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复习资料 7页

  • 31.65 KB
  • 2022-07-28 发布

防灾复习资料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填空1.按灾因不同可概括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城市自然灾害:城市气象灾害、城市海洋灾害、城市洪水灾害、城市地质与地震灾害、城市蚁害和蟑害。城市人为灾害:战争、火灾、化学灾害、交通事故、传染病流行、职业病、药害、物理灾害、生产事故、环境公害、城市生物灾害。2.城市灾害的特点:高频度与群发性、高度扩张性、高灾损失性、区域性。3.我国城市防灾减灾面临的问题:城市人口密度过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状况差、城市设防标准低、居民防灾观念薄弱。4.我国城市灾害管理体制:政府统一领导,上下分级管理,部门分工负责,以地方为主、中央为辅。5.地震成灾主要有四种机制,造成的灾害称之为原生灾害、直接灾害、次生灾害、诱发灾害,此外还有伴生灾害。6.地震的成灾条件:地震方面条件:(1)地震强度、频度的影响;(2)地点的影响;(3)时间的影响。受灾对象方面的条件:(1)人口、建筑物等财产密度;(2)对地震的防备程度。7.我国防震救灾工作中的三个方面:推进地震科技进步与应用、政府领导职能以及发动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在三者之中,最关键的是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职能。8.洪灾的特点:(1)不均匀性与差异性;(2)多样性;(3)随机性与可预测性;(4)突变性与规律性;(5)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9.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充足的水源、一定的地形坡降和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量这三个基本条件。但泥石流的发生还必须有激发、触发和诱发的充分必要条件(外在条件)。据此,泥石流的成因可分为激发、触发和诱发三大类。10.国内外风暴潮专家一般把风暴潮灾害划分为4个等级:特大潮灾、严重潮灾、较大潮灾和轻度潮灾。11.尽量减少汽车废气的排放量是当前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的防治光化学烟雾的共同措施。12.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特点:(1)多灾性:自然灾害,认为事故性灾害,人为故意性灾害;(2)全过程:灾前的防灾,灾后的应急;(3)多手段:工程防灾、规划防灾、管理防灾13.防洪标准:根据防洪对象的不同,分为设计一级标准和设计、核对两级标准两种。14.重现期为50年的洪水,频率为2%;重现期为100年的洪水,频率为1%。15.排涝的方式:(1)修建排水泵站排水(2)将低洼地填高,使水能自由流出。16.我国的建筑物抗震设计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17.地震能量的大小用震级来表示;地震影响的大小用烈度来表示;地震烈度不但和地震能量有关而且和震中距离、震源深度、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18.城市人防工程布局模式:(1)建于较大型公共绿地的地下(单建式);(2)与大型公共建筑相结合(附建式);(3)建于大型企业中(单建式、附建式)二、名词解释1.灾害:一般指那些可以造成人畜伤亡和物质财富毁损的自然或社会事件,它们源于天体、地球、生物圈等方面以及人类自身的失误,形成超越本地区防救力量的大量伤亡和物质毁损。2.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给人类造成的灾难。3.人为灾害:也称技术灾害,是指由于人的行为失控或不恰当的改造自然行为,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导致了科技、经济和社会大系统的不协调而引起的灾害。4.城市主灾:发生在前,造成较大损害的城市灾害;城市次生灾害:发生在后,由主灾引\n起的一系列灾害。5.城市减灾: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指采取措施,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和频率;二是指要减少或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6.城市防灾:尽量防止城市灾害的发生以及防止城市所在区域发生的灾害对城市造成的不良影响。7.城市生命线系统:交通运输、通信、能源、给排水等工程系统对于维持现代城市社会生活是必不可少的技术设施。8.地震的成灾机制:是指地震对人和社会造成危害的原因、方式和过程。9.洪灾:洪水给人类正常生活、生产带来的损失与祸患称为洪水灾害,它是通常所说的水灾和涝灾的总称。由于水灾和涝灾往往同时发生,有时也难于区分,我们便把水涝灾害统称为洪水灾害。简称洪灾或水灾。洪灾:是指超过人们防洪能力或未采取有效防御措施的大洪水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害。10.地质灾害:自然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诸如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给人类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即成为地质灾害。11.泥石流:泥石流(包括泥流、泥石流、水石流)是指流动体重度大于14KN/m3的山洪。12.