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50 KB
- 2022-07-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升初数学复习资料【一、体积和表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公式:S=(a×b+a×c+b×c)×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公式:S=6a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3【二、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计算方法等知识。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例题1:用铁皮制作一个圆柱形烟囱,要求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15分米,制作这个烟囱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接头处不计,得数保留整平方分米)侧面积:3.14×3×15=141.3(平方分米)≈142(平方分米)例题2:一个圆柱形蓄水池,底面周长是25.12米,高是4米,将这个蓄水池四周及底部抹上水泥。如果每平方米要用水泥20千克,一共要用多少千克水泥?底面积:25.12÷3.14÷2=4(米)3.14×4²=50.24(平方米)侧面积:25.12×4=100.48(平方米)表面积:50.24+100.48=150.72(平方米)水泥质量:150.72×20=3014.4千克例题3:在直径0.8米的水管中,水流速度是每秒2米,那么1分钟流过的水有多少立方米?3.14×(0.8÷2)²×2×60=60.288(立方米)例题4: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例题5: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米例题6: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3.14×2²×1.5×1.8=11.304(吨)【实战演练】1、求下面各圆柱的体积。(1)底面积0.6平方米,高0.5米0.6×0.5=0.3(立方米)(2)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5厘米。3.14×3²×5=141.3(立方厘米)(3)底面直径是8米,高是10米。3.14×(8÷2)²×10=502.4(立方米)(4)底面周长是25.12分米,高是2分米。3.14×(25.12÷3.14÷2)²×2=100.48(立方分米)\n2、有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的4/7。第一个圆柱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第二个圆柱的的体积比第一个圆柱多多少立方厘米?底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的4/7,第一个圆柱的体积也就是是第二个圆柱的4/7。24÷4/7–24=18(立方厘米)答:第二个圆柱的的体积比第一个圆柱多18立方厘米。3、在直径0.8米的水管中,水流速度是每秒2米,那么1分钟流过的水有多少立方米?3.14×(0.8÷2)²×2×60=60.288(立方米)答:那么1分钟流过的水有60.288立方米。4、牙膏出口处直径为5毫米,小红每次刷牙都挤出1厘米长的牙膏。这支牙膏可用36次。该品牌牙膏推出的新包装只是将出口处直径改为6毫米,小红还是按习惯每次挤出1厘米长的牙膏。这样,这一支牙膏只能用多少次?牙膏体积:1厘米=10毫米3.14×(5÷2)²×10×36=7065(立方毫米)7065÷[3.14×(6÷2)²×10]=25(次)答:这样,这一支牙膏只能用25次。5、一根圆柱形钢材,截下1.5米,量得它的横截面的直径是4厘米。如果每立方厘米钢重7.8克,截下的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数。)1.5米=150厘米3.14×(4÷2)²×150×7.8=14695.2(克)=14.6952(千克)≈15(千克)答:截下的这段钢材重15千克。6、把一个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一圆柱体,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14×(6÷2)²×6=169.56(立方分米)答:这个圆柱的体积是169.56立方分米。7、右图是一个圆柱体,如果把它的高截短3厘米,它的表面积减少94.2平方厘米。这个圆柱体积减少多少立方厘米?(看上图) 底面周长: 94.2÷3=31.4厘米3.14×(31.4÷3.14÷2)²×3=235.5(立方厘米)答:这个圆柱体积减少235.5立方厘米。圆锥体积1、选择题。(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② )①a立方米②3a立方米③9立方米(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 ③ )立方米①6立方米②3立方米③2立方米2、判断对错。 (1)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倍………( ×) (2)一个圆柱体木料,把它加工成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的部分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2 :1………( √)(3)一个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1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7立方厘米………( ×)\n3、填空(1)一个圆柱体积是18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6)立方厘米。(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54)立方厘米。(3)一个圆柱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和是144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108)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36)立方厘米。4、求下列圆锥体的体积。(1)底面半径4厘米,高6厘米。×3.14×4²×6=100.48(立方厘米)(2)底面直径6分米,高8厘米。×3.14×(60÷2)²×8=7536(立方厘米)(3)底面周长31.4厘米,高12厘米。×3.14×(31.4÷3.14÷2)²×12=314(立方厘米)5、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3.14×2²×1.5×1.8=11.304(吨)答:这堆沙约重11.304吨。6、一个近似圆锥形的麦堆,底面周长12.56米,高1.2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50千克,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3.14×(12.56÷3.14÷2)²×1.2×750=3768(千克)答:这堆小麦重3768千克。7、一个长方体容器,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装满水后将水全部倒入一个高6厘米的圆锥形的容器内刚好装满。这个圆锥形容器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5×4×3=60(立方厘米)60×3÷6=30(平方厘米)答:这个圆锥形容器的底面积是30平方厘米【三、算术】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2、加法结合律:a+b=b+a3、乘法交换律:a×b=b×a4、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分配律:a×b+a×c=a×b+c6、除法的性质:a÷b÷c=a÷(b×c)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8、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四、方程、代数与等式】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n代数: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ab+c【五、分数】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倒数的概念:1.