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复习资料10 7页

  • 152.00 KB
  • 2022-07-30 发布

实务复习资料10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总体、总体单位、指标、标志1.总体同一性质个别事物的总和;总体单位就是个体。相互转化。2.指标与标志区别:指标总体特征,标志总体单位特征;标志分品质、数量,指标只用数值联系:指标数值汇总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转化关系。[2]统计的认识过程:从定性(设计)到定量(调查和整理),再到定量与定性结合(分析)。[3]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4]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报告单位调查对象:总体;调查单位:调查项目的承担者即总体单位;报告单位:报送资料的单位。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5]普查和抽样调查1.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总量。普查全面、更系统,但牵涉面广、工作量大。2.抽样调查随机原则推断总体数值[6]面谈访问法入户访问法易于进行质量控制和调查复杂的项目;街上拦截访问法代表性不强。[7]统计调查误差1.统计调查误差统计数据结果与调查总体真值的差别。2.登记误差是工作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代表性误差是用部分总体单位指标估计总体时,结果同总体实际指标的差别。[8]统计整理审核、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综合资料的过程。[9]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对总体选择两个或以上的标志重叠分组是复合分组。多个复合分组组成复合分组体系。[10]次数分布图示法包括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饼图。[11]统计表的构成: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12]统计指标的涵义1、统计指标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及其具体数值。2、统计指标要素:名称、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限制、空间限制和指标数值。[13]统计指标的种类1、总体现象内容,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2、作用和表现形式,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14]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某一段时期内累计的总量指标;时点指标在某一时该(瞬间)状况上规模的总量指标。如固定资产原值。区别:(1)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2)时期指标的各期数值可相加,表示现象在更长时期内发生的总量。时点指标的数值不能相加。[15]相对指标是应用对比的方法,将两个有相互联系的指标数量加以对比计算的一种比值。[16]平均指标将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反映一般水平。特点:代表总体单位一般水平。二是单位标志数值差异抵消掉。[17]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可比性是编制的基本原则,它要求:(1)时间一致。(2)总体范围统一。(3)涵义要相同。(4)方法、价格和单位一致。[18]关系:定基等于环比的连乘积;相邻两个定基相除可得环比。[19]平均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计算的序时平均数,它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的时期内逐期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平均增长速度表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平均增长变化的程度。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n(1)水平法(2)累计法[2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居民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反映通货膨胀程度。是动态指标。[21]抽样调查1.抽样调查又称为概率抽样或随机抽样。2.随机原则又称为等可能性原则。[22]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时不带倾向性,避免偏差,更具代表性。基本准则:随机抽取;非零的入样概率。[23]影响抽样误差因素:样本单位数目;总体标志变动程度;抽样方法;抽样组织方式[24]扩大抽样极限误差可以提高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也叫概率。概率对应数值为概率度。概率度越大,可靠程度越高。[25]统计分析的特点:数据性、目的性、时效性[26]比例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优点简单实用,但不能就数字论数字,要联系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27]统计分析报告写作原则:主题要突出;结构要严谨;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洁、通俗易懂;要有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28]国家统计报表制度1.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国家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或者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2.周期性普查制度国务院组织,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人口普查:10年一次,逢0;经济普查:10年两次,逢3、8;农业普查:10年一次,逢63.经常性调查制度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共同制定,进行年度和定期(半年、季度、月度等)经常性统计。例如:统计报表和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等共30项。4.非经常性统计调查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共同制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实施或一次性实施的专项调查、试点调查等临时性统计调查。《中国农村贫困监测统计调查制度》[29]管理机构与职责权限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统一管理和协调,国家统计局负责国家、部门和由省级统计机构及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省级统计机构负责省级以下统计机构及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统计局管理同级地方各类统计调查制度。[30]统计报表法定标识:表号;制定机关;批准文号/备案文号;有效期[31]《统计用区划代码》采用12位代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两条国家标准。县以上代码由1-6位组成;县以下代码由7-12位组成。[3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1、行业分类理想的基本单位是产业活动单位,也可以是法人单位;2、由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组成。[33]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34]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3个大类,16个中类[35]大中小型企业划分1.以法人企业作为划分规模的对象,划分为大、中、小型三类别;2.以从业人员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指标作为划分的依据。3.工业、建筑业以从业人员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指标;其他按从业人员数、销售额[36]基本单位\n1、境内除住户外拥有活动场所从事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划分为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2、法人单位,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其他法人。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主要条件)。