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50 KB
- 2022-07-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简述题1试比较曲流河与辫状河的沉积特征。沉积特征曲流河辫状河岩石类型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砾岩少见砾岩,含砾砂岩,砂岩为主,粉砂岩及泥岩少见结构粒度较细较粗概率图以两段式为主以三段式为主,其中跳跃总体不发育;或三个总体分界不明显,且斜率低C-M图以QRS段为主以QRS段为主沉积构造多种多样,并构成特征的组合,常见泥砾以槽状交错层理为主,偶见块状和水平层理,泥砾少见沉积层序“泥包砂”的正旋回沉积“砂包泥”的正旋回沉积平面形态弯曲状,条带状直线稍弯曲的带状废弃河道,一般形成牛轭湖废弃河道一般不形成牛轭湖2试比较边滩与心滩的沉积特征。10分答:边滩的沉积特征如下:①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成分复杂,成熟度低,常为长石、岩屑砂岩等。②粒度特征:变化大,主要为跳跃总体,次为悬浮总体,分选中等,具正韵律。③层理构造:特别发育,多种多样,一般由下至上,由大型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小型交错层理→水平层理。④砂体形态:常呈板状,宽度几十米~几十公里。⑤垂向层序:下部为滞流沉积,上部为堤岸沉积。心滩的沉积特征:①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其成分比边滩更复杂,成熟度更低。②粒度特征:变化范围大,比边滩更粗,具正韵律。③层理构造:以大型板、槽状交错层理为主,底部常具冲刷面。④垂向层序:下部为滞流沉积,上部一般缺少堤岸和泛滥盆地沉积。⑤废弃河道一般不形成牛轭湖。3试比较粗、细边滩的沉积特征。答:粗、细边滩的沉积特点见下表:沉积特点细边滩粗边滩河床稳定性高稍差砂体几何形态多层的、砂泥比值低透镜体,砂泥比值高沉积构造及垂向层序①平行层理、大型槽状交错层理②大型板状交错层理③平行层理④小型砂纹层理,小型槽状交错层理①大型槽状交错层理或块状层理②薄层前积交错层理,小型槽状交错层理③厚层前积交错层理④平行层理及薄层前积交错层理粒度变化向上变细4试比较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的沉积特征。答: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的沉积特征见下表:辫状河曲流河网状河岩性砂、砾为主砂、泥为主粉砂、粘土为主沉积环境河道砂坝(心滩)为主点坝、天然堤、决口扇及泛滥盆地等泛滥盆地或冲积岛(湿地)发育35\n剖面岩性组合“砂包泥”的正旋回“泥包砂”的正旋回“泥包砂”的正旋回,但垂直分带不明显沉积构造以槽状交错层理为主,偶见块状、水平层理多种多样,并构成特征的组合以水平和槽状交错层理为主粒度分布概率图三段式为主二段式为主二段式为主C-M图以PQR段为主以QRS段为主以QRS段为主平面形态直或稍弯曲的宽带状高弯曲的条带状网状5试比较曲流河与辫状河的垂向层序的特点。答:曲流河垂向层序的特点是:由下向上,粒度由粗变细,层理规模由大变小,层理类型由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变为小型交错层理,上攀层理、水平层理,底部具冲刷面,从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间断性正旋回,二元结构较为明显,顶层沉积和底层沉积厚度近于相等或前者稍大于后者。与曲流河相比,辫状河在垂向层序上有以下特点:第一,河流二元结构的底层沉积发育良好,厚度较大,而顶层沉积不发育或厚度较小;第一,底层沉积的粒度粗,砂砾岩发育。第三,由河道迁移形成的各种层理类型发育,如块状或不明显的水平层理,巨型槽状交错层理,单组大型板状交错层理等。6试比较曲流河与网状河的沉积特征。曲流河网状河岩性砂、泥为主粉砂、粘土为主,砂砾次之沉积环境边滩、天然堤、决口扇,泛滥盆地等泛滥平原或湿地发育剖面岩性组合“泥包砂”的正旋回沉积“泥包砂”的正旋回沉积,但垂向分带不明显沉积构造多种多样,并构成特征组合以水平、槽状交错层理为主粒度分布概率图以二段式为主,缺乏滚动总体以二段式为主,缺乏滚动总体C-M图以QRS段为主以QRS段为主平面形态弯曲状、条带状网状从以上曲流河与网状河的沉积特征可以看出,二者的不同点是:①网状河的沉积物粒度更细,泥质沉积物所占比例更高,很少出现粗砂以上的颗粒。②泥炭沉积较曲流河更为普遍发育。③网状河的“二元结构”中底层沉积更少,而顶层沉积更为发育。7试比较曲流河中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滩沉积的一般特征。答:曲流河沉积中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滩沉积的一般特征见下表: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滩岩石类型细砂、粉砂、泥组成纵向上呈砂泥薄互层细砂、粉砂组成,粒度比天然堤稍粗细粉砂、粘土为主,粒度比前二者更细沉积构造砂岩中小型波状、槽状交错层理;泥岩中水平层理和钙质结核,干裂、虫迹等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水平层理,冲蚀与充填构造常见波状、斜波状层理为主,亦有水平层理,具不对称波痕,泥岩中见干裂、雨痕化石可见植物根可见植物碎片可见植物碎片35\n岩体形态沿河道两侧呈弯曲砂垅,剖面上呈楔状尖灭于河漫滩中平面上呈扇形,舌状,剖面上呈透镜状尖灭于河漫滩中常沿河流方向呈板状延伸8试比较河漫亚相中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沉积的一般特征。答:曲流河中河漫亚相的三个微相的沉积特征见下表:河漫滩河漫湖河漫沼泽颜色红色调为主灰色调黑色沉积构造干裂、雨痕、不对称波痕层理一般不发育,可见水平纹层,常见泥裂植物根扰动化石偶见植物碎片可见动植物化石可见大量植物化石岩性粉砂岩为主,粘土岩次之粘土岩为主,粉砂岩次之可见泥炭、煤层、炭质泥岩等9试比较网状河流、辫状河流、曲流河沉积环境的主要区别。答:网状河流、辫状河流、曲流河沉积环境的主要区别见下表:沉积环境辫状河曲流河网状河河道的稳定性极不稳定,迅速迁移逐渐侧向迁移稳定河道弯曲度低弯度高弯度低到中弯度河道宽深比最大宽而浅较小最小,深而窄坡降最大较小最小流量变化最大较大较小负载类型底负载为主底负载及悬移负载悬移负载为主(山区河流例外)河道砂体类型河道砂坝(心滩)发育边滩(点砂坝)发育无河道砂坝,边滩小废弃河道特点无牛轭湖牛轭湖发育牛轭湖不发育,有废弃河道洪泛盆地特点不发育发育,细,粉砂及粘土土壤化极发育,泥含量高,植被发育,沼泽广泛天然堤不发育发育极发育10对比陆源碎屑湖泊相与河流相沉积特征的不同点。答:陆源碎屑湖泊相与河流相的沉积特征之不同处如下表:沉积特征陆源碎屑湖泊相河流相岩石类型及组合以粘土岩为主,次为砂岩、粉砂岩、砾岩少见,可见石灰岩,油页岩等,但分布及厚度有限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次为粘土岩,砾岩多出现在山区河流及平原河流的河床沉积中。较少出现碳酸盐岩,一般无油页岩成分成熟度较高,石英含量可高达70%以上,砂岩以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最普遍较低,石英含量低,砂岩以长石砂岩,岩屑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35\n较高,粒度较细,分选磨圆中等-较好,钙、铁、硅质胶结较低,粒度较粗,分选磨圆差,泥质胶结者多,间或有钙、铁质胶结泥岩颜色为水下沉积,泥岩颜色从岸边-湖心呈浅灰和灰绿色-深灰和灰黑色,岸边浅水带可能夹紫红色为水上沉积,泥岩以红、棕色等氧化色调为主沉积构造层理上以水平层理最为发育,常见浪成对称波痕以大型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常见流水不对称波痕生物化石较难见到动物化石和完整的植物化石水生生物化石丰富,如介形虫、腹足类、藻类等,陆生植物的根、干、叶、孢子花粉等大量出现垂向层序多出现由深湖至滨湖的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层序常见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旋回层序分布范围及沉积厚度分布面积较大,相带,岩性,厚度大致呈环带状分布,较为稳定厚度和岩性变化快,大致呈带状分布11对比陆源碎屑湖相与海相组沉积的一般特征。答:陆源碎屑湖泊相与海相组沉积的主要区别如下:沉积类型陆源碎屑湖泊相海相组岩石类型及组合以粘土岩为主,次为砂岩、粉砂岩、砾岩少见,可见石灰岩,油页岩等,但分布及厚度有限极为多样,如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碳酸盐岩等广为分布。此外,尚有硅质岩及铁、锰、铝和磷酸盐类沉积等。成分成熟度较低,砂岩中以长石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最普遍高,砂岩中以石英砂岩,长石质石英砂岩最普遍结构成熟度较低,圆度及分选中等-较好,胶结物可为钙、铁、硅质高,圆度及分选好,胶结物主要为硅质海绿石质自生矿物常见菱铁矿、黄铁矿等自生矿物常见海绿石、鲕绿泥石,自生磷灰石等自生矿物生物化石轮藻为淡水环境所特有,陆生植物的根、干、叶、孢子花粉等大量出现种类、数量繁多,可造成生物礁,具海相特有的生物如红藻、绿藻,有孔虫,珊瑚,三叶虫,笔石等。也可出现植物化石,但其数量和种属远离滨岸则愈来愈少分布范围及沉积厚度厚度大致比海相小,相带,岩性,厚度大致呈环带状分布,稳定程度比海相差沉积厚度大,分布广泛,岩性稳定12对比风暴岩与浊积岩的一般特征。风暴流和浊流都是密度流,都具有类似的向上变细的层序,古风暴岩和浊积岩都容易混淆。但二者在成因、形成环境、沉积构造等方面都明显不同,二者区别见下表。特征风暴岩浊积岩形成作用风暴浪作用及风暴退潮流作用形成的密度流和流动作用形成的形成环境主要出现在正常浪基面以下至风暴浪基面以上的陆棚环境主要出现于深水环境层理特征只有流动成因的层理,缺少波浪作用形成的层理35\n主要有波浪作用及流动成因形成的层理,如丘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浪成上攀沙纹层理等其它沉积构造具侵蚀充填构造,如渠模及工具痕,工具痕的方向是变化的,甚至相反的,并具有渗滤结构及逃逸潜穴主要发育印模及各种工具痕垂向层序粒序层厚度不均匀,可变薄,变厚或呈透镜状,粒度层与纹层段间的粒度是突变的粒序层厚度均匀,侧向延伸远,粒序层与平行层段间粒度是递变的13对比河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的一般特征。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的一般特点见下表:特征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形态鸟足状至朵状弓形或鸟嘴形港湾形至不规则形水动力特征河流作用为主波浪作用为主潮汐作用为主分流河道形态直的至弯曲的蛇曲形张开的直至弯曲的主要沉积物组分泥质至泥砂混合质砂质可变的格架相分流河口砂坝和河道充填砂海滩、砂嘴、砂坝潮汐砂坝格架定向与沉积斜坡倾向平行与斜坡走向平行与斜坡倾向平行14对比河控三角洲、扇三角洲沉积特征的不同点。答:河控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在沉积特征上的不同之处有如下几方面:(1)河控三角洲的三角洲平原类似于曲流河沉积,沉积物粒度较细,分流河道沉积以中细砂和粉砂为主;而扇三角洲的三角洲平原沉积类似于辫状河沉积、粒度粗得多,为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相应地,其三角洲前缘沉积也比河控三角洲前缘沉积物粒度粗,可以粗到中粗砂~砂砾岩。(2)整个扇三角洲常常是短而厚的粗碎屑楔状体,从山麓直接延伸到陆棚浅水区,很快尖灭,与浅水陆棚沉积呈指状接触;不象河控三角洲那样延伸远,面积大。(3)河控三角洲的向陆方向与曲流河相邻,然后依次为辫状河、山麓冲积扇、沉积体系完整。而扇三角洲的向陆方向紧邻冲积扇,或者,冲积扇就相当于扇三角洲平原部分,二者叠合,中间缺了许多相,这是由于扇三角洲形成时,海(湖)岸线离山麓近,陆上斜坡短而陡,因此河流相带发育不齐全,跳相接触。15对比淡化澙湖与咸化澙湖的沉积特征。答:淡化澙湖与咸化澙湖在沉积特征上的不同之处如下:(1)岩石类型:淡化澙湖以钙质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为主,粗碎屑岩极少见。可见方解石、铁锰结核,二氧化硅沉积矿物。当澙湖底出现还原环境时,可形成黄铁矿、菱铁矿等自生矿物,岩石呈暗色或黑色,澙湖若为碳酸盐沉积时,则以泥晶、微晶石灰岩及白云岩、含泥石灰岩为主。咸化澙湖以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并可夹有盐渍化和石膏化的砂质粘土岩,几乎无粗碎屑岩沉积,可出现石膏,盐岩夹层。若为清水沉积时,则主要是石灰岩、白云岩,并夹石膏及盐岩层,可出现天青石、硬石膏、黄铁矿等自生矿物。(2)沉积构造:淡化澙湖中,交错层理一般不发育,若有波浪作用,可发育缓波状层理,水平波状层理,及对称或不对称波痕。虫孔少见,偶见干裂。咸化澙湖中一般多出现水平层理及塑性变形层理,斜层理不发育,盐类沉积中可见周期性溶解作用所引起的“冲刷面”,可见盐类假晶及泥裂。(3)生物化石:淡化澙湖中为适应淡化水体的广盐性生物如腹足类,瓣鳃类,苔藓类,藻类等数量大为增多,正常海相生物常发生畸变,如出现个体变小,壳体变薄,具特殊纹分布等反常现象,当澙湖底部有H2S存在时,则可使生物群绝迹。咸化澙湖中以广盐性生物最发育,如腹足类,瓣鳃类,介形虫等,正常盐度的生物则全部绝迹,当盐度增高至一定限度时(一般不超过5~5.5%),大生物即行灭绝。16简述欧文(1965),杨等(1972),威尔逊(1975)的碳酸盐沉积相带模式之间的关系。答:虽然欧文(1965),杨等(1972),威尔逊(1975)35\n三人的碳酸盐沉积相带模式的形式不同,使用的名称或术语不同,但其基本观点理论基础以及模式的基本格局是相同或相近的,如:第一,能量特征(水动力条件)均被反映在各种模式中;第二,各种相带模式都遵循着低能-高能-低能的基本格局。上述三人的碳酸盐沉积相带模式之间的大致对应关系见下表:按海水能量划分按潮汐作用划分按地理位置分布划分(欧文,1965)(杨等,1972)(威尔逊,1975)Z(低能带)潮上带9.台地蒸发岩相潮间带8.局限台地相潮下低能带7.开阔台地相Y(高能带)潮下高能带6.台地边缘浅滩相5.台地边缘生物礁相4.台地前缘斜坡相X(低能带)开阔海3.盆地边缘相2.开阔陆棚相1.盆地相17简述沉积相概念中的具体内容。答:沉积相是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综合。相的概念中包括了缺一不可有相互联系的两个内容即①沉积环境,②沉积物(岩)的特征,它们分别包括以下具体内容:沉积环境:①自然地理条件②构造条件(大地构造背景)③古气候条件④沉积介质的物理条件⑤沉积介质的地球化学条件。