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复习资料 9页

  • 43.08 KB
  • 2022-07-30 发布

组胚复习资料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等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使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着红色过碘酸希夫反应(PAS反应)多糖/蛋白聚糖----紫红色沉淀生物膜细胞外膜(细胞膜)(单位膜)细胞内膜(内膜系统)化学成分:类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生物膜为两暗夹一明三层结构液态镶嵌模型:以液态类脂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功能不同蛋白质;多糖和蛋白质、脂类形成糖衣线粒体:细胞的供能站,除红细胞外,存在于各种细胞中组成:双层单位膜围成,内层折叠为嵴功能:通过生物氧化产生能量(ATP),供给细胞的生命活动内质网糙面内质网(RER):单层单位膜围成的扁平囊状结构,表面附着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质光面内质网(SER):单层单位膜围成的分支小管状结构,表面无核糖体,具有多种功能染色质由遗传物质DNA和组蛋白在细胞间期的形态表现基本结构单位为核小体HE染色常染色质(着色钱),有活性,RNA转录异染色质(强嗜碱性),功能静止微绒毛定义:细胞游离面胞质和胞膜向外伸出的细小突起LM:纹状缘(小肠)刷状缘(肾小管)功能: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吸收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向外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有节律性摆动的能力EM:29细胞连接种类1.紧密连接(闭锁小带)位置:侧面近游离面处形态:相邻细胞胞膜呈网格嵴彼此融洽,细胞间隙消失功能:阻止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间隙2.中间连接(黏着小带)位置:紧密连接下方形态:功能:黏着作用、保持细胞形状、传递细胞收缩力3.桥粒(黏着斑)上皮细胞间最牢固的连接位置:中间连接的深部形态:功能:加固连接4.缝隙连接位置:侧面深部形态:细胞间断性融合,连接点由两侧连接小体(6个亚单位)合并而成,中间有低电阻的管道功能:交换小分子物质和离子,传递化学信息连接复合体: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连接在一起质膜内褶形态:细胞基底胞膜向胞内折叠,胞质内含纵行排列线粒体,形成光镜下可见的纵纹功能:扩大基底表面积,增强水、电解质的转运能力\n巨噬细胞来源:血液内单核细胞LM:胞体形态不规则,胞质嗜酸性,核小色深EM:表面有皱褶和突起;胞内有大量溶酶体、吞噬体、残余体、微丝、微管等功能(1)变形运动和吞噬作用(2)参与免疫应答(抗原呈递和调节作用)(3)分泌功能(溶菌酶、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补体等)肥大细胞胞质内充满异染性颗粒参与过敏反应分子筛:蛋白多糖构成许多微孔隙的大分子立体结构,具有屏障作用血浆:全血加抗凝剂并离心得上层淡黄色液体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有形成份正常值红细胞(3.5~5.5)×1012/L♂(4.0~5.5)×1012/L血红蛋白♂120-150g/L♀(3.5~5.0)×1012/L♀110-140g/L白细胞(4.0~10)×109/L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3%嗜碱性粒细胞0%~1%单核细胞3%~8%淋巴细胞25%~30%血小板(100~300)×109/L同源细胞群:由同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而来的2-8个细胞聚集在一起类型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纤维胶原原纤维弹性纤维胶原纤维骨单位(哈弗斯系统):位于内、外环骨板间,以中央管为轴心,由4-20层同心圆筒状骨板围成,其长轴与骨干长轴一致骨骼肌LM:胞体长圆柱体,外有基膜,多核居肌膜下方,肌浆内有肌原纤维、线粒体、糖原等。肌原纤维有明暗相间横纹,明带-I带,暗带-A带,A带间的浅色带-H带,H带中央深色线-M线;明带中央深色细线-Z线。