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2 KB
- 2022-07-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目录第一章急性腹膜炎············2第二章腹股沟疝············6第三章肠梗阻疾病············10第四章急性阑尾炎············14第五章胆石病············19第六章胰腺疾病············25第七章急腹症············30第八章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34深静脉血栓形成.·········37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0第九章颅内压增高············4363\n第一章颅脑外伤············47第二章脑血管疾病··········49第三章胸腔闭式引流········52第四章前列腺增生症········54第五章精索静脉曲张········57第六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9第一章急性腹膜炎【定义】腹膜炎是发生于腹腔壁腹膜与脏腹膜的炎症,可由细菌感染、化学或者物理损伤等因素引起。按发病机制分为原发性腹膜炎与继发性腹膜炎,临床所称急性腹膜炎多指继发性的化脓性腹膜疾病相关知识。【疾病相关知识】(一)临床表现1.腹痛63\n是最重要的表现,持续性且程度剧烈,常不能忍受。疼痛范围多自原发病部位开始,随炎症扩散而波及全腹,但仍以原发病灶最显著。1.恶心、呕吐最初为腹膜受刺激引起的反射性恶心、呕吐,较轻微,并发麻痹性肠梗阻可发生持续性呕吐,呕吐物含黄绿色胆汁,甚至呈粪汁样。2.体温、脉搏变化骤然发病的病人,开始时体温正常,后逐渐升高。原有炎性病变者,发病时体温已上升,继发腹膜炎后更趋增高。但年老体弱者体温可不升。3.全身中毒表现随着病情进展,病人可相继出现高热、寒战、脉搏细速,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等一系列感染中毒症状。4.腹部体征腹胀明显,视诊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触诊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称腹膜炎体征,以原发病灶处最明显。(二)治疗积极处理原发病灶,消除引起腹膜炎的病因,清理或引流腹腔,控制炎症,促使腹腔内炎症尽快局限和吸收消退。【专科评估与观察要点】1.腹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范围。2.呕吐液的性状、颜色、量。3.体温变化。4.腹部体征变化5.24小时体液出入量。63\n1.有无膈下脓肿或盆腔脓肿的表现。【护理问题】1.疼痛与腹膜炎炎症反应和刺激有关。2.腹胀与肠麻痹有关。3.体温过高与腹膜炎毒素吸收有关。4.体液不足与腹腔内大量渗出、高热或体液丢失过多有关。5.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腹腔脓肿、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做好病人及家属的解释安慰工作,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焦虑,帮助其正确面对疾病。2.体位无休克情况下一般取半卧位,尽量减少搬动。病情稳定后,鼓励病人适当活动。3.禁食、胃肠减压及时性胃肠减压,一减轻腹痛和腹胀,胃肠减压期间做好口腔护理,同时注意对病人营养支持,必要时输血、血浆,注意有效循环血量的维持。4.控制感染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5.对症护理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减轻不适。已确诊的病人可酌情使用止痛剂减轻疼痛,未明确诊断这暂不使用,以免掩盖病情。(二)术后护理1.体位与活动63\n病人手术后给予平卧位,全麻未清醒者头偏向一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清醒或硬膜外麻醉病人平卧6小时后改半卧位。鼓励病人多翻身,多活动,预防肠粘连。1.禁食、胃肠减压术后继续禁食、胃肠减压,肠蠕动恢复后,拔出胃管并逐步恢复经口饮食。2.补液、控制感染和营养支持根据医嘱合理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并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继续使用抗生素控制腹腔感染。3.切口和引流管的护理正确连接各引流装置并妥善固定,如有多根引流管时贴上标签标明放置位置,经常挤捏引流管以免堵塞,当引流液量减少、色清、病人体温与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可考虑拔管。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如有渗血及时换药,及早发现切口感染现象。【健康指导】1.提供疾病护理知识向病人说明非手术治疗期间禁食、胃肠减压、半卧位等护理措施的重要性,教会病人注意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2.饮食指导向恢复期病人介绍饮食的有关知识,鼓励病人少食多餐。多食富含蛋白质、能量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手术创伤的修复和切口愈合。3.康复指导解释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卧床期间进行床上活动,体力恢复后尽早下床走动,促进肠功能的恢复,防止肠粘连的发生。4.出院病人的健康指导63\n定期复查,并嘱咐病人出院后仍需注意体温和腹痛情况,如突然出现腹痛并逐渐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护理结局评价】1.腹痛缓解或减轻。2.体温正常,腹腔感染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3.组织灌注充足,体液平衡得到维持。4.生命体征平稳。5.情绪稳定,配合完成各项治疗。【急危重症观察与处理】感染性休克1.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肢端发凉、脉搏细速、神志恍惚或不清、尿量减少、血压下降。2.处理1)建立俩个静脉通道,以确保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流。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并注意有无急性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的表现,以便随时调整补液的量和速度。3)观察尿量与尿比重,以判断有无急性肾衰竭、补液量是否足够、休克有无好转。4)安置头胸及双下肢各抬高10°~30°卧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也有利于呼吸。5)促进气体交换,改善缺氧状态,保持呼吸道通畅。6)防止损伤和感染,对烦躁不安者,应妥善保护,防止坠床。63\n第二章腹股沟疝定义:腹股沟疝(inguinalhernia)可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的疝环突出,内向,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在穿过腹股沟管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为腹股沟直疝。【疾病相关知识】(一)流行病学腹股沟斜疝男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腹股沟直疝以老年人多见。(二)临床表现1.腹股沟斜疝主要表现是腹股沟区有一突出的肿块。有的病人开始时肿块较小,仅通过深环刚进入腹股沟管,疝环处仅有轻微坠胀感。疝嵌顿绞窄时可发生肠梗阻,严重者可发生脓毒血症。2.腹股沟直疝主要表现为病人直立时,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外上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平卧后疝块多能自行消失,不需用手推送复位,极少发生嵌顿。腹股沟直疝的临床表现应与腹股沟斜疝相鉴别(表2-1)。63\n表2-1斜疝和直疝的临床特点区别斜疝直疝发病年龄突出途径疝块外形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精索与疝囊的关系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嵌顿机会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由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疝块不再突出精索在疝囊后方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较多多见于老年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半球形,基底较宽疝块仍可突出精索在疝囊前外方疝囊劲在腹壁下动脉内侧极少【专科评估与观察要点】1.疝块的部位、大小、形状、质地、有无压痛、能否回纳。2.有无肠梗阻和长绞窄征象。3.术后有无阴囊水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4.有无腹内压升高的因素及疝复发。【护理问题】1.疼痛与脏器或组织嵌顿,血运减少,缺血缺氧有关。2.知识缺乏:缺乏预防腹内压增高的有关知识。3.体液不足与嵌顿疝或绞窄性疝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有关。4.潜在并发症:阴囊水肿、疝复发、切口感染。【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休息疝块较大者应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病人离床活动时建议使用疝带压住疝环,避免腹腔内容物脱出而造成疝嵌顿。2.病情观察63\n病人若出现明显腹痛,伴疝块突然增大、发硬且触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要高度警惕嵌顿疝发生的可能,立即通知医生紧急处理。1.避免腹内压升高择期手术的病人,若术前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腹内压升高的因素,应对症处理,控制症状后在手术。指导病人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保持排便通畅。吸烟者应在术前2周戒烟。对年老、腹壁肌薄弱者或切口疝、复发疝的病人,术前注意加强腹壁肌锻炼,并练习床上排便、使用便器等。2.完善相关术前准备术前晚灌肠,清除肠内积存粪便,防止术后腹胀及排便困难。进入手术室前,嘱病人排尿,以防术中误伤膀胱。嵌顿性疝及绞窄性疝病人多需急诊手术。除一般护理外,应予禁食、输液、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胃肠减压、备血。