沉积物(岩)特征:①岩性特征②地化特征③古生物特征,还有其它特征。18简述标准相模式的作用。答:沃克(R.G.Walker,1976)认为,标准相模式应起到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1)从比较的目的来说,它必须起到一个标准的作用。例如,目前已总结出曲流河、河控三角洲、浊流沉积等相模式,它们可作为对比和解释沉积环境的标准。(2)对于进一步观察来说,它必须起到提纲和指南的作用。如果掌握了各种沉积环境的相模式,就可以更有目的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地层剖面中的有关资料,以便解释某一地区的沉积环境并建立该区的沉积相模式。(3)对于新的研究地区而言,它必须起到预测的作用,即根据标准相模式不仅可以预测地层剖面中出现的沉积相,还可以推断它们在横向上可能出现的分布变化。(4)对于所代表的环境的水动力学解释来说,可以起到一个基础的作用。19简述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答: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通常以沉积环境中占主导地位的自然地理条件为主要依据,并结合沉积特征和其它沉积条件进行划分。一级相(相组):以沉积环境中占主导地位的自然地理条件为主要依据分为三个相组,即陆相组、海相组、海陆过渡相组。二组相(相):在一级相中,再根据自然地理条件的局部变异,划分出相。Ⅰ.陆相组:1.残积相2.坡积-坠积相3.山麓-洪积相4.河流相5.湖泊相6.沼泽相7.沙漠相8.冰川相Ⅱ.海相组1.滨岸相2.浅海陆棚相3.半深海相4.深海相Ⅲ.海陆过渡相组1.三角洲相2.澙湖相3.障壁岛相4.潮坪相5.河口湾相在上述基础上,可进一步划分出三级相(亚相)、四级相(微相)及五级相(相素)。20简述冲积扇的形成条件。答:冲积扇的形成条件如下:35\n(1)造山运动:导制母岩区剥蚀作用的增强和河流能量的提高,碎屑物质的大量搬运造成了大型冲积扇的形成。(2)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提供形成冲积扇的碎屑物质。(3)地形坡度的突变,因其突然变缓,使得山区河流流速骤减,使碎屑物质沿山麓大量沉积。(4)源区的母岩性质:母岩若为泥质岩石,形成的冲积扇大而陡,面积可比砂岩为母岩区的冲积扇大一倍。(5)长期相对沉降的构造条件:有利于冲积扇的保存。21简述冲积扇的沉积类型。答:根据冲积扇沉积物的成因及特征一般将冲积扇的沉积物分为泥石流沉积、河道沉积、漫流沉积和筛状沉积四种沉积类型。各种沉积类型的主要特征分述如下:①泥石流沉积:其特征是砾、砂、泥混杂,分选极差,沉积构造以块状层理为主,可见递变层理。②河道沉积也称河道充填沉积,其沉积物主要是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及砂岩,分选较差,砾石可定向排列,可见块状层理、大型交错层理及冲刷-充填构造。③漫流沉积也称片流沉积,其沉积物主要是砂岩,分选相对较好,可见各种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及块状层理。④筛状沉积:其沉积物主要是砾石,主要发育块状层理。22简述冲积扇的亚相划分及亚相的特征。答:按照现代冲积扇地貌特征和沉积特征,将冲积扇相进一步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缘三个亚相,各亚相的主要特征如下:(1)扇根:分布于邻近断崖处的冲积扇顶部地带,其特征是沉积坡度角最大,常发育有单一的或2-3个直而深的主河道。主要发育河床充填沉积及泥石流沉积。(2)扇中:位于冲积扇中部,构成冲积扇的主体,沉积坡度角较小,辫状河道发育,以辫状分支河道及漫流沉积为主,与扇根相比,砂/砾比值大,岩性以砂岩、砾状砂岩为主,可见辫状河流形成的不明显的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河道冲刷-充填构造发育。(3)扇缘:位于冲积扇上部,地形平缓,以漫流沉积为主,沉积物较细,常由砂岩夹粉砂岩,粘土岩组成,局部见有膏岩层,分选良好,可见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冲刷-充填构造等,粉砂岩-粘土岩中可显示块状层理、水平纹理、变形构造以及干裂、雨痕等暴露构造。23简述不同类型河流的主要特征。答:①平直河流:弯度指数小于1.5,河床坡陡水流急,多出现于一条河流的上游。②辫状河:弯度指数小于1.5河道宽、水浅、坡陡、流急,心滩是辫状河最重要的沉积类型,心滩出现使河道频繁分叉合并,故形态呈辫状,多出现于中上游。③曲流河:弯度指数大于1.5,河道窄、水深、坡缓、流速小,点坝是曲流河最具特征的沉积类型。多出现于中下游。④网状河:由多条弯曲多变的河道联结似网状而故名。弯度指数大于1.5,冲积岛(湿地)发育,常占60~90%,为网状河最重要的地貌特征,常出现于下游。24简述曲流河边滩沉积的主要特征。答:点坝也称点砂坝、边滩,是曲流河河道沉积的主体。它是在曲流河螺旋性水流作用下形成的。其主要特征如下:①主要岩石类型为砂岩,可有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向上粒度变细。②主要沉积构造类型有大型交错层理、小型交错层理、沙纹层理,沉积构造规模向上变小。③底部多为冲刷面或滞留沉积,顶部多与天然堤沉积或河漫滩沉积过渡。25简述辫状河心滩沉积的主要特征。答:心滩也称河道砂坝,是辫状河流河道沉积的主体。它是在辫状河双向螺旋性水流作用下形成的。其主要特征如下:(1)主要岩石类型为砾岩,含砾砂岩及砂岩,粉砂岩少见。成分复杂,成熟度低,粒度较粗,结构成熟度低于曲流河。向上粒度变细。(2)主要沉积构造类型:有大型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水平层理,向上沉积构造规模变小。(3)垂向层序:底为冲刷面或滞留沉积,上部一般缺少堤岸沉积和泛滥盆地沉积。(4)废弃河道一般不形成牛轭湖。26简述网状河的沉积特征。答:网状河的沉积特征如下:(1)沉积环境上:泛滥平原或湿地极为发育。几乎占河流全部沉积面积的60~90%。(2)剖面岩性组合,“泥包砂”的正旋回沉积,但垂向分带不明显,发育厚度巨大的富含泥炭的粉砂和粘土沉积。(3)沉积构造:以水平层理和槽状交错层理为主。(4)粒度分布:概率图上以两段式为主,C-M图上以QRS段为主。(5)砂体形态:平面形态呈网状,剖面上呈相互叠置的透镜状。35\n27简述曲流河沉积的垂向模式(沃克,1976)。1答:曲流河沉积的典型垂向模式由沃克(1976)等人提出,其由下至上可划分为四个沉积单元。第一沉积单元:为块状含砾砂岩或砾岩,属河床底部滞流沉积,与下伏层呈冲刷侵蚀接触,底部具明显的冲刷面,粗砂岩中含泥砾,可见不清晰的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第二沉积单元:为具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的中、细砂岩,层理规模向上逐渐变小,中夹具水平层理的粉细砂岩,沿层面可发育剥离线理,为点砂坝(边滩)沉积。第三沉积单元:为粉细砂岩组成,发育有小型槽状交错层理和上攀波纹交错层理,为点砂坝(边滩)顶部沉积。第四沉积单元主要由断续波状交错层理的粉砂岩和水平纹理的粉砂质泥岩及块状泥岩组成,块状泥岩中常发育有泥裂、钙质结核或植物立生根,属天然堤和泛滥盆地沉积。上述曲流河沉积的理想垂向层序由下至上,粒度由粗变细,层理规模由大变小,层理类型由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变为小型交错层理,上攀层理、水平层理,底具冲刷面,从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间断性正韵律。28简述辫状河沉积的垂向模式(D.J.坎特和R.G.沃克,1976)。答:D.F.坎特和R.G.沃克,1976提出了一个辫状河沉积的垂向序列。由下至上依次为:①最底部为河床滞流沉积,以含泥砾的粗砂岩和砾质砂岩为主,与下伏呈侵蚀冲刷接触(SS)。②其上为不清晰的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含砾粗砂岩(A)和具清楚槽状交错层理的粗砂岩(B)以及板状交错层理砂岩(C)。③再向上主要由小型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组成(D),偶见大型水道冲刷充填交错层理砂岩(E)。④顶部由垂向加积的波状交错层理粉砂岩和泥岩互层(F)及一些具模糊不清的,角度平缓的交错层理砂岩(G)组成。由SS至E为河床滞流沉积和心滩沉积,构成河床亚相,F代表了垂向加积的泛滥平原沉积。29简述湖泊环境的一般特点。答:(1)水动力特征:主要表现为波浪和岸流作用,缺乏潮汐作用。波基面常常不超过20米。常有众多的河流注入。(2)物理化学条件:①湖泊对大气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湖水出现温度分层现象。②湖水含盐度变化大,可由小于1%至大于25%。因有不同源区的河流注入,湖水化学成分变化大。③稳定同位素,稀有元素等与海洋差别较大,如18O/16O13C/12C低于海相,海相碳氢化合物的34S/32S较为稳定,湖泊中变化大。B、Li、F、Sr在淡水湖泊中较海洋中少,Sr/Ba常<1。(3)生物学特征:常发育良好的淡水生物群,如淡水的腹足类、瓣鳃类等底栖生物,介形虫、叶肢介、鱼类等浮游和游泳生物,还常发育有轮藻、蓝藻等低等植物等。30简述湖泊相沉积的一般特征。8分答:湖泊相一般具有下列特征:①岩石类型以粘土岩、砂岩、粉砂岩为主.砾岩少见,仅分布于滨湖地区。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但一般比河流相略高。由岸向湖心,粘土岩比例增加。粘土岩中含丰富的有机质,是良好的生油岩系。②沉积构造类型多样,粘土岩中多发育水平层理、块状层理,砂岩中发育交错层理、波纹交错层理,同时可见对称及不对称波痕、泥裂、雨痕及生物搅混构造。③生物化石丰富,常见介形虫、叶肢介、瓣腮类、腹足类动物化石及高等和低等植物化石。④垂向上多出现由深湖至滨湖的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层序。⑤岩性、厚度、相带大致呈环带状分布,横向变化较稳定。31简述海相组沉积的一般特征。答:海相组一般具有如下沉积特征:(1)岩石类型:丰富多样,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等广为分布,且各类岩石的厚度大,岩性稳定。碎屑岩的成分、结构成熟度均高,圆度及分选好。(2)沉积构造:多种多样,发育有各种类型的层理,波痕、雨痕、泥裂及其它构造。还常发育有生物遗迹构造。(3)自生矿物:常见海绿石、鲕绿泥石、磷灰石等自生矿物。(4)生物化石:丰富多样;①海相所特有的:如红藻、绿藻、放射虫、三叶虫、笔石等。②海陆共有的:如瓣鳃类、腹足类、介形虫、硅藻、蓝绿藻等。32简述滨岸(海滩)相的亚相类型及其特征。35\n答:按照地貌特点,水动力状况,沉积物特征可将滨岸相划分为四个亚相,各亚相特征如下:(1)海岸砂丘亚相:位于潮上带向陆一侧,大致位于最大风暴涨潮位附近。沉积物的特征是:圆度及分选好,细-中粒,概率图上为三个总体,以跳跃总体占绝对优势,且斜率较高。以石英为主,重矿物富集,成熟度高,具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细层倾角陡,可达30°-40°,单层和纹层厚度均较大,还常出现上凸形前积纹层所组成的交错层理。(2)后滨亚相:位于砂丘带下界与平均高潮线之间的地带。沉积物的特点是:以砂为主,常见贝壳,凸面向上。粒度较沙丘带粗,圆度及分选较好,具水平层理,可见小型交错层理,浅水洼地内可见藻席、虫孔及生物搅动构造。(3)前滨亚相:位于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地形平坦。沉积物的特点是:以中砂岩为主,分选较好,层系平直,以底角度相交的交错层理发育。对称和不对称波痕、菱形波痕大量出现,常见极浅水的其它标志,如冲刷痕、流痕,生物搅动构造等,下部沉积物分选比上部差,并含有大量贝壳碎片及云母等,贝壳凸面朝上,不同生态环境的贝壳大量聚集。(4)近滨亚相:位于平均低潮线与波基面之间,常发育沿岸砂坝,其沉积物稍粗,主要来源于岸外和陆地,沿岸砂坝向陆一侧常发育有凹槽,其中发育浪成波痕和小型流水波痕。近滨带上部发育大型楔状或板状交错层理,下部则以水平纹理砂为主,同时沉积物变细,生物扰动增多,最后渐变为过渡带的更细粒沉积。33简述风暴岩的形成及其沉积特征。答:由季节性台风或飓风所引起的风暴潮强烈地冲刷着沿岸和近岸沉积。当风力减退时,便可产生一个向海流动的密度流,在波基面和风暴波基面之间,密度流中的沉积物发生再沉积作用,形成丘状交错层理砂岩。若密度流进入风暴浪底以下可形成具鲍玛层序的正常浅海浊积岩,艾格(Ager,1973)把由风暴流作用形成的一套沉积物组合称为“风暴岩”,属于事件性沉积类型。风暴岩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层理特征:垂向上丘状交错层理之下为平行层理,之上为波状层理,属于波浪作用及流动成因形成的层理。(2)其它沉积构造:具明显的冲刷底部,具侵蚀充填构造,如渠模及工具痕,工具痕的方向是变化的,甚至是相反的,并具有渗透组构及生物逃逸潜穴。(3)垂向层序:粒序层厚度不均匀,可变薄,变厚或呈透镜状,粒序层与纹层段间的粒度是突变的。理想风暴岩的垂向层序是:由底至顶,主要由四部分组成:(a)粒序层或滞留沉积段,有侵蚀的底;(b)平行层段;(c)丘状交错层或浪成交错层段;(d)泥岩或页岩段。由下向上,粒度显示由粗变细的层序。34简述三角洲的发育过程。答:三角洲的形成发育主要经历下列两种过程。①河口坝和分流河道的形成,当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时,在河流入口处,由于水面展宽,以及盆地水体的顶托作用,使得水流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堆积,形成水下浅滩.随着沉积作用的进行,浅滩逐渐淤高、增大,露出水面,形成最早的河口坝.水流从河口坝的顶端分成两段,形成两个分支河道。随着三角洲建设的进行,在新的河口形成新的河口坝和分流河道。②决口扇的形成与延伸,分流河道的不断向海延伸,河床坡度减小,流速减缓,泄流不畅,洪水季节,洪流冲决天然堤,在分流河道间形成决口扇沉积,这就使得三角洲分流河道间得以建设,从而使三角洲在横向上逐渐扩大。35简述三角洲形成的控制因素。答:三角洲的形成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河流能量、河水与蓄水盆地水体密度的差异、河口区盆地水体的能量、河口区地形及河口区的构造稳定性。①河流能量越大,携带的泥砂越多,对三角洲的形成发育越有利;②河水与蓄水盆地水体密度的差异对三角洲的类型和特征有明显的影响。当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时,河水沿蓄水体表层扩散,形成表层平面喷流。河流入海多出现这种情况,从而形成海成三角洲。