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期末复习资料) 9页

  • 72.46 KB
  • 2022-07-30 发布

政治(期末复习资料)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重点问题: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P4四点+意义①“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表现。”②“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③“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④“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2•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系统论P6政府系统由:政府机构、政党、社团、领导人及公民构成。加P7的图1-1W弈论P8对策性博弈五要素:局中人(参与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政治博弈的规则包括成文的宪法、法律和行政机关的决定,与不成文的传统和习惯。政治博弈分为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3•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是什么样的?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而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4•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政治学的规范性是指回答政治对与错、好与坏的价值准则。P12规范性活动的核心是政治哲学。P12政治哲学:应当是什么whatshouldbeP12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是公平、平等、正义、自由、民主等政治价值。是人们进行政治评价和政治分析的基本准则。政治科学:研究政治究竞是什么whatisP13研究政治的科学性,解释和回答政治现象。5•什么是新古典主义政治学?P17三基本特征:P18①制度中心论。②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性。③研究方法上的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统一性。6•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制度主义方法论?P22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分析主要包括六点:制度含义、制度变迁方向、变迁方式、社会关系、技术与观念的关系、个人作用。P22时代特征P227•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内容是什么?P27历史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P27①历史制度主义产生于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直接批判,核心是重新强调制度变迁屮国家、政府和其他组织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的偏好的形成和选择是由人所处的制度环境决定的。“路径依赖”是历史制度主义的一个主导性范式和话语。方法论特征是归纳法。②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产生于对美国国会立法行为的研究,理性选择制度学派虽然巫视制度安排的作用,但还是坚信行为这既有的偏好的力量,认为政治结杲其实就是行为者策略性计算的结杲。提出著名的制度创新理论。“路径替代”。两者区别:①研究的层次和方法不同。历史制度主义关注宏观,在国家层面上研究制度,采用归纳方法,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在个人层面上研究制度,采用的是演绎方法。②对时间的态度不同。历史制度主义是历史的,它们认为政治发展必须被理解为一种随时间而展开的进程,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不特别注重时间,制度既可以是历史上的,也可以是刚刚形成的,只要是理性选择的\n结果。\n①对制度与偏好关系的理解不同。历史制度主义认为制度犁了人们的偏好,制度是历史演变的结果,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则主张偏好是起点,英来源是不重要的,偏好决定了制度,制度存续的基础是使大多数人获益。②对制度变迁的机制理解不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注重个人在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学习的影响下对制度的重新评价,而历史制度主义更强调这些变化对政治、社会组织或集团权力平衡的影响。8.重要概念和流派:政治的定义:P5政治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①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②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③权威性的分配必须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博弈的定义:P?博弈的类型:P9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消极的非零和博弈、积极的非零和博弈)P9、10古典主义政治学与旧制度主义政治学P16行为主义政治学、理性选择主义政治学P17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新古典主义政治学P17行为主义P23理性选择主义P23新制度主义P27笫二章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重点问题:1•政治权力的基本内涵是什么?P30政治权力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P30①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P30②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P30③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P312.