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复习资料汇总 9页

  • 135.50 KB
  • 2022-07-30 发布

物流复习资料汇总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章物流与物流学概述一、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是动机和目的,资金流是条件,信息流是手段,物流是终结和归宿。二、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实体流转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三、物流有七大职能:运输职能、仓储职能、包装职能、装卸搬运职能、流通加工职能、配送职能、信息服务职能。其中两个核心职能:运输职能(空间效用)和仓储职能(时间效用)。四、按照物流的作用分类,物流活动可以划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五、物流学的概念:物流学是研究物质资料在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中的流转过程及其规律,寻求创造最大的时间和空间效益的科学。六、物流冰山学说:指当人们读财务报表时,只注意到企业公布的财务统计数据中的物流费用,而这只能反映企业实际物流成本的一部分,有相当数量的物流费用是不可见的。七、效益背反学说:指的是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整个物流系统达到最优)第二章物流系统(涉及不多,主要是物流系统的组成)一、物流系统的组成:物流系统由物流作业系统和支持物流系统的信息流动系统即物流信息系统两个分系统组成。二、作业系统的定义:包括包装系统、装卸搬运系统、仓储系统、流通加工系统、配送系统等子系统。各个子系统又包括下一级的更小的子系统。通过在各种作业中使用先进技能和技术,并使资源实现网络化,大幅度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三、物流系统的特征:动态、可分、大跨度、复杂性、多目标函数、效益背反。四、物流系统的目标:(两个主要目标)服务目标和节约目标。快速及时目标。规模适当化目标,库存调节目标第三章包装一、包装的功能:保护功能、方便功能、促销功能。二、包装的分类(按包装的功能分类):商业包装和运输包装(工业包装)。三、包装材料(5种包装材料的优缺点,大致了解):1、纸和纸板:(优点)成型性和折叠性优异,便于加工。重量轻,降低运输费用。耐摩擦,具有良好的缓冲防震功能,卫生、无毒、无污染。良好的印刷性能,便于介绍和美化商品。可回收利用。(缺点)易受潮,气密性差、透明性差,机械强度差。2、塑料:(优点)物理机械性能好,有较好的气体阻漏性。化学稳定性较好。属于轻质材料。良好的加工适应性。(缺点)强度不如钢铁、耐热度不及金属和玻璃、部分塑料含有毒,废弃物难处易产生公害。3、木材及木制品:(优点)具有优良的强度重量比,有一定的弹性,能承受冲击和震动作用。易加工,不生锈,不易被腐蚀,有一定的防潮、防湿性。可回收利用。(缺点)易受环境温度、湿度影响而变形、开裂、翘曲和降低强度,易被腐朽,易燃、易被白蚁蛀蚀。4、金属:(优点)强度高,良好的综合保护性能。有独特的光泽,便于印刷装饰。加工性能好。易再生利用。(缺点)成本高,易变形、生锈,金属易掺入食品中污染食品。\n1、玻璃:(优点)保护性能好,强度大,密闭性好。透明性和折光性好,能真实地传达商品的效果。易于加工,易回收、复用,不易造成公害。成本低,较稳定。(缺点)耐冲击强度低、碰撞时易碎,自身重量大、运输成本高。四、集装化与集合包装(重点)。1、集装化的定义:用集装器具或采用捆绑的方法,把物品组成标准规格的单元货件,以加快装卸、搬运、储存、运输等物流活动。集装箱和托盘是物流集装化最普通、最重要的两种工具。2、集合包装的定义:利用集装工具将一定数量的包装件或产品,组合成一个更大的、具有一定规格和强度的单元货件。3、物流模数:⑴物流基础模数尺寸:600×400mm⑵物流集装箱基础模数尺寸:以1200×1000mm为主也允许1200×800mm及1100×1100mm。4、集装箱的换算单位:TEU,表示1个20ft(英寸)的国际标准集装箱,即1CC型箱。5、托盘(既是集装工具,也属于包装)的分类:平托盘,箱式托盘,立柱式托盘。是最早使用的一种集装器具。既可以做装卸工具、储存工具、运输工具,又可以做一种特殊的包装形式。6、包装合理化的途径:(把握其中两个)⑴包装的轻薄化:包装在能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在包装强度、寿命、成本相同的条件下,采用更轻、更短、更小的包装,可以提高装卸搬运的效率,而且轻、薄、短、小的包装一般价格比较便宜。如果是一次性包装也可以减少包装材料的数量。⑵包装大型化:(要分清什么时候合理,什么时候不合理)大批量出售日用品杂货或食品的商店因为销售量大,只要不是人力搬运,也无须用20kg的小单位包装。包装单位大型化可以节省劳力,降低包装成本。