(一)术后护理1.休息与活动病人术后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降低腹股沟区切口的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切口疼痛。一般术后3~5天可考虑离床活动。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人可早期离床活动,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等病人适当延迟下床活动。2.饮食术后6~12小时,若无恶心、呕吐,可进流食,逐步改为半流食、软食及普食。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应禁食,待肠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63\n1.防止腹内压升高的因素术后指导病人在咳嗽是用手掌按压、保护切口。保持排便通畅,因麻醉或手术刺激引起尿潴留者,积极诱导排尿或针灸,促进膀胱平滑肌的收缩,必要时导尿。2.预防并发症为避免阴囊内积血、积液和促进淋巴回流,术后可用丁字带托起阴囊,并密切观察阴囊肿胀情况,预防阴囊水肿。切口感染是引起疝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绞窄性疝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术后须应用抗生素,及时更换污染或脱落的敷料,一旦发现切口感染征象,应尽早处理。【健康指导】1.病人出院后应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等。2.减少的消除引起腹外疝复发的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防止术后复发3.调整饮食习惯,保持排便通畅。4.定期随访,若疝复发应及早诊治。【护理结局评价】1.病人焦虑程度减轻,配合治疗。2.病人腹痛得以缓解。3.病人掌握预防腹内压升高的有关知识。4.病人未发生阴囊水肿、切口感染。若发生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63\n第三章肠梗阻疾病【定义】肠梗阻(intestinalobstruction)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过肠道,它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中医称因饮食不节、劳逸失调、情志不畅等而使肠道气血痞结、通降失调所致。以腹痛、呕吐、腹胀、便闭、无排气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肠。【疾病相关知识】1、症状(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变现为阵发性腹部绞痛伴高调肠鸣音。当病人出现腹痛间歇期缩短,腹痛持续、剧烈时,应考虑为可能出现绞窄性肠梗阻。(2)呕吐:早期可出现反射性呕吐,呕吐物多为食物或胃液。(3)腹胀:腹胀一般出现较晚,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梗阻腹胀不明显,地位梗阻腹胀明显,遍及全腹。(4)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的病人不再有排气排便,但梗阻初期,不全性肠梗阻可有少量的排气排便。绞窄性肠梗阻可排出血性黏液样便。2、体征63\n(1)腹部:视诊时,机械性肠梗阻常可见胃型、肠型和异常蠕动波;扭转性肠梗阻腹部隆起多不均匀对称;麻痹性肠梗阻则呈均匀性全腹膨胀。触诊时,绞窄性肠梗阻可有固定压痛和腹膜刺激征;叩诊时,绞窄性肠梗阻腹腔内有渗液,移动性浊音可呈阳性。听诊时,机械性肠梗阻肠鸣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或金属音;麻痹性肠梗阻则肠鸣音减弱或消失。(2)全身:肠梗阻早期多无明显全身改变,晚期可有唇干舌燥、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水脱水体征。绞窄性肠梗阻或脱水严重时可出现中毒和休克征象。3、资料:尽快解除梗阻,纠正因梗阻引起的全身生理功能紊乱。无论是否手术,都需要基础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防治感染和中毒;以及对症治疗,如明确诊断后应用镇静剂、镇痛剂等。必要时手术治疗。【专科评估与观察要点】1、腹痛和腹胀程度、范围。2、腹部体征有无变化。【护理问题】1体液不足与肠腔内积液、大量呕吐、禁食、胃肠减压等有关。2舒适的改变;腹痛、腹胀与梗阻部位以上肠管膨胀有关。3焦虑与病人不了解诊治过程及护理有关。4、潜在的并发症:休克、腹腔感染、肠坏死、切口感染等。【护理措施】(一)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1、饮食禁饮食,待梗阻缓解,病人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消失后可进流食(忌甜食、牛奶),以后逐渐转为半流食。2、胃肠减压63\n妥善固定胃管,保持持续有效胃肠减压。减压期间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卫生。3、体位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协助其取半卧位,有利于膈肌下降减轻腹胀对呼吸及循环的影响。4、合理输液密切观察并准确记录病人的呕吐量、胃肠减压量及尿量等,根据呕吐情况、缺水体征、出入量、血清电解质水平及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输液。5、防治感染遵医嘱按时准确应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6、解痉止痛明确诊断并确定无绞窄或肠麻痹发生后可用阿托品等解除肠管痉挛,缓解疼痛。禁用吗啡类镇痛药,以免掩盖症状,延误治疗。7、严密观察病情定时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全身状况、腹部症状及体征。8、心里护理护士应帮助病人表达自己的情绪,给病人解释有关的检查结果、治疗护理的方法,使病人能够配合治疗及护理。(二)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手术治疗病人的术前护理同非手术治疗护理,并作常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如下:1、密切观察病情当病人体温持续升高,出现腹痛、腹胀等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及时联系实验室或其他检查。2、体位和活动63\n病人术后麻痹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及引流。术后应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3、饮食及胃肠减压护理,术后禁食、胃肠减压,经静脉补液。胃肠减压期间应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停止胃肠减压,进流食,以后逐渐过渡为半流食及普食。4、引流管护理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常,观察并记录减压及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当引流量逐渐减少,色变淡时可准备拔出引流管。【临证(症)施护】(1)腹痛加剧者,遵医嘱针刺或药物止痛。(2)蛔虫、粪石引起的梗阻,遵医嘱口服或胃管注入植物油或液体石腊。【健康指导】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禁食及胃肠减压对治疗疾病的意义,取得配合。2、鼓励病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防止术后肠粘连。3、出院后注意饮食调节。勿暴饮暴食,饭后避免剧烈活动。4、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腹部受凉,保持大便通畅。5、出院后在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护理结局评价】1、体液维持平衡状态。2、疼痛及腹胀减轻,舒适感增加。63\n3、焦虑减轻,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4、并发症得到预防或及时发现和处理。第四章急性阑尾炎【定义】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发病主要与阑尾官腔堵塞及细菌入侵有关。分为下列四种病理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行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评估】1.腹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腹肌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2.有无恶心呕吐。3.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心理状态。4.辨证评估(1)气滞血瘀型脘腹胀满,恶心,嗳气,纳呆,右下腹痛,拒按,或出现包块。(2)瘀滞化热型湿重于热者,脘腹痞满,腹部剧痛,口渴,不欲饮;热重于湿者,有高热,腹痛较剧,拒按。(3)热毒炽盛型全腹胀痛拒按,甚至腹硬,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唇干口臭,呕恶不食。【疾病相关知识】(一)流行病学63\n多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一)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包括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胃肠道症状及全身症状。右下腹固定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二)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或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措施主要包括禁食、休息、应用有效抗生素、补液治疗及对症处理等。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急性穿孔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腹腔冲洗,比根据情况放置腹腔引流。阑尾周围脓肿先行非手术治疗,3个月后再行手术切除阑尾。【专科评估与观察要点】1.腹痛部位、性质、范围。2.体温变化。【护理问题】1.疼痛与阑尾炎症刺激及手术有关。2.体温过高与阑尾炎症有关。3.焦虑与起病急、担心手术有关。4.术前潜在并发症:弥漫性腹膜炎、门静脉炎。5.