两相邻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为肌节(1/2I带+A带+1/2I带)EM肌原纤维:由粗、细肌丝组成粗肌丝成份:肌球蛋白分子(含ATP酶)细肌丝成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功能:粗、细肌丝间滑动引起肌肉收缩横小管:位于A带与I带交界处,肌膜向内凹陷成小管网,分支在每根肌原纤维周围,走向和肌原纤维长轴垂直功能: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到肌节闰盘:心肌纤维呈短柱状,多数有分支,相互连接成网状,相邻两心肌纤维的连接处称闰盘,凹凸相连,形状呈阶梯状。电镜下可能不明显,需要较好制样手法和经验\n神经元(一)结构胞体:位于脑、脊髓灰质和神经节内胞膜:可兴奋性单位膜,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冲动胞核:大、圆,核膜和核仁清楚核周质(胞质)尼氏体分布: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内LM:颗粒状或块状,嗜碱性EM:发达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功能:合成蛋白质神经原纤维分布:神经元胞体突起中LM:丝状交织成网,嗜银性EM:微管+神经丝(中间丝)功能:支持神经元,参与物质运输(二)分类神经元突起数目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神经元功能感觉(传入)神经元(假单极、双极)运动(传出)神经元(多极)联络(中间)神经元(三)突触定义:神经元之间、神经元和效应细胞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结构类型化学突触——神经递质电突触——电流(缝隙连接)化学突触结构LM:钮扣状、银染棕黑色、为轴突终末的球状膨大紧贴另一神经元或效应细胞表面EM:(1)突触前成分(2)突触间隙(3)突触后成分突触前成分突触前膜:接触处轴突末端增厚的胞膜突触小泡:含神经递质突触后成分突触后膜:另一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与突触前膜相对应处的胞膜特化增厚部分,含离子通道和特异性受体突触间隙:20-30nm功能:细胞间传递信息血脑屏障:血液和脑组织间限制某些物质进入脑内的结构,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相对稳定,保证神经元的正常功能由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神经胶质膜组成\n有髓神经纤维周围有髓神经纤维神经膜细胞呈节段性包绕轴突外形成髓鞘中枢有髓神经纤维少突胶质细胞伸出叶片状突起包卷轴突而成蒲肯野纤维(束细胞):比心肌纤维粗而短、闰盘发达,含1-2个核,胞质中肌丝少位于边缘;传导冲动至心肌使其收缩淋巴细胞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NK细胞:无需抗原提呈细胞、抗体,即可直接杀伤病变细胞淋巴器官中枢淋巴器官(胸腺、骨髓)周围淋巴器官(淋巴结、脾等)血胸屏障皮质内毛细血管和周围结构间存在阻止大分子物质通过的结构——血胸屏障(保证胸腺细胞培育时不受外来抗原影响)由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血管周隙(含巨噬细胞)、上皮基膜和连续胸腺上皮细胞突起组成胸腺小体:胸腺髓质的特征性结构,小体外周细胞幼稚,近中心处成熟,中心完全角化、嗜酸性脾白髓(密集的淋巴组织构成)动脉周围淋巴鞘:包绕中央动脉的弥散淋巴组织鞘,含大量T细胞及少量巨噬细胞,属胸腺依赖区淋巴小结(脾小体):位于动脉周围淋巴鞘旁,帽部朝向红髓,主要为B细胞边缘区:位于白、红髓交界处,由淋巴组织和边缘窦组成淋巴细胞再循环\n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功能: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神经兴奋性)过少:呆小症(幼儿)甲状腺素   黏液性水肿(成人)过多:甲亢滤泡旁细胞功能:分泌降钙素,促进骨盐沉着,降低血钙甲状旁腺1.主细胞甲状旁腺激素,升高血钙2.嗜酸性细胞肾上腺皮质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主要是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吸钠排钾。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和皮质酮,调节糖和蛋白质代谢,并能抑制免疫应答和抗炎症。网状带:分泌雄激素和少量雌激素。