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缓慢地、整体地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地滑”、“土溜”等。13.崩塌:崩塌也叫崩落、垮塌或塌方,是陡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14.城市地面下沉:是发生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城市的一种灾害性工程地质现象,它普遍发生在世界上人口稠密、并且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的大多数城市和地区。15.风暴潮:是一种发生在海洋沿岸的严重自然灾害,它主要由大风和高潮水位共同引起,使局部地区猛烈增水,酿成重大灾害。16.沙尘暴:所谓沙尘暴,是指能见度小于1km的沙尘天气。具体而言,它是大风与沙漠或沙漠化土壤以及松散地表沉积物相结合,且在特定地理条件下所产生的灾害性天气或次生气象灾害。17.光化学烟雾:是由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和热化学反应后产生的以臭氧为主的氧化剂及颗粒物混合物。18.可吸入颗粒物:是通过鼻和嘴进入人体呼吸道的颗粒物总称,它能经鼻和口腔吸入人体,并按粒径大小沉积于呼吸道的各个部分。19.城市综合防灾的两层含义:(1)对灾害全面规划,判定综合对策;(2)配套采取灾害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的各项避灾、防灾、减灾、救灾等措施。20.规划的审批:省会城市、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防震减灾规划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由省、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其他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由当地人民政府审批;大型工矿企业的防震减灾规划由企业主管部门审批。21.重现期:在一定年代的雨量记录资料统计期间内,等于或大于某暴雨强度的降雨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为该暴雨发生频率的倒数。22.排洪沟:为了使山洪能顺利排入较大河流或河沟而设置的防洪设施,主要是对原有冲沟的整治,加大其排水断面,理顺沟道线型,使山洪排泄顺畅。23.截洪沟:是排洪沟的一种特殊形式。位居山麓或土塬坡底的城镇、厂矿区,可在山坡上选择地形平缓、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带,也可在坡脚下修建截洪沟,拦截地面水,在沟内积蓄\n或送入附近排洪沟中,以免危及城市安全。三、简答1.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四个环节的内容和实际意义(1)地震监测:是为地震预报等获取资料进行的观测。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及地震影响的预测。(2)震灾预防:主要包括工程地震、震害预测、工程抗震、社会防灾四个方面工作。(3)地震应急:主要指在破坏性地震即将发生前和发生后的短时间内(约10天左右)应当采取的各种紧急防灾和救灾措施,它包括震前应急防御、震后应急反应及恐震事件处理等三方面工作。(4)地震救灾和重建:是地震应急反应之后的全面救灾行动和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实际意义:上述4个环节彼此相关,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防震减灾工作的系统工程。具有防止灾情扩大、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和蔓延、防止社会失稳等意义。2.洪灾的形成的因素(1)存在诱发洪水的因素——灾害性洪水;(2)存在洪水危害对象,即洪水淹没区内有人居住或分布有社会财产,并因被洪水淹没受到损害。(3)人们在潜在的或现实的洪灾威胁面前,采取回避、适应或防御洪水的对策。3.我国城市防洪工作面临的问题。(1)城市防洪意识不强(2)城市防洪标准普遍偏低(3)城市防洪投入严重不足,工程建设缓慢(4)城市段河道的岸线和滩洲利用不合理(5)城市防洪工程质量相对较差(6)城市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日常管理及维护存在许多薄弱环节。4.诱发滑坡的城市工程活动(1)开挖坡脚:修路、依山建房常常因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漏水及工业用水和废水的排放等均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压力,软化土石,增大坡体容量,从而促进或诱发滑坡的发生。(3)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修建重型工厂,大量堆填土石矿渣等,使斜坡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此外,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亦会因雨水大量渗入而诱发滑坡。5.城市地面下沉的防治对策(1)实行限量开采地下水的方针;(2)对规划区因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的灾害进行评估预测;(3)建立必要的长期观测系统;(4)采取边治理、边预防的方针防治灾害。6.城市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1)在生产建设及市民生活过程中力图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在生产、建设时要合理规划,并对市民进行环保宣传。