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8.00 KB
- 2022-07-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运用的几点思考当前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普及,课件已成为课堂教学的热点,在中学数学课堂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利用课件极大的促进了数学学科教学水平的发展,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树立辩证观点、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展示知识的产生过程都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课件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进入课堂必将与原有的教学结构内容方法诸因素产生不同的矛盾,同时过分的依赖计算机教学对教学也会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课件的辅助作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优用、巧用课件应是热点中的热点。但是,在校内外所听的多媒体公开课来看,这一新型教学手段的效果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我以为其一是教师对课件的地位及其作用认识不够,其二是教师在如何应用课件上很迷茫。现对目前的中学数学课件现状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 目前初中数学课件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师过高估计了课件的作用,急于求成.\n一堂成功的公开课在某种程度上能推出教师。因此,对执教者来说分量颇重、机会难得,他会从教案的设计手段的应用上力求精致。作为目前最为先进的课件必然是首选之列。要挑选教学内容时就已在绞尽脑汁能否用多媒体,能即上,不能则更换内容,大有本末倒置之感。这一点在所听的公开课中可见一斑,这些课无一例外都采用了课件并且绝大多数公开课,从引入到教学内容甚至练习,由始至终开机亮屏,完全违背了课件的初衷。2.辅助教学成了替代教学.使用课件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是十分有效的,但计算机不是人,无法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更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思想上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仍是不可替代的。事实上,由于计算机承担了传统教学中一些机械的工作,如一些板书等,使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计算机不能胜任的工作,投入到引到学生的思维中去。3.先进的教学手段与相对滞后的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我们有可能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使教学的效果更显著。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并没有利用现代化技术突破陈旧的传递式的教学设计,只是由“人灌”变成了“机灌”,不仅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4.过多追求数学课件的趣味性新颖性,忽视了教学功能计算机固然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但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数学课,需要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若同时呈现信息过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一些数学课件中,包装华丽,时而插入一段音乐,时而演示卡通动画,令人眼花缭乱,使数学课成了多媒体展览。这样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了课堂教学。5.重课件的制作水平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n由于多媒体所承载的信息量大,刺激性强,频繁的使用使学生应接不暇,他带来的负面效应比传统教学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多数教师在利用数学课件时只重视它的工具性功能,强调课堂教学的科学化技术化,而忽视了教学的人文性,使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另外,他们以追求效率为主要目标,追求课堂容量,利用计算机快速出题,快速解答、快速评价反馈等功能,更有甚者教师用计算机代替学生解答,把本该学生自己动手练习的内容制成课件,用以演示播放。同时,也剥夺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减少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压抑了学生的解题灵感。在这样的多媒体课件中,学生只体会到科技的无穷魅力,而丧失了学习数学的自主性。6.利用计算机展示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忽视了揭示过程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面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重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但一些多媒体课件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把一切问题都直观化形象化。这不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数学又是一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揭示思维过程,启发诱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如在进行函数y=ax2\n教学时,教师在课件中做出a值变化时图像的变化,教学时可先向学生演示a取正数时的图像,然后让学生判断a取负值时图像的形状,学生经过归纳、猜想、推理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后,教师再做演示,其效果显然比直接演示更好。针对上述问题,要充分合理的利用数学课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遵循数学课件自身的规律、数学学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课件应遵循下面一些原则。二、数学课件在应用中应遵循的原则1.因课制宜的原则并非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需要课件,有些教学内容使用传统教学方式或者传统方式加上投影幻灯片等方式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就不必采用多媒体课件;若传统教学方式不能突破教学难点,可利用课件达到目的。例如在函数y=ax(a>0且a≠1)中的a取不同的值时的性质进行讨论,要描点做出不同的图像,费时费力,若在课件中设计出输入不同的a值,计算机自动生成相应的图像,就可快速准确的解决问题。2.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的原则著名的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经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另一方面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如数学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处理信息迅速、图像直观的特点,把高度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另外,多媒体课件也可为数学教学提供一个方便高效的数学“实验室”\n。能再现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应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历发现过程,从数学现象中去发现数学规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如极限概念一直是一个难点,学生感到很抽象,若利用计算机演示进行割圆的过程来提示极限概念产生的原理,比传统的讲解和简单的模型演示,学生更易理解。