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1.76 KB
- 2022-07-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元谋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考政治必备知识复习资料姓名:班级:\n2015年3月\n高考政治必备核心方法1、1・《经济生活》中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爭的计算JS0方法技巧(1)熟记二者关系,如下图所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价值量比■砂與触量个别劳动生产率—/反菇动时间(2)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下降,假设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为%%,则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二提高前的半位更品价值.;而同-劳动在1+x%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3)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个别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增加,二者成正比,假设个别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为%%,则现在的价值总量二原产品数员(1+x%)x单位商品价值量=原价值总・(1+%%)。(2)计算方法不同:方法一:利用概念推导计算通货膨胀率(物价同率)=鲍塹量实际腰的货凡8x100%=tliilx100%纸币贬值率=妙5咗毅警际濡要的货呼X100%=细彌乂纸d眾.—■BSOx100%-例:一国某一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童为10(“乙元,实际发行的倾.币是200亿元.则:通货莎胀率=2版00X”)0%=100%,9Q()-100纸币貶值率=-206■x100%=50%c方法二:通过价格指数变化计算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基期物价水平(物价上涨率是从低到高.以基期物价水平为基数)纸币貶值率二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纸币贬值率是由高到低,以现期物价水平为基数)例:一国去年商品的平均价格幻O)元.今年商品的平均价格是150尢,则:通货膨帐率=^^=50%,纸币贬值率=一"33.3%。汇率计算题V商品价格与货币的升值.贬值Is!-•.・叼方法技巧商品价格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辰币尊;鑒卒商品价格=豐尊,%%为货币贬值的幅度;同理,枣愛云漏両需娶学,丫%为货币升值的幅度。1+X%叼方法技巧通货膨胀与汇率的变化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假设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n,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N国币值不变,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1^%):n;若M国币值不变,N国通货膨胀率为y%,贝IJ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n(1+7%);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N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1+x%):n(1+y%)e0方法技巧货币升值、贬值与汇率的变化\n货币流通戢的il•算货币升值、贬值都会带来汇率的变化。假设M国与N国的汇工恩格尔系数的计算S方法技巧(1)熟记货币流通■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趾—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数量X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2)由公式可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与纸币贬值率0方法技巧(1)概念不同: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是纸币超发部分与实际竄要的货币ft之比;纸币贬值率则是纸币超发部分与实际发行的纸帀录之比。率比是m:n,若M国币值不变,N国货币升仏%,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是m:祐君;若N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是m:刁航。若N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是芒%「;若M国货币贬值^%,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是叼方法技巧食品支出金额4■家庭总支出金额X100%=:恩格尔系数家庭用于投资的资金(如购买股票、基金、保险等)不计算在赛辰总支出中。\n高考政治必备核心方法2辨析题•••r•V•*存、贷款利息的计算叼方法技巧存款利息的计算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存款利息二本金X利息率X存款期限。如果有利息税的话.应扣除利息税;如果让计算本息还需要加上本金。包方法技巧贷款利息的计算贷款利息的计算公式:贷款利息二本金X利息率X贷款期限。如果让计算复利,第一年贷款的利息应计入贷款的本金。增値税的计算9方法技巧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其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本企业商品销售额乘以税率,减去上一经营环节已纳税金;二是直接用企业增值额乘以税率。个人所得税的计算.•.•••••-•••、••.•*•4#"°:丄\叼方法技巧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人所得中的工资、薪金所得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扣除基数(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3500元),分段计算。即第一步,用个人所得总额减去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得出应纳税所得额;第二步,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对照个人所得税税率分段计算,加总求和。以月收入9000元为例,先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9000-3500)=5500元;再对照个人所得税税率分段计算,加总求和:1500x3%+3000x10%+1000x20%=545元。(注:个人所得税计算不能用应纳税所得额直接乘以相应段的税率)2.主观题的解题技巧0方法技巧第一步:判断正课(辨一是什么)。准确判断是正确说理的前提和基础。高中阶段的辨析题通常为正渓混杂型。第二步:分析说理(析一为什么)。即说明某观点对或错的原因、理由,这是解答辨析题的更点和难点所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关注问题,提炼辨点;其次,回归教材,对应原理;再次,有理(理论)有据(材料),言简意赅。第三步:摆明观点(怎样做)。即强调正确的观点或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方法技巧(1)图表题的类型:表格型、坐标图型、饼状图型、柱状图型等o(2)图表题的审题策略:①审标题,标题是对图表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炼。②审内容,首先对图表呈现给我们的信息进行比较,横比找差距(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仍存在差距),纵比找变化(如: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逐步增长)。然后对比较得出的信息进行全面归纳、•总结。③审备注,备注是图表信息的延伸,是图表内容的补充部分,必须予以重视。(3)图表题的答题策略:①回答“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不仅要答出现象,还要做到从现象到本质的揭示(如通过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数据,要能够揭示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②回答“图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可借鉴哲学部分联系多样性的知识,从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等角度思考。“原因"(为什么)类题叼方法技巧(1)原因类问题的答案应包括两部分,即必要性、重要性。(2)必要性包括理论必要性(材料中各方的性质、地位、作用、职能等),现实必要性(常见于反面材料中.多为亟待解决的问题)o(3)重要性即意义,可从材料各方的不同角度加以全面阐释。“意义”(重要性)类题•••••'-・、r••・,A\C.V*.,>.£.、•.、•....叼方法技巧(1)设问限定角度的,要严格地按照设问要求作答。如回答“利率上调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什么作用”时,就必须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作答,如果答对居民的影响则完全跑题。(2)设问未明确限定角度的,则要自己找全材料中不同的主体或客体(如经济生活中常见的主客体有国家、社会一生产力、资源的配置、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企业;个人等),以确定作答的角度。(3)答案要有层次,即先找准、找全主客体后,再按照从大到小(先国家、社会,再组织、个人)的角度组织答案;涉及国际影响的还要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作答。“措施”(怎样做)类题0方法技巧(1)找准材料中不同的“怎样做"的主体,有些是显性的,有些则是隐性的,需要自己挖掘。找全相关主体后,再联系教材相应知识作答。(2)经济生活常见的主体包括:生产力(根本)、市场调节、国家宏观调控(三种手段)、企业、个人(观念、行动)等。(3)政治生活常见的主体包括:党(地位、性质、宗旨、指导思想、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政府(职能、宗旨、原则)、人大(职能)、其他国家机关(职权)、政协(职能)、人大代衰(权利、义务)、公民(权利、义务、原则、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等。“认识"类题叼方法技巧(1)答秦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角度组织。(2)“是什么”,即材料在表述一件什么事,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性质、作用等)。(如:材料表明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为什么”,从原因角度思考某事件出现或存在的依据。(答麵方法见上)(4)“怎样做”,即针对某一现象应当怎样做,如何解决问题。(答题方法见上)\n《必修1:经济生活》关于计算题的一些计算公式1、有关汇率的计算公式以前1甲币二m乙币。①现在如果甲币升值或贬值(甲币汇率升高或降低)x%,则1甲币二m(l±x%)乙币;②如果乙币升值或贬值(乙币汇率升高或降低)X%,则1甲币(1±x%)乙币。2、通货膨胀率与纸币贬值率①通货膨胀率二(现期物价水平一基期物价水平)一基期物价水平二(实际发行纸币量一实际需求货币量)一实际需求货币量②货币贬值率二(实际发行纸币量一实际需求货币量)一实际发行纸币量【物价水平下跌的幅度(货币贬值程度即贬值率)=(多发行的货币量一流通中实际己经发行的货币量)X100%一般通胀率与价格呈同向变化,成正比(用乘法加法)即:现在的价格=原价格X(1+通胀率)贬值率与价格呈反向变化,成反比(用除法、减法)现在的价格=原价格十(1■贬值率)】3、货币贬值、升值后,商品价格的计算(货币流通规律与币值问题)(1)、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二价格总额一货币流通速度二待售商品量X价格水平一货币流通速度(2)、升值贬值问题:x为升、贬值率,公式1:原价*(1+x)二现价公式2:原价十(l-x)=现价(3)、物价涨落问题:假设物价涨、落幅x,(上涨时)公式:原价X(1+x)=现价(下降时)公式:原价X(1-x)=现价(4)、通货膨胀问题:通货膨胀率x公式:原价X(1+x)=现价(5)、物价水平上涨的幅度(通货膨胀率)=(多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X100%假设1件某商品价格为B元。①预期一年后货币贬值x%,那么,一年后该商品的价格为(1-X%);②预期一年后货币升值x%,那么,一年后该商品的价格为BF(1+x%);4、劳动生产率变化后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的计算假设一定时间内,甲国一件产品售价为B元,某企业一共生产A件①一年后,该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x%,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商品的价值量为(1+x%)元,该企业的价值总量为B—(1+x%)XA件。②一年后,该企业的劳动牛产率提高x%,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商品的价值量为B元,该企业的价值总量为AX(1+x%)XB元。③一年后该国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x%,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y%,那么,该商品的价值量为BF(1+x%),该商品的价值总量为:BF(1+x%)XA(1+y%)④预期一年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x%,,该商品的价值量为:B(1+x%);⑤预期一年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X%,,该商品的价值量为:B(1-X%);\n[(-)求价值量:(1)影响价值量因素①社会劳动生产率;②货币贬值或升值(价格)(2)、公式:现有价值量二原有价值量一(1土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比例)(二)、求价值总量:(1)、影响因素:①个别劳动生产率;②劳动者人数价值总量=单位价值量X使用价值的数量(商品的件数)(2)公式:现有价值总量=原有价值总量X(1土个别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比例)X(1±人数增减比例)(三)、求使用价值量(商品数量):使用价值量(商品的件数)二价值总量一价值量使用价值量(商品的件数)二原有使用价值量X(1±个别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比例)X(1+人数增减比例)(四)、求社会亦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吋间二价值总量一商品数量注意:社会(该国、某行业、某部门)个别(某企业、某生产者)(五)、价值与价格:公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X%后,商品的新价值量二原商品的价值宁(1+X%)公式2: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X%后,商品的新价值量二原商品的价值十(1-X%)公式3:通货膨胀率为X%(物价上涨X%),商品的新价格=原商品的价格X(14-X%)公式4:货币价值上升X%(升值X%),商品的新价格=原商品的价格一(1+X%)】5、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X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6、利润二总收入一成本利润率=利润一成本X100%7、利息二利率X木金X期限本息二木金+利息8、关于股票的计算①股票价格二预期股息十银行利率=股票片票而金额X预期股息率银行利率②股票收益=(卖出价一发行价)X卖出数量③预期股息二股票价格X银行利率二股票票面金额X预期股息率9、个人所得说的计算:第一步:确定应税额(工资总额扣除个人所得税起征额)(起征点3500元)第二步:按照各级税率和应税额进行分别计算第三步:将所计算的各级税款合计起来10、营业税二营业额X税率11、增值税9曾值额X税率二销项税额一进项税额二商品销售额X税率一上一环节已纳税金12、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生产成本=1+利润/牛产成木\n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W的条件:劳动产品、用于交换。2、商品的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常见说法:功能、性能、效用、质量、品牌等)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常见说法:社会必要劳动吋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本、价格等)二者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屈性,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屈性(社会屈性)。3、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注:货币是财富的象征,但不是唯一象征,财富的范围很广4、货币的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关键词:标价、售价、定价、价格;特点:观念上的货币);②流通手段(关键词: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特点:现实的货币)。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还债、房租、利息、税款、工资等)世界货币。5、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X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速度)6、纸币的含义: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本质)。纸币发行的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注: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也不能规定纸币的购买力。金属纪念币也是货币,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具有货币所具备的所有职能。7、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采取的措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上调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信贷支持等);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上调税率、增加税收、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和财政补贴等)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持续全面下降,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采取的措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下调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的供应量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下调税率、减少税收、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岀和财政补贴等)解决通货膨胀的措施有:第一,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严格控制财政赤字;第二,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第三,加强市场监管;第四,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解决通货紧缩的措施: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外贸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②主要是釆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8、常用信用工具:①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①支票(转帐支票;现金支票)9.汇率升降的利与弊\n本币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利弊利弊贸易利于该国进口不利于该国出口利于该国出口不利于该国进口投资利于该国对外投资不利于该国吸引外资利于该国吸引外资不利于该国对外投资消费能提高该国企业和居民的国际购买力不利于该国扩大外需利于扩大外需降低该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债务利于该国偿还债务不利丁•该国收回债务利于该国收回外债不利于该国偿述外债10、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及其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牛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越大,价格越高。