第一章装卸搬运一、装卸的定义:指物品在指定地点进行的以垂直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二、搬运的定义:指物品在同一场所进行的以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三、装卸搬运的定义:指在某一物流结点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品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四、装卸搬运的机械作业方式:吊上吊下(起吊装置),叉上叉下(叉车),滚上滚下(滚装船),移上移下(两车之间进行靠接)。五、装卸搬运合理化(一)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1、减少装卸搬运次数。2、消除多余包装。3、去除无效物质。(二)选择适宜的物料搬运路线:直达型、渠道型和中心型。(怎么选择?依据是什么?)1、直达型。各种物料从起点到终点经过的路线最短。当物流量大、距离短或距离中等时,一般采用这种形式是最经济的,尤其当物料有一定的特殊性而时间又较紧迫时更为有利。2、\n渠道型。一些物料在预定路线上移动,同来自不同地点的其他物料一起运到同一个终点。当物流量为中等或少量而距离为中等或较长时,采用这种形式是经济的。尤其当布置是不规则的分散不止时更为有利。1、中心型。各种物料从起点移动到一个中心分拣处或分拨地,然后再运往终点。当物流量小而距离中等或较远时,这种形式非常经济。尤其当厂区外形基本是方整的且管理水平较高时更为有利。一、搬运装卸的活性。1、含义:物料装卸搬运的活性是指物料搬运的难易程度,一般用活性系数来衡量。所费的人工越多,活性就越低。反之,所需的人工越少,活性越高,但相应的投资费用也越高。2、活性是否越高越好?活性系数越高,所需人工越少,但设备投入越多。根据活性系数理论,在实践中要重视放置方法。在设计搬运系统时,不应机械地认为活性系数越高越好,要综合考虑。第一章仓储保管一、库存的定义。1、狭义的库存:物品在仓库中的暂时停滞状态。2、广义的库存:用于将来目的的物品的暂时停滞状态。3、明确两点:其一,物品所停滞的位置,可以再仓库里,也可以在非仓库中的任何位置,甚至在运输途中。其二,物品的停滞状态可能由任何原因引起,而不一定是某种特殊的停滞。这些原因大体有:主动的各种形态的储备;被动的各种形态的超储;完全的积压。4、自建仓库、租赁公共仓库的比较5、集中仓储、分散仓储(数量变化,成本怎样变化)二、仓储数量决策中的成本分析。仓储数量对企业物流系统的各项成本都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随着系统的仓储数量的增加,运输成本和失销成本会减少,而存货成本和仓储成本将增加。三、储存货物的计量。(什么情况采取什么计量方式)1、重量吨:又称实重吨,是指货物的毛重达到1000公斤以上,而体积(包括外包装)不足2立方时,以货物的重量单位进行计量的吨数。2、体积吨:又称尺码吨。是指货物的体积超过2立方米,而毛重不足1000公斤时,货物以每2立方米这算为1个计量单位的吨数。四、特定情况下的折吨。1、按货物实际占用面积折吨:由于货物本身的原因不能进行堆码时,货物就会占用较多的仓储面积。若此时采用重量吨或体积吨计量则会对仓储企业不公平,所以采取按货物占用面积折吨的方式计量。2、零星折吨:当货物批量少,其仓容利用率低时使用。可合理补偿造成的仓储浪费,方便仓储业务计量。规定一个起点重量,亦称“最低起租重量”,并规定每批货物的计量吨数不得低于规定的起点重量。五、自动化仓库的分类(按货架高度分类)。(简单了解)1、单元货架式立体仓库。这种仓库需留有较多的通道,面积利用率不高,但空间利用率较高。\n1、贯通式立体仓库。时间利用率高于单元式立体仓库。一、库存的分类(按库存的作用分类):1、周转库存:由批量周期性形成的库存。周转库存的大小与订货批的频率成反比。2、安全库存:为了防止由于不确定因素而准备的缓冲库存。例如:交货期突然改变、生产过程中发生意外的设备故障导致停工等。3、调节库存:用于调节需求或供应的不均衡、生产速度与供应速度不均衡、各个生产阶段的产出不均衡而设置的。例如:季节性需求产品,在淡季时库存以满足旺季需求。有些季节性较强的原材料或供应商的供应能力不均衡时也可使用调节库存。4、在途库存:正处于运输以及停放在相邻两个工作地之间或相邻两个组织之间的库存。其大小取决于运输时间以及该期间内的平均需求。二、库存的分类(按用户对库存的需求特性分类):独立需求库存和相关需求库存。三、库存成本:购买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四、库存控制方法。1、ABC分类法:(掌握ABC类划分的指标)累计品目百分数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A类(特别重要)5%~15%60%~80%B类(一般重要)20%~30%20%~30%C类(不重要)60%~80%5%~15%ABC分类法的步骤:P143例1⑴将物品按照需求价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⑵计算各种物品占用金额的百分比并进行累计(或进行品种百分比累计)。⑶按照分类标准,即选择断点进行分类确定A、B、C三类物品。2、经济订货批量法:(掌握数量折扣条件下,最佳订货批量的计算)P145-149五、储存合理化的具体措施。1、采用有效的先进先出方法:⑴贯通式货架系统。利用货架的每层,形成贯通的通道,从一端存入物品,从另一端取出物品,物品在通道中自行按先后顺序排队,不会出现越位等现象。