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01 KB
- 2022-07-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推拿学复习资料捏而提起谓之拿题型: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问答。名医、名著、名言。推拿学发展源流:推拿起源,萌于人类本能的自我防护。《素问》:导引按摩从中央来(中原地带、殷商,今河南)“推拿”一词始见于明代万全的小儿推拿著作《幼科发挥》马王堆帛画《导引图》描绘44种导引姿势,(最早的按摩绘图资料)(最早的世界性保健体操图)简书《引书》—导引术专著,治疗颞下颌脱位口内复位法,将按摩用于骨伤科诊治。《周礼注疏》:“扁鹊治虢太子暴疾尸厥之病,使子明炊汤,子仪脉神,子术按摩”----按摩用于急救。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已佚。《黄帝内经》成书于秦汉时期,概括了推拿具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镇静、止痛、退热等作用。《灵枢》记载了推拿可治疗痹症、痿症、口眼斜和胃痛等多种病症。描述了推拿工具“圆针”、“钅是针”秦汉时期,临床已科学应用体外心脏按摩抢救自缢死者。汉代淳于意以寒水推头治疗头痛、身热、烦满;《金匮要略》提到膏摩(将药煎成膏剂,涂在患处进行按摩)晋,推拿广泛应用于抢救,治卒腹痛方:“使病人伏卧,一人跨上,两手抄举其腹,令病人字纵重轻举抄之,令去床三尺许便放之,如此二七度止,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最早的捏脊法),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详细介绍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整复方法。记载治卒心痛方、卒腹痛方。隋唐,推拿发展为一门专业的治疗方法。隋代太医署里有按摩博士的职务。唐代太医署有专门按摩科。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唐六典》中载有按摩可除风、寒、暑、湿、饥、饱、劳、逸。推拿广泛应用于防病养生。隋代《诸病源侯论》几乎每卷都附有导引按摩法。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风。宋、金、元时期,推拿的发展令人瞩目,产生了丰富的诊疗理论,宋,《圣济总录》开创治眼科疾病的先河。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发展了骨科。宋,庞安,用按摩催产、助产。金,张从正《儒门事亲》认为按摩也具有汗、吐、下三法的作用。明代,民间发展广,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推拿在明代两个显著特点:1.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称;2.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民间称推拿为“推筋(惊);掐筋(惊)。《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正骨推拿手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正骨八法。鲁东湘西的儿科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山东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经穴推拿;上海的滚法推拿。1956年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推拿治疗内儿科疾病有较大进展,如推拿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糖尿病。作为临床医学中相对独立学科的标志:第一、学科主体边际清晰;第二、有反映其特殊规律的理论;第三、有独特的治疗技术。推拿学的特点:1.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是推拿学的基本特征;2.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的紧密结合是推拿学的理论内涵;3.适应范围的宽泛和严格的禁忌证是推拿学的临床特点。推拿意外发生的原因:1、诊断不明或误诊;2、对疾病的机理和手法作用的原理缺乏认识;3、手法操作或选用不当;4、未注意推拿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1\n推拿学复习资料学习推拿的两个环节:一、学习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现代科学(包括医学)的理论和技术。二、刻苦学习手法和进行功法锻炼,掌握手法的基本技能和临床应用。手法的技巧是关键;力量是基础。两者缺一不可。学术代表人物:李墨林、王子平、郑怀贤推拿的治疗原理: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二、理筋整复,滑利关节;三、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推拿的治疗原则:一、整体观念,辩证施术;二、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三、以动为主,动静结合。推拿的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以达深透。