3.运动和变化的原则在数学中有很多内容与运动和变化有关,可以说,运动变化是数学的灵魂。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缺乏有效的手段处理这类问题,因而往往是教学中的难点,而课件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如平移、旋转、对称、割补等都需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处理,这种直观的演示对学生研究运动规律效果颇佳。4.开放性与交互式原则所谓开放性一是对学生开放,课件应创设一定的情景,吸引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探索思维,二是对大多数教师开放,教学过程应便于推广使用,三是开放的题目教学,开放题的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所谓交互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课件能不断的给学生提出问题,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计算机----学生进行交流的一个过程。目前,大多数课件课件缺乏交互性,教师往往用一个课件贯穿整个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虽然上课比以前精彩多了,学生的兴趣也高了,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少了,这是应当注意的地方。计算机应成为联系教师与学生的一个桥梁,而不能成为妨碍教学双方进行交流的“第三者”。\n三、对数学课件在应用中的几点建议鉴于以上的认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怎样适量选用课件手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有以下几点建议:1要有选择性课件固然有其不可估量的优越性,但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在教学中选用必须针对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有的放矢。作为教师应对教材中适合课件的内容进行精选,比如初中代数中的函数图像和性质,几何中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关系,三角函数及圆中的一些内容都是课件的好素材,此外,一些数形结合的习题也适合课件。2注意辅助性有些教师在运用课件过程中,过分夸大其功用,从引入开始到教学内容,到练习,到练习答案,全由多媒体显现。教师几乎不动用课本学生基本不接触教材,一切都跟着媒体转,这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利用课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切忌“黑板搬家”\n,利用课件还应注意不能整堂课充满影视画面,应该看到过分热闹的画面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会喧宾夺主。因此,课件应强调其辅助性,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程度,它只能辅助教师的教,不能辅助学生的学。如数学例题的讲解,教师不可能知道所有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单靠媒体显然不能预料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因此,有些必要的分析归纳过程和运算推理过程,还应通过板书或板演充分的暴露给学生。使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辅助的作用,以确保学生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合理推理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步发展。3.注意必要性课件可以通过动画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模拟演示逼真的现象和过程,提供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在运用课件时,最好不要将它与普通的媒体(如小黑板、幻灯片)等同用之,要注意运用的必要性。一般来说,教材中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难以领悟的,其他媒体无法呈现的,现场演示条件不足的,介入课件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茅塞顿开。例如《球的体积》的教学中,对球体积的推导,若以做实验进行说明,时间长、不方便,但若所做实验录成录像播放,或用动画制作成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可以将这一难点顺利化解。 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现在学校里最时髦的词是“杜郎口模式”,最流行的话是“课改了没有”。每个人都挂在嘴上,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难道只是流行,难道我们只是在赶时髦?还有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这些疑问需要我们好好的思考与研究。现就结合本人的课改实践,谈几点看法。 看法一:教师的认识跟不上。\n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主体,要使课程改革的措施、方案、目标落到实处,关键就在于教师。但由于管理的问题、决策的问题、评价的问题等原因,教师普遍有职业倦怠感:既不钻研现代教育理论,也不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课程改革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你大谈课改,我沿袭“传统工艺”,你要开放课堂,我就放手不管。既没有尝试课改的热情,也没有实践课改的信心,更谈不上教育的幸福感。看法二:课堂流于形式。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大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大部分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没有必要展示的问题,也在积极展示。相反有些需要讨论的问题,有些需要拓展、挖掘的内容,却只给不到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几句话,就草草收场。 看法三: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n,好像课堂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要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知识味”,不能把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甚至表演课。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 看法四: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张口讲话。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如今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了。不少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平时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上课该讲的不敢讲,本来老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似乎都较着劲比谁更“少言寡语”。因为他们知道,讲了就会有“灌输”“填鸭”\n之嫌。从学习方式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一种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无论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还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都是知识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式。