(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3)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4)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物价。(5)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12、价格变化的影响(1)对生活的影响:①一般,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影响不大;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③商品价格与其替代品的需求量成正向变动;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成反向变动。④价格变动影响居民消费水平。价格上涨,居民购买力降低;价格下跌,居民购买力提高。(2)对生产的影响①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会减少产量,价格上涨,生产者会增加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耍素的使用量;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③牛产适销对路的咼质量产品。(3)措施:①国家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稳定物价。②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产品)牛产,增加供应。③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低收入群众的收入。13、我国为什么要解决物价上涨问题?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解决物价上涨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n①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加强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②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③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④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14、我国政府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物价上涨问题?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政府应加人科技投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商品的价值量,稳定物价。②供求影响价格。政府要采取相应措施调节供求,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产品)生产,增加供应。保持供求基本平衡。③在继续实施从紧的财政政策时,调整优化财政收入和分配支出的结构和方向。④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⑤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15、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根木因素:经济发展水平(2)主要因素:①收入水平(包括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收入差距)②物价总体水平(3)主观因素:消费心理和消费观16、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可以回答如何扩大内需)(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牛产力。(2)拓宽就业渠道,増加居民的收入。(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居民的消费信心。(4)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5)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稳定物价。(6)培育新的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开拓农村消费市场。(7)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企业)。(8)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个人)。★17、扩大内需(消费需求)经济学依据(即为什么)(1)原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市场不旺,需求不振,有效需求不足,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降低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乂好乂快发展的要求。(2)回答此类活动的意义: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有利于改善消费结构,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③有利于促进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推动结构调整。④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8、消费的类型:(1)按消费的方式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n(2)按消费的对象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3)按消费的目的分:牛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19、恩格尔系数和消费结构(1)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岀一家庭消费总支岀(2)消费结构: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岀中的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3)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的关系:恩格尔系数是反映消费结构及其变动情况的经济指标。恩格尔系数过人,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20、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方面的材料、图表(1)、反映的经济现象:①从消费水平上,表现为人均消费总支岀和人均消费品数量的增加;(或该家庭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减小)②从消费结构上,表现为生存资料消费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享受和发展资料的消费逐渐增加,家庭消费从低级开始逐步向较高的层次递进发展;③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2)低碳、绿色生活使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改善的原因:①根本原因:国家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了。③直间原因: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④重要因素:物价总体水平的稳定。(3)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观):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②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4)、公民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正确消费的原则)①量入为岀,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①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决定)、交换.分配(桥梁和纽带).消费(目的)★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①消费是生产目的;②消费对牛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2、大力发展生产力(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n必要性: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必须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适应的部分。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是什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①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现状②这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怎样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①必须毫不动摇的巩I古I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②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③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4、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1)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3)为了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5、关于国有经济(最常用的考点)地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作用: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意义:发展壮人国有经济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6、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即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不是社会主义经济)作用:在发展市场、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吸纳私人资金、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市场竞争力,激发非公有制的活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n国家的政策:毫不动摇地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7、企业的含义和地位含义: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地位: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的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现代企业中的主要企业组织形式是公司制。8、我国的法定公司①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②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以其持有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公司的资木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可以上市)注: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最大的区别: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是否发行股票)9、股东的权利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注:①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①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②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③合伙企业中的任何一个合伙人都要对合伙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10、公司的组织形式:(1)公司的组织机构①决策机构:股东大会(最高决策机构)及其选岀的董事会②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③监督机构:监事会(2)实行公司制的优点和作用:①优点: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②作用:许多国有企业通过公司制改革,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11、企业(公司)成功经营的因素(如何应对竞争,求得生存)(1)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n优势。(1)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5)源。(2)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劳动者素质(2)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3)面向市场,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4)实行兼并和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12、就业问题(1)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2)原因:①我国劳动力人口众多,就业岗位不足②我国劳动力素质低,就业观念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3)增加就业的意义①就业是民牛之木,对整个社会牛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劳动报酬,有利于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或:①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①增加就业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②劳动者依法享有劳动的权利,重视就业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利③有利于増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④有利于实现全而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构建和谐社会⑤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4)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注意角度)就业方针: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党和政府:①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②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完善就业结构。③完善支持自主创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方针。优化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推动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④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⑤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⑥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牛的就业工作,完善劳动力市场,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改善劳动和自主创业的环境。⑦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促进劳动力的合理再生。适当提高工资待遇,构建和谐劳资关系。\n劳动者: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②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质。③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13、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1)劳动者的权利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2)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原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木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3)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党和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制定和完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制度,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遵守劳动法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合法诚信用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①要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这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②要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中请调解、中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④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14、投资理财(1)储蓄、债券、股票、保险四种投资方式的区别与联系比较储蓄债券股票保险区别性质储蓄债券、限期偿还入股凭证风险保障收益方式取款获息定期收取利息取得股息和红利,经营好坏决定股票效益按保险条款从保险公司获得相应经济补偿偿还方式按活、定期等存款方式获得本金和利息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到期必须偿还本金股金不能退,只能岀卖股票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可获得赔偿或保险金投资效益利率较低,收益稳定收益较高收益高有回报率,时间长风险安全性大政府债券安全性最大,公司债券安全性小风险大规避风险共同点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投资方式注: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它来源于企业利润。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无论是企业利润还是股票价格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2)债券与股票的异同\n债券股票不同点性质债务凭证入股凭证受益权定期取得利息,其安全性比股票大取得股息和红利,经营好坏决定着股票的效益。偿还方法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到期偿还木金股金不能退,只能卖出股票。