如果两个数乘积是1,我们称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六、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单价×数量=总价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时间=路程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八、长度单位】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九、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亩=666.666平方米。【十、体积单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十一、重量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1市斤【十二、比】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k一定)或kx=y\n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如:x×y=k(k一定)或k/x=y【十三、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发。【十四、利润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利润=售出价-成本价(进价)(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实战演练】1、百分数的应用(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①要点: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的量÷另一个数②例题:六年级男生有180人,女生有16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百分只几?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女生人数=百分之几(180-160)÷160=12.5%女生比男生少的人数÷男生人数=百分之几(180-160)÷180≈11.1%(2)纳税问题①要点:应该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应纳税额=收入×税率②例题:张强编写的书在出版后得到稿费1400元,稿费收入扣除800元后按14%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张强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1400-800)×14%=84(元)(3)利息问题①要点: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除还给本金外,另外付给的钱叫做利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叫做利率。税前应得利息=本金×利率×时间②例题:叔叔今年存入银行10万元,定期二年,年利率4.50%,二年后到期,扣除利息税5%,得到的利息能买一台6000元的电脑吗?100000×4.5%×2×(1-5%)=8550(元)8550元>6000元得到的利息能买一台6000元的电脑(4)有关折扣问题①要点: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商品现价=商品原价×折数。②例题:一种衣服原价每件5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每件售价多少元?九折就是90%,50×90%=50×0.9=45(元)例题:一种衣服现在打九折出售,现在售价是45元,每件的原价是多少元?九折”就是90%,ⅹ×90%=45ⅹ=50(5)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①要点: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完全相同;解答“已知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可以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或者根据除法的意义,直接解答。②例题:果园里的梨树和苹果树共有360棵,其中的苹果树的棵树是梨树的棵树的20%。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解:设梨树有x棵,苹果树有20%x棵x+20%x=360x=30020%x=300×20%=60答:梨树有300棵,苹果树有60棵。例题:某工厂六月份用煤6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少用煤25%,五月份用煤多少吨?\n解:设五月份用煤x吨x-25%x=60x=80答:五月份用煤80吨。2、比例的有关知识(1)比例的意义①要点: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②例题: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6.4:4和9.6:6能否组成比例?因为:6.4:4=6.4÷4=1.69.6:6=9.6÷6=1.6所以:6.4:4=9.6:6(2)比例的基本性质①要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②例题: 3 :8 = 18 :483×48=8×18内项 外项例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6:1.8和0.5:0.25能否组成比例?因为3.6×0.25=0.91.8×0.5=0.9所以3.6:1.8=0.5:0.25例题:从12的因数中任意选出4个数,再组成8个比例式。因为:12=1×12=2×6=3×4所以从12的因数中任意选出两组4个数并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组成8个不同的比例。2×6=3×4(2)︰(3)=(4)︰(6)(3)︰(2)=(6)︰(4)(2)︰(3)=(4)︰(6)(3)︰(2)=(6)︰(4)(6)︰(4)=(3)︰(2)(4)︰(6)=(2)︰(3)(6)︰(4)=(3)︰(2)(4)︰(6)=(2)︰(3)(3)解比例①要点: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②例题:3:8=ⅹ:40=8ⅹ=3×404.5ⅹ=9×0.88ⅹ=1204.5ⅹ=7.2ⅹ=15ⅹ=1.6(4)比例尺①要点: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比例尺=,比例尺有两种形式: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②例题:在一幅某乡农作物布局图上,2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6千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16千米=1600000厘米=例题:说出下面比例尺表示的意思。这是线段比例尺,它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200千米。\n例题: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的距离是12.5厘米。甲、乙两城实际相距多少千米?方法1、12.5×500000=6250000(厘米)=62.5(千米)方法2、2.5×5=62.5(千米)方法3、12.5÷=12.5×500000=6250000(厘米)=62.5千米解:设甲、乙两城实际相距ⅹ厘米。=1ⅹ=12.5×500000ⅹ=62500006250000(厘米)=62.5千米(5)面积变化①要点:把一个平面图形按照一定的倍数(n)放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后,放大(或缩小)后与放大(或缩小)前图形的面积比是n²:1(或1:n²)。②例题:下面的大长方形是由一个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图形。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和宽,算算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量得小长方形的长是2.5厘米,宽是1厘米;大长方形的长是7.5厘米,宽是3厘米。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长的比是7.5:2.5=3:1,宽的比是3:1。==×=9:1=3²:1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9:1。3、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1)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①要点: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K(一定)用“描点法”可以得到正比例的图像,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对照图像,能根据一种量的值,估计另一种量相对应的值。