(2)在技术和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对废弃物进行加工、转化、变废为宝。这项工作不一定要把经济效益看得过重,要衡量社会、环境、经济等各方面的综合效益。(3)将城市废弃物处理与近郊水土保持工作结合起来。(4)加强教育和监督工作,严格执法。(5)相关部门的自身建设。\n7.我国酸雨的整治措施(1)限制高硫煤的开采使用;(2)增加动力煤炭的洗选;(3)加快火电厂的脱硫能力;(4)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改善城市能源结构。8.总规层面城市综合防灾的主要内容(1)基于城市安全防灾的城市功能布局优化(2)明确城市安全防灾空间设施布局原则,并对重要设施进行安排(3)进行城市主要生命线系统规划(4)布局城市中防灾工程设施(5)提出城市的应急行动机构及跨部门的合作机制(6)提出城市安全专项规划编制的目标和原则9.详规层面城市综合防灾的主要内容(1)进行城市安全防灾空间单元划分(2)安全防灾空间单元安全设施系统规划(道路、消防、医疗、避难场所、物资储存与运输、治安、指挥等系统)(3)安全防灾空间单元基础设施系统规划(4)基于安全防灾的10.城市防灾规划设防目标:(1)遭多遇地震,城市一般功能正常。(2)遭基本烈度的地震,一般功能及生命线系统基本正常,重要工矿企业正常或很快恢复正常。(3)遭罕遇地震,城市功能不瘫痪,要害系统不被破坏,不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11.城市用地地质灾害的对策(1)拆除处于高易发地质灾害地段上的建筑物、构筑物,辟为防护绿地;(2)加固易发地质灾害地段上建筑、构构筑物及其基础,确保建筑、构筑物的安全;(3)拆迁易发地质灾害地段上难以加固的建筑、构筑物;(4)未作地质灾害评价的建成区和规划发展区均应补作地质灾害评价。12.城市洪、涝、潮灾害的对策(1)根据城市总体规模和组团式城市的各组团规模、经济总量,研究城市地形地貌与洪水、潮汛的相互关系,合理确定城市整体与各组团的防洪、防潮标准,科学确定城市各组团的防洪、潮堤的堤顶标高。(2)根据城市所在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和水文情况,研究城市地形地貌和水文现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组团的实况,科学制定各组团的排涝标准,与城市整体和本组团的防洪、防潮规划标准相一致。(3)城市建设部门和税务部门相互协调,共同确定抵御洪、涝、潮灾害标准。13.城市疏散安全通道及避难场所布局对策(1)根据城市地形地貌、水系、风向等自然条件,与现状和规划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布局状况,划分防灾分区,分布贯穿本分区的疏散通道和连通各分区的疏散通道。(2)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小学、大型公共绿地、广场,合理布局长期性避难场所。(3)确定各组团、社区、小区的紧急避难场所设置标准,并与社区、小区绿地配置标准相互关联,落实到详细规划中。14.生命线系统的安全与对策(1)增大生命线系统设施的规划备用容量,提高抗灾强度;\n(2)生命线系统设施和管线地下化,及早科学合理开发地下空间;(3)采用高强度、高人度的管线材料;(4)建立管线共同沟。15.城市高密度高容量地区的安全对策(1)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上述问题,以确定道路网、路幅宽度和断面,布置停车场等静态设施。(2)合理布置各类疏散、避难场所,并与道路、广场、绿地有机衔接。(3)详细规划应根据安全防灾要求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科学确定该地区和各地块的容积率、建筑高度和密度。(4)建筑设计应高度重视安全防灾、疏散等要求,科学解决建筑内外的水平和垂直交通问题,合理布局和利用地下空间,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的疏散和避难。16.城市竖向与用地安全对策(1)结合地形地貌,依山就水,进行城市道路选线,形成合理的城市道路网。(2)采取上述对策措施,不仅从宏观上维护了城市特有的地形地貌,减少填挖土石方量,避免、防止因城市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而且,能形成本城市独特的空间特色。17.城市综合防灾评价指标(1)城市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地震灾害危险性评价、台风危险性评价、洪灾危险性评价、火灾危险性评价(火灾发生率大风时日干燥度)(2)城市易损性评价指标城市政治状况评价、城市社会状况评价、城市经济状况评价、城市交通运输状况评价、城市建筑状况评价、城市生命线系统状况评价(3)城市承灾能力评价城市预测灾害能力评价城市防灾、抗灾能力评价城市救灾能力评价城市灾后恢复能力评价。18.甲级模式防震防灾的规划内容1.总说明。即规划纲要2.抗震设防区划(含土地利用规划)3.避震疏散规划。4.城市生命线工程防灾规划。5.防止地震次生灾害规划6.抗震加固规划。7.震前应急准备及震后抢险救灾规划。8.抗震防灾人才培训、宣传教育和防灾训练、防灾演习的规划。9.规划实施要点。包括近期(5年)和远期(10年)的实施计划。19.防洪规划任务及审批规划任务:(1)确定城市防洪、治涝标准;(2)研究蓄、滞、泄的关系,选择防洪、治涝方案,拟定工程措施;(3)阐明工程效益;(4)确定近期工程和远期建设计划审批程序:城市防洪规划的审批程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全国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其他城市一般可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省(自治区)政府认为重要的防洪规划可提高一级审批。