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资料 14页

  • 128.50 KB
  • 2022-07-29 发布

《美学》复习资料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美概》复习资料《美概》复习资料绪论(填空单选题)1、美学一词最早由德国美学家鲍姆嘉登于1735年首先使用,其本义是感觉或感性认识;2、伊斯特惕克提出感性学;3、作为最早用“美学”这术语作为一门科学名称的人,鲍姆嘉登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4、1750年鲍姆嘉登出版著作《美学》第一卷,此举标志美学学科诞生;5、日本人中江兆民将aesthetics翻译为美学,王国维于1902年将日文美学引入中国;6、美学的奠基时期(以柏拉图为代表),美学的诞生时期(以鲍姆嘉登为标志),美学的发展期(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美学的解构时期(分析哲学对美学的解构);7、柏拉图有关“美本身”问题的提出标志美学思考的开始,柏拉图关于美本身的思考的结论——美是理式;8、美学的奠基人事以柏拉图为代表,美学的诞生是以鲍姆嘉登为代表,美学的发展是以康德与黑格尔为代表,美学的解构是以分析哲学为代表;9、鲍姆嘉登有感于当时的人类知识系统的缺陷,即对人类心理活动的知、情、意三者的研究状况的缺陷而创立美学这一学科,美学最初是作为研究感觉(感性知识)的一门学问而诞生的;10、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奠定了他在美学史的崇高地位,康德把自己的哲学分为认识论(研究真)、伦理学(研究善)和美学(研究美)三个部分,真与善的对立也就是必然与自由的对立,而美则是沟通这种对立的桥梁;11、康德提出“美是无利害的快感”,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按照形式逻辑的“质—量—关系—模态”,从四个方面对美感心理进行了分析,称为“审美四契机”;12、黑格尔发展了柏拉图的理论,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著名命题。13、分析美学的理论代表人为维特根斯坦;14、中国美学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引入与综合时期(王国维、朱光潜);第二阶段:苏化时期(蔡仪、吕荧、朱光潜、李泽厚);第三阶段:实践美学时期(以李泽厚为代表);第四阶段:后实践美学时期;15、王国维对于中国美学的最大贡献是提炼出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范畴——意境(或境界);16、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7、苏化阶段:蔡仪“美是客观的吕荧”,高尔泰“美是主观的”,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18、鲍姆嘉登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现代审美心理学派则强调美学要研究美感经验;第一章1、《国语·楚语上》中记载的“伍举论美”,较早地明确地提出了什么是美,美与善,美与功利的关系;2、“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表明墨子对美持否定的态度;3、《乐论》被认为是中国第一篇美学专门著作,其中著名观点即尽美致用,这种尽美致用观点是建立在唯物主义观点上;4、孔子关于美的论述:“里仁为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如有周公之才之美”,这里所谓的“美”是和善、德一个意思,二者可以混同使用;5、中国古代艺术家所追求的美的境界是意境;14\n《美概》复习资料6、德谟克里特和柏拉图把美和愉快联系在一起,伊壁鸠鲁是享乐主义派把美看成是愉悦;7、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8、孟子全面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在美的观点上提出了“充实之谓美”的论点;9、在中国画论中把“形神兼备”作为艺术美的重要标准,所谓“神”指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等,这是属于内容方面的;所谓“形”,指人物的外部表情特征,言语、动作、表情等,这是属于形式方面的。10、《诗品》、《画品》、《书品》等,都是从艺术风格上研究美的;11、唐朝司空图撰二十四《诗品》,论述诗歌的风格美,分为雄浑、冲淡、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等二十四品;12、毕达哥拉斯认为“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美就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以及黄金分割等形式;亚里士多德认为脱离美的事物的“理念”或“美本身”是根本不存在的;西塞罗认为“物体各部分的一种妥当的安排,配合到一种悦目的颜色上去,就叫作美”以及“道德美”独立地自然而然地有其内在本质和外在容貌;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美即在恰当的比例……美严格地讲,属于形式因的范畴”;13、达·芬奇的《神圣比例》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就有一种和谐的美14、荷加斯著有《美的分析》,他提出波浪线与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15、柏拉图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他认为现实中的一切事物的美都根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16、《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第一部论美的专著;17、普洛丁继承了柏拉图唯心主义路线,反对亚里士多德的美在物体的感性形式的唯物主义见解;18、黑格尔在哲学上是客观唯心主义者,在美学上他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19、古希腊时期:德谟克里特和柏拉图把美和愉快联系在一起;伊壁鸠鲁是享乐主义派,直接把美看成是愉悦;20、康德认为美是一种情感的判断,美具有没有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形式;21、桑塔耶纳《美感》联系快感来谈美,费希纳的实验美学“自下而上的美学”,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心理完形”;22、克罗齐的“美即直觉即表现”,认为美是心灵作用于事物而产生的直觉;23、毕达哥拉斯“数的原则”,贺拉斯的代表作《诗艺》;狄德罗提出“美是关系”;24、席勒提出:美是“活的形象”,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25、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26、美具有没有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形式;(简答题)1、美和真善的关系(一)美学史上关于真善美的几种看法1.