一般来讲,如果要学习的概念、法则、结论等学生能够去发现的,就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发现学习或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如果学习内容没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去发现,也不容易被发现,则可以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在接受学习中学生是否容易被动学习,而在发现学习中学生更能够主动学习。我们说,设计得很好的接受学习同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相反,如果在发现学习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或活动的组织等不恰当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另外,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在一节课中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更多的情况是两者交替进行,在接受中有发现,在发现中也有接受的成分。在课改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切不可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讲得过多的弊病就一味地迁怒于“讲”。课堂上是不是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先进与落后的试金石,不一定是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分水岭。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样讲。一般来说,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运用接受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该引的要引,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看法五:教学只求“表面热闹”。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n,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 “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看法六:教学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教师在使用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在的课,似乎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讲课教师不惜花费一周甚至数周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搬家,只是起到了替代小黑板的作用;有的教师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了听老师讲课,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而砍掉了本该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使学生成了观众;有的教师因为有了多媒体,干脆不再写板书,一节课下来,听课者大饱眼福,可黑板上除了课题没有其它任何痕迹;有的教师因计算机操作不熟练,造成课上到中途而无法进行,只好在旁边配个“助教”\n;有的课件因制作粗糙,链接不好,弄的讲课老师手足无措,致使课件只能成为一种点缀,甚至成为累赘。以上事实说明,计算机辅助教学要用在点子上,要注重实效。使用新技术并不一定代表新的教学思想。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学具操作不能代替必要的教具演示,教师只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看法七:教师不能及时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现在的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我们的很多老师都这样做了。但学生活动时,教师只是自己站在讲台上,或看看教案、或摆弄摆弄教具、或四处张望,就是不肯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好像学生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彻底“解放”了。实际上,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教师的任务是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学生小组讨论的时侯,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 看法八:部分教师不能驾驭课堂。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n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学生一放开,教师在课堂上感到特别紧张,甚至感到无所适从。结果造成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其实,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不是新课程结构有问题,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策略。有的教师以为,每节课都要有自主探究的环节,每节课都要分小组活动,都要有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解决问题的步骤,只要是新课程倡导的方法都要一一展示,这样面面俱到,就把有效的教学时间浪费了,怎么能完成教学任务呢?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于教师来说,要体现自己解惑的水平,关键是你敢不敢暴露学生的困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一旦碰到教师也不会的问题时,教师应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课下可以一起研究。”如果教师错了,就应该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架子,这样教师反而会觉得很轻松。“想学什么?想怎么学?”“有不同意见吗?”“谁想说,请大胆地站起来!”“你的想法比老师的还好。”\n这些具有亲和力的话语,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是值得肯定的。以上只是本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但不论怎么说,新课程改革是需要的,也是必须的。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处理好师生关系,真正的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 \n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检验,为确保我院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依据我院本科教学的培养方案,特修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一、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专业1.毕业论文经济、管理、文史、法、艺术、体育、理科类专业。2.毕业设计工科专业。二、时间及进度安排详见附件: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计划。三、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一)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注重发挥专业的优势和特长,有利于巩固、拓展和深化所学的知识。(二)选题应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尽量结合生产实际、科学研究、现代文化、经济建设的任务,有利于学生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三)选题的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题目内容不宜过大,既要体现综合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原则,又要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题目难度和份量要适当,应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都能完成。