术后潜在并发症:出血、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粪瘘等。【护理措施】63\n(一)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1.加强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腹痛及腹部体征的情况。如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增快,提示炎症已有扩散。2.控制感染遵医嘱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3.缓解疼痛卧床休息,取半卧位,右膝屈曲,该姿势使腹肌松弛,可减轻疼痛。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给予解痉剂,禁用吗啡或者哌替啶,以免掩盖病情。4.心理护理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反应,适时地给其讲解有关知识,减轻病人对手术的焦虑及恐惧,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5.对症护理禁食,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液,保持水及电解质平横。高热病人可给予物理降温。便秘者禁忌灌肠和使用泻剂。(二)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1.加强病情观察检测生命体征,并准确记录。注意观察病人腹部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2.体位和活动病人术后采取去枕平卧位,全身麻醉清醒或硬膜外麻醉6小时后可取半卧位。术后应鼓励病人早期离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3.饮食护理术后禁食、胃肠减压,经静脉补液。待肛门排气后,可进流食,避免甜饮料或牛奶。进流食后无不适反应,可改进半流食,如粥、米糊等,以后逐渐过度为普食。4.切口和引流管护理63\n保护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污染敷料,并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健康指导】1.应给非手术治疗病人解释治疗目的,教会病人自我观察临床表现的变化。2.应嘱阑尾周围脓肿病人出院3个月后应再次入院行阑尾切除术。3.嘱病人出院后若发现异常,如腹痛、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就诊。4.慎起居,防感冒,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5.避免饮食不节及饮食后剧烈运动,纠正便秘。6.保持良好情绪。7.症状好转无合并症者,应有计划地进行适当运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护理结局评价】1.疼痛减轻。2.体温恢复正常,舒适感增加。3.焦虑好转或消失,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4.并发症得到预防或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观察及护理】(一)腹腔内出血由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系膜血管出血引起,表现为手术后24小时内腹痛、腹胀,血压进行性下降、脉搏增快、面色苍白。应立即平卧、吸氧、补液、输血,报告医生,做好手术止血准备。(二)切口感染63\n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行阑尾炎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手术后2~3天,切口疼痛,局部红肿、压痛,按压有波动感,可确定为切口感染。应报告医生,穿刺抽脓或拆线敞开切口,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放置引流,定期换药直到愈合。(一)腹腔脓肿常发生于年老体弱,或者穿孔性阑尾炎术中腹腔脓液清理引流不彻底的病人。表现为手术后5~7天体温再次升高,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加,伴有里急后重,护理同急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二)粪瘘多因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盲肠损伤、或并发盲肠结核、癌等引起,很少见。表现为发热、腹痛、切口有气体及粪便样物溢出,不易愈合。应加强皮肤护理,局部可涂氧化锌软膏,防止皮肤糜烂。多数粪瘘经非手术治疗可闭合自愈。如长期不愈合需要手术修补。(三)粘连性肠梗阻阑尾切除术后发生肠粘连的机会较多,与局部炎症、手术损伤、异物、术后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手术后应早期离床活动,预防肠粘连的发生。第五章胆石病【定义】胆石病是指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63\n【疾病相关知识】(一)流行病学发病率约占人群5.6%,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女性多于男性,肥胖及多次妊娠妇女更多。(二)临床表现根据部位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同时还与有无感染及梗阻有关。胆囊结石有的病人可终生无症状,症状出现与否与结石的大小、部位,是否合并感染、梗阻及胆囊的功能有关。1.胆囊结石胆绞痛是其典型的表现,右下腹阵发性绞痛,剧烈难忍,并向右肩胛部或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和发热,常在进油腻食物后发作,Murphy征(+)。随胆囊炎症反应程度,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脉搏加速等感染征象,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中毒症状。2.胆道结石当结石阻塞胆管并继发感染时可典型的胆管炎症状,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称Charcot三联征。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道梗阻未解除,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可发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人除具有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外,还可出现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表现,即Reynolds五联征。4.肝内胆管结石可多年无症状或仅有肝区或胸背部胀痛不适。合并感染时除有Charcot三联征外,还易并发胆源性肝脓肿、胆管支气管瘘。晚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症。63\n(三)治疗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法。有开腹胆囊切除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俩种。胆管结石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形管引流。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应紧急手术解除胆道梗阻病因,及早而有效地降低胆管内压力,常采用胆总管切开减压、T形管引流术。【专科评估与观察要点】1.腹痛的诱因、性质、部位、程度及有无放射痛等。2.有无寒战、高热等。3.黄疸出现时间、变化过程及程度。4.有无表现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等。5.生病体征。6.切口及敷料有无渗血。7.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护理问题】1.焦虑与胆道疾病反复发作,复杂的检查和担心治疗效果有关。2.疼痛与炎症刺激、胆管结石、梗阻、感染有关。3.体液不足有发热、呕吐、引流、禁食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消耗增加有关。5.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梗阻黄疸、引流液的刺激有关。6.63\n潜在并发症:休克、胆瘘、腹腔感染、肝功能不全、胆道结石残留。【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术前应根据病人不同文化层次和疾病情况,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病人提出的有关问题作细致地解释和安慰,从而消除病人对术前的各项检查和手术产生的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和顾虑。2.疼痛的护理胆绞痛发作时可采用下肢弯曲的仰卧位或侧卧位等舒适的体位,以减轻腹壁紧张,使腹痛减轻;必要时,肌肉注射解痉止痛剂。3.改善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慢性或手术治疗病情稳定者,给以低脂肪、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4.病情观察胆道疾病多为急、重症,病情变化快,应动态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循环血容量,心、肺功能状态。若出现腹痛加重、腹痛范围加大等应考虑病情加重,并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处理。5.术前准备拟行胆肠吻合术者,术前3日口服卡那霉素、甲硝唑等,术前1日晚行清洁灌肠。术前留置胃管。(一)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术后血压平稳性半卧位,胃肠功能恢复后给予流质饮食,3~5天后给予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禁食油腻食物及饱餐。2.病情观察63\n术后早期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腹部症状和体征,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引流液的色、量、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处理。1.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术后禁食、胃肠减压期间及时补充晶体和胶体液,以维持内环境稳定,必要时记录出入液量。