当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时,河水与蓄水盆地水体在三度空间混合,形成轴状喷流,河流入湖多出现这种情况,从而形成湖成三角洲。当河水密度>蓄水盆地水体密度时,河水沿蓄水盆地水体底部扩散,形成底部平面喷流,这种情况多为洪水性河流入湖,海洋中少见,海洋中主要是海底重力流,形成深海扇。③河口区盆地水体的能量主要指波浪、潮汐、海(湖)流的能量强弱,如果盆地水体能量弱,有利于河控三角洲的形成发育。如果波浪能量强,则有利于形成浪控三角洲。如果潮汐能量强,则有利于形成潮控三角洲。④河口区地形主要指河口区的坡降大小,河口区的坡降越小,对三角洲的形成越有利,反之不然。⑤河口区的构造稳定性是指河口区相对沉降幅度的大小,当沉降幅度等于或略小于沉积速度时,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发育。36简述河控三角洲的垂向层序(孙永传,1985)。35\n答:河控三角洲在形成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从陆地向海盆方向推进,形成一特征的垂向层序。一般由下至上依次为:前三角洲泥,三角洲前缘砂和粉砂,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砂和细粒沼泽沉积。大体上为一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即所谓的进积型沉积序列。自下而上简述如下:第一层,水平纹理和波状交错层理的粉砂岩和泥岩互层。具较多的潜穴和生物扰动构造,沿层面分布较细的植屑和炭屑,为远砂坝沉积。第二层,水平纹理和波状交错层理的粉砂岩和泥岩互层。具较多的潜穴和生物扰动构造,沿层面分布较细的植屑和炭屑,为远砂坝沉积。第三层:楔形交错层理和波状交错层理的纯净砂岩,属河口沙坝沉积。第四层:含半咸水生物化石和介壳碎屑泥岩,属分支间湾沉积。第五层:槽状或板状交错层理砂岩,含炭化植茎和泥砾,为分支流河道沉积。第六层:夹炭质泥岩或煤层的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互层沉积。属沼泽沉积。37简述障壁岛相的沉积特征。答:①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细砂岩和粉砂岩,重矿物相对富集。②结构:颗粒的分选、圆度较高,多为化学物质胶结。向海一侧的沉积富含生物贝壳,云母,上部沙丘因风的改造,砂质纯净,颗粒表面呈毛玻璃状,圆度和分选好,障壁坪沉积带掺杂粉砂、粒度较细。③沉积构造:具厚层楔状,槽状交错层理,也可发育低角度板状交错层理,常具不对称波痕,冲蚀痕迹,可见虫孔。④生物化石:原地生物化石较少,生物介壳多为异地埋藏。⑤砂体形态:呈与海岸平行的狭长带状,笔直或微弯曲,甚至具微度分支。现代障壁岛长度一般几公里~几十公里,宽数百米至数公里,厚度数米至数十米。剖面上呈底平顶凸的透镜状。38简述潮坪相的沉积特征。答:潮坪相具以下基本特征:①岩石类型:浑水潮坪以粘土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砾岩极少见。平面上由海向陆,沉积物粒度呈由粗变细的带状分布,形成砂坪,混合坪和泥坪。潮上坪若有沼泽,可有泥岩沉积,干旱条件下可有石膏等蒸发盐类沉积。②沉积构造:层理多样,泥坪上多见水平纹层或水平波状纹层。混合坪上多为复合层理,砂坪上常见羽状或人字形的交错层理。砂坪及混合坪上常出现流水波痕,浪成波痕及叠加波痕。泥坪和混合坪上可发育有干裂、雨痕、鸟眼、泥皮、足迹、爬痕、虫孔等。干燥条件下可见石膏及盐类晶体。此外,再作用面也是重要标志。③化物化石:种类少而数量多,海陆混生。潮上坪常被植物所覆盖,藻类生物较发育。高潮坪上生物较多,扰动强烈。中潮坪上较少,低潮坪上更少,偶见生物粪粒聚集成层。39简述河口湾相的沉积特征。答:①岩性特征:以分选、圆度较好的细砂和泥质沉积为主。②沉积构造:常发育着各种复杂多样的层理构造,如潮汐环境中常见的复合层理,羽状交错层理,河流作用形成的板状、槽状交错层理等。常见各种类型的波痕,如削顶的,修饰的,双脊的,单峰的,对称和不对称的,小型和巨型的波痕等。波痕的走向常受到干扰。生物扰动现象较为发育,由陆向海数量和类型增多。③生物化石:含有较多的受限制的或半咸水动物群,常见的有介形虫,腹足类,瓣鳃类等广盐性生物。生物个体由陆向海变多变大,并可见有树干及植物碎片等。④岩体形态:砂体长轴与河口湾轴向平行,且纵向延伸较远,宽度数十米至数百米,垂向剖面上呈现细分层现象,并有旋回性。由于河口湾中河谷的多次迁移,可产生多层状砂体,底界具明显的冲刷接触。40简述障壁型海岸沉积体系的沉积相组合。答:①平面组合:澙湖、障壁岛、潮坪相地处海陆过渡地带,平面上向海方向以障壁岛与滨岸相衔接,向陆方向以澙湖或潮坪与大陆沉积相组的沼泽相或冲积相相毗邻。因此,在横向上,在海陆过渡地带构成了障壁岛-澙湖-潮坪组成的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②垂向组合:在海退或岸进的情况下,上述沉积体系在垂向剖面上可出现下列进积型相组合:冲积相-沼泽相(泥炭和煤),在干旱条件下为“萨布哈”或盐沼沉积――澙湖或潮坪相-障壁岛相-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当海侵时,该沉积体系在垂向剖面上的相序则相反。在海岸线相对稳定、沉积速度和沉降速度相补偿的情况下,澙湖、障壁岛与滨岸相在垂向上呈指状交错。41简述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35\n答:沉积物重力流的形成需具备以下条件:①足够的水深:一般认为是1500~1800m;最小水深100米,其形成深度必须在风暴浪基面以下。②足够的坡角:一般认为,最小坡角3°~5°。③充沛的物源:洪水注入的碎屑物质和火山喷发物质,以及浅水的碎屑物质和碳酸盐物质等,都可为沉积物重力流提供物质来源。④一定的触发机制:如在洪水、地震、海啸等阵发性因素直接或间接诱发下,会导致块体流和高密度流的形成。42简述浊积岩相的基本特征。答:①浅水陆源碎屑沉积与深水页岩(或泥灰岩)组成韵律层。碎屑成分是陆源的、浅水的,可含浅水化石,植物屑,鲕粒,但无浅水构造,如大型交错层理,浪成波痕,泥裂等。②垂向层序中鲍玛序列不一定完整。海相、湖相浊积岩均如此,但递变层理仍为其最重要特点。③粒度资料显示递变悬浮沉积特点。④有滑动及沉积物液化的证据-包卷层理,滑塌构造和重荷模。⑤有高密度流动的侵蚀痕-底面印模构造。⑥颜色深,反映深水缺氧环境。⑦单层(甚至只几个厘米)在大面积分布稳定。⑧如有发育的浅水沉积构造,可从反面证实所观察到的沉积层不会是浊流沉积。43简述沉积岩鲍玛序列的特征。答:鲍玛序列是浊积岩的一典型沉积序列,由A.B.C.D.E五段构成。各段特征及成因如下:①A段:底部递变层段,主要由砂岩组成,近底部含砾石。粒度下粗上细,发育正递变层理,底面见槽模及沟模。它是浊流能量逐渐减弱,递变悬浮沉积的产物。②B段:下平行纹层段,与A段为渐变关系,比A段细主要为中砂和细砂,含泥质,具水平层理。若B段为底,底部可见冲刷面。③C段:变形波纹层段,以粉砂为主,有细砂和泥质可见波纹层理、包卷层理及滑塌变形层理。④C段:上水平纹层段,主要由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构成,具断续水平层理。⑤E段:块状泥岩段,主要为泥岩,具块状层理。上述序列说明,从A段——E段是浊流流动强度及悬浮沉积物沉积速度由强逐渐减弱的过程。44简述重力流沉积物(岩)的沉积构造特征。答:由于重力流沉积物(岩)的多样性,而导致其沉积构造特征的复杂性。①层理特征:最典型的层理是递变层理或叠覆递变层理.其次还有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旋涡层理、滑塌变形层理等。有时可伴有少量反映牵引流水流机制的交错层理和斜波状层理。②其它构造:如槽模、沟模、重荷模、撕裂屑、旋涡层、变形砾、直立砾、漂浮砾、液化锥、液化管、碟状构造、水下岩脉等,也具有良好的指相性。除指示深水环境的实体化石外,深水的遗迹化石如平行层理的爬迹、网状迹和平行潜穴等更具有良好的指相性。45简述相标志的类型及其指相意义。答:相标志是指最能反映沉积相的一些标志。可归纳为岩性的、古生物的和地球化学的等三类。与陆源碎屑岩有关的相标志简述如下:(一)岩性标志:①颜色:粘土岩、化学岩、生物化学岩的自生颜色对水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有良好的反映。②岩石类型:陆源碎屑岩本身不是鉴别沉积相的良好标志,而常与之共生的碳酸盐岩、硅岩、蒸发岩和红色岩层等具一定的指相性。③自生矿物:如鲕绿泥石、海绿石、磷灰石等具良好的指相性。④碎屑颗粒结构:碎屑颗粒的粒度、圆度、球度、表面特征及其定向分布等均具一定指相性。⑤阴极发光:目前认为在研究砂岩中石英的阴极发光可以判断母岩类型及古沉积环境。⑥原生沉积构造:如层理、波痕、各种层面构造等具良好的指相性。此外还有⑦岩性组合及其韵律性⑧电测曲线形态⑨地震信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指相性。(二)古生物标志:因生物对环境反映灵敏,常可指示含盐度及水体深度等。中、新生代地层海、陆与过渡相组的划分,主要的化石依据是软体动物和各种微体化石。(三)地球化学特征:常用的是微量元素标志及同位素方法。是直接探测古水盆水体化学条件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各类标志都有一定指相性,但也都有其局限性。在相分析中必须综合利用各项标志,互相补充,验证,才能获得较为可信的结论。46简述陆源碎屑沉积盆地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分析的基本内容。答:①沉积物来源分析:其主要任务是确定来源方向、母岩区位置,搬运距离及母岩性质。主要研究对象是陆源碎屑组分及其结构,构造特征。基本原理是机械沉积分异作用。最终解决砂层和砂体的分布规律。②35\n古水动力条件的分析:根据定向构造,碎屑的结构及成分变化、孢粉资料,地层厚度变化等来确定沉积时期的波浪和水流的运动方向和强度。③水体深度及古地形的分析:根据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岩石的构造特征、古生物和痕迹化石、地层的厚度变化、地层的接触关系、古地形与相特征等方面来确定沉积盆地的水体深度及古地形的起伏状况。④古气候条件的分析:通常根据岩性特征、古生物及古生态、稳定同位素、黄土及湖泊沉积、古地磁法等方面来确定沉积时期的古气候条件。⑤水介质物化条件的分析:通常通过确定还原程度的标志,确定酸碱度的标志,古盐度的确定等方面来推测沉积盆地的水介质的物化条件。47我国中、新生代陆源碎屑沉积盆地中可能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有哪些?10分答:概括我国中、新生代陆源碎屑沉积盆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水流机制和砂体类型可划分出下列沉积体系:①陆上环境:冲积扇-辫状河-洪水沉积体系;曲流河-洪水漫溢-冲积平原沉积体系;沿岸沼泽化平原-分流河道沉积体系;风成沉积-干盐湖沉积体系。②过渡环境:网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③水下环境:滨岸浅水堡坝沉积体系;风暴重力流沉积体系;半深水-斜坡水道-湖底扇沉积体系;深水湖底扇-深切“扇叶”重力流水道沉积体系;深水槽谷型重力流水道-漫溢沉积体系,拐弯重力流水道沉积体系;湖底平原层状重力流沉积体系,以及火山碎屑重力流、陆上-水下喷发-沉积物重力流沉积体系等。48简述欧文(Irwin,1965)的陆表海能量带的沉积特征。答:欧文根据陆表海的水动力条件,主要是波浪及潮汐作用的能量,划分出了三个能量带,即远离海岸的X带,稍近海岸的Y带和靠近海岸的Z带。这三个带由于水能量条件不同,所以其沉积物特征也各不相同。①X带(低能带):沉积物主要为灰泥,多呈暗色,有利于生油。各种底栖生物和藻类都不发育。可见来自高能带的大量有机物质以及浮游和自游生物。②Y带(高能带):沉积物主要为碳酸盐,如生物礁和各种颗粒石灰岩。颗粒的分选、磨圆良好,粒间孔隙度高,是良好的油气储集岩。③Z带(低能带)沉积物主要为白云石及各种盐类矿物的沉积,形成的岩石主要是泥晶石灰岩、泥晶白云岩以及蒸发岩。但叠层藻席却相当发育。49简述拉波特(Laporte,1969)潮汐作用模带模式。答:拉波特根据岩性及古生物特征,以潮汐作用带为主要标志,划分出三个相带。①潮上带:位于平均高潮面以上地带,只在特大潮水或风暴时才被海水淹没.主要发育有泥-粉晶白云岩、白云质泥灰岩、球粒泥晶石灰岩等,常见干裂、鸟眼构造,泥裂中常见白云石细脉,化石少见。可见纹理及反映藻席的平缓褶皱纹理。②潮间带:位于平均高潮面及平均低潮面之间。主要发育薄层的不含化石的球粒泥晶石灰岩、砾石级内碎屑及扁平的竹叶状粒屑常见,也有鲕粒级砂屑,叠层石及藻灰结核常见,化石种类少但数量多,多呈杂乱堆积,冲刷现象常见,也有干裂。③潮下带:位于平均低潮面以下。主要发育厚层至块状球粒泥晶石灰岩,含各种生物碎屑的石灰岩及富含层孔虫格架的礁石灰岩。在1969年,他将潮下带划分为:潮下带上部(位于浪底之上高能环境),发育礁和滩;潮下带下部(位于浪底之下低能环境),发育泥晶石灰岩。50简述杨等的碳酸盐岩相带模式。答:杨等根据岩性和古生物特征,归纳了以潮汐作用为形式的碳酸盐岩相带模式,区分出潮上带、潮间带、局限潮下带、开阔潮下带等四个相带。①潮上带位于平均高潮线以上,主要由白云岩、白云质石灰岩、球粒泥晶石灰岩组成。沉积构造主要有鸟眼构造、干裂、晶痕及叠层构造。②潮间带位于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主要由内碎屑灰岩构成,也可能有白云化现象,藻灰结核、叠层石及生物扰动构造常见。③开阔潮下带位于平均低潮线之下,为高能环境,主要由内碎屑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组成。海洋生物如棘皮类、珊瑚、腕足类、三叶虫及软体动物均很发育。①局限潮下带是平均低潮线以下且受限制的地带,为较低能环境。沉积物主要是内碎屑、生物碎屑石灰岩,其填隙物主要是泥晶,可有亮晶,也可有生物泥晶石灰岩和生物灰岩。生物群多变。51简述曲流河的垂向相模式。答:自下而上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沉积单位:1)块状含砾或砾状砂岩相:主要由含泥砾砂岩或砾状砂岩组成,有时底部含有较大的碳化植物干,与下伏岩层为冲刷接触,具明显的冲刷面,属河床滞流沉积。35\n1)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主要由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的中、细砂岩组成,其中夹平行层理的粉细砂岩相,沿层面有时发育剥离线理,称下点坝。2)发育良好的爬升波痕纹理或小型槽状交错层理粉砂岩相,称上点坝。3)断续波状交错层理粉砂岩和水平纹理粉砂质泥岩相:属天然堤及河漫亚相沉积,块状泥岩中往往发育有植物根、钙质结核或泥裂。由上述可见,一个理想的曲流河沉积序列为:底部具冲刷面,自下而上其粒度由粗变细,构成典型的正旋回沉积。论述题1.论述冲积扇的形态及鉴定标志。