手法:(成人,操作要领,治疗作用,注意事项。)一、扌衮法:【操作要领】拇指自然伸直,余指屈曲,小指、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达90度。使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形成滚动的接触面。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屈伸和一定的旋转活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能用于虚证。肌肉丰厚或薄弱均可用此手法。【治疗作用】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运动损伤、偏瘫、截瘫。也是常用保健手法。【要求及注意事项】1.肩关节放松下垂,屈肘成140度角。2.操作过程中,腕关节前极限时屈腕约80度角,回滚40度角,使手背1/2面积(尺侧)依次接触治疗部位。3.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3:1,即“滚三回一”。4.操作时不宜拖动、跳动、摆动。5.在移动操作时,移动速度不宜过快,滚法频率不变情况下,缓慢移动。二、揉法:1.大鱼际揉:大鱼际部着力于施术部。沉肘,屈肘成120—140度角,肘外翘,腕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进行左右摆动,使大鱼际在治疗部上轻柔灵活的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2.掌根揉: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手指自然弯曲,掌根附于施术部。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带动腕掌做小幅度回旋运动,使掌根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柔和的连续不断的旋转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3.拇指揉:拇指罗纹面吸附于施术部,余四指合适位置助力,腕微屈或伸直。以腕为支点,拇指主动环转运动,罗纹面在施术部上连续不断旋转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4.中指揉:中指之间关节伸直,掌指关节微屈,以中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肘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使中指罗纹面在术部上轻柔灵活小幅度的环旋或上下、左右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为加强揉动力量,可以食指搭于中指背侧进行操作。【治疗作用】用于胃脘痛、便秘、泄泻、癃闭、头痛、软组织挫伤、颈椎病、小儿斜颈、小儿遗尿、近视等。【要求及注意事项】1.所施压力适中,受者舒适为度。揉动时要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动作要灵活而有节律。2.要掌握好揉动频率。在面部可以缓慢操作。3.大鱼际揉法前臂有推旋动作,腕部宜放松,指揉法则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掌根揉法则腕关节略有背伸,松紧适度。4.不可在体表形成摩擦运动。11\n推拿学复习资料三、推法:【操作要领】1.指推法:拇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余指置于相应位置以固定助力,腕关节略屈并偏向尺侧。拇指及腕臂部主动施力,向拇指端方向呈短距离单向直线推进。有拇指平推、三指推法。2.掌推法:以掌根着力于施术部,腕背伸,肘伸直。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施力,通过前臂、腕关节,使掌根向前单向直线推进。3.肘推法:屈肘,以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另一侧手以掌扶术手拳顶以固定、助力。【治疗作用】推法通经活脉,荡涤积滞的作用较强。外感发热,腹胀便秘,食积癃闭,高血压病,头痛失眠,腰腿痛,腰背筋膜炎,风湿痹痛,感觉迟钝等病。【要求及注意事项】紧贴皮肤,速度宜缓慢均匀,压力适中,单向直线推进。不可推破皮肤。可用介质或间歇操作。四、擦法:【操作要领】全掌、大鱼际、小鱼际着力于施术部,腕关节放平。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运动,使掌、或大鱼际、或小鱼际做前后方向的连续擦动并产生一定的热量。【治疗作用】较好的温经散寒作用,能治疗一切寒证。用于风寒外感,发热恶寒,风湿痹痛,胃脘痛喜温喜按者,肾阳虚所致的腰腿痛、小腹冷痛、月经不调以及外伤肿痛等病。【要求及注意事项】1.着力部紧贴体表,不宜过度施压,直线往返运行,往返距离尽量拉长,力量均匀,动作连续不断如拉锯状。2.产生热量以透热为度。3.不可擦破皮肤。4.不可屏息操作。五、按法:【操作要领】1.指按法:拇指端或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余指张开,置于相应部以支撑助力,腕关节悬屈。以腕关节为支点,掌指部主动施力,做与施术部位相垂直的按压。压力达到所需力度后稍停片刻,“按而留之”,然后松劲撤力,再做重复按压,使动作平稳有节奏性。2.掌按法:单手或双手掌面重叠置于施术部。以肩关节为支点,利用身体上半身重量,通过手臂,垂直下压,施力原则同指压法。3.肘压法:按法去除手法操作的节律性,仅施以一种较长时间的持续压力,则为压法,多用肘压。