2.防止感染观察病人体温变化,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做好引流管的护理。、(一)腹腔及胆囊、胆道引流管的护理1.做好标记按引流管安置部位,分别标明如胆囊造瘘管、胆总管T形管、胆肠吻合口内支撑官等。2.妥善固定术后应检查引流管是否妥善固定,避免受压、扭曲或滑脱,并分别接床边无菌瓶或袋。平卧时引流管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以防胆汁逆流引起感染。3.严密观察术后观察每日引流胆汁的量、颜色、性质及其有无沉淀物,并做好记录。4.无菌操作在进行引流管伤口换药及定期更换引流瓶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长期置管者,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1~2次。5.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引流管的通畅,如发现引流不通畅,可以用手挤捏导管或用无菌盐水冲洗,但压力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胆管炎。6.拔除63\n胆囊造瘘管一般在2周以后拔除。胆总管T形管拔出时间一般为14~16天。T形管胆汁量每天为200~400ML左右,如胆汁正常且流量逐渐减少,可先试行夹管1~2天,如病人无不适可经T形管胆道造影,如无异常,开放引流胆道造影剂24小时以上,可再夹管2~3天,仍无症状可拔管。【健康指导】1.告诉病人手术可能放置引流管及其重要性,带T形管出院的病人解释T形管的重要性,告知出院后注意事项。2.指导饮食,告知病人理解低脂肪饮食的意义并能够执行。3.低脂肪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劳逸结合保持良好心态。4.不适随诊,告诉胆囊切除术后常有大便次数的增多,数轴数月后逐渐减少。由于胆管结石复发率高,若出现腹痛、发热、黄疸等不适时应及时来医院复诊。【护理结局评价】1.疼痛得到有效控制,无疼痛的症状和体征。2.体温恢复正常,感染得到有效控制。3.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纠正。4.心态平稳,能配合治疗和护理。5.营养改善,饮食、消化功能良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一)休克63\n胆石病时由于胆石梗阻,常伴有胆汁淤滞,易致继发性感染。感染发生后,胆管组织充血,水肿可加重胆管梗阻程度,可是胆管发生完全性梗阻,形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应紧急处理抗休克治疗,应用抗生素,尽快急诊手术解除胆道梗阻。(一)出血严密观察切口及引流管处有无出血或渗血情况。胆道手术后出血多见于黄疸、肝功能障碍、凝血机制障碍、胆囊手术中止血不完善等引起。一般术后腹腔引流管可极少量渗出血性液,如果出血呈现红色、量大,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二)胆瘘主要表现为术后或次日发生胆汁性腹膜炎或从腹腔引流管中流出胆汁。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进行相应的处理。第六章胰腺疾病一、急性胰腺炎【定义】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是胰酶分泌的消化酶被激活后对自身器官及其周围组织产生自身消化作用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疾病相关知识】(一)流行病学国内以胆道疾病为主,占50%以上,称胆源性胰腺炎,西方主要与过量饮酒有关,约占60%。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二)临床表现63\n1.腹痛 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于饱餐或饮酒后突然发作,腹痛剧烈,多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病变累及全胰时,疼痛范围较宽并呈束带状向腰背部放射。2.腹胀、恶心、呕吐与腹痛同时存在。呕吐剧烈而频繁,呕吐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偶见咖啡色,呕叶后腹痛不缓解3.腹膜炎体征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时压痛多只限于上腹部,常无明显肌紧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压痛明显,并有肌紧张和反跳痛,范围较广或延及全腹;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移动性浊音多为阳性。4.其他较轻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初期不发热或仅轻度发热。合并胆管炎者可伴寒战、高热。胰腺坏死伴感染时,高热为主要症状之一。重症胰腺炎病人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低血容量,乃至休克。伴急性肺功能衰蝎者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和发绀,还可有精神症状,包括感觉迟钝,意识模糊,乃至昏迷:严重者可有DIC表现。(三)治疗急性胰腺炎尚无继发感染者,均首先采取非手术治疗。目的是减少胰腺分泌,防止感染及MODS的发生。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继发感染者需手术治疗,手术包括:清除胰腺和周围坏死组织,腹腔灌洗引流,若为胆源性胰腺炎则应同时切除胆道梗阻,畅通引流。术后胃造瘘可引流胃酸,减少胰腺分泌,空肠造瘘可提供肠内营养。【专科评估与观察要点】1.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63\n2.腹膜刺激征。3.生命体征。4.引流管液量、颜色、性质。5.意识、尿量、有无休克及其程度。【护理问题】1.疼痛与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炎症、胆道梗阻有关。2.组织灌注不足与渗出、出血、呕吐,禁食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呕吐、禁食、胃肠减压和大量消耗有关。4.知识缺乏:缺乏有关疾病防治及康复的知识。5.潜在并发症:休克、MODS,肛瘘或肠瘘、出血、感染。【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的变化,观察腹部腹痛、腹胀情况及有无腹膜刺激征等。准确记录24小时出人液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记录尿量。(二)疼痛护理 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胰液的分泌,减轻对胰腺及周围组织的刺激。遵医嘱给予抗胰酶药、解痉药。协助病人变换体位,使之膝盖弯曲、靠近胸部以缓解疼痛。(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防治休克 63\n早期应根据医嘱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根据缺水程度、年龄和心脏功能调节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如病人有休克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医师积极抢救。(四)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严密观察病情,如病人出现口唇发绀,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时,应及时吸入高浓度氧气。减轻腹胀,改善呼吸。准备气管插管或呼吸机等设备,必要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五)营养支持治疗与护理禁食期间给予TPN支持治疗,待病情稳定、血淀粉酶恢复正常、肠麻痹消除后,可在肠外营养的同时,通过空肠造瘘管给予肠内营养,以选择要素膳和短肽类制剂为宜。若病人无不良反应,可逐步过渡到全胃肠内营养及经口进食。开始进食时应以少量米汤或藕粉为宜,逐渐增加营养素,限制高脂肪膳食。(六)引流管的护理术后放置引流管较多,包括胃肠减压管、腹腔引流管、双套管引流管、T形管、空肠造瘘管及导尿管等,应分别标明各引流管名称、放置部位并妥善固定。观察并记录各引流管引出液的量、颜色、性质等。定时更换各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七)腹腔双套管滋洗引流的护理1.妥善固定,保持有效引流;63\n2.应用生理盐水加抗生素行腹腔持续灌洗,灌洗的速度以每分钟 20~30滴为宜;3.观察并记录腹腔灌洗引出液的量、色、质。4.动态监测引流液的淀粉酶值,了解病情变化,若引流液混浊时应做细菌培养;5.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局部涂氧化锌软膏以防胰液、胆汁的腐蚀;6.拔管 病人体温正常并稳定10天左右,白细胞计数正常腹腔引流液少于5ml/d,引流液淀粉酶值正常后,可考虑拔管。拔管后应注意观察病人体温及有腹痛、渗漏等情况发生。(八)控制感染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口腔、尿路和肺部感染。(九)心理护理应理解病人的感受。耐心解答病人的问题,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护理措施。消除不良的情绪反应。【健康指导】1.帮助病人及家属认识胰腺炎,强调复发的重要性。出院后4~6周,避免举重物和过度疲劳。避免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2.告知病人油腻食物、暴饮暴食、饮食胆道疾病等是急性胰腺炎的诱发因素,以利病人及其家属防范,尤其强调戒酒的重要性。3.饮食.急性期告诫病人严格禁食。症状缓解后从低糖、低脂流质开始,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应忌油腻。出院后饮食应少量多餐,食用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63\n4.如有高糖血症,应定时查血糖、尿糖,遵医嘱使用降血糖药,控制血糖。5.加强自我观察、定期随访,若出现左上腹剧烈疼痛应及时就诊。【护理结局评价】1.病人疼痛减轻或得到控制。2病人体液维持平衡。3.病人营养状态得到改善。4.病人未发生感染或感染得到有效控制。5.病人已掌握与疾病有关的知识,能够积极配合治疗。6.病人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一)出血重症急性胰腺炎可引起应激性胃溃疡出血,应定期测血压,脉搏,观察病人呕吐物及排泄物的颜色,若因胰腺坏死而引起的胃肠道糜烂、出血,立即通知医师,遵医嘱应用止血药和抗菌药等,并做好急诊手术止血的准备。(二)胰月泉或腹腔脓肿急性胰腺炎术后2周出现发热、腹部肿块等,应做进一步检查,以及时诊断和治疗胰腺或腹腔脓肿。