相同点都是有价证券都是集资的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3)投资理财应注意:(应遵循的原则)①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②要注意投资的多元化(不单一)③投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④不得违反法律法规15、利息的计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X利率X存款期限本息=本金+利率16、中国商业银行体系(1)商业银行的含义:是指经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2)商业银行的地位: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3)商业银行的业务存款业务一一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一一主体业务、也是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一一收取服务费。此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险箱等服务。(4)商业银行的作用:①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②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③通过银行,可以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K收入分配问题(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的根木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前提条件:牛产资料公有制;肓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生产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存在个体经济中)\n(2)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要素、土地要素、资木要素、技术要素、信息要素、管理要素等)2:①按劳卷配一一适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如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农民承包种植集体土地所得等);土地流转经营所得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①按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一一适用于个体经济范围(如个体小商户经营所)②按劳动要素分配一一适用于私营.外资经济范围(如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等)(2)我国目前收入差距问题主要表现: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④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岀。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理论依据):①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宏观调控。(3)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我国分配制度的意义①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②有利于增加居民的收入,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③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④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⑤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⑥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⑦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4)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如何缩小收入差距)①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牛产力,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区域发展。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健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再分配调节机制。⑤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作用。⑥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效率与公平关系: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方面,二者乂存在矛盾。3.怎样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乂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n5、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1)财政收入来源于:税、利、债、其他。(2)财政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岀。★6、财政的作用: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住房、医疗、卫生、养老、教育、社会保障)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西部开发、三农)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政策)7、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8、增加财政收入的措施:①从根木上说,国家要不断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②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9、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2)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三者的关系: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①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10、税收的种类(五大类)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例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契税)(开采矿产资源所纳税)(如印花税、屠宰税)(1)(2)(3)(4)(5)1K增值税对增值额所征收的税。作用: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有利于促进生产分工与专业化。12、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所得征税的税。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1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①由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②国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③公民享受了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14、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n偷税:欺骗、隐瞒、做假账不缴或少缴欠税: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骗税:骗取国家税收优惠(如出口退税),虚列、虚报自然灾害抗税:暴力、拒绝15、纳税人和负税人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指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1、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优点)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反映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牛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注:市场三要素一一价格、供求、竞争。2、市场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会导致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扩大。注:自发性: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的一系列行为;盲目性:“一哄而上”。滞后性:时间差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3*家宏观调控(1)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的目标),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为什么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①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富目标的要求。②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肓目性、滞后性的缺陷。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③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④是贯彻落实科学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3)宏观调控的手段:①经济手段:最常用的有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补贴、税收、税率、国债等)、货币政策(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信贷支持等)、价格政策(如阶梯水价、阶梯电价等)、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规划、计划。②法律手段: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违法犯罪等③行政手段: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行为主体是行政机构)★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谈材料中应该如何做?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合理引导资源配置。②加强宏观调控,通过相应的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n★4.关于食品安全与药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诚信缺失、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1)这类问题岀现的原因:①市场角度:市场经济有自发性、肓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②国家角度:国家宏观调控不够完善,社会信用制度不够健全③企业角度:没有诚信经营,经营者不讲职业道德,违背市场交易原则④消费者: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差,助长了企业的不法牛产和经营(2)国家为什么要加强(重视)对此类问题的整治?(为什么要加强诚信建设)(为什么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①整治此类问题,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能够有效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和不足。②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此类问题)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③国家(政府)整治此类问题,有利于维护企业经营者利益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市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3)如何整治此类问题(如何规范市场秩序或如何加强诚信建设)?国家:①治本Z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社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加强全社会诚信意识,开放信用服务市场。②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严格实施市场规则企业:遵守市场规则,坚持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职业道德。消费者:增强权利意识,学法、守法、懂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乂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木,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2)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3)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科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女口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必须把推动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义(2)必须把以人为木作为核心立场(3)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4)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能力★关于我国环保(低碳)方面的材料用经济经济生活的知识从政府、企业和个人角度谈措施:(1)政府:①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以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②政府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积极参与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统筹人\n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侖加强对个人討费行为的正确引导,建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企业:①要制定正确的生产经营战略,转变发展方式,依靠技术进步,加强自主创新、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节能减排,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产绿色产品,发展低碳经济。②遵守法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彖。③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2)个人(或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转变消费方式积极落实环保行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提高生活质量。用实际行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义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①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有利于引导消费,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观念,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木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8>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一一跨国公司(是指在木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家性企业。(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①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②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级分化更加严重;使得一国经济的波动可能殃及其他国家,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构成威胁。(6)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于迎接挑战。9、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1)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高素质人才)“走出去":①到境外投资办厂②对外承包工程③劳务输出\n(1)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关系?必要性:①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②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意义:①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②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③有利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④有利于优化我国贸易结构,改善居民消费水平。⑤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⑥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2)如何全面提高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水平①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经济体系②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③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④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10、外向型企业(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国际竞争或贸易摩擦①坚持“引进来',与“走岀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②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③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⑤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⑥提高产品质量,按国际标准生产,以质取胜。⑦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⑧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及国际贸易中的有关法律,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该条在岀现倾销、反倾销等贸易保护主义的情况下适用)。n、为什么要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1)现实原因: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弱,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对外技术依赖程度高。