答:冲积扇在空间上是一个沿山口向外伸展的巨大锥(扇)形沉积体。其锥顶端指向山口,锥底向着平原,平面上是沿山口向外辐射的扇状。扇体的纵向呈上凹底部不平整的楔形,横向上呈上凸的透镜状。冲积扇有如下识别标志:①岩性:岩性差别大,多以砾岩为主,砾石间充填砂、粉砂和泥。②结构:粒度粗,成熟度低,圆度不好,分选差。③沉积构造及颜色:冲积扇沉积属间歇性急流成因,故层理发育程度较差或中等,扇根显示块状层理或不规则层理,细粒泥质为薄的水平层理,粗粒沉积中有时见不明显和不规则的交错层理,底部常见充填冲刷构造,泥质表面有泥裂、雨痕、流痕等。④生物化石:几乎不含动植物化石,也很少含有机质。⑤C-M图:河床及漫流沉积,C-M图上呈向上弯曲的图形,只有P-Q-R缺RS段,说明悬浮沉积特征,泥石流呈近于与C=M线平行的长条状图形,但分选差得多。⑥沉积相组合:横向上向源区与残积-坡积相邻接,向沉积区多与冲积平原相接。2.论述河流沉积的多阶性及其成因。答:在一个地区的河流沉积剖面上,河床亚相的底部滞流沉积和点砂坝沉积构成其下部层序,称为底层沉积,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构成其上部层序,称为顶层沉积,二者的垂向叠置,组成了一个典型的间断性正韵律或正旋回,构成了河流沉积的所谓的“二元结构”,通常称为河流沉积的一个阶,若二元结构重复出现,就形成了河流沉积的多阶性。河流沉积的多阶性有两种成因:一种是由区域性地壳振荡运动所造成,称为构造多阶,其特征是:分布广,具区域性,韵律和旋回性明显,最低部具明显的冲刷侵蚀界面,韵律间自下而上无粒度由粗变细的总趋势;另一种由于河床在河谷中侧向迁移的结果,称为迁移多阶,其特点是分布范围相对较小,横向较易变化,韵律间自下而上,粒度具由粗变细的总趋势。3.论述辫状河流(粗粒)的沉积特征。答:辫状河流的沉积特征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岩石类型及其组合:辫状河流沉积以砾石和砂为主,局部夹粉砂和粘土,形成所谓“砂包泥”的宏观沉积特征。由于距物源区较近,岩石成分复杂,成分成熟度低,常为混合砂岩或岩屑砂岩。(2)粒度分布:碎屑的粒度范围变化大,分选较差。典型辫状河的粒度分布特征在概率图上有三个总体存在,其中牵引总体(占50~70%)和悬浮总体(占30%左右)发育,而跳跃总体只占很少的百分比,斜率低,分选差,由于缺乏跳跃颗粒,粒度分布为明显的双峰型,C-M图主要显示PQR段的图形。(3)沉积构造:层理类型具多样性,但以在层序底部出现块状或不明显平行层理砾岩,巨型槽状交错层理或大型板状交错层理砂砾岩为特征,砾石有时具叠瓦状构造,呈叠瓦状的扁平砾石向上游方向倾斜,其长轴垂直于水流方向排列。(4)沉积层序:目前尚未概括出一个典型的辫状河沉积序列模式,与曲流河沉积层序比较,辫状河流沉积层序的特点是:a.粒级较粗,砂砾岩发育;b.槽状交错层理发育,且规模较大c.泛滥平原细粒沉积物较薄或不发育。(5)砂体形态:河道砂坝在宏观上主要是透镜状或板状,底部冲刷面清楚。4.论述曲流河沉积的亚相特征。35\n答:根据环境和沉积特征可将曲流河沉积相进一步划分为河床、堤岸、河漫、牛轭湖四个亚相,各亚相沉积特征如下:(1)河床亚相:其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次为砾岩,碎屑粒度是河流相中最粗的,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多彩。缺少动植物化石,仅见破碎的植物枝、干等残体,岩体形态多呈透镜状,底部具明显的冲刷面。(2)堤岸亚相:垂向上,常发育在河床沉积的上部,相对河床亚相而言,属顶层沉积,其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层理以小型波状交错层理,小型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泥岩中可见水平层理,钙质结核,干裂,雨痕,虫迹以及植物根等,还可见植物化石碎片。岩体形态沿河床两侧呈弯曲的砂垄和舌状,剖面上呈透镜状。(3)河漫亚相:平面上位于堤岸亚相外侧,分布面积广泛,垂向上位于河床或堤岸亚相之上,属河流顶层沉积组合,其岩石类型主要为粉砂岩和粘土岩,层理主要为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4)牛轭湖亚相:其岩石类型主要为粉砂岩及粘土岩,粉砂岩中具交错层理,粘土岩中发育水平层理,常含有淡水软体动物化石和植物残骸,岩体呈透镜状。5.论述古代河流沉积的主要鉴别标志。答:古代河流沉积的主要鉴别标志如下:(1)岩石类型及其组合:以碎屑岩为主,次为粘土岩,碳酸盐岩较少出现,在碎屑岩中又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砾岩多出现在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的河床沉积中。(2)岩矿特征:一般不稳定组分多,成熟度低,砾岩多为复成分的,砂岩以长石砂岩,岩屑砂岩为主,个别也出现石英砂岩,泥质胶结者居多,间或有钙、铁质胶结者。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反映酸性环境。(3)结构:以砂、粉砂为主,分选差至中等,分选系数一般大于1.2,粒度频率曲线常为双峰,概率曲线显示明显的两段型,且以跳跃总体为特征,由跳跃总体和悬浮总体组成。C-M图上呈S型,有较发育的PQ、QR、RS段。(4)沉积构造:层理发育,类型繁多,但以板状及大型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细层方向指示砂体延伸方向,倾角15°~30°,常见流水不对称波痕,也可见砾石的叠瓦状排列,扁平面倾向上游,倾角约为10°~30°;河流沉积的最底部常见明显的侵蚀,切割及冲刷构造,并常含泥砾及下伏层砾石。(5)生物化石:常见破碎的植物枝、干、叶等,河床亚相典型的指相化石为硅化木,河漫沼泽沉积中可见炭化植物屑或完整的植物化石,在时代较新的河流相地层中可见到脊椎动物化石。(6)沉积层序:在沉积剖面上,自下而上表现为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韵律或正旋回,每个旋回底部是冲刷面,一个完整的河流沉积层序从下而上由河床滞留沉积开始,向上依次出现点砂坝或河道砂坝以及泛滥平原沉积,即具有“二元结构”。(7)砂体形态:在平面上多呈弯曲的长条状,带状,树枝状等,在横切河流的剖面上,呈上平下凸的透镜状或板状。6.论述湖泊分类。答:湖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类:(1)含盐度:有两种划分方案:其一,含盐度>3.5%为咸水湖泊;含盐度<3.5%为淡水湖泊。其二:含盐度<0.1%为淡水湖,含盐度为0.1~1%为微咸水湖,含盐度为1~3.5%为咸水湖,含盐度>3.5%为盐湖。(2)沉积物特征:分为碎屑沉积湖泊,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化学沉积湖泊以化学岩沉积为主。二者之间常有许多过渡类型。(3)地理位置:可分为近海湖泊和内陆湖泊。(4)成因:可分为构造湖(断陷湖、坳陷湖),河成湖(如鄱阳湖,洞庭湖)、火山湖(如长白山的天池),岩溶湖和冰川湖等。(5)库卡尔等根据干旱程度,地理环境,沉积物类型及其供应的充分程度,首先划分出永久性(稳定性)湖泊和暂时性(间歇性)湖泊。永久性湖泊进一步划分为陆源碎屑沉积型,化学沉积型、生物沉积型,湖沼沉积型等四种类型。暂时性湖泊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干盐湖沉积型和盐沼沉积型两类。7.论述陆源碎屑湖泊的亚相类型及其主要沉积特征。35\n答:根据湖泊相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将湖泊相区分为滨湖、浅湖、深湖、湖湾及湖泊三角洲、湖泊扇三角洲、湖底扇等七个亚相。(1)滨湖亚相:滨湖是指湖泊洪水位与枯水位之间的地带。滨湖亚相的沉积特征与滨湖地带的物源供应状况关系十分密切。在靠近基岩的滨湖地带可形成以砾石为主的沉积物,砾石多具定向排列,其长轴一般平行于岸线分布。在砂质供应较为充分的滨湖地带,可形成以砂为主的沉积物,发育块状层理及浪成交错层理。在间歇性有砂质供应的滨湖地带多形成砂泥互层沉积。在缺乏砂质供应的滨湖地带,其沉积物以泥质为主,泥岩可见泥裂、雨痕及植物碎片。在缺少植被覆盖的情况下,泥岩的颜色为灰色和紫红色交互出现,向湖盆方向灰色泥岩逐渐增多,紫红色泥岩逐渐减少。(2)浅湖亚相:浅湖是指枯水位之下至浪基面之间的地带。沉积物与陆源碎屑供应有关。在砂质供应充分的情况下,出现较多的砂质;在缺少砂质供应的情况下,沉积物主要是粘土和粉砂,可夹少量的化学岩薄层或透镜体。砂岩一般分选磨圆较好,层理类型主要有小型交错层理、波纹层理、脉状层理,波状层理及透镜状层理,也可见生物扰动构造和浪成波痕。生物化石丰富,保存完好。常见薄壳的腹足、瓣腮类等底栖生物,以及介形虫和鱼类等化石。少见菱铁矿、鲕绿泥石等还原条件下的自生矿物。(3)深湖亚相:主要是暗色泥质沉积可夹有化学岩。层理类型主要是块状层理及水平层理。生物化石以浮游生物为主,底栖生物少见,含有丰富的有机质。(4)湖湾亚相:湖湾是由于水下隆起地形的遮挡造成的半封闭湖区,水体较为安静。沉积物以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可夹有薄层白云岩和油页岩。沉积构造主要是块状层理、水平层理、季节性韵律层理,可见泥裂、雨痕、生物潜穴,生物化石主要是特殊的浅水动物化石。(5)湖泊三角洲:湖泊三角洲是河流入湖形成的沉积体,具有三层结构。顶积层特征与河流相相似,河道的砂质沉积包裹在河道间的泥质沉积物中;前积层以砂质沉积为主,砂质较为纯净,向上粒度变粗。底积层以暗色泥质沉积为主,可夹有砂质重力流沉积。(6)扇三角洲:扇三角洲是冲积扇直接入湖形成的沉积体。其沉积特征与冲积扇相似,以砾岩大量发育为特色,可有含砾砂岩及砂岩。这些粗粒沉积物夹在细粒湖泊沉积物中。(7)湖底扇:湖底扇是重力流在湖泊较深部位形成扇形沉积体,以砂质沉积为主,夹在深湖沉积物中。8.论述陆源碎屑湖泊相的主要鉴别标志。答:鉴定标志如下:(1)岩石类型:以粘土岩、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少见砾岩。①砾岩少见,且仅分布于滨湖地区。②以长石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为主③粘土岩:广布于半深-深湖中,含有机质高,深水还原环境,为良好的生油岩。④出现厚度小分布有限的泥灰岩、硅藻土、油页岩、石膏、盐岩等。(2)构造特征:多发育水平层理,亦有块状层理,近岸区可见交错层理,波状层理,亦可见波痕、泥裂、雨痕。(3)生物化石:生物化石较丰富,常见介形类,瓣鳃类、腹足类,尤以介形类大量出现为湖泊环境的标志。发育有轮藻、兰绿藻等。新生代有蜘蛛昆虫、鸟、鱼两栖及哺乳纲化石,亦发育有植物根、叶、干孢粉等。(4)区域组合:周围为河流相所包围。各种不同粒级的沉积相围绕湖盆呈环带状分布。(5)沉积厚度:与地壳升降幅度及物质供应的丰富程度有密切关系,因此不同地区厚度有较大变化,如松辽盆地白垩系厚度达5000米以上。9.论述陆源碎屑湖泊相与油气的关系。答:陆源碎屑湖泊相具有油气生成和储集良好条件:深湖亚相、湖泊三角洲底积层及半深湖亚相均发育大量泥质沉积,且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具有巨大的生油潜力。在滨、浅湖地带发育有滨、浅湖砂质沉积、湖泊三角洲砂质沉积、扇三角洲砂质沉积,在深湖区发育有湖底扇砂质沉积。这些砂质沉积体或位于生油相区的上倾方向,或包裹在生油岩中,对油气储集十分有利。在湖泊充填过程中,往往出现多套生、储、盖组合,后期的生油层往往是前期储层的良好盖层。因此湖泊相存在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匹配条件,它是极为有利的油气聚集相带。我国大部分油气田与湖相有关。10.论述滨岸相(海滩相)的主要鉴别标志。综合现代和古代海岸的沉积特征,滨岸相的主要鉴别标志如下:(1)岩矿特征:一般说,海岸沉积的砂质较纯,石英等稳定组分含量高,重矿物相对较富集,圆度、分选较好,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较高。(2)粒度分布特征:概率图上显示跳跃总体发育,斜率大,分选好,有时明显存在两个次总体。(3)沉积构造特征:近滨带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发育,近滨下部可见水平层理及生物潜穴,前滨带发育有大型海滩冲洗交错层理,沿层面见有水流线理或剥离线理,沿层面还常发育有各种浪成波痕,菱形波痕、细流痕以及其它层面构造。其中尤以大型冲洗交错层理是海岸沉积最典型的标志。(4)生物学特征:常见数量不等的各门类海相生物化石及其碎片,有时在滨线一带可形成薄的介壳层,其一般都具有破碎、磨损和圆化现象。(5)垂向沉积层序:以进积型最发育,呈现出下细上粗的反旋回特征。自下而上依次出现滨外-近滨-前滨-后滨沉积。(6)砂体形态:常平行于海岸线走向呈线状分布,并往往成排出现,剖面上常呈下平上凸的透镜状或席状。11.论述三角洲形成的控制因素。答: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受以下因素控制(1)河流的作用:河流的流量和输砂量是三角洲形成的物质基础,流量大,输砂量大,则有利三角洲的形成(2)蓄水体(海、湖)密度与河水密度差异:①当河水密度大于蓄水体密度,形成平面喷流,形成如海底峡谷中的高密度流——浊流。②河水密度小于蓄水体密度为低密度流属平面喷流,常发生在河流入海的河口处,形成海成三角洲。③35\n河水密度二蓄水体密度,为等密度流,属轴状喷流,常发生在河流入湖的河口处,形成湖成三角洲。(3)蓄水体的水动力作用:波浪、潮汐、海流对河流输入的泥砂有改造、剥蚀等阻止作用,若前者能量大于后者就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4)河口区海底地形:若地形平缓、水浅,有利于泥砂的堆积,否则不利。(5)盆地的构造特征:若蓄水盆地构造稳定、沉降速度略等于沉积速度,对三角洲形成有利,否则不利。12.论述河控三角洲相的亚相、微相特征。答:根据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可将其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划分为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河道间四个沉积微相。前缘亚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分流间弯、河口坝、远砂坝及席状砂等沉积微相,在同一三角洲这些沉积微相一般不同时出现。前三角洲主要是在弱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泥质沉积,一般不做微相划分。(1)三角洲平原亚相:其岩石类型有砂岩、粉砂岩、泥岩。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多为中等,具块状层理和各种交错层理。