(三)胰瘘发生胰瘘63\n时,胰液可从腹壁渗出或腹腔引流管引出无色透明液。合并感染时,引流液呈脓性。应注意保持引流通畅,保护创口周围皮肤,防止胰液对皮肤的腐蚀。(四)肠瘘若病人出现腹膜刺激征,腹腔引流液含有粪样物质,即可诊断。应做好局部引流的护理,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第七章急腹症【定义】急腹症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的腹部疾病。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变化多,有一定的死亡率,需予以足够重视。【疾病相关知识】(一)临床表现腹痛是急腹症的主要临床症状,常同时伴随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或发热。腹痛的临床表现、特点和程度随病因、发生时间、始发部位、性质、转归而不同。外科急腹症特点为先有腹痛后有发热。(二)治疗禁饮食、胃肠减压、补液、解痉和抗感染治疗,并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必要时给予急诊手术治疗。(三)临症施护63\n(1)虚寒型腹痛,腹痛遇寒则发,宜保暖避寒,腹部可用腹带或置热水袋,忌生冷饮食(2)腹内有痈脓者,取半坐位,以防毒邪上雍(3)腹痛剧烈者,可遵医嘱针刺中脘,内关,天枢,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寒证可艾灸神阙,关元,中极,内服生姜糖水或用莱菔子,生姜炒热熨腹部。(4)腹胀痛着可耳穴压耔大肠,小肠,交感穴,也可行肛管排气。(5)腹痛伴大便秘结着,遵医嘱给大黄30克煎水保留灌肠,或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6)腹痛并发便血,高热,神昏,厥脱者,参照有关章节护理。【专科评估与观察要点】1.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2.生命体征。3.呕吐物颜色、性状。4.有无排气或腹泻。5.有无寒战、高热、黄疸。6.有无皮肤苍白、皮肤湿冷。7.尿量。【护理问题】1.急性疼痛与腹腔内器官炎症、扭转、破裂、出血、损伤和手术有关。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63\n与腹腔内渗液、呕吐、禁食、胃肠减压等导致的液体丢失有关。1.潜在并发症:腹腔内残余脓肿、瘘和出血。【护理措施】(一)减轻或有效缓解疼痛密切观察病人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和伴随症状有无变化,及与生命体征的关系;非休克病人取半卧位,有助减轻腹壁张力,减轻疼痛;禁食和有效胃肠减压;遵医嘱药物解痉和阵痛。(二)维持体液平衡消除病因;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容量,根据医嘱正确、及时和合理安排晶体和胶体的输注种类和顺序;准确记录出入水量。(三)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和护理1.腹腔内残余脓肿和瘘1)体位:腹部或盆腔疾病病人取斜坡卧位。2)有效引流:腹腔内置引流管时,须保持引流通畅,并观察引流物的量、色和质。3)加强观察:若引流物为肠内容物或浑浊脓性液体、病人腹痛加剧,出现腹膜刺激症,同时伴发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多为腹腔内感染或瘘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4)有效控制感染遵医嘱合理、正确地使用抗菌药物。2.出血1)63\n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并做好记录。包括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和尿量变化。若脉搏增快、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多为休克征象;若血红蛋白值及血压进行性下降,提示有腹腔内出血。1)根据医嘱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和应用之血药物。2)记录每小时尿量。【健康指导】1.嘱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2.保持清洁和易消化的均衡膳食。3.积极控制诱发急腹症的各类诱因,如有溃疡病者,应按医嘱定时服药;胆道疾病和慢性胰腺炎者需适当控制油腻饮食;反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者当避免暴饮暴食及饱食后剧烈运动。4.急腹症行手术治疗者,术后应早期开始运动,以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护理结局评价】1.病人腹痛得以缓解2.病人体液可维持平衡,已发生的代谢紊乱得以纠正。3.病人未发生腹腔残余脓肿、瘘或出血等并发症,或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有效治疗和护理。第八章(1)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63\n【定义】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指单纯涉及大隐静脉,浅静脉伸长、迂曲而呈曲张状态。【疾病相关知识】(一)流行病学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多发生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以大隐静脉曲张多见,单独的小隐静脉曲张比较少见;左下肢多见。静脉壁软弱、静脉瓣膜缺陷和浅静脉高压,是引起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二)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蜿蜒扩张、迂曲。1.早期仅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患肢小腿感觉沉重、酸胀乏力和疼痛。2.后期深静脉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破坏后,曲张静脉明显隆起,蜿蜒成团,可出现足靴样皮肤营养性变化,包括皮肤萎缩、变薄、脱屑、色素沉着、瘙痒、皮下硬结,甚至湿疹和溃疡形成或出血。【专科评沽与观察要点】1.静脉曲张部位、程度2,患肢有无踝部肿胀。3.局部皮肤营养状态。4.患肢血液循环情况。63\n5.局部伤口有无渗血及感染征象。【护理问题】1.活动无耐力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营养障碍、慢性溃疡有关。3.潜在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小腿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小腿慢性溃疡。【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促进下肢静脉回流缚扎弹性绷带或穿弹力袜、减轻下肢静脉血液淤滞及肿胀。2.保持合适体位卧床时抬高患肢30°~40°。坐时维持良好姿势,双膝勿交叉过久,以免压迫胭静脉,影响静脉糊回流。3.避免引起腹内压和静脉压增高的因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长时间站立。4.下肢皮肤薄弱处应加以保护,以免破损。5.术前皮肤准备备皮范围按患侧腹股沟手术的备皮范围及同侧整个下肢,如有湿疹和溃疡应加强治疗和换药,控制感染。(二)术后护理1.休息与活动卧床期问抬高患肢30°,指导病人做足背伸屈和旋转运动,术后24小时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以促进静脉回流,避免静脉血栓形成。2.弹性绷带应用63\n弹性绷带应自下而上包扎,保持合适的松紧度,以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和保持足部正常皮肤温度为适宜。包扎不应妨碍关节活动。弹性绷带一般需维持两周方可拆除。3.病情观察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局部切口有无红、肿、压痛等感染征象。4.有小腿慢性溃疡者,应继续换药,并使用弹性绷带护腿。【健康指导】1.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血管壁弹性。2.非手术治疗病人应坚持长期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术后宜继续应用1一3个月。3.平时应避免久站、久坐,保持良好的姿势,坐时避免双膝交叉过久休息时抬高患肢。4.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和紧身衣物,避免肥胖,保持大便通畅。【护理结局评价】1.病人活动耐力逐渐增加,增加活动量后有无不适感。2.病人有无发生小腿慢性溃疡等并发症,若发生得到及时发现与处理。3.病人可正确描述本病的预防知识,学会正确应用弹性绷带或穿弹力袜的方法。第八章(2)深静脉血栓形成【定义】63\n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及时治疗,急性期可并发肺栓塞(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后期则因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疾病相关知识】(一)流行病学静脉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索。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见于下肢。(二)临床变现主要变现为血栓静脉远端回流障碍的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根据血栓发生的部位、病程及临床分型不同而有不同临床表现。1.中央型 血栓发生于髂股静脉,左侧多于右侧。表现为起病急骤,患侧髂窝、股三角区有疼痛和压痛,浅静脉扩张,下肢肿胀明显,皮温及体温均升高。2.周围型 包括股静脉及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前者主要表现为大腿肿痛而下肢肿胀部严重:后者的特点为突然出现小腿剧痛,患足不能着地和踏平,行走是症状加重,小腿肿胀且有深压痛,距小腿关节过度背屈试验是小腿剧痛(Homans征阳性)。3.混合型 为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苍白(股白肿)和压痛,常有体温升高和脉率加速;任何形式的活动都可疼痛加重。若进一步发展,肢体极度肿胀而压迫下肢动脉并出现动脉痉挛,从而导致下肢血供障碍,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进而足背和小腿出现水疱,皮肤温度明显降低并呈青紫色(股青肿);若处理不及时,可发生静脉性坏疽。63\n(三)治疗急性期以血栓消融为主,中晚期则以减轻下肢静脉淤血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主。