垂体嗜色细胞(1)嗜酸性细胞数量较多、较大,胞质含嗜酸性颗粒a: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促进骨骼生长分泌过多:巨人症(幼年)肢端肥大症(成年)分泌过少:侏儒症b: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2)嗜碱性细胞数量少、大小不一,胞质含嗜碱性颗粒a: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素的合成和分泌b:促性腺激素细胞卵泡刺激素♀促卵泡发育♂促精子发生黄体生成激素(间质细胞刺激素)♀促排卵和黄体生成♂促雄激素分泌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糖皮质激素分泌垂体门脉系统的组成、位置和功能(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关系)答:大脑基底动脉环发出垂体上动脉,腺垂体主要接收来自垂体上动脉的血液。垂体上动脉从结节部上端进入神经垂体的漏斗,在该处分支并吻合,形成窦状毛细血管网,称初级毛细血管网,这些毛细血管网与结节处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下行进入远侧部,再度分支并吻合成窦状毛细血管网,为次级毛细血管网。垂体门微静脉及其两端的毛细血管网共同构成了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产生的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在轴突末端释放,进入漏斗处的初级毛细血管网,再经垂体门脉系统达到远侧部的次级毛细血管网,调解腺垂体内各种腺细胞的分泌活动;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又调解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的分泌活动。\n皮肤的结构(一)表皮为皮肤浅层,是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1.角质形成细胞(多)基底层:附于基膜,单层矮柱状幼稚细胞,强嗜碱性棘层:4-10层多边棘细胞,胞质嗜碱性,含膜被颗粒颗粒层:2-3层扁平细胞,核、细胞器渐退化,含无膜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透明层:厚皮有,2-3层扁平细胞,核、细胞器退化,嗜酸性角质层:多层扁平的角化死细胞2.非角质形成细胞(少)黑素细胞分布:基底层细胞间形态:(特殊染色)多突起,有膜包黑素体功能:产生黑素,吸收紫外线郎格汉斯细胞分布:棘层细胞间形态:(特殊染色法)有树枝状突起,含膜包的伯贝克颗粒功能:属抗原提呈细胞(二)真皮乳头层:薄层致密结缔组织,真皮乳头(血管、触觉小体丰富)网织层:致密结缔组织,含皮肤附属器和环层小体皮脂腺开口于毛囊上部外泌汗腺(小汗腺)开口于表皮表面消化管壁由内向外都具有四层基本结构,分别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外膜。主细胞(胃酶细胞)分布:胃腺体和底部形态LM:胞体柱状,核圆居底部,胞质嗜碱性EM:顶部充满酶原颗粒、高尔基复合体,基部有粗面内质网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水解蛋白质壁细胞(泌酸细胞)分布:胃腺颈和体部形态LM:胞体大,圆锥形或三角形;核圆居中,胞质嗜酸性EM:游离面胞膜内陷-细胞内小管,管腔面有微绒毛;胞质内有滑面内质网样结构-微管泡系统 细胞内小管←→微管泡系统(分泌期)(静止期)功能1.分泌盐酸2.分泌内因子3.杀菌柱状细胞(吸收细胞)LM:高柱状,游离面有纹状缘EM:密集微绒毛(表面有糖衣,内含多种酶),丰富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滑面内质网、细胞侧面有连接复合体\n试述小肠与消化吸收有关的结构1.小肠上皮的三层凸起:皱襞、绒毛、微绒毛,增加了小肠的吸收表面积。2.微绒毛表面有一层细胞衣,上面有双糖酶、肽酶、胰蛋白酶和胰淀粉酶。3.有内因子受体,有助于维生素B12的吸收。4.柱状细胞的保质中有丰富的光面内质网、糙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参于脂类物质的吸收。5.绒毛中央的中央乳糜管运送乳糜颗粒。6.绒毛中毛细血管丰富,有利于氨基酸和葡萄糖的运输。7.少数分散的平滑肌细胞,可使绒毛收缩,促进血液和淋巴的运输。胰岛A细胞(甲细胞):20%,胞体较大,位于胰岛周边,产生高血糖素,使肝细胞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血糖升高B细胞(乙细胞):70%,胞体较小,位于胰岛中间,产生胰岛素,促葡萄糖进入细胞并合成糖原,血糖降低D细胞(丁细胞):5%,位于A、B细胞间,产生生长抑素,调节A、B细胞的分泌功能PP细胞:产生胰多肽,抑制胃肠运动、胰腺分泌及胆囊收缩肝小叶: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组成单位,由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窦周隙、胆小管组成。