(四)选题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保证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可选内容不同的题目,使基础和能力等方面有差距的学生均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选题时可提出较高要求,以充分发挥其才能。(五)如果课题内容过大,需若干学生共同完成的,可分成若干个子题目,分别由每个学生负责,但不得超过4人,要明确每个学生的具体任务,并应保证每个学生经历该课题的全过程,不能仅孤立地完成局部任务。坚决杜绝同一课题有内容相同的论文(设计)出现。\n(六)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可分为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计算机软件设计、工程设计(实践)和综合类型。各专业应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在选题时有所侧重。1、文科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有新颖性,要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和基础教育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论文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2、理科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要结合当前的科技、经济发展,让学生走向学科前沿。3、工科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结合工程实践类课题的比例应不少于80%。首先保证基本工程训练,在此基础上做一些提高性的、拓展性的研究专题;结合实际任务进行的毕业设计,选择能满足教学要求,并有实际意义的课题。(七)学生除了在指导教师提出的题目中选择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外,也可以根据本专业特点和本人兴趣自己提出课题,但学生必须就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计划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并报系(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确定。(八)选题一旦确定后,未经系(院)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同意,不得随意更改。撰写前,要填写《信阳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四、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我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指导、检查、考核和总结由学校教务处、系(院)、教研室三级分工负责:(一)教务处的管理职责教务处为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的总体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1、制定本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和计划;2、对各系(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3、审核各系(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名单;4、负责全校毕业论文(设计)经费的分配;5、组织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考核、总结、评估等;6、协调校内有关部门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二)各系(院)的管理职责\n各系(院)负责本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全过程的管理。各系(院)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由系(院)主任(院长)或副主任(院长)担任组长,成员由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和教师代表5—7人组成。各系(院)的主要职责是:1、制定本系(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2、编制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指南;3、组织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中期检查;4、确定本系(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名单并报教务处;5、组织本系(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6、负责本系(院)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管理、档案管理和经费管理。7、评选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总结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三)各教研室的管理职责教研室作为直接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基层单位,其主要职责是:1、组织本教研室教师拟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2、审定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3、确定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4、负责组织学生的选题工作;5、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质量和纪律,检查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6、提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7、收集、整理、保存毕业论文(设计)有关资料及毕业论文(设计)、图纸等。五、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一)指导教师的条件\n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应由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一般具有讲师(含实验师、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教学能力较强的助教亦可担任适量的辅助指导工作。指导教师一般不跨系,但个别涉及公共课的选题,经系(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批准,并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作为指导教师。对于来自外单位且部分或全部工作需在外单位进行的课题,可由各系(院)聘请外单位相当于讲师及以上职称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本系(院)教师共同担任指导工作,本系(院)指导教师必须掌握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及要求,并协调有关工作。(二)对指导教师的要求1、指导教师应为人师表,坚持教书育人,对学生既要在业务上严格要求,认真指导,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2、指导教师应尽量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写作的能力,以启发诱导为主,在选题和论文(设计)构思方面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包办代替。3、指导教师应安排充足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对每位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和检查每周应不少于4小时。在指导期间,指导教师一般不应离校出差,确因有事经批准出差时,应安排好代理指导教师。