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复习资料 9页

  • 80.00 KB
  • 2022-07-29 发布

林业复习资料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森林: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据相当大的空间(或面积),具有一定的结构,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2、林业:就是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传统林业:开发利用森林,以取得木材、燃料和其他林产品。现代林业:和谐地利用森林资源,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目标综合经营森林,高效深度利用森林,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3、郁闭度: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4、疏密度:是现实林分的胸高断面积与标准林分胸高断面积之比,用0〜1.0表示,反映现实林分生产力和经营水平高低。5、森林的组成:植物、动物、微生物、林地。6、森林的特点: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森林的价值:直接价值、生态功能、旅游价值(美学、保健、科普)生态功能:(1)保持水土、涵养水源;(2)防风固沙,护田保土;(3)调节气候,增加降水;(4)保护环境,净化大气;(5)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7、林学: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发展、管理以及资源再生和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传统林学:营造、抚育和利用森林的科学。广义的林学包括:(1)森林学科:以木材采运和加工工艺为中心。(2)营林学科:以培育和经营管理森林为中心。现代林学:以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社会、生态、文化以及科研等多种功能和多种效益为目的,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的科学。8、森林覆盖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郁闭度N0.2)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9、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10、社会对林业的需求: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11、林业产权制度一一三定工作: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n目的是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12、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6大林业工程:(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退耕还林工程;(4)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5)京津风沙治理工程;(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13、林分: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具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林分的内部特征:(1)树种组成:林分内乔木树种种类及各种乔木所占的数量比例。(2)林相: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形成的层次,也称林层。(3)林龄及其结构。以林分成熟度表示林分年龄:幼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4)起源:林分的形成方式和动力。根据繁育方式分为:实生林、萌芽林;根据形成动力分为:人工林、天然林。14、选择育种:从现有的种质资源群体中,选出优良的自然变异个体,使其繁殖后代来培育新品种。15、苗圃作业方式又称育苗方式。苗木:用于绿化造林的树木幼苗。实生苗、营养繁殖苗、裸根苗、容器苗等。苗木繁殖方式和种类:(1)实生繁殖:利用种子繁殖苗木。所培育的苗木叫实生苗。(2)营养繁殖: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根、干、枝、叶、芽)或组织作为育苗材料繁殖苗木。所培育的苗木叫营养繁殖苗。优点: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提早开花结实。缺点:繁殖多代容易出现早衰、退化现象;大量繁殖受限制。16、总生产量:森林群落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总量。生物量:又称净生产量。森林群落在一段时间内有机物质的积累量。森林生产力:单位林地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生物量。17、杂交育种:对遗传基础不同的树种,或同一树种的不同类型,或不同个体之间,通过人工控制授粉,以获取新的优良品种。18、整地:育苗前对地进行的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的总称。苗圃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地上不同树种或树种与农作物按照一定顺序轮作换种植苗木移植:在苗圃中将苗木更换育苗地继续培育的过程。影响移植苗成长的因子:水分、养分和能量三大平衡。苗木质量即苗木满足特定条件下实现造林绿化目标的程度。19、根据起源森林划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根据人为干预程度:原始森林、天然次\n目的是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12、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6大林业工程:(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退耕还林工程;(4)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5)京津风沙治理工程;(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13、林分: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具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林分的内部特征:(1)树种组成:林分内乔木树种种类及各种乔木所占的数量比例。(2)林相: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形成的层次,也称林层。(3)林龄及其结构。以林分成熟度表示林分年龄:幼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4)起源:林分的形成方式和动力。根据繁育方式分为:实生林、萌芽林;根据形成动力分为:人工林、天然林。14、选择育种:从现有的种质资源群体中,选出优良的自然变异个体,使其繁殖后代来培育新品种。15、苗圃作业方式又称育苗方式。苗木:用于绿化造林的树木幼苗。实生苗、营养繁殖苗、裸根苗、容器苗等。苗木繁殖方式和种类:(1)实生繁殖:利用种子繁殖苗木。