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复习资料) 10页

  • 55.50 KB
  • 2022-07-29 发布

口技(复习资料)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口技》复习资料《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清代顺治年间进士。原文译文对照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一天,正赶上一家大宴宾客,在客厅东北角设置了一个八尺宽的帷账,口技人坐屏障中,口技人坐在帷账里面,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醒木罢了。众宾团坐。众宾客围坐下来。少顷,过了一会儿,但闻屏障中抚尺二下,只听帷账里醒木拍了两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全场都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介绍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演前气氛。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遥遥闻深巷中犬吠,远远听到深巷里狗叫起来,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伸懒腰,打哈欠,摇其夫语,夫呓语。她摇着丈夫并与他说话,她丈夫说着梦话。既而儿醒,大啼。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啼哭。夫令妇抚儿乳,丈夫让她给孩子喂奶,儿含乳啼,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妇拍而呜之,妇人拍着孩子轻声哼唱着哄他入睡。又一大儿醒,又有一个大孩子也醒了,狺狺不止。嘴里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当是时,这个时候,妇手拍儿声,妇人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声,嘴里轻声哼唱的声音,儿含乳啼声,小孩子含着奶头的啼哭声,大儿初醒声,大孩子刚醒来的絮絮声,夫叱大儿声,丈夫对大孩子的呵斥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同时并作,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满座宾客无不伸颈,全场宾客没有一个不伸着脖颈,侧目,偏着头看,微笑,微微笑着,嘿叹,默默赞叹,以为妙绝也。都觉得妙极了。口技者摹仿一家人深夜由睡到醒的过程以及宾客的反应。既而,没过多久,齁声起,丈夫的鼾声响起来,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妇人拍小孩也拍得缓慢,渐渐停下来。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隐隐地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器倾侧,盆碗器物翻倒的声音,妇梦中咳嗽之声。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宾客意少舒,宾客们这时心情略微放松了一些,稍稍正坐。都稍稍端正了一下坐姿。一家人由醒到睡的过程以及宾客的反应。忽一人大呼:“火起!”忽然听见一个人大喊“起火啦!”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丈夫起来大喊,妇人也起来大喊。两儿齐哭。两个孩子也齐声哭起来。俄而百千人大呼,不一会儿就听见许多人的喊声,百千儿哭,有许多孩子的哭声,百千狗吠。还有许多狗叫声。\n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其中夹杂着噼哩啪啦房倒屋塌的声音,火爆声,烈火燃烧的爆裂声,呼呼风声,呼呼的风声,百千齐作;许多种的声音一起响起来;又夹百千求救声,又夹杂着许多人的呼救声,曳屋许许声,人们拉塌火烧房子时一同用力的呐喊声,抢夺声,泼水声。从火中抢救物件的撞击声,泼水声。凡所应有,凡是该有的声响,无所不有。没有一种没有。虽人有百手,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手有百指,一只手有一百根手指,不能指其一端;也不能指明其中任何一种声音;人有百口,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口有百舌,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不能名其一处也。也不能说出其中任何一种音响。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种情况下,宾客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奋袖出臂,捋起袖子,伸出胳膊,两股战战,两腿哆哆嗦嗦,几欲先走。差点儿要抢先逃跑了。家里失火,家人救火的过程以及宾客的反应。而忽然抚尺一下,忽然间醒木一拍,群响毕绝。所有声响全都消失。撤屏视之,撤掉帷账向里面一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醒木罢了。写表演结束,重写口技人的道具,呼应开头。文章主旨本文是300多年前北京城里一次口技表演的真实记录,作者通过对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赞扬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写作手法(1)以动写静:用“深巷犬吠”、“老鼠活动”、盆器倾侧、妇人咳嗽等声音,烘托反衬了深夜静谧的气氛,是以动写静的写法。(2)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口技表演——直接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侧面描写:从听众的神态、动作、反应——侧面烘托了表演者的技艺高超;首尾两段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突出了技艺在“口”而非其他器具——侧面烘托了表演者的技艺高超。课文内容理解1.