第一种看法是美与真善无关。如德国的康德;2.第二种看法是强调美与真善的关系,甚至认为美与真善不分。如法国布瓦洛认为真善美必须统一;3.第三种看法是美和真、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法国狄德罗;4.我们认为在生活中真善美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谓真,指客观规律;所谓善指功利;所谓美是指在实践中真善的形象体现;(二)美与真善的联系和区别。1.首先是美与善的关系。14\n《美概》复习资料(1)善是和功利直接联系的。美以善为前提,美的事物是一种肯定的有积极意义的生活形象。(2)美和善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一种间接联系,功利是潜伏在形象中。b.不是讲形式,是通过概念去揭示对象的功利性质,美注重形式,强调内容要显现为生动的形象,c.善是意志活动(目的、功利)的对象,而美是认识和观赏的对象,能唤起情感的喜悦。2.美与真的关系真是指客观世界自身的变化、发展现律。真理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美的产生是人在实践中,以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客观规律可脱离人的实践、主体而独立存在(2)真是求知的对象,引起人们去追求真理,了解客观世界本身的内在联系,而美是欣赏的对象,它具有生动的形象,是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第二章(填空题)1、审美伴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实践自由创造起着决定的作用。2、审美发生理论:摹仿说、生物本能说、游戏说、巫术与图腾崇拜说、劳动说;3、“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4、“生物本能说”的代表人物是达尔文和弗洛伊德;5、“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6、19世纪末,尤其是20世纪以来,审美发生与审美发生的“巫术与图腾崇拜说”成为西方在审美发生与审美发生问题上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7、巫术说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他的《原始文化》、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和他的名著《金枝》;8、劳动起源说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是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和他的《没有地址的信》;(简答题)1、劳动说内容及评价(1)内容:劳动起源说认为,审美与审美发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自从19世纪末叶以来,在欧洲大陆的民族学家和艺术史学家中就广为流传审美发生于劳动的理论,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是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和他的《没有地址的信》。这种观点在我国学术界与文艺理论界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至今仍有较大影响。(2)评价:我们认为,劳动创造了人,也为审美的发生与审美发生提供了前提;在生产劳动实践中,人类各种感觉器官与感觉能力也不断发达,人开始有能力进行愈来愈复杂的活动,完成了一个异常漫长的自然身心的“人化”过程,形成了人类的文化心理结构,其中包括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但是,虽然物质生产劳动是审美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审美发生却不能简单地完全归结为劳动。第三章(填空题)1、自然美是现实美当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品种最繁的一种美;2、社会美重在内容,艺术美是内容与形式兼重,那么,自然美则重在形式;14\n《美概》复习资料3、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但只有“理应如此的生活”(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我们所理解和希望的生活”(体现人类进步理想和愿望)、“使人怀念的生活”才是美的;4、人的形体美兼具自然美与社会美;5、艺术美则是深刻的思想内涵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6、艺术美的魅力首先直接来自于艺术形式;7、艺术的形式美最根本的力量还在于生动鲜明地体现了深刻的内容;8、艺术符号主要由形象构成;9、艺术是审美意识的表达,但它没有将审美意识抽象化,没有舍弃其丰富的感性内涵;10、社会美和自然美合称现实美,是美的客观存在形态,是艺术美产生的基础和源泉;11、对现实美的升华,主要是通过典型化和理想化来实现的;12、征服性原则是生活丑转为艺术美的先决条件;13、形式美是对化丑为美的艺术技巧的要求;14、“化丑为美”的原则:征服性原则、对照性原则、形式美;15、作为个体的艺术家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文化环境、心理——生理素质、个人选择;16、艺术家创造艺术美的过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表达;(名词解释)1、自然美:指产生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美,指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及其关系所呈现出来的美;2、人化的自然:指经过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自然事物打上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印记,原先纯粹的自在之物的自然由此成了具有社会意义的“人化”的自然,具备了令人愉悦的审美属性,成了人们欣赏的审美对象;3、社会美:指社会生活中人和事物的审美价值,它是得到人们美感肯定性评价的社会生活形象的审美特性;4、艺术:(广义)艺术指各种技艺,即指人们在完成物质生产、社会活动、精神领域里的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高超、熟练的技能、技法和技巧,这是艺术古老内涵的延续和扩展。