肝血窦:位于肝板间的毛细血管,通过肝板的孔互相沟通1.内皮细胞形态:多窗孔,无隔膜;细胞间隙大,无基膜;吞饮小泡丰富作用:通透性大,除血细胞外,血浆中多种成分均可通过2.肝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分布:肝血窦腔中窦周隙: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间的间隙。充满血浆,肝细胞的血窦面有大量微绒毛,是肝细胞和血液间交换物质的场所贮脂细胞功能:贮存维生素A和产生纤维贮脂细胞病理时成纤维细胞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肝门管区:位于肝小叶角缘处,含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的结缔组织肺小叶:每个细支气管及其所属的各级分支和肺泡成为一个肺小叶,是肺的结构单位。肺泡上皮:I型肺泡细胞:扁平,薄  功能:气体交换的部位II型肺泡细胞:圆形或立方形,核圆,胞质色浅,呈泡沫状;含嗜锇板层小体,主要为磷脂(表面活性物质)功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直径气一血屏障: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组成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2.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3.薄层结缔组织4.毛细血管基膜5.连续型内皮细胞\n肾小体球形,有双极(血管极和尿极)血管球:入球微动脉一→血管襻(有孔毛细血管)一→出球微动脉入球微动脉短且粗于出球微动脉压力大肾小囊壁层(单扁上皮)肾小囊腔脏层(足细胞)有初级、次级突起,紧包毛细血管外;次级突起呈栅栏排列,有裂孔,覆裂孔隔膜试述肾与原尿形成有关的结构答:1.肾小体(1)血管球:入球微动脉比出球微动脉粗,血管球内血压高能保持较高的血压,使血液中的水和小分子物质滤出血管壁进入肾小囊内。(2)有孔毛细血管有孔型、无孔膜——有利于小分子物质滤过内皮细胞带负电荷——选择性通透作用外有基膜——阻止大分子物质滤过(3)球内系膜细胞:合成基膜和基质吞噬功能调节血管球血流量2.肾小囊足细胞裂孔,半透膜,对离子有选择性透过作用3.滤过屏障功能:对滤液具有限制作用有孔cap内皮基膜足细胞裂孔膜近端小管形态(LM)曲部:多见,腔小不规则,单层锥体形或立方形上皮,细胞分界不清,核圆位于近基部,胞质嗜酸性,表面有刷状缘,基部有纵纹直部:各种结构不及曲部发达功能1)重吸收(85%水及无机盐离子、全部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2)排泄功能(H+、NH3等)远端小管形态LM:较少见,腔大,单立上皮,细胞分界清楚,核圆近腔面,胞质淡染,基部有纵纹功能重吸收Na+和水、分泌K+、H+、NH3,维持酸碱平衡;受醛固酮、抗利尿激素调节球旁复合体球旁细胞定义:入球微动脉近血管极处管壁平滑肌转变成上皮样细胞LM:立方形细胞,核圆居中,含分泌颗粒功能:分泌肾素致密斑定义:远端小管近血管极侧的上皮细胞分化而成的椭圆形斑形态:细胞变成高而窄并紧密排列功能:离子感受器,感受远端小管中的Na+浓度变化,调节球旁细胞分泌肾素球外系膜细胞\n血—睾屏障:(血管内皮细胞、基膜、结缔组织、生精小管基膜和支持细胞的紧密连接)睾丸间质(间质细胞)位置:生精小管间形态:成群分布,胞体大而圆或多边形,胞质嗜酸性,含丰富管状峭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和脂滴等,核圆居中功能:分泌雄激素原始卵泡初级卵母细胞:胞体圆,核大、浅染并居中,核仁清楚;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46,XX(4nDNA)卵泡细胞:单层扁平细胞,外有基膜初级卵泡初级卵母细胞:变大卵泡细胞:单扁细胞→单立或多层细胞两种细胞间出现透明带,卵泡外出现卵泡膜次级卵泡初级卵母细胞:变大卵泡细胞:卵泡细胞间出现卵泡腔、卵丘和放射冠,内含卵泡液,卵泡腔外的卵泡细胞成颗粒细胞,形成粒层卵泡膜内层:细胞多(膜细胞),血管多外层:纤维多、结缔组织   膜细胞和颗粒细胞联合产生雌激素成熟卵泡黄体定义:黄体生成素作用下,排卵后卵泡壁细胞增生分化,形成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黄体组成颗粒黄体细胞+膜黄体细胞黄体功能:分泌孕酮和雌激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