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8.00 KB
- 2022-07-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命名优先律:生物的有效名称应符合国际生物命名法规,以最早正式刊出的名称为准,后起的名称则作为同义名而废弃。2、孢粉分析:孢粉分析即把地层中的化石孢粉用物化方法分离出来,进行鉴定、统计、绘制孢粉图表,并分析其在地层中的变化规律进行地质解释。3、遗迹化石:是保留在岩层中的生物在生活活动中留下的痕迹或遗物所形成的化石。4、模铸化石:古生物遗体在围岩中保留下来的痕迹或复铸物分为:(1)印痕化石(2)印模化石(3)模核化石(4)铸型化石5、丰度:指一个种内个体数量的多少6、相关变异(相关律):随着环境变化,为适应环境,生物某种器官发生变异同事导致其他器官也随之变异。7、化石化作用:生物遗体或遗迹从埋藏到变成化石发生的变化都称化石化作用。8、矿质填充作用:生物硬体的空隙被地下水中的矿物主要是碳酸钙充填,结果使生物硬体变得比原来致密坚硬,而且沉重了,原来的结构并不被破坏.9、叠层石:生物成因的沉积建造:是由藻类(以蓝藻为主)捕获和粘结沉积颗粒而形成层状的(一层叠一层或一层套一层)生物沉积构造。10、先驱化石:生物发生初期保存下来的化石。11、孑遗化石:物种在绝灭前残留下的少数个体所形成的化石。12、置换(交代、交替)作用:即生物硬体中原有成分被溶解,所留空隙又被其它矿物质充填逐步代替的,如果溶解和交替速度相等且以分子形式相互交换,原来硬体的微细结构尚可以保存。13、指相化石:指能够反映某种特定的环境条件的化石。14、笔石页岩相:黑色页岩,所含化石几乎都是浮游笔石,为缺氧、海水宁静、含硫量高的滞留还原海盆。15、化石: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或遗迹以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分子。16、趋同:亲缘关系远,为适应相同的环境而具有相似的外形。17、化学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体分解而成的有机物,这些物质没有形状,但有一定的有机化学分子结构。18、升馏作用:生物遗体被埋藏后,由于地热作用,不稳定成分被分解,可挥发物质挥发消失,仅留下碳质薄膜被保存下来。19、特化:一种生物对某种环境特别适应使其某些器官发生高度变异。20、并行:(平行演化)具有相同的祖先,但长期的隔离朝不同的方向演化,为适应相同的环境而具有相似的外形。21、种:也称物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元,生物进化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自然分类单位。构造、形态、生理、生态、习性上基本相同,彼此交配能育的个体,称为一个物种。22、分异度:指一定环境中生物种类的多少。23、牙形石自然群集:不同牙形石自然成对成行地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人们认为这些牙形石是同一动物的骨骼,他们的排列方式体现其在动物体内的原始状态,这种牙形石的自然集合体称为牙形石的自然群集。24、小壳动物群:寒武纪初极为繁盛,个体微小的(1—2mm)的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25、趋异辐射:因为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一种生物可分化为两种生物,这种分化称趋异。如果一个类群向多方向发展,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造成多方向趋异称为适应辐射。26、微体古生物:指利用显微镜才能观察研究的古生物。\n27、超微古生物:利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研究的古生物。28、标准化石:即生存时间短,地理分布广、个体数量多、特征明显、易于发现的化石。29、孢粉:是孢子和花粉的简称。孢子:是孢子植物的生殖细胞,存在于孢粉囊中,有同孢和异孢之分。花粉:是种子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裸子植物的孢粉在雄花球的花粉囊中,被子植物在雄蕊的花药中。30、世代双形: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生活阶段有两种形态不同的壳体。31、世代交替:生物的生活史中有性和无性两种世代相互交替方式进行繁殖。1、举例说明古生物资料的应用(一)建立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表,划分对比地层•原理:生物演化的进步性、阶段性、不可逆性•古生物面貌最能够反映地层系统的新老顺序•根据生物组合,地质年表分为: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1、标准化石:即生存时间短,地理分布广、个体数量多、特征明显、易于发现的化石。2、先驱化石:生物发生初期保存下来的化石。3、孑遗化石:物种在绝灭前残留下的少数个体所形成的化石。4、灭绝:指一个物种或一个种群从地球上消失不再出现。