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48 KB
  • 2022-07-29 发布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复习资料大全 成语复习资料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复习资料(一)关于名字型大小的称法:一.古人有名有字。一般地,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行冠礼时由来宾取字,女子在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此可复见于礼俗“冠礼”)二.名和字有关联,它们互为表里,所以字又称为“表字”。①名和字有意义上相近\相同的关系:屈原,名平,字原。这是因为《尔雅》说:“广平为原。”②名和字有相反的关系:孔子弟子曾点,名皙。点是小黑色,皙是白色。③名和字共同构成典故性质。如杨过,字改之。《论语》:“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二.如何称呼别人:①古人尊对卑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②称呼别人既称名也称字。《游褒禅山记》中“庐陵萧君圭君玉”,“庐陵”是家乡,“萧君圭”是姓名,“君玉”是字。③称别人的号:陆游的号是放翁,所以别人就称他为“陆放翁”;苏轼的号是东坡,所以别人称呼苏轼就叫“苏东坡”。④称官爵、称地望(出生地或住地):杜甫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别人称他为“杜工部”;李白做过翰林,所以人们称他为“李翰林”。王安石是临川人,所以别人称他为“王临川”。⑤在姓之后加“公”(有时会在“公”之后再加字):如蒋公中正。三.关于号的知识点:“号”是古人成人后在社会上有一定的成绩或名望时,又另起的一个称号,故又称“别号”。别号一般由自己起,表达自我期待和志趣追求。①有的号与志趣有关: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②有些号与对自己有影响的地方有关:苏轼号东坡;白居易晚年定居洛阳香山,故称为香山居士。③有的号跟人物的信仰有关:唐宋时人们信奉佛教,李白称自己为青莲居士。(二)关于宗法礼俗知识点的梳理:一、关于宗法。(1)庙堂:①“太庙”:天子的主庙,如“入于太庙,还矢先王”。②历代帝王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后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如“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③在庙堂祭祀时要供奉祭祀品,祭祀品就叫“牺牲”。盛放祭祀品的食器叫“牢”,大的叫太牢。太牢盛放三牲,因此也把宴会或祭祀时并用牛羊猪三牲,叫“太牢”;古代祭祀燕享单用羊猪则称“少牢”,如《伶官传序》中说:“以一少牢告庙”。古人还会建造相关联的设施来祭祀,比如社稷坛。社是祭祀土神,稷是祭祀谷神,历代封建王朝必先立社稷坛墠;灭人之国必变置所亡之国的社稷。因以社稷为国家政权的标志。祭祀发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殷祭,指盛大的祭祀,是每五年举行一次的祖庙大祭和合诸神主的大合祭。祧,是祭祀远祖、始祖的祖庙,成语“不祧之祖”,就是家庙中祖先的神主,辈分远的要依次迁入祧庙合祭,只有创业的始祖或影响较大的祖宗不迁,叫做不祧。因此这个成语便具有了“比喻创立某种事业受到尊崇的人”。“祖”则是祭祀路神,《荆轲刺秦王》:“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后来祭祀路神,往往要喝酒设宴,所以又称为“祖饯、祖筵”。(2)排行:①古代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如孔子字仲尼,别人便叫他“孔老二”。②古代称人会用排行(尤其在诗歌中)相称,如白居易被称为白二十二。(3)伦常:①“亲戚”,古代表示内外亲属。②中国人有所谓的“九族”之称,“九族”一般指以自己为本位,上推至四世高祖,下推至四世玄孙。③古代有为亲人守制之事,《陈情表》说“内无期功强近之亲,外无应门五尺之童”。父母之丧,满一年就叫“小祥”;满二年则称为“大祥”;三年服丧期满则称为“服阙”。④古人称善事父母为孝,友爱兄弟为悌(弟)。《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申之以孝悌之义”。(4)守孝文化:“孤”指的是“少而无父”,“独”指的是“老而无子”。父母死,称“忧”“遭艰”;父母死,须守孝,称为“丁忧”。父死丁忧,则称丁父忧(丁外艰);母死丁忧,则称丁母忧(丁内艰)。孝子因亲丧悲哀而受损异常,如仅有骨支柱身体,则称为“哀毁”。丁忧则须穿孝服。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称“终制”、“(释)终服”、“服阙”(阙,“终了”的意思)。服孝期间,儿子为官,须得辞官。如果朝廷急需此人,丧服未满,朝廷强令出仕,称为“夺情”。另有一词“起复”:封建时代,官吏有丧,服未满而复起用,谓之“起复”。二、关于礼俗。(1)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加冠,由父亲在宗庙中主持,由来宾取字。故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弱”指代身体还未长成)“甫冠(“甫”意为“刚刚”)”。(2)笄礼:古代女子已许婚者,十五岁而笄,二十岁而嫁。古代女子一般十五岁许婚,结发上簪。《周礼》有云:“18\n笄冠有成人之礼,婚嫁有成人之事。”(3)婚礼:女子出嫁叫“适”“归”“于归”。(《诗经》:“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出嫁后回家省亲,则称为“归宁”。归有光《项脊轩志》:“吾妻归甯。”结婚在中国有一套严格礼仪,首先是“约为婚姻”;“婚姻”指的是妇之父母和婿之父母。选好结婚的日子,需要男女双方年月日的干支六个字相合,这称为“六合”。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这就是“结发”,比如“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4)尊卑问题:这涉及“左右”的问题,古代常以东为左,席位以左为尊,故现在都会说“虚左以待”。室内座次则以东向为尊,次之南向,次之北向,最末为西向。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官位上一般以右为上,以左为下。比如成语“无出其右”,意思是没有谁能超过他。(5)出使礼:古人出使礼节繁复,且要有信物,《苏武传》“乃谴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节”就是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王维《陇头吟》:“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出使的时候要带礼物,《荆轲刺秦王》“持千金之资币物”,“币”指“财物”。出使有礼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指的是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三)关于古代官职常识方面的梳理一.古代百姓和官员分别有一些说法:古代设官分职,事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意思是“有关部门”)。①平民穿白衣,柳永有词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②黔首:以黑色头巾作为出门的行头,表示普通百姓。③布衣称为“褐”,这是普通百姓的衣物。所以称“释褐”就是脱去布衣,换上朝服,意思就是“做官”的意思。二.关于官员官职的授予和上任:古代授予官员官职可以用“拜、除、授”等字,皇帝授予官职,臣子接受,称为“拜命”;臣子就任,称为“就职”。但有的人不接受官职,就叫“不拜”(“拜”意思是“接受”);有的是不去就任官职,就叫“不就”。官员刚到任就叫“下车”。成语“下车伊始”,最初的意思就是官员刚上任。官员到任须工作:“视事”,官员到职工作,如“视事三年,帝嘉赏有加”;“典”具有“掌管”意,比如“身屡典军,搴旗数矣”;“录”总领,比如“录尚书事”,意思是“总领尚书事宜”;“董”意思是“督查”,比如“明帝亲董军事”,意思就是“明帝亲自督查军事”;“总”意思是“统领、统管”,比如“司徒王允录尚书事,总朝政”;“辅赞”意思是“辅佐”,如“费禕有辅赞之功”;“襄事”意思是“成事”,如“甫抵家襄事而卒”。官员获得职务后,有一定的职位和等级,这叫“秩”。服官任满,便称为“秩满”。官员每隔一段时间又须考核,古代称为“课”(凡定有程序而试验稽核者,皆定为“课”)。三.关于官职授予的方法:这涉及到三种方式方法。①征聘制。这是由上而下的征聘制。涉及到这些词语:“聘”“命”“(连)辟”“召”等。“公交车”,汉武帝时,特别设置了该官署。责任就在于负责臣民上事或征聘贤才。明清时代,则专指举人进京应试。如近代著名的“公交车上书”,就是参加会试的100多人写奏章向皇帝言事的历史事件。②推举制。这是由下而上的举荐制度。经常使用的动词有“举”“察”等词。汉代专门设立了“孝廉”和“秀才”两个科目,要求地方官员举荐贤才。“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吏的一种科目,主要内容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而“秀才”则主要选拔“才之秀者”。③科举制。(科举制后有专门章节)四.关于官员官职的变迁:表示官职升迁:①“擢”,提拔,一般是指在原官的位置上升官。