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00 KB
- 2022-07-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影响路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各自的影响规律,为什么会有影响?提高路基稳定性措施?因素:a.工程地质条件b.水文与气候条件c.路基设计d.路基施工e.养护措施保证强度和稳定性措施:a合理选择路基断面形式,正确确定边坡坡度。b选择强度和水温稳定性良好的土填筑路基,并采取正确的施工方法。c充分压实土基,提高土基的强度和稳定性。d做好地面和地下排水,保证水流畅通,防止路基过湿或水毁。e保证路基有足够的高度,使路基工作区保持干燥状态。f设置隔水层或隔温层,切断毛细水上升,减少水分负温迁移的影响。g采用合理的边坡加固与防护措施,以及适当的支档结构物2.路基水(或湿度)的主要来源?a大气降水b地面水c地下水d毛细水e水蒸气凝结水f薄膜迁移水g水的负温迁移3.路基的干湿类型,设计时一般要求路基处于何种干湿状态?干燥,中湿,潮湿,过湿四类。应使路基处于干燥或者中湿状态。4.路基的常见的病害及原因?a路基的沉陷b路基边坡的塌方:溜方,崩落,滑坍c路基沿山坡滑动—滑移d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病害:冻胀与翻浆,泥石流,雪崩,岩溶,地震,特大暴雨水毁等。病害综合分析:a自然灾害(1.内部因素:不良的岩土体条件2.外部因素:不利的水温条件影响)b人为因素(不良的设计,不合理的施工,维护维修不及时)5.路基最小填土高度的确定原则?从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出发,路基上部土层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路基高度应根据临界高度并结合公路沿线具体条件和排水及防护措施确定。6.路基按横断面形式分类?路堤,路堑,填挖结合7.对路基填料的要求。不同土类作为路基填料的优劣?用于公路路基的填料要求挖取方便,压实容易,强度高,水稳定性好。8.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设备的种类,各自的设置位置,作用?地面:a边沟(功能:用于汇集和排除降落在路基范围内以及流向路基的少量地表水。位置:一般布置在路堑的路肩外侧或较低矮路堤坡脚外侧)b截水沟(功能:用以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证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流水冲刷。位置:一般布置在路堑边坡或陡坡路堤上侧,垂直于山坡水流方向或基本与等高线平行,视降雨量可以不设或者设计多道)c排水沟(功能: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水流引排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以外的制定地点。位置:可以根据需要并结合当地地形条件而定,距离路基坡脚不宜小于3~4m,平面上要力求直线,需要转弯时应尽量圆顺,做成弧形,其半径不宜小于10~20m,连接长度宜短,一般不超过500m)d跌水(位置及功能:在陡坡或特殊陡坎地段设置的沟底为阶梯,水流呈瀑布式跌落的沟槽称为跌水,跌水的作用是在较短的距离内,降低水流的流速,消减水流能量,进而防止冲刷)e急流槽(功能:用于解决陡坡地段的排水。位置:通常设置在高路堤边坡,高路堑边坡,路堑与高路堤连接处,回头曲线上下边沟等位置,用于排除边沟和截水沟汇集的水流。)f倒虹吸与渡槽(功能和位置:当水流需要横跨路基,同时受到设计标高的限制,可以采用管道或沟槽,从路基底部或上部架空跨越,前者称倒虹吸,后者称渡槽,分别相当于涵洞和渡水桥。)地下:a盲沟(功能和位置:建在地下,汇集流向路基的地下水并排至路基以外。)b渗沟(功能和位置: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b渗井(功能:将地面水通过竖井,渗入地下排除。)9.常用条分法瑞典条分法:可适用于任意滑面情形。Bishop条分法:适用于平面或近平面滑面的滑坡的稳定性分析。10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的横断面形式?a边沟的:梯形,矩形,三角形和流线形b截水沟:一般为梯形c排水沟:一般采用梯形14设置挡土墙的场合及理由或主要作用,挡土墙的分类?\n场合:陡坡路段或岩石风化的路堑边坡路段;需要降低路基边坡高度以减少大量填方、挖方的路段;增加不良地质路段边坡稳定,一防止产生滑坍;防止沿河路段水流冲刷;桥梁或隧道与路基的链接地段;节约道路用地、减少拆迁或少占农田;保护重要建筑、生态环境或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段。分类:按挡土墙的位置不同分为路堑挡墙、路堤挡墙、路肩挡墙和山坡挡墙等。按墙体材料不同分为石砌挡墙、混凝土挡墙、钢筋混凝土挡墙、砖砌挡墙、木质挡墙和钢板墙等。按结构形式不同分为重力式、半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扶壁式、锚杆式、拱式、锚定板式、桩板式和垛式等。15增加重力式挡土墙抗滑和抗倾度该稳定性的常用措施?1)抗滑,a设置倾斜基地b采用凸榫基础2)抗倾,a展宽墙趾b改变墙面及墙背坡度c改变墙身断面类型17土质路堤压实效果的影响因素,合理的碾压工艺。路基压实的目的?影响因素:土质,含水量,压实功,分层厚度。目的:减小孔隙比,强度提高,压缩性减小,水稳性提高。18压实度、路基工作区、路床、路基临界高度、排水固结法、换土垫层法、抛石挤淤、CBR、回弹模量等概念?压实度:指的是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便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一百分率表示。路基工作区:将车轮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不能忽略的路基深度范围路床:指的是路槽底部一定深度的部分成为路床路基临界高度:与分界稠度想对应的路基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排水固结法:是对天然地基,或先在地基中设置砂井、塑料排水等竖向排水体,然后利用建筑物本身重量分级逐渐加载;或在建筑物建造前在场地上先行加载预压。是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同时强度逐步提高的方法。换土垫层法:将地基表面一定厚度的软土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高的砂、碎石或素土等,并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抛石挤淤为强迫换土的一种形式,通过在软粘土中抛入较大的片石、块石,使片石、块石强行挤出软粘土并占据其位置,以此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CBR:规定的相同贯入度下(通常为2.5mm),土基的贯入阻力与标准贯入阻力之比。19边坡防护的意义,常见的边坡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方法有哪些,各使用于何种条件?意义:防止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使公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1)植被处理,2)表面喷抹,3)护墙20浆砌片石的砌筑工艺?挤浆座浆,错缝砌筑,勾直缝凹缝1.路面基层的类型,各有什么特点?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刚性基层。