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69 KB
- 2022-07-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五章呼吸掌握:肺通气的动力、胸内负压的成因及其生理意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其生理意义、肺活量、用力肺活量、肺泡通气量、无效腔、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气体交换的过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碳酸氢盐形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运输、动脉血液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及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影响途径及意义熟悉:呼吸运动时肺内压的变化、顺应性、潮气量、每分通气量、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交换的动力:肺泡、血液和组织中气体的分压差、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及其关系、血红蛋白与氧的可逆结合、肺牵张反射。名词解释:1、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人成年人安静吋约为0.84。2、波尔效应:ph降低或Pco?升高时,Hb对Ch的亲和力降低,P50增大,氧解离曲线右移;ph升高或PCO2降低时,Hb对02的亲和力增加,P50降低,氧解离曲线左移。酸度对Hb氧亲和力的这种影响称为波尔效应。3、胸内压:胸内压又称胸膜内压,是指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潜在腔(即胸膜腔)内的压力。在整个呼吸周期屮,它始终低于大气压,故亦称“胸内负压”。4、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它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与呼吸频率的乘积。5、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和呼出的空气量,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的潮气量为400—600ml,平均500ml6、每分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指肺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即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安静时健康成人每分通气量约6〜8升。每分通气量的最大数值叫最大通气量。成年男子最大通气量可达100〜110升;女子可达80〜100升。7、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肺活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正常成年男性约为3500ml,正常女性约为2500ml8、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功能余气量等于余气量补呼气量之和。9、用力肺活量: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10、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陷反射。具有促使吸气和呼气交替的作用,参与呼吸节律的形成和调节。11、肺泡表而活性物质:是由肺泡II型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是二棕搁酰卵磷脂,分布于肺泡液体分子层的表面,降低在液一气界面的表面张力。12、氧离曲线:表示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曲线呈S型,曲线上段表明02分压较高时,血液能够足够的02,曲线中下段表明随着02分压降低,血液能够释放足够的02以供组织利用。问答题:1.胸膜腔负压是如何形成的?呼吸过程中有何变化?其生理意义如何?答:前提条件是胸膜腔处于密闭状态,胸廓的自然容积大于肺的肺的自然容积,肺被扩张趋于产生内向回位力,而胸廓的容积趋于扩大,产生外向回位力,在肺的内向回位力和胸廓外向回位力的作用下,形成胸膜腔负压。胸膜腔内压随呼吸发生周期性波动,平静呼气末为平静吸气末为-10—15mmHgo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①保持肺的扩张状态②促进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2.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哪些?答:①呼吸膜的厚度:肺泡气通过呼吸膜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是以扩散的方式进行的,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厚度成反比。②呼吸膜的面积: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的面积成正比③通气/血流比值: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约为0.84。若比值增大表明无效腔增大;若比值减小说明一部分静脉血未得到充分的气体交换,发生功能性动■静脉短路。所以,通气/血流比值不论增大或减小,均引起肺换气量减少。④气体的温度、分压差、扩散分数:气体扩散速率与这三个因素呈正比但影响较小。\n1.何谓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如空气中缺氧、贫血、肺通气障碍、肺换气障碍各对动脉血上述指标有何影响?答:血氧容量: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02量。血氧含量: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02量。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氧含量占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比。——缺氧贫血肺通气障碍肺换气障碍血氧容量]I血氧含量11111血氧饱和度11111I2.血液PCO2升高如何影响呼吸运动?答:学习指导P138页第六章消化和吸收掌握: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运动的形式、胰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调节;胆汁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调节、小肠的运动形式、主要的吸收部位一小肠;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途径,形式。