古文还会使用“超擢”,意思是越级升迁。②“加”,表示“加封”,就是加封一个新名号新官爵,如“加太子太保”。③“陟”,进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表示官职的贬职:①“罢”,它指的是放遣,免职,不为其定罪名但是免除其官。③“免”,意思是“罢职”,前面往往会加上因为什么而被罢职,如“以病免”,意思就是“因为病被罢职了”。④官吏谪降称为“谴”。⑤除去名籍,取消其原有身份,这称为“除名”。近似的还有“削籍”,官吏被革职后,在官籍中除名。⑥“贬”指代官职的贬谪,如刘禹锡“贬为连州刺史”。⑦“左迁”,表示贬谪,如李白《左迁龙标尉遥有此寄》。专有名词“迁客骚人”,也表示被贬谪的官员。⑧“下除”,表示降职处理。⑨“放”,既可以指京官改放外官,也可以表示流放。比如“屈原既放,行吟泽畔”。⑩“出”,表示调出京城到外地为官,如“出为豫章郡守”。(此字和“入”相对,“入”表示从地方调入中央。)表示官员调任职务:①“转”表示迁职,如“以军功稍迁太尉从事中郎,转谘议参军”。②“改”,就是“改变官职”,比如“改同州通判”。③“调”表示迁转,如“以资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年不得调,无所知名。”18\n值得注意的是“迁”,这个字既可以表示提拔,又可以表示降职,还可以表示平调。降职很简单,一般使用“左迁”,如李白《左迁龙标尉遥有此寄》;还有一个词语“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这个也往往指代贬官。“迁”,作为平调和升官,主要看迁前的官和迁后的官是同级,还是不同级别。同级则是平调,不同级则是升官。表示兼任和代理官职的:官高而兼低职者曰领,官卑而职高者曰视。“摄”意思是“代理”,比如“摄政”就是代理君主处理国政。“署”指代理、暂任、试充官职,比如“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权”也是“代理”的意思,“权知通州”,意思就是“暂时管理通州”。“行”也是“代理”的意思,“行大司马府事”,应该翻译成“暂时代理大司马府事务”。五.关于官员的离退职:离退职有根据规定退的:古人退休,也就是放弃仕途,就叫“致仕”。古人年七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曰“悬车”。退休也有自己要求退的:比如“投劾归”,是“投递引罪自责的辞呈而回家”。又如“请告”是指臣工请求休假或退休。又如“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自愿请求退休,意思是“要让自己的骸骨得归葬故乡”。又如“移疾/移病/引疾”,官员向朝廷写奏折称病,多指居官者求退的婉辞。说到疾病,需要注意两个字“革”“亟”,如果前面加了“病革”或者“病亟”,意思是“病得非常严重”。如果用到了“瘳”“差”和“瘥”三个字,意思是“病除”。六.关于官员死去:官员死去会有追赠,这种追赠一般在下葬前,有时会在死后若干年,古文中一般用“赠+官名”来表示,如“(追)赠太子太保”。朝廷赏识的官员,或作出巨大贡献的官员,朝廷会给予一定的财物来办丧事,这就是“赙”。比如“赙绢一万匹”。另外,就是朝廷还会赠予谥号,有些谥号是褒奖,有些谥号是贬低。(四)关于中国官职的梳理(之二)一.中央官职:1.秦汉有所谓的“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是指“丞相”(承旨辅国政)、“太尉”(掌全国军事)、“御史大夫”(皇帝秘书长兼管监察)。“三公”又称为“三司”,西汉末,丞相改为大司徒,太尉改为大司马,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九卿就不多谈了)2.三省:隋唐后,逐步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就是指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职制度。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行政。三省首长同为丞相。中央一直在分丞相之权,唐代的三省制度就是明证,而后唐高宗认为中书令和侍中的权力太大,官位太高,便不轻易将这两个职位授予别人,常在他官的职位上加上“参议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的名义掌宰相之职。高宗以后执行宰相职务的称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代简称为“同平章事”,而“参知政事”则称为了副相。3.尚书令:带“尚”字的官职很多,基本上指皇帝的私人服务团队,比如“尚服”“尚衣”“尚仪”等等。“尚书”最早是帮助皇帝掌管章奏的内务官员,但魏晋后,尚书权力逐渐变大,隋唐时成为了执掌国家行政的最高机构。尚书省中最高长官就是尚书令。唐李世民曾经担任过尚书令,在其即位称帝后,此官不在授人,而以左右仆射为丞相。4.首相:古时宰相之职,或数人同任,居首位者称首相。“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典宪,首相韩琦每谘访焉。”5.宰相:“宰相”最早见于《韩非子》,而正式设置为官员则在辽代,辽代中枢机构设北宰相府和南宰相府,各设左、右宰相。本为泛称掌握政权的大官,后来用以指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览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6.首辅:明代废除宰相,皇帝亲理国政,以翰林院官员加殿阁大学士的职衔草拟诏谕。后来大学士逐渐参与朝政,成为了实际的宰相,号称辅臣。首席辅臣叫元辅或首辅。7.六部制度①吏部:掌管四品以下官吏的任免、铨选、考绩、升降等事宜。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右。②户部:掌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③礼部:掌管礼乐、祭祀、封建、宴乐、学校及贡举等政令。④兵部:主管中央和地方武官的选用、舆图、兵杖、军马、战令等事宜。⑤刑部:掌管刑法、狱讼等。⑥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18\n(为方便记录,高阳化用《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将之改为“户部富,吏部贵;礼部贫,工部贱;刑部威,兵部武。”)各部长官称为尚书,副手称为侍郎。部下设司,司的首长为郎中,副职为员外郎。二.地方官员朝代县级行政单位县以上行政单位秦汉秦代万户以上的县,长官称为令;不及万户的县长官称为长。秦代称为“郡守”,汉代称之为“太守”,(后因太守监管军事,所以又称为“郡将”。)隋唐称为令称“州”时长官为“刺史”,称郡时长官为“太守”。古人把刺史或太守称为“使君”,相当于两千石的官。宋宋代派遣中央官员执掌县政,称为“知某某县事”,简称“知县”。“州”由中央派员前往管理,称“知州军州事”,简称“知州”。明清明代省级长官称为“左右布政使”。明代有战争时,派朝臣出巡地方,处理军务,称为“巡抚”。遇有军事问题不能解决,则派总督处理。总督巡抚为临时差使,不算正式地方官。清代总督巡抚称为固定的封疆大吏三.地名的表示方法:1.实名标记法:即在实际地名后+行政单位名。比如“庐陵郡”“豫章郡”。2.借代标记法:古人常常用部分代整体,如“阙”“阙下”。“阙”本是皇帝之所居。古代便用“阙”“阙下”表示皇宫。如“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又如“阊门”本是苏州的一座普通的门,后来就专门指代苏州。如“重过阊门万事非,何事同来不同归?”3.阴阳标记法:“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比如“洛阳”就在洛水的北面。“衡阳”就在衡山的南面。“淮阴”在淮水的南面。“山阴”就在会稽山的北面。4.用“左、右”“东、西”标记法:就方位上来说,“左”=“东”,“右”=“西”。比如“江东”=“江左”,表示长江以南地区;“江右”=“江西”,指长江以北地区。四.表达官吏工作和态度的一些重要词语:①希指:也可以写成“希旨”“希意”,意思就是“迎合在上者的意旨”,如“张显威权震朝廷,公卿希指,奏显位次太傅下,三公上。”还可以将其拆开来,“希某人指”“希某人意”“希某人旨”,这里就更加将在上者表现出来了。【知识拓展】交通:相互勾结。②假借:宽容,如《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色变震恐,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震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优容:宽容,如“上以宣名儒,优容之”。③按部:巡查部属;按行:巡行。“廉得”“廉问”:查考,查访,如“且廉问,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按问:审查讯问。录囚:讯视记录囚徒之罪状,如“录囚南畿”。④a.拜表、拜章、拜疏:上奏章。如《陈情表》:“谨拜表以闻。”意思是“我谨慎地上奏章来使(皇帝)听到(我的请求)。”b.抗章:上章直言。c.抗言:大声说。(宣言:扬言)d.抗节、抗志:坚守平素志向,不动摇不屈服。e.折节:改变平素志向。如“折节读书”:改变平素志向,认真读书。f.当下对上(尤其是臣子对君主)陈述自己的意见的时候,往往会用“伏”。比如《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知识拓展】表示委婉地陈述自己意见的词还有很多。“窃”:“私下里。”表示陈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比如“臣窃以为不如开源节流”。“愿”:表示“希望”。比如“愿陛下亲之信之”。g.面折:当面批评。比如“昌黎面折之”。意思是“韩愈当面批评他”。