贯通式货架系统能非常有效地保证先进先出。⑵“双仓法”储存。给每种被储物都准备两个仓位或货位,轮换进行存取,再配以必须在一个货位中取尽才可补充的规定,则可以保证实现先进先出。2、采用有效的监测清点方式:“五五化”堆码法。储存物堆垛时,以“五”为基本计数单位,堆成总量为“五”的倍数的垛形。堆码后,有经验者可过目成数,大大加快了入工点数的速度,且差错少(例如应用在建筑工地的临时仓库、开发前期的用料准备仓库和出于各种原因暂时无法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仓库)。第一章运输一、五大运输方式的特点(简单了解)。\n1、铁路运输:运量大、运价低且运距长。自动化程度高。污染小,有利于环境保护。受天气限制小,可以实现全天候运行。货损较高。运营缺乏弹性,无法实现“门到门”运输。2、公路运输:全程速度快,对包装要求低。运用灵活,受地形限制小。载运量小,运输成本高。安全性较差。原始投资小,资金周转快,技术更新快。3、水路运输:运输能力大。单位运输成本低。运输速度慢,且航行时间无保证。投资额巨大,回收期长。运输风险大。4、航空运输:速度快。不受地形限制,机动性大。舒适、安全。5、管道运输:运量大。占地少,运输快速。稳定性强,便于管理。损耗少,安全可靠。耗能少,运输费用低。一、综合运输。1、综合运输体系(重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2、复合运输: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方式相互衔接,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复合运输包括驼背运输(一种载货工具在某一段运程中,又承载在另一种交通工具上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和联合运输(由两种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运转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3、多式联运(重点):托运人以一份运输合同将货物以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或者同一种运输方式的不同承运人共同完成的运输任务。4、大陆桥运输:使用铁路或公路系统作为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运输连接起来的多式联运方式。二、运输合理化。1、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⑴迂回运输。商品运输本来可以走直线或经最短的运输路线,但却采取绕道而行的现象。⑵过远运输。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销地完全有可能由距离较近的供应地购进所需要的相同质量的物美价廉的货物,却超出货物合理流向的范围,从远距离的地区运进来;二是两个生产地生产同一种货物,它们不是就近供应临近的消费者,却调给较远的其他消费地。⑶对流运输。又称相向运输,指同一种商品或彼此可以代用的商品在同一运输线路上或在平行的线路上,朝着相反的方向运行,与对方远程的全程或部分发生重叠的现象。⑷倒流运输。指物品从销地向中转地再向产地或起运地回流,多表现为对流和迂回运输。2、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四就”直拨运输。指减少中转运输环节,力求以最少的中转次数完成运输任务的一种形式。首先是由管理机构预先筹划,然后就厂或就站(码头)、就库、就车(船)将货物分送给用户,而无须再入库。第一章配送一、配送的概念(区别“送货”)。在经济合理的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的实质是送货,但和一般送货有所区别。一般送货可以是一种偶然的行为,而配送却是一种固定的形态,甚至是一种有确定组织、确定渠道,有一套装备和管理力量、技术力量,有一套制度的体制形式。所以,配送是高水平的送货形式。二、配送的类型(按配送时间和数量分类)。\n1、定时配送。按双方事先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的配送。配送的数量和品种可按计划进行也可在配送前商定。(优点)时间固定,易于安排配送计划和组合配送,降低成本。(缺点)若配送品种和数量临时变化较大又通知得晚,会使配送方作业难度增大。2、定量配送。按规定的批量在一个制定时间范围内进行的配送。(优点)数量固定,备货工作简单。可将不同用户所需物品凑整装车后配送,运力利用比较充分。对用户而言,接货数量固定,有利于仓位、人力、物力的准备。可发挥集合包装的优越性,提高效率。3、定时定量配送。按规定的时间和数量进行的配送。(优点)兼有定时和定量配送两种方式的优点。(缺点)管理和作业难度大,对配送企业要求高。其用户不多,难实行共同配送,成本高,不会成为普遍方式。主要适用于大量且稳定生产的汽车、机电、家电产品的供应物流中。4、即使配送。完全按用户要求的时间和数量随即进行配送的方式,是对各种配送进行的补充和完善。主要针对用户由于事故、灾害、生产计划的突然变化等因素所产生的突发性需求。