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课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两个方面:表演者和听众。一方面正面描写口技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另一方面侧面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在描写过程中,都是先写表演,后写反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结合。2.文中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极其简单的道具,其用意是什么?\n表明口技不是靠其它器物发声,而仅仅是靠一张嘴发声,突出其技艺在“口”,其目的,全在于赞美表演者技艺之高。3.全文是如何以“善”字统领全文的?全文紧扣表演的“善”,既用生动形象的描绘来正面突出口技表演的“善”,又用众宾反应来侧面烘托口技表演的“善”;既有作者简要的评论,画龙点睛地赞美口技表演的“善”;又有意味深长的开头与结尾以道具的简单来反衬口技表演的“善”。4、各场景的声音变化有何特点?请结合语段具体分析。从三个场面总体来看,由远及近、由内及外、由少及多、由微弱到喧闹、由缓慢而急快、由简单而纷繁、由一家而涉及乡邻,淋漓尽致地表现口技的精湛奇妙,思路清晰有序,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第一个场景形成波澜,第二个场景过渡承接,声情潜伏,第三个场景是情节发展的高潮。第一个场景从“深巷犬吠”开始,以四口之家作为想象中的舞台,先模拟妇人“惊觉欠伸”拉开深夜被惊醒的帷幕,再模拟丈夫“呓语”,画面渐清晰,至幼儿大啼,帷幕大开,打破深夜的静谧。第二个场景“夫齁声起”“妇梦中咳嗽”说明一家人由醒而睡,尤其通过鼠倾盆器之声来衬托屋内的安静,甚是绝妙。第三个场景情形急转,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妇大呼”“两儿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儿哭”“犬吠”,再到风火声、救火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表演达到高潮。5、课文除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外,还多次描写听众的反应,试体会这些反应有何不同?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伸颈”侧面”说明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叹”表明对表演者的赞赏,观众初人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写“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已说明观众已渐渐融人表演情境,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第4段写听众“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恨不得赶紧逃脱这场火灾,说明已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三处描写,层层深入,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 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6、文中的以下两处是怎样以动写静、表现深夜寂静气氛的?\n①“遥闻深巷中犬吠”口技表演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这一句写犬吠声,而这犬吠声是远远听到的,并且是从深巷中传来的,这就营造出夜深入静的氛围,把听众带人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使听众的注意力自然地被“犬吠”声听吸引,想知道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句既是以动写静,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又是使一户人家由妇人初醒到全家喧闹的铺垫。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这是以老鼠跑动偷食声、“盆器倾侧”声、妇人朦胧中的咳嗽声为反衬,加重深夜的静谧气氛,表现一家人由醒复睡后的沉寂状态,并为下面即将表现的大火灾蓄势。重点实词1、会宾客大宴(适逢,正赶上)2、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3、其夫呓语(说梦话)4、妇抚(抚摸、安慰)儿乳(喂奶)5、妇拍而呜之(指轻声哄小孩入睡)6、众妙毕(全、都)备7、宾客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松弛)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其中夹杂着)9、曳屋许许声(拉)10、虽人有百手(即使)11、几(几乎,差点儿)欲先走(跑)12、奋袖出臂(扬起、兴起)13、两股战战(大腿)14、不能名其一处(说出)15、于厅事(客厅,大厅)之东北角16、一齐凑发(会合,聚集)17、众宾团坐(环绕)18、既而(不久)19、俄而(一会儿)20、少顷(一会儿)(1.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3.