按照这种界定,精妙的外科手术、高超的球技,与音乐绘画等一样都具有艺术性质。(狭义)艺术即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则仅指精神文化中的艺术创作,即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文学、戏剧、电影,以及书法、摄影等。它们都是直接脱离了功利需要而专门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的精神产品。艺术美通常是指精神形态的艺术产品的美。(简答题)1、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特点?(一)自然美的特点①丰富性、天然性。自然美是现实美当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品种最繁的一种美。在人类的生活领域中,从天上到地下,从无生命的无机物,到有生命的动植物;从宏观的宇宙天体,到微观的虫翅叶芽,都各有其不同的形态美、色彩美,其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是其他一切美无法比拟的。如果说生活是文艺的源泉,那么,自然美则可算是美的矿藏。黑格尔说:“靠单纯的摹仿,艺术总不能和自然竞争,它和自然竞争,那就像一只小虫爬着去追大象。”自然美又有天然的本色美,出自于自然造化之工,保持一种素朴、纯真之美,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任何人为的艺术所无法代替的。②易变性、多义性14\n《美概》复习资料。同社会美、艺术美相比,自然美从总体看有其相对的稳定性、持久性。因为大自然的生命力极其顽强,日月、山水等无机体往往千万年而不显其变;有生命的动植物代代相传,也有相当的遗传性。然而从特定的时空看,自然美又时时、处处在发生着或强或弱、时隐时显的变化。一朵花从含苞欲放到衰败凋落,正是美的生命过程。同一条河流,一年四季的水势、流量、清浊、缓急都不同,春水汹涌,夏水浩荡,秋水澄清。不但四季面貌不同,就是同一天里,晨曦与黄昏、雾天与晴日也不同,因而激发人的美感也有差异。自然美的变易性导致了它的多面性,即同一自然景物在不同境况条件下其美的层面、美的程度、美的风貌、美的表现往往各不相同。这就使自然美的审美意蕴也朦胧多义,对于同一景物有时可以得出褒贬相悖的喻义。比如:或把桃花作为春天和美的象征:“东风全在小桃枝”;或贬之为水性杨花:“轻薄桃花逐水流”;③重在形式美。自然物的形式美不但是激发人们美感的主体,也是它的本质所在,失去了形式美,自然美便不复存在。(二)社会美的特点①以内容取胜,重在内容的美。任何美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但各种美的形态侧重点有所不同,就社会美而言,它重在内容美。社会美既要体现社会客观规律的历史必然性(真),又要反映出人对社会实践的需要、目的和尺度(善),是真与善的统一。但是,社会美是人工创造的产物,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和一定阶级、阶层利益为目的、具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与自然美和艺术美相比,主体的意志、要求、目的和利益表现得尤为强烈。在真和善中,人们更注重善。如精神生活的美,侧重体现进步的目的性和倾向性,凝结着合规律性的社会历史内容,直接为一定社会、阶级的利益服务,因而往往体现为一种精神力量、思想面貌、道德风范,诉诸于人的思想和心灵。②直接现实性。社会美产生于社会生活并现实地存在着,有直接现实性,是鲜活而生动的审美对象。这种直接现实性一方面产生着现实功利,一方面又受时空限制。现实功利使它产生社会效应,而时空限制,又使它不能充分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因而对社会美的观照,既应注意其现实效应,又必须讲究时效。③明显的功利性。社会美明显的功利性,突出地表现为它内容的善。突出善、侧重内容美,必然突出实用功能。但是,精神生活领域中的美的功能,并不直接表现为物质上的实用,而是精神上的“实用”,即直接具有树立先进的理想、积极的生活态度、高尚的道德品质、顿悟人生真理、人生价值、激起生活激情等等功能。这些精神上的“实用”功能的实现,当然也应该,而且必须通过审美功能来完成。社会美体现:人的美、劳动美(三)艺术美的特点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性。艺术美则是深刻的思想内涵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艺术美的魅力首先直接来自于艺术形式,各种艺术都有自己特殊的形式美,而且由于艺术的历史发展,各种艺术门类在运用形式美的规则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技能。再加上艺术家们的不断创新,使得各种艺术的审美形式成了美的最高象征。但艺术的形式美最根本的力量还在于生动鲜明地体现了深刻的内容。罗丹就指出:“一幅素描或色彩的总体,要表明一种意义,没有这种意义,便一无美处。”这即是杜夫海纳所称的:“【意义内在于形式】”。而且艺术的形式美法则本身也是随着艺术所传达的内容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优秀的艺术总是从内容出发去选择最恰当的形式来加强艺术的表现力。因此,艺术美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的结果。②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时空限制。艺术美的创造是纯粹精神价值的创造,它是人类生存意义和审美意识的最充分的展示。同时它又担负着保存和延续并发展人类审美文化的功能,这种功能的实现,就必然跨越时间和空间,成为人类永久性精神价值的象征。此外,艺术由于它特有的存在形态,其表现的内容、意义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地在时空中组合。例如电影,就完全能穿透时空限定,甚至重组时空。③鲜明的形象性。艺术美的载体是艺术符号,而艺术符号主要由形象构成。艺术是审美意识的表达,但它没有将审美意识抽象化,没有舍弃其丰富的感性内涵,普列汉诺夫说:“14\n《美概》复习资料(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这就是艺术的最主要的特点。”