组织难度大,成本高,是非经常性的服务方式。一、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1、进货作业——验货。验货采用“三核对”(核对商品的条码、件数、商品包装上的品名、规格、细数)和“全核对”(以单对货,核对所有项目)相结合的方式。验货的作业内容包括:质量验收、数量验收和包装验收。订货-接货-验货2、分拣作业(配送中心的核心作业)。指根据客户的订单要求,从储存的货物中拣选出物品,并放置在指定地点的作业。分为按单分拣和批量分拣。⑴按单分拣的主要特点(简单了解):是指分拣人员或分拣工具巡回于商品的储存场所,并按客户订单的要求,从所经国的货位或货架上挑选出所需商品的分拣方法。①易于实施,配货准确度高,不易出错。②不同客户的分拣作业之间相互独立,可以根据不同客户需求的紧急程度,调整配货的先后次序。③完成一次分拣作业后,一个订单所需的货物便可配齐,货物可以不再落地暂存而是直接装上配送车辆,这样有利于简化作业程序,提高效率。④能够更好地适应客户数量和客户订单数量的变化,分拣作业人员的数量也可以随时调整,作业高峰时可以临时增加作业人员。有利于展开即时配送,提高服务水平。⑤对机械化或自动化要求不高,不受设备水平的限制。⑵批量分拣:将数量较多的同种货物集中搬运到发货场所,然后根据不同客户的订单要求,将所需数量的货物分别放入各自货箱或货位的分拣方法。批量分拣的主要特点(简单了解):①必须要收到一定数量的订单,进行合并统计,并安排好各客户的分货货位之后,才能展开分拣作业。计划性较强,操作难度大,错误率较高。②有利于组织集中送货,以充分利用送货车辆的载运能力。可以更好地发挥配送作业的规模效应。③大多数客户的订单需要花费一定的等待时间。3、配装作业。配装作业的一般原则:⑴重货在下,轻货在上。⑵后送达的货物先装,先送达的货物后装。⑶根据货物的性质进行配载。⑷外观相近、容易混淆的货物尽量分开装载。二、配送合理化可采取的做法:㈠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㈡推行加工配送。㈢推行共同配送。㈣实行送取结合。㈤推行准时配送系统。㈥推行即时配送。第一章流通加工一、\n流通加工的概念:物品在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是生产加工在流通领域的延伸(补充),也可以看成是流通领域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在职能方面的拓展。一、流通加工的类型(简单了解):1、为保护产品进行的流通加工。主要是防止产品在运输、储存、装卸搬运等过程中遭受损失,使产品的使用价值顺利实现。并不改变产品的外形和性质,加工的深度和水平与被加工对象的性质密切相关。2、为提高物流效率、方便物流进行的流通加工。暂时改变物品的物理状态以方便物流作业,但并不改变物品的化学特性,而且最终仍能恢复物品原来的物理状态。例如:自行车在消费地区的装配加工,可防止整车运输的低效率和高损失。3、为促进销售进行的流通加工。一般不改变物品本身的性质,只是进行简单的改装加工,部分属于组装、分块等深加工内容,以吸引消费者。例如:小包装的分装加工,蔬菜和鱼类分选、洗净、分装等加工。4、为衔接不同运输方式、使物流更加合理的流通加工。指在干线运输和支线运输的结点设置流通加工环节以解决大批量、低成本、长距离的干线运输与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末端运输的衔接问题。例如:散装水泥中转仓库把散装水泥装袋、将大规模散装水泥转化为小规模散装水泥的流通加工。二、流通加工合理化:流通加工地点设置的不合理。1、为了衔接单品种大批量生产与多样化需求的流通加工,加工地点应设置在需求地区,才能实现大批量的干线运输与多品种末端配送的物流优势。如果将流通加工地点设置在生产地区,其不合理性表现为:一是多样化需求要求的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由产地向需求地的长距离运输会出现不合理;二是在生产地增加了一个加工环节,同时增加了近距离运输、装卸、储存等一系列物流活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如由原来的生产单位完成这种加工而无须设置专门的流通加工环节。2、为了方便物流的流通加工环节应设置在产出地,设置在物品进入社会物流之前。如果将其设置在社会物流之后,即设置在消费地,则不但不能解决物流问题,反而又在流通中增加了一个中转环节,因而也是不合理的。3、地点设置不合理的其他变现:交通不便、流通加工与生产企业或用户之间距离较远、受选址的地价等因素影响导致流通加工点的投资过高、加工点周围社会及环境条件不良等。第一章物流信息一、物流信息的特点(简单了解):数量大、分布广;动态性强;品种多;具有不一致性。二、物流信息技术(大致了解应用在哪些方面)。1、条码。P2572、射频。P259第十二章物流成本管理一、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即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它不仅是简单的计算,而是利用各种管理工具对物流成本的预测、计划、控制等管理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会计的角度考虑;二是利用物流管理方法达到降低物流费用的效果。