表示相继发生:既而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少顷未几)一词多义1、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择其善者而从之(好)2、乳:妇抚儿乳(喂奶)儿含乳啼(奶头)3、绝:以为妙绝(极)群响毕绝(消失,停)4、妙:以为妙绝(美妙奇妙)众妙毕备(妙处)5、指:手有百指(指头)不能指其一端(指出,指明)6、坐:口技人坐屏障中(坐在)满坐寂然(同“座”,座位\n)古今异义词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置但:古义:只今义:但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于是: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3、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4、几欲先走走:古义:跑今义:步行5、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古义:夹杂今义:中间7、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词类活用1、会宾客大宴宴:名词作动词,译为:举行宴会2、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译为:擅长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作动词,译为:说出4、众妙毕备妙:形容词作名词:妙处文言句式判断句式:“不能名其一处也”,译为: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用原文填空1、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2、写口技表演的以假乱真、惊慌欲逃的语: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3、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凡所应有,无所不有。4、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高的句子是: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②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5、文中最能体现口技人摹拟效果的一句是:众妙毕备理解回答1、《口技》一文中“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毕业典礼B.毕生精力C.丑态毕露2、“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和下列词语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莫名其妙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3、第一段写什么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内容:交待了口技表演者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听众情况和开演气氛。\n作用:为下文记叙精彩表演作了渲染和铺垫。善4、课文依次描写了课文依次描写了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失火救火三个情景,目的在于表现口技人高超的表演技艺,即是紧扣“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一个“善”字。5、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三次。细腻的刻画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的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6、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7、文章第三节中“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这几句话的作用是什么?以动写静,衬托深夜的静。8、文章第四节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好处:更为全面的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9、①写出两个与“不能名其一处也”的“名”字用法一致的成语。莫名其妙、惊诧莫名、莫可名状②写出一个与“几欲先走”的“走”字用法一致的成语。走马观花10、第1段中用4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突出道具的简单,说明口技人表演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非他物。11、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善,作者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体现的。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急切而向往的心情13、第2段描写口技人表演的声响,其顺序是什么?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及多。14、众宾客听了表演后都“以为妙绝”,请问“妙”在何处?“妙”在于五种声音,一时齐发,犹如一部大合唱。15“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了听众听表演的哪些内心感受?\n听得入神,心领神会,满意、折服的感受。16、无不变色离席”中的“离席”与“几欲先走”为什么不矛盾?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变色离席”是写神态,“几欲先走”是写心理,这两句是说吓得想逃走而未走的心理与神态,所以不矛盾。作用是表现听众如临其境,说明口技人表演到达以假乱真的地步。17.你能说出作者先叙“遥闻深巷中犬吠”的深意吗?既是室内一家人惊醒的直接原因,又为下文“夜半失火”作了伏笔,体现了口技人的艺术匠心。18、品味,分析其表达的作用和效果。(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通过伸颈、侧目的动作描写,微笑、默叹的神态描写,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高超。(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通过“变色离席”的神态描写,“奋袖出臂,两股战战”的动作描写,“几欲先走”的心理描写,侧面烘托口技人的技艺高超。19、由“遥闻”至“以为妙绝”,写出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大而小、由疏而密,由少而多的过程,作者抓住了哪些词语的变化分层展现这一情景的?犬吠……以动写静,烘托深夜的寂静的气氛。