②例题:仔细观察下表,思考表格中两种量之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数量/本13681020……总价/元41224324080……表格1\n=4,=4,=4……因为=单价(一定),所以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例题:在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这三种量中当()一定时,()与()成正比例;当()一定时,()与()成正比例。例题:某造纸厂每小时造纸1.5吨,2小时、3小时┈┈各造纸多少吨?造纸时间/时1234……造纸吨数/吨1.5……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描出造纸时间和造纸吨数对应的点,再把它们连起来。吨数/吨65432101234567时间/时造纸吨数与造纸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因为=每小时造纸吨数(一定),所以每小时造纸吨数一定时,造纸吨数与造纸时间成正比例。根据图像判断,5小时造纸多少吨?根据图像判断,5小时造纸7.5吨(2)反比例的意义①要点: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xy=K(一定)。②例题:仔细观察下表,思考表格中两种量之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用60元钱购买笔记本,笔记本的单价和可以购买的数量如下表:单价/元1.523456……数量/本403020151210……1.5×40=60,2×30=60,4×15=60……因为单价×数量=总价(一定),所以总价一定时,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例题:在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这三种量中当()一定时,()与()成反比例。【十五、确定位置】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根据物体的位置,结合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可以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位置。画的时候先按方向画一条射线,在根据图上距离找出点所在的位置。描述行走路线要依次逐段地说,每一段都应说出行走的方向与路程。例6、(认识北偏东(西)若干度、南偏东(西)若干度等方向)如图,一辆汽车向正北方向行驶,你能说出商场和书店分别在汽车的什么方向吗?\nN商场北45º60º书店0369千米汽车分析与解:从图上可以看出,以汽车为中心,书店在汽车的东北方向,商场在汽车的西北方向。怎样才能更准确地表示它们的位置呢?东北方向也叫做北偏东方向,书店在汽车的北偏东60º方向。西北方向也叫做北偏西方向,商场在汽车的北偏西45º方向。答:书店在汽车的北偏东60º方向,商场在汽车的北偏西45º方向。例7、(知道了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量出上图中书店到汽车的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算一算,书店在汽车北偏东60º方向的多少千米处?商场呢?分析与解:从图中量得书店和商场到汽车的图上距离分别是1.2厘米和2.3厘米,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千米,分别算出实际距离。1.2×3=3.6(千米)┄┄┄书店2.3×3=6.9(千米)┄┄┄商场答:书店在汽车北偏东60º方向的3.6千米处,商场在汽车北偏西45º方向的6.9千米处。点评:只有在方向词的后面添上角的度数,才能准确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确定方向时,一定要先确定好南或北,再看是偏东还是偏西,如果图中没有画线,要先连线。算实际距离就根据前面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去求。例8、(辨析)书店在汽车的北偏东60º方向,表示汽车也在书店的北偏东60º方向。分析与解:书店在汽车的北偏东60º方向,是以汽车为中心,由北向东旋转60º;而以书店为中心,汽车在书店的西南方向,即南偏西60º方向。书店在汽车的北偏东60º方向,表示汽车在书店的南偏西60º方向例9、(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有序地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海面上有一座灯塔,灯塔北偏西30º方向30千米处是凤凰岛。N北W西东E灯塔0102030千米南S你能在图上指出凤凰岛大约在什么位置吗?分析与解:(1)先确定北偏西30º的方向,画一条射线。N30º灯塔(2)再算出灯塔到凤凰岛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n30÷10=3(厘米)凤凰岛●N30º灯塔点评:在表示凤凰岛的具体位置时,先要画出表示方向的射线,再确定灯塔到凤凰岛的图上距离。且在画表示方向的射线时,应从表示灯塔的点开始画起,并注意正确摆好量角器。例10、(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下图是某市旅游1号车行驶的线路图,请根据线路图填空。(1)旅游1号车从起点站出发,向()行驶到达青水公园,再向()偏()()的方向行()千米到达抗战纪念碑。(2)由绿博园向南偏()()的方向行()千米到达购物中心,再向北偏()()的方向行()千米到达人民公园。分析与解:先找准方向,再说出具体的路程。(1)旅游1号车从起点站出发,向(东)行驶到达青水公园,再向(北)偏(东)(40º)的方向行(1.8)千米到达抗战纪念碑。(2)由绿博园向南偏(东)(60º)的方向行(1.7)千米到达购物中心,再向北偏(东)(70º)的方向行(1.5)千米到达人民公园。点评:在进行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先说清楚方向再说路程。说方向的时候为了说清楚,通常情况下不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说法,而用南偏东、南偏西、北偏东、北偏西多少度的说法更为准确。【十六、倍数与约数】最大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公因数有有限个。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公倍数有无限个。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相临的两个数一定互质。两个连续奇数一定互质。1和任何数互质。通分: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数)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约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过程叫约分。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质因数: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质数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成的方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倍数特征:2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0,2,4,6,8。3(或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或9)的倍数。5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0,5。4(或25)的倍数的特征:末2位是4(或25)的倍数。8(或125)的倍数的特征:末3位是8(或125)的倍数。7(11或13)的倍数的特征:末3位与其余各位之差(大-小)是7(11或13)的倍数。17(或59)的倍数的特征:末3位与其余各位3倍之差(大-小)是17(或59)的倍数。\n19(或53)的倍数的特征:末3位与其余各位7倍之差(大-小)是19(或53)的倍数。23(或29)的倍数的特征:末4位与其余各位5倍之差(大-小)是23(或29)的倍数。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为较小数,最小公倍数为较大数。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为1,最小公倍数为乘积。两个数分别除以他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商互质。两个数的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两个数的公约数一定是这两个数最大公约数的约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用6去除大于3的质数,结果一定是1或5。奇数与偶数偶数:个位是0,2,4,6,8的数。