3、产业活动单位,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4.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单产业法人本身就一个;多产业法人单位由两个或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37]非经济普查年份基本单位统计一般采用重点调查的方法。[38]增加值1、增加值是指常住单位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是GDP。增加值计算:生产法和收入法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9]中间投入:也称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计算范围要与总产出一致;必须是已经实际消耗掉的;必须是外单位提供的;[40]总产出:农林牧渔业(产品法);工业总产出(工厂法);建筑业总产出(按结算价格);批发零售业总产出(毛利)[41]批发零售业1.批发零售业反映商品流转活动过程和结果的指标:商品购进额、销售额、库存额2.库存商品包括(1)存放在本单位的仓库、货场、货柜和货架中的商品;(2)挑选、整理、包装中的商品;(3)已记入购进而尚未运到本单位的商品;(4)寄放他处的商品;(5)委托其他单位代销(未作销售或调出)尚未售出的商品;(6)代其他单位购进尚未交付的商品。[42]能源统计指标按其不同的属性和计量单位分为价值量指标和实物量指标,以实物量指标为主。[43]能源购进量核算原则(1)满足三个条件:到达本单位;经过验收;办理入库手续。入库手续前,已经使用或销售的,要计算购进量。(2)谁购进,谁统计。(3)下列情况不计算在购进量内:供货单位已发货,但尚未运到本单位,即使已经付款;货已运到本单位,但尚未办理验收、入库手续的;经验收发现的亏吨(按验收后的实际数量计算购进量);借入的,自产自用的,车间、工地上年领用今年退回的,以及加工来料(作价的除外)。[44]能源消费量是能源使用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的数量。五个原则:(1)谁消费,谁统计。(2)何时投入使用(第一道工序),何时计算消费量。(3)消费量只能计算一次(对反复循环使用的能源不重复计算)。(4)耗能工质(如水、氧气等)均不统计。(5)企业自产的能源,凡作为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燃料,又分别计算产量的,消费量要统计。[45]能源加工、转换1.能源加工、转换是指为了特定的用途,将一种能源(一次能源),经过一定的工艺,加工或转换成另外一种能源(二次能源)。2.能源加工、转换投入是指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所消费能源数量。3.用于能源加工、转换的能源不能算作原材料。4.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的能源投入量不包括:(1)能源加工、转换装置本身工艺用能和其它设备用能,如发电设备的电动机用电,发电点火用燃料,通风设备用电、炼焦炉预热原料用的焦炉煤气以及设备运行用的动力等。(2)车间用能。(3)辅助生产系统用能。(4)经营管理用能。(5)除上述各项以外的其它非生产用能。[46]资产1、资产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和递延资产。2、流动资产分为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不超过一年)、应收及预付款和存货。3、短期投资是能够随时变现且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n4、无形资产: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者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1)可辨认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2)不可辨认的:商誉[47]负债1、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2、流动负债指企业债务的偿还期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的短期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等。3、长期负债指企业债务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48]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实收资本按照投入资产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货币投资、实物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实收资本按照所有者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投入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49]增值税1、增值税以法定增值额为课税对象。计税依据是纳税人销售货物的销售额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营业额。税率:4%、6%、13%、17%2、应交增值税:企业按税法规定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劳务等增加货物价值的活动,本期应交的税金。3、进项税额: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4、销项税额: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50]财政拨款:单位本年度实际收到的上级财政拨款,含一般预算拨款和基金预算拨款。[51]收支结余指行政(事业)结余和经营收支结余的合计。行政(事业)结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年度各项事业收入与支出相抵后余额。经营收支结余是事业单位年度各项经营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52]经营税金:事业单位经营活动应交纳的税金。[53]单位从业人员1、单位从业人员:在企业、事业、机关、社团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2、包括:在岗职工和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兼职人员、从事第二职业的。3、注意点:不包括在单位从业人员中,重点注意:一是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人员、二是不在单位工作但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三是家庭工。[54]从业人员的统计原则:谁支付劳动报酬谁统计。[55]长期职工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在岗职工。包括原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长期临时工以及原国有单位使用的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的人员和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原计划外用工。临时职工不足一年的在岗职工[56]城镇失业率=城镇失业人数÷(城镇就业人数+城镇失业人数)×100%[57]平均实际工资指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平均的实际工资。平均实际工资=报告期实际工资÷报告期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58]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指标。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一般按预算价格计算。[59]房屋建筑面积1.施工房屋面积指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的面积和上期开工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以及上期已停建在本期复工的房屋面积。本期竣工和本期施工后又停缓建的房屋,其建筑面积仍计入本期施工房屋面积中。2.房屋新开工面积报告期内新开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以单位工程为核算对象。指整栋房屋的全部建筑面积,不能分割计算。3.竣工房屋面积全部完工,达到住人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可正式移交使用的各栋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4.竣工房屋价值不仅包括该竣工房屋在报告期内完成的价值,也包括跨年施工的房屋在本期以前完成的价值。未竣工而转让给其他单位的房屋建筑工程,出让单位不计算竣工价值,待接受单位继续施工并符合竣工条件后,由接受单位计算其竣工价值,包括出让单位在出让前所完成的价值。竣工房屋价值一般按结算价格计算。[60]房地产开发投资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建设公司及其他房地产开发法人单位和附属于及其他法人单位实际从事房地产开发或经营活动的投资。不包括单纯土地交易。