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39 KB
- 2022-07-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v1.0可编辑可修改以下仅供参考,计算题什么的没有就不要在意啦......重要概念1.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2.优先污染物:由于化学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3.污染物的转化: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4.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谓之环境效应。5.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6.光化学烟雾(洛杉矶烟雾):含有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7.伦敦烟雾(硫酸型烟雾):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颗粒物以及由SO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8.酸雨:指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9.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吸收了地面幅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3\nv1.0可编辑可修改1.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2.水体富营养化: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3.辛醇-水分配系数:化学物质在辛醇中质量和在水中质量的比例。4.凝聚:胶体颗粒由电介质促成的聚集。5.絮凝:胶体颗粒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6.决定电位:若某个单体系中的含量比其他体系高得多,则此时该单体系电位几乎等于混合复杂体系的PE,称之为“决定电位”。7.电动点位:在非活动性离子层与液体间的电位差。8.热力点位:决定电位层与液体间的电位差。9.生物浓缩因子(BCF或Kb):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10.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唯一碳源与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共代谢。11.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中的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12.潜性酸度: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1+。根据测定土壤潜性酸度所用的提取液,可分为代换性酸度和水解酸度。13.锁定: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由于与土壤颗粒相互作用,生物有效性下降,被称为锁定。知识点1.环境效应的分类3\nv1.0可编辑可修改答:自然环境效应和人为环境效应。1.大气垂直递减率,r>0,=0,<0的判断3\nv1.0可编辑可修改答:r>0,在对流层;r=0,是等温气层;r<0,是逆温气层。1.大气中no转化为no的途径答:NO+域NO2+ORH+HO-R-+H2OR-+Q-RO-NO+RQ•fNO+R。2.大气层结构及大气层各层的特点答:(1)对流层: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大,大气总质量的3/4以上集中在对流层;(2)平流层:空气没有对流作用,平流运动占显著优势;空气比对流层稀薄的多,很少出现天气现象;平流层的温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3)中间层: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对流运动非常激烈;(4)热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略有增加;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大部分分子发生电离;5.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答:含硫化合物:SO2H2S;含氮化合物NOxNONO2N2Q含碳化合物:COCO2碳氢化合物(甲烷、非甲烷煌);含卤素化合物:简单卤代烧、氟氯煌类(CFCS。3\nv1.0可编辑可修改5.大气中唯一已知O3的人为来源答:NO的光解:NO+hy(入<420nm)-NO+OO-+C2+MHC3+M6.自由基反应的分类答:单分子自由基反应、自由基一一分子相互作用、自由基一一自由基相互作用。7.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及分别的粒径特征答:Aitken核模:(空气动力学直径)D)2Wm8.什么是粗粒子和细粒子答:Aitken核模和积聚模的颗粒物合称为细粒子。粗粒模的粒子称为粗粒子。9.主要的温室气体有哪些答:CG、HbCXCH、CONOC3、CCkCFCS10.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不利地理形势答:局部环流:海陆、城郊、山谷。11.大气污染物多留于那层大气中答:对流层。12.光化学反应包括那些过程7\nv1.0可编辑可修改答:(1)初级过程:A+hv—A*辐射跃迁光物理过程A*一A+hv无辐射跃迁A*+M―A+MA*一B1+B2+KA*+C-D1+D2+K(2)次级过程.5.大气中存在的重要自由基及其来源答:H0-(羟基):Q的光解:Q+hv-O-+Q0•+H20^2H0-HNO2和HQ:HNG+hv-HO・+N0H2Q+hv-2H0・H0-(过氧化氢自由基):醛的光解:HC0+0-H・+HC0H,+Q+M~>H0•+MHC0+Q-H0・+C0亚硝酸酯和HQ的光解:CH0N0+N-CH0-+N0CH30•+Q-H0-+H2C0H2Q+hv-2H0・H0+HQfH0-+H20体系中有C0存在:HO-+COC0+H・H,+O2-HO,7\nv1.0可编辑可修改R・(烷基):乙醛和丙酮的光解:CHCHO+h-CH•+HCOCH3COC3+hy-CH•+CHCO-O•和HO•与煌类发生H•摘除反应:RH+O一氐+HO-RH+HO•fR-+H2OR0-(烷氧基):甲基亚硝酸酯和甲基硝酸酯的光解:CHONO+h-CHO・+NOCH3ON(2+hYfCHO-+NORO•(过氧烷基):烷基与空气中的Q结合:R•+Q-RO•5.目前发现的超积累植物物种最多的是对哪种金属的积累答:Ni6.天然水体中八大主要离子答:K+,Na+,Ca2+,Mg2+,HCO-,NO3-,Cl-,SO42-。7.水体总碱度、酚酬:碱度与苛性碱度的等量关系式答:总碱度=[HCQ-]+2[CO32-]+[OH-HH+]酚儆碱度=[CO32-]+[OH-]-[H2CO]-[H+]苛性碱度=[OH-HHCO3-]-2[H2CO]-[H+]8.影响水体中重金属释放的因素答:盐浓度升高,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降低pH,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生物化学作用。9.深度氧化技术相对常规氧化技术的区别7\nv1.0可编辑可修改答:常规氧化技术是利用氧化剂的氧化性能,是污染物氧化分解,转变为无毒或毒性小的物质,从而消除土壤和水体环境中的污染。