二、物流成本管理的要点:通过成本管理优化物流活动。(不详)三、\n物流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费用承担实体(成本费用发生并应合理承担各项成本费用的具体对象)、成本计算期(汇集生产经营费用、计算生产费用、计算生产经营成本的时间范围,也可以把经营周期作为成本计算期)和成本计算空间(成本费用发生并能组织企业成本计算的地点或区域)。一、作业成本法: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作业进行动态追踪,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方法。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1、确认各项作业的成本动因。2、对作业进行筛选整合,建立作业中心及作业成本库。3、依据资源动因,将各项作业所耗费的资源追踪到各作业中心,形成作业成本库。4、根据产品对作业的消耗,将成本分配给最终产品,计算产品成本。第十三章第三方物流一、第三方物流的定义:指商品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为商品交易双方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模式。二、现代第三方物流的特征:㈠它是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㈡它是个性化的物流服务。㈢它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服务。㈣它与客户之间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三、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分为三个层次:物流自身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和宏观物流一体化。四、第三方物流的定位:1、第三方物流是客户的战略同盟者,而非一般的买卖对象。2、第三方物流是客户的战略投资人,也是风险承担者。3、第三方物流与客户是市场共生关系。4、利益一体化是第三方物流管理的利润基础。五、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有利于集中业主;有利于减少库存、减少投资和加快资本周转;有利于灵活运用新技术;有利于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建立本地关系而进入新的市场;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的虚拟经营。六、第三方物流的风险:1、对物流的控制能力降低甚至丧失的风险。2、顾客关系管理上的风险。3、企业战略被泄密的风险。4、连带经营风险。5、机会主义风险。七、第三方物流决策模型的演进——现代二维决策模型。八、有效地管理合作关系:正确理解双方的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交流沟通;进行组织管理;选择监督方法;加强绩效考评。第十四章供应链物流管理一、供应链的定义: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可以是生产企业,也可以是流通企业。二、供应链的类型(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划分):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为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和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的功能,几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等)。三、供应链管理的内容:涉及供应、生产计划、物流和需求四个领域。四、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之间的区别。范围研究者范围科学体系基础优化范围管理角度一体化物流\n供应链管理超越了企业物流范围更广泛建立于多个科学体系成本影响、顾客需求等与其有关的所有企业不是简单的一体化物流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的一个子集较窄对内部环节研究更细致组织内部商品流动最优化企业内部趋向于一体化物流一、第三方物流是实现供应链物流一体化战略的有效措施。二、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的运作:1、基本仓储运输服务。2、物流系统计划与设计。3、其他增值服务:⑴基本的增值服务。⑵特定的增值服务:①以顾客为核心的服务;②以促销为核心的服务;③以制造为核心的增值服务;④以时间为核心的增值服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