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与电生理特性、胃运动的调节、胃排空、小肠液的性质,成分,作用及分泌调节名词解释: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2、吸收:食物消化后,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3、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发挥作用后,95%在回肠末端吸收入血,通过门静脉再回到肝脏,再组成胆汁。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4、基本电节律:消化道平滑肌可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自动地产生慢的去极化与复极化的节律性的电位波动,其节律较慢,它决定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节律,以及消化道蠕动方向、节律和速度的的控制波。5、容受性舒张:咀嚼或吞咽食物时,进食动作和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中的抑制性纤维,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胃容积扩大,这种舒张成为容受性舒张。6、粘液一碳酸氢盐屏障:由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分泌的黏液与胃黏膜表面黏液细胞分泌的HCO『一起构成的一层厚约0.5mm的凝胶层,可有效阻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也有润滑食物和有效防止食物对胃黏膜造成摩擦损伤的作用。7、内因子:由胃粘膜分泌的糖蛋白。与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物,以防止消化液对维生素B12的破坏,并促进其在回肠末端的主动吸收。8、胃排空:在胃内形成的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一般在食物入胃后5分钟开始,间断进行,并需数小时完全排空,以适合上段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问答题:1、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有哪些?答:①静息膜电位消化道平滑肌的静息膜电位很不稳定,波动较大,其实测值为-60—50Mv,静息电位主要由K+的平衡电位形成,但Na+、CI-、Ca2+以及生电性钠泵活动也参与了静息膜电位的产生。②慢波电位消化道的平滑肌细胞可产生节律性的自发性去极化;以静息膜电位为基础的这种周期性波动,由于英发生频率较慢而被称为慢波电位,又称基本电节律(basalelectricrhythm,BER)。③动作电位在漫波去极化基础上产生2、试述胃液的成分、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答:胃液所含的固体物屮的重要成份有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盐酸:激活胃蛋白酶\n原变成胃蛋白酶,并为它提供酸性环境;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能杀菌;促进胰液、肠液和胆汁的分泌;酸性坏境还有助于Fe2+和Ca2+的吸收。胃蛋白酶原:在胃酸或已被激活的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口酶。能水解蛋白质生成肮和月东。粘液:粘液有润滑作用和保护胃粘膜的作用,粘液还能与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分泌的HCO3-结合形成粘液一碳酸氢盐屏障。粘液一碳酸氢盐屏障可使胃粘膜免受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内因子:能和维生素B12结合,保护维生素B12不受水解,并在回肠粘膜被吸收。胃液分泌的调节包括刺激胃液分泌的因素和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正常胃液分泌是兴奋和抑制两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头期:引起胃液分泌的传入冲动主要來自位于头部的感受器,故称头期。分泌的量多,酸度高,胃蛋白酶的含量高,因而消化力强(2)胃期:食物入胃后,继续刺激胃液分泌。酸度也高,但消化力比头期的弱。(3)肠期:食物在胃内部份消化而成为食糜进入小肠后,还能引起少量的胃液分泌,这是由于食糜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作用于小肠的结果。分泌量少,约占进食后胃液分泌总量的10%,酶原含量也少。3、胰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作用。答:胰液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无机成份中最重要的是胰腺小导管的上皮细胞分泌的碳酸氢盐,其浓度随胰液分泌率增加而增加。碳酸氢盐的主要作用是屮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肠粘膜免受胃酸的侵蚀,并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活动提供最适宜的pH环境。胰液中的有机物主要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前两种酶具有活性,胰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及葡萄糖。月夷脂肪酶可分解甘油三酯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后两种酶原均不具活性。当胰液进入十二指肠后,胰蛋白酶原被肠液中的肠致活酶激活成为具有活性的胰蛋白酶。此外,酸和胰蛋白酶也能使胰蛋口酶原活化。糜蛋口酶原由胰蛋口酶激活为糜蛋口酶。胰蛋口酶和糜蛋口酶都能分解蛋口质为和腺,二者共同作用时,可使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糜蛋白酶还有较强的凝乳作用。4、胃排空及英控制。答:在胃内形成的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一般在食物入胃后5分钟开始,间断进行,并需数小时完全排空,以适合上段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胃的排空取决于幽门两侧的压力差(直接动力),胃运动产生的胃内压增高是胃排空的动力(原始动力)。胃排空速度与食物性状和化学组成有关,糖类〉蛋白质〉脂肪;稀的、流体食物〉固体、稠的食物。影响胃排空的因素:(1)促进因素:扩张刺激、迷走一迷走反射、胃泌素释放(2)抑制因素:扩张刺激、肠胃反射、胃肠激素、胰泌素、抑胃肽、CCKo小肠内因素起负反馈调节作用。