(2)科技创新的意义①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②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③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④有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⑤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⑥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12、如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①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管理方式②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n①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②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建立科研机构,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14、关于关注民生的材料体现的经济生活意义(或促进各地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因):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②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牛产力的发展;③有利于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⑤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⑥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③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5、我国应该如何应对绿色壁垒①积极实施国际环境绿色标志认证,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的步伐②加快发展“绿色产业”,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提高我国产品和相关技术的国际市场竞争力。③增强规则意识,了解世贸组织的基本规则,按照WTO的相关原则,反击各种“绿色壁垒”④提咼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品牌。\n《必修2政治生活》主干知识归纳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K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2、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1)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極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3)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3.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1)广泛性表现在①权利广泛,②民主主体广泛;(2)真实性:表现在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根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和物质(选举经费,选举活动有政府开支)的保障,②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③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4、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脱离法律的自由是不存在的)。③^贅虹公民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2)政治性义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③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光荣的义务。)注: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是公民政治生活的基進。是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2)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1)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我国国家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n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当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必要时还要牺牲个人利益。)6.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1)行使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基本内容)(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重要内容(3)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一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7、民主选举的方式:(1)直接选举一一使每一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缺点:成本较高,组织难度大。适用情况: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居委会和村委会选举。(2)间接选举一一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缺点:难以充分表达每个选民的意愿。适用情况:县以上的人大代表、乡及乡以上的政府领导人员。(3)等额选举一一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缺点: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积极性受影响。适用情况:极少数情况。(4)差额选举一一候选人之间形成竞争,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选民拥有较充分选择余地。缺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适用情况:人大代表的选举。8>公民为什么要珍惜民主选举的权利?(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主人。(2)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标志。(3)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4)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5)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审慎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9、公民要怎样行使民主选举的权利?(1)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选举的态度。(2)积极参加选举,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参与感。(3)要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10、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依据: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2)专家咨询制度(座谈会、论证会)(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公示)依据: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4)社会听证制度(听证会)1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n(1)有利于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2)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n12、如何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1)政府: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2)公民: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13、村民自治的内容:(1)径。)(2)(3)(4)民主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村民通过村民会议民主决策村务。村民利用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来民主管理村务。村民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来民主监督木寸干咅注:村委会、居委会不是基层政权机关,村干部不是公务员基层政权机关是:乡(镇)政府、乡(镇)人大14、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①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②有利于保证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③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15、关于民主监督(1)途径: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舆论监督制度;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③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利。④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公民怎样行使监督权?(1)公民要负责有序地行使监督权。(2)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3)采取合法的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4)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的原则。16.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理由:(为什么)原因+意义①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②利于推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促进国家机关改进工作,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③有利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④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6.公民怎样有序参与政治生活:(1)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材料进行选择,\n可写出具体的方式和要求)(2)坚持三个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3)积极有序的参与。(4)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1、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是服务型的政府。2、我国政府的职能:(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打击惩治犯罪,保护国家或公民的权益)。(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组织科教文卫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基础、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医疗、社保、计生,自然环境保护等)政府的作用:管理与服务3、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开设热线电话(公开市长、区长等专线电话和各行政职能部门的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政府接收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发展电子政务(政府通过网站提供网上办事项目,随时接收市民通过网络传来的信息。);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这是国家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法律途径)O4、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1)根本原因:由我国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宗旨、原则决定。(2)必要性: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3)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①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②有利于政府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与滥用。④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5、政府怎么依法行政?(1)根木要求: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木方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2)要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3)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4)政府要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监督。6、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n(1)根本原因:由我国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宗旨、原则决定。(2)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监督的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就会滋生腐败。(3)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监督的重要性:①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岀正确的决策;②才能提高行政水平;③才能防止权力的滥用;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7.怎样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监督?(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要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2)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外部监督:人大监督,中共监督,政协监督,社会与公民监督,司法机关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上级政府、法制部门、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3)积极实施阳光工程。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办事公开制度8>政府威信(1)决定因素:国家性质(2)根木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接受。(3)如何树立政府的威信?①政府及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保持和谐关系。②政府及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及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工作方法。③政府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9、政府(国家)为什么做某事这类题常用的知识点?(1)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人民的政府。(2)这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3)这是政府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4)这体现了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政府权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0、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常用的知识点?(1)政府必须切实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根据材料说出具体的职能甚至是具体的做法)(2)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3)健全和完善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4)坚持依法行政,转变职能,做到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5)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6)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n例:11、关于从国家职能的角度来分析环境问题(认识或措施)的答题思路:⑴国家应该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加强立法,建立和完善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严格执法,违法必究。⑵国家应履行经济职能: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上,国家应该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⑶国家应该履行文化职能:加强思想道徳建设,开展节约资源、低碳保护环境的教育。⑷国家应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为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⑸国家应履行交往职能: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利用外资和技术,促使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性质: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职权与地位:全国人大享有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3)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①法律地位: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②作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③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注: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2、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享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地方人大虽然也有立法权,但它不是立法机关)特别注意:如何区分人大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关于“法律”的立、改、废的决定一一立法权关于国家大政方针、规划通过的决定一一决定权关于“人”(国家机关干部)任免的决定一一任免权审议通过“一府两院”上年度的工作报告是监督权,关于下年度计划批准(通过)属于决定权。考点2: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n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位(性质)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政体)职权(权利)联系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是我国的国力机关家权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立法权.决员任免权、监笔諏、务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n3、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义务:(1)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行使权利。