【专科评估与观察要点】1.肢体疼痛、肿胀发生时间、部位、程度。2.患肢皮肤温度、色泽、感觉。3.脉搏搏动情况。【护理问题】1.疼痛与深静脉回流障碍或手术创伤有关。2.自理缺陷与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有关。3.潜在并发症:出血、栓塞。【护理措施】(一)缓解疼痛密切观察患肢疼痛的部位、程度、动脉搏动、皮肤的温度、色泽和感觉,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拾高患肢20~30cm;疼痛剧烈者给予有效止痛措施。(二)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满足卧床病人生理理需求。(三)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1.出血时观察抗凝情况;在抗凝治疗时严密观察有无全身性出血倾向和切口渗血情况;若出现出血,应紧急通知医师协助处理,必要时给予输新鲜血。2.卧床休息,急性期病人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63\n3.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提示可能发生肺动脉栓塞,应立即嘱病人平卧、避免做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吸氧,报告医师,配合抢救。【健康指导】1.告诫病人要绝对戒烟,防止烟草中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2.进食低脂、高纤维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3.鼓励病人加强日常锻炼,对于长期卧床或制动的病人应同时指导其家属,加强床上运动,如定时翻身。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和紧身衣物而影响静脉回流。4.长期静脉输液者,应尽量保护静脉,避免在同一时间反复穿刺。5.若突然出现下肢剧烈胀痛、浅静脉曲张伴有发热等,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及时就诊。【护理结局评价】1.病人疼痛得到缓解或控制。2.病人绝对卧床期间,生理需求得到满足。3.病人并发症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无因血栓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溶血治疗期间无出血现象发生。第八章(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定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也称Buerger63\n病,是一种周围血管非化脓性炎症和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的小动脉,小静脉也常受累。【疾病相关知识】(一)流行病学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吸烟者,北方多见。一般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易致动脉硬化的因素。(二)临床表现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多次发作后症状逐渐明显和加重。患肢有不同程度的缺血症状。临床分为四期:I期无明显症状,或只有患肢麻木发冷、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温度降低,色泽苍白。Ⅱ期以患肢活动后出现间歇性跛行为突出症状。Ⅲ期 以缺血性静息痛为主要症状。Ⅳ期 以出现趾(指)端发黑、干瘪、坏疽和溃疡为主要症状。(三)治疗防止病变进展.改善和促进血液循环,如肢端坏死需行截肢术。【专科评估与观察要点】1.患肢皮肤温度、色泽、感觉。2.患肢疼痛时间、程度。3.患肢动脉搏动情况。【护理问题】1.疼痛 与患肢缺血、组织坏死有关。2.焦虑与患肢剧烈疼痛、对治疗失去信心有关。63\n3.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肢端坏疽有关。4.活动无耐力与患肢远端供血不足有关。5.潜在并发症:术后切口出血和栓塞。【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疼痛、肢端坏死,预后的不确定性都严重影响病人心理,使之产生焦虑。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病人,耐心做好思想工作,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改善患肢血运绝对戒烟,防止主动或被动吸烟;肢体保暖、但应避免局部加热,增加组织耗氧;睡觉或休息时宜取头高脚低位;避免久站或久坐,坐时避免将脚跷在另一膝上。3.缓解疼痛轻症早期可用扩管药、中药等方法。对中、晚期疼痛剧烈者常需使用麻醉性镇痛剂,难以缓解时可用连续性硬膜外阻滞止痛。同时,指导病人进行Buerger运动,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4.预防损伤与感染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注意避免烫伤、搔抓致伤,必要时给予抗生素。(二)术后护理1.体位静脉疾病手术,术后患肢抬高30°,若为动脉病变手术,患肢平置即可。血管重建术后需制动。静脉重建术后卧床一周,动脉重建术后需卧床2周。卧床制动者应嘱做足背伸区运动,以利于小腿深静脉回流。63\n2.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密切观察血压、脉搏、肢体温度及伤口渗血或血肿情况;对血管重建术及动脉血管内膜剥脱术的病人,应观察肢体远端的皮肤温度、色泽、感觉和脉搏强度,以判断血管通畅情况。如出现肢体肿胀、发绀、皮肤下降,考虑重建血管发生痉挛或激发血栓形成,应立即报告医生。3.防治感染术后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伤口局部情况,若发现伤口红肿及早治疗,并尽早合理使用抗生素。【健康指导】 1.劝告病人坚持戒烟。2.避免久站或久坐影响血液循环的姿势。3.保护患肢,适当保暖,避免发生外伤。选择舒适的鞋、袜和衣裤,避免肢体受压。4.坚持适当的肢体功能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护理结局评价】I.患肢疼痛得到有效控制或缓解。2.病人焦虑、悲观程度减轻。3.病人活动耐力逐渐增加。4.并发症得到预防或及时发现和治疗。63\n第九章颅内压增高【定义】颅内压增高是指安静状态下,侧卧位腰椎穿刺测得的脑脊液压力成人>1. 96kPa( 200mmH20 );儿童>0. 98kPa(100mmH20)。【疾病相关知识】(一)临床表现1.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系颅内压增高使脑膜血管和神经受刺激与牵拉所致。以清晨和晚间多见,多位于前额及颞部,程度随颅内压增高而进行性加重,咳嗽、打喷嚏、用力、弯腰、低头时可加重。2.呕吐呈喷射状,常出现于剧烈头痛时,亦易发生于饭后,可伴恶心,系因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呕吐后头痛可有所缓解;病人因此常拒食,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及体重减轻。3.视神经乳头水肿因视神经受压、眼底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表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中央凹陷变浅或消失,视网膜静脉怒张、迂曲、搏动消失,动、静脉比例失调,静脉管径增粗,严重时乳头周围可见火焰状出血。早期视力无明显障碍,晚期可因视神经萎缩而失明。4.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变化慢性颅内压增高病人,往往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急性颅内压增高者,常有明显的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病人可伴有典型的生命体征变化,出现Coshing(库欣)综合征,即血压升高,尤其是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脉搏缓慢,洪大有力;呼吸深慢等。严重病人可因呼吸循环衰蝎而死亡。63\n5.其他症状和体征颅内压增高还可以引起展神经麻痹或复视、头晕、摔倒等。婴幼儿颅内压增高时可见头皮静脉怒张,卤门饱满,张力增高,骨缝分离。(二)治疗处理原发病因1.对于颅内占位病变,争取手术切除。有脑积水者,行脑脊液分流术。颅内压增高造成急性脑疝时,应紧急手术处理。2.对于原因不明或一时不能解除病因者.可采取脱水治疗、激素治疗、冬眠低温治疗、脑室穿刺外引流等治疗。【专科评估与观察要点】1.瞳孔变化双侧瞳孔大小,是否对称及对光反射状态。2.意识变化。3.生命体征血压、呼吸、脉搏。4.头痛、呕吐情况。【护理问题】1.疼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2,组织灌注不足与颅内压增高有关:3.体液不足/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颅内压增高引起剧烈呕吐及应用脱水剂有关。4.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5.潜在并发症:脑疝。【护理措施】63\n1.保证病室环境的安静舒适、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2.解除病人思想顾虑,保持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根据医嘱定时定量快速静脉滴注脱水利尿剂。4.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防止加重脑水肿。5.严密观察瞳孔、意识、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详细记录。6.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改善脑部缺氧现象。7.控制液体摄人量,每日总输入量不可超过2000ml,控制盐水摄入量,每日不超过500ml并注意滴速放慢,维持尿量每日不可少于600 ml。8.高热病人,头部敷冰袋,可行物理降温,防止虚脱。9.预防诱因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引起颅内压增高。预防感冒;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用力咳嗽。境安静减少不良刺激。确保病人休息质量,搬运病人动作轻稳,起坐时禁止用力过猛。禁止短期内摄入大量水分以免加重脑水肿。