或记忆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⑤效应B细胞(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细胞,能分泌抗体。⑥记忆细胞:来源于T细胞或B细胞,过敏反应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指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它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再次入侵记忆B细胞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浆细胞增殖分化少量→抗体记忆B细胞的作用: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再次入侵记忆T细胞侵入细胞的抗原→→T细胞增殖分化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产生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n免疫失调引起的疾自身免疫疾病: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缺陷病:艾滋病、肺炎、气管炎实验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