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资料》 7页

  • 52.51 KB
  • 2022-07-30 发布

《毛概复习资料》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第一页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涵第三页最后一行伸展到小标第一,第二·····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三个代表科学发展4,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毛泽东思想史马列主义在中国的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5,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三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六党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6,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7,毛邓三科写入党章的大会七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8,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时代背景: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动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时代主题的转化历史和现实的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n9,毛回答了个什么问题:中国革命史什么性质的革命,怎样革命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必须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10,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1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2,三个代表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1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二理论联系实际三实事求是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6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革命。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1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n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最基本的动力革命的主力军两面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半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在哪里?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极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经济: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包括: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2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2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956年底,我国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开始。2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突出强调····。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1992年邓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20c50s末60s初毛泽东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n为邓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基础。党的十三大详细阐述社初理论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性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c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100年,25,(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十五大3个,十七大丰富了p15027“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c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0c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2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c前20年的奋斗目标20c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小康特征: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9,小康对我国发展提出5个新的要求一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30,改革开放的全面认识①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②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的矛盾学说第一,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中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n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们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32,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34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我国的对外开放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3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在宏观调控上,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3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的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37,多种分配方式有哪些: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社会的生产要素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一类的=是人的劳动。38,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和慈善事业等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9,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在哪里?它痛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40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六大提出\n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障,显示了对农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41,统筹区域发展,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4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3,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物的权利。4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4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4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48,2005年,胡锦涛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n4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50,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最早应用是香港。5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5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53,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54,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5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6,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