所培育的苗木叫实生苗。(2)营养繁殖: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根、干、枝、叶、芽)或组织作为育苗材料繁殖苗木。所培育的苗木叫营养繁殖苗。优点: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提早开花结实。缺点:繁殖多代容易出现早衰、退化现象;大量繁殖受限制。16、总生产量:森林群落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总量。生物量:又称净生产量。森林群落在一段时间内有机物质的积累量。森林生产力:单位林地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生物量。17、杂交育种:对遗传基础不同的树种,或同一树种的不同类型,或不同个体之间,通过人工控制授粉,以获取新的优良品种。18、整地:育苗前对地进行的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的总称。苗圃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地上不同树种或树种与农作物按照一定顺序轮作换种植苗木移植:在苗圃中将苗木更换育苗地继续培育的过程。影响移植苗成长的因子:水分、养分和能量三大平衡。苗木质量即苗木满足特定条件下实现造林绿化目标的程度。19、根据起源森林划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根据人为干预程度:原始森林、天然次\n生林、人工林;根据树叶形状:针叶林、阔叶林;根据林木组成:混交林、纯林森林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种。20、森林种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21、森林的特征:1、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林产品丰富;2、体积庞大、寿命长久、对环境的影响力巨大;3、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iWj;4、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相对较高;5、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22、森林群落的演替:森林群落的更替和变化。23、有关良种选育的概念(1)优良品种:遗传品质优良的品种。遗传品质包括: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适应性、抗逆性。(2)优良种子: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均优良的种子及用于无性繁殖的各种营养器官。播种品质包括:物理特性、使用特性、发芽率。(3)良种选育:选育和繁殖林木新品种和新栽培材料的遗传改良工作。包括:遗传理论、林木育种、良种繁育。(4)育种任务:通过提高有利的基因频变,改变林木群体结构,选育和繁殖遗传品质得到不同程度改良的林木系列材料。(5)育种技术:培育优良品种的方法。包括:选择(种源、林分、优树、无性系);引种;育种杂交、诱变、新技术)(6)良种繁育:良种的扩大繁殖和生产过程。包括:选择优良种源、建立母树林(是在天然林或人工林中,选择优良林分并通过留优去劣的疏伐措施而营建的采种林分,目的是提供遗传品质较好的种子。)、种子园(由优树的无性系和家系营建而成,以生产优良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控制授粉种植园)、采穗(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提供优质种条和接穗的场圃)、24、无性系:一个亲本通过无性繁殖培育的所有个体的总称25、乡土树种:每个树种都有一定的自然分布范围,在自然分布区内的树种称为乡土树种。26、外来树种:某一区域引进本区域自然分布以外的树种,该引进树种被称为外来\n树种。27、驯化:促使引进树种逐渐获得适应于引种地区生长的各项措施。28、引种: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本地区或本国没有的树种,通过驯化培育使其成为本地或本国的栽培树种。引种意义:1)林木改良的基本技术之一;2)多、快、好、省的良种化途径;3)丰富树种资源、增加育种原始材料、保护珍稀濒危树种有重要意义。29、树木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1)不需要采取特殊保护措施能够正常生长;2)不降低原有的经济价值;3)能够用该树种固有的繁殖方式进行繁殖;4)没有明显或致命的病虫害。30、种子休眠: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某种因素,一时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现象。31、种子催芽:通过人为措施打破种子休眠,促使其萌芽并生根的处理措施。32、播种方法:条播、点播(穴播)、撒播。33、森林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三大效益。34、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35、森林的植物组成:A:林木:又称活立木。生长在林内达到各林冠层的乔木树种的总称。(1)优势树种:是指森林群落里株数(或材积最大)最多的乔木树种。(2)主要树种:又称为目的树种,是人们经营的对象。(3)次要树种:又称非目的树种,往往是经济价值较低的树种。(4)伴生树种:也称辅佐树种。是伴随主要树种生长,促使主要树种生长或干材通直,抑制主要树种萌条或侧枝生长,或在防风林带中增加林冠层厚度和紧密度的树种。伴生树种往往是一些比较耐荫的树种。(5)先锋树种:是指首先占据生态环境恶劣的立地上的树种。根据高生长期的长短,可把树种分为前期生长型和全期生长型两大类型。B:下木:林内的灌木和小乔木的总称。C:幼树幼苗:林木或侵入的其他乔木树种的后代。D:活地被物:通常是指林内的草本、苔鲜、地衣、真菌及匍匐状的小灌木组成的植被层。E:层间植物:也叫层外植物。是指森林中的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它们附着或攀缘在直立植株的不同部位,本身不构成一个层次。36、森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1)森林直接效益有出产木材、以及其它林副产品如水果、樟脑,桐油松脂等。2)森林间接效益有: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调节温度和影响降水;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改善环境;降低噪音;维护生物多样性.37、造林树种选择原则:适地适树原则:使树木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立地条件相适应。选——选地适树、选树适地;改一一改地适树、改树适地。\n经济原则:所选树种能充分满足造林目的。生态原则: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理念组织营林生产。\n38、混交林的特点:(1)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林产品种类和数量增加,主干通直圆满、自然整枝良好、干材质量好。(2)林分稳定:食物链较长,生物多样性高;根系发达,抗风、抗雪压能力强;降低森林火险。(3)充分利用营养空间:喜光与耐荫、深根型与浅根型、吸收根密集型与分散型、速生与慢生。(4)改善立地条件改善林地小气候,凋落物的数量、质量。(5)有利于森林综合效益发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大气、吸收储存二氧化碳、生态系统修复。39、造林方法:1)直播造林;2)植苗造林;3)分殖造林。40、择伐:是每隔一定时期,在林分中有选择性采伐一部分成熟的林木,使林地始终保持多林木的状态。