可以说,无生动具体、传神动情的艺术形象,就无艺术可言。④强烈的情感性。情感性是艺术美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艺术能表现情感,更重要的是它能以优于其他任何方式的方式来充分地、自由地展示人们的想象和认识世界的情感欲望和情感力量,充分地、全面地、深刻地表现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而且艺术表现的情感是在对自然情感深刻体验后,经过选择、积淀、强化、升华等处理后的情感,其感染力是其他任何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一旦我们进入艺术的情感世界,喜怒哀乐,都是审美体验。我们不愿到殡仪馆,却愿意到剧场去流泪,因为在艺术美中,我们以自由人的身份,在情感世界中自由地活动,获得了自我实现。⑤特殊的愉悦性。艺术是一种虚的实体,它以其心物一体的巧妙创造,显示着人的智慧机巧,从而使主体摆脱了单纯的占有欲,体验到自由的生命运动,体验到生命力自由的发挥,达到精神的快适和心灵的自由。在这种【愉悦体验】中,既有对形式的赞美和情感意味的共鸣,又有洞察真理的欣慰,还有对某些压抑性的情感的净化。并且,这种体验贯穿到心理结构的各个层次,使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深沉博大的快乐享受,最终上升为精神人格的激动和领悟。因而,这种愉悦性,既“怡情”,又“养性”。2、人化的自然的二种情况①被改造和支配的自然。人类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不问程度地改变了自然的外貌,从而改变了原先自然与人的对立关系,使之“人化”。②意识作用下的自然。自然物作为人和人类生活的象征,显示审美意义。人们通过联想和想象获得某种观念。(辨析题)1、生活丑可以转换为艺术美①丑是美的对立面。在现实生活中,丑的东西由于违背了美的规律而具有反审美的性质,只会令人厌恶,不可能激起人们的美感。然而,现实丑一旦进入艺术,却能够转化为艺术美。②生活丑能转化为艺术美,是被艺术创作的特性所决定的。生活丑进入艺术后,如果艺术表现又是出色的,现实丑就能转化为艺术美。A.经过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评价和艺术反映及独具匠心的加工制作,现实中的丑成为艺术表现对象。艺术家认识到生活丑的本质及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意义,将丑真实地展示出来,就体现了合规律性的“真”;同时,进入到艺术殿堂中的丑渗透着艺术家否定性的评价,从反面肯定了美,又体现了合目的性的“善”;并且,由于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生活丑在艺术上便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B.利用丑的对比烘托,美表现得更突出、更鲜明。丑也因此获得特殊的审美价值。事物本身的“丑”的性质并没有变,作为艺术形象却具有了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以其“丑得如此精美”而激发起强烈的美感。它能使人认识到这种否定性的本质,便具有了审美认识的作用。③因此,当生活丑进入艺术意境,就会蕴含生活丑本身所无法包含的审美意义。这是一种以其艺术性的存在否定其自身现实存在的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震颤,产生强烈的美感,即所谓的化腐朽为神奇,于丑怪中见光华。④生活丑向艺术美转化的原则:征服性原则、对照性原则、形式美原则第四章(填空单选题)1、英国克莱弗·贝尔提出美是“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美是一种能激起人审美情感的纯形式。2、形式美的形成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从现实到想象,从直觉到情感14\n《美概》复习资料的漫长的心理历史过程。3、精神分析派心理学家荣格曾认为人存在一种“集体无意识”,“是指由各种遗传力量形成的一定的心理倾向”4、格式塔美学的“异质同构”论认为,物理现象同人的心理现象是同构的:5、形状是物体存在的空间形式,是形式美中最直观的因素6、毕达哥拉斯派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7、亚里士多德说:“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博克把美的事物的特征归为“小、光滑、逐渐变化、不露棱角等”8、形状主要由线、面、体组成。9、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它是构成物体形状的基本因素。10、阿恩海姆认为线条:“实际上是对于人们所知觉到的形状的最直接和最具体的再现”;11、整齐一律是形式美最简单的法则。12、黑格尔曾认为整齐一律主要适用于建筑13、平衡主要有三种:即对称平衡、重力平衡和运动平衡。(名词解释)1、形式美:从严格意义上讲,形式美是指美的对象在形式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某些具有共同性的美的要素和规律,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感性的美的事物形式中所抽象概括出来的,包括构成事物外形的自然物质属性(形、色、声)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原则(如平衡、对称、比例、节奏等);一般常把形式美指称为那些美的事物表现于外部形态的审美特征,或者说是事物形式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美。这实际上是抽象的形式美要素、规律在具体的美的对象上的感性显现,是一种美的形式。(简答题)1、抽象的形式美同具体的美的形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一方面,抽象的形式美是从无数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概括归纳出来的共同规律,是美的形式的提炼和升华;另一方面,抽象的形式美又渗透于各类具体的美的形式之中,通过它们体现出来。形式美同美的形式的关系实际上是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列宁说:“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2)区别: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区别主要有四方面:美的形式总是具体的、个别的,因而是千差万别的;而形式美则是具有抽象性、普遍性的;美的形式总是同美的内容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而形式美同内容美的关系却是间接的,朦胧的,甚至可远离内容而相对独立;美的形式为一切美的事物所具有,形式美的范围却有限制。