【健康指导】(一)提供疾病护理知识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疾病及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和对症治疗后会出现的改善情况。(二)饮食指导神志清醒者,给予普通饮食,但需要适量限盐,注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三)康复指导 63\n康复期要适量运动,促进体力恢复,促进肠蠕动,注意安全。避免发生外伤。(四)出院病人的健康指导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护理结局评价】1.病人头痛、呕吐得到有效控制:2.脑组织灌注正常,意识障碍改善3.生命体征平稳。4.情绪稳定,配合各项治疗。第十章颅脑外伤【定义】 颅脑损伤(head injury)多见于交通、工矿等事故、自然灾害、爆诈、火器伤、坠落、跌倒以及各种锐器、钝器对头部的伤害。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三者可单独或合并存在。【疾病相关知识】(一)临床表现1.颅骨骨折。 63\n2.意识障碍 是脑挫裂伤最突出的临床表现。3.头痛、呕吐 与颅内压增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4.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因继发颅内血肿或脑水肿所致。(二)治疗1.一般处理静卧、休息,床头太高15°~30°,宜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处理,如镇静、止痛、抗痢疾;严密观察病情变化。2.防治脑水肿是治疗脑挫裂伤的关键。3.促进脑能恢复 应用营养神经药物。4.手术【专科评沽与观察要点】1.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2.肢体活动情况。3.头痛、呕吐情况。4.脑脊液漏的情况。【护理问题】1.疼痛与损伤和颅内压增高有关。2.感知改变与脑神经损伤有关。3.意识障碍与脑损伤、颅内压增高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与脑挫裂伤颅底骨折有关。63\n5.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庙、癫痈、感染、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废用综合症。【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并记录。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低流量氧气吸人。3.保证充足睡眠,绝对卧床休息。4.搬动病人动作轻稳,防止头颈部扭转或受振动。5.躁动病人给予约束,必要时给予镇静。6.病人可进食后,鼓励病人进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7.指导病人循序渐进活动。【健康指导】1.提供疾病护理知识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注意事项及重要性。2.饮食指导鼓励病人少食多餐。多食富含蛋白质、能量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伤口的修复和愈合。3.出院病人的健康指导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护理结局评价】1.病人头痛、呕吐得到有效控制。63\n2.脑组织灌注正常,意识障碍有改善。3.营养状态和液体平衡得到维持。4.未发生并发症。第十一章脑血管疾病【定义】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是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壁异常产生的囊性膨出,其发病在脑血管意外中居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高血压脑出血,主要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是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动静脉畸形是由一团动脉、静脉及动脉化的静脉样血管组成,动脉直接与静脉交通,其间无毛细血管网,畸形周围的脑组织因缺血而萎缩。【疾病相关知识】(一)临床表现1.出血症状 多数病人有情绪激动、运动、咳嗽等诱因,突然发病,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63\n冷汗。半数病人有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定向力下降,严重者出现脑疝而死亡,部分病人有癫痫发作和眩晕、颈项痛或下肢痛,脑膜刺激症状常在出血1~2天内出现。2.脑神经损伤一侧动眼神经被压迫,引起单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不能内收和上下视,直接和间接光反射消失,提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或大脑后动脉瘤破裂。3.偏瘫因病变或出血累及运动区皮质及传导束而致。4.视力视野障碍 出血沿视神经鞘延伸,致玻璃体膜下出血,甚至侵入玻璃体内,引起视力视野障碍。(二)治疗手术治疗。【专科评估与观察要点】1.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2.肢体活动情况。【护理问题】1.意识障碍与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有关。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3.语言沟通障碍与神经功能障碍有关。4.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颅内出血和感染。【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体位急性出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2病情观察重点观察血压、意识、瞳孔。63\n3.心理护理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解释工作,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焦虑,帮助其正确面对疾病。(二)术后护理1.体位取半坐卧位,床头抬高15°~30°。搬运病人时应轻稳。2.病情观察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瞳孔3.呼吸道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保持通畅,注意病人有无呼吸困难。4.引流管的护理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涌畅:观察液而波动,如无波劝,证明引流管腔已阻塞,应及时通知医师.。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引流速度。脑脊液24小时分泌量400~500ml。脑室引流管的最高点应距侧脑室(外眼角)10~15cm,根据引流液的量适当调整。保持引流通畅,勿弯曲、打折、勿受压、搬运病人应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固定牢固,防止引流管脱出。【健康指导】(一)提供疾病护理知识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疾病及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和对症治疗后会出现的改善情况。(二)饮食指导神志清醒者,逐渐给予普食,鼓励病人少食多餐,多食富含蛋白质、能量和维生素的食物,注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三)康复指导63\n康复期要适量运动,促进体力恢复,促进肠蠕动,注意安全,避免情绪激动。(四)出院病人的健康指导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护理结局评价】1.病人意识恢复。2.呼吸道通畅,无缺氧。3.积极配合治疗。4.未出现并发症。第十二章胸腔闭式引流(一)体位为半卧位,胸腔闭式引流主要是靠重力引流,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100cm。(二)维持引流系统的密闭长管置于水平面以下3~4cm。{三)密切观察引流是否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堵塞和滑脱。观察是否有气体排出和长管内的波动。正常的水柱上下波动4~6cm。每30~60分钟需挤压1次。(四)带管病人的活动63\n 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留置胸腔引流管期间,应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以促进肺扩张和胸膜腔内气体和液体的排出。当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时,可允许病人在床上或床下活动。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时,要妥善携带水封瓶,保持系统密闭,可不必夹管。(五)预防感染各种操作应遵守无菌原则,水封瓶内需装无菌生理盐水。(六)引流量的观察与记录水封瓶在使用前需先倒入无菌生理盐水,并在瓶上贴一长胶布注明液面高度、倒人液体量、日期和开始时间。密切观察引流量和性质。手术后第一个5小时内,需每小时记录1次引流量,以后每8小时记录1次或按需记录。正常引流量为:第一个两小时内100~200m1,第一个24小时内约5OOml。若引流量多且为血性时,应考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引流量过少,应查看引流管是否通畅。(七)胸腔引流管的拔除及注意事项胸腔引流管48小时后,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已完全复张,24小时内引流少于5Oml,无气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可拔出胸腔引流管。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和皮下气肿。检查引流口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液,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第十三章前列腺增生症【定义】63\n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N)俗称前列腺肥大,是男性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是前列腺增生导致泌尿系梗阻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改变。