政治权力是如何实施的?P29、30、31功利性权力P323335、36权威和合法性之间的关系?P34、35、363•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及合法性权力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强制力权力P31操纵性权力P32、合法性权力P34、4.如何理解权力、5•制度、宏观上的制度结构、中观上的制度安排、以及存在于各种制度中的微观的“程序”。P41、42重要概念:政治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实现国家的正义,以及为实现正义而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P29权力主体、权力客体、政治作用P30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人格性权力P31—34合法性P34权威P34合法性P34“公民身份”及构成要素(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P37\n自由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和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理论P37法P40制度P41法治、平等、作为民主基础的自由P43言论自由P43、44民主,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及民主的发生过程和民主的制度形式P44、45、46第三章政治文化1•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概念: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P51基本特征①认知过程②情感过程③意志过程④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P51①相对的稳定性⑥结构性P522.政治文化的内容。(三点)P52认知性、情感性、评价性成分3.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是什么样的关系?P474.政治文化的类型①传统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②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P53、54社会资本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社会资本概念P54社会资本的基本特征(四点)P55基本要素(三个)P556.政治文化的功能是什么?(四点)P56、577•政治社会化的概念是什么?P59政治社会化的特点(三点)P608.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七个)P61、629.政治社会化的功能P63、64第四章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实质上是一个改造社会的计划。1.马克思和韦伯的意识形态概念有何异同?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定义P67韦伯的信仰体系P67共同特点P672.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五点)P68①现实性②总体性③阶级性④相对独立性⑤依赖性3.当代世界的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有哪些?P71.72、73马克思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社群主义民族主义等4.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政治功能P73、74★经济功能P74、75(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氏的关系P76)5•滞后性意识形态有什么样的影响?(四点)P77、78①压制创新②破坏正在变革团体的合法性③造成团体成员的分裂④助长“搭便车”现彖的增长笫五章国家基本概念:\n国家实质P86国家权力的三个特征(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主权性、普遍的约束力)P87国家的本质:就是以暴利为后盾的阶级专政,是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秩序的机器。P87国家的基本目的:(三个)P88、89安全、秩序、正义国家能力(四个)P91★汲取能力、调控能力、合法化能力、强制能力族群P94划分阶级的两个基本条件客观性的物质条件主观性的阶级意识条件P95阶级关系在现代国家建设屮的意义(三点)P96、97、98国家形态定义P1071•现代国家建构的危机是什么?(五点)P98①认同性危机②合法性危机③渗透性危机④参与性危机⑤分配性危机2.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类法,划分国家P101-104①奴隶制国家②封建制国家③资产阶级国家④社会主义国家3.以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标准划分国家类型P104、105①传统国家②绝对主义国家③现代民族一国家4.以政治治理形式为标准划分国家类型P105、106、107①集权主义国家(法西斯主义国家(极权主义国家);威权主义国家)②分权主义国家第六章政府重要概念:政府P113政府机构由什么组成(四点)P115“议行合一”原则PKL6政体: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政体类型:P117s118.1191.君主制(指以君主为国家元首的政权组织形式):①专制君主制与等级君主制P117②立宪君主制:a・“二元制”P117b.“议会制”P1182.共和制P118、119官僚制P124>125、126国家元首P129立法机关、立法机关的职权(立法权、财政权、监督权)P130、131、132中国的立法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133.134司法机关P134、135、136中国的司法制度P136单一制P137联邦制P137联邦制特征P138联邦主义P138邦联制与超国家的联盟P139中央政府的制度类型2•总统制的中央政府(如:美国)P119、1202.内阁制的中央政府(如:英国)P120、1213.混合型的中央政府(如:法国)P121x122\n2.中国的中央政府(是“议行合一”的政府体制)P122、1233.委员会制度(如:瑞士)(书上就这么一句话)P1241.