【治疗作用】有刺激强和舒适特点。可补虚泻实。用于腰背筋膜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疼痛性疾患,风寒感冒、高血压、糖尿病、偏瘫等多种病症。【要求及注意事项】1.用力宜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组织深部。2.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3.操作要有缓慢的节奏性。4.不可突施暴力。开始又轻而重,结束时又重而轻。掌握好患者骨质情况。11\n推拿学复习资料六、扳法:(扳颈、肩、肘、腕、腰、髋、膝、踝法)【操作要领】1.颈椎扳法:包括颈部斜扳法、颈椎旋转定位扳法和环枢关节旋转扳法。(1)颈斜扳:受术者坐位,颈项放松,头略前倾或中立位,术者立于其侧后方,一手扶按其头顶部,一手扶托下颌部,两手协同施力,使其头部相一侧旋转至有阻力时,略停片刻,随即以“巧力寸劲”做一突发性的快速扳动。(2)颈旋转定位扳: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术者立于其侧后方。一手拇指顶按住病变颈椎棘突旁,另一手托住对侧下颌部,令其低头,屈颈至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关节间隙打开时,即保持这一前屈幅度。再使其相患侧屈至最大限度。然后将头慢慢旋转到有阻力是略停顿一下,随即用“巧力寸劲”做一个有控制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3)环枢关节旋转扳法:受术者坐于低凳上,颈略屈,术者立于其侧后方,以一手拇指顶住第二颈椎棘突,另一手扶于对侧头部,肘弯套住其下颌部。肘臂部协调用力,缓慢将颈向上拔伸,同时使颈椎向患侧旋转,到达阻力位时略停,随即以“巧力寸劲”做一突发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而顶住棘突的拇指亦同时进行拨动。2.胸背部扳法:包括扩胸牵引扳法、胸椎对抗复位法、扳肩式胸椎扳法。(1)扩胸牵引扳法:受术者坐位,双手十指交叉扣住并抱于枕后部,术者立于其后方。以一侧膝部抵住其背部胸椎病变处,两手分别扶住两肘部,先嘱患者做前俯后仰运动,并配合深呼吸,前俯时呼气,后仰时吸气。如此活动数遍后,待身体后仰至最大限度时,以“巧力寸劲”将两肘部向后方突然拉动。同时膝部突然向前顶抵。(2)胸椎对抗复位法:受术者坐位,两手抱于枕后部并交叉扣住,术者立其后方。两手臂自其腋下伸入并握住其两臂下段,一侧膝部抵顶病变胸椎棘突处。然后握住前臂的两手用力下压,两前臂则用力上抬,使颈椎前屈并将其脊柱向上向后牵引,而抵顶病变胸椎的膝部也同时向前向下用力,与前臂的上抬形成对抗牵引。持续牵引片刻后,两手、两臂、膝部协同用力,以“巧力寸劲”做一突发性有控制的快速扳动。(3)扳肩式胸椎扳法:受术者俯卧位,全身放松,术者立于其患侧。一手以掌根抵住病变胸椎棘突旁,另一手扳住对侧肩前上部,将其肩部扳向后上方,两手协调,作相对抗用力。遇阻力略停片刻,随即以“巧力寸劲”做一快速有控制的扳动。3.腰部扳法:包括腰部斜扳法、旋转扳法、后伸扳法。(1)腰部斜扳法:受术者侧卧位,在上侧的下肢屈髋屈膝,在下侧的下肢自然伸直。术者以一肘或手抵住其肩前部,另一肘或手抵于臀部。两肘或两手协调施力,先做数次腰部小幅度的扭转活动。即按于肩部的肘或手同按于臀部的肘或手同时施用较小的力使肩部向前下方、臀部向后下方按压,压后即松,使腰部形成连续的小幅度扭转而放松。待腰部完全放松后,再使腰部扭转至有明显阻力位时,略停片刻,然后施以“巧力寸劲”,做一个突发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2)腰椎旋转复位法:受术者坐位,腰部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以右侧病变向右侧旋转扳动为例。助手在患者左前方两下肢夹住其左小腿部,两手同时按压患者左下肢股部以固定。术者半蹲于患者后侧右方,以左手拇指端或罗纹面顶按于腰椎偏歪的棘突侧方,右手臂从其右腋下穿过并以右掌按于颈后项部。右掌缓慢下压,嘱其做腰部前屈配合,至术者左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棘间隙张开时则其腰椎前屈活动停止并保持这一前屈幅度。然后右手臂缓缓施力,以左手拇指所顶住腰椎偏歪的棘突为支点,使其腰部向右屈至一定幅度后,再使其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略停片刻,右掌下压其项部,右肘部上抬,左手拇指则同时用力向对侧顶推偏歪的棘突,两手协调用力,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11\n推拿学复习资料(3)直腰旋转扳法:受术者坐位,两足分开,于肩同宽。以向右侧旋转扳动为例。术者与其同向站立,两下肢夹住其左小腿及股部以固定,左手抵住其左肩后部,右手臂从其右腋下伸入并以右手抵住肩前部。两手协调用力,即以左手前推其左肩后部,右手向后拉其右肩,右臂同时施以上提之力,如此,则使其腰部向右旋转。至有明显阻力位时,以“巧力寸劲”做一突发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4)腰部后伸扳法:受术者俯卧位,两下肢并拢。术者一手按压于患者腰部,另一手臂托抱于两下肢膝关节稍上方并缓缓上抬,使其腰后伸至最大限度时,两手协调用力,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下按腰部与上抬下肢的相反方向施力的快速扳动。4.肩关节扳法:包括肩关节外展扳法、内收扳法、旋内扳法、上举扳法。(1)肩关节外展扳法:受术者坐位,术者半蹲于其侧。将患者手臂外展45度角左右,肘关节稍上方置于一侧肩上,以两手从前后方将其肩部扣住锁紧。