(2)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3)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4、人大代表做某事的原因(1)法律地位(国家权利机关的组成人员)(2)行使权利的表现(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3)是履行义务的需要(4)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监督)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1)含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有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2)基石:人民代表大会(3)决定因素:由国体决定(4)宗旨:人民当家作主(5)基本内容:①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②人民选举人大代表,组成国家权利机关③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各司其职。④实行民主集中制。(6)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根本原因:由我国的国体决定。②这一制度真正保障了人们的权利,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③实践证明,这一制度适合我国的国情。④这一制度的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7)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②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体现代表的广泛性和机构的合理性。③进一步密切人大与群众的联系。④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6、民主集中制的表现:(1)在人大与人民的关系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在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3)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7.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1)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3)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n(2)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n(6)执政方式: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7)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8)领导方式:①政治领导:(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如关注民生问题等方面的立法、建议)①思想领导:(进行思想宣传)包括意识形态上升为国家意志②组织领导:(推荐重要干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如提名候选人8>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内容: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屮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②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4)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在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是独立的关系)在事业上:通力合作、亲密友党(不是兄弟党)在法律上:地位平等在监督上:互相监督(而不是监督与被监督)9>人民政协(1)性质: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2)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3)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4)成员: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注:政协不是国家机关,所以不能履行国家职能。政协委员的产生方式:推荐产生\n比较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地位领导核心、执政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职权、职能对国家实行组织领导、政治领导、思想领导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具有法律效率)组织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不具有法律效率)①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都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党的政策、主张经全国人大的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③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和决定,由国务院和其他国家机关贯彻执行④国务院起草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并征求全国政协委员的意见,最后由全国人大批准▲10、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1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1)坚持民族平等一一首要原则(2)民族团结重要原则(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过节统一的基础。)(3)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一根本原则(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三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13、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制度人(1)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①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①前提:领土完整、国家统一①核心:自治权。②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党的机关和司法机关)③自治地方:自治州、自治区、自治县(旗)(不包含自治乡)(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为什么)①根本原因:国家性质\n①由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现实情况(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关系)决定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2)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怎样做)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②坚持和完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③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⑤完善、落实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援政策,加快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进程,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⑥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公民)。少数民族地区:自力更生,苦干实干,发挥后发优势14、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支持平等友好的对外交往,抵御外国势力的渗透打击极端宗教势力)(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要说成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注:①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两方面:既保护信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②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不鼓励人们信教,也不反对人们信教。③宗教信仰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的问题。④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15、关于西藏(或其他民族自治地区)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答)①我国是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制定和实施了合屮国国情的民族政策,为促进了XXX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②我国我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同时也是XXX地区党委和政府领导当地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③我国坚持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保障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④党和国家采取了一些特殊政策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事业的结果,同时也是内地经济发达地区扶贫结果。★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党、国家和公民应该怎样做①党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领导,不断提高驾驭和解决新形势下民族问题的能力,推进民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②国家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显著加快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进程,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公民要积极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n动。1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1)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18、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保障我国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3)党要坚持民主执政,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建设。▲1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木的政治制度。(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关于第三单元材料分析常考的知识点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做某事常用的知识点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③人大代表有审议权、提案权、表决权、质询权④人大代表有义务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2、人大代表怎样做某事常用知识点①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行使审议权、提案权、表决权、质询权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③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3、政协委员为什么要做某事政协委员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成员,有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责。4、政协委员怎样做某事常用知识点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②积极提交关于……的提案,建言献策,参政议政③就……问题对相关部门进行民主监督织部、宣传部等)为什么要做某事常用知识点5、共产党(省委、市委.县委、中宣部、中纪委.政治局、中共中央、组(1)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这是由党的地位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4)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5)这体现了党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一切工作\n的出发点和落脚点。(6)党这样做有利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构建和谐社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产党(省委、市委.县委、中宣部.中纪委.政治局、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等)应该如何做某事常用知识点(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2)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3)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壁垒作用。(5)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岀发点和落脚点。(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2x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基本权利和义务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1)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有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主权作为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利,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对内表现为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独立自主性)(2)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①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如修改宪法、变更政体,确定经济体制,缔结条约,自卫战争等)。平等权(不强迫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外交文件上使用本国文字)。自卫权(防御,自卫)。管辖权(公民管理,侨民保护,范围包括驻外使馆)。②主权国家承担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的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3.国际组织的类型和作用(1)类型: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2)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4.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实行人道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5.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1)国际关系的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n(2)国家关系的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3)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4)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3.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1)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为什么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③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3)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国家:①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要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屮促进各国共同发展。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提升经济、科技、国防实力,增强综合国力;④遵循联合国宪⑤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维护他国正当利益。公民:①树立国家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②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做斗争。7>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①和平问题: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②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根源于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②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根本途径人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o8、4界多极化不可逆转(但还没有最终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曲折的过程)(1)当今国际形势的两大特点: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2)多极化的意义: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3)影响:各国竞争激烈。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9、我国外交政策(1)是什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为什么: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3)内容:①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②基本目标:对内: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的首要目标。\n对外: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①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含义表现多看)④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0、主权国家在对外关系方面做某事(加强合作)的政治学依据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吋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②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④这是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⑤这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11.