(三)指导教师的职责:1、帮助学生确定选题,审查学生拟定的写作提纲或设计方案;2、介绍有关文献资料,指导研究方法;3、对初稿提出修改意见;4、写出毕业论文(设计)评语,确定初评成绩;5、做好指导工作日志。六、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一)成立系(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1、各系(院)在系(院)主任(院长)领导下,按专业成立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设正副主任各一名,由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委员会成员5—7人,委员必须由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各答辩委员会设秘书1人,负责会议记录,并协助答辩委员会处理日常工作。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由系(院)主任(院长)确定后,最迟于答辩前一个月送教务处审核,经批准后生效。2、毕业班班数或人数较多时,在专业答辩委员会下面可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设组长1名,组员不少于2人。组长应是答辩委员会成员。每答辩小组设一个答辩固定场所,答辩小组设秘书1人,负责答辩记录。3、在校外进行的毕业论文(设计),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或答辩小组成员,但均须符合相应职称条件。\n(二)答辩程序及要求1、答辩委员会应要求各答辩小组组长指定若干名答辩小组成员作为评阅人,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认真评审,写出评阅意见及提出问题,交答辩委员会。评阅人一般作为答辩的主提问人。答辩委员会应在学生答辩前3天将评阅人意见及所提问题(一般不少于三个问题)交给学生。2、答辩前,答辩委员会要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审核,指导教师及评阅人给出的意见、成绩符合答辩要求的论文(设计),才能参加答辩,并于答辩一周前公布答辩时间、地点和答辩学生姓名一览表。3、答辩进程:答辩委员会(或小组)秘书宣布答辩人姓名及题目——学生报告(8-10分钟)——答辩小组提问——学生回答——答辩小组评分。4、每位学生答辩时间控制在30—35分钟。5、指导教师不得对被指导学生提示。七、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办法及评定标准(一)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办法1、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必须通过答辩委员会(或小组)的答辩,方可获得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和学分。2、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采用五级划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3、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定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环节成绩、评阅教师评定的论文(设计)成绩和答辩成绩三部分构成,再折算为五级评定,指导性比例为:优秀(90-100分)占15—20%;良好(80-89分)占25—30%;中等(70-79分)占25—30%;及格(60-69分)占15—30%。不及格(60分以下)根据论文质量定。八、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优、存档和检查评估(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优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由各系(院)要填报《××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汇总表》,并按学生总数的3%的比例,向学校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凡被推荐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于6月1日前,以系(院)为单位报教务处,经学校审核后收入《××大学××××级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集》。学校将对入选的“\n校级优秀论文(设计)的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并对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毕业论文(设计)的存档毕业论文(设计)的存档分电子和纸质档案两种类型。电子档案由各系(院)和教务处实验实习科保存。纸质档案毕业论文(设计)应一式两份,一份由学生档案保存,一份由学生所在系(院)的资料室保存,保存期为5年。相关材料放置顺序:按论文封面、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目录、论文正文、附录、指导教师评语表、评阅人评议表、答辩记录表、成绩评审表顺序每生一袋;教师指导记录等相关辅助材料另装一袋。(三)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检查评估学校于6月底,组织有关专家对各系(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检查评估的项目包括:1、各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2、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指南及选题分析;3、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报告;4、指导教师一览表;5、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汇总及质量分析;6、毕业论文(设计)质量。7、教师指导日志。九、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时间安排(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时间安排1、第七学期的第15周(可根据学校整体教学工作安排做适当调整),各系(院)应向学生公布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南、题目和指导教师,第18周(可根据学校整体教学工作安排做适当调整)以前学生必须确定选题并和指导教师共同拟定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进度表。2、按我校教学计划规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统一在第八学期第5—12周集中进行,第14、15周为答辩时间(可根据学校整体教学工作安排做适当调整)。十、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要求(一)、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组成\n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论文目录;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摘要(英文);关键词(英文);正文;注释(当前页面下端,采用页脚注);参考文献;附录(可选)。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数据准确,文字通顺,条理清楚。(二)、毕业论文(设计)各部分撰写要求1、论文目录对应到二级标题页码(具体格式要求见附件)。2、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要适当,一般在20个汉字。如有特殊要求,可加注副标题(具体格式要求见附件)。3、论文摘要论文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200-400汉字,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具体格式要求见附件)。4、关键词关键词是表述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用标点符号,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具体格式要求见附件)。5、正文正文一般包括序言、正文主体两部分。序言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主要研究内容、范围及应解决的问题。