18\n(五)关于古代的计时方法的梳理:一、一天之内的计时方法:古代把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两个小时,分别为夜半、鸡鸣、昧爽、平明、早食、隅中、日中、日昃、哺时、日入、黄昏、人定。中国人又喜欢用十二生肖去表现这十二个时辰。对照图如下:23-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夜半鸡鸣昧爽平明早食隅中日中日昃哺时日入黄昏人定子丑寅卯辰巳午未辛酉戌亥二、一年的计时方法:1.年号纪年法:汉武帝最早使用年号纪年法,一直使用到末代皇帝溥仪。第一个年号就叫“建元”,最后一个年号叫“宣统”。年号一般使用两个字,有时也会使用四个字,如宋太宗有个年号就叫“太平兴国”。明清之时,一个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除了明英宗朱祁镇,他有两个年号,因为他两次登极做皇帝。【知识引申】改元:汉武帝即位以后,以“建元”为年号,以后新君即位,按例在次年改用新年号纪年,称“改元”。其间一帝在位,往往多次改变年号,也称“改元”。2.干支纪年法:干支:古人用以纪年记月记日的十干十二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次相配,六十年一个轮回,俗称为一甲子。【知识引申】①纪:“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古人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②秩:十年为一秩。③期:“满”的意思,比如“期年”就是满一年;“期颐”就是满一百年。与此相同的还有“弥”字。④旬:一般指十天。⑤比岁:每年,连年。如“此后四年,卫青比岁十余万众击胡。”(与此意相同的还有“属”,比如“属年”。这是因为“属”有连接的意思。)⑥浃日:十日;浃月:两月;浃岁:一年。⑦信宿:连住两夜。《左传》:“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知识引申】“朔”每月月首,“晦”每月月末,“望”每月十五,“既望”每月十六。这些都是根据月亮出现与否和月亮的形状特点来表现的。(六)关于皇帝的那些事儿一.别名:①陛下:天子必有近臣执兵器陈列于陛侧,以戒不虞。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②大家: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称呼。③天家:百官小吏称皇帝为天家。④车驾和銮舆:以皇帝所乘车马作为指代。比如“车驾幸南都”。⑤寡人:寡德之人。古代王侯或士大夫自谦之词。二.皇帝的亲属:①太上皇:一般指皇帝的父亲,或简称上皇。一般为皇帝父亲生时的尊号。②太子:皇帝的儿子,一般是封建时代嗣君的称呼。表示储君的还有“太弟”(指皇帝尊其弟之称,一般指皇帝诸弟中定位皇帝的继承者)、太孙(皇帝的长孙,历代王朝多在太子死后,册立太孙,以继帝位)。【知识牵引】出阁:古时称公主出嫁,也指皇子出就藩国。后来“出阁”表示女孩子出嫁。三.皇帝的住所:①潜邸(龙邸):皇帝未正名分以前的宅邸。②东宫:太子所居住的宫殿。③禁中:皇帝宫中称禁中。言门户有禁,非侍卫以及通籍之臣,不得入内。④行在(行在所):封建帝王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所至之地。⑤行宫: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殿。四.皇帝登位的说法:①登极:帝王即位,也称登枢。北极为天枢,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人君之象。故人君登位称登极,或称登枢。②践祚:指天子初即位,升宗庙东边的台阶去主持祭祀。后来直接称皇帝登极为践祚。③禅让:18\n五.皇帝的出行和出逃:①巡狩:天子离开国都而巡行境内。有时也指代天子的出逃。②御(幸):可以指代天子到达某地。③播越:离散流亡(这里也可以指代普通人)。六.皇帝的命令和回复:①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给臣子的文书命令。“优诏”指皇帝下发的褒奖性诏书。“温诏”指情辞恳挚的诏令。【知识拓展】藤黄:旧时皇帝之诏书,由礼部用黄纸誊写,便称为藤黄。②制:帝王的命令。秦以后专指皇帝的命令。③敕:汉制:凡官长告谕僚属,尊长告谕子孙皆可谓之为敕。南北朝以后,始专称皇帝的诏令。④报:回复。如“章屡上,不报。”⑤留中:君主把臣子所上奏章留在宫中,不批复,不交议。七.皇帝的日常生活:经筵:古代帝王为研读经史特设的御前讲席。废朝:停止朝会,古代皇帝因为天象异变、功臣死亡或其他重要现象而停止上朝。八.皇帝的病重和死亡:(常人生病可见“关于中国官职的处理之一”之五)①大渐:病重。“渐”者,剧也。另外还有“不豫”,这是天子有病的讳称。“帝不豫,口占遗命。”②大行:一去不返。臣下讳言皇帝死亡,故用大行作比喻。汉以后称皇帝死为大行,帝死停棺未葬者为大行皇帝。③殡天:皇帝死去。④崩殂:帝王死曰崩。《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⑤晏驾:古代讳言皇帝死亡,则曰晏驾。⑥不讳:死亡的隐晦说法。如《明史商辂传》:“如有不讳,礼宜从厚。”⑦梓宫:帝后所用梓木做的棺材。附录:中国关于死的说法:①按地位分: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一般官员死曰逝,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②按年龄分:不满二十岁死叫“殇”,但已经订婚者不称“殇”;青壮年死谓之“夭亡”;老年死谓之“寿终”,如是家族中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③按特殊原因可分为:为某事舍命曰“殉”,死于外地称为“客死”,死于非命曰“凶死”。④按宗教分:道士死曰“羽化”,如苏轼《前赤壁赋》:“羽化而登仙。”九.庙号、谥号、年号、尊号1、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这种制度起于殷商,汉代后成为历代定制。太祖:后世称开国皇帝为太祖。太宗:开国第二代皇帝的称号。2.庙讳:已死皇帝的名讳。这就是“避讳”了。避讳的方法有:改字、空字、缺笔。3.谥号:①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②谥号常用一些特定的词,往往赋予特定的意义,大致可以分为三类:a.褒扬的,如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圣文周达曰昭。b.用于批评的,如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杀戮无辜曰厉。C.表示同情的,如恭仁短折曰哀,在国遭忧曰愍,慈仁短折曰怀。③上古谥号多用一个字,也有用两个字的,如周平王、郑庄公、赵孝成王等;后世除皇帝外,谥号大多用两个字,皇帝只用一个字。④取谥号一般在下葬的时候,所以直接说“谥文贞”;也有死后一段时间才追赠的,这就叫“赠谥文贞”或“追谥文贞”了。⑤后来除了朝廷给谥号外,一些有名望的人死后,其亲友也会根据其生前的情况赠一个谥号,这就是私谥。比如陶渊明谥号是“靖节”。⑥唐代以前,对已死的国君称谥号;唐代以后,对已死的国君则称庙号。分辨的方法是看到某某帝就是谥号,看到某某祖某某宗就是庙号。比如隋炀帝就是谥号,宋仁宗就是庙号,明太祖也是庙号。4.年号:封建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汉武帝之前纪年用甲子,帝王均无年号。自汉武帝即位,始有年号,年号正好就叫“建元”18\n。年号一般用两个字,有的也会有四个字。明清以前,一个皇帝可能会有很多个年号;明清以后,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除了明英宗,因为他做过两次皇帝)。【关于“改元”,见“纪年法中干支纪年法”的知识拓展部分】5.尊号①尊崇帝、后的称号。②嗣位皇帝尊前皇帝为太上皇,前皇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也称为尊号。③唐以后,更在现任皇帝、皇后号上再加称号。如唐朝武后加尊号为圣武皇帝,玄宗为开元神武皇帝。(七)关于人年纪的说法:①豆蔻年华:比喻少女。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出于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②志学之年:十五岁,得源于孔子“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束发:十五岁左右古代男孩成童,要将头发束扎成髻。③既笄:表示女子刚举办笄礼,也就是说女子到了十五岁。④破瓜之年:旧诗文称女子十六岁时为“破瓜之年”。表示十六岁的还有“二八年华”。⑤甫冠(弱冠):表示男子二十岁。⑥而立(之年):表示男子三十岁。不惑之年:表示四十岁。知天命:五十岁。耳顺:六十岁,或又可称为“甲子”。⑦强仕:《曲礼》说:“四十曰强而仕。”说的是男子年纪四十,智虑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后以“强仕”为四十岁之代称。如《明史岳正传》:“而年正强仕,吾北人,又吾所取仕,今用尔内阁,其尽力辅朕。”⑧悬车:表示退休了,古人七十岁退休,所以“悬车”就是七十岁。(八)关于科举考试、教育和文化典籍:一.关于科举考试:考试名称考试时间考试地点别名主考中式称呼第一名考试内容创始人乡试秋季省城秋闱礼部举人解元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会试春季京城春闱礼部贡生会元元朝皇庆年间殿试春季皇宫皇帝进士状元武则天时代1.殿试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明清时一般称此为“赐进士及第”。2.