术者缓缓立起,使其肩关节外展,至有阻力时,略停片刻,双手与身体及肩部协同施力,以“巧力寸劲”做一肩关节外展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如粘连得以分解,可闻及“嘶嘶”声。(2)肩关节内收扳法:受术者坐位,一侧手臂屈肘置于胸前,手搭扶于对侧肩部,术者立于其身体后侧。一手扶按于其肩部以固定,另一手托握于肘部并缓慢地向对侧胸前上托,至有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内收位的快速扳动。(3)肩关节旋内扳法:受术者坐位,一侧上肢的手与前臂屈肘置于腰部后侧,术者立于患者侧后方。一手扶按其肩部以固定,另一手握住其腕部将其小臂沿其腰背部缓缓上抬,以使其肩关节逐渐内旋,至有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快速的、有控制的上抬其小臂动作,使其肩关节产生极度内旋位的扳动,如粘连得以分解,可闻及“嘶嘶”声。(4)肩关节上举扳法:手术者坐位,两臂自然下垂,术者立于患者后方。一手握住一侧上肢的前臂下段并自前屈位或外展位缓缓向上抬起,至120—140度角时,以另一手握住其前臂近腕关节处。两手协调施力,向上逐渐拔伸牵引,至有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较快速的有控制的向上拉扳。5.肘关节扳法:受术者仰卧位,一侧上臂平放于床面,术者坐于其侧。一手托握其肘关节上部,另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先使肘关节做缓慢的屈伸活动,如肘关节屈曲功能受限,则在其屈伸活动后,将肘关节置于屈曲位,缓慢加压,使其进一步屈曲,向功能位靠近。遇到明显阻力时,握前臂的手施加一个稳定而持续的压力,达到一定时间后,两手协调用力,以“巧力寸劲”做一个短促而有控制的肘关节屈曲位加压扳动;如肘关节伸直功能受限,则向反方向依法扳动。6.腕关节扳法:主要分为屈腕扳法和伸腕扳法。(1)屈腕扳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对面。以一手握住前臂下端以固定,另一手握住指掌部,先反复做腕关节的屈伸活动,然后将腕关节置于屈曲位加压,至有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突发的、稍增大幅度的扳动,可反复为之。(2)伸腕扳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立其对面。以两手握住指掌部,两拇指按于腕关节背侧,先做拔伸摇转数次,然后将腕关节置于背伸位,不断加压背伸,至有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稍增大幅度的扳动,可反复为之。7.髋关节扳法:分为屈髋屈膝扳法、后伸扳法、“4”字扳法、外展扳法、直腿抬高扳法。(1)屈髋屈膝扳法:受术者仰卧位,一侧下肢屈髋屈膝,另一侧下肢自然伸直,术者里于其侧。以一手按压伸直侧下肢的膝部以固定,另一手扶按屈曲侧的膝部,前胸部贴近其小腿部以助力。两手臂及身体协调施力,将屈曲侧下肢向前下方施压,使其股前侧靠近胸腹部,至最大限度时,略停片刻,再以“巧力寸劲”做一稍增大幅度的加压扳动。(2)髋关节后伸扳法:受术者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一侧。以一手按于其一侧臀部以固定,另一手托住其同侧下肢的膝上部,两手协调用力,使髋关节尽力过伸,至最大阻力位时,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过伸扳动。(3)“4”字扳法:手术者仰卧位,将其一侧下肢屈膝,外踝稍上方的小腿下段置于对侧下肢的股前部,摆成“4”11\n推拿学复习资料字形,术者立于其侧,以一手按于屈曲侧的膝部,另一手按于对侧的髂前上棘处,两手协调用力,缓慢下压,至有明显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稍增大幅度的快速的下压扳动。(4)髋关节外展扳法: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立于其侧方。以一手按于一侧的膝部以固定,另一手握住其另一侧下肢的小腿部或足踝部贴靠在术者外侧下肢的股外侧,两手及身体协调用力,使其下肢外展,至有明显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5)直腿抬高扳法:受术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术者立于其侧方。助手以双手按于其一侧膝部以固定。将其另一侧下肢缓缓抬起,小腿部置于术者近侧肩上,两手将其膝关节上部锁住、扣住。肩部与两手臂协调用力,将其逐渐上抬,使其在膝关节伸直位的状态下屈髋,当遇到明显阻力时略停片刻,再以“巧力寸劲”做一稍大幅度的快速扳动。为加强对腰部神经根的牵拉,可在其下肢上抬到最大阻力位时,一手握足掌前部,突然向下拉扳,使踝关节尽量背伸。患肢直腿抬高受限较轻的,可以一手下拉前足掌,使其踝关节持续背伸,另一手扶按膝部以保证患肢的伸直,再进行增大幅度的上抬,扛扳。8.膝关节扳法:主要分为伸膝扳法和屈膝扳法。(1)膝关节伸膝扳法: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立于其侧方。一手按于一侧下肢膝部,一手置于其小腿下端后侧,两手相对协调用力,至有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稍增大幅度的下压扳动。(2)膝关节屈膝扳法:受术者俯卧位,术者立于其侧方。一手扶于股后部以固定,另一手握住足踝部,使其膝关节屈曲,至阻力位时,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膝关节扳法亦可以一手抵住膝关节内侧或外侧,另一手拉足踝部,向其外侧或内侧进行扳动。