在垂直河道的断面上,同一层位砂岩呈多个透镜状分布,在平面上,砂体呈分叉条带状展布,泥岩中可见块状层理、水平层理及泥裂和雨痕,可含有大量植物化石,少量动物化石。①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其沉积物以砂岩为主,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多为中等,具块状层理和各种交错层理。在垂直河道的断面上,同一层位砂岩呈多个透镜状分布,在平面上,砂体呈分叉条带状展布。②天然堤沉积微相:其特征与河流相天然堤相似,典型特征是砂泥岩薄互层,砂岩中可见块状层理、小型交错层理、爬升层理,泥岩中多见块状层理,少见水平层理及暴露构造。可含植物碎片。③决口扇沉积微相:其特征与河流相决口扇相似,其岩石类型有砂岩、粉砂岩、泥岩。主要为向上变细的正粒序,少见反粒序。砂岩中可见块状层理、大型和小型交错层理,粉砂岩中可见块状层理及小型交错层理、爬升层理,泥岩主要为块状层理。④分流河道间沉积微相:其特征与河流相河漫沉积相似,其沉积物主要有泥岩、碳质泥岩及煤层。泥岩的颜色有紫红色、杂色及灰绿色。(2)三角洲前缘亚相:其主要沉积物为砂,可有粉砂和泥质沉积。砂岩砂质较纯,交错层理发育。泥岩的颜色多为灰色色调。各微相特征如下:①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它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的水下延伸,二者特征极为相似。②水下天然堤沉积微相:它是三角洲平原天然堤的水下延伸、二者特征极为相似。③水下决口扇沉积微相:它是水下分流河道决口在水下分流间湾形成的沉积体,其特征与三角洲平原决口扇相似,只是一般夹在灰色色调的分流间湾泥质沉积物中。④分流间湾沉积微相:其沉积物主要灰色色调的泥质,可有少量的粉砂及泥质粉砂。可见块状层理、水平层理及透镜状层理。可见植物碎片及广盐性动物化石。⑤河口坝沉积微相:河口坝是三角洲沉积最具特色的部分,其沉积物主要是砂,一般砂质纯净,交错层理发育,浪成波痕和水流波痕均可出现。垂向上呈向上变粗的反粒序。⑥远砂坝沉积微相:远砂坝沉积微相位于河口坝的前方,其沉积物有砂、粉砂、泥。向盆地方向砂质逐渐减少、泥质逐渐增多,其层理类型较为丰富,可见小型交错层理、脉状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水平层理、块状层理、生物扰动构造。垂向上呈向上变粗的反粒序。⑦前缘席状砂沉积微相:它是河口坝及远砂坝沉积物经过波浪改造和再分配的产物。其沉积物为纯净的砂,沉积构造主要为浪成交错层理。(3)前三角洲亚相:其沉积物主要为泥、其中可夹有重力流成因的砂。泥质沉积物的颜色为灰色及深灰色。含有大量的广盐性生物化石。由于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单调,一般不作微相划分。13.论述三角洲相的鉴别标志。答:三角洲相的鉴别标志如下:(1)35\n岩石类型:以砂岩、粉砂岩、粘土岩为主,在三角洲平原沉积中常见有暗色有机质沉积,如泥炭、薄煤层等,无或极少砾岩和化学岩,碎屑岩的成分、结构成熟度较河流相高。(2)粒度分布特征:三角洲由陆向海方向,砂岩中的碎屑粒度和分选有变细变好的总趋势,在C-M图上,三角洲前缘具有QR和RS段,并以RS段最发育。在概率图上,远砂坝沉积的粒度分布主要由细粒的单一悬浮总体组成,河口坝沉积有三个次总体发育,以跳跃总体为主,分选好,其它两个总体含量少,分选差。(3)沉积构造:层理类型复杂多样,河流、海洋波浪、潮汐作用形成的各种构造同时发育,如砂岩中和粉砂岩中见流水波痕,浪成波痕,板状、槽状交错层理,泥岩中发育水平层理,此外还发育有波状、透镜状层理、包卷层理、冲刷-充填构造、变形构造、生物扰动构造等。(4)生物化石:海陆混生,原地生长的主要为广盐性生物,如瓣腮类、腹足类,介形虫等,异地搬运埋藏的主要为河流带来的陆生动植物碎片,在一个完整的三角洲垂向层序中海生生物化石多出现于层序的下部,向上逐渐减少,但陆生生物化石向上增多,甚至在顶部出现沼泽植物堆积而成的泥炭或煤层。(5)沉积层序:垂向上出现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层序,在层序顶部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沉积为下粗上细的正旋回,它反映三角洲在横向上的相序递变。其与河流相沉积的间断性正旋回有显著的不同。(6)砂体形态:在平面上呈朵状或指状,垂直或斜交海岸分布,剖面上呈发散的扫帚状,向前三角洲方向插入泥质沉积之中,与前三角洲泥呈齿状交叉。14.论述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答: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密切,因为有如下有利条件:①生油条件:前三角洲,水体安静,有机质含量高为还原环境,可向石油转化,为良好的生油环境,其中含有机质高的泥岩为良好的生油岩。②储集条件:三角洲前缘有发育良好的河口砂坝、远砂坝和席状砂等砂体,其砂质较纯,分选性好,储油物性好,并临近生油环境的前三角洲,是良好的油气储集环境。③盖层条件:三角洲破坏期的海相泥以及分流间湾泥以及三角洲平原的沼泽泥是良好的盖层。④圈闭条件:三角洲向海推进时,可产生同生滚动背斜及同生断层,形成良好的构造及岩性构造圈闭。15.论述鲍玛序列各层段的划分及特征。答:根据鲍玛的研究,在一个完整的单一的浊流沉积序列中,往往由五个特殊的沉积构造单元组成,被后人称谓经典的浊积岩。自下而上为:A段:底部粗粒递变段,由砂组成(底部为砾)向上粒度由粗变细,底部有各种铸模及冲刷-充填构造。B段:下平行层理段:由细砂和粉砂组成,平行层理发育。C段:水流波纹(变形)段,由粉砂岩组成,具发育包卷层理等。D段:上平行纹理段,由粉砂质泥岩组成,具有水平层理。E段:泥岩段,由质纯的泥岩组成,系浊流通过后,留在后面的稀薄的浊雾状水流沉积而成。上述序列说明,从A段-E段是浊流流动强度及悬浮沉积物沉积速度由强逐渐减弱的过程。16.论述重力流沉积物(岩)的基本特征。答:(1)岩石学特征:重力流沉积物(岩)常见以下几种岩石类型:a.典型浊积岩:是指具有不同段数鲍玛层序或序列的浊积岩。b.块状砂岩:是指层内结构均一的砂岩或含砾砂岩。c.叠复冲刷粗砂岩,常表现为“A、A、A”序,此处“A”是指一个递变层或一次重力流事件,有时演变为“ABABAB”序。每一个递变层之上均连续沉积有厚薄不等的平行层理砂岩。d.卵石质砂岩:是一种厚度较大,显叠覆递变的砾质砂岩层,每个递变层的下部含砾多,向上逐渐减少。e.颗粒支撑砾岩:以再沉积砾石为主,细粒充填孔隙,并构成支撑,随细粒物质增加,可过渡为卵石质砂岩。f.杂基支撑的岩层:由粉砂和粘土组成的杂基含量一般为25~50%,可细分为杂基支撑砾岩,杂基支撑砂砾岩和杂基支撑砂岩等,有时显递变现象。g.滑塌岩:是指泥砂混杂并且有明显同生变形构造的岩层,随着砂的减少可过渡为具变形层理的页岩。(2)成分特点:在矿物成分上和化学成分上都复杂,以复成分砾岩和杂砂岩为特征。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较低。(3)结构特点:颗粒杂基比值低,分选性很差到较好,概率图上只有一条斜度不大的较平的直线或微向上凸的弧线,粒度范围分布很广,分选差。在C-M图上,点的分布平行于C=M线。总体上反映悬浮或递变悬浮沉积为主的特点。(4)沉积构造特征:以递变层理或叠覆递变层理为其最主要的鉴定标志,其次还有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旋涡层理,滑塌变形层理等。此外,诸如槽模、沟模、重荷模、撕裂屑、旋涡层、变形砾、直立砾、漂浮砾、碟状构造,水下岩脉等,也具良好的指相性。(5)生物化石特征:可见指示深水环境的有孔虫、放射虫、钙质超微化石外,深水的遗迹化石如平行层理的爬迹,网状迹,平行潜穴等也具有良好的指相性。(6)微观下所见的再沉积组分诸如破碎鲕粒,化石碎片,晶体碎屑和植物屑,以及泥晶包壳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重力流沉积作用。17.论述碎屑岩相分析的主要进展。35\n答:近一、二十年来,碎屑岩相分析在以下几方面取得较大进展:(1)划相精度方面: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发展,划相的精度要求愈来愈高,当前研究的重点是三级相,并进一步研究砂体内因沉积条件的不同而引起的非均质性变化;当前重点研究的相类型是:陆相中的湖泊相、河流相、过渡相中的三角洲相,与滨岸砂体有关的沉积相,海相中的陆棚、海底扇、深海平原的浊积相等,并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有所加强。(2)划相标志方面:冲破了许多旧有的概念。将今论古,运用对比岩石学方法建立相标志系统,即将岩性、古生物、地球化学、测井、地震等多方面信息综合起来,组成一个相标志系列,并重新认识和检查一些老的标志,在划相精度和认识上定会有很大提高。(3)相模式及其应用方面:在现代和古代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研究基础上,已建立了各种典型的相模式,如冲积扇相、三角洲相,沿岸沉积相、海底扇相、深水浊积岩相等相模式日趋完善,并出现不同的相模式表示方式,如静态模式、动态模式、简化模式、数学模式和标准模式等。(4)数学模拟模式:一些沉积学家如Reading、Walker1965,1984,Selly1969等,为了克服相分析中的主观随意性,倡导了数学统计相分析法。并用此法对一些地区进行分析,得出了较为符合实际情况的相组合或相层序。18.论述欧文(Irwin,1965)的陆表海能量带模式。答:欧文继承了肖的陆表海的水能量及沉积相的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了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的概念及相带模式。(1)相带划分:欧文根据陆表海的水动力条件,主要是潮汐和波浪作用的能量,划分出了三个能量带,即远离海岸的X带(低能带)、稍近海岸的Y带(高能带)和接近海岸的Z带(低能带)。(2)各相带的能量及沉积特征如下:X带(低能带):①其海底位于浪基面以下,安静缺氧是低能环境,宽约几百英里。②沉积物主要来自Y带的细粒物质(灰泥)。③各种底栖生物和藻类都不发育,而来自高能带的大量有机物质以及各种浮游生物和自游生物可以堆积下来。④沉积物多呈暗色,有利于生油。⑤若有海流干扰,也可有生物群繁殖和较粗的生物碎屑堆积。Y带(高能带):①从波浪冲击海底的地点起,向海岸方向延伸,直到波浪及潮汐的能量大部被消耗掉为止,是高能带,宽约几十英里。②此带向海方向一侧,常形成生物礁或生物滩,向陆一侧,则堆积各种较粗的颗粒(如鲕粒、生物碎屑、内碎屑),并大都被磨蚀,分选良好,粒间孔隙度高,是良好的油气储集岩。Z带(低能带):①位于Y带向陆方向直到滨岸为止,水浅,波浪及潮汐作用微弱,为低能环境,宽可达几百英里。②在干热条件下形成白云石以及各种盐类矿物沉积。③此带所形成的岩石主要是泥晶石灰岩,泥晶白云岩以及蒸发岩。④化石少见,叠层藻席相当发育。评述:因地质历史中的碳酸盐岩,绝大部分是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的产物,所以欧文的以水动力能量为依据而划分的三个能量带就具有普遍意义,并为后来他人建立相带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19.论述拉波特(Laporte,1967)潮汐作用相带模式。答:拉波特(Laporte,1967)根据岩性及古生物特征,以潮汐作用带为主要标志,划分出三个相带,即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各带的特征如下:(1)潮上带:①是指平均高潮面以上几英寸到几英尺的地带,平时在水面以上,只有在特大潮水或特大风暴时才被海水淹没。②岩石类型主要是泥、粉晶白云岩、白云质泥质石灰岩,球粒泥晶石灰岩等。③常见干裂、鸟眼构造,纹理及反映藻席的平缓褶皱纹理。泥裂中的白云石细脉也常见,化石少见。(2)潮间带:①是指平均高潮面与平均低潮面之间的地带。②岩石类型主要为薄层的不含化石的球粒泥晶石灰岩;砾石级的内碎屑及扁平的竹叶状砾屑常见,也有鲕粒及砂级内碎屑,叠层石及藻灰结核也常见,化石种类较单调,但数量却相当丰富,多呈杂乱堆积,冲刷现象常见,也有干裂。(3)潮下带:①是指平均低潮面以下的地带。②岩石类型主要是厚层至块状球粒泥晶石灰岩含各种生物碎屑的石灰岩以及富含层孔虫格架的礁石灰岩。在1969年,拉波特又把他的模式进行了修改,主要把潮下带划分为上下两部。潮下带上部位于浪底之上,为高能环境,为礁和滩的发育地带;潮下带下部位于浪底以下,为低能环境,为泥晶石灰岩生成环境。评述:拉波特开创了以潮汐带为主标志或形式的划分碳酸盐岩相的先例,直到现在,这种划分碳酸盐岩相带的方法和原则还在继续被采用。20.论述杨等的碳酸盐岩相带模式。答:杨等拟定的以潮汐作用带为形式的碳酸盐岩相带模式,划分出四个相带:潮上相带、潮间相带、局限潮下带及开阔潮下带。①潮上相带:发育在平均高潮面以上的广阔潮坪上,高潮或风暴时被水淹没,风暴退却沉积物露出水面,而发生干裂及鸟眼构造,沉积物有藻席,亦可有砾石级或细小的内碎屑。由于毛细管浓缩作用,可形成白云化,偶见石膏、硬石膏,由于盐度高,缺少海洋化石及虫孔。②潮间带:形成平均高潮面和平均低潮面之间的潮坪上,其上部长期露出水面,沉积特征与潮上带相同。而其下部,经常有沉积物的再改造,能量高而集中,造成局部冲刷和沟槽,常形成内碎屑及生物碎屑。上部藻席繁盛,下部则发育抗浪性更强的藻头、柱状叠层石及藻结核等,上部多垂直虫孔,下部多水平层孔。③35\n开阔潮下带:位于平均低潮面以下,为高能环境,波浪和潮汐可搅动和簸选底部沉积物,形成清洁的(即无灰泥的)内碎屑灰岩或生物碎屑灰岩,可见低角度的斜层理,各种海洋生物如棘皮类、珊瑚、腕足类、三叶虫、软体动物均很发育。④局限潮下带:当波浪和水流对开阔潮下带下部的沉积物进行搅运和簸选时,其能量逐渐为平缓坡度的海底所消耗,所以此带为低能带,主要是轻微冲刷的内碎屑生物碎屑亮晶石灰岩,致密的内碎屑生物碎屑泥晶石灰岩,此带较浅部分,可出现生物丘。21.论述曲流河相各沉积微相的主要沉积特点。答: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将曲流河相划分为河床、堤岸、河漫、牛轭湖四个亚相。河床亚相又划分为河床滞留沉积、边滩沉积两个微相,堤岸亚相划分为天然堤、决口扇两个微相,河漫亚相划分为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三个微相,牛轭湖亚相不再划分微相。各微相沉积特征如下:(1)河床滞留沉积:①以砾石等粗碎屑为主,成分复杂,主要为陆源砾石,亦有下伏基岩和沉积层内砾石。②位于河床底部冲刷面之上,分布不连续,呈透镜状。③砾石呈叠瓦状向源排列。④向上过渡为边滩沉积。(2)边滩沉积:①以砂岩为主,成分复杂,成熟度低,不稳定矿物含量高,常为长石砂岩,岩屑砂岩等。②粒度变化范围大,主要由砂、粉砂、泥组成,概率图上为两段式,分选中等,向上粒度变细。③层理类型多样,随粒度向上变细层理规模向上变小,一般说,由下向上,由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小型交错层理-水平层理,即具明显的正韵律。