第五章(填空单选题)1、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根据艺术的存在形式划分:空间艺术、时间艺术、时空综合艺术;根据艺术诉诸人们的感觉方式划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想象艺术;根据艺术塑造形象、情境、氛围所用的不同物质材料或物质手段划分: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2、各门类艺术的美表演艺术的美(音乐、舞蹈、杂技、魔术等);造型艺术的美(绘画、雕塑、建筑、书法、工艺等);语言艺术的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等);综合艺术的美(戏剧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等);3、舞蹈表情、舞蹈动作、舞蹈构图是舞蹈艺术的三要素。14\n《美概》复习资料4、舞蹈动作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经过艺术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富于鲜明节奏感和韵律感的人体动作;5、程式化和虚拟化是舞蹈动作的基本规定;6、“造型艺术”这个概念是德国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美学家莱辛在其美学著作《拉奥孔》中首次提出来的,莱辛所谓造型艺术,主要指绘画和雕塑;7、绘画最重要的造型手段是色彩、线条、构图;8、中国画的主流是强调艺术家主观内在精神的表现,执著形象的内在意蕴,化景物为情思;9、西方绘画的主流是强调对客观形象作模仿与再现,不断吸收有利于真实形象创造的数学、解剖学、透视学、光学、色彩学等科学成就;10、实体性是雕塑艺术区别于一切其他艺术的首要特征,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是建筑艺术的本质特征,形象的象征性是建筑艺术的第二个特征;11、诗歌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诗歌在产生初期是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12、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相比,诗歌最显著的审美特征是长于抒情;13、戏剧的综合性是以表演艺术为核心的;14、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就指出:“戏剧的戏剧性是从演员中来,电影的戏剧性是从景物推及到人”;梅兰芳也说过:“京剧舞台艺术以演员为中心的特点,更加突出。”;15、戏剧的假定性主要有两个方面:动作假定性、时空的假定性;16、技术手段不仅是影视艺术的物质基础,而且是影视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17、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塞尔·马尔丹才明确地指出“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18、让·爱泼斯坦才认为“电影是一种世界性语言”,即它是一种“象形符号”式的国际语言;19、电影是一门采取空间形式的时间艺术;20、综合性是综合艺术显著的审美特征,时空再造性与演员表演性是综合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名词解释)1、表演艺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2、造型艺术:从艺术塑造形象或具象或抽象的角度看,一切艺术均可称为造型艺术。或直接造型或间接造型,或动态造型或静态造型。这是“造型”的普泛意义。通常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等品种。造型艺术在空间(平面空间或立体空间)中展开,作用于人的视觉,呈静态,因而又可以称为空间艺术、视觉艺术、静态艺术。3、语言艺术:指以语言为物质媒介塑造形象或情境来表情达意,反映生活的艺术,即通常说的文学。4、综合艺术是指包含多种艺术元素并通过这些元素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以演员创造角色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综合艺术有戏剧艺术、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等。(简答题)1、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①强烈的抒情性与表现性②鲜明的节奏感与韵律感。③过程性和流动性。2、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①造型艺术具有形象直观性。②具有瞬时永固性。③具有高度的形式美。14\n《美概》复习资料3、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①形象创造与形象感受的想象性②叙事和抒情的兼长性③语言结构与话语情境的多样丰富性④情与理的相生相容性4、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①综合性是综合艺术显著的审美特征。②时空再造性与演员表演性是综合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第六章(填空单选题)1、最早提出崇高这一专用术语的是古罗马的朗吉弩斯,他写有《论祟高》一书,不过所论述的是文章风格的崇高体;2、悲剧主要有英雄悲剧和普通人悲剧两种类型。英雄悲剧,如巴黎公社的失败、埃斯库勒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普通人悲剧,如关汉卿的《窦娥冤》中窦娥一家的不幸遭遇、鲁迅笔下样林娘一生的悲惨命运;3、悲剧对象百先引发的是恐惧与怜悯之情;4、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性冲突就是好人倒受厄运,悲剧对象引发的是恐惧与怜悯之情。在引起恐惧与怜悯之后,悲剧使主体的情感得以宣泄,心灵得以净化。