正文主体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正文内容应该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格式规范,符合学科、专业的有关要求,论文中的用语、图纸绘制、表格、插图应规范准确,符合各专业国家标准,正文中出现的符号和缩略语应采用本专业学科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团体所公布的规定。本科学生论文字数理、工科专业要求4000字以上;经管、文史、法、艺术、体育类专业要求7000字以上;英语专业用英文书写论文,要求6000字以上(具体格式要求见附件)。5、注释正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及原话、主要数据等必须注明出处,有需要解释的内容,可以加注说明(注释采用页末注,当前页面下端,每页的注释单独排序号,脚注用宋体小五号不加黑)。6、参考文献\n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附于文末,书写格式参照《信阳师范大学学报》参考文献书写格式(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新闻文献[N],专刊文献[P])。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要求10篇以上。7、附录根据论文(设计)的内容要求,确定是否需要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缩写、程序全文、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零件图、装配图及有关说明等。(三)、毕业论文(设计)格式1、毕业论文一律用A4纸打印输出,一式两份;论文(设计)结束后提交毕业论文Word电子文档一份,文档名称为学生学号+姓名,以系(院)为单位汇总制盘;于6月30日交教务处实验实习科。2、学生运用Word编辑、排版论文正文。页面设置按上、下、左、右页边距2.5厘米,左侧预留1cm装订线,每页38行;字体、字型“见格式要求”;字间距“标准”;标题编号顺序(文科)“一”、“(一)”、“1”;(理科)“1”、“1.1”、“1.1.1”;页码在页面底端居中(数字格式半角1、2、3)。3、封面“系(院)”、“专业”、“年级”、“姓名”、“学号”、“论文(设计)题目”、“指导教师”、“职称”均用四号宋体字,填写内容须加下划线。日期200×年×月×日为小2号宋体字居中。4、毕业论文(设计)正文格式①标题:一级标题用宋体四号字加黑。二级标题用仿宋体小四号字加黑。三级标题用宋体小四号字不加黑。②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③图:正文中所有图示须列明标题,并通篇统一编制序号,如全文篇幅较长,亦可按章编制。正文中与相关图示对应文字处须在括弧中注明“见图n”字样,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图说明用宋体小五号字不加黑。④表格:正文中所有表格须列明标题,并通篇统一编制序号,如全文篇幅较长,可按章编制。正文中与相关表格对应文字处须在括弧中注明“见表n”\n字样,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注明单位,表说明用宋体五号字不加黑。⑤公式: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公式后应注明该公式按章顺序编排。⑥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⑦数字:数字使用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十一、毕业论文材料整理要求系(院)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毕业论文答辩领导小组名单、选题指南、毕业论文选题一览表、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一览表、中期检查总结、选题分析、论文质量分析、毕业论文工作总结、教师指导记录表整理装袋备查。论文封面、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语表、评阅人评议表、答辩记录表、成绩评审表均使用计算机打印。其中,指导教师评语表中的“指导教师评语栏、评阅人评议表中的评阅人评语、成绩评审表中的答辩小组成员名单栏”三项需要手工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其它所有需要签名的位置由相应人员用黑色碳素笔签名。十二、其他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要用英文书写,排版格式应用英文排版格式。\n学号: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系(院)专业年级姓名论文(设计)题目指导教师职称200年月日\n附件3××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系(院):专业:年级:题目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职称计划完成时间:论文(设计)的进度计划:已经完成的内容: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n备注:附件4××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文科论文目录格式目(空四格)录(黑体三号字加黑居中)(空2行)(以下内容行间距离1.5倍行距)摘要(宋体四号字)……………………………………………………………x关键词(宋体四号字)………………………………………………………………xAbstract(TimesNewRoman四号加黑)………………………………………………xKeyWords(TimesNewRoman四号加黑)……………………………………………x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概述(宋体四号字)……………………………………x(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内涵(宋体小四号字)……………………………………x(二)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及其发展(宋体小四号字)…………………………x二、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与界(宋体四号字)…………………………………x(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宋体小四号字)………………………………………x(二)政府信息公开的界限(宋体小四号字)………………………………………x三、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与法律救济(宋体四号字)…………………………x(一)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宋体小四号字)………………………………………x(二)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救济(宋体小四号字)………………………………x参考文献:(宋体四号字)……………………………………………………………x\n文科类论文基本格式标题XXXXXXXXXXXXXX(宋体三号字加黑,居中)学生姓名:XX学号:XXX(五号宋体字不加黑,居中)XXXX院(系)XX专业(五号宋体字不加黑,居中)指导教师:XXX职称:XXX(五号宋体字不加黑,居中)(空两格)摘要(黑体小四):具体内容(楷体小四号字不加黑)(空两格)关键词(黑体小四):**;**;**(楷体小四号字不加黑)(空一行)Abstract(TimesNewRoman小四加黑):具体内容(TimesNewRoman小四不加黑)KeyWords(TimesNewRoman小四加黑):**;**;**(TimesNewRoman小四不加黑)前言(宋体小三号加黑)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概述(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字加黑)(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内涵(二级标题仿宋体小四号字加黑)1.