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73 KB
- 2022-07-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9浙江高考自选模块题号:0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柳”“菊”,竹…莲”等,它们在诗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1)从5个意象中选取3个,指出其常见的象征意味。(3分)意象:象征意味:意象:象征意味:意象:象征意味:(2)从5个意象中选取1个,结合具体作品,简析这个意象的特点及作用。(7分)(100字左右)(1)【参考答案一】雁:乡思(信使);柳:另IJ情(送别);菊:淡泊(清高);竹:虚心(高风亮节);莲:怜爱(洁身自好)(命题者提供)\n【参考答案二】雁:思念、凶兆、团结、游子柳:温柔、随风倒、离别、分别;菊:纯洁、死亡、隐士、傲骨;竹:奋发向上、恶意扰乱、正直、谦虚;莲:清纯、苦命、君子、清廉(阅卷现场提供)【赋分】任选3个,每个1分。(2)【参考答案一】“柳”与“留”偕音,象征依依不舍的异别之情,古人常常折柳送友人,诗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柳”饱含了作者对离去友人深深的不舍和眷恋,寄托着作者的思念,渲染了悲凉、哀伤的气氛,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者的愁思,升华主题,突出中心思想。(阅卷现场提供)【参考答案二】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动形象地写出莲洁身自好的特点,作者托物言志,借用莲这个意象,既表达出他对莲的喜爱,又表达出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阅卷现场提供)\n【赋分】恰当联系作品(不局限于诗歌)2分,写出特点与作用各2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2010年浙江高考自选模块试题题号01科目语文IEI“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艘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嚷①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靳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圍,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采攤②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选自《张【注】①嚷:xtin喷②撇:sd按揉。岱散文选集》(1)指出第一段中两处景物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写法上的主要差异。(4分)\n(2)归纳“余"的性格特点,并联系第二段简析文章描写这一人物的手法。(6分)2012年浙江高考自选模块试题题号:01科目:语文1: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吃野菜说清・龚鼎孳新雨后,绿芜如发,园蔬叶叶,青满畦径。启扉视之,知一年春事又将烂漫矣,家人间撷作羹,劣得一饱。野香拂拂,从匕箸间出,诚有如子瞻所谓饱霜雪之精、味含土膏①者。独怜此物没蓬蒿中,与贫士为伍,寒窗一嚼,胜十日太牢②,甚不可进于达官贵人、钟鸣鼎食、芍药撰、朱砂羹之口。今中原嗷嗷,道饉相望,雁粪榆皮,所在仰以为命。甚且折骨解肢,与乌莺争攫啄之利。吁,可悲也!彼达官贵人日啖浓鲜,当翠袖,奉卮华茵,度梦时亦曾念及野人藜霍③不继无耶?昔人曰:民不可有此色,士大夫不可无此味。知信哉!\n【注】①土膏:土地中的膏泽。⑦太牢:古时祭祀用的猪、牛、羊,泛指美味佳肴。藜蠢菜。(1)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2)赏析这篇散文的写作特色。(6分)(1)解析:这类题目考查的多是:1・体现文章或段落主旨的中心句;2.体现文章脉络层次的关键句;3.内涵较为深刻、丰富的句子;4.结构比较复杂,容易理解错误的句子。“民不可有此色,士大夫不可无此味”,是引用古人的话,考生可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色”“味”入手,探讨其要表现的主旨。答案示例:“色”指百姓的饥色,“味”表面指野菜之味,实指野菜之味,实指百姓的疾苦;1:1文中将百姓饥寒交迫、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与权贵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进行对比,借前人之口表达了作者希望士大夫能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的愿望。(2)解析:本文比较浅显易懂,易于考生从多角度解读其写作特色。常见的角度有风格的现实\n主义或浪漫主义,结构上的特色,语言运用以及写作技巧等。题目不具有开放性,参考答案基本上是面面俱到,不利于考生作答。答案示例:选材切中时弊,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运用了借物托讽、对比等手法和卒章显志的结构形式;语言整散结合,形象生动、具有讽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