5、黑格尔认为:悲剧是互相对立的人物所代表的两种伦理力量之间的必然性冲突;6、喜剧有肯定性喜剧和否定性喜剧两种基本类型;7、喜剧性矛盾集中地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主要表现为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目的与手段之间的矛盾;8、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是“丑陋或乖讹”;9、康德说喜剧是:“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撼动人的大笑里必然苟某种荒谬背理的东西存在着(对于这些东西自身,悟性是不会有何种愉快的),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化为虚无的感情。”10、荷加斯认为丑是自然的一种属性,适宜可以产生美,不适宜则会变成丑;11、谷鲁斯则是从主观的感受来规定丑的本质,他认为“丑这个范畴是在审美的外观上肯定会使高级感官感到不快的东西;12、生活丑向艺术美的转化的条件:征服性原则、对照性原则、形式美原则;以上三条基本原则中,征服性原则居于主导地位;(名词解释)1、优美:即平时人们所讲的美,其实是美的表现形态之一,它是由于审美客体优美的对象,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优雅、秀丽的美;2、崇高:美的表现形态之一。在这里它不是一般的形容词。它是由于审美客体(崇高的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冲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雄壮、激扬的美,是主体在面对巨大客体对象压倒之势的情景下显示的对客体的突破和超越的人格精神,是精神对形式的抗争与高扬;3、悲剧:又称悲、悲剧性,美的表现形态之一。它是由悲剧性冲突所表现出来的美。通常以美好的毁灭、正义的失败、英雄的牺牲、生活的磨难等为其基本内容,不仅催人泪下,也具有警醒和感奋人心的巨大作用;4、喜剧:又称喜、喜剧性,美的表现形态之一。通常是指以严肃的题旨为灵魂而以荒唐的艺术表现形式造成“悖谬”14\n《美概》复习资料,从而引人发笑来鞭挞丑,征服丑,并显示实践主体自尊自豪、优越胜利的一种审美对象。是由喜剧性矛盾所表现出来的美。5、艺术丑:指艺术作品的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低劣艺术作品中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简答题)1、优美的特征和审美效果①优美的特征:优美的事物侧重于静态,即使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也是舒缓不迫的,没有大的起伏变化.因而显得宁静而平和。②效果:优美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美较纯净,或者说是相对单纯的。优美不像祟高那样包含对文冲突的因素,也不惊喜剧那样带有丑的成分。它没有复杂深奥的内涵,而且表现得很明朗。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即优美感,是一种贯穿审美活动始终的愉悦之情,一种单一的顺向的审美愉快。2、崇高的特征和审美效果①祟高的事物侧重于动态,即使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也呈不规则和无秩序状,因而显得动荡②崇高的事物所表现的美比起优美来要复杂得多,其中充满对立、矛盾与冲突,甚至包含丑的因素,③崇高感是一种由恐惧转为愉悦、由惊赞转为振奋的审美感受.一种从逆到顺的复合的审美快感。3、悲剧的特征:①悲剧主人公遭受深重苦难和不幸死亡的结局是悲剧美及其审美效果赖以产生的必要条件。悲剧人物必须代表社会正义力量和美好事物,至少要有一定的价值和存在的合理性,唯此才能产生悲剧美和悲剧效果。②人类命运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冲突是造成悲剧中不幸、苦难、毁灭、死亡的原因,悲剧美及其强烈的震撼力即根源于此。③悲剧所引起的审美感受非常强烈。它使主体的审美心理贴近审美对象,从而能激发强烈的情感共鸣。4、喜剧的特征和审美效果①特征:喜剧性矛盾集中地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主要表现为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目的与手段之间的矛盾。每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还需要处于不协调的状态,这才是真正的喜剧性矛盾。A.所谓“不协调”,在喜剧性矛盾中具体表现为“假装”和“掩饰”B喜剧性矛盾的喜剧性解决一般都具有突然性,出乎人们意料之外。C艺术表现手段多用机智、幽默、讽刺、滑稽,具有艺术讽刺性。②效果:A在喜剧的审美活动中,主体的审美心理与审美对象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也更多一份理智;B喜剧让人发笑,带来笑的愉快。5、丑的特征(1)丑是在感性形式中包含着一种对生活、对入的本质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2)丑和恶虽然有密切联系,但是丑并不等于恶。①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②长相丑属于人的生理特征,并不一定和恶有必然联系。(3)形式丑—一畸形、毁损、驳杂等等。6、生活丑向艺术美的转化的条件①征服性原则。是指在精神上压倒丑,情感上否定丑,道德上审判丑,从而体现出主体精神对客体对象的优越与自主性。②对照性原则。对照性原则是就进入艺术作品中的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而言,即丑的对象作为构成因素进入艺术与其他构成因素要形成对照关系或对比关系。14\n《美概》复习资料③形式美原则。这是对化丑为美的艺术技巧的要求。艺术应该遵循的“化丑为美”的原则在具体表现上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格式。三条基本原则中,征服性原则居于主导地位,其余两项从属于它,由它派生出来。