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1.00 KB
  • 2022-07-29 发布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资料复习重点知识点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章行星地球\n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2、天体系统:相互吸引、相互绕转。\n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普通性·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注:火星→小行星带→木星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公面性、近圆性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地球位于太阳系,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地球适当的体积和质量,使其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大气)·地球上具有液态水源(液态水源)\n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氢和氦、地磁波的形式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只有1/22亿到达地球,却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3、对人类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它是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太阳灶等的主要能量来源。4、全球总分布趋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或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天气状况\n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色球→日冕(由内向外)2.太阳活动类型:⑴黑子:光球上某块地方温度较↓,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⑵耀斑:色球上某块地方突然增大增亮,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2、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出现磁暴现象;3、对地球大气的影响,出现极光。4、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以11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形成了水旱灾害和乔木生长年轮的疏密变化。\n第三节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n⑴识记近日点、远日点位置,并注意冬至日、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差异;⑵把握公转方向;⑶正确理解公转速度变化的规律。7月初\n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现象:1、昼夜交替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其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拓展提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即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垂直,平分赤道,自东向西运动。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即太阳高度,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2、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偏转规律:顺着物体前进的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无偏向力,纬度越高偏转越大。\n3、时间差异: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时间计算(c):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即地方时。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比西边的早,表现为地方时的值越大。拓展: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时。晨线在赤道上与之相交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在赤道上与之相交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区时:为了使用上的方便,人们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该时区的区时,又称标准时。中国使用的是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即1200E的地方时),英国为0时区(国际标准时间,也称世界时)。能力要求:①学会由所给经度推算时区、由时区推算其中央经线和时区的经度范围,熟悉1800经线两侧的时区分布。②掌握区时换算的基本方法:同侧减、异侧加,推算时区差,东加西减得区时。\n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即1800经线(东西12区的中央经线),这里是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东侧为西12区,日期晚一天;西侧为东12区,日期早一天)。掌握过日界线的日期变更规则(东减西加)。注意: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0经线重合,而是有几处折线(弯曲)。\n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026′。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形式的综合体现。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强调: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范围是由黄赤交角大小决定的。\n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上,昼长夜短,且地理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反之。学会比较不同纬度地点的昼夜长短。以北半球为例:\n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出现在地方时的12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0。纬度上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减。正午太阳高度在同一纬度上的季节变化:夏至日,北回归线及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赤道在春分、秋分日达最大值。拓展提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纬度差|\n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四季变化: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五带分布: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赤道到高纬递减的规律。\n本章的时间计算:一、地方时的计算:1、找定点。2、判断所求点的东西位置。3、算出经度差,并得出时差,以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4、东加西减。二、求某地的昼长和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n三、时区、区时的计算: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区时的计算方法:1、求区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2、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早。求东边的时刻加时差,求西边的时刻减时差。四、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太阳高度角=90°-|纬度差|纬度差即所求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之差。\n\n\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