政府信息公开(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正文内容(宋体小四号不加黑)、图表说明(宋体小五号字不加黑)参考文献参照《××大学学报》文科版参考文献书写格式\n附件5××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语表姓名性别专业班级论文题目指导教师评语(请用黑色碳素笔填写)评价项目分值得分选题质量(25分)1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综合训练基本要求8分2题目难易度5分3题目工作量5分4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7分能力水平(30分)5查阅文献资料能力6分6综合运用知识能力6分7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6分8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6分9外文应用能力6分成果质量(45分)10文题相符9分11写作水平9分12写作规范10分13篇幅9分14成果的理论或实际价值8分\n合计得分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附件6××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阅人评议表姓名性别专业班级论文题目评阅人评语(请用黑色碳素笔填写)评价项目得分毕业论文(设计)书写规范分(计15分)格式规范,符合学校规定的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文字表达基本要求分(计15分)语句通顺、流畅;标点符号、语法正确;叙述简明扼要;思路层次清晰,概括全面准确;重点突出毕业论文(设计)正文或设计图面质量分(计55分)对于研究课题能熟练运用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公式正确;概念清楚,应用合理;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论证严密,计算准确全面;图表质量好。毕业论文(设计)创造性分(计15分)研究成果具有一定水平,得出创造性结论,在某些领域获得初步进展。同行阅读毕业论文(设计)后能感到作者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用价值,体现出很好水平合计得分\n评议人签名:年月日附件7××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答辩问题不少于三个)答辩主持人\n答辩记录人答辩时间:年月日\n附件8××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审表姓名性别专业班级论文题目答辩评审意见答辩小组组长签名:年月日评价项目评价内容报告内容(30分)1、论述思路清晰,评议表达准确;2、概念清楚,论点正确;3、实验方法科学,分析归纳合理;4、结论严谨;5、结果有一定应用价值。答辩情况(40)1、问题回答理论依据准确;2、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扎实;3、语言表达清晰、流畅;4、对研究涉及的知识掌握透彻。5、重点内容研究深入、表达具有逻辑性。成果(含作品展示)(20分)论文写作规范,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有一定创新性结果。论文工作量(10分)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扎实,能够按照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全面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答辩小组成员姓名性别职称工作单位评分合计得分(总分÷人数)最后成绩(指导教师成绩×30%+评阅教师成绩×30%+答辩小组成绩×40%)论文等级系(院)领导签名:年月日\n附件9××大学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表姓名性别专业班级论文题目导师对论文评价意见导师签名:年月日教学单位推荐意见签章:年月日学校意见签章:年月日备注各教学单位在报送申报评审表时,需提供一份毕业论文材料。\n附件10××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论文(设计)题目:系专业年级阶段时间地点教师指导情况1234567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注:此表由教师填写,如指导次数多,可另附纸。\n附件11××大学系(院)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一览表姓名性别年龄专业学位职称指导篇数备注\n附件12××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一览表系(院)专业级序号学生姓名论文(设计)题目指导教师职称备注\n附件13××大学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分析表系(院)盖章填表日期年月日专业人数论文总篇数论文选题类型1、理论探讨型篇;占论文总数的%2、调查研究型篇;占论文总数的%3、实验及应用型篇;占论文总数的%4、其他类型篇;占论文总数的%论文选题来源系(院)(指导教师)命题范围选题篇;占论文总数的%学生自拟选题篇;占论文总数的%指导教师情况高级职称人数;占指导教师人数的%中级职称人数;占指导教师人数的%选题特点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n附件14××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分析报告系(院)级学生人数选题个数指导教师人数选题开题报告论文写作教师指导情况\n答辩情况成绩分布情况突出特点或改进措施系(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组长签名:年月日\n附件15××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汇总表系(院)专业班级学生人数填表时间:年月日序号学号姓名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成绩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职称备注成绩统计成绩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缺额制表人签字:院(系)领导签字:年月日院(系)(盖章)人数注:1、本表由院(系)按专业分别打印;2、打印时按学号自然顺序排列。××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计划序号阶段内容时间1征题各系(院)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或教学实践征集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第7学期第15周至第7学期第18周2编制选题指南由教研室组织有关人员论证征集到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并编制选题指南。3公布选题指南各系(院)向学生公布选题指南。4调研学生根据选题指南的要求,通过调研和查找文献,评估自己的能力,进行题目初选。5初审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讨论,确认学生能否完成所选题目。6再审选题指导教师再次审题并指导学生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方案。\n7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调研的情况和工作计划、方案,确定题目,要求学生写开题报告。第8学期第1-4周8开展研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工作计划开展研究。第8学期第5周至第8学期第12周9中期检查教研室检查工作进度,发现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完成论文(或设计)的情况,应及时与指导教师讨论,修改技术方案,甚至更换题目。10项目验收指导教师对照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和性能指标,对项目进行验收。11论文写作指导教师验收合格后,学生根据理论、设计和实验研究的成果进行论文写作,指导教师修改,最后定稿,并给出评语及成绩。评阅教师评定论文(设计)成绩。12答辩资格审查系(院)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审查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评定的成绩,只有成绩合格者才能参加答辩。13答辩答辩小组根据答辩程序组织答辩。第8学期第13周至第14周14总结系(院)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综合指导教师的评定成绩、评阅教师评定的成绩和答辩成绩,评定学生论文(设计)成绩,填报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统计表,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材料归档(按论文封面、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目录(对应到二级标题)、论文正文、附录、指导教师评议表、评阅人评议表、答辩记录表、成绩评审表顺序每生一袋;将教师指导记录等作为辅助材料另装袋。第8学期第15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