新古典学派和福利经济学派在政府观上有什么不同?A新古典学派:认为政府作用:①制订和实施法律,维护社会基本秩序②界定产权,保护私人财产权③监督合同的执行④维护本国货币价值B福利经济学派:政府对经济干预:①提供公共物品(国防、环保、社会保险)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③减少经济的外部性④限制垄断⑤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⑥弥补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笫七章政党重耍概念:政党定义P141政党的作用(目标制定、利益表达、动员和社会化功能、精英的形成与遴选)P146-148政党所进行的政治活动(推进候选人、竞选、组织政府、其他活动)P148、149政党制度定义P152两党制定义P154多党制定义P1551•政党与其他社会组织和政治组织有什么不同?P141.142①政党是将国家机构与社会机构联系起来的机制②政党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与政治纲领(収得政权)③政党具有系统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原则④政党的存在受到法律的保护2.如何认识政党的使命特征?P142、143使命政党:以吸引人们信奉其理念为主要目的,不以扩大选民支持为主要目标搞客政党:以赢得选举为核心目的,政治理念不固定3.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变革?政党适应性的分析要素:P151①党内精英群体②政党对环境反馈机制的有效性③环境(国内、国际)的性质4.两党制和多党制的优缺点是什么?P252、253、254、155、1565.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有哪些?①一党制P156②中国的政党制度P157第八章政治社会1.什么事利益集团?其和群体利益的关系?P163利益集团定义:社会中的一些成员为了共同的集团利益而结合在一起,通过积极行动而达到共同目的的一种社会组织。P163\n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质,代表一定社会群体的利益通过与政党和政府机关的互动关系反映和维护本群体的利益利益:特殊或有广泛社会意义活动范围与方式:多样关系:严格意义上的利益集团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质,代表一定社会群体的利益,它作为社会力量,通过言论和行动,通过与政党和政府机关的互动关系,反映和维护本群体的利益。具有互益性。大多数的利益集团都属于群体利益型利益集团,这样的团体主要为某一性质的群体利益而斗争。政治利益:种族利益、妇女利益、纯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工商业联合会、劳动利益集团、农业协会、专业利益集团特殊利益:持枪、生命权利1.利益集团基本类型:P164、165A组织角度:I按组织规模:小型、中型、大型II按组织程度:非正规性的、非社团性的、机构性的、社团性的B利益角度:I群体利益型II集团利益型2.利益集团在资本主义政治中的作用P165、166①集中各种利益②协助政府(政府的助手)③制约政治权力3.利益集团的弊病P167①推动政治不平等②造成政府内部的分裂4.我国新兴社会组织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根本原因:市场发育所引起的社会分化过程。P168A经济背景P169①经济改革导致社会主体分化②改革促使社会结构分化③经济改革引起了剧烈的利益分化④制度的变化B政治背景P169①政府日益重视法制和法治②政府大幅度放权③政府职能的转变5.新兴社会组织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P172、173①影响政府决策并推动政府决策的民主化②改善政府形象,增强公民对政治的认同感③协助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管理目标④基于共同利益的潜在利益群体的活动直接改变了政府的行为6.新闻媒体与政府的关系P176关系涉及新闻自由的限度、政府管制媒体的边界两方面的问题7.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P177\n①传播信息②影响舆论③设置议程④政治社会化⑤监督政府第九章政治人重要概念:政治人P183公民P183政治家定义P185政治家的特征(四个)P185政治家的产生方式P186政治家所具备的条件P187政治家类型P187—190第十章政治统治重要概念:政治统治的本质:P201政治统治的基础:社会职能P200统治秩序的确立:P201—203①暴力后盾②制度建设③法律建构④实现法治政治统治的类型:①以合法性为基础的政治统治P207、208、209②以阶级为基础的政治统治P209、210第十一章公共治理1•治理和公共治理的内涵P214、215治理:是运用政治权威管理和控制国家资源,以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体而言,是由不具备明确等级关系的个人和组织进行合作以解决冲突的工作方式。它灵活地反映着多样化的规章制度甚至个人态度。其理论的主要特征是:行动主体多样化、调节协作、互动过程、国家主导。公共治理:全球化下的新型模式:“没有政府的治理”。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过节社会之间跨越组织障碍实现的公民自组织管理。2.公共治理基本原则P215—218基本原则:参与原则、透明原则、责任原则、回应原则、协作原则、合法性原则。3.如何认识公共治理的参与性原则P215、216是民主政治治理的基本原则。平等互动、公共利益三要素:授权、基层自治、对话协商4•如何看待多中心治理奥斯特罗姆等人提出。多治理中心:地区自主治理。包括政府、市场组织、社区、公民的共同协作治理。它确认了不同地区自主治理的平等地位和合法性,为去集中化后的新的治理方式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参考思路,对惯于集权化、统一化管理的国家和地区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是一种授权的、平等的、分散化的和网络协作的智力,通过授权,将决策权下放到更多的组织屮,通过加强组织间的协调和合作,多屮心成为一个活跃的、互相配合的多元主体。是复杂地区\n实现良好治理的关键选择。第十二章政治参与1.如何认识政治参与的含义。P229、230、2312.如何认识政治参与的民主价值?P231—234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渠道有哪些?P234-236①投票②选举③主动接触④政治结社4.如何认识经济发展对政治参与的影响?P236—2385.政治制度P23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