连中三元: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中第一名,这就叫“连中三元”。《明史•商辂传》:“举乡试第一。正统十年,会试、殿试皆第一。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人而已。”3.乡试:科举时代,每三年,各省集士子于省城,朝廷选派正副考官,考试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谓之乡试。中式者称为举人。4.会试:元朝皇庆二年诏行科举,举人各给解据,谘送礼部会试,会试之名始此。明清科举制度,每三年,各省举行考试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为会试。5.殿试:科举时代,帝王于宫殿之内考试贡举之士称殿试。唐武则天策试贡人于洛城殿;宋开宝五年,礼部试进士诸科三十八人,太祖诏对讲武堂,始发榜,得进士二十二人,皆赐及第,自此省试之后行殿试,称为常制。元朝无殿试,省试之后再试于翰林国史馆。明清两代,省试之后集中到京师会试,会试中式后再行殿试,以定甲第。一甲三名,进士及第(即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同进士出身。二.关于教育:1.庠序:指古代的地方性学校。《孟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国子监:国子监是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其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18\n3.太学:古学校名,汉武帝元朔五年,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明以后,不设太学,只有国子监,在监读书的学生称为太学生。三.经典常谈1.儒家经典:①“四书”。“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记它很简单:“孟子在大学中用功读《论语》。”②谈“五经”。“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具体地说就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之名起于汉武帝。【知识拓展】《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称为“诗”“诗三百”,汉代被尊为经典,故称为《诗经》。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民歌和朝庙乐章三百一十一篇,其中《小雅》有笙诗六篇,有目无词,实际存世三百零五篇。全书分为“风雅颂”三体。汉代传诗者齐鲁韩毛四家,前三家已亡轶。故今称《诗经》者,皆指代《毛诗》。【知识拓展】六艺:①周代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御”是“驾驭马车的能力”。②六艺,也可指春秋时期孔子开设私学所授的儒家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中《乐》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中失传。【知识拓展】经传:儒家典籍经与传的统称。“经”是作为典范的书,比如《诗经》。“传”则是因为儒家典籍的意思有后人不能读懂的地方,意义有难以明了的地方,所以就用“传”阐明之。说白了,“经”是儒家典籍原文;“传”是后人对儒家典籍的阐释。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③“十三经”。“十三经”的记诵方法是:“四书”中的《论语》《孟子》;“五经”中的《诗经》《尚书》《周易》,然后从《礼记》中分出三部:《周礼》《仪礼》《礼记》,再从《春秋》中分出三部》:《左氏春秋传》《公羊传》《谷梁传》。最后加上《孝经》《尔雅》。【知识拓展】谶纬之学:古代汉族的儒家神学,是谶学和纬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成语“一语成谶”,指说了一句不好的话便成了真。④“坟典”。所谓“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2.历史典籍①《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公3000多年的历史。体例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②《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本书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为止,共1300多年的历史。本书试图总结出许多的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九)古代节日知识梳理人日:又称人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本节日出自女娲造人的传说,后来每至人日,古人都有头戴“人胜”(一种头饰)的习俗。唐代之后,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登高宴会群臣。据说正月初七日天气晴朗,则主一家人口平安。元日:正月初一。社日: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分为春社和秋社,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寒食:在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相传为春秋时晋文公因放火烧死功臣介子推。人民同情介子推的遭遇,便在他的忌日禁火冷食,以后相沿成俗,便称为寒食。端午:端午节时间在农历每年的五月初五,相传和屈原自投汨罗有关。本节日的特色是吃粽子,划龙舟。乞巧节:又称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个节日和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有关,这个节日往往会勾起人们的乡愁。之所以称之为“乞巧节”,原因在于织女织出的布可以变成天上的彩虹。女孩子祭拜织女就是希望自己的女工能更上一层楼。这个节日经常出现在中国的诗歌中,或写思念故乡之情,或写思念情人之意,甚至还有把天上那对人的忠贞化成现实的渴望的。重阳:又称登高节、老人节。这个节日,可以登高,喝菊花酒等等,王维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便是身处异乡的人因重阳节而对家乡的思念。18\n除夕:年底。这一天是中国人的团员佳日。中国人在这一天有守岁的习俗。2017高考成语分类积累【一】望文生义类1、火中取栗: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2、不为已甚: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3、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4、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5、数典忘祖: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6、水落石出:水退落下去,石头就显露出来。本写自然现象。后比喻事情的真相得以完全显露出来。7、进退维谷:维:相当于“是”;谷:比喻困境。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8、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9、间不容发: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10、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11、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12、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13、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14、盲人瞎马:盲人骑着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15、独步天下: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16、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17、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18、海阔天空: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19、粗枝大叶: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20、东涂西抹:本指妇女涂脂抹粉。后喻随意提笔作文写字或涂画。21、肝脑涂地:涂地:涂抹在地上。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22、一针见血:常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23、百花齐放: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艺术界的繁荣景象。