④砂体常呈板状,一般底部有冲刷面。⑤底为滞留沉积,顶为堤岸沉积。(3)天然堤沉积:①由细砂、粉砂、泥组成,粒度介于边滩与河漫滩沉积之间。②纵向上呈砂泥薄互层。③砂岩中以小型波状、槽状交错层理为主,泥岩中具水平层理,常见钙质结核,干裂,植物根、虫迹等。④沿河道两侧呈弯曲砂垅状。(4)决口扇沉积:①主要由细砂、粉砂组成,粒度比天然堤稍粗。②具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水平层理,冲蚀与充填构造常见。③可见植物碎片。④在剖面上呈透镜状,平面上呈舌状。(5)河漫滩沉积:①以细粉砂、粘土为主。②以波状、斜波状层理为主,亦有水平层理,具不对称波痕,泥岩中见干裂,雨痕等。③化石少见,可见植物碎片。④岩体常沿河流方向呈板状沿伸。(6)河漫湖泊沉积:①以粘土为主,也有粉砂。②潮湿气候区,有丰富的有机质,可见完整的动植物化石,干旱气候区可形成盐类沉积及钙质结核。③层理不发育,有很薄的水平纹层,常见泥裂。(7)河漫沼泽沉积:与河漫湖泊沉积相似,与其不同的是可见泥、煤层、炭质页岩、泥灰岩等,规模不大。(8)牛轭湖沉积:①主要为粉砂岩及粘土岩。②粉砂岩中具交错层理,粘土岩中具水平层理。③常含有淡水软体动物化石和植物残骸。④岩体呈透镜状。论述题1.沉积岩的基本特征。答:(1)矿物成分特征:①在岩浆岩中大量存在的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在沉积岩中很少见。②岩浆岩中大量存在的石英、长石,在沉积岩中也大量存在,为组成沉积岩的主要矿物。③由于沉积岩形成于地表,它有自己的矿物,如氢氧化物,氯化物以及粘土矿物、盐类矿物。(2)化学成分特点:①沉积岩中的含量大于含量。②没积岩中的钾的含量大于钠的含量。③富含。④沉积岩中富含有机质。(3)结构构造特点:①碎屑结构,生物结构,粒屑结构是沉积岩特有的结构。②具有发育的层内构造和层面构造。2.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答: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的全部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风化作用阶段;(2)搬运沉积作用阶段;(3)同生作用阶段;35\n(1)成岩后生作用阶段;(5)表生作用阶段。3.论述风化带发育的阶段性。答:共分为四个阶段:(1)碎屑阶段:a.主要发生物理风化b.元素和化合物几乎不迁移;c.产生的是五些岩屑和矿物碎屑。(2)饱和硅铝阶段:a.CI,SO4几乎全部迁移;b.铝硅酸盐开始分解;c.Ca2+、Mg2+、Na+、K2+大部分迁移;d.介质呈碱性e.产生水云母、蒙脱石;f.地碱性条件下,CaCO3开始堆积。(3)酸性硅铝阶段:a.Ca2+、Mg2+、Na+、K+已全部迁移。b.Si的迁移已开始增多;c.介质呈酸性;d.常形成高岭石矿物。(4)铝铁土阶段,也称为红土型风化阶段:a.全部可移动元素都已迁移;b.介质呈碱性或中性;c.常形成铝土矿、褐铁矿等矿物。4.论述流动体制与层理的关系。答:流动体制也就是流态,根据佛罗德数分为:上部流动体制(F>1或0.8),过渡流动体制(F=1或0.8),下部流动体制(F<1或0.8)。其中下部流动体制,随着水流强度的增大,床沙形体依次为无颗粒运动的平坦床沙(层理主要是水平层理)-沙纹(形成小型交错层理)-沙浪(形成中型交错层理)-沙丘(形成大型交错层理)。该体制的特点是表面波和床沙形体的起伏相位正好相反。其中过渡型流动体制,主要是低角度沙丘,形成中、大型交错层理。上部流动体制,随着水流强度的逐渐增大,床沙形体依次为:平坦床沙(形成平行层理)-逆行沙丘(大型交错层理)。该体制特点是表面波与床沙形体的起伏相位相同。5.分析尤尔斯特龙图解。答:(1)开始搬运流速大于继续搬运流速。(2)大于2mm的颗粒其搬运和沉积的两个流速曲线值非常大,但亦很接近,故砾石不易被搬运,易沉积。(3)2~0.05mm的颗粒的起始搬运流速最小,易于搬运,其与继续搬运曲线相差不大,故亦沉积。(4)小于0.05的颗粒,两个流速相差很大,故粉砂和粘土一经流水搬运就很难沉积。6.论述浊流的形成。答:所谓浊流是指靠液体的湍流来支撑碎屑颗粒的,使之呈悬浮状态,并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其形成和运动分四个阶段:(1)三角洲阶段,河流在入海口形成三角洲。(2)滑动阶段,由于水流作用,三角洲前缘的沉积物滑下。(3)流动阶段,沉积物开始聚集,移动。(4)浊流阶段,水流中沉积物起主导作用,形成浊流。7.论述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答:(1)粒度上发生变化,随着搬运距离的加长,粒度由大到小。(2)矿物成分的变化,随搬运蹁加长,碎屑中的不稳定的组分减少,稳定的组分相对增加。(3)颗粒形状的变化,主要指圆度和球度上的变化。8.论述沉积分异作用。答:所谓的沉积分异作用是碎屑物质在搬运沉积过程中按粒度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它包括机械分异作用,即受物理定律的支配,主要是碎屑沉积物发生的沉积分异作用;和化学分异作用,即是受化学一律支配,主要是溶解物质的沉积分异作用。35\n机械分异作用主要是指粒度分异、比重分异、形状分异、成分上分异。化学分异作用是按溶解物质从溶液中沉积出来的难易程度。9.论述成分成熟度的意义。答:成分成熟度是指碎屑沉积组分在其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最稳定的终极产物的程度。成分成熟度与上述各种作用的强度和作用时间的长短有关系,而作用的强度和时间的长短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候条件和大地构造条件,也可以推断各作用的程度和时间长短,具体来说,如果地形起伏大,剥蚀强烈,改造程度就弱,成分成熟度就低,否则即相反。10.论述结构成熟度的意义。答:结构成熟度是指碎屑沉积物在其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和程度。理想终极结构是组成岩石的颗粒为等大球体,颗粒支撑、化学胶结。通过对结构成熟度的研究可以推断颗粒的搬运和沉积环境的特征。结构成熟度的高低反映在碎屑的分选性、磨圆度、粘土含量上,它可以与成分成熟度一致,也可以不一致。11.论述教材的砂岩组分分类及其意义。答:首先根据杂基含量分为两大类,即杂基少于15%的净砂岩,和杂基大于15%的杂砂岩。然后采用石英、长石、岩屑做为三角形分类图解的三个端元,按三者的相对含量划分出石英(杂)砂岩类、长石(杂)砂岩类及岩屑(杂)砂岩类三个岩类,在三个岩类中再进一步划分亚类。杂基的含量能反映砂岩的结构成熟度和搬运介质的流动特征。如高密度流体堆积的砂岩杂基含量就比较高。石英的含量或石英/(长石+岩屑)值反映砂岩的成分成熟度,长石/岩屑的比值反映物质来源,也反映大地构造善,长石端元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候构造和风化作用的特点。12.石英砂岩的一般特征及成因分析。答:石英碎屑占90%以上,仅含少量长石及其它岩屑和重矿物。以单晶石英为主,磨圆度和分选性都比较好,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都很高。胶结物大都为硅质。亦有钙质、铁质及海绿石质等,杂基很少或没有,常为明显的颗粒支撑。石英砂岩颜色一般较浅,为黄白色或浅灰白色,当有铁质胶结物则为浅褐红色。基于以上特征,我们可以看出石英砂岩的成熟度相当高,因此石英砂岩应为长期风化、分选和磨蚀作用后沉积而成的。13.论述福克的三组分砂岩分类及其意义。答:福克把砂岩确定三个端元组分:(1)石英+硅质岩(Q),(2)长石+火成岩屑(F),(3)云母+变质岩屑(M)。其中Q表示沉积来源,F表示火成来源,M表示变质来源。这种分类的缺点在于把所有云母都看作是变质成因,这未必正确,把岩屑分为火成的和变质的两类,使分类更加复杂。后来福克又提出一种分类,有了明显改进。这次三端元组为石英(Q),其他岩屑、燧石(R),长石、火成或岩屑(F)。14.长石砂岩及长石杂砂岩的一般特征及成因分析。答:碎屑成分主要为石英和长石,其中石英含量低于75%,长石超过18.75%,还有少量的其他岩屑。长石的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为常见,重矿物也较多,胶结物主要为钙质、铁质,而硅质较少。常含粘土杂基,并常重结晶为云母,绿泥石或形成次生加大的长石或自生长石颗粒。分选性和磨圆度变化较大,一般分选中等,磨圆度是次圆状到次棱角状。基于上述特征,可以推定其成因为:一种是以物理风人继主,需有强烈侵蚀后,在快速堆积后形成,而且形成以后的蚀变作用也要弱。另一种是在构造条件比较稳定的时候,母岩经过长期缓慢的侵蚀后长距离的搬运,在干旱和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沉积而成的。15.岩屑砂岩和岩屑杂砂岩的一般特征及成因分析答:碎屑颗粒以各种岩屑为主,有少量,长石、黑云母,重矿物含量也较多。石英含含量低于75%是,岩屑含量一般大于25%,岩屑/长石比值大于335\n。胶结物常为硅质和碳酸盐质,常含粘土杂基,颗粒的分选性和磨圆度一般都不好。岩石的颜色以灰色、灰绿色、灰黑色者居多。基于以上特征,它们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低,因此是在强烈剥蚀以后,快速堆积条件下形成的。16.论述福克石灰岩分类及其优缺点答:福克分类石灰岩是一个三端元的分类。三个端元是:(1)异化颗粒,相当于颗粒;(2)微晶方解石,相当于泥晶型质。(3)亮晶方解石。根据这三个主要结构级分把石灰岩划分为三个主要类型:Ⅰ微晶异化石灰岩;Ⅱ亮晶异化石灰岩;Ⅲ微晶石灰岩。微晶异化石灰岩和亮晶异化石灰岩称为正常化学岩。其中,Ⅰ微晶异化石灰岩主要成分为微晶方解石和异化颗粒,水动力条件比较弱条件形成,Ⅱ亮晶异化石灰岩,微晶方解石没有或很少,亮晶方解石充填孔隙,孔隙也可以空头上,水动力条件比较强下形成的,Ⅲ微晶石灰岩主要由微晶方解石组成,水动力条件极弱时形成的,后又把碳酸盐分为:异常化学岩,正常化学岩和生物岩,异常化学岩又根据内碎屑、鲕粒、球粒和生物等分为八类,正常化学岩又分为微晶石灰岩和搅动微晶石灰岩。福克分类的优点:①把碎屑岩的结构观点系统地引进碳酸盐当中来。②创建了一整套全新的石灰岩结构分类和术语系统。③反应沉积环境。缺点。①实际上它是两端元分类,因在三端元中,只有异人颗粒和微晶方解石是独立的结构组分。②没有考虑重结晶作用的影响。③正常化学岩和异常化学岩的说法不太准确。④条条框框太多,不利于记忆。17.评述邓哈姆的碳酸盐岩结构分类答:邓哈姆根据颗粒和泥的相对含量,把常见的颗粒-灰泥石灰岩分为四类,即颗粒岩、泥质颗粒岩、颗粒质泥岩、泥岩。颗粒岩几乎全由颗粒组成,不含泥或含泥很少。泥质颗粒岩主要由颗粒组成,颗粒与颗粒是接触的,其粒间孔隙中充填着泥。颗粒质泥岩主要由泥组成,还有少量颗粒分散于泥中,互不相接。泥岩几乎全由泥组成。邓哈姆还分出两类特殊的石灰岩即粘结岩和结晶碳酸盐岩,粘结岩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原始组分被粘结在一起,其标志有连生骨骼物质,与重力作用相反的纹理。结晶石灰岩是沉积结晶的碳酸盐岩。18.评述本书采有的碳酸盐岩结构-成因分类。答:首先把石灰岩划分为三个大类型:即Ⅰ颗粒-灰泥石灰岩,Ⅱ晶粒石灰岩,Ⅲ生物格架,每一大类还可以根据其主要结构组分的具体特征和相对含量,再进行细分,共分为30个类型。(见书上240页表)。每一个岩石类型划分及命名的定量界限为50%、75%、10%,均按三级分类命名原则。对于某一具体的岩石,其名称还应根据其具体结构组分特征和相对含量,定的更具体些。此成因结构分类能反映它们的成因及沉积环境。19.论述白云岩的主要形成机理。答:白云岩的形成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1)原生沉淀作用-原生白云岩:在富含Mg2+的高盐度的水溶液当中,以化学方式直接沉淀出来的白支石而组成白去岩。(2)准同生白云岩-毛细管浓缩作用(或蒸发泵作用):沉积物脱离水体但没有脱离沉积环境,在这种条件下,高Mg盐水与CaCO3交代。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潮上带。其中Mg2+/Ca2+=3/1。(3)成岩或成岩后白云岩-回流渗透作用:在成岩期或成岩后时期,晚于准同生白云岩,当高Mg盐水对表层沉积物白云化基本完成以后,多余的高Mg盐水向下回流渗透,在其穿过下伏的碳酸钙成石灰岩时,就使它们发生白云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潮间带。(4)混合化白云岩-混合化作用:海水与淡水混合,在混合溶液作用下,形成白云石,控制方解石被交代的主要因素是混合溶液对二者的饱和度。(5)淡水白云石-淡水白云岩化作用:在淡水和海水混合带中,以及在其他淡化或淡水作用的环境中,溶液中镁钙比率近于1:1,这种情况下生成白云石的作用称之为淡水白云岩化。此外还有高速白云化作用、生物作用、热液作用和变质作用等等。简述题1.沉积岩和岩浆岩在矿物成分上的异同点。答:①在岩浆岩中大量存在的矿物如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在沉积岩中很少见。35\n②在岩浆岩中大量存在的矿物如长石、石英等,在沉积岩中也大量存在,是组成沉积岩的重要矿物。③有些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某些氢氧化物、氧化物、盐类矿物、粘土矿物等,是在地表(富含O2、CO2水等)条件下形成的,称为自生矿物,这些矿物在岩浆岩中是很少见或缺乏的。2.沉积岩和岩浆岩在化学成分上的异同点。答:①在沉积岩中的Fe2O3含量要大于FeO的含量,在岩浆岩中则相反,FeO要比Fe2O3含量高。②在沉积岩中,碱金属含晨非常少,特别是NaK的含量能略高于Na,但总量也很少,而岩浆岩当中碱金属的含量就要多些。③沉积岩是富含O2、H2O、CO2的,岩浆岩则不是。④沉积岩中有机质含量较多,岩浆岩中基本上没有。3.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的异同点。答:相同点:两者均属风化作用的一种,对岩石都起到了破坏作用。不同点:物理风化作用只是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没有发生改变。而化学风化作用使岩石发生了矿物的分解,化学成分发生了改变。4.对比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的异同点。答:水平层理:①主要产于细碎屑岩(如泥质岩、粉砂岩)和泥质灰岩中。②在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悬浮物质沉积而成的。Fr<1③出现在低能的环境中如湖泊深水区;泻湖及深海环境。④细层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细层可连续或断续,细层约0.1~nmm。平行层理①主要产于砂岩中。②在比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Fr>1③出现在急流及高能的环境中如河道、海滩、湖岸。