9.踝关节扳法:分为背伸扳法和跖屈扳法。(1)背伸扳法:受术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术者坐于其足端。一手托住其足跟部,另一手握住其跖趾部,两手协调用力,尽量使踝关节背伸,至有明显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背伸扳动。(2)踝关节跖屈扳法:受术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术者坐于其足端。一手托足跟部,另一手握住跖趾部,两手协调用力,尽量使踝关节跖屈,至有明显阻力位时,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跖屈扳动。踝关节扳法还可一手握足根,另一手握足跗部,进行内翻或外翻扳动。【治疗作用】有整复错位、松解粘连及滑利关节等作用。用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小关节紊乱、四肢关节伤筋及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等病症。【要求及注意事项】1.要顺应、符合各关节的各自生理功能和运动规律来实施扳法操作。2.扳法操作宜分阶段进行。第一步先小范围活动或摇动,使其放松、松弛;第二步将关节极度屈曲或伸展、旋转,使其达到明显阻力位,稍停片刻再进行第三步扳法。3.扳法实施时用的是“巧力寸劲”。4.发力时机要准,用力要适当。5.操作时不可逾越关节运动的生理活动范围。6.不可使用暴力和蛮力。7.不可强求关节弹响及粘连组织的撕裂声。8.诊断不明确的脊柱外伤及带有脊髓症状体征者禁用扳法。9.老年人有较重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者慎用或禁用扳法。对于骨关节结核、骨肿瘤者禁用扳法。10.时间久、粘连重的肩关节周围炎在实施扳法时不宜一次性分解粘连,以免关节囊撕裂而加重病情。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严重侧隐窝狭窄者,在实施直腿抬高扳法时不可强力操作。以免腰部神经根撕裂。11\n推拿学复习资料七、拔伸法:{拔伸颈项、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固定关节或肢体的一端,牵拉另一端,应用对抗的力量使关节得到伸展,称为拔伸法。正骨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操作要领】1.颈椎拔伸法:分为掌托拔伸法和肘托拔伸法。(1)颈椎掌托拔伸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后方。双手拇指端及罗纹面分别顶抵住其枕骨下方的两风池穴处,两掌分置于两侧下颌部以托挟助力,两小臂置于其两侧肩上部的肩井穴内侧。两手臂部协调用力,即拇指上顶,双掌上托,同时前臂下压,缓慢的向上拔伸1—2分钟。(2)颈椎肘托拔伸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后方。一手扶于枕后部以固定助力,另一侧上肢的肘弯部套住其下颌部,手掌则扶住对侧头顶以加强固定。两手臂协同用力,向上缓慢拔伸1—2分钟。颈椎拔伸亦可仰卧位拔伸。2.肩关节拔伸法:分为对抗拔伸法和手牵足蹬拔伸法。(1)肩关节对抗拔伸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侧方。以两手分别握住其腕部合前臂上段,于肩关节外展45-60度角位逐渐用力牵拉,同时嘱其身体向对侧倾斜或有助手协助固定其身体上半部,以与牵拉之力相对抗,持续拔伸1—2分钟。(2)肩关节手牵足蹬拔伸法: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其身侧。以近其身侧下肢的足跟部置于其腋窝下,双手分别握住其腕部和前臂部,将其上肢约外展20度角左右,身体后倾,手足及身体协调施力,使肩关节在外展20度角位得到一个持续的对抗牵引,持续一定时间后,再内收、内旋其肩关节。3.肘关节拔伸法:受术者坐位,术者位于其侧方。将其上肢置于外展位,助手两手握住其上臂上段以固定,术者一手握住其腕部,另一手握其前臂下段进行拔伸。4.腕关节拔伸法:受术者坐位,术者位于其侧方。一手握住其前臂中段,另一手握其手掌部,两手对抗施力进行拔伸。5.腰椎拔伸法:受术者俯卧位,双手抓住床头或助手固定其肩部,术者立于其足端,以双手分开握住其两下肢足踝部,身体宜后倾,逐渐向其足端拔伸。6.髋关节拔伸法: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立于其侧方,助手以双手按于其两髂前上棘以固定。使其一侧下肢屈髋屈膝,术者一手扶于膝部,另一侧上肢屈肘以前臂部托住其腘窝部,胸胁部抵住其小腿。两手臂及身体协调施力,将其髋关节向上拔伸。7.膝关节拔伸法: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立其足端,助手以双手合握住其一侧下肢股部中段以固定,术者以两手分别握住足踝部和小腿下段,身体后倾,向其足端方向拔伸膝关节。8.踝关节拔伸法: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立其足端,一手握其小腿下段,另一手握住跖部,两手对抗用力,持续拔伸踝关节。【治疗作用】有整复错位、分解粘连的作用。用于关节脱位、骨折及各种软组织损伤性疾病。【要求及注意事项】1.动作宜稳、用力宜均,要掌握好拔伸的方向和角度。2拔伸的开始阶段,用力要由小到大,逐渐加力。拔伸到一定程度后,则需要一个稳定的持续牵引力。3.不可以暴力进行拔伸,以免造成牵拉损伤。11\n推拿学复习资料发汗力由强到弱:黄蜂入洞(强)、掐二扇门(中)、拿风池(弱)。