(二)阐明矿产成因及其分布规律,应用于地球化学1、一些矿产的富集与生物活动有关,如硅藻土;煤:植物堆积埋藏而成;石油油页岩形成与生物密切相关2、判断有机质成熟度,如:孢粉化石颜色,牙形石化石颜色(三)恢复地质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指相化石:地理分布广,狭适性、能够明确指示生物生活环境的化石。(四)解决构造问题,验证大陆漂移根据化石的变形可以分析古应力场(五)研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提供直接证据,古生物的发展历史为人类提供了保护地球的借鉴,古生物学是宣传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武器。(六)研究古天文学2、古生物形成化石所需的条件有哪些?(1)外界条件A埋藏条件:迅速埋藏或特殊条件下迅速冷冻、还原环境、搬运短、沉积物粒度细B时间因素:长期埋藏,随沉积物固结成岩C成岩作用条件:压实和重结晶作用不十分强烈(2)生物本身条件A具化学成分比较稳定的硬体骨骼B具角质层、纤维质和几丁质薄膜的生物C数量多3、原地埋藏的化石与异地埋藏化石的区别原地埋藏:生物死后,遗体或遗迹在原地埋藏。可指示所在地层形成时代和沉积环境。原地埋藏的化石为原生化石。异地埋藏:生物死后经搬运以后埋藏下来。不能代表所在地层的沉积环境。搬运作用和剥蚀作用都可造成异地埋藏。\n 原地埋藏异地埋藏区别化石保存完好保存不好,破碎、磨损严重,骨骼分散个体大小不一,无分选性、定向性分选较好,有定向性若是具两瓣壳的生物,两壳常闭合,即使分散,两瓣壳的数目也大致相等仅见一壳获两壳数目相差悬殊生活于相同环境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不同环境、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能代表当时的沉积环境不能代表所在地层形成时期的沉积环境4区别对比横板珊瑚与四射珊瑚5、区别对比树形笔石与正笔石目笔石体形态笔石枝胞管胎管生活方式时代树形笔石目树枝状、锥状、扇状枝多,不规则或规则分枝,单列正胞管、副胞管和颈胞管胎管端部不裸露固着底栖,少数浮游∈3—C1正笔石目多数形态简单枝少,规则分枝,单、双、四列正胞管裸露,胎管尖朝上漂浮O—D16、头足类的演化趋势,蜓类的演化趋势,介形虫的演化趋势?头足类的演化趋势:●壳形由直壳变弯壳,到变为平旋壳,到扁平或膨大、再到异形壳●壳饰由光滑发展为简单壳饰,再变得复杂;●个体由小变大;●缝合线由简单变复杂;●隔壁由后伸变为前伸。介形虫的演化趋势★铰合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由一元型到四元型★闭肌痕数目由多到少,分布由不规则变发展为规则★边缘毛管带由窄变宽,边缘毛管由少变多,由简单到分叉蜓类的演化趋势大小:小—大;形态:短轴型—等轴型—长轴型;\n旋壁:单层—多层、晚石炭世出现蜂巢层、由蜂巢层又演化出副隔壁;隔壁:平直—褶皱旋脊:粗大—细小、最后消失,部分原始筳类的旋脊发育成拟旋脊。7、命名优先律注意事项有哪些?命名优先律:生物的有效名称应符合国际生物命名法规,以最早正式刊出的名称为准,后起的名称则作为同义名而废弃。注意事项:1.凡缩写字后,必须用标点“·”以示与非缩写字相区别2.若属名不能肯定时,“?”置于属名之后,种本名之前,例如Lepidodendron?halleiSzeeet;若种名不能肯定时,置于命名者姓氏之后,例如:SchwagerinaprincepsMoeller?3.在命名者外加上一个括号()表示此种系由该人命名的,但他最初不用这一属名发表的,以后被他人修正过,例如:Nissoniatenuiscaulis(Phillips);Pecopterisfeminasformis(Schlotheim)4.在种名之前加一加号,“+”是说明一般常见之意,例如:+SpiriferstriatusSowerby8、对比腕足和双壳类、介形虫、叶肢介在壳形、壳质成分、生活环境、铰合构造、壳体开合方式、壳饰等方面的异同 腕足类双壳类介形虫叶肢介壳形分背腹壳,每壳大小不等,形态不同,大的是腹壳,小的是背壳,每壳本身左右对称分左右两瓣壳,每壳大小相等,形态相似,每瓣壳前后不对称具左右两瓣壳,两壳大小不等,形态相似,每瓣壳前后不对称分左右两瓣壳,每壳大小相等,形态相似,每瓣壳前后不对称壳体成分生活环境钙质浅海钙质海洋及河湖中几丁质和钙质海洋及河湖几丁质陆地沟渠,碱性临时性水体铰合构造发育,有位于腹壳上的铰齿和位于背壳上的铰窝发育,铰齿铰窝位于同一壳上发育,由齿、齿窝、槽、脊构成无铰合构造壳体开合控制因素开闭壳肌、铰合构造闭壳肌,韧带,铰合构造闭壳肌,韧带,铰合构造肌肉、韧带壳饰同心状和放射状纹饰同心状为主,也有放射状纹饰不具生长纹具规则生长线9介形虫壳体前后的判断标志有什么(会6个方法就可以)?前:壳喙位于前腹部;眼节在前背部;卵囊在前腹部;壳在前面较薄;前部铰合构造比后部的复杂;闭壳肌痕位于壳中央偏前方,大颚肌痕位于闭壳肌痕前方;毛细管带和内板在前端较后端发育后:壳面有大刺或翼形刺,末端指向后方,若是锯齿状端缘刺,前端常较后端发育;壳在后面较厚;背部倾斜则向后顷10、叙述植物发展演化过程中的阶段性菌藻植物阶段:Ar(太古代)-S(志留纪),全部水生,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无根、茎、叶分化,不具维管束。