④外貌与水平层理极相似,沿层理面剥开可见剥离线理构造,常与大型交错层理共生。5.流水波痕、浪成波痕和风成波痕的特点。答:流水波痕:①由定向流动的水流产生。②见于河流和存在底流的海湖近岸地带。③波谷、波锋均较圆滑。④RI>5,多数8~15RSI>2,呈不对称状浪成波痕:①由产生波浪的动荡水流形成。②常见涨湖的浅水地带。③波峰尖锐,波谷圆滑。④RI=4~13,多数6-7RSI≈1形状对称也有不对称RSI≈1.1~3.8风成波痕①由定向风形成。②常见于沙漠及海、湖滨岸的砂丘沉积中。③波峰、波谷都较圆滑开阔。④RI≈10~70RSI风>RSI流水6.简述同生结核、成岩结核和后生结核的基本特征。答:同生结核①与沉积物同时沉积形成的。②不切穿层理,层理围绕结核弯曲。35\n③现代海洋中的铁锰结核属于该种结核。成岩结核①成岩阶段形成的结核。②可切宽余层理也可围绕结核弯曲。③大多数结核都是成岩结核,如龟背石。后生结核①后生阶段沿节理晶洞,裂隙等充填的矿物脉。②切穿层理。7.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的特点。答:板状交错层理①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且彼此平行。②层系统界面有冲刷面,纹层内常呈下粗上细的粒度变化,有的纹层向下收敛。③在河流沉积中最为典型。楔状交错层理①层系之间界面为平面但不互相平行层系厚度变化明显楔状。②层系间常彼此切割,纹层的倾向及倾角变化演。③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和三角洲地区。槽状交错层理①层系底界为槽形冲刷面。②纹层在顶部被切割,在横剖面上,层系界面是槽状纹层与之一致也是槽状,在纵剖面上层系界面呈弧状,纹层与之斜交。③多见于河流环境中。8.简述压扁层理和透镜状层理的基本特征。答:压扁层理①当水流或波浪作用较强、而停滞水作用相对较次要时,砂质的沉积和保存比泥质有利,则形成压扁层理。②砂质交错层系中发育有良好的同向倾斜纹层,层系界面呈波状起伏,泥质保存在波谷中,波峰处泥质缺乏或厚度较薄。透镜状层理①当水流或波浪作用较弱,而停滞水作用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时,砂质供应不足,泥质的沉积和保存比砂质有利,则形成透镜状层理。②砂质沉积呈透镜体状被包围在泥质中,砂质透镜体具明显的同向倾斜纹层。28分9.简述包卷层理和滑塌构造的基本特征。答:包卷层理①沉积层内发生的褶皱现象。②宽阔的“向斜”和紧密的“背斜”层内连续,只是层内发生褶皱而没有断裂和角砾岩化现象。③主要沉积物液化形成。④主要在浊流沉积中。滑塌构造①由于重力作用,使未固结的沉积物发生变形而产生的构造。②层内、层间有褶皱现象,还有断裂角砾岩化现象。③在斜坡上的塑性沉积物由于重力作用向下滑移形成的。④三角洲前缘。10.简述基底胶结和孔隙胶结的基本特点。答:基底胶结①颗粒之间不互相接触。②颗粒悬浮于胶结物(杂基)之中。35\n③代表着密度较大的水流快速规程的特征。④填隙物含量多,成分主要为粘土物质。孔隙胶结①颗粒之间多呈点状接触。②填隙物主要分布于颗粒之间孔隙中。③反映了稳定水流沉积作用和波浪淘洗作用的特征。④填隙物可以是粘土杂基,也可以是化学胶结物。11.简述接触胶结和溶蚀胶结的基本特点。答:接触胶结①颗粒之间多以线状或点状接触。②填隙物主工分布于颗粒接触部位。③溶液沿颗粒缝流流动并沉淀而成,或原来的孔隙或胶结物经地下水淋滤改造而成。溶蚀胶结①颗粒之间呈凸凹不平接触。②胶结物很少或不见。③主要是压溶作用而成的。12.简述砾岩和角砾岩的基本特点。答:砾岩①圆状,次圆状砾石含量>50%。②一般都是沉积作用形成的。③呈巨厚层出现,分布范围大。角砾岩①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②稳定组分多,如石英岩、燧石等。③分布于地形较缓的滨岸地带。13.对比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答:单成分砾岩①砾石成分单一,同一成分砾石>50%。②稳定组分多,如石英岩、燧石等。③分布于地形较缓的滨岸地区。复成分砾岩①成分复杂,各组分都小于50%②不稳定的岩屑组分多。②沿山区呈带状分布,代表快速堆积。14.对比海成砾岩与河成砾岩。答:海成砾岩①成分单一,以稳定组分为主如石英岩、燧石及石英等。②分选性好,一个粒级占绝对优势。③磨圆度好。④扁平对称的中砾石常见,粗砾很少。⑤最大扁平面向深水方向倾斜,倾角不大,一般为7~8°,砾石的长轴大致与海岸线平行⑥里边常含有滨海的生的化石出现,很少含完整的化石。⑦常作为底砾岩出现。河成砾岩。①成分复杂,不稳定组分依然存在。②分选性差,在直方图呈双峰。③对称性差。35\n①最大扁平面向源倾斜,呈叠瓦状排列,倾角15°~30°,长轴与水流方向垂直,但近岸处与岸边平行。②常出现山区河流,位于河床沉积底部。③化石很少见,但可见硅化木。④多呈透镜体出现,底部可见冲刷面。⑤基质常含有大量石英,长石及暗色矿物、砂级和泥级混入物。15.对比海成砾岩与洪积砾岩。答:海成砾岩①成分单一,以稳定组分为主,如石英岩、燧石或石英脉等。②分选性好,一个粒级占绝对优势。①磨圆度好。扁平对称的中砾石常见,粗砾很少。②最大扁平面向深水方向倾斜,倾角不大,一般7~8°砾石的长轴大致与海岸线平行。③里边常含有滨海的生物化石出现。④常作为底砾岩出现。洪积砾岩①沿山麓分布,厚度巨大,可达几千米。②砾石较粗大,含较多的中砾级至粗砾级。③分选性很差,直方图不出特征峰值。④磨圆度差。⑤基质成分与砾石成分相似,胶结物多为Ca质、Fe质。⑥它的岩体是透镜体或楔状。16.对比河成砾岩与洪积砾岩。答:河成砾岩①常出现山区河流,位于河床沉积底部。②成分复杂,不稳定组分依然存在。③分选性较差、直方图呈双峰。对称性差。④基质常含大量石英、长石及暗色矿物、砂级和泥级混入物。⑤砾石最大扁平面向沉倾斜,呈叠瓦状排列,倾角15°~30°,长轴与水流方向垂直,但近岸处与岸边平行。⑥多呈透镜体出现,底部可见冲刷面。洪积砾岩①沿山麓分布,厚度巨大,可达几千米。②砾石较粗大,含较多的中砾级至粗砾级。③分选性很差,直方图上不出现特征峰值。④磨圆度差。⑤基质成分与砾石成分相似,胶结物分为Cu、Fe。⑥它的岩体是透镜状可楔状。17.对比洪积砾岩与冰碛岩。答:洪积砾岩①砾石较粗大,含较多的中砾级至粗砾级。②分选性很差,直方图上不出现特征峰值。③磨圆度低。④基质成分与砾石成分相似,胶结物多为Ca、Fe质。⑤它的岩体呈透镜状可楔状,沿着山麓分布,厚度巨大,可达几千米。冰碛岩①成分比较复杂,常见新鲜不稳定组分。35\n②分选极不好,直方图上呈多峰。③砾石多呈棱角状,表面有丁字形擦痕。④层理不清楚常呈块状。各种砾石的含量50%,含较多的泥砂。⑤砾石排列紊乱,最大扁平面倾角很大,甚至直立。18.对比河成砾岩与冰碛岩。答:河成砾岩①成分复杂,不稳定组分依然存在。②分选性很差,直方图上呈双峰。③对称性差。④基质常含有大量的石英、长石及暗色矿物,砂级和泥级混入物。⑤砾石的最大扁平面向源倾斜呈叠瓦状排列,倾角15°~30°,长轴与水流方向垂直,但近岸处与岸边平行。多呈透镜体出现。冰碛岩①成分比较复杂,常见新鲜不稳定组分。②分选极不好,直方图上呈多峰。③砾石多呈棱角状,表面有丁字擦痕。④层理不清楚,常呈块状,各种砾石的含量<50%,含较多的砂、泥。⑤砾石排列紊乱,最大扁平面倾角很大,甚至直立。19.对比杂基和胶结物。答:杂基①指与砂、砾等一起由机械沉积下来的细粒物质,主要是粘土矿物质,还有细粉砂和碳酸盐、灰混、颗粒小于0.03mm②杂基属于原始的机械沉积产物。胶结物①指对碎屑物质起胶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其含量小于。②胶结物是化学成因物质。20.对比石英砂岩和长石砂岩。答:石英砂岩①石英含量占90%以上,含少量长石和燧石等岩屑,重矿物含量极少。②石英大都是单晶石英,多晶石英和波状消光石英很少。③磨圆度和分选性都比较好,结构成熟度都很高。④胶结物大都为硅质,亦有钙质、铁质及海绿石质等,杂基很少或没有。⑤颜色大都为灰白色,有些略带浅红、浅黄、浅绿等,少数为较深色调。⑥由以上特征,可确定石英砂岩为长期搬运后沉积形成的。长石砂岩①碎屑成分主要是石英和长石,石英含量低于75%长石含量大于18.75%,还有其它少量岩屑,重矿物较多。②石英多都为多晶石英。③磨圆度和分选性都较差,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都较低。④胶结物大都为钙质、铁质,硅质较少,常含粘土杂基,并常发生重结晶成为云母等。⑤常呈淡黄色、灰绿色或红色。⑥由上述特征,可推断长石砂岩为母岩强烈侵蚀后,快速堆积而成,或是在干旱和寒冷的条件下,经快速侵蚀,短距离搬运后沉积而成。21.对比长石砂岩和岩屑杂砂岩。答:长石砂岩①碎屑成分主要石英和长石,石英含量低于75%,长石含量大于18.75%,还有其它少量岩屑,重矿物较多。②石英大都为多晶石英。颗粒的磨圆度和分选性都较差,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都较低。35\n①胶结物大都为钙质、铁质,硅质较少,常有粘土杂基,并常发生重结晶成云母等。②常呈淡黄色,灰绿色或红色。③由以上特征,可推定长石砂岩为母岩强烈剥蚀后,快速堆积而成,或者是在干旱寒冷的条件下,快速侵蚀,短距离搬运沉积而成。岩屑杂砂岩①石英含量低于75%,岩屑含量大于18.75%,岩屑与长石比值大于3,有较多的重矿物。②磨圆度和分选性都不好,颗粒一般是尖锐棱角状,结构和成分成熟度都很低。③胶结物常为硅质和碳酸盐质,常含有粘土杂基,含量大于15%,且可发生重结晶。④颜色为灰色、灰绿色或灰黑色。⑤成因同长石砂岩相似。⑥22.对比胶结作用和固结作用。⑦答:胶结作用⑧①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矿物质(即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粘结成坚硬岩石的过程。⑨②是通过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使沉积物转变成沉积岩的最主要的一种作用。⑩固结作用⑪泛指松散沉积物转变为固结岩石过程。⑫通过胶结作用、压实作用甚至重结晶作用生物粘结作用等共同完成的,是化学和物理作用。23.对比石英砂岩和岩屑杂砂岩。答:石英砂岩:石英碎屑占90%以上,含少量长石和岩屑,重矿物含量极少。石英大都是单晶石英,多晶石英和波状消光石英很少。磨圆度和分选性都比较好,结构成熟和成分成熟度都很高。胶结物大都为硅质,亦有钙质、铁质及海绿石等,杂基很少或没有。颜色大都为灰白色、有些略带浅红、浅黄、浅绿等,少数为较深色调。由以上特征可确定石英砂岩为长期搬运沉积形成的。岩屑杂砂岩:石英含量小于,岩屑含量一般大于18.75%,岩屑/长石比值大于3,有较多的重矿物。磨圆度和分选性都不好,颗粒一般具尖锐棱角状,结构和成分成熟度都比较低。①胶结物常为硅质和碳酸盐质,常含有粘土基质,含量大于15%,粘土物质可重结晶。②颜色以灰色、灰绿色和灰黑色者多,常与粉砂岩、泥岩组成韵律层。③由以上特征,可推定岩屑杂砂岩为强烈剥蚀以后快速堆积的形成的。也可能在干旱、寒冷的条件下,短期搬运沉积形成的。24.对比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答:压实作用①系指沉积物在上覆冰和沉积物负荷压力下,不断排出水份,体积缩小孔隙度降低的过程。②随着孔隙度降低,相应地引起沉积层渗透率的降低,压实作用后,含水量减少。亦随埋藏深度的加大而越来越少。压溶作用①在压力作用下,沉积物或沉积岩内发生的溶解作用,包括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两方面。②压溶作用将引起颗粒接触处的晶格变形和溶解,颗粒或碎屑是凹凸接触,甚至缝合状接触。25.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答:泥晶基质①泥晶含量较高,常高于颗粒含量。②晶体较昏暗,含有很多杂质。③泥晶与颗粒界线不清楚,可破坏颗粒边界。④没有那种世代特征。35\n亮晶胶结物①亮晶含量小于30~40%,比颗粒含量少。②晶体明亮清洁,一般不含或很少有杂质。③亮晶与颗粒之间界线明显突变接触,它不破坏颗粒的边界。④有世代特征。26.亮晶异化石灰岩和微晶异化石灰岩。答:亮晶异化石灰岩①主要成分为异化颗粒,微晶方解石很少或没有。②亮晶方解石充填孔隙,孔隙也可无充填物。③水动力条件很强环境中生成的。微晶异化石灰岩①主要成分微晶方解石和异化颗粒,不含或很少有亮晶方解石。②孔隙被微晶方解石所充填。③水动力条件很弱的环境中生成的。27.对比砂岩和砂屑石灰岩。答:砂岩指粒径在2~0.1mm之间的颗粒占碎屑岩的碎屑颗粒50%以上的岩石,胶结物和基质可以反映当时形成阶段的物理化学条件和介质的流体性质。砂质石灰岩在颗粒组分中,主要由粗径2~0.05mm之间的内碎屑组成。还常有生物颗粒、粉屑等。亮晶常见,灰泥含量一般很少。其中砂屑占90%以上,交错层理、波痕、以及其他水动力条件很强的环境中的产物。28.对比砾岩和砾屑灰岩。答:砾岩主要由粗大的碎屑颗粒砾石(2mm)组成,绝大部分碎屑是岩屑而不是矿物碎屑,碎屑颗粒粗大,填隙物较多。常见大型斜层理和递变层理。砾石的排列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最大扁平面常与源倾斜,砾石是母岩遭受破坏的最初产物。砾屑灰岩主要由砾屑(>2mm)组成的石灰岩。砾屑是一种内碎屑,砾屑又可分竹叶状砾屑、角砾状砾屑等。基质多为灰泥、亮晶胶结物较少。砾屑一般是沉积不久的,是灰岩破坏的最产物。29.沉积岩的分布。答:沉积岩在地壳表层分布甚广,陆地面积的大约3/4为沉积岩覆盖,而海底面积几乎全部都为沉积物所覆盖。沉积岩最大厚度可达13公里左右。在洋底,厚度从0.2~3公里,平均1公里左右。分布最广的是页岩,其次是砂岩,灰岩。30.沉积岩的基本特征。答:(1)矿物成分特征:①在岩浆岩中大量存在的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在沉积岩中很少见。②岩浆岩中大量存在的石英、长石,在沉积岩中也大量存在,为组成沉积岩的主要矿物。③由于沉积岩形成于地表,它有自己的矿物,如氢氧化物,氯化物以及粘土矿物、盐类矿物。(2)化学成分特点:①沉积岩中的Fe2O3含量大于FeO含量。②沉积岩中的钾的含量大于钠的含量。③富含OH2OCO2。35\n①沉积岩中富含有机质。(3)结构构造特点:①碎屑结构,生物结构,粒屑结构是沉积岩特有的结构。②具有发育的层内构造和层面构造。31.沉积岩的矿物成分特点。答:(1)矿物成分特征:在岩浆岩中大量存在的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在沉积岩中很少见。岩浆岩中大量存在的石英、长石,在沉积岩中也大量存在,为组成沉积岩的主要矿物。由于沉积岩形成于地表,它有自己的矿物,如氢氧化物,氯化物以及粘土矿物、盐类矿物。(2)化学成分特点①沉积岩中Fe2O3的大于FeO含量。②没积岩中的钾的含量大于钠的含量。③富含O2、H2O、CO2。④沉积岩中富含有机质。(3)沉积岩的结构构造特点:①碎屑结构,生物结构,粒屑结构是沉积岩特有的结构。①具有发育的层内构造和层面构造。32.沉积岩的化学成分特点。答:参见31题答案。33.沉积岩的结构构造特点。答:参见31题答案。34.