20.防洪规划内容和措施\n内容:防山洪、海啸和排涝等方面的内容。措施:(1)防洪标准(2)堤防工程(3)河道整治工程(4)减河工程(5)水库蓄洪、滞洪工程(6)低洼区分洪、滞洪工程(7)非工程防洪措施(8)行洪河道清障(9)对重要城市或防洪区的超标洪水提出应急措施21.消防规划审批的原则、内容(重点)城市消防规划原则:(1)城市消防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其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布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1)城市消防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生产与生活、城市与乡村、经济建设与国家需要和可能的关系,统筹兼顾、综合部署。(2)对新建城市居住区、大型工矿区要严格按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进行规划、建设;对旧城区要结合旧城改造制定改建规划并逐步实施。要加强城市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城市抵御火灾的能力(3)制定城市消防规划应本着既经济合理,又技术先进和切合实际的原则。城市消防规划的主要内容:(1)城市功能分区和防火分隔(2)消防站布局(3)消防给水(4)消防车通道(5)疏散路线与避难场地(6)火灾报警与消防通信系统规划审批:(1)设市城市消防规划应事先征求省、市、自治区公安厅、建设厅(或建委)的意见,由市人民政府审批,报省、市、自治区公安厅、建设厅备案。(2)县城的消防规划应事先征求地、市公安局(处)、建设局(建委)的意见,由县人民政府审批,报地、市公安局(处)、建设局(建委)备案。22.城市人防规划内容及审批要求规划内容:(1)城市毁伤分析(2)人口疏散与留城比例分析(3)城市总体防护与措施(4)城市人防工程建设规划(5)城市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规划(6)规划的实施步骤和措施审批要求:城市人防规划实行分级审批:直辖市和一类省会城市的人防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军区人防委审查同意后,报国家人防委和建设部审批。二类人防重点城市的人防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国家人防委和建设部备案。三类人防重点城市的人防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报省、自治区人防委和建设厅备案。23.城市总体防护与措施(1)确定城市总体(如规模、布局、建筑密度分区等)防护方案、城市防灾工程建设体系和分区结构(2)确定城市主要疏散道路(如地铁、公路干线)的位置、控制要求及疏运方案(3)确定城市广场、绿地、水面的分布和控制要求(4)确定城市重要经济目标和防护措施(5)确定城市人防警报器的布局和选点(6)确定城市供水、供电、供热、煤气、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防护措施(7)对生产、储存危险、有害物资的工厂、仓库,提出选址、迁移疏散方案以降低次生灾害程度的应急措施24.城市防灾与城市规划的关系首先,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各项用地和建设的统筹安排,是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相互协调的政府行为。它需要全面考虑城市的规模、发展方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生产力与人口的合理布局等方面的内容。城市防灾规划除了规划本身要符合国家标准以外,在规划布局上应当服从城市规划的统一安排,例如城市的防洪、消防工程规划布局都要在城市规划中加以协调。其次,城市规划也要尽量满足城市防灾规划的要求。比如,城市详细规划中要保持建筑物的\n合理间距,使街道宽度在两侧建筑倒塌后仍有救灾的通道。又如,要规划足够的绿地和空地,作为灾时避灾场地等等。此外,城市防灾的各个专项规划一般仅针对各专业的防灾,各专项之间也应加强相互协作,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最后城市防灾的哥哥专项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处于同一层面,他们也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工程规划。而城市防灾的各个专项详细规划与城市详细规划亦为同一层面,也作为城市详细规划的专业工程规划。三、谈谈日本大地震对我国抗震救灾的启示(自己找答案)了解一下洛杉矶从2000年起,已有50%的车辆使用甲醇或被改装成电动汽车,并重罚尾气污染。英国正严格限制汽油的含铅量,并在汽车上安装氮氧化合物的催化转化装置,日本东京除发展地面电车和地下铁路等公共交通外,还重点对汽车排气进行控制;荷兰的海牙也采取了一些反污染措施,如行车以金字塔形划分;在巴西的库里蒂巴、葡萄牙的里斯本、德国的柏林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等城市,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正在代替汽油车和柴油车。此外,人们还在开辟“无车区”。如欧洲的大小城市纷纷在市中心的商业区建立永久性的行人专用区和禁止汽车行驶的住宅区。甚至自行车也被派上了用场,2001年9月法国举办了自愿“无车日”;意大利各地也在推广“无车日”以减少污染,避免产生光化学污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