24、五风十雨: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五天刮次风,十天下场雨。形容风调雨顺。25、噤若寒蝉:噤,闭口。寒蝉,寒天里不再鸣叫的蝉。比喻不敢说话。也指默不作声或没有声息。26、三人成虎:三人谣传说有老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老虎。比喻流言惑众,容易使人误假为真。27、名山事业:可以藏之名山,世代流传的事业。多指著书立说。             28、表里山河:表。外表,里,里面。山河,指太行山与黄河。后亦泛指高山大河。一面依山,一面临河。形容地势险要。29、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条文,营私作弊。后指玩弄文字技巧,耍笔杆子。30、人面桃花:原指女子的面容与桃花辉映。后用以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  31、城下之盟:在敌人大军压境或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辱性和约。也泛指一般性的协议或协定。32、穿云裂石:穿透云霄,震裂山石。形容声音高亢嘹亮。33、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人清贫或生活简朴。34、山高水低: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含贬义三长两短安然无恙。35、振振有词:贬义,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没完,其实是强词夺理。常被误认为是褒义。18\n36、尾大不掉: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含贬义。37、师出无名: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38、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39、坐地分赃:赃,赃物。不亲自作案而坐等分取赃物。40、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41、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42、江河日下: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43、计日程功: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44、酒囊饭袋:盛装酒饭用的袋子。比喻只会吃喝,不会做事的无能之人。45、七月流火:火,星宿名。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火”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此时暑热开始减退。46、匠遇作家:“作家”不是“搞文学创作之人”,而是能手、行家。该成语比喻双方本领不相上下,能人碰上能人。47、兔走乌飞:“兔”、“乌”指月亮、太阳,比喻时间迅速流逝。48、功高不赏:不是“有大功劳不用奖赏”,而是功劳大得无法加以赏赐。49、逢人说项:项指唐代诗人项斯,得名士杨敬之极力介荐,因而声名大振。指到处为某人或某事说好话。不是“到处说人坏话”。50、尺布斗粟:用来讽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能相容。51、不刊之论(删改、修改,不是刊登)52、不易之论(改变,不是容易)53、不赞一词(添加,不是赞扬)54、灯火阑珊(衰减、将尽,不是兴盛)55、久假不归(借用,不是请假)56、师出无名(理由,不是名声)57、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58、危言危行59、细大不捐60、安步当车61、不忍卒读62、惨淡经营63、侧目而视64、曾几何时65、从长计议66、大方之家67、耳提面命68、风雨飘摇69、祸起萧墙70、涣然冰释71、空谷足音72、明日黄花73、目无全牛74、山高水长75、特立独行76、下车伊始77、罪不容诛78、始作俑者:贬义词,是指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首开恶例的人。不能仅仅将它理解为“第一个”79、屠龙之技:不是“高超、令人生羡之技”,而是无实用价值、徒有虚名的技术,贬义。18\n80、木人石心:比喻某人为人正派,威不能屈,利不能诱。不是“蠢笨、钝”。81、泥沙俱下,泥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82、歧路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83、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84、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于人而不用于物。85、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86、说话有份量,起决定作用。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87、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88、大快朵颐: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89、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二】断章取义类1、乘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也指飞速地航行。2、垂涎三尺:形容嘴谗。也形容特别羡慕,渴望得到。                   3、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4、步步为营:营,军队驻扎的地方。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置一道营垒。形容进军谨慎。今也比喻行事谨慎稳妥。5、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了。6、瞻前顾后: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7、金玉满堂:既指占有很多财富。也比喻人很有才学,学识丰富。8、春风得意:既可指进士及第后的得意心情。也可用来形容人官场腾达时洋洋得意的样子。9、平易近人: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10、洋洋洒洒: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长篇大论连绵不断。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  11、处之泰然:既形容对待事情或困难,安然自得,毫不在乎。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毫不在意。12、守株待兔:比喻心存侥幸,坐等意外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13、按部就班:按,依照;部,门类;就,归于,班,次序。按照门类,列定次序。原指写文章时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造句合乎规范。后用以形容做事按照一定条例,遵循一定的顺序。14、玲珑剔透:玲珑14、精致精巧:剔透,剔除而使透空明晰。形容奇巧精制、明晰透亮。也形容人聪明灵巧或俊俏标致。15、秀色可餐: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           16、眉来眼去: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17、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也形容因饥寒冻馁而战抖的样子。   18、朝秦暮楚:比喻人反复无常。亦谓朝在秦地,暮在楚地。比喻行踪不定或生活不安定。    19、万紫千红:指百花盛开,色彩艳丽。现多指繁荣兴旺、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20、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21、按兵不动:使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22、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23、如虎添翼: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力口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24、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25、终南捷径:比喻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26、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27、高视阔步:形容气概不凡或态度傲慢。28、难分难解:双方相持不下(多指竞争或争吵、打斗)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29、抓耳挠腮:形容焦急而又没办法的样子。