2.半刚性基层的种类,存在的问题,适用场合及其特点。石灰稳定类基层: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且强度随龄期逐渐增加,但它吸水透水性和水稳定性较差,不得做二级以及二级以上各等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水泥稳定类基层: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足够的力学强度,抗水性和耐冻性,其初期强度较高,且随龄期增长而增长,所以应用广泛。但它禁止作为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路面的基层,在高等级公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下,水泥土也不被作为基层。工业废渣稳定类基层:\n具有水硬性,缓凝性,强度高,稳定性好,成板体,且强度随龄期不断增加,抗水抗冻抗断裂且收缩性小,适应各种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3、沥青路面的分类,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类型?分类:1按强度构成原理可分为密实类和嵌挤型2按施工工艺不同可分层铺法,路拌法,厂拌法。3按沥青路面的特性分为:沥青表面处治路面ATPB,沥青贯入式路面ATB,沥青碎石路面AM,沥青混凝土路面AC,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SMA,升级配理清磨耗层OGPC。混合料的结构类型:密实悬浮结构,骨架空隙结构,密实骨架结构4、车辙(有失稳性,结构性,磨耗性):沥青路面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的累积而导致路面出现车辙5、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的目标,他们之间的矛盾?内容:确定沥青混合料各种原材料的品种及配合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目标: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表面抗滑,工作性矛盾: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抗疲劳性。表面服务功能与耐久性。6、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三个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7、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我国沥青路面的设计理论。方法:原材料的调查与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以及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各项设计参数的测试和选定,路面结构层厚度验算以及路面结构方案的必选。我国现行方法:弹性层状体系作力学分析基础理论。我国的设计理论有经验法和力法。经验法主要是实际观测建立路面结构,车辆荷载和路面使用性能的关系;力法:用力学分析原理分析路面结构,在荷载与环境作用下的响应量,建立力学模型。指标: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路面整体沉降和结构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8、标准荷载,周在换算:沥青面层4.35次方,半刚性基层8次方9、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步骤:1)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按设计回弹弯沉的容许弯拉应力两个设计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的标准轴载累计当量轴次,确定交通量等级,面层类型,计算设计弯沉值ld和容许弯拉应力Oe2)按路基土类的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沿线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确定各路段的土基回弹模量Eo3)考本地区工程经验,拟定若干个路面结构组合和厚度方案,根据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测定各结构的抗压回弹模量,弯拉模量和抗拉强度4)计算路面结构表面的弯沉值Ln,以及结构层曾地的设计参数Ei和Oapi5)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技术路面结构的设计层厚度6)度与季节性冰冻地区,验算防冻厚度7)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最佳路面结构方案10、水泥路面对基层和路基的主要功能要求:1)对路基,路基必须密实,稳定,均匀,路基一般要求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对过湿状态或强度,稳定性要求不符合的路基必须处理。2)对基层的要求,除非土基本身就是良好级配的沙砾土,而且是排水条件良好的轻交通道路外,到要设置基层,基层要满足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断面正确,表面平整,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11、水泥混凝土接缝设置原因,种类,构造要求,接缝设置需考虑的因素原因:1)释放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混凝土面板内的胀缩应力,翘曲应力等。2)控制应力过大时裂缝出现的位置,使其沿接缝处伸缩,不至产生无规则裂缝种类:1)按位置分:纵缝(纵向缩缝,纵向施工缝)。横缝(横向缩缝,横向施工缝)2)按构造分:平缝,企口缝,假缝\n3)按作用分:缩缝,胀缝,施工缝。构造要求:伸缝,又称胀缝,其作用能使板体在温度变化时自由伸张。横向伸缝宽度1.5~2.5CM,高温施工时采用低限,反之高限。间距一般沿板长方向每隔60~L00M,甚至250~400M设一道。缩缝。保证板因温度和湿度的降低收缩时沿该薄弱端面断裂,一般采用假缝形式,只在板上部设置缝隙,宽大约3-8mm,深为板厚1/5-1/4,一般为5-6mm,除了在繁重地段和水文条件不好地区,一般不设置传力杆施工缝。采用平头缝或企口缝,上部设置深为3-4mm,宽为5-10mm的沟槽,内装填料,为了利于板间传递荷载,在中央也设置传力杆,长约40mm,半端固定在混凝土中纵缝。一般按3-4.5mm设置,可做成假缝形式,上部有3-8mm缝隙,内装填料因素:1接缝设置的位置,2接缝的构造,3接缝处的荷载传递,4接缝的填封12、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内容1)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2)混凝土面板厚度设计3)混凝土面板的平面设计4)路肩设计5)混凝土路面的钢筋配筋率设计。13、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理论:弹性地基上的小挠度薄板理论14、产生最大荷载的温度阶梯综合疲劳损坏的临位荷载位于纵缝边缘中部15、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指标:抗弯拉强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