特定穴(小儿推拿特有穴):叫线的点状穴位(掌小横纹)【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清热散结,宣肺化痰止咳。推坎宫(线),又称推眉弓。定位:【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开天门(线),又称推攒竹。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神。推天柱骨(线):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降逆止呕,祛风散寒。耳后高骨(点):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疏风解表,安神除烦。胁肋:称搓摩胁肋,又称按弦走搓摩。定位:【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中气下陷慎用。小儿推拿:按、弦、走、搓、摩是指什么?指搓摩胁肋。丹田:或揉或摩。定位:【小腹部,脐下2寸到3寸之间】。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多用于小儿先天不足。肚角:用拇食中三指作拿法;或中指端按,称按肚角。定位【脐下2寸(石门),旁开2寸大筋。止腹痛。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温阳止泻(推上),泻热通便(推下)心、肝经宜清不宜补。脾经:【拇指端罗纹面】自指尖向指根推方向为补。补脾经可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可清热利湿,化痰止呕。肝经【食指端罗纹面】自指尖向指根推方向为补。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心经【中指末节罗纹面】自指尖向指根方向为补。清心经可清心泻火,补心经可养心安神。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自指尖向指根推为补。补肺经可补益肺气;清肺经可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肾经【小指末节罗纹面】自掌根向指尖方向推为补。补肾经可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清肾经可清利下焦湿热。四横纹【掌面食指至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掐、推、刺。掐能退热除烦,散瘀结;推能调中气,和气血,消胀满。小横纹【掌面食指至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退热、消胀、散结。掐(脾胃热结、口唇破烂、腹胀)推治肺部干性啰音。胃经【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清胃经可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补胃经可健脾胃,助运化。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止泄,止呕。内劳宫【掌心中,屈指时中指、无名指之间中点】清热除烦,清虚热。(复式手法之—水底捞明月)小指根掐运起。小天心【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揉小天心用于清心经热;掐、捣用于惊风抽搐、夜啼。运水入土、运土入水【手掌面、大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线】自拇指至小指根称运土入水。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运水入土可健脾助运,润燥通便。大横纹【仰掌,掌后横纹,近拇指端阳池,近小指端阴池】分阴阳治气血不和致寒热往来、烦躁;合阴阳治痰结喘咳。二扇门【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掐、揉。发汗透表,退热平喘。上马【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中】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治阴虚阳亢,潮热。干啰音配揉小横纹;湿罗音配揉掌小横纹多揉有效。一窝风【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揉,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发散风寒。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本穴性温热,非虚寒病慎用。六腑【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清热、凉血、解毒。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天河水【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清热解表,泻火除烦。本穴清热不伤阴。涌泉:引心火归肾元,退虚热。揉内劳宫+推涌泉=清心经热11\n推拿学复习资料脊柱移位的三种类型:动力型(运动造成移位);静力型(偏歪);张力型(变形)按摩什么穴位可以清热(清天河水、退六腑等)小儿腹痛按什么穴位止痛?(拿肚角)临床如何治疗包括:1、治疗目的;2.治疗原则;3.取穴部位;4.临床操作。