也形容欢喜而不能自持的样子。18\n30、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31、披星戴月: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劳顿。32、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33、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34、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35、人仰马翻:形容混乱或忙乱得不可收拾的样子。36、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或人力,使经常不缺。也比喻一点一点地做某件事,总不间断。37、六亲不认:形容人没有情义或不讲情面。38、体无完肤:形容浑身受伤。也比喻论点被全部驳倒或文章被删改得很多。39、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逆劲有力。也形容文章深刻有力。40、短小精悍:形容人身体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41、不瘟不火:不是“不红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形容恰到好处。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42、功败垂成:不是“成功”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含有惋惜之意。43、毁家纾难:不是“家毁了”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指牺牲小我)44、具体而微:不是“具体”大体具备,但形状或规模较小。具体:大都具备。微:微小45、开门揖盗;不是“打开门抓”揖:拱手作礼。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致祸患。46、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含贬义。47、不置可否: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48、空前绝后:以前不曾有过,以后也不会有49、人心向背;人们拥护或反对50、生死攸关: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51、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52、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53、等量齐观:对有差别的事物作同等看待54、鼎足之势(指三方面局势的对立或相持)55、集腋成裘(好的东西积少成多)56、管窥蠡测:指人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57、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58、方兴未艾:方:正在;兴:起始,兴起;艾:停止,完结。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59、字宇珠玑:比喻说话或文章词句十分优美【三】形近混淆类1、比比皆是: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2、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突然丢失。现则用它比喻消息传播极迅速。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比喻消息无需推行宣传,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传布迅速。3、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走马观花: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18\n5、每况愈下:每:每一次;逐一;况:状况;愈:更加。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形容不仅没有发展,反而逐渐下落。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处。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指事业精力等每况愈下。6、美不胜收:胜:能承担或承受。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琳琅满目: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完美的事物很多。多指书籍、工艺品。“美不胜收”和“琳琅满目”都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但美不胜收偏重“来不及看”;“琳琅满目”侧重在“满眼都是”。7、如虎添翼:比喻强大的事物更加强大了。为虎添翼: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8、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不容置喙: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9、无懈可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十分严密,找不到漏洞。 无隙可乘:没有空子可钻。10、养虎遗患:留着老虎不除掉,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养痈遗患:痈:毒疮;患:祸害。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姑息坏人坏事,结果自己遭殃。11、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指人或事物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休戚与共: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同欢乐共悲哀。12、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只能指人,不可形容物。13、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14、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15、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漠不关心:对人和事物冷淡不关心。16、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17、付之一炬:一把火烧光。付之一笑:用笑一笑来回答、对待它。18、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不可向迩:不能接近。19、罪不容诛:易误解为有罪却不当杀。指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足以低偿。罚不当罪:多指处罚过重。20、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危言耸听:故意说些惊人的话,让人听了害怕。21、一蹴而就:一步就成功,不要误解为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形容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22、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来往交际的人很多。门可罗雀: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23、百无一能:一百件事中没有一件是能够做的。形容什么都不会。多为自谦之词。百无一是:干一百件事,没有一件是做得对的。形容一无是处。24、坚苦卓绝:(在艰难困苦中)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18\n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很不平凡。25、前赴后继:突出踊跃前进,连续不断;前仆后继:突出英勇奋斗,不怕牺牲。26、千金买骨:喻诚心而迫切地招揽人才;千金买笑:指不惜重金博取美人欢心。27、苟且偷安:偏重在贪图安逸;苟且偷生:偏重在贪图生存。28、不以为意:不把某事放在心上,不在意,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不以为然:然,正确;不以为然即不认为对,表示不同意。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29、不名一钱:名,占有;没有一文钱,形容穷困到了极点。不值一钱:即连一文钱也不值,形容没有一点价值。不赞一词: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也指一言不发。30、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不厌其烦、不厌其详:不嫌详细。指越详细越好。