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单元复习资料 3页

  • 30.50 KB
  • 2022-07-30 发布

三单元复习资料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三单元复习资料古诗二首: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诗人: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1.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2.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寻等于八尺。3.缘——因为。这首绝句,是王安石早看在浙江做地方官时的作品。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诗意:飞来山上,有一座高如千丈的塔,听说鸡起鸣叫的时候,在塔上可以见到旭日东升,不怕天空漂浮的云遮拦远望的视线,只因为身在此塔的顶层。\n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注释]1.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2.缘:因为。3.此山:指的是庐山。[简析]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课后问题:1、诗人“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分别领悟到了什么?答:“身在最高层”写诗人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塔下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从而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身在此山中”说明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见庐山的一部分,不可能一眼看到庐山的全貌。它表明了这样一个哲理——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才能客观的认识事物,解决问题!\n牛和鹅:作者简介:任大霖(1929-1995)浙江萧山人。一生创作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数十本儿童文学作品。《蟋蟀》获第二届中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奖一等奖;《儿童小说创作论》获中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和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奖。曾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第一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课后问题:1、怕鹅和不怕鹅,结果有什么不同?答:怕鹅的结果是助长鹅的威风,只有被鹅欺负;而不怕鹅,它便不敢再欺负你了,最多吭吭几声,扇几扇翅膀,就摇摇摆摆的走开了。名言: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