颈椎病: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颈椎的稳定性,产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引起神经根、颈段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受到刺激和压迫,以至发生损伤及继发改变、出现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症候群。11推拿学复习资料临床表现:颈型:落枕反复发作;颈椎稳定性下降;肩胛骨内缘肌肉附着处酸痛感;x线检查无异常。神经根型:上肢放射痛脊髓型:两下肢波浪型、进行型麻木和运动障碍,脚下踩棉花感;上肢症状不明显;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减退,膝、踝反射亢进,可见到髌阵挛及踝阵挛,病理反射阳性。椎动脉型:位置性眩晕交感神经根型:慢性头痛,主要在额部,特别是眼窝和眉棱骨处;治则:松解,调整应分期分型治疗,操作常规由松解手法、颈椎调整手法和整理手法组成。急性发作期:颈型:以颈部肌群松解和颈椎小关节调整为要点,通过刺激手法和颈椎拔伸下微调手法来实现神经根型:以神经根减压为首务,通过颈椎拔伸下微调手法来实现脊髓型:以脊髓减压为首务,通过颈椎拔伸下微调手法或特殊的颈椎整复手法来实现椎动脉型:以解除椎动脉扭曲为首务,通过颈椎拔伸下微调手法来实现交感神经型:以解除交感神经刺激为首务,通过颈椎拔伸下微调手法来实现11推拿学复习资料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指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所产生的腰痛、或腰腿痛等症状的一种病症。好发于青壮年20-40岁。11推拿学复习资料临床表现:1.腰痛:反复发作,疼痛程度轻重不一。2.下肢放射痛:L4/5或L5/S1椎间盘突出者,沿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3.腰部活动障碍:前屈、后伸、侧屈。4.脊柱侧弯、患肢温度下降5.主观麻木感:麻木局限于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跟或足掌。中央型可发生鞍区麻痹。 检查:腰椎姿势:侧弯、平坦、后弓。压痛点:L4、L5、S1棘突旁,坐骨神经通路。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伸/屈足趾试验阳性。挺腹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腱反射及皮肤感觉改变。X线检查:椎间隙变窄。CT、MRI确诊。推拿操作 1.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 2.拉宽椎间隙,降低盘内压力(牵引) 3.增加椎间盘外压力(双下肢后伸扳法) 4.调整后关节、松解粘连(腰部斜扳法或旋转复位手法、强迫直腿抬高)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功能¡注意事项 1.卧硬板床;腰部保暖;带腰围;功能锻炼:背伸锻炼,倒走。 2.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宜推拿治疗。 3.配合针灸、火罐、神灯、电脑中频、中药等。11推拿学复习资料骶髂关节紊乱症:急性腰扭伤:梨状肌综合征:臀上皮神经损伤:梨状肌综合征和臀上皮神经损伤的对比异同?11\n推拿学复习资料肩关节周围炎: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11推拿学复习资料 中医病名: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西医病因:退行性改变、外伤劳损中医病因病机:外感风寒湿邪、气血不足、外伤劳损临床表现 1、疼痛:昼轻夜重,不能向患侧侧卧。疼痛可放射。2、关节活动受限:典型的“扛肩”现象,梳头、穿衣、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上举不便。3、后期三角肌废用性萎缩。4、患肩怕冷,对天气变化特别敏感。分期:初期:疼痛 中期:关节出现粘连 晚期:局部肌肉僵硬、萎缩肩关节功能检查:上举、后伸、外展、内收、旋内及旋外活动。压痛点:肩内陵、肩髃、秉风、肩贞X片:初期无异常,后期有软组织钙化斑。与骨折、转移性骨癌鉴别。造影:关节囊变小治则:初期:活血止痛;后期: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活血止痛:滚肩前和肩后,按揉或一指禅推肩井、秉风、天宗、肩贞、肩髃、肩内陵。夜间痛者,天宗穴可作重点按揉。时间约10分钟。松解粘连:摇肩关节;扳肩关节:内收扳、外展扳、后伸扳、后伸内旋扳。滑利关节:提抖肩关节;搓肩部至前臂,拿肩内陵、曲池、合谷。 注意事项1、肩部保暖,避风寒,避免过度劳累;2、坚持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弯腰晃肩、蝎子爬墙、体后拉手、外旋锻炼、双手向后背伸;3、手法切忌粗暴。11推拿学复习资料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退行性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中风后遗症(操作):11推拿学复习资料1.治疗原则:本病以早期治疗为主,一般在中风后2星期,适宜推拿治疗。平肝熄风、行气活血、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是本病的治疗原则。2.基本治法:取穴及部位:大椎、肩井、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居髎、环跳、殷门、承扶、委中、承山、昆仑、血海、足三里、阳陵泉、风市、梁丘、肾俞、大肠俞、命门等穴。