31、目不交睫: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目不见睫: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32、一发而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既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一发而不可收拾: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33、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四】轻重失度类1、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分量很重,一句话就能起决定性的作用。2、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级领导人)。词义重,不能用在一般人身上。3、德高望重:指品德高尚,名望很重。4、怙恶不悛: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5、恪守不渝:恪:谨慎,恭敬。渝:改变。严格遵守,决不改变。6、励精图治:励:奋勉。图:谋求,设法。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7、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8、“包罗万象”形容内容庞杂,无所不有。9、“养虎遗患”比喻纵容敌人,给自己留下后患,在句中形容缺点错误,既对象不当,又程度过重。10、罄竹难书,罄,尽;竹,古代写字的竹简;书,写。意思是用尽终南山的竹子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11、“浩浩荡荡”,本指水势广阔浩大。后来形容规模很大,气势雄壮。12、“左右逢源”主要指人因为造诣深,积累多,取用材料时思路开阔,取之不尽。或指做事时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五】重复矛盾类1、人民生活的安居乐业(“安居”已含有“生活”)2、人民生灵涂炭(“生灵”是“百姓”的意思,与“人民”重复)3、没想到的不虞之誉(“虞”是料想的意思,与“没想到”重复)4、难言之隐的苦衷(“隐”指隐秘的事,与“苦衷”重复)、5、目前的当务之急(“当务”与“目前”语意重复)6、使他好像如芒在背(“好像”与“如”重复)7、真知灼见的意见(“意见”与“知、见”重复)8、至今还记忆犹新(“犹”与“还”重复)9、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遍体”与“浑身”重复)18\n10、就显得相形见绌了(“形”与“显得”语意重复)11、劳苦大众民不聊生(“大众”“民”)12、妄自菲薄自己(“自”“自己”)13、广大灾民哀鸿遍野(“灾民”“哀鸿”)14、一天天地日臻完善(“一天天”“日”)15、津津乐道地说(津津乐道:津津,兴味很浓的样子。乐道,乐于谈论。指饶有兴味地谈论某事。)16、一场南柯一梦(泛指一场美梦。比喻得失无常,美梦成空。)  17、接踵而至地闯进来(接踵而至: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到来。形容很多人接连而来。)  18、责无旁贷的责任(责无旁贷:责,责任。贷,推卸。自身负有的责任,不能向别人推卸。)19、感到自渐形秽(原指自己的容貌风度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20、突然恍然大悟(恍然大悟: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明白,觉醒。一下子忽然明白过来)21、扪心自问的自责(扪心自问:扪,摸,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惭愧之处。形容心地坦然,光明正大。)22、每天都要日理万机。(日理万机:理,处理,机也作“几”事务。一天要处理上万件事务。)  23、任重道远的责任(比喻既担负着重大而艰巨的责任,又必须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24、正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势头并未停止)25、破天荒的第一次(破天荒:天荒,从未开垦过的土地。比喻从未有过,第一次。)  26、众多的芸芸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后用以指一大群普普通通的人。)27、连着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地忙活(“天、夜”“宵、旦”)28、这是大家众所都知的(众所周知:周,普遍、全。大家都知道。)29、暗含着不言而喻的潜台词(“不言”“潜”)30、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重复)31、感激涕零得流下了眼泪(涕,泪,零,落。感激得流下了眼泪。形容非常感激。)32、心里一直耿耿于怀(耿耿,心里有事,很不安宁的样子。心里老是想着,不能忘怀。)  33、独自孑然一身【“孑然一身”就是指孤零零的一个人,与“独自”意思重复。】34、更加变本加厉【“变本加厉”,原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多形容情况比原来更加严重。前面不能再用“更加”。】35、前所未有的空前【“前所未有”与“空前”重复。】36、显得弥足珍贵【删去“显得”即可。】37、过分的溢美之词 【“过分”与“溢美之词”有重复。删去“过分”。】38、耳目一新的全新感觉【“耳目一新”与“全新”重复。】39、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漫山遍野”与“到处”重复】40、本来我们已经说好了去送他,可因临时有事没能去送行,我对自己的失约一直耿耿于怀,迄今也不能忘记。【耿耿于怀指心事牵萦回绕,不能释怀,“迄今也不能忘记”已含在其中。】41、小小的弹丸之地【“小小的”与“弹丸之地”重复,去掉“小小的”】42、自分道扬镳了【去掉"各自"】43、三令五申地强调【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告诫,“强调”已含在其中。】44、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口若悬河,形容能言善辩,“说”已含在其中。】45、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潜移默化,形容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到感染、影响而不自觉地发生了变化,“影响”已含在其中。】46、一览无余地看到。【一览无余,形容事物很简单,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看到”已含在其中。】【六】褒贬失当类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2、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3、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4、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5、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18\n6、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7、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8、别出心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9、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10、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11、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12、改头换面:表面上改一下,实质上和原来的还是一样。 13、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14、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15、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16、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17、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18、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19、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20、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21、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22、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23、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24、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25、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26、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27、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28、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贬义。