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00 KB
- 2022-07-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施环境政策、法规和制度的主要途径;实现以较小的投资获取较佳的环境效益。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3.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4.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的、地方的和各行各业的中长期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城市实行综合整治“污染者付费“政策——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工矿企业的污染,实行限期治理;对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实行收费。“强化环境管理”政策——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金融、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增强对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力度;从中央到省、市、县、镇(乡)五级政府建立环境管理机构,加强监督管理;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5.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三同时制度—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排污收费制度—指对排放污染物的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征收排污费,用于污染的治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规定了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应对当地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的领导人对本单位污染防治负责,并确定他们在任期内环境保护的任务目标,列为政绩进行考核。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被认为是八项环境管理的龙头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对城市实行综合整治的成效、城市环境质量,制定量化指标进行考核,每年评定城市各项环境建设与环境管理的总体水平(7项环境质量指标、6项污染控制指标、6项环境建设指标、5项环境管理指标);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这就是许可证制度。包括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针对分散控制的问题,改变过去一家一户治理污染的做法,把有关污染源汇总在一起,经分析比较,进行合理组合,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化的前提下,采取集中处理措施的污染控制方式;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指对超标排放的污染源,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分别作出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达标的决定。6环境标准: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体。7.环境容量: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环境容量M有基本环境容量K和变动环境容量R组成。8.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9.\n生态工业示范园: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7.排污交易权理论:环境资源是一种商品,政府拥有所有权,政府可以在专家帮助下组织实施排污权交易,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促使外部性内部化,达到避免较严重损害的目的。也就是政府有效地使用其对环境资源这个特殊商品的产权,使市场机制在环境资源优化配置和外部性内部化问题上发挥最佳作用。这就是著名的排污交易权理论。8.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的方法方法内容缺点收集资料法收集现有的各种资料只能获得第二手的资料,往往不全面。现场调查法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遥感的方法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征,弄清无法达到地区的环境情况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的调查,常用于辅助性调查。9.环境质量指数:某污染物在环境中监测值与标准值的比值,称为该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指数。10.环境目标: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与管理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环境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和社会上满意。11.环境规划的一般原则: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推广三废综合利用,将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积极采用适宜规模的、先进的、经济的治理技术,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坚持污染防治与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实行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坚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的原则,建立以保护利用资源为核心的环境保护战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环境目标应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规划措施要有可操作性;坚持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促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充分体现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思想、制度和措施。12.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分析调查评价结果;分析预测的结果;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13.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水体不同区段的自然条件、区域内的用水需求,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和标准,对水体不同区段按其功能加以划分,并确定其相应的环境质量目标。14.水环境功能分区原则: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有限保护;不得降低现状适用功能;优质水优用及低质水低用;统筹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与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实用可行,便于管理等。18.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的措施:清洁生产工艺——对生产过程和产品实施综合防治战略,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浓度控制——\n浓度控制是对人为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浓度所作的限量规定,以达到控制污染源排放量之目的。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仍依据排入水体或城市下水道德污染物浓度征收排污费。但经若干年的实践发现,实施浓度控制之后,水体质量改善的程度远未达到预期的目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浓度控制法有下述缺陷:当排放源采用稀释排放法是,可以在浓度不超标条件下无限制地排放任何污染物;浓度控制未考虑区域环境的现状负荷,如在排放源密集的地区,即使各个污染源都符合排放标准,但整个区域的环境质量也可能超过标准;浓度控制法未考虑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总量控制——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该区域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则分派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容许排放总量。总量控制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容量总量控制(从受纳水体容许纳污量出发,制定排放口总量控制指标)、目标总量控制(从控制区域容许排放量控制目标出发,制定排放口总量控制指标)、行业总量控制(在行业中以能源、资源合理利用为控制基点,从最佳生产工艺和实用处理技术两方面进行总量负荷分配)污水处理——建立污水处理厂是水环境规划方案中应考虑采用的重要措施。准确估算污水处理费用是评价污水处理措施的关键环节。19.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选址方法: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选址是一个复杂问题,既有收集路径与处置选址的运输成本问题,还有地域适应性问题。下面以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予以说明。填埋场选址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当地的城市规划、交通运输条件、环境保护、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填埋场与城市的距离——距离城市较远为好。填埋场应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人畜居栖点500米以外。同时,要注意不能建在一下地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居民密集居住区;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地下水补给区、洪泛区、淤泥区;活动的坍塌地带、断裂带、地下蕴矿带、石灰坑及熔岩洞区。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条件一般由两个因素组成:运输距离及可能采用的运输工具。当然,运输距离越近越便利。一般要求距离公路、铁路和河流不超过500米。环境保护条件——一般要求场地面积及容量能保证使用15—20年,在成本上才合算;对地表水造成不污染或污染的可能性很小,一般要求距离任何地表水距离大于100米,垃圾的渗出液不排入土地或农田,垃圾最好不好堆放在河流岸边;尽可能地利用废弃土地或使用便宜的土地或荒地;要远离机场,要求距离大于10公里。场地建设条件——地形越平坦越好,其坡度应有利于填埋场和其他配套建筑设施的布置,不易选址在地形坡度起伏变化大的地方和低洼汇水处;原则上,地形的自然坡度不应大于5%。地质环境条件——厂址应选在渗透性弱的松散岩层或坚硬岩层的基础上,填埋场防渗层的渗透性系数K≦10-7cm/s,并具有一定厚度;地下水位埋深大于2m;隔水层黏土厚度越大越好,一般要求大于6m;与供水井的距离至少大于300m,远离水源地500m以上。20.末端控制又称末端治理或末端处理,是指再生产过程中的最终端或者是在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中的处理,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总量。21.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的弊端:废弃物排除后的净化、处理技术常常使污染物从一种环境介质转移到另一种环境介质;在现行的环境保护法规、管理、投资、科技等工作中,占支配地位的时单纯污染控制,而缺少对面临全球系统的环境威胁提出适当的解决办法;环境问题给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工业国带来了越来越沉重的经济负担,控制污染问题之复杂,所需资金指巨大远远超出了原先的预料,环境问题的解决远比原来设想的要困难的多;污染控制的现行法规体系和运行机制,导致部分企业养成了一种污染排放后才控制或达标排放的思想心态,成为强化环境管理,广泛实行污染预防的障碍因子。22.\n污染预防的调控对象是强调污染的发生,目的是减少甚至消除产生污染的根源。这种减少污染废物及防止污染的策略,称为污染预防,是当今环境管理战略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在源头预防或减少污染物产生,不仅减少可处理费用与污染转移,实际上他能通过更有效地使用原材料、最终增强经济竞争力。23.循环经济,本质上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主要有三大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并称为“3R原则”。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换句话说,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加以避免。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也就是说,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称为垃圾。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资源化能够减少垃圾的产生,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