欠伸、呓语……声音微弱。大啼、呜之、絮絮不止……说明四口之家由睡到醒,秩序渐进。拍儿、呜啼、初醒声——一时齐发,用短促排比句式,急促的语势,口技表演达到第一高潮。20、“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和“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是两处对声音的记叙描写,试比较一下,看看特点有何不同,并对写法加以评析。前句记叙描写的声音较单一,后句记叙描写复杂、逼真。这种从开始单一到后来复杂的声音的模拟,符合失火救火的实际,也与后来观众的反应相吻合。能突出表演以假乱真的高超技艺。21、课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请简要分析研究其作用。\n两次交代极简单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结构上首尾呼应,起落分明;道具的简单,反衬其口技技艺高超,突出技艺在“口“,点明题意。22、这篇课文用一个“善”字拎起。“善”在哪里?怎样写“善”?“请你用“善在……,它写出了……”说一句话。善在众妙毕备、百千齐作、应有尽有,它写出了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23、本文描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口技。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请你仿照示例,选择熟悉的一种加以描述。[示例]: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船。龙船形如柳叶,船头船尾刻有彩色的龙头和龙尾。水手们穿红着绿,一人击鼓,一人举旗,阵容整齐。比赛开始,锣鼓齐鸣,但见水手们和着鼓声,桨起桨落,动作刚劲。龙船如飞,争先恐后,紧张激烈。岸上的人也拼命地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24、下节课是大家盼望已久的、一个星期才一节的音乐课,上课铃声还未响,就自发地齐唱起了《我的未来不是梦》,以迎接音乐老师的到来。就在这时,班主任数学老师夹着一叠试卷走了进来,说道:“利用这节音乐课和下节数学课,进行一次测试……”请你仿照本文中对观众的反应的描写,用简短的语言描写一下这时同学们的反应。我的描述:班同学无不瞠目结舌,暗拍大腿,满脸无奈,唏嘘不已。有的作“晕”状,有的哭丧着脸,有的耷拉着脑袋……25、文章开头交代“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者”前加“善”字加以修饰,有什么作用。对口技者的表演技艺,从整体上给予评价;结构统领全文内容。全文内容情节都围绕“善”展开。26、文中写犬吠用“遥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遥遥闻”表明犬吠声由远而近,营造出小巷幽长,夜深人静的气氛。“微闻”写老鼠活动的细微声响,从侧面突出一家人入睡后的静谧的气氛。27、文章从哪两方面来描写失火、救火的场景?正面描写失火、救火场面的各种声音,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阅读理解题\n[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1.摘出文段中表示时间的副词,简析其作用。既而、未几,作者按时间顺序,眉目清晰地描写出声音变化的先后过程,场景转换的层次。2.简析加黑词“当是时”的表达作用。既对上文起收束概括作用,又点明、强调各种音响同时从一人口中出,从而突出了口技人高超的技艺。3.一段写了哪几种声音?它们的先后次序能调换吗?谈谈你的理解。犬吠,妇人惊觉欠伸,夫呓语,儿醒啼声,含乳啼声,妇拍呜声,大儿絮声,夫叱大儿声不能调换,这种描写顺序非常符合生活情景(逻辑),具有逼真的生活实感。4.二段加线的句子如果不要,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加线句用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一家人睡尽后的细致人微的音响,写得有血有肉,十分逼真,体现了口技人高超人微的艺术匠心。5.你能说出作者先叙“遥闻深巷中犬吠”的深意吗?既是室内一家人惊醒的直接原因,又为下文“夜半失火”作了伏笔,体现了口技人的艺术匠心。6.这两段文字中口技人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作者第二段写出异样的安静,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其用意是什么?一段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二段则由一段的大变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以声衬静。此处极写静为下文“夜半失火、救人”的高潮作铺垫,起到反衬作用,从而形成巨大的场景反差、鲜明的对比,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二]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n1.简括选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写口技者摹仿一场夜半大火灾的情景,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2.段中加点词“中”、“夹”很富表现力,试作简析。这两个词表现了口技人忙中“偷闲”,大处现微的艺术匠心。3.有人说:“俄而百千人大呼”一句前转接太快,不合生活实际,应当由夫妇一家,写到邻家、街坊,再写“百千人大呼”,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这样写反而过于罗嗦,不能表现大火灾“间不容发”的情景,更不能极快地将口技推向高潮,反而冲淡了口技者的技艺。4.简括这段文字作者写作的思路。表演火灾——议论赞叹——听众反应。5.加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析修辞的表达效果。议论,修辞手法有:对偶、夸张。从不同方面高度赞扬了口技者的高超技艺。6.口技者的表演具有逼真的效果,高度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在哪里?段中最后一句。“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