29、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30、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31、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32、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33、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34、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35、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36、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不符合实际。37、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38、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39、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40、呜呼哀哉:指死亡。【七】谦敬错位类1、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2、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3、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4、洗耳恭听:洗清耳朵,恭敬地听讲。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多用于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5、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6、率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作示范。7、虚怀若谷: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空旷深广。形容非常谦虚。8、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位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等待客人,表示尊敬。9、蓬荜生辉: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称谢别人题赠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蓬筚:即“蓬门荜户”的简称,用蓬草、荆竹作门的草屋比喻穷苦人家。10、敝帚自珍:一个破扫把,自己也十分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再不好也值得珍惜。1118\n、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12、贻笑大方:贻,留给;大方,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学者或行家笑话。13、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14、敬谢不敏:敬,恭敬;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指恭敬地表示没有能力或不能接受(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15、忝列门墙: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表示自己愧在师门。16、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坏。17、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18、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19、德薄才疏: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20、德薄能鲜:德行浅薄,才能低下。21、挂一漏万:挂,列举;漏,遗漏。提到一个,漏掉上万。形容列举到的很少,遗漏掉的很多,很不完备。22、不情之请:客套,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23、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24、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25、一枝之栖:只求得到一个藏身的地方,是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26、恭敬不如从命:与其态度谦逊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27、望尘莫及:同对方相比,差之甚远。28、一得之遇:一得,一点心得;愚,愚见,谦辞。谦称自己的一点愚昧的见识。29、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做事;素餐,白吃饭。谦称自己未尽职责。30、不足挂齿:挂齿,放在嘴上说。事情轻微,不值得一提。31、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32、绠短汲深:绠,打水用的绳子;汲,从下往上打水。吊桶的绳子很短,却要从深井里打水。比喻能力微薄,任务重大。33、东涂西抹:本指妇女涂脂抹粉。后常用作提笔作画、写字或作文的谦辞。34、区区此心:区区,微小、微薄。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35、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愚笨的人多次思虑问题,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得到一定的收获。也作“愚者一得”。36、管窥蠡测: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蠡,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大海。比喻眼光狭窄,见识浅陋。也作“以管窥天,以蠡测海”37、班门弄斧:班,指古代的巧匠鲁班。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38、聊表寸心: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39、避让贤路:交印辞职,给才德高的人让路。常作老年引退的自谦辞。【八】用错对象类1、用于男女之间的:比翼齐飞(也可表相互帮助共同前进)、海誓山盟、结为连理、举案齐眉、劳燕分飞(多指夫妻人或情侣离别)、两小无猜、破镜重圆、秦晋之好、琴瑟和谐、青梅竹马、相敬如宾2、用于文艺作品的:别具匠心(文艺方面构思独特)出神入化(技艺达到绝妙境界)荡气回肠(形容乐曲、文辞等婉转动人)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高超奇妙)浩如烟海(文献资料等丰富)绘声绘色(文艺作品描述生动)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石破天惊(比喻文章或议论等新奇惊人,不同凡响)天马行空(诗文、书法豪放无拘)18\n惟妙惟肖(模仿或描写得非常逼真)下里巴人(通俗音乐)栩栩如生(只形容艺术形象的生动,逼真)阳春白雪(高雅音乐)3、用于其他特定对象的:楚楚动人(青年妇女美丽可爱)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拍手称快(多指仇恨消除后的痛快)萍水相逢(只用于陌生人)起死回生(形容医术高明)情同手足(非兄弟间)十室九空(天灾人祸使人民流离失所的惨象)舐犊情深(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天伦之乐(家人之间)信手拈来(写文章时能熟练运用)秀外慧中(外貌秀美,多指女性)鳞次栉比(形容房屋、船只等密集排列)【九】其它不合语法类(1)用于否定语和反问句:一蹴而就、善罢甘休、等闲视之、同日而语、等量齐观、相提并论一概而论、望其项背、青红皂白、妄自菲薄、天高地厚、无时无刻(2)不能接宾语的成语:出奇制胜、漠不关心、谆谆教诲、乐此不疲、接踵而至、信手拈来、侃侃而谈、司空见惯、发扬光大(3)一些成语有习惯性的语法要求:大名鼎鼎——只能做定语,不能做谓语赫赫有名——能做定语、谓语正襟危坐——不能带补语津津有味——只能做“吃”、“读”的补语载歌载舞——不能做补语不亦乐乎、不可开交——只能作补语1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