\n综合应用题(重点前面六题)[综合题1]1998年,甲、乙两企业人数及月工资分组资料如下:月工资(元)甲乙400以下42400-6001518600-8008473800-10001261031000以上28421)各组组中值为(3005007009001100)2)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加权算术平均)3)甲、乙两企业工人月平均工资为(甲823.74元、乙838.66元)4)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甲企业标准差162.96元,乙企业标准差175.19元)(甲企业离散系数为19.87%,乙企业离散系数为20.89%,甲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大)[综合题2]已知某地区某年有关经济发展的综合统计资料如下:1)农业总产出为12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40亿元;2)工业总产出为35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250亿元;3)建筑业总产出为150亿元,中间投入为90亿元;4)运输邮电业总产出为110亿元,中间投入为70亿元;5)贸易,餐饮业总产出为10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50亿元;6)盈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为9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30亿元;7)非盈利性服务业经常性费用支出为35亿元,固定资产价值为100亿元,虚拟折旧费按固定资产价值的5%计算;8)全地区劳动者报酬为320亿元,固定资产消耗为40亿元,生产税收入为100亿元,生产补贴为60亿元,营业盈余为30亿元.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该地区生产总值(GDP)可采用的方法为(生产法)(收入法)2)该地区生产总值(GDP)为(430亿元)(120-40)+(350-250)+(150-90)+(110-70)+(100-50)+(90-30)+(35+100×5%)=430亿元或=320+40+(100-60)+30=430亿元3)该地区工业增加值率为(28.6%)[增加值率=(增加值÷总产出)×100%](350-250)/350×100%=28.6%4)收入法增加值由(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综合题3]某工业企业报告期内劳动者报酬为210万元,生产税为80万元,财政补贴为20万元,所得税为15万元,固定资产折旧为25万元,营业盈余为40万元,且增加值率为中间投入率的两倍。(1)该企业报告期增加值为(  335 )万元。(2)该企业报告期中间投入为( 167.5 )万元(3)该企业报告期总产出为(  502.5 )万元。(4)下列关于增加值的表述中,( 生产法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加中间投入,生产法增加值一般采用“产品法”进行计算 )是错误的。[综合题4]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产品名称价格(元/件)销售量(件)基期p0报告期p1基期q0报告期q1甲20022040005000乙10012080006000丙16015030004000\n若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和零售价格指数,并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1)销售量指数为(107.69%)。(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8.04%)。(3)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为(销售量变动,使销售额增长7.69%,增加16万元)。(4)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为(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增长8.04%,增加18万元)。[综合题5]某企业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表:产品名称单位产品成本(元/吨)产量(吨)基期p0报告期p1基期q0报告期q1甲3503205060乙1801765050丙3030160200若根据上表资料编制三种产品的总成本指数,成本总指数,产量总指数,并分析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和产量变动对产品总成本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1)总成本指数(108.62%)(2)产量总指数为(115.02%)(3)成本总指数为(94.44%)(4)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变动,使总成本下降5.56%,减少2000元(5)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5.02%,增加4700元[综合题6]火电厂2007年年末的煤炭库存情况如下: ① 分库存放煤炭50万吨;(√) ② 第一车间领取的3万吨煤炭尚未进入第一道生产工序;(√) ③ 已拨给外单位委托加工的煤炭6万吨; ④ 从外单位借入并已入库的煤炭5万吨;(√) ⑤ 已运达本企业尚未入库的煤炭4万吨; ⑥ 代外单位保管的煤炭7万吨; ⑦ 清点盘库查出的账外煤炭1万吨;(√) ⑧ 已查证丢失的煤炭1万吨; ⑨ 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煤炭1万吨; ⑩ 不属于正常周转的超储积压煤炭2万吨。(√)根据所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能源库存核算的原则是(时点性原则)(实际数量原则)(以验收合格、办理入库手续为准)(能源生产企业按所有权原则统计)。(2)能源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库存包括(未办理退库手续的有质量问题的产品)。\n(3)该企业2007年末的煤炭库存量为(61)万吨。(4)下列关于库存量的表述中,(清点盘库时查出的账外库存不包括在企业库存量中)是错误的。[综合题7]某厂生产某种产品,上年实际单位成本1000元,本年度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5%,而实际单位成本降低了8%,同时,计划规定该厂本年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而实际提高了15%。请回答:(1)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96.84%,超额3.16%完成计划)(2)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104.5%,超额4.5%完成计划)[综合题8]某市2006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资料如下表:某市2006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单位:万人时间1月1日3月1日7月1日11月1日12月31日从业人员140.2142.5144.1149.5148.81)该数列属于(时点数列)(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不能相加)2)2006年该市的平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为(145.12)3)计算2006年该市年平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的方法称为(加权序时平均法)4)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应尽可能地收集(月度数据)[综合题9]某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资料如下表:某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单位:万元年份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工业增加值200220231240252262(1)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数列属于(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时期数列)(2)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量为(12.40)万元。(3)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年平均工业增加值为(234.17)万元。平均工业增加值=(200+220+231+240+252+262)÷6=234.17[综合题10]某公司2004年12月8日成立,从业人员28人,12月12日录用9人,12月28日解聘6人。根据所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司2004年年末人数为(31)人:28+9-6=312)该公司12月份平均人数为(27)人:[28×4+37×16+31×4]÷31=27人3)该公司全年平均人数为(2)人:[27/12=2人]4)该公司使用的下列人员中(实习学生)(内部退养人员)不应该计入在岗职工总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