奇数:个位不是0,2,4,6,8的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个偶数相加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相临两个自然数之和为奇数,相临自然数之积为偶数。如果乘式中有一个数为偶数,那么乘积一定是偶数。奇数≠偶数整除如果c|a,c|b,那么c|(a±b)如果,那么b|a,c|a如果b|a,c|a,且(b,c)=1,那么bc|a如果c|b,b|a,那么c|a小数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纯小数:个位是0的小数。带小数:各位大于0的小数。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3.141414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环小数。如3.141592654无限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到无限位数,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循环小数。如3.141414……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如3.141592654……【十八、行程问题之类的题的解法】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及时间流水问题:关键是抓住水速对追及和相遇的时间不产生影响;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行船问题:船在江河里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水行船问题。流水行船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因此行程问题中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在这里将要反复用到.此外,流水行船问题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顺水速度=船速+水速,(1)逆水速度=船速-水速.(2)这里,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走过的路程.水速,是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分别指顺流航行时和逆流航行时船在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n 根据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由公式(l)可以得到:水速=顺水速度-船速,船速=顺水速度-水速。由公式(2)可以得到:水速=船速-逆水速度,船速=逆水速度+水速。 这就是说,只要知道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实际速度和水速这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另外,已知船的逆水速度和顺水速度,根据公式(1)和公式(2),相加和相减就可以得到: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其实只要明白题意,再用上公式就非常简单!(也就是顺水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速4个量中只要有2个就可求另外2个)【实战演练】1、大货车和小轿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公路行驶,大货车先走1.5小时,小轿车出发后4小时后追上了大货车.如果小轿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那么出发后3小时就追上了大货车.问:小轿车实际上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小强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去,平常只用20分钟。由于途中有2千米正在修路,只好推车步行,步行速度只有骑车的1/3,结果用了36分钟才到学校。小强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3、小灵通和爷爷同时从这里出发回家,小灵通步行回去,爷爷在前的路程中乘车,车速是小灵通步行速度的10倍.其余路程爷爷走回去,爷爷步行的速度只有小灵通步行速度的一半,您猜一猜咱们爷孙俩谁先到家?4、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之间的中点向相反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3小时后,客车到达甲城,货车离乙城还有30千米.已知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5、小明跑步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他每天从家到学校都是步行。有一天由于晚出发10分钟,他不得不跑步行了一半路程,另一半路程步行,这样与平时到达学校的时间一样。那么小明每天步行上学需要时间多少分钟?【附答案】1【解】根据追及问题的总结可知:4速度差=1.5大货车;3(速度差+5)=1.5大货车,所以速度差=15,所以大货车的速度为60千米每小时,所以小轿车速度=75千米每小时。2【解】小强比平时多用了16分钟,步行速度:骑车速度=1/3:1=1:3,那么在2千米中,时间比=3:1,所以步行多用了2份时间,所以1份就是16÷2=8分钟,那么原来走2千米骑车8分钟,所以20分钟的骑车路程就是家到学校的路程=2×20÷8=5千米。3【解】不妨设爷爷步行的速度为“1”,则小灵通步行的速度为“2”,车速则为“20”.到家需走的路程为“1”.有小灵通到家所需时间为1÷2=0.5,爷爷到家所需时间为÷20+÷1=.<0.5,所以爷爷先到家4【解】客车速度:货车速度=4:3,那么同样时间里路程比=4:3,也就是说客车比货车多行了1份,多30千米;所以客车走了30×4=120千米,所以两城相距120×2=240千米。5【解】后一半路程和原来的时间相等,这样前面一半的路程中现在的速度比=3:1,所以时间比=1:3,也就是节省了2份时间就是10分钟,所以原来走路的时间就是10÷2×3=15分钟,所以总共是30分钟。【典型的相遇问题】【例1】甲、乙两人沿400米环形跑道练习跑步,两人同时从跑道的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跑去。相遇后甲比原来速度增加2米/秒,乙比原来速度减少2米/秒,结果都用24秒同时回到原地。求甲原来的速度。提示:环形跑道的相遇问题。【解】:因为相遇前后甲,乙的速度和没有改变,如果相遇后两人和跑一圈用24秒,则相遇前两人和跑一圈也用24秒,方法有二。法一:以甲为研究对象,甲以原速跑了24秒的路程与以(+2)跑了24秒的路程之和等于400米,24+24(+2)=400易得=米/秒法二:由跑同样一段路程时间一样,得到(+2)=二者速度差为2;二者速度和(+)=,典型和差问题。由公式得:(-2)÷2=,=米/秒\n【例2】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小红每分走52米,小强每分走70米,二人在途中的A处相遇。若小红提前4分出发,且速度不变,小强每分走90米,则两人仍在A处相遇。小红和小强两人的家相距多少米?【解】::因为小红的速度不变,相遇的地点不变,所以小红两次从出发到相遇行走的时间不变,也就是说,小强第二次走的时间比第一次少4分钟。(70×4)÷(90-70)=14分钟可知小强第二次走了14分钟,他第一次走了14+4=18分钟;两人家的距离:(52+70)×18=2196(米)【例3】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6小时后相遇在C点。如果甲车速度不变,乙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且两车还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地点距C点12千米,如果乙车速度不变,甲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且两车还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地点距C点16千米。甲车原来每小时向多少千米?【解】:设乙增加速度后,两车在D处相遇,所用时间为T小时。甲增加速度后,两车在E处相遇。由于这两种情况,两车的速度和相同,所以所用时间也相同。于是,甲、乙不增加速度时,经T小时分别到达D、E。DE=12+16=28(千米)。由于甲或乙增加速度每小时5千米,两车在D或E相遇,所以用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T小时 走过28千米,从而T=28÷5=小时,甲用6-=(小时),走过12千米,所以甲原来每小时行12÷=30(千米)2典型的追及问题【例4】在400米的环行跑道上,A,B两点相距10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甲每秒跑5米,乙每秒跑4米,每人每跑100米,都要停10秒钟。