丝状藻→叶状藻\n早期维管(裸蕨)植物阶段:S末–D2,加里东运动使海洋面积缩小,陆地变大,植物开始登陆,仅在滨海暖湿低地生长。开始出现茎、叶分化,但生殖过程离不开水蕨类植物阶段:D3–P1,以蕨类植物为主,一些裸子植物的早期类型(种子蕨、科达)也十分常见,C-P植物极度繁盛,是全球重要聚煤期,受精过程离不开水裸子植物阶段:P2-K1,对水的依赖性减弱被子植物阶段:K2-Rec,最高等的植物,第三纪是全球成煤期,第四纪冰期后形成当代的植物群面貌植物界五个演化阶段中有几次飞跃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细菌、兰藻→绿藻水生植物⇒陆生植物早期维管束植物从S3出现,具备了陆生植物最基本的特点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种子能适应多种环境,抗干旱、抗高温、耐低温;受精作用不再借水为媒体,可以脱离水环境而繁殖后代。11、叠层石生长具备的条件有哪些?形成环境和条件:Ú生长于潮间、潮上、潮下带,蓝藻藻丛发育Ú有一定数量的沉积颗粒提供给藻丛吸附Ú水底的底流不太强烈,底质相对稳定Ú生长速度大于剥蚀速度Ú生长过程中叠层石被迅速加固12、论述生物演化的模式?生物进化总是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的,从化石记录来看,主要有特化、趋异辐射、平行演化(并行)、平行演化(并行)、趋同等。特化:一种生物对某种环境特别适应使其某些器官发生高度变异。相关变异(相关律):随着环境变化,为适应环境,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同时导致其他器官也随之变异。趋异、辐射:因为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一种生物可分化为两种生物,这种分化称趋异。如果一个类群向多方向发展,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造成多方向趋异称为适应辐射。平行演化(并行):具有相同的祖先,但长期的隔离朝不同的方向演化,为适应相同的环境而具有相似的外形。趋同:亲缘关系远,为适应相同的环境而具有相似的外形。生物演化特点:1、方向性即进步性2、阶段性(生物的演替与绝灭)3、不可逆性4、连续性生物演化证据:1、由老到新地层中出现不同生物化石,简单-复杂(古生物学)2、比较解剖学方面(形态学,简单-复杂,低等-高等,辐射对称-两侧对称,单细胞-多细胞-两胚层-三胚层-真体腔)3、胚胎学上(生物重演律,个体发育史,系统发生史)13什么是有孔虫世代交替,世代双形?其不同世代的特点是什么?有孔虫的世代交替:生物的生活史中有性和无性两种世代相互交替方式进行繁殖。世代双形: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生活阶段有两种形态不同的壳体。\n特点:有性世代:壳体的初房大,壳室少,个体小,称显球形壳。无性世代:壳体初房小,壳室多,个体大,称微球形壳。填空题1、常见化石化作用分为:矿质填充作用、置换(交代交替)、升馏作用、变结晶作用2、依据保存特点,化石的保存类型主要可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根据模铸化石与围岩的关系可分为: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模核化石、铸型化石。3、古生物的分类采用现代生物的分类等级和分类单元,其主要分类等级包括:界、门、纲、目、科、属和种。4、命名法分为:二名法和优先律5、比较解剖学的方法: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6、生物进化:指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部分或整体生物种群遗传组成的一系列不可逆的变化。7、进化论的三个代表观点:一、变异与遗传(为物种形成提供物质基础)二、自然选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决定物种形成方向)三、隔离产生的性状分歧,是物种形成与灭绝的原因(为物种形成提供条件)8、自然选择的特点:1.保存有利性状,淘汰无利性状2.自然选择通过生存斗争实现3.自然选择能使适应环境的生物得以衍生,不适者淘汰9、生物进化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进步性发展、不可逆律、阶段性、连续性10、水生生物运动方式:底栖、游泳、浮游11、筳亚目生长方式:底栖温暖清澈浅海,繁盛于石炭、二叠纪,是该时期的标准化石。12、筳类构造轴切面:通过初房平分旋轴。中切面:通过初房垂直旋轴。旋转类型:单层式、双层式、三层式、四层式13、四射珊瑚的内部构造:纵列构造:隔壁横列构造:横板、鳞板、泡沫板轴部构造:中轴、中柱14、头足纲一般根据隔壁颈的长短、弯曲程度和连接环性状,体管可分为五个类型:无颈式、直短颈式、亚直短颈式、弯短颈式、全颈式15、头足类缝合线根据隔壁褶皱的程度,分为五个类型:鹦鹉螺型、无棱菊石型、棱菊石型、齿菊石型、菊石型16、三叶虫是寒武、奥陶纪的标准化石。17、低等植物包括菌和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