回答主权国家在对外方面应怎么做这一类题①积极履行主权国家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②自觉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③抓住机遇,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家新秩序。⑤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共同发展⑥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⑦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的走和平发展道路。★12、我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①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②符合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顺应了时代潮流。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中进行。④是落实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⑤中华民族热爱和平,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⑥中国有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各种条件。13、怎么走和平发展道路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③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有好合作关系,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国家的团结合作。④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⑤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经济实力。注:中国不与任何国家结盟★★14、关于我国与其他国家合作交流的材料:(1)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2)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4)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国内,是首要目标),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国际)(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n(6)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必修3文化生活》主干知识归纳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乂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精神活动,而不是经济和政治。(2)文化是人类特有,而不是自然具有。(3)文化是一种素养,不是天生的。(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精神力量。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1)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2)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來越重要;①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①公民为了参与政治牛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注: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并不完全同步发展文化不起决定作用5、文化在综合国力中(1)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來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如何提高?①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②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品牌;③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牛产力;⑤积极贯彻落实好“人才兴国”“科技强国”战略。6、文化对人的影响(1)来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见诸丁•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行为举止)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如认识的角度、深度、广度)(3)特点:①潜移默化。(如文化环境、氛围对人的影响)②深远持久。(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世界观、人牛观、价值观等方面)\n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7、关于文化的作用(如XXX省建立文化强省的意义或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或发展文化产业的依据等)(背)(各点分别结合材料)文化的作用(包括对社会的作用、对经济和政治的作用、对综合国力的作用、对人的作用)(1)对社会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屮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可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2)对政治、经济的作用:①文化与经济和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修养。(3)对综合国力的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4)对个人的作用: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7、建设文化强省(或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①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省,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挥本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突出区域特色。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立足木地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促进本地文化产业发展。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文化强省(或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因:齐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不同,导致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性。2、世界文化多样性(1)含义: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2)主要表现:①民族节日。地位: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作用: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文化遗产。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意义: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硏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3.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2)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的、历史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n化Z间存在差异。所以,文化又是民族的。\n(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4.尊重文化多样性(1)原因: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2)意义: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耍动力。■■■=1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注意:①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3)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乂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4)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注:各民族文化没有优劣之分5、▲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7、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一一大众传媒(1)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2)传媒开始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卬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3)大众传媒的优点:能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岀其强大的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注意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途径强调文化怎样传播,手段强调文化靠什么传播6、文化交流的意义:①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②促进外域文化的传入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③增强中外互信,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7、如何推进文化交流与合作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热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③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坚决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对我国的影响,保障我国文化的健康发展⑤始终坚持中国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8、传统文化的继承形式(1)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2)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建筑以其特有的结构体系、有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3)传统文艺: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n(1)传统思想:传统思想是屮华文化屮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9、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如用文化传承的知识分析对材料的认识:传统文化的特征+结合材料;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结合材料)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屮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乂能够因时而变。有的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今天仍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10、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具体要求:①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岀新,革故鼎新。★★12、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①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保持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面向世界,博彩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不断扩大中文化的影响力。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同时也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⑤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1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能说谁先谁后)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14、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决定作用)(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15、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1)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教育和科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n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來越重要。(发展教育能为经济、政治发展提供正确的方\n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人类文化传承屮产生越來越大的影响。发展教育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发展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和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发展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7、我国重视科技的文化生活依据(原因)(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牛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科技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科学技术的发达程度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18、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19、为什么要文化创新(必要性+作用)必要性: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3)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机与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19、怎么进行文化的创新(材料分析题要分别结合材料来回答)(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3)用(4)(5)(2)文化的创新基本途径之一:出新,革故师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文化的创新基本途径之二:投身群众实践,虚心向群众学习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封闭主义”、“守旧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20、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一方面,文化创新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另一方面,体现吋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21、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2)文化创新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断\n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材料中出现的文化素质低的问题。①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③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④要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分别结合材料)注意:(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源泉、动力、根本目的都是:社会实践(2)文化创新的根基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基础继承(3)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多样性(4)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不能认为是文艺工作者)(5)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K中华文化的特征(1)源远流长。见证之一:汉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注意区分汉字与文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木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吋代。见证之二:史书典籍(屮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2)博大精深(见证:文艺、科技)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但不同的区域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Q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岀重要的贡献。2、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屮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n(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或某省)文化具有的特点:①源远流长:汉字和史书典籍证明了其丰富多彩,具有多样性;②博大精深:在文学艺术和科学艺术上的成就体现了独特性。民族文化的典型性体现出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形独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体现具有鲜明的地域性;③与屮外其他民族z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体现了包容性▲4、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A.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这个吋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岀表现。