那么甲追上乙需要时间是多少秒?【解】:甲实际跑100/(5-4)=100(秒)时追上乙,甲跑100/5=20(秒),休息10秒;乙跑100/4=25(秒),休息10秒,甲实际跑100秒时,已经休息4次,刚跑完第5次,共用140秒;这时乙实际跑了100秒,第4次休息结束。正好追上。答:甲追上乙需要时间是140秒。3相遇与追及的综合题型【例5】(★★)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52千米/时和40千米/时,它们同时从甲地出发到乙地去,出发后6时,甲车遇到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1时后乙车也遇到了这辆卡车。求这辆卡车的速度。【解】:方法1:甲乙两车最初的过程类似追及,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路程差为72千米;72千米就是1小时的甲车和卡车的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得到速度和为72千米/时,所以卡车速度为72-40=32千米/时。方法2:52×6-40×7=32千米/时【拓展】:甲、乙、丙三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去,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60千米/时和48千米/时。有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分别在他们出发后6时、7时、8时先后与甲、乙、丙三辆车相遇。求丙车的速度。39千米/小时。提示:先利用甲,乙两车的速度及与迎面开来的卡车相遇的时间,求出卡车速度为24千米/小时【拓展】:快、中、慢三辆车同时同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去追赶前面一骑车人,这三辆车分别用6分、10分、12分追上骑车人。已知快、慢车的速度分别为24千米/时和19千米/时,求中速车的速度。4多次折返的行程问题【例6】一个圆的圆周长为1.26米,两只蚂蚁从一条直径的两端同时出发沿圆周相向爬行。这两只蚂蚁每秒钟分别爬行5.5厘米和3.5厘米,在运动过程中它们不断地调头。如果把出发算作第零次调头,那么相邻两次调头的时间间隔顺次是1秒、3秒、5秒、……,即是一个由连续奇数组成的数列。问它们相遇时,已爬行的时间是多少秒?[方法一]:找路程规律[思路]:通过处理,找出每次爬行缩小的距离关系规律。\n【解】:两只蚂蚁相距1.26÷2=0.63米=63厘米,相向爬行1秒距离缩小5.5+3.5=9(厘米),如果不调头需要63÷9=7(秒)相遇。第1轮爬行1秒,假设向上半圆方向爬,距离缩小9×1厘米;第2轮爬行3秒,调头向下半圆方向爬,距离缩小9×(3-1)=9×2厘米;第3轮爬行5秒,调头向上半圆方向爬,距离缩小9×(5-2)=9×3厘米;……每爬行1轮距离缩小9×1厘米,所以爬行7轮相遇,时间是7×7=49(秒)答:它们相遇时,已爬行的时间是49秒。[方法二]:[思路]:对于这种不断改变前进方向的问题,我们先看简单的情况:在一条直线上,如上面图形,一只蚂蚁先从0点出发向右走,然后按照经过1秒、3秒……改变方向.由于它的速度没有变化,可以认为蚂蚁每秒钟走一格.第一次改变方向时,它到A,走1格,OA=1格;第二次改变方向时,它到A,走3格,OA=2格;第三次改变方向时,它到A,走5格,OA=3格;第四次改变方向时,它到A,走7格,OA=4格;第五次改变方向时,它到A,走9格,OA=5格.我们不难发现,小蚂蚁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扩大,每次离0点都远了一格.当两只蚂蚁活动范围重合时,也就是它们相遇的时候.另外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知,每一次改变方向时,两只蚂蚁都在出发点的同一侧.这样,通过相遇问题,我们可以求出它们改变方向的次数,进而求出总时间.【解】:由前面分析知,每一次改变方向时,两只蚂蚁之间的距离都缩短:5.5+3.5=9厘米.所以,到相遇时,它们已改变方向:1.26×100÷2÷9=7次.也就是在第7次要改变方向时,两只蚂蚁相遇,用时:1+3+5+7+9+11+13=49秒.5上山下山的行程问题【例7】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的下山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1.5倍,而且甲比乙速度快。两人出发后1小时,甲与乙在离山顶600米处相遇,当乙到达山顶时,甲恰好到半山腰。那么甲回到出发点共用多少小时?【解1】:甲如果用下山速度上山,乙到达山顶时,甲走过的路程应该是一个单程的1*1.5+1/2=2倍,就是说甲下山的速度是乙上山速度的2倍。两人相遇时走了1小时,这时甲还要走一段下山路,这段下山路乙上山用了1小时,所以甲下山要用1/2小时。甲一共走了1+1/2=1.5(小时)【解2】:相遇时甲已经下山600米,走这600米的时间,如果甲用上山速度只能走600/1.5=400米,所以上山速度一小时甲比乙多走600+400=1000米。乙到山顶时甲下到半山腰,甲走1/2下山路的时间,如果用来上山,只能走1/2/1.5=1/3的上山路,所以乙走完上山路的时间里,甲可以走上山路的1+1/3=4/3倍,说明上山速度甲是乙的4/3倍。甲上山速度是1000/(4/3-1)=4000(米),下山速度是4000*1.5=6000(米),上山路程是4000-400=3600(米),出发1小时后,甲还有下山路3600-600=3000(米),要走6000/3000=0.5(小时)一共要走1+0.5=1.5(小时)6流水行船问题关键是抓住水速对追及和相遇的时间不产生影响;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必须熟练运用:水速顺度、逆水速度、船速、水速4个量中只要有2个量求另外2个量【例8】一艘轮船顺流航行120千米,逆流航行80千米共用16时;顺流航行60千米,逆流航行120千米也用16时。求水流的速度。\n【解】:两次航行都用16时,而第一次比第二次顺流多行60千米,逆流少行40千米,这表明顺流行60千米与逆流行40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即顺流速度是逆流速度的1.5倍。将第一次航行看成是16时顺流航行了120+80×1.5=240(千米),由此得到顺流速度为240÷16=15(千米/时),逆流速度为15÷1.5=10(千米/时),最后求出水流速度为(15-10)÷2=2.5(千米/时)。【例9】某河有相距45千米的上下两港,每天定时有甲乙两船速相同的客轮分别从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这天甲船从上港出发掉下一物,此物浮于水面顺水漂下,4分钟后与甲船相距1千米,预计乙船出发后几小时可与此物相遇。【解】:物体漂流的速度与水流速度相同,所以甲船与物体的速度差即为甲船本身的船速(水速作用抵消),甲的船速为1÷=15千米/小时;乙船与物体是个相遇问题,速度和正好为乙本身的船速,所以相遇时间为:45÷15=3小时【拓展】甲轮船和自漂水流测试仪同时从上游的A站顺水向下游的B站驶去,与此同时乙轮船自B站出发逆水向A站驶来。7.2时后乙轮船与自漂水流测试仪相遇。已知甲轮船与自漂水流测试仪2.5时后相距31.25千米,甲、乙两船航速相等,求A,B两站的距离。【解】:因为测试仪的漂流速度与水流速度相同,所以若水不流动,则7.2时后乙船到达A站,2.5时后甲船距A站31.25千米。由此求出甲、乙船的航速为31.25÷2.5=12.5(千米/时)。A,B两站相距12.5×7.2=90(千米)。【例10】(★★★)江上有甲、乙两码头,相距15千米,甲码头在乙码头的上游,一艘货船和一艘游船同时从甲码头和乙码头出发向下游行驶,5小时后货船追上游船。又行驶了1小时,货船上有一物品落入江中(该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6分钟后货船上的人发现了,便掉转船头去找,找到时恰好又和游船相遇。则游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多少千米?【解】:此题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来考虑。第一个阶段是一个追及问题。在货舱追上游船的过程中,两者的追及距离是15千米,共用了5小时,故两者的速度差是15÷5=3千米。由于两者都是顺水航行,故在静水中两者的速度差也是3千米。在紧接着的1个小时中,货船开始领先游船,两者最后相距3*1=3千米。这时货船上的东西落入水中,6分钟后货船上的人才发现。此时货船离落在水中的东西的距离已经是货船的静水速度*1/10千米,从此时算起,到货船和落入水中的物体相遇,又是一个相遇问题,两者的速度之和刚好等于货船的静水速度,所以这段时间是货船的静水速度*1/10÷货船的静水速度=1/10小时。按题意,此时也刚好遇上追上来的游船。货船开始回追物体时,货船和游船刚好相距3+3*1/10=33/10千米,两者到相遇共用了1/10小时,帮两者的速度和是每小时33/10÷1/10=33千米,这与它们两在静水中的速度和相等。(解释一下)又已知在静水中货船比游船每小时快3千米,故游船的速度为每小时(33-3)÷2=15千米。【例11】一只小船从甲地到乙地往返一次共用2时,回来时顺水,比去时每时多行驶8千米,因此第2时比第1时多行驶6千米。求甲、乙两地的距离。【解1】:下图中实线为第1时行的路程,虚线为第2时行的路程。由上图看出,在顺水行驶一个单程的时间,逆水比顺水少行驶6千米。 距【解2】::1小时是行驶全程的一半时间,因为去时逆水,小船到达不了B地.