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理论复习资料 3页

  • 39.00 KB
  • 2022-07-30 发布

田径理论复习资料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田径运动的定义:田径运动是一项历史悠久而非常普及的体育运动,由多个单个运动项目组成,以不同形式反映人体运动中的基本能力,可以说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因此享有“运动之母”之称。2.田径运动的分类:以计时、测距和计分的方法,分为田赛、径赛、全能三大类,还可以进一步以动作的特征细分,分为走、跑、跳、投和全能五类。3.田径运动的特点:<1>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广泛的群众性)<2>比赛竞争的激烈性(激烈的竞争性)<3>技术要求的严格性(严格的技术性)<4>素质培养的全面性(能力的多样性)4.田径运动教学基本文件包括哪些内容:教学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田径运动教学基本文件包括田径课程教学大纲田、径课程教学进度(包括田径理论与技术课的教学进度)、田径理论课讲稿和技术课教案等。5.技术课教案一般由哪四部分组成:<1>开始部分<2>准备部分<3>基本部分<4>结束部分6.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特点:<1>整体性<2>规范性<3>一致性7.田径运动技术的基本教学方法:<1>语言法<2>直观法<3>完整教学法8.产生伤害事故的原因:<1>自我伤害<2>互相误伤<3>教学组织和教法不当9.田径运动技术的基本学习方法:<1>课前预习与练习<2>相互知道学习<3>自学自练<4>自我暗示学习<5>学会查阅。、积累和分析文献资料10.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学生产生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1>技术动作概念不清<2>身体素质较差<3>心理方面障碍11.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内容: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内容是由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恢复训练、理论学习所组成。12.田径运动健身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实际出发原则<3>适宜负荷原则<4>渐进性原则<5>安全性原则13.田径运动训练计划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根据田径运动训练时间跨度长短,训练计划一般分为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及课训练计划多种类型14.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一般可分几个阶段:<1>学习阶段<2>掌握阶段<3>提高阶段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特点:任务:学习和初步掌握技术动作,使学生建立完整、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特点:这一阶段是学生从学习到初步掌握技术的阶段。其生理特征是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广泛扩散,内抑制较弱,多种反射的渐进性练习不稳定,处于泛化阶段。在技术动作上往往表现出过于紧张、动作不协调、节奏感和控制能力较差、易出现多余动作等特点。任务:使学生基本掌握正确技术。特点:这一阶段是学生由粗略掌握技术到基本掌握正确技术的阶段,其生理特点是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逐渐集中,分化抑制加强,兴奋相对集中,内抑制逐步发展巩固,初步建立动力定型。在技术动作上,表现为多余动作逐渐消失,动作趋于准确、协调,但不巩固。当遇到新异刺激干扰时,又会出现泛化现象。任务:根据个人特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特点:这一阶段是学生的技术由熟练到完善并表现出个人特点的阶段,其生理特点是大脑皮质兴奋过程高度集中,内抑制牢固,接通机制稳定,形成牢固的动力定型。在技术动作上,表现为由掌握、熟练发展到叫完善、自如。练习中,动作准确、省力、轻松,并能完成适合个人特点的技术动作,整个技术动作可以在快速中完成。15.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学生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及纠正方法:1.原因:对技术动作概念不清楚。方法:由于技术动作概念不清楚而产生的错误动作,教师应注意观察和分析,只要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效果会是显著的,在学习阶段、掌握阶段和提高阶段都应注意观察分析。<2>原因:身体素质较差。