【疾病相关知识】(一)临床表现尿频、进行性排尿困难。(二)治疗1.非手术治疗观察随访和药物治疗。2.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梗阻严重、残余尿量增多、症状明显而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只切除包膜以内的增生部分。手术方式主要有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和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三)康复1.排尿功能训练,若有溢尿现象,病人应有意识地经常锻炼提肛肌,以尽快恢复尿道括约肌功能。2.自我观察TURP病人术后有可能发生尿道狭窄。有狭窄者,定期行尿道扩张,效果较满意。附睾炎常在术后1~4周发生。术后前列腺窝的修复常需3~6个月,因此,术后可能仍会有排尿异常现象,应多饮水。【专科评沽及观察要点】(一)尿频63\n早期症状最突出的是尿频,以夜间最突出。(二)进行性排尿困难排尿等待及排尿无力,继而尿流变细,中断(三)尿潴留。(四)血尿。【护理问题】1.排尿型态异常与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受损、留置尿管和手术刺激有关。2.疼痛 与逼尿肌功能不稳定、导管刺激、血块堵塞冲洗管引起的膀胱痉挛有关。3.潜在并发症:TUR综合征、尿频、尿失禁、血尿【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有尿潴留者给予留置尿管,改善膀胧逼尿肌功能和肾功能。2.忌饮酒及辛辣食物,多饮水勤排尿。3.术前常规准备(术区备皮、术前配血、术前晚灌肠、术晨禁饮食)(二)术后护理1.去枕平卧6小时后枕枕头,3~5天后改为半卧位,避免剧烈活动,引起出血。2.禁饮食6小时后给予流食、鼓励多饮水,起到内冲洗作用。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4.术后常规膀胱63\n冲洗,观察尿色和尿量,据尿色调整冲洗液速度,色深则快,色浅则慢。5.观察出血情况,如有活动性出血,加快冲洗速度,并及时报告医师。6.注意观察TUR综合征(稀释性低钠血症),病人如出现烦燥、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严重者可出现肺水肿、脑水肿、心力衰竭等症状加强观察,减慢输液速度,遵医嘱给予利尿脱水治疗。7.观察出血情况,如有活动性出血,加快冲洗速度,并及时报告医师。8.注意观察TUR综合症(稀释性低钠血症),病人如出现烦躁、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严重者可出现肺水肿、脑水肿、心力衰竭等症状,加强观察,减慢输液速度,遵医嘱给予利尿脱水治疗。9.卧床期间注意下肢的主动、被动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10.做好尿道外口护理,每日用1/1000新洁尔灭溶液消毒尿道外口1~2次。11.留置尿管期间做好尿管的护理,术后3~5天拔除尿管,同时留置膀胧造痰管者,造瘩管术后10~14天拔除。12.术后5天内勿行肛管排气或灌肠,必要时喝番泻叶。13.术后逼尿肌不稳定、尿管刺激、血块堵塞冲洗管均可引起膀胱痉挛。从而引起阵发性剧痛、诱发出血。【健康指导】1.术后1~2个月避免剧烈活动,如跑步、骑自行车、性生活等,防止继发性出血。2.术后前列腺窝的修复需3~6个月,因此术后可能仍会有排尿异常现象,对有尿失禁的病人应指导其有意63\n识地经常进行肛门括约肌的收缩训练,以尽快恢复尿道括约肌功能,缩短溢尿时间,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感染。3.应多饮水,每日尿量2000ml以上,定期复查。4.有狭窄的定期行尿道扩张。5.按医嘱按时服药,如有排尿困难、血尿时回医院检查治疗。【护理结局评价】1.病人恢复正常排尿型态。2.病人主诉疼痛减轻或消失。3.病人未发生并发症。第十四章精索静脉曲张【定义】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由阴囊内精索蔓状静脉丛异常迂曲、扩张、伸长所致。【疾病相关知识】(一)临床表现病情轻者可无不适。阴囊坠胀、坠痛、休息平卧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二)治疗1.无症状或症状轻者,禁用阴囊拖带或紧身内裤。2.症状重,精子异常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63\n【专科评估与观察要点】1.轻者可无症状,较重者可有阴囊坠胀痛,久站则有腰痛。平卧休息可缓解或消失。2.如曲张较重,令病人站立时可见阴囊内有蚯蚓状的曲张静脉团。3.严重者可引起不育。【护理问题】1.恐惧与焦虑与担心手术、预后及生育功能有关。2.疼痛与手术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切口、术后免疫能力低下有关。【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减轻焦虑与恐惧。2.术前常规准备(术区备皮、术前配血、术前晚灌肠、术晨禁饮食)。(二)术后护理1.肛门排气后从流食渐进普食,宜食易消化、粗纤维食物。2.注意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4.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如发现阴囊急速肿大,发紫或持续性高热应立即报告医师。【健康指导】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者,除穿紧身内裤或用阴囊托带外,须注意以下几点:63\n1.性生活要有规律,避免纵欲。2.洗澡时不宜热水浸泡过久。3.避免剧烈运动和强体力劳动,以防腹压增高,加重病情。4.术后2周内,应避免抬举重物或剧烈运动。【护理结局评价】1.病人恐惧或焦虑减轻。2.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3.病人未发生感染。第十五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定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指用生物相存性和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工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的方法将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面所破坏的关节面。疾病相关知识:临床上表现为髋关节疼痛、跛行、髋关节活动受限、下肢无力。其高危人群主要为长期或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饮酒者等。专科评估与观察要点:1、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注意观察体温变化。2、观察下肢运动、感觉及会阴部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3、观察伤区引流情况,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等。63\n1、观察患肢摆放的位置,防止过度屈曲或伸直,下肢继续皮牵引或穿丁字鞋。护理问题:1、疼痛与骨折或手术切口有关。2、躯体移动障碍与手术后强制性约束不能活动有关。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外伤或长期卧床有关。4、潜在并发症: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5、便秘与长期卧床有关。6、有肢体失用性萎缩的可能与长期卧床、皮牵引及功能锻炼差有关护理措施:(一)常规护理1、心理护理给予病人生活上的照顾,及时解决病人的困难,给予病人精神安慰,缓解紧张心理。2、并发症的护理病人卧床期间应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保护皮肤,防止压疮的发生;鼓励病人咳嗽咳痰,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嘱病人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3、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二)疾病护理1.卧位护理侧方切口时,患肢拾高,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造成关节脱位;后侧方切口时,患肢平方在床上,翻身时为左右45°侧翻,禁止将病人侧卧至90°,如果必须侧卧,两腿间加以软枕,禁止内收内旋位。为保持肢体的位置,可用皮牵引保持其位置或穿“丁字鞋”,以防患肢外旋。2.伤口护理63\n手术后伤口处放置引流管为2~3天,护士要定时巡视病房,保持引流管通畅,勿打折。还应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及时查明原因,并更换敷料。健康指导(一)术后早期功能锻炼1.搬运时将髋部水平托起不可牵拉,动作轻、稳、准、防止额关节脱位。2.手术为当日平卧位,拾高患肢,保持患侧髋关节外展15-30°中立位两腿之间置软枕。3.被动锻炼(术后6小时至2周),方法:(1)术后6小时进行,由远至近,按摩小腿后方、外方肌肉,15~20分钟/次,4-6次/天。(2)术后6小时进行,一手微屈膝关节至10°左右,一手握足底踝部,然后屈踝关节20°左右,维持1~2秒,15~20次/组,4~6组/天。4.主动锻炼(术后2日至12周)(1)踝泵运动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进行),方法:膝关节伸直位,大腿前方绷紧,主动背屈踝关节至受限,做勾脚的动作,然后主动向下屈踝关节至受限,坐下踏的动作。各维持3~5秒,10~15次/组,4~6组/天。(2)股四头肌动力舒缩功能锻炼(术后第2日进行),方法:①膝关节下垫软枕微屈位至20°左右,然后主动缓慢伸直小腿并向上勾脚,维持约5~10秒左右,在缓慢放下,如此重复,10~15次/组,4~6组/天;②坐床边,屈膝关节。缓慢上抬至水平并向上勾脚,维持约5~10秒左右,在缓慢放下,如此重复,10~15次/组,4~6组/天。(3)63\n腓肠肌收缩功能锻炼(术后第2日进行),方法:膝关节伸直位,以足跟部为支点,主动缓慢屈膝至25°左右,做足踝向身体近端磨的动作,然后主动缓慢放平小腿,如此重复,10次/组,4~6组/天。(二)术后中期功能锻炼:(术后第7周至6个月)以臀中肌功能锻炼为主,手术后第7周开始进行。健侧卧位,将患侧伸直位缓慢抬高略偏后15°,循序渐进至20°左右,并维持约3~5秒左右,10~15次/组,4~6组/天。站立位,患侧伸直位缓慢外展,做向外伸腿的动作,循序渐进至15°~20°左右,并维持约3~5秒左右,15~20次/组,4~6组/天。(三)髋关节置术后要做到三不:不盘腿,不内旋,不下蹲动作大于90°。护理结局评价:1、疼痛减轻。2、病人能积极进行功能锻炼。3、皮肤完整无破损。4、无便秘发生。5、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恢复部分或全部自理能力。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