我们在B之前设置一个C点,是小船逆水行驶1小时到达处.如下图\n 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驶的行程,恰好是C至B距离的2倍,它等于6千米,就知C至B是3千米. 为了示意小船顺水速度比逆水速度每小时多行驶8千米,在图中再设置D点,D至C是8千米.也就是D至A顺水行驶时间是1小时.现在就一目了然了.考虑第二小时从B到A过程,D至B是5千米顺水行驶,与C至B逆水行驶3千米时间一样多.因此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5∶3. 由于两者速度差是8千米.立即可得出 A至B距离是12+3=15(千米).答:A至B两地距离是15千米.【十九、小结】本讲主要接触到以下几种典型题型:1)典型的相遇问题。参见例1,2,3【课外知识】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温馨提示: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作业题】(注:作业题--例题类型对照表)题1,6,7—类型1;题2,4,5—类型3;题3,8—类型2;1、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求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多少米?①乙丙相遇时间:(60+75)×2÷(67.5—60)=36(分钟)。②东西两镇之间相距多少米?(67.5+75)×36=5130(米)2、在环形跑道上,两人都按顺时针方向跑时,每12分钟相遇一次,如果两人速度不变,其中一人改成按逆时针方向跑,每隔4分钟相遇一次,问两人各跑一圈需要几分钟?设用字母a表示甲速,用字母b表示乙速(a>b)。 (a+b)×4=(a—b)×12 a∶b=2∶1(甲、乙速度比是2∶1) 3、晶晶每天早上步行上学,如果每分钟走60米,则要迟到5分钟,如果每分钟走75米,则可提前2分钟到校.求晶晶到校的路程?(盈亏问题)(60×5+75×2)÷(75—60)=30(分钟),60×(30+5)=2100(米)4、小马虎上学忘了带书包,爸爸发现后立即骑车去追,把书包交给他后立即返回家。小马虎接到书包后又走了10分钟到达学校,这时爸爸也正好到家。如果爸爸的速度是小马虎速度的4倍,那么小马虎从家到学校共用多少时间?50分。解:由下图看出,爸爸把书包交给小马虎后,小马虎到学校用10分,爸爸返回家用10分,这段路小马虎走了40分。所以小马虎从家到学校共用10+40=50(分)。5、某人沿公路前进,迎面来了一辆汽车,他问司机:“后面有骑自行车的人吗?”司机回答:“10分钟前我超过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这人继续走了10分钟,遇到了这个骑自行车的人。如果自行车的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3倍,那么,汽车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多少倍?7倍\n 解:由下图看出,汽车追上骑车人后10分遇到步行人,此时骑车人到达B地;又过10分,步行人与骑车人在B点相遇。所以,汽车10分的路等于步行10分加骑车20分的路,也等于步行10+20×3=70(分)的路。所以汽车速度是步行速度的70÷10=7(倍)。6、甲、乙同时从A,B两地相向走来。甲每时走5千米,两人相遇后,乙再走10千米到A地,甲再走1.6时到B地。乙每时走多少千米?4千米。提示:从起点到相遇所用时间10÷5=2小时乙的速度5×1.6÷2=4千米/小时7、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它们相遇时距A,B两地中心处8千米,已知甲车速度是乙车的1.2倍,求A,B两地的距离。76千米。8、甲、乙、丙三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去,出发后6分甲车超过了一名长跑运动员,2分后乙车也超过去了,又过了2分丙车也超了过去。已知甲车每分走1000米,乙车每分走800米,丙车每分钟走多少米?680米。提示:先求长跑运动员的速度。【二十、工程问题公式】(1)一般公式: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注意:用假设法解工程题,可任意假定工作总量为2、3、4、5……。特别是假定工作总量为几个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时,分数工程问题可以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整数工程问题,计算将变得比较简便。)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总数÷总份数=平均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6、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7、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8、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数学图形计算公式【二十一、统计问题】1.统计表:将统计资料及其指标以表格形式列出,称为统计表(statisticaltable)。狭义的统计表只表示统计指标。2.统计图:统计图(statisticalgraph)是将统计指标用几何图形表达,即以点的位置、线段的升降、直条的长短或面积的大小等形式直观的表示事物间的数量关系。3.统计表可以代替冗长的文字叙述,便于指标的计算、分析和对比,其制作合理与否,对统计分析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统计图可用点的位置、线段的升降、直条的长短和面积的大小直观地反映分析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因统计如对数量表达较粗略,故最好附上相应的统计表。4.一般说来,统计表由标题、标目、线条、数字四部分构成(有时附有备注)。编制统计表的注意事项:(1)标题概括表的内容,写于表的上方,通常需注明时间与地点。(2)标目以横、纵标目分别说明主语与谓语,文字简明,层次清楚。(3)线条不宜过多,通常采用三条半线表示,即顶线、底线、纵标目下的横隔线及合计上的半条线。(4)表内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同一指标小数点位数要一致,数次要对齐。表内不留空格。(5)备注不要列于表内,如有必要,可在表内用“*”号标记,并在表外加以说明。5统计图通常由标题、标目、刻度和图例四部分组成。绘制统计图的注意事项:(1)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图形。(2)标题应扼要的说明图的内容、地点、时间,位于图的下方,一般需注明时间、地点。(3)\n统计图有纵轴和横轴,两轴应有标目,标目应注明单位。纵轴尺度自下而上,横轴尺度从左到右。数字一律由小到大,某些图要求纵轴尺度从0开始(4)图的长宽比例(除圆图外)一般以7:5或5:7左右较美观。(5)比较不同事物时,可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表示,但需用图例说明,一般放在图的右上角或图下方的适当位置。半对数线图是以横轴为算术尺度,纵轴为对数尺度绘制而成。它表明数量间比例的动态变化趋势,如速率比A/B,设X=A/B,利用对数运算法则,lgX=lgA–lgB,即将纵轴上尺度的倍比关系用对数值之差表示,所以它反映的是A,B两事物现象间相互对比发展速度的变化。【统计实战演练】考点分析1、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2、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3、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指这组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处于最中间的那个数;如果正中间有两个数,中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4、如果一组数据的众数出现的次数很多,这时的众数具有代表性;如果一组数据里有极端数据,这时的中位数具有代表性。典型例题例1、(理解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式,对扇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看统计图回答问题。小明家5月份支出情况统计图:(1)图中的这个圆表示什么什么?被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什么形状?(2)从图上看,哪项支出最多?哪项支出最少?(3)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分析与解:扇形统计图用一个圆表示总数量,用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根据统计图,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解答:(1)图中的这个圆看作单位“1”,表示小明家5月份支出情况。被分成了6个扇形,分别表示服装、食品、赡养老人、水电气、文化、其他这6项的支出情况。