手法:扌衮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拿法、摇法、捻法、配合患肢关节的被动运动。操作:1.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先以扌衮法于背部脊柱两侧为时5—8分钟,在扌衮腰骶部的同时配合腰后伸被动运动,接着扌衮臀部及下肢后侧及跟腱,为时3分钟,在扌衮臀部的同时配合髋外展被动运动,然后按揉大椎、膈俞、肾俞、命门、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诸穴以酸胀为度,擦腰骶部以热为度。2.患者取侧卧位:医者施扌衮法于居髎、风市、阳陵泉3分钟,并按揉上述诸穴以酸胀为度。3.患者取仰卧位:医者施扌衮法于大腿前侧、小腿前外侧至足背部并对患侧膝关节作极度屈曲,足掌踏床的姿势下扌衮足背部,然后按揉伏兔、梁丘、两膝眼、足三里、丘墟、解溪、太冲诸穴以酸胀为度,拿委中、承山、昆仑、太溪,以酸胀为度。4.患者取坐位:医者施扌衮法于肩井和肩关节周围到上肢掌指部5分钟,在扌衮肩前缘时结合肩关节上举、外展的被动运动,扌衮腕部时结合腕关节屈伸被动运动,按揉肩内陵穴以酸胀为度,拿曲池、合谷穴以酸胀为度,摇掌指关节,捻指关节,最后搓肩部及上肢。5.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施一指禅推法于下关、颊车、地仓、人中、承浆穴5—8分钟,拿两侧风池、肩井结束。11推拿学复习资料发热:腹泻:疳积:腹痛:11\n推拿学复习资料自我保健推拿11推拿学复习资料1.落枕1.两手轻擦颈项四周数次,以透热为度。2.用力点掐复溜、承山、绝骨等穴各1分钟。3.捏拿肩部36次,按压新设、落枕穴各l~2分钟。4.缓慢做颈部侧屈及左右扭转活动36次。2.感冒1、开天门5~10次。2.分头阴阳5~10次。3.运太阳l~2分钟。4.按揉风池1分钟。5.按揉风府1分钟。6.按拿肩井各3~5次。3.失眠1.浴面 两掌摩擦令热,从人中、口角、前额、眉、目、鼻、颧、发际至耳后摩擦面部和头部如洗脸、洗头状50~100次。2.掐揉三阴交 掐揉1~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3.推小腿内外侧 两拇指与四指分开,拇指放在膝下胫骨内侧上端凹陷处,其余四指放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缘,对称用力,自上而下推至三阴交和绝骨穴以下部位30~50次。4.擦腰 两掌放于腰肌两侧,从上向下擦至骶部,以透热为度。5.掐揉神门 两拇指指峰交替掐揉对侧神门穴各1分钟。6.旋摩全腹 仰卧位,两掌分别置于上下腹部,交替做顺时针摩腹2~3分钟。7.按揉百会 拇指或中指指端在百会穴上按揉1分钟,再按揉风池穴1分钟,最后用屈曲的食指桡侧在眉棱、前额分抹8~12次。4.胃脘痛1.掐按梁丘 两拇指用力掐按两侧梁丘穴1~2分钟。2.掐揉内关和足三里 每侧掐揉各1分钟。3.点中脘 右手食、中和无名指并拢伸直按于中脘穴上,左手抓握右手腕,由轻到重点下,再突然松开,反复操作5~8次4.摩上腹 左手叠按于右手背上,右掌着力在上腹部做顺时针方向揉3~5分钟。5.便秘1.揉脐 右掌心贴紧神阙穴,左手压在右手背上,做顺时针旋转揉动2~3分钟。2.平推小腹 右手大鱼际着力,从肚脐向下平推至耻骨联合处30~50次。3.抓肚皮 右手五指将小腹部皮肤抓起抖动3~5次后松开,反复操作3~5遍。4.俯卧式坐位 点揉脾俞T11、胃俞T12、三焦俞L1、肾俞L2、气海俞L3、大肠俞L4、关元俞L5各半分钟。5.逆推降结肠 右手四指掌侧面,从下腹部左侧由下向上轻轻推揉,待局部觉柔软后,再做顺时针运摩腹部1~3分钟。6.痛经1.掐按两侧地机穴至小腿内侧,有酸胀感并向脚部放散为度。2.两手拇指尖互相掐两侧公孙穴约1分钟,然后按揉两侧内关穴各1分钟。3.按揉三阴交穴1~3分钟 4、.点按两侧曲泉及气海、关元穴各2~5分钟。5.两掌从脐下向下平推小腹部2~3分钟;以关元为中心摩小腹部3~5分钟7.腓肠肌痉挛1.患侧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背屈,用手向上持续用力扳动牵拉,直至痉挛缓解。牵拉时可对痉挛肌肉施行捏、推、摩等手法。2.捏拿小腿后侧肌肉3~5次,并用手掌自腘窝向足跟推3~5次。3.拿患侧昆仑、太溪穴各1分钟。4.掐揉委中、承山穴各1分钟。5.做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3~5次。11推拿学复习资料检查法11推拿学复习资料颈椎特殊检查法:1、椎间孔压缩法见于颈椎病2、臂丛神经牵拉法见于颈椎病3、颈肌对抗试验常见于颈肩综合症背腰部检查:病人直立为中立位,前屈为90度,两手下垂中指达足面,腰背部呈弧形。后伸为30度。侧屈左右各40度。固定骨盆后旋转,两肩与骨盆形成的角度,一般为30度。坐立试验法:病人坐时不痛,站立时痛,病变在骨盆,而不在腰部。摇动腰部法:病变在腰骶部。腘窝神经压迫试验法、直腿抬高试验法此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直腿交叉抬高试验法:此多为较大的腰椎间盘突出物或中心型髓核突出症所致。股神经紧张试验法:此多见于腰3~4椎间盘突出症。腰部过伸试验法:此多见于腰椎峡部裂。压迫颈静脉试验法:此多见于坐骨神经疾患。挺腰压腹试验法:此多见于坐骨神经疾患。骨盆部检查:骨盆挤压和分离试验法:此多见于骨盆骨折。“4字”试验:如无髋关节病变即为骶髋关节有病变。梨状肌试验: 孩童试验:跟臀试验:提示股神经损害,并可根据疼痛的起始位置以判断其受损的部位。肩部特殊检查法杜加氏征(Duga氏征)直尺试验。常见于肩关节脱位,铁钻试验(Anviltast) 此多见于肩折和肩关节炎。肱二头肌长头紧张试验(Yergason氏征)此多见于肱二头肌腱鞘炎。11推拿学复习资料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