方法:应注意区别对待,一般是在课堂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3\n适当改变练习时的条件,暂时降低练习的难度和要求,使其在较低的练习条件下着重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然后再适时、适当地提高练习时的难度和要求<3>原因:心理方面的障碍。方法:首先应通过正确讲解、示范、分析原因等方法和手段消除其心理障碍。在练习中可先降低练习条件、练习的强度或暂时降低技术要求,加强保护措施。也可以做一些专门练习或分解练习,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心理障碍。1.力:对人体跑动产生作用的力包括内力和外力2.内力: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它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内力可以控制跑的技术动作,保持运动中的身体姿势,改变身体与支撑点的相互关系。3.外力:是指人体与外界物体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力。4.外力包括:支撑反作用力、重力、摩擦力、空气阻力5.背越式跳高完整技术由哪四个部分组成: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垫四个部分组成。6.腾起初速度:是指人体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所具有的速度7.腾起角:是指人体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腾起初速度的方向与水平线索构成的夹角8.决定跳跃远度和高度最基本的因素: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是决定跳跃高度和远度最基本的因素9.影响跑速的主要因素有:步长和步频。步长是指两脚着地点之间的距离。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的步数。10.影响步长的因素有:<1>肌肉力量的大小<2>下肢的长度<3>柔韧性11.影响投掷远度的因素有哪些:<1>器械出手速度<2>器械出手角度<3>器械出手高度<4>器械在空中的姿态和气流的影响12.短跑全程技术按技术动作的变化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四个阶段。13.跳远起跳技术分为哪几个动作阶段:<1>起跳脚着地阶段<2>缓冲阶段<3>蹬伸阶段14.跨栏跑技术分为哪几个动作阶段:<1>起跨攻栏<2>腾空过栏<3>下栏着地15.跨栏跑的运动成绩取决于哪些因素:运动员的平跑速度、过栏技术及跑跨结合能力16.跨栏全程跑技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起跑至第一栏技术、途中跑技术、终点冲刺跑技术16.背越式跳高完整技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助跑、起跳、过杆、落垫17.投掷项目的完整技术都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1>握持器械<2>投掷项目的预先加速<3>最后用力前的准备姿势<4>最后用力<5>器械出手后的身体平衡18.短跑技术教学步骤:<1>初步建立正确的短跑技术概念<2>学习跑的专门性练习<3>学习直道途中跑技术<4>学习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技术<5>学习弯道途中跑和弯道起跑技术<6>学习终点跑技术<7>改进和提高全程跑技术。19.跳远技术教学步骤:<1>建立正确的跳远技术概念<2>学习和掌握快速助跑与正确起跳相结合的技术<3>学习和掌握空中动作与落地动作<4>改进和提高完整跳远技术20.跳远助跑的任务是什么?运动员助跑的加速方式有哪两种:任务:就是获得理想的水平速度,并为准备踏板和快速有力的起跳做好准备(不少于15米)方式:平稳加速和积极加速21.跳跃高度的构成:构成:跳跃运动中的高度项目是以越过横杆的垂直高低计量运动成绩的。为了便于研究,通常把人体腾跃的高度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H=H1+H2-H3从中可以看出,如果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应尽可能的增大H1和H2的值,同时缩小H3的距离。因素:H1:起跳结束瞬间身体重心距离地面的高度,它值的大小取决于人的身体条件和起跳结束瞬间的起跳技术动作。H2:为身体重心的腾起高度,它的值的大小,直接影响跳高成绩,3\n是跳高高度构成中最重要的因素H3:为身体重心最高点与横杆的距离,它的值与人体过杆时的身体姿势和补偿动作的合理性有关。22.最后用力是决定投掷远度的主要技术阶段,应该做到哪几点:<1>两脚积极快速落地尽快形成双腿支撑条件下的最后用力<2>最后用力的顺序要从上到下,从腿到髋、腰、胸,最后到手臂、手的协调性、爆发性用力<3>最后用力要运用最大的工作距离和发挥最快的出手速度<4>最后用力阶段器械出手时,应充分发挥腕和手指的快速用力,给器械最后的加速以提高器械的出手速度,让其形成顺时针旋转,以提高器械在空中飞行的稳定性。<5>在最后用力时(以右手投掷为例),要注意以左脚、左腿、左髋、左肩一侧形成稳固有力的左侧支撑轴。左侧支撑技术动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器械出手的高度和身体爆发性转体用力的效果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