沉积岩的主要任务答:(1)全面地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岩体产状和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为阐明其成因及分布规律提供依据。(2)探讨沉积岩环境分析,根据沉积岩的原生特点,以及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用以恢复沉积岩形成的古气候条件,古地理环境以及大地构造环境。35.沉积岩的研究方法答:野外收集、观察采集;室内整理、镜下鉴定、综合分析。36.沉积岩的发展现状答:(1)沉积岩已进入了以沉积岩的形成及其演化的各种作用的研究,沉积环境的研究,沉积相模式的建立以及古代沉积岩的岩相古地理的恢复为主要内容的高级阶段。(2)研究领域扩大了。(3)研究更加全面和先进了。(4)碳酸盐的岩石学已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5)浊流的沉积学说,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6)板块构造学说已与沉积岩石学结下了不解之缘。37.沉积物的主要来源答:主要来自于(1)母岩风化作用的产物(2)深源物质(3)生物源物质(4)宇宙物质。38.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35\n答: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的全部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风化作用阶段;(2)搬运沉积作用阶段;(3)同生作用阶段;(4)成岩后生作用阶段;(5)表生作用阶段。39.沉积岩的风化作用答:所谓沉积岩的风化作用是指在温度、压力及水、氧、二氧化碳、的作用下以及生物活动的影响下,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转化的一种作用。主要分为三种作用,即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40.影响元素迁移的能力的主要因素答:(1)元素自身的原子和离子特征。(2)与含该元素的矿物抗风化能力有关。(3)与介质的、PH值和EH有关。(4)与生物及气候条件有关。41.简述风化带发育的阶段性答:共分为四个阶段:(1)碎屑阶段:a.主要发生物理风化b.元素和化合物几乎不迁移;c.产生的是五些岩屑和矿物碎屑。(2)饱和硅铝阶段:a.CI,SO4几乎全部迁移;b.铝硅酸盐开始分解;c.Ca2+、Mg2+、Na+、K2+大部分迁移;d.介质呈碱性e.产生水云母、蒙脱石;f.地碱性条件下,CaCO3开始堆积。(3)酸性硅铝阶段:a.Ca2+、Mg2+、Na+、K+已全部迁移。b.Si的迁移已开始增多;c.介质呈酸性;d.常形成高岭石矿物。(4)铝铁土阶段,也称为红土型风化阶段:a.全部可移动元素都已迁移;b.介质呈碱性或中性;c.常形成铝土矿、褐铁矿等矿物。42.简述主要造岩矿物在风化带中的稳定性答:(1)石英:是沉积岩的最主要的矿物之一,稳定性很强,不易发生风化,主要发生机械破碎。(2)长石:稳定性由强到弱依次是:钾长石>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基性斜长石。总体来说,长石的抗风化能力较弱。(3)铁镁矿物:在沉积岩少量存在,只作为重矿物存在。按抗风化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角闪石>辉石>橄榄石。(4)云母类矿物:白云母不易发生风化,稳定性较强,但在较强烈的化学作用下可以转化成蒙脱石。黑云母一般抗风化能力比白云母差得多,它可以转化成绿泥石和水云母。(5)粘土矿物:抗风化能力是很强的。(6)碳酸盐矿物:极易风化,陆源碎屑岩当中很少见。(7)金属硫化物:抗风化能力差。(8)有机物:抗风化能力极差。(9)重矿物:稳定性有的很强,有的很差。43.简述母岩风化的产物及其所形成的岩石答:母岩的风化产物主要有三种:(1)碎屑物质,主要形成陆源碎屑岩。(2)不溶的残积物,主要形成泥质岩。(3)溶解物质,主要形成化学岩。44.简述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的主要因素答:主要有两个因素:(1)流水的动能:取决于流水流量和流速。35\n(1)碎屑物质本身的重力:取决于颗粒本身大小、比重、形状。45.简述风成沙丘的形成答:主要是由于风携带物质发生沉积,风速降低是主要因素,一者是障碍堆积,二者是由于空气对流。最后形成风成沙丘。46.简述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答:(1)粒度上发生变化,随着搬运距离的加长,粒度由大到小。(2)矿物成分的变化,随搬运蹁加长,碎屑中的不稳定的组分减少,稳定的组分相对增加。(3)颗粒形状的变化,主要指圆度和球度上的变化。47.简述机械分异作用答:所谓机械分异作用是指受物理定律的支配,主要是碎屑沉积物发生的沉积分异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粒度分异:按粗粒近,细粒远的规律分异。(2)比重分异:按比重的大小发生分异,近的比重大,远的比重小。(3)形状分异:球形、近于球形搬运近,片状搬运最远。(4)成分上的差异:由上3点导致了成分上的差异。48.简述压扁层理和透镜状层理的成因答:(1)当水流或波浪作用较强,而停滞水作用相对次要时,砂质的沉积和保存比泥质有则形成压扁层理。(2)当水流和波浪作用影响较弱。停滞水作用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时,砂质供应不足,泥质的沉积物和保存条件比砂有利,则形成透镜状层理。49.简述岩石三级命名法答:凡含量大于50~25%,以“××岩”表示之;凡含量25%~10%的,以“××”质表示之,写在最前面;含量<10%(<5%),不参加定名。50.简述砂岩的四组分分类答:首先根据杂基含量不同,以含量占15%为界,将砂岩分为两大类:小于15%为净砂岩,大于15%为杂砂岩。再按照三角图解中三个端元组分:石英;长石及岩屑的含量不同,将砂岩分为石英砂岩类(石英杂砂岩类);长石砂岩类(长石杂砂岩类);岩屑砂岩类(岩屑杂砂岩类)。在这三个岩类中,再按具体界限划分亚类。51.简述长石砂岩的一般特征答:碎屑颗粒中,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石英含量小于75%,长石含量大于25%,长石主要是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此外含有一定量的岩屑,它的重矿物可达到1%,既有稳定的重矿物,又有不稳定重矿物。分选性和磨圆比较差,长石抗风化能力较差,有解理易于破碎,容易溶解转化成其他矿物。胶结物是以Ca质为主,此外有Si、Fe质。长石杂砂岩比长石砂岩分布广。52.简述石英砂岩的一般特征答:杂基含量相当少,磨圆分选好;碎屑颗粒主要由石英构成,含量大于90%,含少量的长石和岩屑,一般重矿物含量在千分之几。其中,石英以单晶石英为主,长石主要是正长石、微斜长石、钠长石。缺少泥质。胶结物以Si质为主,其次是质Ca,Fe质,海绿石等。母岩一般为沉积岩。53.简述岩屑杂砂岩的一般特征答:杂基含量大于15%,碎屑颗粒中石英<75%,长石<25%,岩屑>25%。组分包括的岩屑成分较多,有变质岩、岩浆岩、泥质岩和不稳定岩屑较多。胶结物以Ca质和Si为主。杂基较多,成分复杂,分选磨圆很差,颜色一般为灰色、灰黑色等。35\n54.简述砾岩的一般特征答:(1)大部分由岩屑组成。(2)由于粒度粗大,便于在野外观察研究。(3)它的填隙物总是存在的,一般比较多,粒级比砂岩有所增高。(1)一般具有大型的斜层理或递变层理,有的为块状层理。(2)为母岩风化的最初产物。55.简述粉砂岩的一般特征答:主要由粘土矿物以及粒度在0.1~0.01mm碎屑物质组成。碎屑组分主要由Q组分石英组成,长石较少,多为钾长石,其次为酸性斜长石,岩屑很少或没有。磨圆度很差,一般为棱角状、次棱角状,分选性较好。杂基含量多,向杂砂岩、泥质岩过渡。重矿物可达2~3%,多为稳定性高的组分。构造上一般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小型斜层理较少。56.简述碳酸盐岩的三组分成分分类答:该分类的三端元组分为方解石-白云石-粘土矿物。按图示,三角形内分成四个区,Ⅰ区代表石灰岩类,Ⅱ区代表泥质岩类,Ⅲ区代表白云岩类,Ⅳ区代表混合岩类。每个区内又可采用三级命名法,继续划分,总共分成31种岩石。57.简述福克的石灰岩分类答:该分类也是一个三端元的分类。三个端元分别是:(1)异化颗粒,相当于颗粒;(2)微晶方解石,相当于泥晶基质;(3)亮晶方解石,相当于亮晶胶结物。因此,如图把石灰岩分为三个主要的类型,即,微晶异化石灰岩。,亮晶异化石灰岩。,微晶石灰岩。福克把亮晶异化石灰岩和微晶异化石灰岩叫做异常化学岩;微晶石灰岩叫做正常化学岩。另外由生物格架组成的石灰岩,称为生物岩。福克又根据异化颗粒的类型,把异常化学岩分成8类;正常化学岩分成两类。总共分成11类。58.简述邓哈姆的结构分类答:相当于两端元组分的分类,这两端元是颗粒和泥。邓哈姆根据颗粒和泥的相结含量,把石灰岩分成四类,即,颗粒岩、泥质颗粒岩、泥岩。另外,他还分出两类特殊的类型,即粘结岩和结晶碳酸盐岩。59.简述教材中石灰岩采用的结构-成因分类答:根据结构组分的类型及其相对含量把石灰岩分成三大类:即,Ⅰ颗粒-灰泥石灰岩,Ⅱ晶粒石灰岩,Ⅲ生物格架-礁石灰岩。又根据灰泥含量和颗粒含量,Ⅰ类岩石又分为颗粒石灰岩(其分为三种,颗粒石灰岩、含灰泥颗粒石灰岩和和灰泥质颗粒石灰岩),颗粒质石灰岩、含颗粒石灰岩和元颗粒石灰岩,根据颗粒的种类,可以继续划分,颗粒主要是内碎屑、生物颗粒、鲕粒、球粒、藻粒这五种。60.简述竹叶状石英岩的一般特征答:有两个重要特征:第一,砾屑的磨圆度高,分选也大都很好;第二,基质部分主要为灰泥,很少有亮晶胶结物。61.简述鲕粒灰岩的一般特征答:是在水动力条件很强的条件下形成的,鲕粒含量其基质部分大都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也有一些鲕粒石灰岩,其基质部分为主要是灰泥或其他较细的组分。62.简述水流强度与底床形态之间的关系答:(1)当流速很缓慢时候,形成无颗粒运动的平坦床沙。35\n(2)当流速进一步加大,达20Cm/s到,形成沙纺。(3)流速进一步加大,当达到50Cm/s时,形成沙浪和沙丘,后者的所需流速大于前者。(4)随着水流强度的逐渐的加大,床沙形体的变化趋势为由前面的沙浪和沙丘→低角度沙丘→平坦床沙→逆行沙丘→凹槽和凹坑。63.简述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答:可划分为海洋环境和非海洋环境,其中以海洋环境为主。海洋环境又可划分为浅水环境和深水环境。有四点规律:(1)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主要是海洋环境的,在非海洋环境的碳酸盐中,只有湖泊碳酸盐才有一定规模。(2)现代的海洋碳酸盐,主要发育在温暖的、清洁的、浅水环境中。。(3)现代碳酸盐沉积,生物作用尤其重要,也有其他的作用。(4)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对各种碳酸盐组分的生成和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64.简述交代白云岩的特征答:(1)晶粒比较粗大,都在粉晶以上。(2)晶形较好,多为自形和半自形。(3)晶体不清洁或核心部位混浊。(4)不清洁的这种晶体常具有环带结构。(5)也有少量清洁的晶体,主要是在孔隙和裂隙中。(6)交代成因的白云岩常具有砂糖状或斑状结构。65.简述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答:在热带地区的澎上带,沉积物主要是松散的文石颗粒,粒间充满了海水,由于蒸发作用和毛细管作用,久而久之,粒间水的含盐度变大,首先沉淀出石膏,使粒间水的或表层积水的Mg/Ca比率大大提高,这种高镁的粒间盐水或表层水经常与文石颗粒相接触,结果文石被交代,被白云化,这就发生了准同生白云化作用,使文石转变成白云石。66.简述回流渗透白云岩化作用答:在成岩期,甚至是成岩期以后,在现代的热带地区的潮上地带,形成的高镁粒间盐水,当其对表层沉复合物的白云化基本完成时,产生这种高镁盐水的地质条件仍然存在,高镁盐水则向下回流,在其穿过下伏的碳酸钙沉积物或石灰岩时,必然会使它们白云化,从而形成白云岩或部分白云化的石灰岩。67.简述混合白云岩化作用答:是由大气水(淡水)与海水混合,在混合溶液的作用下,形成白云石,它不需要潮上带,不需要蒸发作用,也不需要高镁钙比率的盐水,可以圆满地解释陆表海陆棚的白云岩的成因问题。这种白云岩化作用,主要因素是混合溶液对方解石和白云石饱和度的控制。68.简述淡水白云石生成机理答:在变盐度的环境中,在淡水与海水的混合带中,以及在其他淡化或淡水作用的环境中,都可以形成白云石,溶液的Mg/Ca比率只要近于1:1即可。淡水白云石的特征是成分较纯,几乎不含杂质,因此清洁、透明、晶形良好,晶而平整而光滑,抗酸蚀能力强。69.简述层理意义答:(1)有助于正确划分和对比地层、恢复地层的正常产状。(2)交错层理可以确定古水流的系统。(3)根据层理类型,推断沉积环境。70.简述研究波痕的意义35\n答:(1)根据波痕类型可以了解岩石的形成条件(2)不对称波痕能指出介质的流动方向(3)浪成波痕可指示地层的顶底(4)海、湖波痕在平面上的分布有平行演线的趋势,具有古地理意义。(5)根据它们的形态和分布,特别是它们的相对丰度,是识别沉积环境的重要依据。71.简述槽模构造的特征及意义答:(1)是一些规则的而不连续的舌状突起,稍高的一端呈浑圆状,向另一端变宽、变平,与底层面混在一起。(2)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变化的,形成舌状、锥状、三角形,或是否对称状。(3)它可以孤立出现,但多数成群出现。(4)可作为确定古流向标志,突起一端指向上游方向。(5)它是复理式沉积中最特征的构造,是判断浊流沉积的重要依据。72.简述结核的特征及意义答:(1)结核通常是球状椭球状或团块状。(2)结核成分与一定的岩性和形成条件有关。(3)结核的内部构造很不相同,可以是均质的,同心圆状或放射状等;有时可见围岩层理的残留构造。(4)结核在围岩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呈串球状成群产出。意义:(1)结核可做为对比标志,用于划分对比地层。(2)结核可作为地球化学相的标志,用以判断地球化学环境。结核可以作为找矿的标志。73.等深流、内波、内潮汐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等深流(contourcurrent)等深流是由于地球的旋转的结果而形成的温盐环流(thermoholinecirculation),这种环流平行于海底等线作稳定低速流动(5-20cm/s),主要出现在陆隆区。内波(internalwave)是存在于两个不同密度的水层界面上或具有密度梯度的水体之内的水下。其周期等于半日潮或日潮的周期,这种具有潮汐周期的低频内波可称作内潮汐(internaltide)。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