第七章(填空单选题)1、感觉、知觉和表象是审美心理的初级形式,是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它们是审美心理高级形式的基础;2、审美的感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这两种感官;3、联想的形式:接近联想,如:“睹物思人”,看到瑞雪便想到丰年;类似联想,如:“关关唯鸿,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比联想,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关系联想;4、老子就有“涤除玄览”的说法,庄子提出了“心斋”,“坐忘”的观念,宗炳提出了“澄怀味象”的主张,陆机发表了“罄澄心以凝思”的言论,刘勰也阐发了“疏淪五藏,澡雪精神”的观点,说明审美准备阶段在主体方面必须有审美需要这种内心的欲求和渴望;5、“知觉完形”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解释艺术和审美现象的审美心理学学说,这一概念最早由奥地利哲学家艾伦费斯在其著名论文《论格式塔性质》中提出;“格式塔”作为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和考夫卡;6、罗马式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特征是线条简单明快,造型厚重敦实,部分建筑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威力的化身;7、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8、美感愉悦的三个层次,即生理感官层次的审美愉悦、一般心理层次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人格层次的审美愉悦;9、南北朝时的宗炳所说的“应目”、“会心”、“畅神”三种境界;(名词解释)1、感觉:人的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件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形式。2、知觉:通过实践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性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与感觉相比,知觉是事物的整体性和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3、表象: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4、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5、想象:人的大脑在原有表象基础上加工改造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6、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7、移情:是通过主体意识的活动将对象人格化为“自我”、“移情”所产生的快感,是对自我“内心活动”所体验到的愉快和欣喜。8、理解:美感中特殊的理性内容,是通过揭示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心理过程。9、审美判断:是审美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美与不美、审美价值高低所作的主观判断。(简答题)1、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的具体区别①审美活动中主体完整地把握对象,而一般的认知活动则是解析对象。②审美活动中主客体相交融,而一般的认知活动则表现为主客体的对峙。③审美活动中主客体“双向同构”14\n《美概》复习资料(审美再创造、表现主体个性),而一般的认知活动则是主体的“单向建构”(对象及其形式的客观性)。2、审美判断同逻辑判断有着性质上的区别①逻辑判断是用概念性的语言加以表述和标志出来的。如“这朵花是红的”判断句中,“花”、“红”等都是表示某种概念的词语。审美判断则是非概念的心理感受和感情反应。②逻辑判断是抽象把握、逻辑演绎,而审美判断是具体的感性形式、直感和直悟。③逻辑判断具有明显的客观性,审美判断则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审美判断是感情判断3、审美判断的差异性①时代差异性。人生活在社会上.要受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关系以及一定的政治、哲学、文化等思想的影响和制约,形成各自不同时代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以及爱好等,表现为不同时代的美感差异性。②民族差异性。由于各个民族的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地域、性格、趣味、爱好等的不同,这种不同又渗透到审美判断中,形成不同民族的美感的不同特点和差异。③地域的差异性。在同一时代和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域中,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民俗风情的不同,反映在审美判断上,可能形成不同地域的特点。④个性的差异,即年龄、性别、心境等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生活道路、命运和遭遇,以及文化艺术修养与心境等等各不相同。每一个人的差异好像树的叶子一样,是没有完全相同的。这种不同决定了一个人的特殊性格、需要、爱好和情感的体验.形成了个人的审美趣味和美感。4、美感的特点美感是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欣赏和评价①美感的形象直接性。美感通过对象一定的色彩、形体、线条和音调等直接的感知或表象来进行;在美的欣赏中不需要借助于抽象的推理或思考,是一种非概念、非逻辑的直觉感受。②美感的精神愉悦性整个审美过程感到一种自由、舒畅和愉悦。美感愉悦的三个层次,即生理感官层次的审美愉悦、一般心理层次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人格层次的审美愉悦。如南北朝时的宗炳所说的“应目”、“会心”、“畅神”三种境界。③美感的潜伏(超越)功利性。从美感的性质上说,美感是人对自身的肯定和赞美;从美感的内容上说蕴涵特定的社会功利内容;从美感的效果来说,美感的获得表现为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④美感的想象创造性。对感性世界的新的认识形式、新意境的实现;具有不可重复的唯一性。(辨析题)1、美感不等同于快感①美感是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美感不等于一般的通过五官感觉得来的快感。但必须以生理快适为基础。②美感必须赏心悦目,悦耳动听,是由五官快适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的那种愉悦。但在美感的愉悦中往往渗入伦理的、理性的满足,这种满足甚至使某种通告也能转化为美感,如崇高感与悲剧感。审美愉悦的情感色调不是单一的,审美愉悦不仅仅是和谐感,也有不和谐感;不仅仅是快感、喜悦,也有痛感,哀愁。人禀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凡此种种,都是美感的具体表现。整个审美愉悦感是各种情感的复合体,它包含了非常复杂的人生内容和情感体验,情感越是复杂曲折,越是能令人起伏跌宕、悲喜交加,回味无穷,引起人的审美愉悦。③美感具有分享性,本身就要求社会的普遍赞同,不像某些生理快感如食欲的满足感那样属于私人现象。