5、总结胃泌素、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的主要作用答:胃泌素主要功能为刺激胃酸分泌,以利消化酵素胃蛋白酶活化,并进行分解蛋白质作用。其分泌的位置为胃以及十二指肠。促胰液素是酸性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刺激粘膜内的S细胞释放的一种肽类激素。此激素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导管的上皮细胞,使其分泌大量的水份和碳酸氢盐,对腺泡细胞分泌酶的促进作用很小。胆囊收缩素是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脂肪及其分解产物刺激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粘膜,引起粘膜中的“I”细胞释放的又一种肽类激素。其主要作用长期来认为是促进胆囊收缩和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所以又称它为促胰酶素。6、胰液分泌的调节答:在非消化期,胰液很少分泌,进食开始后胰液分泌开始。食物刺激头、胃、肠各部感受器时均可引起胰液分泌。其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1.神经调节与胃液分泌的调节一样,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反射的传出神经主要是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可通过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直接作用于胰腺细胞,也可通过引起胃泌素释放,间接引起胰腺分泌。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酶的含量很丰富,水份和碳酸氢盐含量很少。2.体液调节调节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主要有两种: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又称促胰酶素)。7、胆汁的成分和作用答:胆汁除水份外,还有胆色素、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脂肪酸、无机盐等成份。服汁中没有消化\n酶,但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胆汁中的胆色素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主要为胆红素,英氧化物为胆绿素。胆汁中的胆盐为肝脏所分泌的胆汁酸与廿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的钠盐或钾盐。胆汁的作用主要是胆盐的作用。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均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许多微滴,从而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胆盐可与脂肪酸甘油一酯等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吸收。8、唾液的性质、成分、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及咀嚼和吞咽答:(一)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唾液是由大小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体,无色无味近于中性(pH6.6〜7.1),正常成人每日分泌量1.0〜1.5L,其中水分约占99%,其余成份主要是粘蛋白、球蛋白、尿素、尿酸、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盐。唾液的主要作用:①湿润和溶解食物,以引起味觉,并使食物易于被吞咽;②清洁和保护口腔,唾液可清除口腔中的残余食物,冲淡、中和进入口腔的有害物质。唾液中的溶菌酶还有杀菌作用;③唾液淀粉酶可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pH是在中性范围内。食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较短,食物进入胃后,唾液淀粉酶还可继续作用直到胃内容物的pH变为4.5使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为止。(二)唾液分泌的调节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支配唾液腺的传出神经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此两种神经兴奋时,均引起唾液分泌增加,但以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为主。当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唾液腺使之分泌大量稀薄的、酶多消化力强的唾液。如用乙酰胆碱或类似药时,可引起大量唾液分泌,而用抗乙酰胆碱药(如阿托品),则能抑制唾液分泌。咀嚼将大块的食物切割、磨碎,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食团,便于吞咽,且有利于化学性消化的进行。吞咽食物经咀嚼而形成的食团由口腔运送入胃的整个过程。吞咽不是一个随意活动,而是一种反射,必须有特定的刺激才能引起。9、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答:肝细胞是不断的分泌胆汁,但在非消化期间,肝细胞所分泌的胆汁贮存于胆囊中。在消化期间,胆汁则直接由肝脏以及由胆囊大量排至十二指肠内,尤以食物进入小肠后的作用最明显。胆汁的分泌和排除也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1•神经调节和胰液分泌的神经调节类似,冲动沿迷走神经传出,通过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和胆囊,使胆汁分泌增加和胆囊收缩;通过G细胞释放胃泌素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引起胆汁分泌增加。2.体液调节多种体液因素参与调节胆汁的分泌和排除:①胃泌素可促进胆汁的分泌;②促胰液素对胆汁的分泌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使分泌量和HCO-3含量增加;③胆汁中的服盐或胆汁酸排至小肠后,绝大部份能被小肠吸收入血至肝脏,促进胆汁分泌;④胆囊收缩素引起胆囊强烈收缩和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使胆汁大量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