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屮,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注意: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不变的,而是历史的,具有时代性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③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①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6、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作用:①屮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屮华文化Z屮,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意义: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③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④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⑤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7、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途径)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④必须把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⑤人人都要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8、分别从《文化生活》、价值观角度,对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各提出两条建议。文化生活角度:提高精神、文化力量对人影响的认识;重视教育在文化传承、民族素质提高中的作用。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价值观角度:树立正确价值观,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在辛勤劳动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自身价值,使自己活得有尊严注意区分: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文化\n中华文化的核心、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表现和应对措施表现:一方面,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但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应对措施:A对政府来说:①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②加强法制建设,打击不法行为;③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B对企业来说:①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社会效益;②遵纪守法,讲求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C对个人来说: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眼力,拒绝污染,自觉抵制不健康文化2、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3、怎么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1)含义、危害(1)A、落后文化①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②表现:以传统习俗的形式。例:(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但不能说传统习俗就是落后文化)③态度: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B、腐朽文化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论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②危害:会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③态度:坚决抵制,依法取缔。(2)对策(怎样克服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对于政府来说,应做到①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②奏响主旋律,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这也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文化生产者: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牛产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先进文化产品。\n对于个人来说,应做到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②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徳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徳目标;③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④增强法制观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4、奏响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含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2)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3)地位: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牛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4)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发展先进文化)?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②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③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陈岀新、革故鼎新。④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⑤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6、为什么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余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④是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特征的必然要求。⑤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腐朽思想的影响。★★7、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③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n①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②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根本任务:培育“四有”新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一一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木目标。(2)建设内容: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注意: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②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3)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①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②要以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屮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任务。①要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为主要内容。②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③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1)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2)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3)这是夺取屮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4)这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H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0、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2)(3)作(4)(5)(6)(5)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由之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主要内容)加强思想道徳建设(中心环节)统注立足实践,依靠群众,吸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共同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1)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2)文化自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3)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n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11、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必要性:①道德具有时代性,思想道德建设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增添新的内容。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养“四有”公民的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三观”,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2)重要性:思想道德的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12、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①要充分利用思想道徳建设的宝贵资源,发挥道徳模范的榜样作用。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时代新风。③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④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徳规范。(1)个人:(如何成为最美的人)①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②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冃标;②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充分发挥道德模范人物的榜样作用。③遵守公民基木道德规范,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屮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④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13、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14.文化生活角度谈材料中的做法有什么意义(理解记忆)1.有利于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而发展。2.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3.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4.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5.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6.是推进当代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要求。7.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9.是发展屮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n能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止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11、有利于不同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增强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12、有利于为中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n《必修4生活与哲学》考点知识归纳第一部分:总论(1、2、3课)K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指导作用。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3)二者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强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化、理论化。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两者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1)相互区别: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②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2)相互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2)包扌舌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一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6、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大阵营.两大派别)二者的根本分歧: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谁是世界的本原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反映),物质决定意识。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物质的具体形态作为世界的本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例:五行说(金木水火土);荀子:“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牛,阴阳接而变化起”;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范缜:“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谢”;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叫机械唯物主义)例:自然科学的原子概念局限性: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有:\n①主观唯心主义一一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当作世界的本原:王守仁“心外无物”;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O②材观应I主义一一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当作世界的本原:朱熹“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先有此理”,黑格尔(绝对精神)(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P14)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二者的地位是不同的,后者总是从属于前者。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7、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反映,哲学的内容来源于时代。②兵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正确反映了吋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吋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因为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直接理论来源:一一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第一次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第一次实现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3)第一次实现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注:(1)三个统一的基础(关键)一一科学的实践观,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基本观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哲学,但并非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3)真正的哲学不一定是科学的哲学,关键是看它是否正确反映了自己时代的要求,是否代表了自己时代的先进思想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精髓:实事求是\n活的灵魂: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邓小平理论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三部分一、唯物论(或辨证的唯物论)(包括4、5课)(涉及7个原理)(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①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②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正确一促进;错误一阻①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岀发(2)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5>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乂是普遍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乂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n(1)是什么?含义:我们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岀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为什么①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②意义: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反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②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③立足实践、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8、唯物论主要掌握的概念有:物质、运动、意识、规律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唯一特性)9、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可知性(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关系: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注:(1)“物质的唯一特性”和“物质的有属性”的区别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2)哲学上的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而具体的物质形态可以创造、改变、有生有灭。