(2)从图上扇形的大小可以直观地看出,食品支出最多,其他支出最少。当然也可以根据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数来比较。(3)可以看出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数,如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36﹪,文化支出占总支出的20﹪┈┈┈点评:扇形统计图通过各个扇形的大小,反映各个部分的多少。图的直观形象,容易引发比较、估计和判断。当然所有量的扇形合起来是一个圆,总数量的分率是100﹪。例2、(根据扇形统计图进行有关的计算)如果小明家5月份总支出是1600元,根据例1的统计图,填写下表。支出总类食品服装赡养老人水电气文化其他金额/元分析与解:图中的这个圆表示总支出,看作单位“1”,可以根据每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数,求出每项支出多少元。解答:食品:1600×36﹪=576(元)服装:1600×10﹪=160(元)赡养老人:1600×16﹪=256(元)水电气:1600×10﹪=160(元)文化:1600×20﹪=320(元)其他:1600×8﹪=128(元)支出总类食品服装赡养老人水电气文化其他金额/元576160256160320128例3、(辨析)要表示各部分与总数的关系,就选用条形统计图。分析与解:\n条形统计图用长短不同的直条表示出不同的数量,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但要反映各部分与总数的关系,应选用扇形统计图。正确解答:要表示各部分与总数的关系,就选用扇形统计图。例4、(理解众数的意义,并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江阳电子配件厂第一车间有12名工人,5月份每人的日均生产零件个数是:42、51、46、44、48、50、51、56、44、48、48、43。找出这组日产量的众数。分析与解:一组数据的众数是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在求众数的时候,只要数一数每个数出现的次数,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众数。解答:48出现的次数最多,因此48是这组数据的众数。点评:求众数的方法就是在一组数据中寻找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例5、(根据统计表来求众数)某商店销售各种领口尺寸衬衫的情况如下表。领口尺寸/厘米3839404142数量/件131934159你认为商店应多进哪种衬衣?分析与解:应多进哪种衬衫,这种衬衫的尺寸就应该是众数。从统计表上看,销售的每一件衬衫作为一个数据,每种尺寸的衬衫售出的件数,可以看作相应数据的个数。如领口38厘米的衬衫售出13件,表示38这个数出现了13次。解答:领口40厘米的衬衫售出34件,表示40这个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了34次,40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所以应多进领口尺寸40厘米的衬衫。例6、(比较平均数和众数在表示一组数据特征时哪个更合适)下面是某超市工作人员的月工资。(单位:元)3000、2000、900、800、750、650、600、600、600、600、500请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众数,再比较哪个数据更能代表这组数据的特征。分析与解: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值,而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它们都能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但由于一组数据中数据的不同,它们在反映一组数据特征的时候代表性不同。解答:求平均数:(3000+2000+900+800+750+650+600+600+600+600+500)÷11=1000求众数:600出现了4次,所以600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平均数是1000,但是大多数人的工资没有那么高,主要是前两个人的工资比其他人高得多,所以平均数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真实情况。而众数600更能代表这组数据的特征。例7、(辨析)一组数据的众数只有一个。分析与解:一组数据的众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在1.71、1.75、1.73、1.75、1.72、1.71、1.75、1.71这组数据中,1.71和1.75都出现了3次,所以1.71和1.75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而在1、2、3、5、7这组数据中,每个数都出现了一次,这组数据没有众数。解答: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是一个,也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例8、(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下面是9位同学的体重。(单位:千克)35、42、30、29、52、44、39、36、33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分析与解: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首先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找出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解答:将9位同学体重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如下:29、30、33、35、36、39、42、44、52正中间的一个数是36,所以36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例9、(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下面是8位同学的身高。(单位:厘米)142、138、145、130、150、145、139、143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分析与解:本组有8个数据,先将这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然后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n解答:将8位同学身高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如下:130、138、139、142、143、145、145、150正中间的有两个数,是142、143。(142+143)÷2=142.5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2.5。例10、(辨析)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据正中间的数。分析与解:要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先要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然后再找中位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如果数据有奇数个,正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偶数个,正中间两个的平均数是中位数。例11、(综合题)李玲同学前几次的数学成绩分别是:96分、98分、95分、93分。但最近一次的数学成绩是45分,原因是考试时她患感冒,正在发烧。请你用一个合理的统计量来评价李玲的数学学习水平。分析与解:李玲的数学成绩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95,平均数是85.4,很明显中位数更能代表李玲的数学学习水平,因为她考了一个45分,对平均数的影响很大,使平均数比中位数低了很多。解答:用中位数能代表李玲的数学学习水平。例12、(综合题)某公司的33名职工的月工资收入统计如下。职务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经理管理员职员人数11215320工资/元5500500035003000250020001500(1)求该公司职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你认为用哪个数据更能代表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结合此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分析与解:先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然后再进行分析。