皆伐:是将伐区上林木在短期内一次全部伐光,并于伐后及时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恢复森林的一种采伐方式。41、森林主伐与抚育间伐的区别:采伐目的不同:主伐是为了更新,间伐是为了调整林分结构;主伐是为了获取木材,间伐是为了促进保留木的生长。采伐时间不同:主伐是在森林的成、过熟期,间伐是在森林的幼、中龄期。采伐对象不同:主伐对象是成熟木或全部树木,间伐对象是病虫感染木、劣质木、拥挤木、下木等。采伐方式不同:主伐有择伐、皆伐和渐伐,间伐有生长伐、透光伐和卫生伐。42、我国林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主要问题:科技贡献率低;良种使用率低;(森林经营水平低的两个主要原因)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森林经营水平低:纯林多;密度大;疏林多;林业产业发展滞后,林产品供应能力不强;林业科技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发展趋势:发展现代林业和生态林业;提局森林生产■力和扩大森林面积。森林资源稳定上升;人工林成为木材生产的重点;进一步强化森林经营;城市林业迅速崛起;林业基础和高新技术研究有所突破。43、森林群落演替的原因及类型:1)森林群落演替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指群落内部的建群种对其原生境条件的作用和改变后而不适应其自己的繁衍发展,导致群落演替。外因是指群落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演替,如打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人类活动等。2)群落演替类型有沙丘群落演替,水生群落演替、森林群落演替等。\n44、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1)我国林业目前仍然面临严峻的环境和人口压力,与世界林业先进水平差距明显,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森林经营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纯林多、密度大、疏林少;林业产业发展滞后,林产品供应能力不强;林业科技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2)针对我国林业现状及问题,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加大森林资源的总量,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加强人工林的培育,增加木材生产;进一步强化森林经营,提高人工林的生产力;加强城市林业建设,维系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和突破林业基础和高新技术研究,为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45、以樟树为例,一年生播种苗育苗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播种前种子处理:包括种子催芽、消毒和防鸟兽害;播种前土壤处理。播种育苗技术:播种期的选择,应选择每年的3月至4月;播种方法,可以选择条播或点播;应合理掌握播种量和苗木密度;应按照播种程序进行播种,同时注意开沟深度和覆土厚度不要过深或过浅;播种地应进行适当的覆盖、降温和灌溉等经营措施,以利于幼苗出土;对苗木要适当进行间苗、截根、降温、中耕除草、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冬季保护和适当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综合运用以上育苗技术以促进苗木健康生长,利于出苗。46、森林的地带性分布:纬度地带性分布:不同的纬度带有不同的热量和雨量分布。经度地带性分布:同一纬度带经度不同,距离海洋不同,降水量不同。垂直地带性分布:随着海拔的上长,温度降低。我国森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寒温带针叶林(大兴安岭北部)温带针阔混交林(小兴安岭——长白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华北:长白山、丹东以南至秦岭、伏牛山和淮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南部:秦岭、淮河以南,南至北回归线南缘)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海南、广东、福建、台湾、广西和云南南部沿海)47、全球突出的生态问题: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森林资源减少、环境污染48、森林培育的实质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来刺激森林的生长发育,达到定向的培育目木亍49、林木个体生长发育规律生命周期:受精卵一种子一幼苗一大树一开花结果一衰老死亡。“S”生长曲线:林木生长过程一般表现为“快一慢一快”节奏,胸径、树高、根系、材积生长等均表现为这种节奏。林木个体的4个时期:幼年期一青年期一壮年期一衰老死亡期。林木群体生长发育规律:幼苗一幼树一幼龄林一中龄林一成熟林一过熟林。50、我国林业的头等任务:提隔森林生广■力和扩大森林面积。\n(1)选用适当的培育方式:因树因地制宜选择。(2)遗传改良:提高种植材料的遗传品质。(3)林分结构调控:密度、树种组成、种植点配置等。(4)立地选择和调控:适地适树,改地适树。51、影响森林分布和林木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1)环境因子:气候(水、热)、地形、土壤、水文(2)生物因子:植物、动物、微生物(3)人为活动:破坏、改善、污染52、造林整地:又称造林地的整理,是造林前清楚造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幼林抚育管理:造林后至郁闭前的改善土壤水、月巴、气、热和协调结构的措施抚育采伐:也称间伐。为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而伐去部分幼树的措施自然稀疏:随着森林的生长,内部的竞争引起部分林木逐步死亡的现象。天然次生林:天然林经采伐或灾害等严重破坏后自然恢复形成的林分。53、林业生态工程: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营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目标:通过人工设计,建造某一区域(或流域)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优质、高效、稳定的复合生态系统,以达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良。54、林业生态工程与传统造林和森林经营的区别:(1)经营对象不同;(2)经营重点不同;(3)经营目的不同;(4)经营措施不同55、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1)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天然林采伐;(2)大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3)由地方负责保护好其他地区的天然林。56、退耕还林的综合政策措施:“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退耕还林必须坚持生态优先。57、自然保护区的意义:(1)保留自然本底(2)贮备物种(3)科研、教育基地(4)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