(3)哲学上的物质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10、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1)二者的区别:运动是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2)二者的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注: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11、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又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注意:①凡是规律都不能用创造、创新.发明、改造、改变.消灭这些词;可以用认识、发现、利用这些词来说。\n②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规律,但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因为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12、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注:①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意识的性质),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止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如实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人脑对客观事物歪曲的虚幻的反映。③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二、认识论(或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6课)(涉及3个原理)包括三观:实践观、认识观、真理观(关键词:实践、认识、真理、)一一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具体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2)原理内容: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具有推动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2、真理的客观性和相对性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只有一个;同时真理又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真理,乂要发展真理。★★★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内容: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耍求我们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4.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1)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不同于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理论活动、精神活动。(2)它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彖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n(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活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社会性);实践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历史性)。(3)实践的基本形式:注: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述是间接经验,都离不开实践。①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科学实验②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关于认识运动的“循环论”、“直线论”的观点是错误的。③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不能超越历史条件)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包括7、8、9、10四课)一一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有四观: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一)联系观(6个)【重点掌握】(关键词:“会带动…合作,影响、引起、离不开”)k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1)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具有客观性。①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例国家的一些重点工程、互联网施政等)(3)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既要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也要看到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联系。(4)联系是有条件的-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5)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②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③当各部分与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学会优化结构。(6)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关键词:“结构调整、优化升级”)①用综合的思维方式來认识事物。②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③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联系观要注意的一些考点:(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n联系观和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n(2)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3)联系的普遍性①世界上二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注:并非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只是说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co■d•■■=1中o(4)联系的客观性: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5)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注: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还要看内被结构是否合理.有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等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发展观(4个)(1)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和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4)①最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一4只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①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要注意优化结构。②要坚持适度原则③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发展观要注意的考点(1)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但发展一定是运动变化,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2)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或旧,不是出现吋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趋势)(4)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发展的状态)注:发展一定是质变,质变不一定是发展。(量变必然达到质变(X)(量变到质变必然是发展(X)量变引起质变的情况有两种:一是事物数量上的增减;二是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三)矛盾观(7个)(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n3、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双方既对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T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吋时有矛盾)T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哲的活的灵魂)(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问题的精髄)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方法论: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二者在一定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①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认识事物时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又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③要坚持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④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工作方法。(5)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关键词:“重点、中心、关键、第一(要务)、首要(问题)、重心、重中之重、突破口、根本途径、主题、核心”)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着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关键词:“主流、主体、方向、大局、认清形势、大于、强于、总体上、总的”“性质、利大于弊、本质、实质、优势、九个指头等、”)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要善于抓主流、本质。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T既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乂要分清主流和支流。(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原理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①两点论: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②重点论:要善于抓主要才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这耍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矛盾观要注意的考点K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才盾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2.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对立性)和同一性(统一性)(1)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2)同一性: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n(1)二者的关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乂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2)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屮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注意:矛盾分析的方法包括:(1)矛盾及普遍性原理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的两点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5、事物的进程和发展方向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1!)创新观(2个)(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可以归为发展观,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创新(1)辩证否定观原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就是“扬弃”。一>①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②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方法论:①要求我们要创新,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3、创新的社会作用(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4、注意:关于创新的材料的理论根据(1)唯物论:创新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要求;树立创新精神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2)认识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3)辩证法:\n①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②辩证的否定观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5、从辩证法的角度谈如何创新①用发展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②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③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吋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④要求我们要创新,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⑤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第三部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有三观: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一)社会历史观(唯物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右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⑵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2、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支配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注意:(如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土地、林权制度的调整与改革等一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政治体制改革或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如法律法规的修改、教育、文化、科学发展观等一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耍求我们耍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注意:(“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农民、、民生问题、民主执政、尊重民意”,此类语言哲理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他一些考点: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根本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社会历史观都是同一回事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n(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4、★生产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5、关于我的改革:①实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总体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6、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发展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哲学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注: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1)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②群众路线的地位: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二)价值观(实现人生的价值)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这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岀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要: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2、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意:★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1)社会历史性(因时因地而变、与时俱进)(2)阶级性\n⑶主体差异性(因人而异)★3.关于先进人物(或普通人值得我们学习)的事迹材料:(1)体现怎样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真理,遵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2)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③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自我砥砺屮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