解答:(1)平均数是2091,中位数是1500,众数是1500。(2)在这个问题中,中位数或众数均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因为公司中少数人的工资额与大多数人的工资额差别较大,这样导致平均数与中位数偏差较大,所以平均数不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二十二、植树问题】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一、基本题1.小军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6分钟,照这样计算,他从一楼走到九楼要多少分钟?24分钟2.一个圆形的跑道400米,如果每隔10米竖一块警示牌,共需要多少块警示牌?40块3.在一段公路的一边栽95棵树,两头都栽,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95-1)*5=470米\n4、公园大门前的公路长80米,要在公路两边栽上白杨树,每两棵树相距8米(两端也要种)。园林工人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80/8+1)*2=22棵5、学校图书馆前摆了一个方阵花坛,这个花坛的最外层每边各摆放12盆花,最外层共摆了多少盆花?这个花坛一共要多少盆花?(12-1)*4=44盆、(11+9+7+5+3+1)*4=144盆二、提高题1、有一只蜗牛从一个深30厘米的井底往上爬,每爬5厘米要3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那么它爬出井口至少需要多少分钟?30/5*4-1=23分钟2、张大伯在承包的正方形池塘四周种上树,池塘边长为60米,每隔5米种一课,四个角上各种一棵,张大伯买了50棵树苗够吗?60/5*4=48,3、一个挂钟,1点敲1下,3点敲3下,12点敲12下,当这个挂钟三点时敲3下总共用了4秒钟。当12点敲12下要多少秒?(12-1)*[4/(3-1)]=22秒4、现有60个小朋友围城一个正方形做游戏,那么每边要站几个学生?如果围城五边形呢?六边形呢?60/4+1=16个60/5+1=13人60/6+1=11人5、一个小朋友以相同的速度在路上行走,从第一棵树走到第十七棵树需要16分钟。如果这个小朋友走了30分钟,应走到第几棵树?316、晶晶用围棋子摆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最外一层每边有围棋子14个。晶晶摆这个方阵共用围棋子多少个?(13+11+9)*4=132个7、节目里广场中心摆了一个正方形花坛,花坛外面3层都是菊花,最外层每边放了10盆,一共放了多少盆菊花?如果最外层每边放20盆,一共放了多少盆菊花?(9+7+5)*4=84盆(19+17+15)*4=204盆8、这是一个用盆花组成的奥运五环图,每个环周长10米,每隔5分米放一盆花,每个交点上放一盆,这个奥运五环图共要多少盆花?100/5*5-8=92盆9、在一条路上按相等的距离植树.甲乙二人同时从路的一端的某一棵树出发.当甲走到从自己这边数的第22棵树时,乙刚走到从乙那边数的第10棵树.已知乙每分钟走36米.问:甲每分钟走多少米?(22-1)*36/9=84米10、在一根长100厘米的木棍上,从左向右每隔6厘米点一个红点。从右向左每隔5厘米点一个红点,在两个红点之间长为4厘米的间距有几段?7跑道的一旁插着41面小旗,它们的间隔是3米,现在要改为只插31面小旗,间隔应改为多少米?40*3=120120/30=4米1.在一块长100米,宽80米的长方形地的周围种树,每隔若干米种一棵,共种了20棵,求每两棵之间的距离。360/20=18米(没有要求顶点一定要种树)2.在一条长250米的路两旁栽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一共栽了102棵,每两棵相邻的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你知道是多少米吗?250/(102/2-1)=5米3.四年级的全体学生参加广播操比赛,排成4路纵队入场,队伍长230米,每队中前后两人相距2米。四年级共有多少名学生?(230/2+1)*4=464名4.有320盆菊花,排成8行,每行中相邻两盆菊花之间相距1米,每行菊花长多少米?320/8/1-1=39米5.有一根木料长20米,先锯下2米长的损坏部分,然后把剩下的木料锯成一样长的木条,又锯了5次,每根短木条长多少米?(20-2)/(5+1)=3米【测试卷】一、填空。1、(12)÷15=0.8=(80)%=(八)成2、篮球个数是足球的125%,篮球比足球多(25)%。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12)厘米。4、如果3a=4b,那么a:b=(4):(3)。5、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3:2,这两个锐角分别是(54)度、(36)度。6、12的约数中可以选出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请你写出比值不同的两组:(2:3=4:6)、(1:3=4:12)。7、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2.5,另一个内项是(0.4)。8、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厘米,侧面展开后正好是一个正方形,圆柱的体积是(157.7536)立方厘米。9、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以长为轴旋转一周,将会得到一个底面直径是(8)厘米,高为(6)厘米的(圆柱)体,它的体积是(301.44)立方厘米。\n10、如左图所示,把一个高为10厘米的圆柱切成若干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果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那么圆柱体积是(500)立方厘米。二、选择。1、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C.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B、互质的两个数没有公约数。C、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反比例。D、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3、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底面积扩大B倍,侧面积扩大A倍,体积扩大B倍。A2、B4、C8、D164.六(2)班人数的40%是女生,六(3)班人数的45%是女生,两班女生人数相等。那么六(2)班的人数___C__六(3)班人数。A.小于B.等于C.大于D.都不是5.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一个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____A___A.扩大3倍B.缩小3倍C.扩大6倍D.缩小6倍三、计算。1、用递等式计算。(12分)0.16+4÷(-)=32.161.7+3.98+5=10.984.8×3.9+6.1×4=482、解方程。(6分)2X+3×0.9=24.70.3:x=17:51=0.5X=11X=0.9X=6.4四、画一画。(5分)学校的操场长150米,宽60米,请你根据比例尺在下面的空白处画出操场的平面图。(并请你标明比例尺及长宽的厘米数)(1:3000)长:150米=15000厘米15000×=5厘米2厘米宽:60米=6000厘米6000×=2厘米5厘米比例尺:五、解决实际问题(25分)1、下面是张大爷的一张存单,如果到期要交5%的利息税,他的存款到期时实际可得多少元利息?宜陵农业银行(定期)储蓄存单帐号××××××币种人民币金额(大写)五千元小写¥5000元存入期存期年利率起息日到期日2005年3月20日3年5.22%2003年4月1日2008年3月20日5000×5.22%×3×(1-5%)=743.85(元)2、一个圆柱形的无盖水桶,底面半径4分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得数保留整数);如果用来装水,可以装多少千克水?(每升水重1千克)3.14×4²+3.14×4×2×6=200.96(平方分米)≈201(平方分米)3.14×4²×6=301.44立方分米=301.44升=301.44千克3、一条公路已经修了它的,再修300米,就修好这条公路的一半。这条公路长多少米?\n解:设这条公路长X米50%X-X=300X=30004.有一个近似的圆锥形砂堆重3.6吨,测得高是1.2米,如果每吨砂的体积是0.6立方米。这堆砂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解:设这堆砂的底面积是X平方米×X×1.2=0.6×3.6X=5.45、用塑料绳捆扎一个圆柱形的蛋糕盒(如下图),打结处正好是底面圆心,打结用去绳长25厘米。(1)、扎这个盒子至少用去塑料绳多少厘米?(2)、在它的整个侧面贴上商标和说明,这部分的面积至少多少平方厘米? (1)、(50+15)×2×2+25=285厘米(2)、3.14×50×15=2355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