美感的各种情态与审美主体没有切身的利害关系,却能使人得到精神上、情感上的满足。14\n《美概》复习资料第八章(填空单选题)1、先秦孔子的“里仁为美”,孟子的“充实之谓美”,荀子的“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这都是强调美和善的联系;2、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所谓仁,一是“克己复礼”,要人克制自己,排除杂念,自觉地服从社会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规范;二是“仁者爱人”,人和人之间要相互关爱,要亲和,而“乐”就是“和”的媒介;3、学校教育科目“六艺”:礼、乐、射、御、书、数;4、孔子的理想人格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5、梁启超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首次提出“趣味教育”的概念,他进一步指出“趣味教育”是情感教育,艺术是趣味教育的“最大利器”;6、王国维明确地把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提,肯定审美教育的独特价值。1906年,他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说,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完全之人物”;7、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审美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不仅在审美教育理论上多有建树,而且是颇有成就的审美教育实践家;8、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提出了“以审美教育代宗教”的主张,坚决主张审美教育与宗教分离,取而代之,认为审美教育是自由的、进步的、普及的,取代强制的、保守的,有界的宗教是历史的必然;9、柏拉图培养“理想国”公民的角度公民的启蒙教育、初级阶段的教育主要是音乐教育和游戏教育;10、亚里士多德的审美教育思想集中在他的《政治学》和《诗学》里;11、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他明确地指出音乐有几个功能:教育、净化、精神享受;12、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他认为悲剧的特定效果是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他的净化说就是强调了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13、古罗马时期的理论家贺拉斯在其代表作《诗艺》中,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原则,他认为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以益处和乐趣;14、席勒是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在他的《审美教育书简》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15、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谈到自己的创作动机时曾说“思借戏场维节义”;16、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时长最长、影响最细微的审美教育;17、学校教育是更集中、更系统、更综合的审美教育;18、童话童话是幼儿美育的主要的方式;19、最高的境界是天地境界;(名词解释)1、审美教育:指通过提高和培养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整个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在思想感情上得到健康成长,人格上得到完善。(简单题)1、审美教育的功能和特点一、审美教育的基本功能(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1.培养高尚的审美理想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14\n《美概》复习资料(二)培养审美的敏感(三)培养创造美的能力1审美理想的培养。2提高创造美的心理素质。3锻炼驾驭形式的能力。二、审美教育的特点(一)以情感人,理在情中真正的德育并不是空洞枯燥的说教,而是建立在一定情感基础上。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二)美育以生动鲜明的形象为手段(三)美育是在个人爱好兴越的形式中,在娱乐中接受教育潜移默化、熏染刺提2、审美教育的实施一、从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一)家庭教育人生最早、时长最长、影响最细微的审美教育。从胎教到晚年的怡情养性,都对人自身的美化产生积极的影响。家庭审美教育的主导是父母。家庭环境的审美化,生活秩序的审美化,人际关系的审美化和谐有序(二)学校教育更集中、更系统、更综合。教学审美教育管理审美教育一是要美化校园二是要美化校园人际关系和校风学风。(三)社会教育1.审美实践活动旅游、健身2.通过各种文化设施进行影剧院、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3.通过城乡环境的美化陶冶人的审美情趣二、从美的不同形态看(一)自然美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寄托情志,返照人格,重塑人的灵魂;自然美审美教育还可以培养人的生态观念,树立“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的宇宙情怀,达到人与世界之间的真正和谐。(二)社会美人的美文化环境(三)艺术美的欣赏和创造三、从不同的年龄阶段来进行的自身修养和教育o胎教、幼儿、青少年、成年、老年,死亡,幼儿在游戏中得到的精神的自由证实了自己的存在。童话童话是幼儿美育的主要的方式,像《白雪公主》、像《米老鼠》、还有《孙悟空》这样子,这些童话都使幼儿具有一种美好的、善良的、感恩的、爱的心灵,懂得珍惜美好的事物。儿童你必须要培养他懂得珍惜美好的事物。青少年的教育因为主要是上学,主要是学校教育。那么,青少年的美育要注意的注意事项:①要注意使青少年自由、活泼地生长。②青少年的美育要注重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的教育。③在青少年阶段要注意艺术经典的教育。1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