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复习资料 5页

  • 58.40 KB
  • 2022-07-28 发布

爱莲说复习资料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爱莲说复习笔记一、文学常识1.木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他彼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山有重要地位。2.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议论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來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3.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4.《爱運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5.《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连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Z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來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了6.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二、主要内容1.屮心: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2.段意笫一段:以菊花和牡丹为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并描绘莲花的形彖,赞美莲花的品格。笫二段:以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为比较对彖,点明莲花“君了”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了的向往Z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三、解释重点实词甚蕃(很多)陶渊明独爱菊(惟独)世人甚爱牡丹(非常)•••余独爱運之出淤泥而不染(惟独)(表示转折)(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洗涤)(清水)(美丽而不庄重)••••\n不蔓不枝(蔓延)(分枝)香远益清(更加)(清香)••••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赏)(亲近而不庄重)•••••予谓菊(我)(认为)花之君子者也(詁德高尚的人)••••陶后鲜冇闻(少)宜乎众矣(应当)(多)中通外直(畅通挺直)•••••四、判断句式:……,……者也。(……是……。)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3.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复习资料五、成语与名句1•出淤泥而不染:从污泥中生出來,却不沾染污泥。比喻在污泥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不受影响。2.不蔓不枝: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六、写作手法:一是巧用比喻,把菊花比为“隐士”,把牡丹比作“富贵人”,把莲花比喻成“君了”二是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全文三次川菊花、牡丹衬托莲花。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的喜爱与众不同;笫二次衬托表现琏花的品格高出冇花;笫三次衬托慨叹世上没有儿个人和自己的爱好相同。七、填空题。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片“屮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人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⑵本文写作顺序是先总后分,含蒂地说明,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体现。⑶作者开篇从牛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各方面,赋予運花以美好的甜格。⑷晋陶渊明独爱菊,结合所学,写出一句英描写菊花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曾学过《桃花源记》⑸文中重在使用衬托的手法:众多可爱的花是一般衬托,菊和牡丹是重点衬托,菊是正衬,牡\n丹是反衬。⑹作者以運花自况,表现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牛:活态度,婉曲的批判了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⑺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盛爱牡丹”一旬照应,“宜乎众矣”的“众”和“独”一词形成反照应。⑻在文中找出一旬骈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⑼木文的线索是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10)短文以莲为写作对彖,写菊,牡川啲冃的是:衬托莲花的高沽可爱。(11)从匕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旬“牡丹Z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Z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⑵笫二段文字从句子的用途看,采用了陈述句、反问句、疑问句。从修辞手法看,采用了排比、反问、比喻修辞手法。(⑶文中作者把“運”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品格高尚的人。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上寄予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情操。(⑷文中冇一对反义词是蕃和鲜。(15)第一段的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第二段的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议论,文中“谓”能集中体现出來。抒情,文中“噫”作了提示。(16)《爱莲说》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叔、描写、议论、抒情。作用是开篇记叙引题,写世态炎凉;继而描写,突出形象;卒章议论,在于赞美。抒情贯穿全篇,意在明志0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连者少,作者的言外Z意是爱慕富贵的人多,这旬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作者的知己少(18)牡丹,作者把它比作富贵人,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霽出的又是“鄙视”的悄感。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了,流露出的是对莲的“赞美”的情感.(1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旬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偶和比喻八、主题思想。①木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彖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乂不愿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n②《爱運说》分段:笫一段,写“我”爱運的原因和连的美好的品格。第二段,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牛•活态度。九、用原文回答问题⑴描写運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⑵全文的中心句是:運,花之君子者也。⑶周敦颐《爱连说》:咏连名句:予独爱運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⑷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運说》中的话來说,就是:牡丹Z爱,宜乎众矣。⑸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丿犬弃的句了是:莲Z爱,同予者何人?⑹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屮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⑺与“近朱者赤,近黑者黑”相対比,集中表现莲高洁詁质,现在人们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白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⑻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⑼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運,花之君子者也。(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⑵比喻君了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了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⑶比喻君了志沽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旬了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口J亵玩焉(14)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Z富贵者也(15)同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同一旬是:莲Z爱,同予者何人(⑹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名旬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n(17)隐寓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语句是:牡丹之爱,立乎众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