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32 KB
- 2022-07-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作者:周晔。2、重点问题\n(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答:叙述了四件事: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热情救助黄包车夫、关心\n女佣。\n①笑谈《水浒传》表现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②谈〃碰壁〃表现了他对旧社会的痛恨;③救护车夫则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④关心女佣阿三则表现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他自己。\n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含义1■四冋〃,比喻当时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n迫害。从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3、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回忆,记述了伯父鲁迅先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n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伯父的敬爱和怀念之情。4、人物评价: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n(六)第六单元重点:背默前4首古诗及书下注释。(七)第七单元重点课文:《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n1、中心思想:表达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以及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2、写作方法:描写人物方法主要有四种:外貌描写(肖像、衣着、神态)、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n(1)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外貌描写-衣着);(2)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外貌描写-神态);(3)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n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语言描写);(4)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动作描写)3、文章情节:课文主要讲了年冬天,一位老人步行二十余里,为海鸥送餐,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结下\n%"了深厚的情谊,老人去世后,海鸥们不约而同地为老人送行)的事。★《最后一头战象》1、作者:沈石溪,我还知道他的作品《第七条猎狗》(课外书屋)\n2、重点问题:文章依次继续了嘎竣那几件事情?答:记叙了嘎竣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情节o(八)第八单元重点课文:《伯牙\n绝弦》《月光曲》\n★《伯牙绝弦》1、资料袋: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故事,《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n绝弦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n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有〃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2、标题含义:绝:斩断伯牙绝弦:俞伯牙斩断琴弦3、重点问题:背默课文、翻译诗句意思。\n(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翻译: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于是就弹奏音乐来表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n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翻译: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一定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n(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翻译: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月光曲》\n1、资料袋: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跟人交谈。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n难,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英雄》《命运》《田园》《合唱》。2、标题含义:《月光曲》又叫《月光奏鸣曲》《月光》。贝多芬弹奏了两支钢琴曲,第二支是《月光曲》。\n3、重点问题(1)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人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答:弹第一曲因为贝多芬被女孩热爱音乐、善解人意所感动;弹第二曲因\n为失明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了知音,激发了他创作的欲望和灵感,所以弹完一曲,又弹一曲。(2).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n答: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海面由平静f波涛汹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f高亢激昂。\n4、人物评价:从本课看出贝多芬是一个(有音乐天赋和创作才华、善良、同情穷人)的人。补充说明:《山中访友》、《詹天佑》、《穷人》、《少年闰土》、《月光曲》、《伯牙绝弦》中需要背诵的部\n分,注意按课文填空、解释词语和句子的意思。重点复习一些句式变换,《日积月累》中的一些诗词、名句要会默写O同音字组词、形近字组词、写近、反义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n方、举例子,这些在《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三、六年级下册课文重点内容(―)第一单元重点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n★《文言文两则》1、作者:《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0汤问》。2、重点问题:\n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翻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翻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n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①孰为汝多知乎?翻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4、中心思想:《学弈》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n《两小儿辩日》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5、背诵并默写文言文两则★《匆匆》1、作者:朱自清。\n2、重点问题:理解句子〃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答: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日记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n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对时间飞逝十分无奈的愁绪。★《桃花心木》1、作者:林清玄。2、中心思想: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n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3、重要问题\n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答:〃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也$难。生活中的〃\n不确定〃,比如生病、父母下岗、遇到自然灾难等。(二)第二单元重点课文:《北京的春节》★《北京的春节》1、作者:老舍先生\n2、中心思想:文章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3、写作方法: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n4、文章重点介绍了四天:腊八、除夕、初一、十五5、文学常识:中国传统节日时间排列顺序①初一(也叫春节,农历1月1)、\n②十五(农历1月15)、③端午节(农\n历5月5)、④乞巧节(也叫七夕节,农历7月7)、⑤中秋节(农历8月15)、⑥重阳节(农历9月9)、⑦腊八(农历12月8)、⑧除夕(农历12月30)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n(三)第三单兀重点课文:《十六★《十六年前的回忆》1、作者:李星华(李大钊女儿)2、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n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n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3、重点句子的理解:①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n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n答: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n②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它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n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n4、人物评价:李大钊是一个(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人。★《为人民服务》\n1、资料袋: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n翻译:固:本来。或:有的人。于:比。人本来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3、人物评价:张思德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4、背诵课文第二段\n(四)第四单元重点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1、作者:丹麦作家安徒生。安徒生的作品还有:《丑小鸭》《拇指姑娘》\n《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n2、文章情节: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然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和奶奶一起飞走了),最后(在大年夜冻死街\n头)O3、重点问题:①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O这句话是什么意思?\n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象中死去了。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n②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各指什么?答:前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n幸福的;后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4、中心思想: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n★《凡卡》1、作者:俄国作家契诃夫2、中心思想: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n3、主要情节: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n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n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过圣诞节的情景);最后写凡卡把写好的信塞进邮筒里,最后以梦结束。\n(五)第五单元重点课文:《跨越百年的魅力》《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