而深度氧化技术相对于常规氧化技术而言,指在体系中能产生具有高度反应活性的自由基,从分利用自由基的活性,快速彻底的氧化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技术。5.高镒酸钾在何种条件下是通过生成氧原子而不是羟基自由基进行氧化反应答:酸性条件下。6.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分类(按源分类和按场址分类)答:按源分类:自然修复过程和人为修复过程;按场址分类: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7.植物修复技术定义答:直接利用各种活体植物,通过提取、降解和固定等过程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或削减污染物的毒性,可以用于受污染的地下水、沉积物和土壤的原位处理。8.天然水体中具有显著胶体性质的微粒答:黏土矿物。9.pE值与氧化还原能力的关系答:pE越小,电子浓度越高,体系给出电子的倾向就越强,体系还原态相对浓度升高;pE越大,电子浓度越低,体系接受电子的倾向就越强,体系氧化态相对浓度升高。10.土壤的三相体系是什么答:固体液体和气体。11.致酸离子有哪些12.盐基离子有哪些13\nv1.0可编辑可修改答:Ca2+,Mg2+,K+,Na+和NH+。5.原位强化修复的主要类型答:生物强化法、生物通气法、生物注射法、生物冲淋法、土地耕作法。6.异位生物修复的类型答:堆肥法、生物反应器处理、厌氧处理。7.根区微生物生长的重要营养源答:根冠细胞和分泌物。8.土壤固相的组成答: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9.潜性酸度的分类答:跟据测定土壤潜性酸度所用的提取液,分为代换性酸度和水解性酸度。10.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因素答:(1)土壤的理化性质:pH,土壤质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2)重金属的种类、浓度及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3)植物的种类、生长发育期;(4)复合污染;(5)施肥。11.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因素答:土壤水分含量、吸附、土壤紧实度、温度、气流速度、农药种类。大题1.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及特点。答:(1)内容: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13\nv1.0可编辑可修改以及它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2)特点:研究宏观现象和变化机制及途径;研究对象复杂;物质水平低;。环境样品组成复杂。1.简述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答:(1)原因:SQ+[O]一SOSO3+H28HbSOSO2+H2O^HbSOH2SO+[O]一H2SQNO+[O]fNO2NO2+H2O^HNO+HNO大气中的SQ和NO经氧化后溶于水形成硫酸、硝酸和亚硝酸,这是造成降水pH降低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气态或固态物质进入大气对降水的pH也会有影响。大气颗粒物中的Mn,Cu,V等是酸性气体氧化的催化剂。大气光化学反应生成的Q和HO•等又是使SO氧化的氧化剂。(2)影响因素: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其转化条件;大气中的NH;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天气形势的影响。2.简述光化学烟雾形成的简化机制(写出反应式)。答:引发反应NO2+hvNO+OO-+O+MRQ+MNO+O3-NO+Q13\nv1.0可编辑可修改自由基传递反应RH+HO•O2RO•+HORCHO+HO-O2RC(O)O-+H2ORCHO+hy2O2RO-+HO-+COHO2-+NON0+HO-RO2+NOO2NO+RCHO+HORC(O)O2-+NOO2NO+RO-+CO终止反应HO•+NaHNORC(O)O2-+NOfRC(O)QNORC(O)O2NO-RC(O)O・+NO1.硫酸烟雾和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物、燃料和气象条件的差异。答:(1)硫酸烟雾污染物:SO,颗粒物,硫酸雾等燃料:煤气象条件:发生在冬季、气温较低、湿度较高、日光较弱(2)光化学烟雾污染物:碳氢化合物,NO,Q,PAN,醛类燃料:汽油、煤气、石油13\nv1.0可编辑可修改气象条件:发生在夏季和秋季、气温较高、湿度较低、日光强1.简述氟氯甲烷在平流层中的转化及破坏臭氧的循环反应机制(写出反应式)。答:(1)转化:CFC13h175nm220nm•CFCb+Cl•CF2c12h175nm220nm•CECl+Cl(2)反应机制:O•1D)+CFnC14-n-C1O,+,CFnCl3-nCl,+Q-C1O,+Q%Q+O・f2QC1O,+O,-Cl•+QCl•+CH-HCl+•CH3Cl+HO-HCl+Q2.平流层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物质有哪些。答:NO,HO•,ClOx•。3.写出植物耐受重金属毒性的机理。答:(1)植物根系通过改变根际化学性状、原生质泌溢等作用限制重金属离子跨膜吸收。(2)重金属与植物的细胞壁结合。由于金属离子被局限于细胞壁上,而不能进入细胞质影响细胞内的代谢活动,使植物对重金属表现出耐性。(3)酶系统的作用。耐性植物中某些酶的活性可能不变甚至增加,具有保护酶活性的机制。(4)形成重金属硫蛋白或植物络合素。金属结合蛋白与进入植物细胞内的重金属结合,使其以不具生物活性的五毒的螯合物形式存在,降低了金属离子的活性,从而减轻或解除其毒害作用。4.简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4)在相应环境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答:(1)能在环境中持久的存在;(2)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有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13\nv1.0可编辑可修改(3)能够经过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地地区;生物造成有害或有毒效应。1.简述植物修复有机污染物的过程和机理。答:(1)直接吸收。有机污染物被植物吸收后,可直接以母体化合物或以不具有植物毒性的代谢产物的形态,通过木质化作用在植物组织中贮藏,也可代谢或矿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或随植物的蒸腾作用排除植物体。(2)植物分泌物的降解作用。酶对植物的降解起到关键作用。(3)增强根基微生物降解。植物根系分泌的一些物质及酶进入土壤,不但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还向生活在根际的微生物提供营养和能量,支持根基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使根际环境的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生物降解作用增强。2.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原理。答:将电极插入受污染的地下水及土壤区域,施加直流电,形成直流电场。由于土壤颗粒表面双电层、孔隙水中带有电荷的离子或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通过电迁移、电渗析流或电泳的方式沿电场方向定向迁移,这样,污染物离开土壤向两极迁移,最终富集在电极区得到集中处理或分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